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探讨

小学生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探讨

摘 要:优秀的传统文化沉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而在积极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时期背景下,优秀的传统文化也是凝聚实现中国梦最重要的强大内生力量。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必须要从小学生抓起,故提出培育小学生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生;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策略

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 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是每个中国人的责任,在教育部印发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提出“加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是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关键”。 而小学生承载着民族的未来和希望,只有让更多的小学生喜爱传统文化、传承传统文化,才能为中国梦的实现蓄积力量。

一、小学生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

中华优秀文化的显著精神特征, 在当下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在小学教育阶段,做好对学生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教育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弘扬民族精神,继承优秀传统。 民族文化是民族的智慧结晶,是伟大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而教育是文化发展的产物,传承文化本就是教育的责任使命,对小学生进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对培养优秀文化的继承者、推动文化创新都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文化认同。 随着世界的多元化发展,外来文化大量涌入,很多小学生痴迷西方文化,认为传统文化“过时”。 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可加深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识了解, 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亲切感,从而实现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文化认同的作用[1]。 最后 ,陶冶道德情操, 塑造健全人格。 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中方特有的道德文化元素,浓缩了对“礼义廉耻”“忠孝悌义”的文化价值观倡导,在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有助于塑造学生道德情操、健全学生人格品行。 基于此,对小学生进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二、小学生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

(一)加强学科渗透教育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开展的重要形式, 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实践技能的重要途径,而在对小学生进行传统优秀文化教育的过程中,可利用课堂渠道,通过将传统文化知识与课程学科有机结合, 以此让学生在学科学习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多样风采。 首先,可在语文、英语等人文性学科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尤其是语文学科到处洋溢着中华民族文化的风采,教师可透过汉字教学,帮助学生感知千年汉字文化的演变,领略其中的形体之美;透过诗词教学,感受国风韵律,体会先哲的文化智慧。 而在英语学科中也蕴含着广阔的传统文化教育空间, 教师可在引领学生学习英语时, 对中西方的文化进行对比,让学生在文化差异中,了解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2]。 其次 ,可在数学理工学科中渗透传统文化,如“十进制”“圆周几何”等都展现出了中华先哲的智慧, 教师可通过这些传统文化知识的介绍,培养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 最后,可在音乐、美术、体育等艺术学科中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以音乐为例,中华古典音乐博大精深,其中节奏、旋律、音色、调式、风格,都蕴含着丰富的民族风情、人文内涵,教师可通过引领学生过对古典音乐的欣赏,帮助学生感受民族文化的多样魅力。

(二)建立专门的教师队伍

传统文化教育若要得到良好发展, 必须要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作为支撑,但从目前的调查研究情况来看,现下小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师资相对缺乏,对教育效果造成了影响,因此今后的教育中能够建立专门的教师队伍十分重要。首先,加强校内教师专业培训,教育应紧跟时代步伐,在倡导传统文化教育回归的新时期背景下, 学校应高度重视教师传统文化素养的培养,通过开展与传统文化有关的教研和培训,帮助校内教师更好地了解传统文化、认识传统文化,并可立足于自身的执教学科与优秀传统文化相融合, 这样才能够为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学习提供保障。 其次,聘请文化传承人、民间技师进入学校。学校教师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毕竟有限,尤其是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民俗活动、民间技艺,昆曲、古琴、京剧等,往往是通过口身相传授, 校内教师很难学习了解。 因此在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过程中,为缓解校内师资紧张、师资素质不足的现状,学校还可聘请民间技艺大师、非遗文化传承人、民间民俗活动表演者进校园, 通过这些专业人士原汁原味的讲解与表演,帮助学生更好地感知传统文化,认识传统文化,增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喜爱和了解,以此实现更好的教育效果。

(三)将传统文化融入校园文化

在小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过程中, 教师应认识到传统文化并不是“死知识”,不是让学生埋头苦记,就可学习认知的,只有让传统文化活起来,并与学生的校园生活有机结合,才能够实现更好的熏陶效果。 首先,将传统优秀文化与校园物质文化环境相结合,如在校园环境布置上,可大量融入传统文化元素。 如可在校园走廊的装饰中, 张贴一些传统书法国画,在校园中添置雕刻圣人名 言 雕 塑 石 像 ,在 校 园 板 报 、宣传栏增设一些与国学经典有关的内容。 同时,校园整体风格建设,也可趋于中式,融入更 多 的 中 国 古 建 筑 元 素 ,这 些 物质文化环境的传统文化融入, 可为学生营造传统文化笼罩的学习氛围环境,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可潜移默化地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感染[3]。 其次 , 将优秀传统文化与校园精神文化相融合, 如可在校园中组织开展各种传统文化活动,包括举办与传统节日文化有关的文化习俗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了解各种节日文化的起源, 体会传统节日的魅力,感受其中蕴含的丰富的民族思想内涵。 还可开展一些戏曲进校园、皮影进校园、剪纸 进 校 园 等 传 统 民 俗 文 化 活 动 ,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传统文化的多样性, 体会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 促使学生自觉建立起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实现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四)注重父母长辈的言传身教

在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过程中, 单纯依靠学校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还应将家庭传统文化教育结合在一起,通过父母长辈的言传身教,帮助学生更好地感知传统文化,认识传统文化,培养学生传统文化传承的自觉性。首先, 要帮助家长摆正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最初就是源于家长,只有家长正确认识传统文化,才能够帮助学生建立对传统文化的情感和兴趣。 但在调查中发现,现下一些家长在教育观念上,认为孩子应与世界接轨,因此自小便让孩子学习很多西方文化内容,如钢琴、芭蕾舞、国际课程等,家长的这种教育观念,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孩子接触传统文化的机会, 对孩子的传统文化学习意识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因此在新时代背景下,端正家长的思想认识,促使家长加大对孩子传统文化的教育至为重要。 其次, 家长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相较于口述方面的讲解,言传身教往往更具有说服力,更能够让学生产生感悟,因此在进行家庭教育的过程中,家长要树立良好的家风、家规融入家庭教育中,家风家规本就是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以家风促教育,将国与家结合在一起,通过融入悌、忠、信、礼、义、廉、耻的家风建设,促使学生的文化自觉性得到更好的发扬。 最后,应注意生活中的随时教育,生活中处处都有传统文化知识,家长应抓住一切可利用的契机,做好对孩子的传统文化教育。如可在家庭传统美食中(东坡肉、太白鸭),帮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通过穿汉服,帮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服饰。 总之,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契机有很多, 在小学生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一定要注重家校合作,发挥出家庭的教育作用。

(五)强化大众媒体的推广引导

文化氛围看不见摸不着,但却可对人产生深远的影响,对于社会建设而言,良好的文化氛围可催人奋进,而不良的文化氛围则会使民族走向堕落灭亡, 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新时期背景下,对小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还要注重社会媒体的推广和引导。如从现下的社会媒体发展来看,呈现出了严重的娱乐化倾向,不仅对青少年的身心发育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同时也极大地影响了传统文化的传承发扬, 并没有发挥出社会媒体应有的文化传播作用,因此今后必须要做出改进。首先,发挥新媒体的推广引导作用,新媒体信息传播速度快,接收信息面覆盖广,但现下微博热搜或微信公众号,每天推送的都是一些与流量明星有关的话题, 今后应改变这种现状,多分享推广一些与传承传统民族文化教育有关的内容,借助新媒体的影响力和接受力,更好地引起学生的关注和重视,促使学生借助更多的途径了解传统文化、 认识传统文化。 其次, 要在传统魅力电视节目中增设一些与传统文化有关的节目,如前一段时间比较火热的《中国诗词大会》《国家宝藏》《我在故宫修文物》等节目都受到了年轻人的热议追捧,这就表示年轻人其实也是喜欢传统文化的, 只是他们缺少了解传统文化的途径,因此在今后的电视节目制作方面,应立足于少年儿童特点,多增设一些与传统文化有关的节目,这也是教育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种可行方式。文化是国家民族的命脉和根基, 是国家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基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要有传统文化的反哺和巩固。而小学阶段是个体思想启蒙和行为养成的关键阶段,培育传统文化意识,必须要从小学阶段做起,因此在今后的小学教育开展中,学校除了要关注学生的文化课程学习外,还应将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作为重点,通过采取有效的教育策略,让民族文化在学生幼小的心灵中扎根。

参考文献:

[1]戴鹏.试论小学德育教育中优秀传统文化的应用[J].学苑教育 ,2020(28):89.

[2]张雅楠 ,张雯清 ,李昊格 ,等.安阳市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途径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13):41.

[3]高爽.小学课外活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研究 ———以沈阳市沈河区为例[D].沈阳大学,2019.

作者:王玉红 单位: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南关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