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分析(4篇)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分析(4篇)

第一篇:农村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组织教学初探

1合理用“材”与施教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前提

教学大纲要求“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要“用教材”就要研究教材,只有充分了解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准确把握好教学目标,确定好教学的重难点,从课标要求出发去解读教材,这样才能用活、用好教材。

1.1深入了解新课程标准,吃透教材,为提高信息技术课堂组织教学有效性打好基础

我们要用好教材,真正体现出教材的价值,就必须研究整套教材的编排体系。对同一单元的内容,要了解本单元分几个部分,各部分要解决哪些问题,其中的关键是什么,各部分之间有怎样的关系。抓住了单元教学内容的结构和关键,才能在教学时围绕重点,取得事倍功半的教学效果。我们使用的《小学信息技术》教材注重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如“进入网络世界”,用任务驱动的方式将信息技术的学习与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密切联系起来等等。所以,作为信息技术科任教师,我们要善于运用教材,深入领会教材精神,在课堂的教学设计上,我们要做到不光让学生学完课本知识,更要让他们懂得知识,运用知识。

1.2了解学生,用好教材,确定教学目标和重难点,为提高信息技术课堂组织教学有效性提供重要保障

分析学生的年龄特征、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记忆力、注意力、理解能力、学习态度,了解各起点不同的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我们在设计作业或任务时要有难易不同程度或同一任务对各层次同学设不同要求。由于信息技术学科的特殊性,课堂教学主要采用以信息为主线、任务为核心的“任务驱动”模式。教学任务的设计直接影响信息技术课的课堂教学效率,所以对每一节课的“任务”必须根据所教学生特点和教学内容设计,合理有效的任务应具有以下特点:(1)任务应当是学生感兴趣的。(2)任务要体现人文意识、整合性,具有分层性和可操作性。(3)任务要留给学生自主开拓的空间,鼓励学生发挥想像力和创造力。(4)任务要紧扣教学目标和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达成三维目标的落实。(5)任务要遵循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成功的任务设计不仅完成教学任务,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还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潜能,达到课堂教学效果的最大化,从而实实在在地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2精彩的课堂设计,合理因材施教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精彩的课堂设计导入能让课堂锦上添花。课堂一开始的2—6分钟是整堂课的重要时机。老师要善于将课堂的导入做到科学性、艺术性、趣味性,这样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课堂教学取得事半功倍之效。因材施教即:“分层要求,分类指导”。也就是老师对学生在学习任务的完成和学习目标的实现上,不能做整齐划一的要求,在学习方法和学习行为的指导上,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区别对待,避免一刀切的错误做法。

2.1分层要求,分层指导

在教学中,我根据本班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基础水平和接受能力及日常课堂上的表现,对学生的分层,并结合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提出不同的学习目标和要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指导不同学习方法。各层次阶段性目标和平时要求的设定,遵循“经过努力能达到”的原则。这样尖子生的同学可以更好地起到“领头雁”的作用,在更大的范围内展示自己,向新的高度攀登,中间力量的同学也可以在小组中发现自己的差距,不敢骄傲,后进生能看到成绩,受到激励,促其找回自信,努力上进,做最好的自己。

2.2恰当采用任务驱动模式,提高教学有效性

在以任务驱动为教学模式的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学生能成为主动的学习者,成为课堂的主体,而老师则由传统课堂中的主体转为“主导”的身份。自然,学法不是单一的,平时我们可以让任务驱动教学法与讲授法、演示法结合起来使用,可更加快速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搭建有效的教学平台,采用适当的教学方式方法,提供和谐的学习环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保障

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教学活动的两个重要方面。学生能否很好掌握知识、运用知识、提高信息素养,与教师课堂施教有很大关系。需要教师制定合理的教学设计,课堂中恰到好处的指导,同时更需要教师创设情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采用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建立激励评价标准,用开放的任务促使学生能力的提高。为保证课堂施教的效果,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3.1合理创设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的创设要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基点,合理选择情境素材;要以激活知识、技能为支点,精心设计情境过程;要以积淀学生信息素养为重点作为创设情境之目标。

3.2过程探究,构建知识体系

通过情境引入之后,教师并不是先讲自己要讲的内容,教学生如何操作,而是让学生在现有知识的基础上自主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些自己和小组内的其他同学不能解决的问题和操作,这时学生向教师请教,教师开展点拨、答疑。通过师生共同探究,从而让学生完成了知识构建。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是做学生不能做的事,教学生能学会的东西。

3.3加强课堂教学时间有效性管理

提高教学效率的实质是在单位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教学成效。信息技术课堂本身教学时间就不是很多,所以必须在最小的单位时间内优化课堂教学时间管理,充分发挥教学时间的综合效用,以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4加强课堂教学纪律管理

良好的课堂纪律能使老师有效地教,学生有效地学,是顺利进行课堂教学活动的保证。而在信息技术课堂上,一部分学生却只喜欢玩游戏、看视频、听音乐、看明星图片,而不热衷于学习。这种现象的产生多是因为这部分学生对学习失去信心或没有了兴趣,或者是学生的思想认识不够。

4结语

总之,只有认真研究教材,认真分析学生,课堂认真施教,才能保证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促进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发展。

作者:冯媛 单位:南充市顺庆区芦溪镇小学

第二篇:信息技术课堂案例选择原则

一、贴近生活的原则

知识源于生活亦高于生活,教学中所选择案例首先要贴近学生生活。利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和实际操作能力,将其和信息技术教学整合起来,学有联系、学有所用。例如学习信息及其基本特征时,通过鉴别实验,让学生体会在生活中是如何获取、处理和利用信息。实践学习时,可以这样描述案例,若有三个相同的透明玻璃杯,分别装上醋、酱油和水,根据液体所表达的信息来进行鉴别,并要求学生用语言说明鉴别的方法和操作过程。这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而且教会学生认识到通过人类的感官可以根据颜色气味来鉴别。学生了解信息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同时要因地制宜地根据需求和物质条件选取适当的方法获取信息、表达信息。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更亲切、更容易理解。

二、与时俱进的原则

信息技术的发展可谓“光速”,面对这样的发展速度,案例当然需要最新的,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兴趣,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比如讲述文件的存储时,让学生要学会在本地计算机进行存储,杜绝下载或存储找不到文件的现象。同时与时俱进,引导和介绍云存储技术,让学生对目前存储方式的改变进行深入了解和试用。再比如课本中介绍计算机配置时还停留在2003年,越来越高的性能价格比当然要与目前的流行配置相结合,因此教师可以收集当前手机、平板、手提式电脑、台式机的相关配置,和学生共同研究学习,以便学生在日常购机时使用。当然在教学中也要将目前流行的新兴技术不失时机地介绍给学生。例如3D打印技术,“三维(3D)打印”一词持续在网络中升温,美国时代周刊已经将3D打印产业列为“美国十大增长最快的工业”。另外,在实际生产生活中,利用3D打印技术进行机械制造已成为令人激动的现实……如果将这些先进的信息技术介绍给学生,让学生了解发展趋势,畅想未来,可以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激发兴趣的原则

兴趣是老师。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用他们自己的生活经历来创设情境,用与他们的学习内容相关并且富有情趣的故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学中以故事情节作为教学的切入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教学中讲解文件属性时,可以对文件或文件夹进行隐藏,让学生去寻找隐藏的文件,学生会很好奇,想方设法地寻找。再根据文件的扩展名辨识文件的属性,将图标和扩展名及属性结合起来,进行归类小游戏,学生学习情绪高涨。就象学习打字,可以让学生练习打击字母游戏,小组、全班展开集体比赛,同时在教学中也要注意训练、纠正学生的指法。通过兴趣延续潜能,让这项枯燥的操作技能成为学生的潜在素质。

四、注重技巧的原则

举例要让学生迅速理解掌握复杂或者不易理解的知识,便于学生识记。教师可采用适当的案例开展教学,降低知识难度。比如,在进行图片处理教学中,学生对Photoshop的使用还是非常感兴趣的,但是对图层的理解却有难度,因此,笔者采用透明薄膜演示,对这样一个抽象的概念进行了具体化,有了这样一个小技巧,学生理解更加简单了。另比如在学习数据交换技术的过程中,学生对这一理论知识的理解效果一般,因此教师授课时可以采用一定的技巧帮助学生来理解电路交换技术、报文交换技术和分组交换技术。笔者教学时采用角色扮演技术演示数据传输过程,让三名学生分别扮演发送者、传输者和接收者,通过学生绘声绘色地表演,通过这一小技巧,学生对枯燥的理论学习变得生动易懂。

五、教育引导的原则

信息技术课的目标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养成学生良好的道德观念。在使用计算机的过程中,对学生需要培养良好的道德观念。比如网络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但是如何更好地运用网络却是教师应该教育引导的问题,让学生健康上网、文明上网,这样才能更好地使用网络。初中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辨别能力,因此可以从自身的经历和行为开始对正确上网行为进行讨论,让学生认识到如何文明上网,这就是教育引导原则。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让学生一生受益。高效的课堂是当下教育教学的追求,案例在课堂中充满生活性、时代性、兴趣性、技巧性和引导性,可以让课堂变得更加精彩有味道。因此我们信息技术老师要不断学习,不断拓展视野,根据教学内容,灵活多变地运用准确生动的案例,丰富课本知识,扩大学生视野,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从而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作者:陈然 单位:江苏省海安县海陵中学

第三篇: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一、巧用“将计就计”,破“垃圾邮件”

将计就计的本意是指利用对方所用的计策,反过来对付对方。常可用于课堂中学生刻意制造的意外,将计就计,利用这一意外辅助教学,使学生最终在自己的“计”中获得收获。问题行为描述:为了规范说明电子邮件格式,登录邮箱后,我随意点开一封学生发给我的邮件,而恰巧这一封是关于下载网络武侠游戏的转发邮件。能用“暴力”使课堂恢复平静吗?何不将计就计。我们分析了这封邮件的发送者地址,也赞许了邮件附件中声音、图片丰富,但是发送者的信息不全,内容不规范,所宣传的东西不健康。分析到这时,学生中有人在说:“这是垃圾邮件。”学生被“垃圾邮件”这个词所吸引,顺理成章引入到遵守网络道德教育,而那位学生发来的“垃圾邮件”就好似特意的安排,毫无违和感。

(一)所思一:将计就计先要读懂学生的“计”

如何利用学生刻意制造的意外,而达到教师想要的效果呢?前提是教师先要读懂“使计者”的心思。大多问题行为的产生,是因为缺少“关注感”和“认同感”,从而以一种极端的形式,破坏课堂教学,引起对同学的注意,甚至是挑战教师的应便力。正如同案例中,我意外地表扬了这封邮件中的声音、图片丰富,从另一方面肯定了“使计者”的才能。

(二)所思二:将计就计要善于抓住时机

课堂教学中面对学生的故意刁难,如何淡定地处理好教学呢?关键是要善于抓住时机。这些不速的意外却总能迅速吸引学生的眼球,倘若仔细观察,可以发现有些意外也恰是非常好的教育时机。正如上则案例中我将这个意外邮件作为反面教材,恃机进行邮件格式的规范说明教学。当听说“这是一封垃圾邮件”时,我展开了网络道德教育。有些课堂中的不速之客若善于抓住,合理利用,它的效果会比平常课堂的本本教育有效很多。

二、妙用“故作玄虚”,破“消失的作业”

故作玄虚原意是指故意玩弄花招,迷惑人、欺骗人。若巧妙地运用此计,借助一点小手段,即可用于应对课堂教学中的小意外,最终达到不打自招的效果,对问题行为学生也有很好的威慑作用。问题行为描述:为使学生体验“网上邻居”的功能,我让学生把自我介绍通过“网上邻居”放入到教师共享的文件夹中。但是半节课后我却发现,原本放入文件夹中的作业在一份份消失。“为什么上交的作业还能被删除,有办法保护吗?”学生提出了这样的疑问。借此问题,我们学习了如何设置文件夹访问权限。删除学生劳动成果的恶劣行为是不能被姑息的。我在学生面前故意打开了“网路岗”,装模作样记录着里面的数据,同时提出让学生重新上传作业。最后只有一位学生没交,经过一节课的心惊胆战,他很快承认了是自己所为。

(一)所思一:故作玄虚要“虚”“实”结合

故作玄虚其实也是一味偏方,它的运用火候拿捏要恰到好处。即不能让人看出你在“装神弄鬼”,特别是对于教育者而言,本就具备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因此,故作玄虚时因“虚”“实”相结合。正如案例中我打开“网路岗”这一软件,这是管理学生绿色上网的软件,但想要找到是哪台电脑删除的文件缺少确实的证据,因此我没有明说,我跟学生打的是一场心理战。

(二)所思二:故作玄虚不能错误引导

故作玄虚在于利用的是犯错的人内心的惶恐,在没有确切证据下,加之以一定的手段,使犯错者主动承认错误。但就故作玄虚本身而言本并不是光明的行为,教师更不能过度运用,一旦揭穿那会严重影响学生对教师信任,因此在使用此计时要慎重。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者,所说所做的事更需要有事实依据,不能错误引导学生。故作玄虚只是为了找出事实的真相,只能进行一定的威慑,但不能让学生得出错误的定论。

三、以毒攻毒,破“被零食入侵的课堂”

以毒攻毒常是医学领域运用的技术,但此计不光可治病也可医心,在某种程度上,此计更能治愈人的心理问题。在教学管理中面对一些明知不可为而特意为之、屡教不改的恶习,合理运用此计,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问题行为描述:在某班的课堂上总能闻到一股糖果味,整理机房时也时常发现主机箱的后侧被塞进了糖纸。针对这和问题,苦口婆心地教育已失去了威慑性,只能以毒攻毒了,那我就当一回“上课吃零食的老师”。授课的过程中我不时地嚼动糖果,终于有个大胆的学生问我:“老师,你怎么在吃东西,味道太重了。”我装做若无其事地说:“糖,你们不是经常上课吃吗?”学生私下里嘀咕:“上课怎么能吃东西?”“老师真没道德,我都听不进课了。”这时那几个曾经经常“上课吃零食”的学生开口了:“老师,你是故意的吧。”“老师,我们以后上课不吃东西了。”

(一)所思一:以毒攻毒前准备要充分

这招“以毒攻毒”的方法本身存在较大风险,如果成功则皆大欢喜,如果失败,那可能会让局面陷入更加困难的境地。因此在“以毒攻毒”之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首先,判断学生的个性是否适合运用这种方法。其次,要尽量争取正义感强的学生的支持。就类似在我计策中,第一个质问我的学生。最后还要得到学生的理解,让他们明白教师是善意的。

(二)所思二:以毒攻毒可以有所“愚”

初中生很多问题行为的产生并不是因为无知,恰恰相反,而是因为学生过于“聪明”,他们一点就通,之所以屡教不改,其实是他们无法感同身受。而此时,教师可以适当表现出“愚”,从而促使学生有自我反思的空间。正如果案例中我愚昧地在课堂上吃东西,当我的愚引起共愤时,也是学生对问题行为有所反思之时。

四、结语

总之,信息技术课堂是问题行为的多发地带,想要从根源上减少学生问题行为的发生,唯一的途径是掳获学生的心。在面对层出不穷的问题行为时,与其发生正面冲突,不如用计攻心。

作者:赵鉴岚 单位:浙江省绍兴市元培中学

第四篇: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研究

一、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实施前的细微之处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主要场所是微机室,学生从教室到微机室的状态(散漫拖拉还是整齐迅速)是否有我们忽视的细微之处?通常,每位信息技术教师任教的班级数相对较多,对每个班级的学生也无法做到个个都熟悉,那如何方便快捷地对学生进行考勤呢?每节课从第1位学生到微机室,直到整个班级学生到位,完成考勤,这个时间段如何有效利用?

1.签到考勤的艺术

每节课的考勤对于文化课教师算不上问题,一目了然;信息技术课则不然,学生换了“地盘”到微机室,教师任课班级多,如何确认班级学生到齐,如何快速发现某位学生缺席,则成了信息技术教师不可忽视的“细节”问题。借助TESTIT软件,我们可以很轻松地解决这个问题。解决方法:要求班级里的每位学生在软件中注册唯一账号,每节课学生凭自己账号及密码登录,班级学生的登录情况在软件中一目了然;另外通过登录的积分策略也可以让学生整齐迅速地进入微机室,软件中可以设置登录的底分,如登录最快的M学生加多少分,登录次快的N学生加多少分。

2.短平快的“热身”运动

等待学生到齐到正式开始上课这个过程,一般会有5分钟左右的时间差;对于这段时间,教师通常的处理是忽略不计或是简单要求学生预习,而学生的反应往往是闲聊或者改变计算机桌面主题等,这样会造成学生情绪上的浮燥、课堂秩序混乱的情况,从而出现课前“真空时段”。对于这个问题,其实可以利用这个时间段进行一些与信息技术课堂相关的短平快的“热身运动”。笔者的做法是结合TESTIT软件进行键盘指法的练习,学生登录软件后,可以进行中英文的输入练习。而且TESTIT软件中的指法练习也很有趣味性:学生每次指法练习的成绩可以换算成个人积分,有中英文输入速度的班级排行榜与年级排行榜以及个人的进步曲线,可以几位同学组队进行指法PK。当然,这种短平快的热身活动不仅仅局限于指法练习,还可以是智力型的Flash小游戏或者信息技术的“开心问答”之类。

二、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实施中的细微之处

高中信息技术教育不再是简单地教会学生使用某款软件,而是围绕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交流、管理和评价分模块有侧重地展开,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信息技术基本操作能力与信息技术学习能力的差异进一步凸显,如何使课堂教学尽可能地关注到每一位学生,使每位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学有所得、都能有成功的体验?

1.星级化任务的“激励”与“鞭策”

高中学生的信息技术基本操作能力与学习能力的差异很大,可以用“三足鼎立”来形容——有一部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很强,对常用软件的使用十分熟练,对新知识的学习与领悟也很快;还有一部分学生的操作动能力很弱,接触计算机的机会很少,对新知识的学习与领悟也很慢;最后还有一部分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处在两者之间,形成“两极加中段”的学情。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把“任务驱动”与“分层教学”有机整合,并借用“星级化”来直观地量化任务的难度系数。任务驱动中各小任务的星级难度分为五个等级,即从一星级到五星级,这样的好处是可以对学生起到隐性的激励与鞭策作用——平时只能完成二星三星任务的中后端学生若完成了三星或四星的任务,则暗示着自己的能力提高了、进阶了,这是潜移默化的“激励”;平时可以完成四星五星任务的中前端学生若在三星四星任务上卡壳了,则暗示自己的水平是不是有所下降了,其一定不会甘心止步,这是潜移默化的“鞭策”。另外,对于综合性较强的大任务,我们还设置了星级难度不同的几个并行任务供学生依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完成,从而实现学生对学习目标的自动分层。

2.操作录像也可多样化

对于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普遍的共性问题,我们可以通过集中演示、集中提醒来纠正;但对于学生遇到的个别的各式各样的小问题,这种“集中式”的纠正则很容易打断大部分学生的操作思路,使其注意力游离,但若只依靠教师巡视个别指导又会无法顾及所有学生。其实利用多样化的“操作录像”可以很轻松地解决这个问题。多样化的操作录像,不是简单的全过程逐步式的屏幕录像,而应是任务中重点、难点步骤的分段式、独立式的屏幕录像;教师在设置教学任务的时候,每个重难点步骤分别提供独立的操作录像,学生在哪个步骤遇到问题就只关注这个步骤的操作录像。每个操作录像尽量提供相应的文字描述,方便学生理解错误的原因与录像中的操作思路;录像应简短、简洁,时间控制在30秒左右。

三、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实施后的细微之处

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从2004年实施以来,各省的教材相对固定,虽有修订,但整体变化不大,与现实应用有一定的脱节,如何弥补教材这种先天的缺陷?

1“.学生展台”让课堂与时俱进

对于信息技术教材内容陈旧与现实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矛盾,我们可以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采用合适的活动形式来解决。“学生展台”就是一种较好的可以借鉴的活动形式。所谓学生展台就是每节课拿出3~5分钟时间,给学生一个展示的平台;展示的内容突出“新”——新颖的信息技术设备、常用软件的新版本、新的信息技术交流方式等;学生利用课后空闲的时间,搜集资料,做成PPT,要求图文并茂;展示的学生,可以采用“流水”式或是教师定题目“招标”的形式;展示后,班级同学量化打分,结合得分情况给予一定的精神奖励。这种形式的活动,可以让信息技术课堂不断与时俱进,开拓学生的眼界,极大地丰富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感性体验。

2.个人空间与交流渠道不可或缺

学生学习过程中有保存自己作品的需求,教师可以考虑借助小工具给学生开辟“个人空间”。有了个人空间,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作品意识,每节课学生可以方便地将自己的学习成果保存下来,这也是对自身的一种成长记录。另外,教师可以架设教学专用的微博系统,培养学生每节课总结学习心得、在微博中即时记录的习惯;教师通过查看学生的微博日志,即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这是“学”对“教”的一种反向的矫正与促进。除了教学微博这种方式,架设教学论坛平台、创立QQ班级信息技术学习群等,也是很好的师生互动渠道。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应从细微之处做起,对教学中的细枝末节,我们不应视而不见;处理好细节上的小问题,对提升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也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作者:王洋 单位:江苏省泗阳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