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传统文化论文

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传统文化论文

1传统文化自觉的现状

1.1大学生文化价值观的多样化

伴随西方发达国家文化的不断输入,市场经济全球化、经济方面的功利性等负面影响不断扩大。对大学生价值观产生了一定影响,在消费观、择业观、恋爱观等方面呈现低俗化、功利化、娱乐化倾向。消费观。消费观是指人们对消费水平和方式等总的态度与看法。其作为一种观念,一旦形成便会反作用于社会经济,并产生影响。正确的消费观应当是适度消费、理性消费、绿色消费。受不良消费观念影响,大学生日益个性张扬,爱慕虚荣,同学间相互攀比,关注品牌,寻找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的优越感,形成赶、超、比怪风。大学生还会出现办生日PARTY的攀比,PARTY档次不断提高,据调查90%的大学生都会在生日时邀请朋友HAPPY,而且会竭尽所有来办PARTY,觉得倘若不够大气,会很丢面子,也就是把个人面子看得很重要。这种消费观对中国传统消费观念之朴实、勤俭产生一定挑战,对大学生科学消费观的树立产生一定的影响。择业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当前大学生的择业观念也在发生深刻变化。当代大学生择业观明显凸显出竞争意识,他们能够把握机会,表现自我,在毕业季能够精心准备,不遗余力地奔赴于各人才市场,投简历,毛遂自荐。但也有不少毕业生急于求成,只看重眼前利益,缺乏高瞻远瞩,进而造成毕业失业率逐年攀升。部分大学生盲目追求个人利益,相互攀比,大城市、国企、高收入等是大学生热衷职业,而下基层、工厂、西部偏远地区、苏北地区,相对比较冷门。眼高手低,脱离社会实际;普遍想法不是先尽本职后索报酬,而是先索报酬。高校就业课上老师会不断引导大学生,现在就业形势严峻,毕业生可以先就业再择业,也是很好的选择,但是效果不是很明显,部分毕业生宁愿不就业,也不会去小单位、小公司。恋爱观。现代大学生的恋爱观逐渐产生变化,社会上流行着种种拜金主义、拜权主义,这些观念对大学生恋爱观均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宁愿坐宝马里哭”虽只是娱乐节目的一句流行话,却道出了金钱对现代人的诱惑;择偶时,财富、权利越来越作为重要的条件。教育部已明文规定允许大学生在大学阶段结婚,因此各高校大学生恋爱已很普遍,辅导员、班主任在平时工作中面对班级同学谈恋爱问题,是不提倡、不反对、不干预态度,平时教育中在这方面引导也较少。加上社会在恋爱方面的负面影响,部分学生难以处理在恋爱中出现的问题,往往表现出比较极端的行为,这些均严重扭曲了正确的恋爱观。

1.2对传统文化缺乏认同、自觉与自信

文化认同是指个人受其所属的文化影响进而对所属文化产生的认同感,文化自觉,借用我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的观点:它是指生活在一定历史圈子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并对其发展历程和未来有充分的认识。文化自信即对本国文化的坚定信仰。当今不少学生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了解甚少,不愿花时间去阅读有关国家历史、文化等方面的书籍,不愿意主动了解国家传统文化,甚至于网络、电视中有关历史与文化的内容也不能引起他们观看的兴趣。没有认真去了解,当然就不能理解,不仔细阅读就感受不到其高深内涵,不能做到有所感,当然认同就更谈不上了,没了认同何来自信以至于自觉?外加西方发达国家利用市场化、商业包装进行西方文化的宣传,极大的冲击着大学生价值观,最终导致对本国文化自信的缺失。

2大学生传统文化自觉的重要性

2.1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党的十八大提出了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主席曾指出,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深层次要素。并且强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牢固核心价值观。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根基,抛弃传统、丢弃根本,将截断自身精神命脉。传统文化自觉能够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丰厚营养。不具有文化自觉,大学生就无法坚定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需要对文化有鉴别地加以对待,充分发掘传统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也将增强文化自信。

2.2培育大学生传统文化情感的根本要求

大学生作为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肩负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任。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自身认同之根本,只有培育大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真挚情感,文化自觉才具有一定的基础,才有了可能。如果对中华传统文化没有情感,那就更谈不上传统文化的信仰、崇拜了,最终将导致传统文化的破碎,大学生无法找到认同感,没有认同感就更不会有文化自觉了,更无文化自信与文化自强了。因此,培养大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情感关系到大学生是否对本民族传统文化认同,关系到中华人民共和国能否屹立于世界强国,甚至关系到国家的存亡。世界各国无不在加强本国文化情感的培育,并对传统文化教育投入不断加大,比如日本,对“菊与刀”的认同;欧洲一体化发展的每一步都受到了欧洲文化的影响,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种种现象表明世界各国对自身传统文化的迫切认同,对自身传统文化情感的不断培养。因为只有产生了情感才会产生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才能使得本民族传统文化在世界占有一席之地,承载文化的国度才能屹立于世界之林。中国在历史上有过辉煌也有受欺凌的悲惨经历,自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西方文化的入侵,特俗的文化经历……因此,培育大学生文化自觉,促进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情感、尊重尤其重要且紧迫。

2.3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本质要求

当代大学生成长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年代,置身于多元文化背景,受多种价值观碰撞的影响,必将影响其身心健康成长。培养中华传统文化自觉有助于引导大学生摆正自身位置,正确认识人生目的、人生理想以及人生价值。通过树立崇高的理想和科学信念;追求高尚人格,不断完善自身;丰富自身内涵,提高自身素质。只有提升了自我,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才能在纷繁复杂、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占有一席之地,个人发展才会有很好的前提和基础。更何况,文化自觉的程度越高,其对文化自主能力与适应社会的能力就越强,客观理性地分析所处的环境,应对外来文化,使得大学生能发现自身优点,找到自身存在的优越感,不断修正观念与行为偏差,应对学业以及社会的各种挑战,最终实现个体健康成长。因此,文化自觉是大学生实现个体健康成长的本质要求。

3提升大学生传统文化自觉的途径

3.1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大学生处于价值观形成阶段,解决好此问题,要求培养大学生文化自觉,首先要培养大学生对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自信心,自信心的培养必然要求大学生对中国所走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制度具备信心,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中国已经具备的综合实力、充足的文化资源以及发展能力,为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提供了前提条件。学校要保质保量完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提高党团组织政治理论学习功能,发挥党员在同学中的模范带头作用,用身边优秀党员、团员、感动校园十佳等先进事迹教育广大同学,用身边活生生的例子,教育学生,加强宣传教育力度,增强教育效果。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形式需多样,通过网络、微博、微信等软件,抵御网络中错误思潮,及时开展网上思想教育,开展引导、教育活动,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教育的方方面面。

3.2发挥课堂教育主要渠道

课堂作为传授知识的主阵地,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分析、认识主要在于思想政治课程,它肩负着教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进性、发扬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帮助大学生树立文化自信的重任。课堂教育要深入浅出,让大学生真正理解中华传统文化;引导大学生正确对待外来文化,拥有正确的判断力。“认识的真正任务在于经过感觉而到达于思维,到达于逐步了解客观事物的内部矛盾,了解它的规律性,了解这一过程和那一过程间的内部联系,即到达于理论的认识。”因此,课堂教育要不断完善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发挥课堂教育的教育、引导作用。

3.3充分利用社会实践平台,在实践中培养文化自觉

社会实践是大学联系社会的平台,大学生可以通过这一平台走出校园,走进社会,得以锻炼综合能力。在实践活动中积极采用中国元素,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实践活动的开展,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基本内容全面渗透、有效贯穿于各项实践活动中,形成社会实践活动根本指导思想,体现活动的社会主义特性。社会是最好的大学,社会实践为大学生文化自觉、自信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在实践中了解中国的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以及文化发展,坚定传统文化的信念,为实现“中国梦”贡献力量。

作者:冯云平 单位:淮阴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