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教学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文化教学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文化教学

旅游文化教学

一、关于旅游文化教学的几点思考

如上所述,旅游文化教学对于旅游人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具有重要作用。如何做好旅游文化教学工作,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该课程的积极作用是当前教学工作者思考的主要问题。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就旅游文化教学问题发表如下几点拙见。

1.结合旅游热点问题阐释教学内容。

任何理论学习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指导实践,解决实践中遇到的现实问题。旅游热点问题最能引起学生的关注,同时也最能反映旅游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如果把旅游热点问题融入到旅游文化教学活动中,必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首先,旅游热点问题极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旅游文化课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其次,这种方式可以把课程中的理论知识及时地运用到旅游实践中,使学生体会到该课程的价值与意义;最后,通过旅游热点问题可以将课程内容直观化、具体化,有利于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和接收。

2.教学尽可能贴近学生生活。

大学阶段是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爱情观等逐渐形成的重要阶段,这个阶段容易使他们陷入迷茫,容易做出错误的判断和选择。因此,课程教学要尽量贴近他们的生活,帮助他们解决或解释现实生活中面临的实际问题,从而提升他们对课程的学习兴趣,并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当前,大学生面临着学习、恋爱、就业等诸多问题,教学中要尽量把这些问题引入到课程中,这样既能完成教学任务,又能贴近学生生活,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爱情观,教会他们正确地待人接物,从而完成大学教师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

3.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阅读全文

外语教学中跨文化教学课程思考

摘要:提出了对文化教学课程目标的重新思考,以拓宽外语课程的人文视野,同时缓解过度延伸的教学计划所带来的压力。探讨了文化认同的概念和对他人的态度,主张更多地强调把自我作为文化主体的理解和对文化差异的开放性思考。建议开设跨文化意识课程单元的主题和活动。

关键词:外语教学;跨文化;自我;文化认同

近几年,在外语教学中融入文化教学已取得越来越快的发展势头。目前在英语学习很多教材中也大量地融入了各国的文化素材。文化学习中文化能力与目标的标准是目前各级教学计划的一个组成部分。虽然语言学习的标准和目标近几年保持相对不变,但事实上,语言教学的总体任务已经扩大,在发展听、说、读、写4个技能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接触广泛的文化信息,同时在课堂互动中尽量把母语的使用保持在最低限度。为了扩大语言课程的人文视野,针对文化教学,本文提出了对文化教学课程目标的重新思考。跨文化学习基于这样一个原则,即学生不考虑自己的文化价值就无法了解另一种文化的价值,这就引出了如何“培养跨文化思维”的目标议题。在语言学习的早期阶段,尤其是在必修课中,这一目标尤其重要,但却常常被忽视,因为许多学习者的动机可能与另一种文化的亲和力相去甚远。

1学习者对外国文化的态度

正如语言教师所深知的,学习者对外国文化的态度可能多种多样,从恐惧、敌意和抗拒,到被吸引,甚至是无可置疑的魅力。当学生因为文化差异而受到吸引或觉得兴奋时,老师就会感受到教学带来的愉悦感。但如果学生对外国文化有本能的固执的排斥,老师就必须要耐心地处理这个问题了。无论学生对外国文化表现出的是亲和还是抵抗,他们对文化认同和差异的认识和理解只是基本的。此外,如果认为学生在文化学习和文化接受方面存在着某种动机,这也是合理的。说话者的动机会因情境(例如课堂或社区)和交际环境(对谁说话以及为了什么目的)而有所不同。当学生处于许多不同的学习情境中时---比如独处、在课堂上与老师互动、写作文、在同学面前表演短剧、在课堂对话中提到外国文化的问题等等,每一种情境都会引发他们对外国文化的不同态度和行为。

2在课堂上真实体验文化

许多外语教师对不同文化有一种固有的兴趣,而学生对外国文化的态度则是谨慎的。可以让学生采取或尝试实现各种社交目的的语言(文化词语、短语、符号等)或行为,包括幽默和游戏。威多森(1998)曾经在语言课堂中分析了真实语言的概念,认为交际教学法必须“与学习者”的现实联系起来,并以某种方式创造适合他们的情景条件,使他们能够以自己的方式加以真实地体验。在跨文化学习过程中,出现冲突、兴奋,甚至矛盾,都是很自然的迹象。外语学习课堂可以被概念化为文化交叉点的场所。研究处于不同文化中的人的价值观,既可以让我们了解别人的文化,也可以让我们清楚我们自己的文化特征。诸如“第一和第二文化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的问题,我们可以看到“什么对我们特别有吸引力或不吸引人,为什么?”“什么是意外的或难以理解的?”尤其是“有些人对我们的说话方式或思维方式感到奇怪?”提醒学习者进行文化观察。在文化观察中,识别和理解文化的相似、差异、亲密和分歧的过程,是批判教育学的一个特点,它允许各种文化的混合,以及对复杂情感进行诚实、明智的解释。

阅读全文

大学英语文化教学茶文化研究

摘要:

本文简要叙述了文化与语言之间的关系,同时分析了中西茶文化之间所存在的差异,同时从课堂导入、创建情景等方面分析了如何将中西茶文化之间的差异渗透至大学英语文化教学当中,以期提高学生对西方文化的认识,同时能够更为熟练地运用英语知识。

关键词:

大学英语;文化教育;茶文化;差异

大学英语是大学生的必修课程,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应只关注学生对英语理论知识的掌握,同时还应引导学生了解西方文化,以便学生对英语知识更为理解。中西文化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学生若不了解文化间的差异,便不能正确应用英语。茶文化是最能体现中西文化之间差异的文化之一。教师通过将中西茶文化之间的区别引入课堂,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也令学生对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更为了解,英语知识的掌握也更为纯熟。

1文化与语言之间的关系

文化与语言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语言是文化中的一部分,对文化起到重要的影响。大部分社会学家认为,语言是文化最为重要的体现之一,如果没有语言的存在,也就没有文化的存在。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语言是对文化的反映,故而不可避免的会受到文化的影响。语言是一个民族文化特征的重要体现,其形成既包含了这一民族的历史背景以及文化背景,也包含了该民族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同时也反映了该民族的思维模式以及生活方式。综上所述,文化与语言之间既互相影响,也相互作用,所以理解文化便需先对语言有一定了解,而要真正做到了解语言,还需学习其民族文化。故而教师在教授大学生英语的过程中,也必须将文化渗透其中。中西方文化的形成历史不同,所用语言不同,所以要做到了解西方文化,学习英语,并不容易。文化背景存在差异的人在交流过程中,容易产生如下问题:即使两者所用的语言均为英语,但也容易产生诸多误会。如中国人喜欢关心别人,若客人来访,会说:“您一定累了,好好休息一下。”转换为英文便是“Youmustbetired?Haveagoodrest.”。但在西方,西方人更倾向于他人夸赞其年轻、强壮,中国人关心的言语往往会被其理解为质疑自身身体状态,有可能产生不悦。由此可见,教师在向学生传输语言知识的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对比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以避免在之后运用英语知识的过程中出现问题,引发误会。

阅读全文

多元文化视角下大学英语文化教学

内容摘要:在多元文化视角下,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推动文化传播成为了当前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课题。本篇对大学英语教学中进行文化渗透的必要性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优化大学英语文化教学的途径,旨在为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渗透提供新的教学思路。

关键词:多元文化;大学英语;文化教学

随着经济发展的全球化,跨文化交际成为了当前多文化视角下的时代主题。英语作为信息交流的重要载体,承载着社会思想和文化传播。但从目前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状况来看,还存在教师文化素养水平偏低,导致文化教学缺失,传统的教学模式制约了文化教学的开展,教师对教材的不合理利用,影响教学效果等问题,严重阻碍了大学英语文化教学的开展[1,2]。因此,如何使学生掌握更多的语言知识和文化,从而实现有效的跨文化交际,是当前我国高校英语教学面临的重要挑战。

一.大学英语教学进行文化渗透的必要性

英语不仅是一门交际工具,更是促进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大学英语教学除了培养学生的英语实际运用能力外还要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文化灌输,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目前,我国大学英语教育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老师在教学中过于关注英语专业知识的讲授,而忽略了文化的渗透。不利于学生对多元文化的学习和传播,进而阻碍了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二.大学英语文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文化素养水平偏低。由于长期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环境的影响,很多大学英语教师文化素养严重不足,导致文化教学缺失。老师对文化的讲授也仅仅是依靠书本获取,对各国文化的认识层面不高,文化感知能力薄弱。因此,很多老师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知识的讲授,未能真正带领学生去解读语言背后所蕴含的地域风俗、异国风情及情感意义等,导致多元文化视角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显得尤为空洞无趣、乏味,学生没法在时代语境下很好地学习英美文化,成为了大学英语教学的盲区。

阅读全文

茶文化大学英语文化教学探究

摘要:

中英茶文化有着较大的差异,并且这一差异也反映在语言上。只有较好地区别这些不同之处,英语文化教学才能够得到更好的开展。文化和语言既相互依存,又相互统一。要想真正学好并精通一门语言,文化知识的学习十分关键。本文首先对语言与文化的定义以及关系进行了说明,然后从茶文化历史、茶俗以及饮茶喜好方面阐述了中英茶文化的差异,并就基于茶文化角度的大学英语文化教学提出了几点看法,希望能够对我国高校大学英语教学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

茶文化;大学英语;文化教学;跨文化交际

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使得各国文化交流日渐频繁。大学英语课程是高校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大学英语教师在讲解英语知识时只是从词汇、语法和听力等着手进行教学,而忽略了文化教学的重要性。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我们不难发现,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仅从英语知识的角度入手进行教学还不足以提高学生的英语素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教师应该从文化教学出发,帮助学生架构知识体系,并帮助学生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

1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辨析

1.1语言与文化的定义

阅读全文

PBL教学与中医文化教学探索

作者:薄彤 聂静怡 单位:天津中医药大学

中医文化与中医文化教学

中医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代哲学、地理、天文、数学等人文、自然、社会科学的优秀成果共同孕育了中医文化。可以说,中医药学科的发展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吸收哲学、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成果的过程[3]。

中医文化的含义中医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中医文化涵盖了整个中医学学科体系及与之密切相关的各种文化形式和文化活动。狭义的中医文化仅指与中医学学科相关的知识、理论、技能和医疗实践活动。2005年8月召开的全国第八届中医药文化研讨会首次明确了中医药文化的含义: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体现中医药本质与特色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总和[4]。

中医文化的特性中医文化内涵深邃,具有两方面的显著特征:1)中医文化贯通古今,兼容并蓄。融合了中国传统儒、释、道等经典论述,同时吸收了诸子百家合理内核,借鉴了天文、数学、自然、历法等自然社会科学知识,兼有自然、人文等多重属性。2)中医文化以人为本,天人合一。中国哲学强调自然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着的整体,提出天人相应,天人感应等思想。中医理论认为人与自然是和谐统一的,在此基础上注重人的预防保健和防病治病,以及调整阴阳平衡观,总之把人当作核心,注重以人为本。

留学生中医文化教学中医文化具有丰富的人文营养元素,承载了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内涵。因此,中医文化教学是留学生学习中医药知识的必经之路,也是培养留学生中医文化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众所周知,中医文化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架设一座通往中医药专业学习的桥梁,更是要培养留学生具有中医综合素质,而通过传统的教师讲授、学生记忆的方法是无法达到这一目的的。因此,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就成为了中医文化教育者日益关注的问题,中医文化教学亟待新教学模式的参与。

留学生中医文化学习中的障碍

阅读全文

旅游文化教学的思考

一、关于旅游文化教学的几点思考

如上所述,旅游文化教学对于旅游人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具有重要作用。如何做好旅游文化教学工作,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该课程的积极作用是当前教学工作者思考的主要问题。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就旅游文化教学问题发表如下几点拙见。

1.结合旅游热点问题阐释教学内容

任何理论学习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指导实践,解决实践中遇到的现实问题。旅游热点问题最能引起学生的关注,同时也最能反映旅游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如果把旅游热点问题融入到旅游文化教学活动中,必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首先,旅游热点问题极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旅游文化课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其次,这种方式可以把课程中的理论知识及时地运用到旅游实践中,使学生体会到该课程的价值与意义;最后,通过旅游热点问题可以将课程内容直观化、具体化,有利于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和接收。

2.教学尽可能贴近学生生活

大学阶段是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爱情观等逐渐形成的重要阶段,这个阶段容易使他们陷入迷茫,容易做出错误的判断和选择。因此,课程教学要尽量贴近他们的生活,帮助他们解决或解释现实生活中面临的实际问题,从而提升他们对课程的学习兴趣,并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当前,大学生面临着学习、恋爱、就业等诸多问题,教学中要尽量把这些问题引入到课程中,这样既能完成教学任务,又能贴近学生生活,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爱情观,教会他们正确地待人接物,从而完成大学教师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

3.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阅读全文

英文电影文化教学探讨

作者:张荣美 单位:山东工商学院

一、教学理论基础———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是西方哲学、心理学的一个流派,是行为主义和认知主义等学习理论流派长期论争而进一步发展的产物。[1]其哲学渊源可以追溯至18世纪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哲学家詹巴蒂斯塔•维柯(GiambattistaVico)、近代德国知名哲学家康德(ImmanuelKant)和20世纪美国富有影响力的实用主义哲学家和教育家杜威(JohnDewey)。建构主义的心理学渊源则与著名的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JeanPi-aget)和前苏联早期心理学家维果茨基(LevVygotsky)的研究和理念密不可分。[2]到了20世纪90年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受到西方学者的广泛认同、积极倡导和大力支持,并在世界范围内逐渐流行,对当前的各种学习与教学理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强调:学习中学习者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以先前的知识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对知识主动建构的过程;教师也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而是学习环境和教学环节的设计者,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激励者、引导者、帮促者和评价者。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张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通过主动参与、互动协作、探究磋商等方式达到意义建构的目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提出了挑战,对师生角色的转变指明了方向,对教学过程的实施提供了相应的教学原则,并倡导采用多种教学与学习方式,比较有代表性的有:情境式教学、抛锚式教学、支架式教学、随机进入教学、互动教学、问题式教学(学习)、协作学习、自主学习、体验学习等,同时主张采用多元评价方式对学习者的学习进行评估。[3]

二、教学实践

(一)创设真实教学与学习情境,进行文化体验学习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真正的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发生的,人是知识的积极探索者和建构者,知识的建构是通过人与环境的交互作用进行的。[4]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教学情境的创设,优化教学和学习环境,创建真实情境。与其他教学资料相比较,英文电影有其独特的优势,其主题的广泛性、文化内涵的丰富性、交际场景的真实性和多样性,为学习者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和真实的学习情境。英文电影涉及的主题广泛,教学中主要提炼其中的重大西方文化题材,选取重要的、有代表性的西方文化主题,针对每个主题选取文化内涵丰富、有代表性的经典影片。例如校园生活类中的《死亡诗社》《生命因你而动听》和《蒙娜丽莎的微笑》,社会伦理类中的《阿甘正传》,婚姻类中的《四个婚礼一个葬礼》,社会问题类中的《飞跃疯人院》《费城故事》等都蕴含了众多不同层面的文化内涵,如:文学、艺术、历史事件、婚礼与葬礼文化习俗、嬉皮士运动、艾滋病患者及同性恋等话题。而影片本身的真实场景可以吸引学习者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和热情,犹如身临其境般感知学习内容,激活已有认知结构中的知识和经验,有利于对新的学习内容进行意义建构,在文化体验过程中加深了对影片所反映的特定历史、文化背景和风土人情的理解与内化。

(二)围绕主题呈现问题,引导学生进行问题探究式学习“问题式学习(problem-basedlearning)是一种以问题为驱动,以培养学习者的问题意识、批判性思维技巧以及问题解决实践能力为主要目标的学习”[5]。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习者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主动建构。[6]教师对问题的设计应该能够引发学习者的注意力和兴趣,且要富有挑战性,适时设置引起认知冲突的问题,激发学习者的认知内驱力,有助于将已有的知识和能力进行回忆、整合,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对学习内容进行新的建构,更新知识结构,拓展现有知识和能力。例如学习者可能对同性恋人群进行过自己的探究,形成了自己的认知和观点,其中有的肤浅、有的片面、有的是“刻板印象”,有的甚至是错误见解,此时可通过设置引起认知冲突的问题来激发其学习兴趣。电影《费城故事》的主题之一就是同性恋,笔者教学中设计了一个容易引起认知冲突的问题:中国人和美国人,哪个对同性恋的接受程度更高?很多同学脱口而出“美国人”,当被问及“为什么”时,很多人说因为美国是一个自由民主、平等开放的国家。这是学习者基于先前的经验和知识得出的结论,虽看似合理,但实际上问题并非如此简单。美国作为一个最初由清教徒建立起来的基督教国家,美国同性恋者为争取自身权益斗争了近百年,其中也不乏歧视、迫害同性恋者的事件发生,右翼基督教徒甚至把同性恋看作是罪恶,是违反《圣经》和上帝的意旨的,各种激进的反对同性恋的活动时常上演。但美国国内同性恋者维权运动从未停止过,经过长期的不懈努力与争取,目前美国仅有5个州和首都华盛顿特区承认同性婚姻合法化。对于中国而言,虽然目前尚未从法律层面承认同性婚姻合法,但由于没有普遍信仰的宗教,公众对同性恋者的态度相对中庸温和,不会从道德的层面去谴责同性恋者,除去特殊年代,也没有迫害同性恋者的极端事件发生,只是认为同性恋荒诞、可笑,甚至为其不能“传宗接代”感到可惜。经过生生、师生互动协作,讨论总结,学习者在“冲突”中更新了先前的知识和经验,消除了“刻板印象”,实现了对知识的新的建构。

(三)搭建脚手架,进行支架式教学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邻近发展理论”认为,在智力活动中,儿童对于所要解决的问题和原有的能力之间可能存在差异。建构主义者从维果茨基的理论出发,借用建筑行业中使用的“脚手架(Scaffolding)”,又称“支架”,比喻对学习者解决问题和建构意义起辅助作用的概念框架,而这种“支架”在发展学者对问题理解能力的过程中是至关重要的。[6]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围绕当前学习主题,搭建好“脚手架”,实施“支架式教学”,充分发挥指导作用,通过适时帮助与支持,帮助学习者消除问题解决和现有能力间存在的差异,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把学生的认知发展逐步引向更高的水平,最终达到撤去支架目的。教学过程前期的问题热身、背景导入,可以将学生引入主题情境,使学生有一定的信息输入,了解故事发生的历史及社会背景,从而帮助学生正确理解电影中反映的文化信息。教师应该提前预想到有可能出现的问题,学生可能遇到的障碍,并适时给予指导。受学习者当前知识结构和经验影响,对于影片中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学习者在解读内化过程中必定存在片面或遗漏,对于影片中深层次的文化内涵,教师应给予相应解析,加深学习者对西方深层文化的理解,促进多元文化的学习与比较。例如《飞越疯人院》所展现出的:美国喧嚣的60年代,垮掉的一代,嬉皮士运动等文化知识点都需要教师给出适当的补充或梳理,最终引导学生独立查阅资料,形成自己的理解与观点。#p#分页标题#e#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