民族高校传统体育文化建设探析

民族高校传统体育文化建设探析

摘要:传统体育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民族高校传统体育文化建设,是各民族高校在新时代践行精神、坚持文化建设并实现文化自信的一种重要表现。通过对国内民族高校传统体育文化建设现状调查研究,笔者发现在推进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建设过程中,高校通过创新发展、理念输入、系统构建,使民族传统体育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同时,对学生人文素质及健康产生了积极影响,提高了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审视与审美的能力,实现了学生个体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与发展。

关键词:文化传承;民族高校;传统体育文化

一、引言

民族传统体育自身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是几千年来人类从事各类生产活动的智慧结晶,其蕴含的教育、健康、社会、艺术等价值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与专家的关注,但是在全球一体化的浪潮下其生存的状态却不容乐观。尽管当前我国通过数字化、信息化等方法、手段对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进行保护,但不可避免的是一部分珍贵的民族体育文化正面临逐步消失与匿迹。为贯彻在一系列关于文化强国战略的重要讲话精神,传承和发扬民族体育文化,在大学生人群中实现民族文化的自省、自信,笔者对我国民族高校传统体育文化建设开展研究,以期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从而进一步实现文化强国理念提供理论参考与支撑。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以国内15所民族高等院校为对象,对民族体育文化建设现状展开调查与研究。

2.研究方法。通过学校图书馆、CNKI等进行资料查阅,搜集、整理有关民族文化、民族体育文化等相关论文与资料,并进行系统的分析与述评;同时对部分民族学、民族体育学专家、学者及同行进行专题访谈,了解民族体育文化在高校建设中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和发展中所处的困境;通过选取部分民族高校,开展实地调研与考察,获得有关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建设的第一手相关资料。

三、结果与分析

1.民族高校传统体育文化建设现状

教育对于民族文化知识而言具备传承的基本功能,而其自身所蕴含的民族精神及价值观,对于提升大众保护民族传统文化方面的重要作用具有不可替代性。民族高等院校提供的民族教育环境、涉及的教学内容及其教学过程中运动的载体,在传承、发展与创新优秀民族文化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研究是探索知识的实践活动,具有促进民族文化认同和文化传播双重价值意蕴。民族体育文化在全球一体的冲击下,受西方体育文化、激进主义文化、奥运优先发展战略、学校体育缺位、文化自省能力不强等因素影响,在一定程度上被挤压,甚至面临消亡的危险。政府及相关部门通过文化自省,先后纷纷出台各类文件,加大了对民族地区文化教育的宣传、投入与产出。截至目前,全国各个省、直辖市、自治区高校均不同程度融入了民族传统体育教学。例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部分大学如新疆师范大学开设维吾尔族传统体育文化艺术鉴赏课程,专业体育院校设立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研究等专业。贵州省部分高校,如贵州民族学院、黔南师院等根据学校的师资和场馆条件开设有反排木鼓舞、三人板鞋竞速、抢花炮、押加、高脚马等具有健身性、民族性的项目作为学校体育教学课程。通过对全国15所民族类高校展开调研,发现部分民族高校在公共体育课程设置中,往往将民族传统体育运动纳入课程体系之中,在推动、促进少数民族文化的保存、传播和发展中,也巩固了民族高校作为民族文化保护和传承基地的独特地位。例如,湖北民族学院与中南民族大学在大学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开设有武术、毽球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体育学院开设有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课程。

2.民族高校传统体育文化建设内涵

(1)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校园文化建设是丰富学校内涵、提高办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高校作为接受教育旅程的最后一站,开展校园文化建设,也是贯彻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的“打通高校育人最后一公里”重要讲话精神中课程育人的具体体现。民族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还应该担负起民族文化振兴、民族文化团结的责任。在民族高校如何落实这一重要任务,需要建设一些行之有效的途径与机制。校园文化建设需要用心打造一些特色项目、精品项目,而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自身具备的内化内涵可以担负起这一重任,从而实现大学文化建设的多元化、一体化、体系化的特征,在民族地区有效发挥民族体育文化的示范引领、辐射带动作用,推进民族地区高校校园文化的整体提升。(2)是体育回归教育本质的具体体现。体育的本质是教育,体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世界竞技体育强国,成功经验之一就是把教育和体育有机结合在一起,建立完备的培养优秀青少年运动员的体制,使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既能得到文化知识教育,又能根据个人的特长,不失时机地挖掘自身的运动才能,在运动领域实现自己的价值。在关于文化强国战略的一系列重要讲话中强调:要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增强民众对自我民族的自信,而民族自信的关键则是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自信。当前我国民族文化发展战略主要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发展、公共文化服务及现代传媒体系建设、陆地边境“文化纽带”建设、少数民族人口教育水平提升和语言文字传承发展等战略。高校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建设,可以有效确保适龄青少年接受完整的系统的传统文化教育。民族传统体育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同时,其本身所包含丰富的传统文化底蕴,对高校学生,甚至于教师的人文素质、个性、体质与健康均会产生较大的促进作用,可以形成良好意志与优秀的品质,能够提升学生的对文化的审视与审美的能力,从而实现学生个体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与发展。因此,借助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高校教育活动的开展,将有利于高校学生的民族传统文化自信乃至民族自信的提升。(3)高校传统文化建设的发展趋势。亚里士多德说:“体育、德育、智育互相关联。”他认为:“体乃德智之舟。”说:“文明其身心,野蛮其体魄。”在人类历史长河中,以身体素质为基础和前提的优胜劣汰法则始终没有改变。但是在提高身体素质的同时,不能忽略文化素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广大人民群众在生产、活动、生活中的经验所得,经历千年逐步积淀形成,是一种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形成了体育文化中独特的标志、语言、形象、服饰等。高校通过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教学,可让学生充分接触各民族丰富的传统体育项目,了解几千年华夏文化中璀璨的一颗明珠——民族传统体育的丰富内涵,从而优化高校体育教学内容,传承、宣传和推广我国民族传统文化,进而培养学生主动了解、参与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及其文化的热情与兴趣,使学生的精神愉悦,促进其体质健康,展现其良好个性。(4)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和创新。民族高校与民族文化关系紧密,民族院校的基本职责是保护、传承优秀民族传统文化。据现有的资料显示,我国现有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有1000多项。在民族优秀文化挖掘与整理、保护与传承、发展与创新的过程中,优选适合民族高校开展的体育项目,将会更加有效地刺激与促进民族高校活力与影响力。在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历史进程中,民族高校将会在围绕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上实现新的跨越式发展,进一步实现对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实现高校少数民族文化阵地作用。高校是传承与创新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途径。当前,我国众多院校都设有民族学及及其相关学科与专业,通过与时俱进的建立起中华优秀民族传统文化学科体系,设置相关学科、专业,培养了学生专业知识与能力,让学生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及对人才需求,通过对民族体育的认识逐步担当起传承与创新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的伟大历史重任。

四、结论与建议

1.传承是民族高校传统体育文化建设的立身之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反映的是各个民族之间生产生活方式的多元文化发展的智慧结晶。通过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机的结合,并形成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文化建设途径,是对民族高校乃至全国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补充,也是实现民族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与推广的有效方式与载体。通过校园开展丰富多彩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如邀请民族民间体育艺人、传承人在学校开展教学活动,在传承人与学生的互动中,使学生能够充分参与、体味民族传统文化内涵,感受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在生产生活及与自然的抗争中的体现的勤劳、勇敢、善良与智慧的民族精神,在寓教于乐中实现民族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2.创新是民族高校传统体育文化建设的必由之路。民族高校传统体育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在全球一体化与西方现代竞技体育的强势冲击下,民族传统体育的建设之路需要有改革的决心与创新的勇气。民族传统体育在民族高校落地、生根、发芽、茁壮成长需在有生长的沃土和环境,通过合理布局体育设施,在美化校园环境和同时积极创造出一种浓厚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氛围,为发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提供必要的物质保证。通过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现代接轨,在吸收自身精华并成功借鉴现代体育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对民族传统文化进行整合、发展、创新,在维持其生态性的基础上,使之不断地得到更新与发展是与完善,真正意义上做到既不失民族的传统特色,又能与时俱进,跟上时代步伐,发展成新时代民族体育文化的重要内容。民族传统体育走现代化发展路径,不是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及其内涵的否定,而是根据现代社会的发展进程,选择性的利用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成果。在技术层面,运用现代体育科学理论与方法,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进行理性判断与创造。在制度层面,借鉴现代体育成功的组织制度迅速发展、壮大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制度,实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制度创新与改革。在价值层面,借鉴西方体育中提倡的奋发、竞争理念,将是实现民族传统体育代化转型的核心与关键。

3.理念是民族高校传统体育文化建设落地生根的基石康德、黑格尔、柏拉图等哲学家认为,理念是人类以自己的语言形式来诠释现象——事与物时,所归纳或总结的思想、观念、概念与法则。在民族高校建立以民族的、多元的、开放的、现代的文化精神为中心的体育文化理念,在努力融入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基础上,发展富有现代精神的高校体育文化事业,是当前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的基础,也是贯彻和落实提出的文化强国战略的重要体现,更是民族高校精神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民族传统体育能够丰富高校体育精神文化生活,对大学生思想素质有较明显的提升作用,同时有助于建构高校体育文化的价值理念,形成健全的校园体育文化形态。要实现民族高校传统文化建设,首先应该在民族高校扩大宣传力度,在学生课堂内外实现对学生民族传统文化、观念的深入贯彻。通过形形色色各类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理性思维和健全人格,并以此逐步形成优良的民族体育道德意识、文化精神和现代体育观念,真正意义上实现民族传统体育和深入人心,推动和促进高校传统文化的良性发展。

4.建构是民族高校体育文化建设与发展的核心。对民族传统体育所蕴含的文化内涵进行科学、理性探索,获取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本质、理念、价值及其规律,并逐步形成较准确、客观的认识,利用高校平台建设,建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研究体系,将有利于民族传统体育在高校乃至国内外的传承与发展。各民族高校应该充分考虑本校实情,因地制宜、多方举措开展适合学校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利用院校自身优势,结合当地民族地区传统体育文化的特色和资源,开设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民族体育活动项目。民族高校要利用各方资源,重视民族体统体育科研工作,借鉴部分高校,如中央民族大学、湖南吉首大学、湖北民族学院建设的成功经验,形成比较稳定的学科建设方案及其评估评价体系,适时调整学科建设方向,督促学校体育理论实践与创新,加快师资队伍建设,建立完善师资培训机制,优化高校人力资源;推行校企合作,构建“引进来,请出去”的模式,推动学校民族体育文化的传承、创新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建华,常毅臣,芦平生.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研究:价值、进展与走向[J].中国体育科技,2013

[2]马德浩,季浏.上海体育学院学报[J].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面临的安全威胁及其应对策略,2015

[3]郭照宇.新疆维吾尔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教育保护研究[J].中华武术•研究,2017

[4]池建.体教结合:让体育回归教育[J].中国教育报,2016

[5]惠鸣.文化强国:理念与实践[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6]戴小明,黄力.论民族院校在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中的地位与作用[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

[7]白晋湘.民族传统体育的现代化与现代化中的民族传统[J].体育科学,2004

[8]胡小明.胡说体育文化[J].体育学刊,2010

[9]尹博.基于文化共生理论的渝东南学校民族文化教育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15

[10]田祖国,钟海平,白晋湘,等.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研究的方法论原则和理论体系的构建[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3

[11]张杯成.基于民族传统文化传承视角下的民族类高校公共体育目标定位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

[12]芦平生.“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建设视域下甘肃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与开发[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7

作者:万利 单位:湖北民族学院体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