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分析

互联网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分析

摘要: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信息技术变革融入各个行业各个领域,业财融合成为财务管理发展的趋势。本文以软件、信息技术服务企业为例,通过对其业财融合的意义,关键点及面临的困难分析,探索“互联网+”下业财融合的方式和路径。

关键词:互联网+;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企业;业财融合

大数据互联网及云计算的AI人工智能正在快速发展,引领社会经济进入数字时代。探索“互联网+”业财融合背景下,一种科学、包容和流动的财务管理制度,更加符合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为企业发展带来新鲜与活力。

一、企业业财融合的意义

(一)业财融合概述

“互联网+”是我国经济转型中的先进生产力,推动着经济不断发展。业财融合包括企业理念融合、知识共享融合,流程嵌入与系统对接等全方位融合,从而业务和财务达成统一。建立在业财融合基础上的管理会计体系,更具操作性和系统性。以大数据为基础,将业务及财务双方信息相链接,可深入挖掘单一财务系统无法提供的企业信息,为经营决策提供更客观,真实和有效的支撑。实现经营管理目标“利润最大化”。

(二)业财融合的必要性

会计的核算职能主要是对经济活动事后记录或反馈,因此相对滞后,及时性及决策支撑力差。业财融合能将业务和财务两方面工作相结合,既可在事前预测业务活动,又能在事中监控业务发展,贯穿于企业的整个经济活动,从而为企业活动及策略提供参考及咨询服务。随着财务工作由核算型向现代管理型转变,企业的业务和会计系统逐步融合,财务管理的重心聚焦于内部控制的强化,通过运用多种工具或方法,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为经营决策提供更为客观与科学的支撑,从而推动企业战略规划的实现。

二、互联网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业财融合的要点

目前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已经具备相当的规模,但严重的产品同质化、较低的准入门槛和市场集中度使得市场竞争激烈。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核心生产力及竞争力均来源于人力资源,故对人力依赖性较高。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需以数据为驱动加速创新,成为融合和转型升级的核心力量。

(一)创新业财融合方法,解决融合问题

业财融合使得原本相对独立的业务和财务形成紧密的有机统一体,财务人员的角色和职责将更为丰富,既要深入走进业务流程,还要精准的把控风险点。同时,还要参与到企业产品设计,运营及平台的一系列工作,作为“产品经理”的角色,在产品或业务设计初期,就要打通业务和财务的链接,将业务信息、流程及会计核算有机融合,从而提高业财融合的效率,促进企业精细化管理。

(二)提高自动化水平,提升数据质量

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发展,“互联网+”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商业模式,产品及组织形态均发生巨大转变,形态多样,产品复杂,生态系统参与方众多,数据量大,维度多,交互频繁等特点。所以,传统的财务模式下,财务运行效率低,数据及时性和质量难以得到保障,无法对业务、产品和项目的分析和管理提出有效的评价和意见或建议,难以为新兴的企业保驾护航。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步与发展,企业通过IT技术将技术平台,运营平台,银行平台、第三方支付平台,各电商平台,财务系统等进行开发,有机整合及融通。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自动化的串联并信息共享,达成数据的标准、精确、信息化,实现整个经营活动循环过程的采集、审核及对账的自动化,提升数据质量。

(三)深挖数据资源,提升企业价值

业财融合打通业务和财务信息屏障,以大数据为基础深入挖掘数据,数据颗粒更为精细。目前软件、信息技术服务企业,一般是建立“项目管理体系”,以项目生命周期管理为基础,生成各项目的执行节点或状况,项目的资源配置及项目的投入产出,最终对项目进行评估、分析、绩效管理。企业经营涉及到产供销、投融资等各个领域,决策所需求的信息复杂而多变,所以信息维度要多维度多视角。维度越多,价值就越高,管理层的决策就越强。企业在价值管理的基础上,以价值链为载体,有机融合财务及非财务资源,实现预期目标。各类数据及其逻辑关联性将受到更为广泛的需求和重视,如软件、信息技术服务企业的项目评价及考核,除了核算收支外,还要分析相关的人员结构,技术层级,非定量化因素等。

三、互联网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业财融合的难点

(一)业务和财务工作目标和工作内容侧重不同

企业预算制定的目标是一致的。但由于划分责任中心,一般情况下,业务部作为“营收中心”,更侧重部门的收入,将收入作为其重要绩效考核指标,因此其并不关心所发生的成本。财务部门被纳入“成本中心”,预算成本是否超过预算,是否有节约,成为其关注的重点和努力的方向。前者侧重于开源,后者侧重于节流,两个部门的工作不能很好的融通。一方面,财务有待提升融入业务的管理视角和能力;另一方面,业务有待提升用财务管理的视角解读业务的效益。业务和财务的工作内容存在很大的不同。以往的会计管理,更多的注重事后核算。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会计职能由记录转变为创造及监督管理,形成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全过程管理与控制。在此过程中,两者数据交互的过程不能顺利进行。因为一般企业财务和业务之间是彼此独立的,各自的专业特长有所不同,在交互过程中将存在部分困难。要想最大限度的消除,两者职能均需打通,从企业顶层的高度和视角出发,将业财部门作为一个大组织,把内部数据,分析和控制等多方面整合在一起,相互融通,从而实现业财融合的价值。

(二)业财融合基础工作簿弱

大多数企业财务基础工作和基本管理制度相对薄弱和不完善,特别是小规模企业,很容易在内控上出现各种问题。而实际上,管理层对业财信息的要求随着经营环境的不断变化而增强,该矛盾将给企业的经营管理带来不利的影响。

(三)融合业务和财务成本较高

随着社会现代化的发展,业财融合受到企业管理人员的重视,管理会计工作已初见成效,同时企业精细化管理也迈出了重要一步。但是要全面开展,需要相对较高的成本,要深度融合业务与财务,不仅需要知识储备渊博和操作实务技术精湛的管理者,还需要企业投入更多的技术及资金支持。企业不仅要设置组织结构,培训各职能员工,同时还要引进更多的信息化业务和财务技术系统,打造技术平台,运营平台,银行平台、第三方支付平台,各电商平台,并进行各系统的结合与融通,从而实现信息共享。企业将要花费人力和物力,给企业业财融合带来一定的阻力。所以,目前规模较小的企业从成本效益的角度考虑,不能更好的实施,只有一些技术强大的软件、信息技术服务业形成相对完善的业财融合体系,创造企业价值目标。

(四)财务人员复合型能力不足

业财融合需要能深入业务,产品设计,规则制定,内控设计,行业解读等的复合型人才,对整个业务活动的全生命周期都能全面把控。然而实际工作中很多财务人员是财务专业出身,知识结构较为单一,难以适应和胜任角色的转变,加大了业财融合的难度。

四、互联网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业财融合的路径

(一)业财融合的重点

企业的战略规划、市场营销、资源配置、基础核算,产品管理等几个方面是关键价值所在,业财融合应以此作为重点切入。战略规划为企业经营发展提供方向指引,包括预测战略决策的可行性,预计实施后的经营效益。资源配置是各项工作开展中的牵引,综合考量,合理分配,平衡长短期目标。采购管理位于生产经营链条的前端,采购模式的设计及质量、价格等因素的考虑需要财务的融入。从而提升管理水平、节约成本。基础核算体系在反映企业经营过程及成果之外,还需满足管理的需求。产品管理是在业财大数据的基础上,业财共同开展产品整理、市场预测、成本预算、盈亏分析和服务的模式确定,将财务管理深度的融合到产品管理中。

(二)业财融合途径

1.多系统融合。企业管理往往需要获取时时更新的、多维度的信息,单一的系统只能提供单方面的,且不能联动。故信息庞杂过时,不能为管理层所用。这就需要业财及其他如研发、运维、人力资源、项目管理等多系统融合,建立体系化信息系统。数据更新同步化,使用交互化,信息的互印证和溯源,使得财务分析更加全面和精准,内控监管更加高效。2.合同管理融合。合同通常由业务发起,合同评审,财务收付,行政归档,“互联网+”在云管理上可以通过构建内部互联系统,根据部门的需求创建不同的部门板块,在平台上实现同时办公,信息共享,有效跟踪及推进。同时,还可以和预算结合在一起,反映合同的预算执行情况。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由于业务复杂及行业的特殊性,合同涉及的知识专业性强,合作内容、方式、款项结算等都很复杂。因此参与评审的环节相对独立,但又要对合同进行整体复核,所以需要平台信息共享,提升合同评审效率。另外,企业的合同项目多为非传统的购销合同类,其结构单一,相对复杂。传统的财务体系无法及时并全面提供合同项目执行的全周期的过程状态。所以合同管理融合势在必行。3.预算管理融合。预算是围绕企业战略目标,以业务为起点,参考历史数据,全员参加,自下而上结合自上而下,对各项收入和支出进行预测,对各项资源进行有效配置,对经营成果进行合理分配。预算的编制需要有合理的业务背景作支撑,预算的落实需以绩效考核作保障,从而形成管理闭环。4.数据分析融合。以大数据为基础,将多系统的数据分析进行有机融合,扩展深度和广度,其分析后信息将更全面,更客观,也是最有效最可靠的。“互联网+”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企业的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息息相关,需要高度融合。但数理量大而杂,财务人员需不断提升数据解读和分析的能力,才能揭示问题,识别本质和服务决策。

参考文献:

[1]戴建宏.“互联网+”时代及业财融合背景下的管理会计框架构建探析[J].中国总会计师,2018,(04):74-75.

[2]左锐,文静.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业财深度融合研究[J].管理会计,2017,(08):38-40.

作者:喻莉萍 单位:武汉天喻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