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文化负迁移对英语翻译影响

汉语文化负迁移对英语翻译影响

[摘要]学习者在学习一门外语的过程当中,母语由于其与外语之间不同的成分,而对外语学习产生的不利影响,叫做语言的负迁移现象。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汉语文化负迁移具有的主要特点,以及在英语翻译的过程当中需要注意的要点,并介绍汉语文化负迁移现象对英语翻译产生的具体影响,探究优化翻译效果的策略。

[关键词]汉语文化负迁移;英语翻译;母语文化

文化负迁移现象是每个学习第二语言的人都可能会经历的问题,汉语文化与英语文化之间差异非常大,因而在进行翻译的过程当中,并不是简单直接的语言转换,而是要在确保两种文化在传播同一种价值观、同一种事物的基础上进行翻译。

1英语翻译当中的汉语文化负迁移现象

母语对于学习者的语言应用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母语迁移现象。很多人在进行第二外语学习的早期,都会依赖母语的词汇、母语的原型和母语的语法,并且仿照母语当中的一些意义表达。也就是说,学习者的母语使用习惯,会直接影响第二语言的习得过程,对其起到积极或者干扰的作用。如果学习者的母语与第二外语的基本结构,相似或者是相同,那么就会对学习者起到正面的影响,也就是文化的正迁移现象。如果两者之间的差异非常大,学习者运用错误的母语习惯去学习第二语言,就有可能产生不利的影响,也就是负迁移现象。汉语属于汉藏语系,英语属于印欧语系,两者无论是在起源上文字构成上、发音上、内涵文化上都相去甚远。汉民族文化本质上是一种大河文化,而英语国家的文化更多的是一种海洋文化。如果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当中直接受到汉语文化的影响,去进行一些翻译,就有可能造成翻译错误,不仅无法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还有可能会产生一些啼笑皆非的错误翻译现象。部分学生,甚至是英语专业的学生,认为只要掌握了英语的词汇表达,灵活的运用听说读写能力,就可以正确地将英语翻译成汉语,或者将汉语翻译成英语。但是在这个过程当中,很多学生都无法运用上述过程进行地道的英语翻译,甚至不能完成英文原著的流畅阅读。因而,教师和学生要更多地关注文化层面的汉语负迁移现象,通过大量的训练,比较汉语文化和英语文化之间的区别,下意识地回避汉语文化负迁移对于英语翻译造成的负面影响。不断地培养中文语感和英语语感,避免出现两种翻译都不伦不类的现象。

2文化负迁移对英语翻译造成的影响

2.1词汇方面的影响

汉语当中的词汇与英语当中的词汇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如果学生在进行翻译的过程当中,总是习惯于想找到准确的词汇翻译,就有可能会影响翻译的准确性。英文当中有很多一词多义的现象,不仅是一个词在不同的句子当中可能会表达不同的意思,甚至这个词本身的状态,也会发生一些变化,也就是一个词既可以是动词,也可以是名词,甚至还可以做形容词。例如英文单词“contact”,可以直接翻译成汉语“接触”。但是汉语文化当中,“接触”这个词既可以是名词,表示两个人见面发生一定的关系这种现象;也可以是动词,表示用手或者是肢体触碰到某一样物品,或者某人。学生单纯地将这个词翻译成为“接触”,并不能准确地认知这个词在句子当中具体指代名词的“接触”还是动词的“接触”,尤其当这个词语与其他单词或者单词、词组组合在一起的时候,有可能形成更加复杂的翻译现象。如果学生只是将对应的汉语罗列出来,生搬硬套,就有可能完全影响句子原本的意思,例如:“Iboughtherabunchofsnacks”的正确翻译是“我给她买了一堆零食”,而不是“我买了她一堆零食”。

2.2语法方面的影响

汉英在语法结构上面的不同,也会造成这种母语文化负迁移现象,影响学生英语翻译的正常运用。汉语结构的整体比较松散,彼此之间的主次结构与附属关系并不是特别明显,即使打乱重组,也有可能会表达原有不变的意思。例如:“我特别喜欢我妈妈做的蛋炒饭”,还可以表述成“我妈妈做的蛋炒饭,我特别喜欢”“蛋炒饭是一种我特别喜欢我妈妈做的饭”,这三种表达方式句法结构不同,但是整体意思是相似的。但是,英语的句法结构是一种相对紧凑的结构,更像是树干和枝杈的关系,具有非常明显的主从结构,如果打乱了翻译的顺序,或者没有把握好翻译的主句和从句,没有将句子的主干部分找出来,就无法对句子进行正确的翻译。因而,在英语翻译的过程当中,学生只有打破原本的汉语文化负迁移影响,找到句子的最关键成分,才能够对整个句子进行精准的翻译。

3克服文化负迁移现象影响的策略

3.1克服文化优势

(1)在进行英语翻译的过程当中,学生要克服先入为主的文化优势观念。学习语言的过程,就是逐渐认识文化差异的过程,不可以存在文化优势感。尽量抛开对于母语文化的先入为主的观念,更不可以存在民族中心论。(2)在进行英语学习的过程当中,学生要不断地进行跨语言的文化积累,重视文化交际过程当中的自然感和流畅感,避免由于文化恐惧现象的存在,而忽视了对于英语翻译习惯的正确积累和表达。(3)不断地积累英语文化与汉语文化之间的文化差异,尊重知识,尊重学术,克服文化干扰,秉持文化多元发展理论。

3.2养成自觉的文化意识

文化的不自觉心理机制在于多数人并没有对本民族文化进行过有意识的思考,绝大部分的文化信息都是在从小待人接物的过程当中逐渐形成的,这种文化编码深深地烙刻在我们的脑海当中。人们在进行语言表达的过程当中,并没有针对母语文化的一些现象,进行有条理的文化阐述与文字表达。借鉴这种对于母语文化的理解和运用,学生在进行英语翻译的过程当中,要转变这种错误的文化运用方式,更加系统的对英语文化进行理解。例如,在英语文化当中,称呼别人为“doctor”,即教授或者博士,这是一种对学者的尊敬称谓,而在中国文化当中,称呼别人为“先生”,才是对于学者的尊称。如果按照汉语文化,将这种尊称翻译成为“Mr”,就有可能被阅读者认为我们不尊重知识与文化。翻译的过程当中,要尽可能地做到入乡随俗,尽量消除文化肤浅现象。

3.3平衡价值取向

翻译者还要注重英语文化与汉语文化之间在价值取向方面的差异。例如,中国人更加注重集体主义,而西方人更加注重自然主义,强调人的天性。中国人普遍受到程朱理学的影响,认为无欲则刚,对独立、自由、个人追求的重视程度较西方人相比也有很大的差异,因而在英语代词当中,“我”是唯一一个永远大写的字母,而汉语文化当中,与集体相关的一些代词,更多地放在句子的前面,“我”在翻译当中常常为“鄙人”“在下”。

4结语

综上所述,文化负迁移现象对于英语翻译的影响是非常广泛的,译者应当努力克服其影响,正确传达原文的涵义。从本文的分析可知,研究文化负迁移现象,有利于认识汉语文化与英语文化之间的差异,提高翻译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刘吟舟.档案翻译教学中的母语迁移问题[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8,34(04):47-49.

[2]张洁.浅析传统茶文化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负迁移现象及对策[J].福建茶叶,2017,39(11):173-174.

作者:杨仕芬 单位:广东茂名幼儿师范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