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科技期刊专题策划实践

英文科技期刊专题策划实践

1高度重视专题策划推动期刊发展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我国科研水平的不断提高、国际的学术交往不断增加,反映科研成果、作为国际学术交流重要平台的英文科技期刊也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仅2017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就批准了30种英文科技期刊的CN号[1]。一本英文科技期刊从创刊到稳定在较高水平上发展,通常需要经过5到10年的艰苦努力。对于创办时间不久的新刊,由于其国际影响力还不够高,一般稿源相对不足,尤其是自由投稿的数量不多,质量偏低。而采用以策划专题的方式来组织稿件、集中反映热点研究方向的成果,是实现期刊顺利发展的一个有效途径。国内一些研究者提出了科技期刊专题策划的方法和路径。黄敏提出专题的特点要新、实、特。“新”是具有新意,探讨的内容应该是热点;“实”是说创新与应用相结合;“特”是指专题应具有特色。丁筠归纳了通过学术会议组织英文科技期刊专题应注意的事项。张春丽探讨了发挥编委优势、建立优质论文作者数据库、跟踪学术会议和通过网络社交平台组约稿的模式[4]。《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英文版)》(《TsinghuaScienceandTechnology》)原为综合性英文科技期刊,创办于1996年。2011年,为提高该刊的国际竞争力和办刊水平,主办方清华大学将其改版为信息类专业化期刊。因为期刊所涉及的学术范围、读者群和作者群发生了重大变化,该刊实际上与创办一本新刊相差无几。在进行期刊定位分析的过程中发现,在国际上,同类期刊已经有数百种,仅IEEE(国际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的数字平台Xplore中就有300余种同类期刊。面对竞争激烈的国际期刊出版环境,如何找到突破口和立足点?该刊主编,时任清华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院长孙家广院士指出:信息领域的研究方向非常多,期刊一定要选择和跟踪热点研究领域做专题策划。主编团队和出版团队紧密配合,经过7年多的持续努力,策划和出版了近40期反映信息科学前沿发展的专题,内容涉及大数据、无线传感器网络、物联网、云计算、普适计算、生物计算以及信息安全等。由于专题时效性强、反映的内容集中,出版后迅速得到国内外同行的广泛关注,该刊的学术水平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高。国内还有不少英文科技期刊也高度重视专题策划工作,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如《中国通信》多年来坚持专题策划,每期出版一个FeatureTopic专栏,内含数篇热点研究方向的论文。《摩擦(英文)》自2013年创刊以来,连续5年策划了“Biotribology”、“Superlubrication”、“ScienceofFriction”、“ThinFilmLubrication”以及“6thWorldTribologyCongress”等5期专题,对《摩擦(英文)》的快速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2英文科技期刊专题策划的主要来源

2.1主编团队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英文版)》自改版伊始,由主编孙家广院士在全球聘请了10位国际著名学者担任副主编和副编辑,组成了一个主编团队,它是期刊的学术核心。这些学者绝大多数为IEEE或ACM(美国计算机学会)的会士,他们的主要职责是选择信息科学领域的热点研究方向进行专题策划,并聘请国际知名学者担任专题策划的特约编辑(GuestEditor)。该刊改版后第一个专题出版于2011年,是有关无线传感网这个热点研究方向,由副主编、IEEE/ACM会士、清华大学软件学院刘云浩教授,副编辑、IEEE会士、美国伊利诺伊理工大学XiangyangLi教授和笔者经过多次研讨共同策划的。主编团队聘请了副编辑、IEEE会士、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夏洛特分校YuWang教授担任该专题的特约编辑团队负责人。5位特约编辑在全球组织了15篇稿件,通过严格评审,录用了其中的4篇。该专题的其余5篇稿件是通过约稿的形式组织的,其中包括笔者邀请的副主编、IEEE会士、加拿大渥太华大学教授IvanStojmenovic的高质量论文。

2.2学校资源

清华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由4个系(电子工程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自动化系、微电子与纳电子学系)、2个研究实体(信息技术研究院、微电子学研究所)、1个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等组成,承担着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一批重要的国家科技项目。清华大学在信息科学方面的雄厚研究基础为《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英文版)》的专业化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学术支撑。其中,一大批研究领域的研究水平与国际接轨,众多教师参与国际合作与交流,并担任国际著名学术期刊的主编、副主编和编委,为《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英文版)》进行高水平的专题策划提供了浓郁的学术氛围。IEEE高级会员、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唐杰副教授与笔者共同策划了多期数据挖掘的专题,专题中包括IEEE/ACM会士、美国信息网络学术研究中心主任、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计算机系韩家炜教授的2篇高水平的论文[7,8]。清华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副院长、微电子与纳电子学系任天令教授为该刊策划了多期微电子学专题,吸引了包括IEEE会士、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AlbertWang教授在内的众多优秀稿件,同时专题中也包含了任天令教授课题组在石墨烯研究领域所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随着清华大学信息科学研究水平的不断提高,有众多的国际学者来清华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进行各种形式的学术交流活动,包括访问学者或短期讲学等。出版团队利用国际著名学者访问清华大学的机会,与科学家紧密合作,策划高水平的专题。笔者就曾与来访清华大学的加拿大工程院院士、滑铁卢大学ShermanShen教授一起策划了智能电网的专题,其中,ShermanShen教授课题组的论文[9]进入到2015年2月IEEEXplore百篇文献排行榜(每月在400万篇文献中按使用量高低顺序排列的前100篇),至今,该论文在WebofScience数据库中的引用量已达42次。

2.3校友团队

改革开放40年来,清华大学国际校友遍及全球各地,不少校友在学术上成绩斐然,成为国际上有影响力的知名学者。《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英文版)》的出版团队积极与清华校友保持紧密的联系,共同策划热点研究方向的专题,成为期刊成长过程中的一大亮点。该刊在2012年第1期出版了由副编委、IEEE/会士、清华校友、加拿大多伦多大学BaochunLi教授策划的对等网络的专题。在BaochunLi教授为第一作者撰写的论文中总结了10年来对等网络发展的历程[10]。清华校友、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夏洛特分校JingYang和AidongLu副教授分别于2012年和2013年策划了计算机可视化与可视分析的专题。在这2期专题中,汇集了来自荷兰、德国、加拿大和美国计算机可视化研究领域一流科学家的论文,同时也展示了我国在计算机可视化研究方面取得的最新进展。这些优秀论文的出版带动了计算机可视化与可视分析研究在我国的普及与开展。2014年,我国在北京大学召开了首届可视化与可视分析大会,专题的策划者之一还应邀主持了数据可视专场的报告会。清华校友、美国佐治亚州立大学YiPan教授连续6年为《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英文版)》策划出版了6期生物计算的专题,共刊发50余篇来自全球的高水平论文,国际论文比例超过80%。《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英文版)》改版7年来,先后有10几位清华国际校友为期刊策划了近20期高水平的专题,为提高期刊的国际知名度做出了突出贡献。

2.4作者资源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英文版)》的作者来自全球40多个国家,共同搭建了一个高水平的信息科学国际交流平台。在与作者进行学术互动的过程中,出版团队主动联系国内外著名学者,与他们保持密切的联系。其中一些作者还主动提出策划专题的建议,经过与出版团队的多次交流与研讨,策划和出版了不少质量上乘的专题。美国佐治亚大学LimingCai教授是生物计算专题论文的一位作者,他在与编辑部联系的过程中提出策划一期参数复杂化专题的设想,计划出版的时间为6个月。在特约编辑团队和出版团队的共同努力下,仅用了4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从专题组稿、审稿、编辑加工、网络与印刷出版的全过程。其中,编辑部仅用3天时间就完成了参数复杂化国际创始人、澳大利亚达尔文大学MichaelRalphFellows教授的论文编辑工作。该专题顺利出版后,作为特约编辑之一的澳大利亚达尔文大学FrancesA.Rosamond教授还热情邀请出版团队访问澳大利亚。

2.5学术会议

国际会议是《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英文版)》专题策划的又一重要来源。仅IEEE每年在国际上就要召开1800个信息类的国际学术会议。出版团队在与主编团队、校友团队和期刊作者的交往过程中,不断寻找和参与学术水平较高的国际会议,与国际会议的组织者一起策划相关专题。微软公司首席科学家JieLiu是清华校友、2014年第1期云计算与大数据专题的作者。笔者在通信中得知作者即将担任2015年国际网络物理信息系统大会(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Cyber-PhysicalSystems)的主席,就与JieLiu共同策划了该会议的专题,并聘请其担任专题的特约编辑。该网络物理信息专题于2015年第4期顺利出版。

2.6出版团队

出版团队在与信息科学领域科学家的长期交往中不断认识、学习和了解该领域的研究进展,捕捉最新的发展方向,自主设计和策划热点专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笔者在2013年第1期策划了一个云计算的专题,当时云计算的研究在全球还处于早期阶段。专题中的一篇清华大学的论文在出版后的第1个月就位居IEEEXplore百篇文献排行榜的第2位。在随后的2年多时间里,该篇文献每月都进入到IEEEXplore的百篇文献排行榜,并取得了2次排名第一,2次排名第二和2次排名第三的高位,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云计算在全球的研究热潮,也扩大了该刊的国际影响。

3注重专题的后续开发

3.1热点专题的连续性出版

对于热点研究领域的专题进行跟踪和连续性的出版,是专题后续开发的一个重要环节。《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英文版)》先后策划出版了8期云计算和6期生物计算的专题,对这两个方向的国际研究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信息安全是计算机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其实质是要保护信息系统或信息网络中的信息资源免受各种类型的威胁、干扰和破坏,即保证信息的安全性。2014年2月27日,党中央成立了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由亲自担任组长,并召开了第一次会议。在会议上强调,要培养造就世界水平的科学家、网络科技领军人才、卓越工程师、高水平创新团队。同年初,《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英文版)》的出版团队开始策划信息安全专题,并在2014年第4期出版首期专题,现已策划和出版了5期反映国内外网络安全的专题,为促进我国信息安全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国际交流的高端学术平台。

3.2基于成熟专题创办新刊

信息科学的进步永无止境,而且发展速度越来越快。《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英文版)》策划的专题不断密切跟踪科技发展的动向,捕捉新的研究领域或交叉研究领域,待时机成熟时适时推出新的英文科技期刊。在云计算研究还没有达到顶峰时,科学家们又开启了大数据研究的热潮。自2013年起,《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英文版)》策划和出版了10多期与大数据相关的专题。2015年2月,该刊有2篇大数据的研究论文进入到IEEE百篇文献排行榜。2016年,清华大学出版社成功申请到“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D类项目的《大数据挖掘与分析(英文)》新刊,于2018年正式创刊。由于前期大数据专题的出版汇集了一大批国内外著名学者,新刊《大数据挖掘与分析(英文)》在2018年6月底就完成了全年的出版计划,稿源充分,质量上乘。

3.3通过专题策划培育新刊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英文版)》自改版以来,主要出版反映信息领域热点研究方向的专题,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关注。不少科学家表示要在该刊出版专题,并希望通过专题的出版培育新刊。该刊的出版团队与科学家密切配合,已策划出版和正在策划的新专题包括网络空间、认知系统与计算、深度学习与自然语言处理、复杂系统建模与仿真以及社交计算等。

3.4特约编辑队伍的养成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英文版)》的发展得益于有一支高水平的特约编辑团队。这些特约编辑中,有着诸如IEEE/ACM会士等享誉国际学术界的著名科学家,也有活跃在学术研究一线的青年学者。7年来,累计有近100名国内外教授和研究者担任特约编辑,出版团队经常与这些特约编辑研讨学术新进展,牢牢把握信息科研热点领域的发展方向,形成了期刊沿着高水平方向、可持续发展的态势。

3.5专题形式的灵活呈现

专题根据论文数量的多少分为专辑和专栏二类。《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英文版)》为双月刊,每期出版约10篇论文。如果10篇论文都属于同一研究领域,可形成一个专辑出版;不足10篇论文则为一个专栏。往往策划和组织专题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有时策划的一个专辑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稿件不足而最终以专栏的形式出版。但专栏的出版也为被录用的自由投稿提供了发表的空间,相得益彰。另外,也有相反的例子。2018年第5期策划的是信息安全的专栏,由于被录用的自由投稿中还有一些信息安全的稿件加入,最终出版了一个信息安全的专辑。

4结语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英文版)》改版成信息类专业期刊后,确立了策划出版热点研究方向专题的发展路线,通过主编团队和出版团队的共同努力,从学校资源、校友团队、作者资源和学术会议入手,策划和组织了近40期反映国内外信息科学最新研究成果的高水平专题,由于专题内容新颖、出版及时,得到同行的广泛关注,为提高我国信息科学的国际话语权,展示我国在该领域的学术风采做出了贡献。该刊得到“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B类项目的资助,并于2018年1月荣获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颁发的“第四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提名奖”。由此可见,英文科技期刊专题策划和后续的专题开发是实现期刊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