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教研论文范例

网络教研论文

网络教研论文范文1

1.便捷性。

传统的英语校本教研方式主要以教学沙龙、教师讨论为主,受时间与空间等诸多因素制约,教研活动成本高、不方便。网络环境下的校本教研活动,能够打破时间与空间限制,把教研与教学空余时间充分利用起来,方式灵活多样、资源实现共享、不受时空限制,具有实用性。例如:在评课活动中过去需要集中教师定时定地点交流,在网络条件下教师可以通过英语组的主题帖进行网上评课,在网页上建立《Unit1Makingadifference》等的课堂实录主题帖,让教师在后面跟帖进行评教,这样打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一些没有到场听课的老师也可以参加评课,教者自己可以审视自己的教学过程。

2.交互性。

交流是校本教研的核心。网络具有全面的互动功能,能够实现个别与个别、个别与群体之间的充分互动,通过论坛、互评等形式,实现多角度对话;由于网络的储存功能与开放特点,教师可以对别人的观点、教学资源等进行深度研究,加深对话的深度。例如:通过网络博客群,可以建立英语组博客群的互评交流平台。在集体教研活动中,还可以通过网络把网上存在的很多资料与观点展示出来,进行进一步的辩论等。同时,可以通过网络上的学习软件如:单词发音、表达训练等,让教师在网上进行自我学习训练,提高教学技能与知识技能。

3.开放性。

英语教学对教学资料的要求比较多,一些生动的课件与案例、影像材料对于提高教学效果非常重要,例如一些机构与学校建立的高中英语网站如“天津北辰高中英语教研网”等等,这些网站上的资料都是可以在活动中利用的。网络本身就是一个资源库,教师不仅可以享用网络资源,还可以把观点与资源随时添加到网络空间上,实现资源的共享。同时,教师的观点是公开的,评论是公开的,资源是公开的,而且校园网络与互联网是对接的,所以具有极强的开放性。高中英语的校本教研经常会涉及到听、说、读、写等各种内容,有了网络资源与多媒体技术的配合,教研活动更加生动活泼,更加能够调动教师学习研究的积极性,有利于形成浓烈的校园教研活动氛围。

二、高中英语网络化校本教研模式与方法

校本教研的方式非常多,各有特点。在网络技术条件下,高中英语学科的校本教研活动有哪些可以采用的方式呢?下面对校本教研方式进行归类,对主要方式进行阐释。

1.构建教研管理平台

网络可以成为校本教研的管理平台。教学部门或英语教研组可以通过校园网站或网络办公平台,开通“英语教研之窗”,开展教研管理工作。一方面可以建立每个英语教师的个人教学主页,让教师在自己的主页上自由撰写教学内容与反思;另一方面可以按照备课组为单位实现分类管理,让教师把自己的教学资源上传到网络上,实现资源共享。在各种教学活动中,网络可以成为通知、进行发动、过程通报、结果展示的平台。通过网络可以对教师的课题、论坛、博客、资源、教案等进行集中管理,对好的观点与资料进行推荐,对教案与反思进行检查与通报等,这样可以逐步建成教研组的网络资源中心,成为教师教研资源与成果展示的平台。另外,网络还可以成为评价督查的平台。在开展教学沙龙、公开课活动、外出学习参观活动之后,在网络上设立专题,让教师把沙龙中的观点进一步澄清,把对课堂的评价与建议写出来,把外出学习反思心得写出来,既有利于教研管理,也有利于研讨活动打破时空的限制,使问题与思考得到延伸与深化。

2.促进资源交流

网络可以成为教学的资源库。学校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搜集各种教学案例、各种试卷、教学背景素材、各种影像视频资料、教学课件等等,这些资料可以让所有教师从中下载,为备课工作打下基础。更为主要的是:教师在次基础上可以上传一些资料,共享资源。通过“网上主题帖”引发问题讨论。可以由英语教研组开展调查研究,教师共同收集本学科内所有教师在教学中的困惑和真实问题,筛选后确定为活动主题。例如:在网站上开辟“如何让学生学会每天用零星时间记单词?”、“如何提高学生英语课堂学习的主动性?”、“高中英语课堂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如何做好初高中英语衔接问题?”等,让老师在帖子后面跟帖,进行讨论与辩论,可以让一些特级教师与教研员参与讨论当中,边讨论边学习。博客是教师校本教研的良好平台,能够培养教师系统思考、动笔反思的习惯。英语教研组可以构建自己的教师博客群,定期进行点击率、评价率评比,促进教师形成写反思的习惯,同时激发教师在博客群中互相留言、互相评价交流,让网络教研的交互性得到进一步发挥。

3.推进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是教师教研的重要方式,但传统的集体备课要定时间、定地点、等人员,备课的成本高昂,反复修改的时候需要反复集中,效率低下。在网络环境下,可以充分发挥网络平台的作用,让集体备课在网络中进行。

3.1把教案设计过程放到网络上。

通过一次性的集中集体讨论,由专人将集中了集体智慧的教学案整理出来,并上传到网站专门的教案目录中,同时提供一些教学课件、视频、案例等资料供教师下载。教师可以打开这个教案并进行进一步修改,在教案的一侧预留空格让教师进行个性化备课,以便将集体教案与个人风格相结合。同时,在教案的下方留下教学反思栏,教师可以在网络上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

3.2把教学研讨与评议过程放到网络上。

可以把一些教师的课堂实录上传到网络平台上,老师们可以通过网络观看视频,并进行评课活动。甚至可以将说课、评课、磨课等活动置于网络论坛中,让教师在网络专题论坛中进行说课、评课,磨课,减少了面对权威的拘谨和水平差异过大的紧张,减少了面对面的窘迫。这样的课堂教学研讨活动更加自由开放,观点更加清晰,教师的收获更大。

网络教研论文范文2

(一)流行群体以年轻人为主

有资料显示,中国的网民主要集中在10-39岁的年轻人群体,因此,网络语言的流行也主要在这些群体中。因为年轻人思维活跃,对新鲜事物有着极度的热情。面对层出不穷的热点、新闻等新生事物,原有的语言已不足以表达他们对此的看法,所以就创造出了很多灵活新颖、表达独特的网络语言,从另一个角度也反映出了年轻人独特的价值判断。

(二)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

语言是生活的镜子,网络新语也来源于生活。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步伐加快,全球化、一体化趋势,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信息迅速传播,给人们带来了更多多元开放的思想和全新的生活方式和多样化的生活理念,人们在交流的语言上也不断求新、求变、求突破,网络新词也覆盖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展现了人们全新的生活面貌。有形容物价的“蒜你狠”“姜一军”,有形容心态的“神马都是浮云”,有赞美人的“油菜花”,有表示惊叹的“哇塞”,有表示亲热的“么么哒”,有统一的网上称呼“亲”,有关注热点的“我爸是李刚”等,可谓形形色色,层出不穷。

(三)流行面有逐步扩张的趋势

现在的网络语言不仅仅局限于网络,在网上流行,逐渐地渗透到报纸、杂志、电视等媒体,同时也渗透到人们日常的语言交流、生产生活。在一些报刊、媒体、广告等等有文字语言的地方就不难发现正在流行的网络语言充斥其中。人们在聊天、问候、评价等交流过程中也越来越多地使用网络语言。

(四)使用灵活自由,随意性强

网络语言多为无厘头加轻松自由随意的组合,语言诙谐幽默,表情、符号、文字、图案,异读,异解,谐音,丰富多变,不受语言语法语义的束缚。比如常在一个词根或语速的基础上,添加别的词缀,形成新的词语。比如以“称呼”为例,“三轮哥”“犀利哥”“咆哮哥”“章鱼哥”“表哥”“房叔”“房婶”“淡定姐”“款姐”“裸婚族”“日光族”“啃老族”“虎照门”“出轨门”等等。另外根据谐音字、叠音字、数字、符号也自由组合,比如“范跑跑”“躲猫猫”“886”“BOBO头”“O啦”等,轻松诙谐,言简意赅。

二、如何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正确使用这些网络语言

(一)要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这些网络语言

网络语言体现了多元文化的交融与兼收并蓄,比如“你要HOLD住”“你已经OUT了”反映了东西方不同文化语言碰撞、整合的过程,“森女”一词明显带有日本文化色彩,源自日本服饰的交流网站,“萌”“萝莉”源自于日本的动漫,“跑酷”源自法国的极限运动等等,这些都反映了外国文化对汉语的不断渗透以及汉语自身强大的吸纳能力。所以网络语言丰富了汉语词汇,打破了僵化死板的语言模式,具有浓重的草根气息被广为接受,拓展了人们的表达空间,激发出大家的表达热情,同时为汉语词汇的繁衍扩充提供了强大的增值能力。但是,同时需要注意的是,网络新语由于其语法语义不太符合常规的语言规律,容易导致优秀的传统文化被误解误读。此外一些黄、赌、毒、色情、暴力、暧昧的网络语言也很泛滥,对于青春期的小学生有着非常负面的影响作用。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语文教师正确地引导学生理解并运用这些网络语言,不能一味吹捧,更不能一棒子打死。

(二)转变传统观念,尊重汉语言的发展规律

尽管教育界目前对网络语言褒贬不一,但从长远发展来看,网络新语言对传统语言以及传统表达方式的冲击与影响不可抵挡,所以表达观念的变革足以引起我们的重视。网络语言的不断创新启迪着人们是时候突破原有的语文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模式的束缚,不能再停留在固有的语言风格、机械的表达方式和死板的答案套路。要尊重中国语言文化发展的规律,要学会接受新生事物,接受表达方式的多样化,这需要我们语文教师要紧跟时代脉搏,转变传统观念,改变以往陈旧顽固的旧的教学模式,尊重并理解年轻人的生活习惯和表达方式,尊重他们的主体感受和个性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语文教学的学习效果,让语文课堂更加生动和活泼。

(三)改变教学方式,重视网络语言的教学价值

一直以来,语文教学以阅读和写作为基础,强调在理解和认知的基础上提高运用语言文字的水平和能力。这种能力是建立在学生原有的认知理解基础之上的。这样,小学语文教学也就形成了一种“被阅读”“被写作”的局面。学生成为了一种“学习的工具”,语文写作也是单一模式老套的形式、陈旧的内容、平淡的语言的作品,千篇一律,毫无新意。面对小学语文传统教学存的现实问题,网络新词语的正确使用不失为提高现代教学水平的新渠道。网络词汇表达新颖,词汇丰富,充满活力,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同时也对传统语言文化造成一定的影响,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在把握好传统汉语的基础上,学会从网络语言中提炼有价值的网络语言因素,寻求新的突破,尤其是在写作、阅读以及口语训练方面为现代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三、结语

网络教研论文范文3

(一)教师利用网络资源的意识薄弱

首先,很多幼儿园教师固守于传统语言教育习惯,没有创新教育模式,喜欢对幼儿开展统一讲授教学。例如,教师在上语言课《袋鼠妈妈》中,教师反复读儿歌,幼儿只是机械地跟读,没有采用任何音乐,视频,甚至图片,也没有让幼儿发散思维去说,去思考。这种教学模式忽视了幼儿自身语言的运用能力,也没有为幼儿创设互相交流的良好情境,不利于幼儿语言的发展。通过与幼儿园老师的谈话交流发现教师普遍排斥新的教学观念,认同前人的教学经验,对于网络资源的认识比较薄弱,不习惯也不愿利用网络资源,这样会不利于语言教育活动质量的提高。

(二)教师对网络资源的利用不彻底

通过对幼儿园教师的调查,发现教师只会在公开课中采用电教设备,搜索网络资源。教师对于网络资源的利用不彻底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教师对网络资源的选择局限。教师认为利用网络资源就是在网络中寻找一些符合教学内容的图片和语音故事,而忽略了其他资源:如视频、音频或语言教育网站。幼儿喜欢有生命力的东西,如果语言课经常让他们听故事或是看图画会让他们产生厌倦的心理。其二,教师对已选择的资源利用程度较低。教师选择了网络图片和语音故事,然后在授课过程中借助图片进行教学,让幼儿观察图片,说说图片上的内容,或者是比较图片之间的异同,这两种活动都比较死板,没有活力。在语音故事上,教师也只是单纯地放送。教师在利用图片或者语音故事等资源时忽视了资源的衍生物。比如利用图片说故事,可以衍生为根据故事绘画图片;反复听取语音故事可以衍生为故事连连看等。教师要发挥聪明才智,设置多样化、游戏化和情景化的环节以达到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的目的。

(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滥用网络资源

幼儿园教师在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语言教育活动时还存在滥用网络资源的问题。通过调查,有的教师认为,在网络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的便利实施语言教育活动。因此无论是谈话活动、故事讲述、听说游戏、文学作品讲述等形式,教师都寻找大量网络资源。比如在谈话活动“我的夏天怎么过”中,教师首先给幼儿欣赏了大量与夏天相关的图片,从游泳到夏令食物,从北国之春到炎热海南。之后教师引导幼儿进行夏天是什么样的谈话。接着教师又播放了幼儿游泳、吃西瓜的视频,此时幼儿非常兴奋热衷于分享自己的夏天经历,导致全场失控。可见,网络资源虽然能有效吸引幼儿的兴趣,但是大量无序的图片和视频给幼儿带来过度的刺激,同时偏离了教学目的。其实谈话活动是教师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引导幼儿学会倾听并通过教师提问的艺术鼓励幼儿勇于表达的活动。因此在这类语言活动中,网络资源可以作为线索穿插在整个活动中,但是过量的网络素材只会喧宾夺主。

二、网络资源在语言教育活动中的有效利用

当前幼儿园中可以应用的网络资源主要是一些幼儿教育网站,主要包括中国幼儿网,中国儿童资源网,中国学前教育网等,这些教育网站为幼儿教师提供大量的绘本课件、音乐视频资源、教学设计等网络资源以及在线交流平台,帮助教师开展生动有趣的语言教育活动。

(一)利用网络资源准备语言教育活动

幼儿有强烈的好奇心,一切新鲜的东西,都能引起幼儿极大的注意,使其产生浓烈的兴趣和表达欲望,因此在准备教学活动时,要体现新。教师首先在互联网上搜集资料,下载相关的视频,音频,文本等内容。其次在幼儿园所建的网络平台上,同幼儿园里的优秀教师进行交流,共同合作完成备课任务。最后是教师将备课结果存于幼儿园的资源库,以便所有教师随时使用。例如,在绘本教学《老鼠娶新娘》中,老师备课时就根据故事内容先查找已知的站点,利用关键词老鼠、风、墙、猫等查找资料,并采用正确的方法,上网下载图片、风声等背景音乐或者视频,选好相关的材料。然后在幼儿园博客上与小班的老师一起分享资料,一起讨论如何在课件中插入这些资料,最后可以将共同合作完成的课件展示在幼儿园的主页上。

(二)巧用网络资源进行语言教育活动

在语言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视听结合的整体特点,创造一种积极和谐的学习环境,让幼儿融入特定的学习氛围中,增强语言活动的教学效果,从而提高幼儿语言能力(王飞云,2013)。比如,在语言故事教学《没有牙齿的老虎》中,老师初次欣赏时只展现一只威风凛凛的大老虎,配以老虎的吼声,瞬间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而在分段学习时,先让幼儿观察图片,根据图片说故事,而后根据幼儿的回答,老师再进行纠正,点击图片帮助幼儿进一步观察分析。当幼儿表达不清时,将屏幕内容重复演示,从而更好地让幼儿理解整个故事,做出推理判断,得到保护牙齿的主旨,有效解决了教学中的难点。在活动最后阶段,幼儿的注意力没有刚开始那么集中,老师此时可以播放从网络上下载的有对话声效和动态画面的多媒体课件(贺芬芳,2011),这样既可以再次激发幼儿的热情和关注,又能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

(三)利用网络资源扩展语言教育活动

丰富多样、快捷方便的网络资源可以在课后拓展幼儿语言学习空间。教师可根据授课内容搜集并筛选出优质资源,上传到班级交流群供家长选用。比如绘本故事教学《一根羽毛也不能动》中,教师可以将绘本制作成PPT幻灯片或者PDF文件上传到网络上供家长下载阅读。同时也可以将故事发散内容如游戏《一二三,木头人》和音乐《熊和木头人》上传到网络。这样家长既可以了解幼儿的学习内容,也可以在空余时间带领幼儿边读边游戏边听音乐,已达到巩固并深化课堂教学内容的效果。此外,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创设语言资料库,将自己在网络平台上搜集的资料上传,同时发动幼儿家长进行资源搜集,以达到丰富资料库的目的。

三、利用网络资源实施有效语言教育活动的注意事项

网络资源在幼儿园中应用广泛,越来越多的教师采用网络资源进行语言教学。为了实现《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的幼儿语言教育目标(李季湄和冯晓霞,2013),在网络资源运用中,教师也要注意一些事项。

(一)注重网络资源筛选,避免信息超载

网络资源已经成为教师进行教学的资源库,教师可以随时搜索并利用网络教育资源进行教学(李季湄和冯晓霞,2013),但并不是所有教师都能合理运用网络资源。虽然教师可以从互联网上自由选择图片、音视频文件、优秀课件等教学资源,但是面对庞大的网络资源,教师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有时甚至不能找到所需要的学习资料。因此教师要学会对大量原始网络资源进行评估和筛选,排除不需要的资源,以精简网络资源的使用量(白利霞和张海静,2009)。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获取信息的能力,注意选择网络资源,避免资源超载或信息不足。如绘本课程《猜猜我有多爱你》中,一些教师为了体现网络资源的丰富性选择了绘本音频、反映母爱的视频等,较多的音频视频反而会模糊课程重点,削弱教师影响力,分散幼儿注意力。教师只需选择PPT绘本课件以及朗读伴奏音乐。教师富有感情的朗诵以及适时的发散扩展足以打动幼儿。除此之外,教师要学会借助搜索引擎选择自己所需要的资源,提高搜索效率。

(二)体现因“文”施教,注意量度适中

网络为幼儿教师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将会提高活动的教学效果。但是,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不当的网络资源,则会适得其反。例如,在语言课《鼻子先生去散步》这一课中,很多教师会上网查找一些图片,利用这些图片进行教学。但是有时候,采用过多图片则会影响幼儿。首先,幼儿会被过多图片所吸引,导致注意力不集中,教师就无法继续进行语言教育活动;其次,过多图片会限制幼儿思维的发散,从而失去想象的机会,这样反而不利于幼儿语言的发展。因此为了更好地发挥网络优势,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提高幼儿语言发展能力,网络资源的运用要因“文”施教,根据语言教育活动内容的不同来寻找契合点(胡芳,2012),适时适度,不宜过量。

(三)发挥幼儿主动性,重视思维发散

网络教研论文范文4

(一)注重保护个人隐私,网络安全意识较强。调查发现,仅有15.03%的研究生愿意与他人共享信息,自我保护意识较强,希望能够通过网络最大化地获取有用的信息内容,但同时不愿意个人的身份隐私被暴露,也不愿与他人共享自己已有的网络资源。

(二)具有较强的辨别是非的能力,对网络信息的复杂性有很清醒的认识,对反动、淫秽信息有较强的辨识能力和抵御能力,遇到不法信息时不会主动进行散布、传播,但也不会主动举报。据调查,仅有32.33%的研究生表示会主动举报网络不良信息。

(三)对网络道德的相关法规政策内容了解得不够,引用网络资料文献时标注不够规范。尽管当前研究生能够自觉地抵御网络中的不良信息,但对网络法规的相关细节了解仍然不够,在遇到实际问题时难免会做出错误的判断。另外,在进行网络文献查阅时,很多人缺乏自律性,16.84%的研究生表示有过将间接参考文献改为直接参考文献的行为,没有严格遵守引用标准,养成正确的标注习惯。

二、研究生网络道德教育对策探讨

(一)开设研究生网络道德教育相关课程

既然研究生的生活、学习已离不开网络,我们就必须顺应信息时代的要求,不能采用粗暴、强制的手段来压制、反对。应当为研究生开设相关的网络道德教育课,要让学生了解网络并不是随心所欲的世界,要懂得保护他人权益,尊重知识产权,在共享信息资料的同时,杜绝学术抄袭、剽窃行为,自觉摒弃网络上的不良信息,不主动传播反动、淫秽图片等等。这些内容都可以通过研究生网络道德教育课程进行传授,并且90%以上的被调查对象表示有必要开设并且愿意选修网络道德教育的相关课程。因此,各高校应根据自身的条件为学生开设网络法规政策、伦理道德等方面的相关课程,提高学生的网络规范意识。

(二)从技术源头抓起,推动技术创新

网络道德教育的有效开展离不开网络技术的支持,网络技术滞后势必影响网络道德的实效性。面对良莠不齐的网络信息,仅靠人自身的道德修养去约束是远远不够的,一定的技术约束也是帮助道德完善的必要手段,任何主权国家都应该有义务和能力对外来信息进行审查与控制。我们要从源头抓起,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来开发防火墙软件和网络监控程序,对丰富的网络信息进行有针对性的过滤、甄选,防止反动、消极等不良信息的传播、蔓延,净化网络环境。同时,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创建多媒体教学平台,提升网站内容的丰富性和优质性,增强教育方式的科学性和针对性,彻底改变教育模式传统、教育方法陈旧、网站内容泛化、网络功能单一等状况。各高校及相关单位“堵”与“疏”双管齐下,加大网络技术创新和研发的力度,定能为网络道德教育的顺利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

当前,研究生群体对现有的思想政治教育手段、内容和方法都有了更高的要求,如何丰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是摆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我们应努力将传统德育与网络德育结合起来,将课堂说教与具体服务结合起来,针对研究生年龄大,自主性强,知识水平高等实际特点,采用微博、微信、网络图片、电子邮件、在线答疑等灵活多样的方式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在加强针对性的基础上,努力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确保研究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实际效果。

(四)加强网络德育专业队伍的建设

研究生网络道德教育工作者是研究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实施者,在当前的大背景下,各高校要尽快打造出一支知识结构合理、网络技术过硬、政治素质高的网络德育专业队伍。首先,作为一名合格的研究生网络德育工作者,必须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水平和素养,这样才能在工作中做到有的放矢,有针对性、有感染力、有影响力地开展工作,增强网络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其次,网络德育工作者还应具有较高的网络技术水平和多媒体应用水平,这样有利于在工作中创新网络平台,优化网络服务质量,及时发现网络工作中的问题并及时改进。另外,高校的网络德育工作者还应当熟悉网络语言,这样在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时可以迅速减少距离感、增加亲和力,第一时间掌握学生的心理动向,使网络德育工作的开展更加细致深入。

(五)制度建设是关键

网络教研论文范文5

血液病检验技术是检验医学的重要分支,依托于血液病基础理论,利用检验技术在临床上分析血液系统和非血液系统的相关疾病造成的血液系统异常和发生病变的原因、辅助临床诊断疾病及治疗效果观察。这门技术关联到多种类学科的方法和理论知识,涉及免疫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流式细胞术、生化、遗传学以及生理学等多个学科,对多学科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术进行整合和融会贯通,从而提高血液病检验的水平。由于血液病检验技术自身强调实践性且课程教学量大的特点,通过建设起相应的教学网络资源库并运用到日常教学中,是完善并提高教学质量的可行之路。该课程的教学网络资源库可以将日常教学的知识点用图片、视频配以实际病例,既使学生通俗易懂,印象深刻,又能提高教学质量。建立一个完善的教学网络资源库的重要任务,也是为了更好地完成既具备临床检验工作和临床沟通的能力,又可以从事生物医学研究的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

2资源库的设计思路及组成

《血液病检验技术》教学网络资源库是一个包含日常教学素材、病例图片、课外相关知识音频、最新血液检验仪器操作视频以及行业最新动态等多种资源形式且内容极其丰富的实时更新网络资源库。这个教学网络资源库本着资源教育性、科学性、准确性、前沿性、媒体化、情景化、自主设计化、互动交流化的原则;侧重于知识点通俗易懂,使学生看得懂、学得会、记得深。教学网络资源库依照树杈状目录格式分布,一级目录为绪论、相关发展史简介、临床血液病检验基础知识、血液病相关疾病、血栓性疾病;二级目录为一级目录的教学课件、授课教案、病例图片、教学视频、参考文献等;三级目录为血液病检验技术详解、红细胞系列的病例、白细胞系列病例、骨髓系列病例、组织细胞病及血栓类病例。以上所有资源均可以在线和下载使用。教学网络资源库既是教学资源汇集又是对学生专业知识再扩展的网络教学平台。血液病检验技术教学网络资源库由课程教学库、多媒体视听库、最新行业动态、学生测试题库、网络课程、解惑答疑等组成。

3资源库组成部分的主要内容

教学网络资源库中的各个分支库在内容和功能设置上既要体现共性,又要表达出各自的差异性和特色。该资源库中的各个分支库的涵盖内容为教学课程资料、多媒体教学资料、对应电子讲稿以及知识点解析及展读扩充;针对各个分支库在知识点和临床应用上会存在交汇处,网络资源库应该将各个分支库之间的交汇处融会贯通,让学生的学习思路更加明朗清晰,对血液病检验有全面的了解,便于对各个分支库知识点的掌握和记忆。下面重点介绍该网络资源库的课程教学库、多媒体视听库及网络课程板块。

3.1课程教学库

血液病检验技术教学网络资源库的课程教学库涵盖了血液学基础、血液病检验技术相关的教学素材及资料、病例病案图片、虚拟情景模拟程序等。主要有《血液学基础》《血液学检验》《血液学检验实验指导》《血液病检验技术》(自编教材)《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四版》《实验诊断学》《临床检验质量控制技术》《血液内科学》《临床血液病学》《临床血液学与检验》《临床血液学图谱》《临床血液学与细胞学图谱》等大量学术相关电子图书。还收录其他院校相关血液病检验技术的电子讲稿、电子教案,便于教师将其他医学院校同类资源中的精华融入到教学中,提升该课程的教学质量。虚拟情景数据库的开发和利用可以更加真切地反映多个医院不同工作场景,通过对模拟人进行操作来提高学生操作技能。

3.2多媒体视听库

血液病检验技术教学网络资源库的多媒体视听库涵盖了血液病检验技术课程视频、相关病例病案图片、典型血液病血细胞涂片、细胞形态学教学涂片、相关检验仪器使用操作视频等。通过向医院、血液病研究所和其他兄弟院校征集到各类血液病患者典型病例涂片、免疫组织化学、血细胞染色涂片、骨髓细胞学涂片、红细胞、白细胞、出血性疾病的细胞涂片等共计5000余张。细胞形态涂片重要包括正常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的形态图、各类贫血细胞形态图、类脂质细胞沉积病的形态图等,通过将比对的形式,将正常外周血和骨髓细胞的正常和病例涂片结合,并中英文注释,整理成形态学图谱,便于学生直观地理解和记忆。最新购置的骨髓病理涂片2500张,涉及各类型的贫血、不同类型的白血病、粒细胞病、浆细胞病、骨髓增生性疾病等,整理归纳收入资源库,为教师授课和学生课外学习提供良好的素材。课程视频和仪器操作视频库:课程视频主要是针对教学疑难点及学生理解不到位的教学点,通过观看教学视频直观认识和理解。整个视频库囊括了与血液病检验技术相关的国内和学校自录的课程视频(AVI和MP4格式),可供学生和教师在线观看和下载。主要有血细胞形态类视频、典型血液病介绍、各类贫血CAI课件、骨髓细胞形态学CAI课件、细胞染色操作(双语版)、恶性血液病的血细胞形态变化及骨髓穿刺和活检技术操作视频。学校自录了与血液病检验相关的技术操作视频,血细胞各种染色方法、染色体筛查、采集干细胞等,可以让学生了解操作的具体细节。《血液病检验技术》课程教学网络资源库的建立,使教学素材和范围更加宽泛和具有前沿性,利用网络资源库将更多、更新的血液病方面的信息融入到日常教学中,还可以吸纳其他院校的优势资源,教学改革和创新起到示范和引领。

3.3网络课程

资源库中的网络课程板块是为了丰富和拓展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专业视野,通过教学网络来弥补课堂学习的不足,加深对血液病检验技术这个领域的理解和认识。血液病检验技术网络课程设置一整套的学习模式,可以进行课前预习、课后需要提交作业,对疑难点提问、师生交流探讨病例病案。课堂教学的学习方式强调教学一致性,缺乏个性化,而血液病检验技术网络课程在设计上突出了“多样化”的理念,体现出个性化的学习过程;在课程内容设置上以课堂学习为基础,向不同学习方向进行拓展,打造一个学生自主学习的氛围。例如,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检验,由于内容非教学重点,课堂教学只是对其简介。但在网络课程中分类介绍了溶血及贫血的存在依据,如何确定溶血部位及病因分类介绍。在课堂中,网络课程学习只是让学生加深对这门课程的理解和认识,教师会在网络课程学习后组织讨论和解惑答疑。学生在网络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也是对课堂内容记忆加深和知识点再加工,教师同样也可以在网络课程中发现自身教学中的盲区和不足,并及时更正,引领学生将理论知识丰富化、溯源化,形成一种课堂教学和网络课程融合,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思维理念。

4教学网络资源库的管理和运行

在血液病检验技术教学网络资源库管理人员的选用上,通常要具备计算机网络维护和熟悉血液病检验技术和相关医学知识。本校在网络运行管理、日常维护、教学网络资源实时更新上,实行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和临床血液教研室双重协作的模式,血液病检验技术的专业性较强,对资源的更新和开放需要专业教师参与,血液病检验技术教学网络资源库的各类资源需要实时更新,根据不同板块的特点,要将本学科最新的相关教学资源、电子教材和最新动态及时更新,参照本科室或者其他兄弟院校的相关教育资源,及时更新汇总到网络资源库的相应位置,保证网站资源的科学性和前沿性,提高整个教学网络资源库的合理开发和高效利用。

5教学网络资源库建立对教学的贡献

血液病检验技术教学网络资源库的建立让任课教师的备案更加游刃有余,学生对这门课程的理解更加深刻。该资源库涵盖了诸多资源,学生可随时随地在资源库里浏览专业信息、图片、了解行业最新动态;进入题库进行模拟测试,检验自己在网络课堂的学习效果;在课余时间查阅相关课件、讲稿等学习资料来查漏补缺,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这个教学网络数据库的建立,不但提高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拓展了专业知识面,为学生获取专业知识增添了一条捷径,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专业领域的疑问的能力和科学思维创造力。血液病检验技术课程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有助于提升该课程的教改质量,深化任课教师的教学理念,拓展专业视野,丰富专业知识,有助于启迪其教学主动性和前瞻性。任课教师通过利用资源库的大量教学资源,提升了备课资源的来源量和效率,资源库中的资源融入到日常教学中去,既使枯燥、乏味的基础理论变得生动、直观,也能够让学生对理论知识清晰易懂,记忆深刻。

6小结

网络教研论文范文6

眼科学作为我校国家重点学科,现已建立相关精品课程教学网站,学生可通过青岛大学图书馆及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图书馆的电子阅览室,浏览相关的教学课件及视频,并可随时将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感兴趣的内容在网络上与授课老师进行交流互动。课程的网络教学资源丰富,课程网站畅通,内容更新及时,能够很好地发挥辅教辅学功能,满足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需要。

1.1不断完善眼科学网络精品课程

精品课程是一个综合性的载体,对构建网络学习环境非常重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眼科学的研究也在持续深入,应继续完善我校眼科学精品课程网络平台的建设,在包含课程描述、教学大纲、授课教案、教学课件、授课录像、实验指导、作业习题等内容的基础上,分享国内外眼科学网站链接,共享中外、双语经典眼科学教材,不断丰富更新国内外最新的科研成果,吸收国内外优质教学资源。改变传统的机械灌输式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同学们可以有选择性地搜索相关知识,形成主动学习的习惯,提高学习效率和知识掌握水平。

1.2丰富眼科学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目前我院已拥有手术显微镜录像系统、眼前节照相系统、眼底照相机及计算机图像处理系统、光学相干断层成像系统、眼底荧光造影系统等大量先进的光影电子设备及仪器。这些设备在临床使用中已积累大量的眼前节临床图片、眼底病病例图片、荧光造影图片、OCT检查图像、手术录像光盘以及眼部B超图像等资料,这些生动的临床一线素材为眼科教学提供了非常好的教学资源。为搭建国内一流的眼科学教学网络资源平台,可以将上述珍贵的视频、图片等资源进行汇总、整理和分类,统一上传到本学科教学网站上,供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行检索。

1.3建立病例资源数据库

我院眼科作为山东省东部地区的眼科医疗、教学和科研中心,既往诊疗并记录了很多典型病例和疑难病例,积累了宝贵的临床资料。通过对这些病例进行分类、分析和总结,在不侵犯病人隐私的前提下,详细整理和记录疾病的发病过程、诊断依据、鉴别诊断、治疗措施、治疗效果、预后情况等,在不同治疗阶段都附加相应的影像学资料,将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治疗过程完整地呈现出来,让学生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过程有一个形象直观的认识,使其在对疾病的分析过程中形象生动地理解和掌握课本上的知识。

2眼科学网络资源平台在教学中的应用

2.1基于网络平台的PBL教学模式

网络平台摆脱了传统教学模式中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使同学们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自觉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以真菌性角膜溃疡疾病为例,首先,由教师挑选典型病例,把该患者初诊时的主诉、现病史、既往史公布到网络平台上,并附以患者初诊时的眼前节照相图片、荧光素染色图片,让同学对该疾病进行诊断;学生通过对该疾病进行分析,自行在网络平台上查找所需资料,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和总结,作出自己的诊断,与授课教师在网络平台上进行交流;然后,教师找出易与该病混淆的细菌性角膜溃疡、病毒性角膜溃疡、蚕食性角膜溃疡等疾病的眼前节照相图片在网络平台上与同学共享,让同学搜集资料后自行总结出以上疾病症状、体征的区别,进行鉴别诊断;最后,同学们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分享到网络上与教师进行交流,教师以该患者的实际治疗过程为基础,与同学总结的治疗方案相对比,分析讨论治疗计划理论与实际的差异,详细讲解这种差异产生的原因。通过这种全新的基于网络平台的PBL教学模式,使同学们充分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针对具体问题自主收集所需信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析、讨论和总结,在网络平台的基础上与授课教师进行更深入的交流。同学们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对眼科学的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2.2基于网络平台的师生互动

2.2.1基于网络平台的师生答疑讨论

眼科学内容丰富多彩,通过教师日常授课、同学自学和同学间讨论,往往会发现许多无法解答的问题。学生可以将自己的疑问公布到网络平台上,教师在固定时间浏览同学们的提问,与同学们在线交流,排疑解惑。教师可以定期在网络平台上分享经典的手术视频,在与同学观摩视频的过程中,对每一步手术操作进行相关讲解,让同学们充分了解手术的整个过程,使其对疾病的治疗有更加形象和直观的认识;也可以随时在网络平台上与同学们分享自己在临床中遇到的特殊病例和诊疗经验,在提高同学们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同时,丰富同学们的知识。

2.2.2基于网络平台的师生互评

教学活动结束之后,教师要对学习成果和学习过程进行网上评价。教师可以查看整个学习过程小组中每个成员的相关数据统计,依据这些资料,对小组或学生个人的学习活动进行评价,将评价结果公布到网络平台上,以达到在协作的环境下培养学生竞争意识的效果。同时,学生要反思自己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表现,作出自我评价和同学间的相互评价,在互相激励中共同进步。

2.3基于网络平台的以临床为导向的知识考核系统

传统的笔试考试形式比较单一,考试所涉及的知识面有限,单纯通过笔试成绩作为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多方位的以临床为导向的考核系统的建立就显得尤为重要。授课老师以典型临床疾病为基础,用电脑模拟患者就诊的临床场景,提供相关病史,以图片、影像学检查等资料为主体,让学生利用自己所学知识分析病例、初步诊断、制定诊疗计划,将课本和临床相结合,全方位了解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

3眼科学网络资源平台的前景展望

网络教研论文范文7

正如乌申斯基所说:“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追求真理的欲望。”探究活动并非只是单一的智力因素参与的过程,而是一个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共同参与、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其中以兴趣为主的非智力因素正是学习强大的动力源,是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动机与认知行为的源泉。没有兴趣的学习就是外加的沉重负担,学生只是被动参与、机械应对、死记硬背,并没有达到对知识的真正理解,与快乐学习也是背道而驰。实验具有鲜明的实验现象,这不失为激发学生物理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但在以往的教学中受实验室条件、实验器材等因素的制约,许多实验不能完成;即使让学生来做实验,限于安全因素、时间等,也大多是机械地按照实验步骤完成,并未真正发挥实验的激趣导思效果。虚拟实验室具有强烈的现代化气息,计算机与网络都是高中生所熟悉且喜欢的方式,这样更能吸引学生的眼球,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能够同时带动学生的视觉与听觉等多种感官来参与到实验中来,这使得学生参与实验的兴趣更浓、积极性更高,从而让学生能够全程参与到实验过程中来。

二、模拟各种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展开主动学习

物理基本的概念与定理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科学家在大量的实验中总结出来的,是透过大量表象达到对事物的本质认知。只有将基础知识的教学与实验结合起来,再现真理发现全过程,这样才能达到学生对知识的真正理解与掌握。而在现实条件中许多实验是无法完成的。如微观粒子的运动、存在安全隐患的实验以及对实验条件有严格要求的实验等,在以往的教学中这些实验都难以完成,就只能采用机械的灌输,让学生来记忆结论性认知。这样的结果就是学生背得流利,但就是不懂、不会用,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网络虚拟实验室可以模拟各种实验现象,可以完成以往教学中所难以完成的各类实验,将这些抽象而枯燥的物理知识寓于直观而形象的实验现象中,让学生通过操作与观察来获取感性认知,并由此上升为理性认知,这样才能达到对抽象知识的深刻理解与灵活运用。

三、开辟师生互动学习平台,实现探究性学习

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明确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我们的教学要更加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要由以教师为中心转为以学生为中心,要将重点由教师如何教转向学生如何学上来,构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主型教学模式,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展开主动探究,实现教学的双向互动。网络虚拟实验室为师生开辟了一个全新的网络互动学习平台,在这里教师与学生可以一起来展开积极的实验探究,通过师生之间的积极思维与主动操作来完成更多的实验方案,并就实验现象与结果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展开积极的交流与讨论,进行思想的交汇与思维的碰撞。这样更加利于学生深刻掌握基本的概念与定理,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让学生学会实验操作,这样才能真正地学会物理学习。因此,在具体的教学中,遇到有分歧的问题,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来制定不同的实验方案,借助网络虚拟实验室这个平台来将实验方案付诸于实践,实现理论与实践同步,这样学生通过这些实验可以获取更多的直观认知,再通过师生之间的共同交流与讨论,就可以达到对这些基本知识点的深刻理解。

四、结语

网络教研论文范文8

关键词学前教育;网络教研;指导体系

0引言

随着教育信息化2.0时代的到来,我国中小学教育借助三通两平台等信息技术资源取得了卓越成绩。然而我们还应该看到,我国学前教育阶段却是十分薄弱的环节。由于我国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学前教育阶段没有完全纳入义务教育,幼儿教育机构类型多样化,公立、私立、社区等幼儿园并存。这就使得幼儿保教人员的素质、幼儿园的场地、设施难以保证。一些幼儿园教学管理小学化,更有甚者一些保教人员师德缺失、管理简单粗暴,严重摧残了幼儿的身心健康。要促进学前教育发展,关键是提升学前教育教学与管理人员的素质。鉴于幼儿园城乡分布零散,有的教师身兼数职,工作强度大,很难抽身脱岗培训,所以建立完善的网络学前教育教研指导机构与教研平台,是对幼教教师全员培训的重要途径。下面就学前教育网络教研指导体系建构探讨如下。

1构建网络教研指导平台

1.1加速推进学前教育教研信息化硬件环境建设

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一部分,基于我国幼教事业的现状,只有借助网络平台开展学前教育培训、教研与指导,才能尽快全面提高学前教育教学与管理水平。因此,在国家、省、县三级幼教培训网络的基础上,应完善幼教终端建设,尤其是完善偏远地区乡镇、农村幼儿园教研网络三通终端建设,达到县(区)、乡镇、村各个幼儿园、幼儿教育机构宽带网络校校通。我国学前教育发展很不平衡,经济发达地区或城市的幼儿园师资力量和办学水平远远高于贫困地区或乡镇村办幼儿园,为了使落后地区或园的教师能够看到发达地区幼儿教育前沿动态,必须实现优质资源班班通。通过观摩让大家感受什么是先进的教育理念与模式,了解幼儿教师怎么教、幼儿怎么学、怎样组织安排等等。网络教研空间人人通能够跨越时空,为幼教老师创设无限的教研天地。通过网络教研空间进行沟通,幼教人员可集思广益,相互学习、不仅可以解决怎么做,还可以进一步明确为什么这样做、还可以怎么做等问题。

1.2掌握网络教研工具的使用

网络已成为我们生活、学习、工作的重要工具,是每位教师必不可少的资源宝库。所以各级教研机构,必须首先培训幼教老师网络教研工具的使用方法,尤其应掌握网络上常用的各种软件。例如:教研人员在网络平台上教研信息,教师可以随时发帖、回帖、跟帖,发表自己的见解,互相研讨和交流[1]。又如:QQ、微信是网上即时联络工具,利用QQ和微信,多人能够同时在线相互交流研讨。教研资源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教师必须熟悉各种搜索引擎及重要网站,共享各种教育资源。教师手头只要有一部手机或一台电脑,借助网络就可以随时随地获取、利用、借鉴教学资料,反馈教学信息。尤其建立起与儿童家长联系的QQ群或微信群后,家园沟通、家园共育成为幼儿教育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及时与幼儿家长沟通园内情况、幼儿成长变化;家长反馈幼儿在家中的状况、在园内的感受,使幼儿家长与教师双向互动,相互配合,家长成为幼儿教育的参与者、合作者、实施者与监督者。

1.3组建网络教研指导体系

建立各级网络教研指导团队。各市按照每县(区)至少配备2名学前教育网络教研指导员,组建市级网络教研处,负责全市网络教研指导;各县(区)按照每个乡镇配备至少1名学前教育网络教研指导员,在市级教研指导员指导下组建县区级教研指导室,负责全县(区)教研指导工作;各乡镇成立网络教研中心组,在县级教研指导员指导下负责各园网络安全维护及全乡镇教研指导工作。每一县(区)应在教研培训平台上组建学前教育网络教研指导平台,成立各级网络教研群组,每位教师建立个人教研工作室。县(区)网络教研指导室,按乡镇组建学前教育网络教研群;每一乡镇由网络教研中心组组建乡镇学前教育网络教研群;乡镇群内对各幼儿园保教人员按承担的领域、科目划分若干教研组,每组3~5人为宜,由骨干教师任组长,协助上级教研指导员工作。各级教研指导机构逐级负责、层层把关。教师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自主建立网络教研伙伴,在全国范围内,拜访名师,寻求专家的指导帮助,自主结成网络教研伙伴。网络教研为我们创设了人人教研、处处教研、时时教研的条件。网络教研成本低、组织灵活,针对性强、信息传递快、信息量丰富、覆盖地域广、影响范围大,是解决城乡学前教育教研的重要途径。

2建立网络教研指导机制

2.1建立各级网络教研指导团队运行机制

市级网络教研指导员负责全市教研指导工作,要定期组织幼教专家、幼教骨干将先进的幼教理念、方式方法及案例、教研方向及时传送到市级教研网站,并督促检查县级教研指导工作。县级网络教研指导员负责全县的网络教研指导工作,通过县级网站及教研群,及时把上级工作安排及要求落实到乡镇网络教研中心组、各园及每一位教师。各级教研指导团队,由上而下逐级负责指导、层层落实。还要通过线上或线下深入基层检查指导工作,找出各园、乡镇、县区幼教存在的实际问题,指导制定整改方案,通过网络等多种方式跟踪指导问题解决过程。上级部门牵动教研主线,逐级产生联动,最后落实到基层,如发现问题通过整改再反馈到上级,直至取得满意效果。

2.2开展网上教学鉴赏研讨

各级教研团队,在检查指导教研的同时,要树立标杆,选拔出各级教学能手、名师。安排这些优秀教师就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开展网上研讨,让大家分享、品评他们解决问题的心路过程、先进理念。通过这样的教研活动,每位教师都会受到启发,学到别人的优点,找到自己的不足,潜移默化地优化自己的教学思想、教学方式方法,进而提高整个幼教队伍的素质。例如,我国现在少子化严重,独生子女很多。很多幼儿在多位长辈的呵护下成长,刚入园时很不适应校园生活,比如有些孩子存在任性、自私、唯我独尊、好动、不合群、不服教师管理等缺点。家长与教师都希望孩子在校园内尽快得到改变,变得越来越懂事。对于这种情况有些幼教老师采取的措施是孤立措施,如“关小黑屋”“隔离”等方式,更有甚者采取违背师德的打骂行为,结果适得其反,致使有些孩子产生了厌园、恐师现象。对于这一问题大家讨论非常热烈,提出了很多好的方式方法及认知。幼儿园的孩子身心都处于发展期,每个人的将来绝不是三岁看大七岁看老那么简单。启蒙教育非常重要,教师的行为可能影响孩子的一生。教师的责任就是让每个孩子都能健康发展,助他们成功。恰当地夸赞与肯定可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会助他一路成长,并取得更大的成就。当你看到孩子的优点,表扬他做得好,这个孩子就会在这件事情上表现出坚持性,以后会做得更好。要鼓励与鞭策并举,用孩子能接受的方式矫正与改变他们的幼稚行为,只有用爱与耐心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2.3建立网上教学实训指导机制

各县(区)教研指导团队首先要打造城镇示范园、乡镇中心园,让部分幼儿教师教研走在前列,使优秀教师脱颖而出,培育成教学骨干。然后建立起强园帮弱园,先进带后进的教研机制。具体做法是,教研指导团队选择典型的课型组织优秀教师定期线上讲课、说课,为大家引路、示范;在此基础上引领大家结合园本情况线上说课、模拟讲课,然后给予点评,提出建设性建议,完善每一教学环节和步骤。实训指导不仅对新教师有引领作用,促使他们尽快、高起点地适应岗位要求,对老教师也有理念更新、方法更新、知识更新的提高作用。

2.4成立各级网站教研专家组

由于各所幼儿园的条件不同,幼儿教师素养不一样,因此有很多先进的教学方法在不同的地方取得的教学效果不同。很多教师经常困惑于如何因地制宜地设计教学方案,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这就需要由各级教研员、骨干教师组成专家组,解答与指导基层幼教老师提出的这些疑难问题。对专家组成员,在理论或实践方面都要走在教研的前列,定期选拔,择优聘用,使其成为教学改革与实践的领头羊。

2.5发挥个人教研工作室的功效

每位教师都要在自己的工作室建立教案、论文、教学案例、上传资源、视频、课件等栏目,并且互相添加好友、开展教研,互相点评等。每位教师还要建立博客,把自己的教学反思、灵感、教学设计及教研心得等发表在博客,实现相互交流、智慧共享,不断展现自我、激发灵感、开拓视野、促进自身的成长和专业发展[2]。教师个人教研工作室是向外界敞开的一个窗口,既可以接受各级领导专家的考评,增进同行的交流,又可以接受社会、家长对教师的批评、建议与监督,是促进幼儿家园共育的重要途径。教师个人教研工作室是教学与研究的阵地,每位教师都要严守国家的法规,遵守职业道德,不得不负责任的言论、信息,要传播正能量,要经得起检验与考证,要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

3构建网络教研考评机制

为了更好地组织网上教研活动,促进网络教研积极健康发展,应建立有效的考评机制,在教研指导员及教研组长指导下,对每位教师具体要求如下。1)教学案例:每月至少一篇教学案例。2)教学反思:每月至少一篇教学反思。3)教学课件:每学期至少自制课件两件。4)教学论文:每学年至少发表或一篇教研论文[3]。5)推荐资源:每学年至少推荐两篇优秀教学资源。6)网络访评参与:在他人工作室或协作组,每周至少参与评论一次。7)每学年至少主讲或主要参与网上视频教研一次,包括讲课、说课、评课。8)骨干教师每学期至少网上指导其他教师两人以上。9)骨干教师应承担各级教研课题,及时教研成果。10)网络教研工作总结。每学期都要认真总结一学期网上教研的业绩、心得、体会,找出差距与今后努力方向。每学期末,根据平台统计数据,教师座谈,各校对每位教师网络教研情况给出评定,作为年终考核、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之一。对个别人故意违背师德,违背法规的网络行为要追究责任,情节严重的依法处理。网络教研指导体系打破了时间、空间的约束,大家无论地位高低、身居何处,都可以按个人的需求获取帮助指导,方便灵活快捷。在网上大家可以反复沟通、反复观摩、反复阅览,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理念与方法,提升了教师培训的实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了适应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幼儿教师专业标准》的引领和导向作用,在信息技术环境下规划学前教育师资队伍专业发展,既要开展园本教研,更要开展网上教研,在多维度空间促进学前教育教师专业发展和教育质量提升[4]。

参考文献

[1]崔花艳,傅毓民.利用网络平台创新教研机制研究[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1):113-116.

[2]刘永艳.团队式园本教研管理运行机制研究:以西安西缆幼儿园为例[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9(6):44-50.

[3]李葆萍,周颖.基于大数据的教学评价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6(6):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