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化建设研究

网络文化建设研究

一、以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营造高校网络文化的氛围

早在2000年底,文化部、团中央等十家单位正式启动了“网络文明工程”,号召“文明上网、文明建网、文明网络”,致力于营造一个健康安全、有活力、无污染的网络环境。面对当下国内外纷繁复杂的形势,我们应坚持以社会主义为核心的价值体系为引领,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大学生。高校校园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时代前瞻性,是“网络文明工程”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们应该将它纳入到高校教育事业以及校园文化建设中去,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外界氛围。首先,更新思想政治教育观念。教育工作者应不断认清形势,创新观念,牢牢树立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方针。其次,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活动氛围。网络的虚拟应和校园的现实相结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准绳,引导学生开展积极向上的文化活动。学校除了开展校园文化艺术节、社团文化活动等,还可以结合一些社会热点,发帖倡议结成不同专业甚至不同学校的网络联盟,共同抵制不良言论,倡导健康文明的绿色网络氛围。

二、以构建绿色校园网络体系为支撑,健全高校网络文化的育人机制

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必须有一套科学完备的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要把这项工作纳入到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格局中,纳入到构建和谐校园的总体战略布局中去,专门负责的部门制定出具体的建设方案和办法,以学校人才培养为出发点,定期召开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工作会议,总结经验、制订计划、交流心得、畅谈做法。要有专题的教育网站、论坛、活动渠道、意见反馈平台等,鼓励师生共同参与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另外,校园网络文化管理也要明确网络的引导、规范、监督和奖惩等职能。部分高校统筹规划欠缺,归属不明,权责不清,后续保障力度不够。在组织管理上,应加紧各个环节之间的衔接,加强各个程序之间的控制,加大各个部门之间的协作,加深各个板块之间的互通;在团队管理上,要形成一支年龄结构合理、学科结构互补、学历层次相当、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和网络技术资源应用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管理团队;在信息的防范和监管上,应大力推广网络用户的实名制登记和备案,及时建立起学校网络的绿色城墙,对网络安全进行防护,对不良信息进行过滤。

三、以搭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平台,打造高校网络文化的工作队伍

打造一支政治素质高、专业技能好的思想教育工作队伍是高校网络文化向科学化、正规化管理的重要保障,也是向纵深化、高品质发展的必要配备,更是建设和培育网络文化建设的核心任务。目前,网络建设工作人员的现状是“三多三少”,从事政治理论研究多,从事实践工作少;普通教师多,领导干部少;兼职辅导员多,专职教师少。从事网络文化建设的工作者要讲究方式方法,不断创新。首先,统一管理思想。高校网络的领导者和建设者必须从思想上和行动上共同重视高校网络文化的建设。尤其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辅导员更要重视网络文化在工作中的作用和影响。其次,改变管理方式。观念思想的改变必然带来工作方式上的变化。网络的功能不应仅仅限于网上评教、信息反馈等简单应用,更应该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宣传阵地。以往是班干通知到人、集中会议学习、撰写心得体会等,现在都可以通过网络及时发现,积极关注,有效引导,把不良势头扼杀在萌芽状态。

四、以落实校园网络安全稳定为标杆,强化网络文化建设的问责机制

十八大指出,加强和改进网络内容建设,唱响网上主旋律,加强网络社会管理,推进网络依法规范有序进行。治病需除根,堵漏先控源。一要形成严格的成效考核机制。要严格衡量其是否真正纳入校园文化发展的总体规划,是否列入各级学院系科的议事日程,是否切实加强组织引导。具体工作方面,要考核具体落实措施,投入的精力、财力、物力,开展的网络文化宣传活动以及各个学院、各个高校的遇险率,等等。成效突出予以褒奖,工作不力责其改正,促使各级、各部门把网络文化建设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项非抓不可、不抓不行、抓比抓好的硬任务。二要形成严密的德教评价机制。把网络的思想政治教育真正摆在大学教育的重要位置,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在目标评价上,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整个教育教学体系中的比重,网络德育科研在教学科研中的比重,网络设施在教学硬件方面投入的比重。在过程评价上,看网络文化建设是否贴近现实、贴近学生;载体是否内容鲜活、形式新颖、吸引力强。在结果评价上,看学校学院网络安全稳定方面的成效,教师职业道德的履行情况,学生的违法违纪情况,走上社会的道德跟踪状况,促使学校切实担负起网络教化的主渠道职能。三要形成严明的责任履行机制。网络的道德失范归咎于社会的责任,学校也应该为此埋单,对此负责。高校网络工作者要带头严格约束自己,恪守道德,发挥示范表率作用,全身心地负起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能;家长也应文明使用网络,当好学生的“第一教师”,言传身教,做好榜样。

五、以弘扬校园主流文化思想为阵地,开展网络文化建设的第二课堂

首先,第二课堂应高度重视互联网等新型传媒对社会舆论的影响,牢牢把握舆论导向,对学生正确引导。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加强和改进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实施网络内容建设工程,制作适合互联网和手机等新兴媒体传播的精品佳作,鼓励创作格调健康的网络文化作品,不断满足学生的精神文化需求。其次,网络文化建设的第二课堂应与第一课堂并重。校内与校外相结合,虚拟空间和现实生活相结合,积极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与学生工作的融合,使之形成合力,把在第一课堂学习的理论知识通过丰富多样的第二课堂内化为学生学习的动力,尤其要发挥党团教育的作用,党建带团建,积极开展各种团日活动。如“党旗下的承诺”、“以勤奋学习为荣报告会”等主题党团活动;在每年新生见面会、老生送别会等集体活动中要明确主题,强调主流。在政治敏感问题上,抓住教育时机,借助网络倡议书、网络征文、网络DV、青年志愿者服务网上接力、品牌特色网站等平台,因势利导,让学生们能更多的了解国情、党情,认识到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坚定马克思主义信念,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六、总结

高校网络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的、复杂的时代工程,必须根据网络新媒体传播的新特点,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探索和思考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的新思路和新方法,进一步推进和谐校园的网络文化建设。

作者:管婷婷 单位:淮阴师范学院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