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亚文化的发展与引导探究

网络亚文化的发展与引导探究

摘要:网络亚文化生态,关系到年轻人的健康成长。本文在明确网络亚文化发展的三个阶段基础上,理性审视网络亚文化的价值,认为要引导其汇入主流文化,占领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主阵地,构筑风清气正的网络文化发展空间。

关键词:网络亚文化;发展阶段;价值;原因;引导

网络亚文化是体现网络审美观、价值观的流行文化,不管是“硬核”“盘他”等网络流行语,还是搞笑动漫、二次元等内容,为青年追求个性、表达自我提供了空间,为文化多元性注入活力。但具有“丧”文化特点的漫画等在宣泄情绪的同时,也被质疑传播“网络负能量”。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网络表达匿名化的场域下,网络亚文化良莠不齐。网络亚文化的受众主要是年轻人,对青年群体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将产生直接影响,必须加以引导、规制,让其成为主流文化的有益补充[1]。

一、网络亚文化发展的三个阶段

网络亚文化是在网络空间中存在的边缘文化,是网民在网络中逐渐形成的文化综合体。网络亚文化发展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1.线上群体初创期。网吧、电脑传播阶段是网络亚文化发展初期。网络亚文化需要借助网吧、电脑等进行传播,主要分布于论坛、博客、贴吧,重点是网络动漫、网络音乐等方面,以图片、文字等为主。此时话语权集中在极少数人中,信息传播速度慢、影响力小。

2.移动互联时期。随着移动互联网发展,手机网络从2G到4G,再加上硬件技术更新发展,手机等智能移动终端普及,网络亚文化实现了从线上群体互动到跨媒介传播。比如,“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是从“魔兽世界”贴吧发起,短期内网友接力参与,门户网站竞相转载,网络亚文化群体力量日渐显现。

3.网络直播、短视频平台发展的爆发期。伴随网络直播、视频网站以及短视频平台等的发展,移动互联网络应用更为广泛,受众趋于低龄化,再加上主流媒体积极吸纳年轻网民的创意,拓展新的文化内容,亚文化内容、形式加速创新,每个亚文化种类更为多元,各个亚文化“圈子”在各互联网平台上更加活跃、开放,亚文化群组之间互动更频繁、样式更多元,当前90后、00后发展成网络亚文化主力,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追求个性化、差异化趣味,因偏好差异形成不同的亚文化群体,比如“小猪佩奇”在网民解构、创作中,渐渐形成网络亚文化力量。

二、网络亚文化价值的理性审视

首先,网络亚文化为网民学习主流文化开辟新路径。网络世界的开放性,使网民能获得多元化知识、技能,拓展视野,拥有成就感、归属感。网络亚文化、主流文化相互支持,网络亚文化是具备创造性文化实践,多元的文化形态,是青年人更易接受的文化,其依附于主流文化,以一定的标准、多元形式融入主流文化,主流文化吸纳网络亚文化的资源和活力,可以更好地引导网络亚文化健康发展,强化对主流文化的认同感。同时,网络亚文化为网民的个性化发展提供空间。网络是公开的话语权平台,可以不受他人影响,倡导张扬、解放的价值理念。网络娱乐给人们带来快乐,缓解压力。网民尤其是青少年网民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相对较强,创新意识、创新素养不断提升,人们通过网络视频、文章表达内心真实想法,将个人的快乐与他人一起分享,也将自身的难过进行倾诉寻求安慰。[2]   其次,网络亚文化存在负能量。网络亚文化也存在背离主流文化的一面,有消极文化因素。考虑到一部分网民尤其是青少年社会阅历、教育程度不足的缘故,容易被亚文化“个性化”“趣味性”的旗号所诱导,消解、解构历史与英雄,一些“丧”文化特点的文字、漫画,传播“污”“俗”。比如,2009年一只眼睛含泪随时都可能哭出来的青蛙形象赢得网友共鸣,这只青蛙嘴角下垂、表情悲伤,充满泪水的眼睛流露沮丧表情,御宅族们对青蛙形象不断进行再创造,混搭调侃文字,开展相互调侃或自嘲,成为网络“比惨”的重要道具。再如,《不求上进的玉子》等作品在立意、剧情以及台词等方面,都表现出颓废气质。以“丧”文化为代表的网络亚文化中的负能量,对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文化生态圈,对青少年的人生选择,将带来负作用。再加上年轻网民难以识别网络亚文化优劣,不自觉中扮演了传播负面文化的角色,必须引起高度警惕。否则,网络亚文化容易走向“邪路”,背离互联网主流文化。探究网络亚文化负能量的深层次因素,主要是进入21世纪后,消费文化渐渐成为全球化的一部分,对网络亚文化产生较大影响。网络亚文化与消费文化价值观一样过分关注娱乐,缺少严肃思考,鼓励张扬个性、自我表达和享受。如果进行深入思考会发现,文化产品本身有经济方面的特征,文化产品和商品之间的供需、资本积累、垄断、竞争等市场原则,同样运作到生活方式领域中。同时,社会发展进入消费文化,消费不仅仅是个体维系身份的方式,更是表征新型生产力社会化的方式,娱乐本身不是单一的一种权利,更成为一种义务,从这里出发,也就很容易理解网络亚文化中对娱乐本身的追求远远大于对意义的探索。网络亚文化对娱乐、消费文化的追求,本身是向社会秩序妥协,唯一的生活方式是消费、娱乐,这也成为网络亚文化最核心的特点。

三、网络亚文化健康发展的引导思路

1.坚持“宽严相济、放管结合”的理念。文化发展离不开创新,只有创新才能不断激发文化发展的活力。网络亚文化是客观存在的文化现象,是主流文化认可的“边缘”人群的文化认同、文化符号,借助这一文化符号能暂时实现文化身份认同,表达自我,宣泄苦闷、焦虑,努力消解在个体成长、社会化进程中内心的隔绝感。同时,网络亚文化为网民学习主流文化开辟新路径,从这一点上来讲,网络亚文化本身呈现出一定合理性,假如不正视这一合理性,采取简单排斥、压制态度,不仅不能消除文化间的紧张度,也会对网络亚文化人群身心健康带来消极影响。从这一层面来说,网络亚文化发展成非主流人群精神安慰、主动学习交流的重要方式。[3]坚持在包容中转化、在扬弃中引导,成为主流文化面对网络亚文化挑战的科学态度。引导网络亚文化进行转化、升级,让网络亚文化加速与主流文化融合。因此,在全面坚守主流文化发展阵地的同时,采取包容、疏导的理念,实现主流文化引领下的多元文化互动共生,让主流文化发展更具有普遍性、兼容性。

2.网络亚文化治理坚持分层分类实施,引导汇入主流文化。网络亚文化治理要在“宽严相济、放管结合”的理念下,坚持分层分类实施。首先,加强网络亚文化监管制度建设。网络亚文化是新生事物,其监管需对应一定制度体系,既要在网络文化产业发展中形成较为成熟的伦理规则,又要结合《互联网文化管理暂行规定》等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网络文化整体发展。从未来网络亚文化发展的趋势来看,专门针对网络亚文化发展的法律法规仍需加强,更为精准化。其次,要做到依法管网、治网,打造好的网络传播秩序、网络传播环境。强化对新媒体平台的管理与引导,不断提升其社会责任感、法治理念。对网络传播中的低俗、消极内容,尤其是与主流价值观明显相背离的,要坚决予以制止,引导其汇入主流文化,在全面坚持弘扬主流文化基础上,要善于汲取网络亚文化中的有益成分,将其融入主流文化建设中,坚持以主流文化塑造、影响网络亚文化,逐渐提高网络亚文化中的内在价值含量,更好引导网络亚文化健康发展。因此,需要引导网络亚文化积极与主流文化相融合,提高网络亚文化发展的层次。

3.占领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主阵地。主流意识形态不占领网络空间主阵地,就会丧失网络文化空间主导权,这需要根据网络、新媒体等传播的特点,结合网络亚文化的特点,创新主流意识形态传播方式,提高引领力。[4]占领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主阵地,一是旗帜鲜明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坚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政治底线,尤其是在网络宣传中要维护网络空间意识形态安全,坚持做坚定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捍卫者、传播者,巩固其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二是与时俱进创新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让其适应网络空间发展要求,不断强化网民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不断提升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凝聚力,大力宣传网络空间正能量,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发展思潮,占领网络空间意识形态制高点。网络中传播主流意识形态,要充分考虑网络受众群,掌握不同网络群体的信息生产、接受模式,创新宣传的方式方法,让网民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思想深处做到自觉抵制各类消极网络亚文化的不良思想、言论,让这些负能量无立足之地,同时,在对网络亚文化的生产、传播以及话语模式等进行充分、系统考量的基础上,打造适宜年轻网民的主流文化产品,实现主流文化产品的多元化,让年轻网民有更多的选择空间、更契合年轻人的审美理念,坚持使用广大网民易于接受的话语方式去传播主流文化,筑牢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阵地。

参考文献:

[1]肖涵予,孙佳山.平台迭代之下网络亚文化何去何从[N].中国青年报.2020-09-04.

[2]陈琳.关于网络亚文化“疏离倾向”的公众调查[J].人民论坛.2020(8).

[3]李静.从边缘游荡到上热搜:网络亚文化中的青年表达[N].中国青年报.2020-09-25.

[4]章雄.交互·交锋·交融——亚文化视阈下的网络话语权[J].阜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4).

作者:单单 单位:呼伦贝尔学院传媒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