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摘要:信息技术的爆炸性发展使得对其专业人才的需求度不断增加,而传统老套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难以培养出符合社会要求的专业性人才。且随着城市现代化建设的进行,使其对掌握智能交通知识人才的需求度逐渐提高,而信息技术专业的学生是为智能交通行业的人才主要来源之处。因此,提出一种新型并且符合市场要求的人才培养模式刻不容缓。基于此,本文对具有智能交通特色的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深入研究,首先对当前的时展现状进行剖析,转而对发展具有智能交通特色的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列出四点具体性措施。以此来供相关人士交流参考。

关键词:智能交通特色;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国家的繁荣富强带来了第三产业的迅猛发展,在这个信息技术快速普及的时代,对于能熟练掌握信息技术的人才渴求度也以惊人的速度提高。与此同时,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交通建设取得巨大成就。机动化水平的提高及城市化进程加速也让人们对智能交通的发展寄予更高的期盼,因此,城市管理人员和广大市民广泛关注的焦点也逐渐聚焦在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上。而当今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单一性却造成了人才与市场的严重脱节,让信息技术专业的学生毕业后无处可去。而对于具有智能交通特色的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不仅能使人才、市场不匹配的问题得到解决,还为人才培养模式开辟了一条新道路。

一、当今时代现状的分析

(一)人才培养模式现状的分析

现今在信息技术专业所存在的人才培养模式单一且缺乏特定的目标,教学内容广泛却不详细,导致专业人才的过度分散,信息技术专业与具体业务结合度仍处于较低水平,缺乏行业背景,难以做到零距离上岗。就读的学生也会因为针对具体行业培养模式的研究的缺少而对所学专业前景丧失信心。在众多高职院校中,信息技术专业相比于学校的其他专业,所得到的重视度可能差距极大,与学校主推的办学方向有着很大的出入,人才培养模式还处于青涩的萌芽期。

(二)社会对信息技术专业人才需求的分析

国家和政府高度重视现代交通业的发展,对其发展不断提出更高要求,提出要全面推广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和以智能带动交通运输现代化的要求。加大对城市交通环境、矛盾及交通体系的改善力度也是广大市民的迫切愿望与呼声,是提升城市功能、增强城市活力、促进城市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同时,国家对人才培养教育也给予了高度的关注,人才是国家未来的栋梁,是支持国家发展的脊柱,而一项优秀的人才培养模式可以让这根脊柱更加强壮、坚不可摧。在当今的社会人才就业形势下,行业性专业更加符合家长乃至社会的认知,而信息技术专业的开办年数较短,影响力不如其它专业大。在这些情况下,当务之急就是寻找一个办法将计算机专业融入到行业中去,让它为某个具体行业服务。以此来满足专业人才与社会的双向要求。

二、具有智能交通特色的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的可行措施

(一)对人才培养进行精准定位

首先要根据信息技术专业人才所面向的具体方向——智能交通,因此,对于软件的设计与开发的学习是必不可少的。智能交通系统的建设横跨众多领域,是由社会各行业都参与的一个庞大、浩繁的工程,交通、信息和控制工程都被涵盖在这一系统之中,除此之外,众多的科学领域成就包括通信与计算机技术等也都是智能交通系统的一部分,正因为智能交通系统的繁杂性使其需要众多领域的相关技术人员联合起来。而信息技术专业则是为这些众多领域提供相应的人才,提供智能交通软件开发、实施及维修人才[1]。

(二)进行相关教学资源的建设

1.打造实力雄厚的师资团队。师资团队为教育之根本,对教学活动起着主导、引领的作用。而为了培养具有智能交通特色的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师资团队必须涵盖从事智能交通行业的专家且该团队应当接受过严格、优良的专业素质培养,这样教师才能亲身体会、以身作则,有感相传。打造一支优秀的师资团队,首先得对主干教师队伍进行稳固,然后进一步优化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和学历结构,集聚在教学及智能交通领域颇有盛名的人才,汇聚一批有影响力与号召力的创新型学术团队,最终,建成一支水平较高、充满生机的顺应学校事业建设需要的强大的师资队伍。2.改变不恰当的教学结构。在大多数高职院校中,特别是特色专业较强的学校,其人才培养方向侧重点大多在特色学科,而对信息技术专业的建设较少,以至于该专业人才机会少,学生对未来从事发展事业迷惘。即使在以信息技术专业为重点的院校,其教学方案重点也只局限于基础,对于具体行业没有深入探究,使学生经过几年的学习却在进入社会时被极其广泛的从业选择绊住脚步,这就要求对不恰当的教学结构进行改革。在学生培养方案中加入针对性的培养方案,使学生可以自主选择针对智能交通行业的培养方案,并在此基础上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这一行业的基础知识、就业形势和未来发展上。3.增设必需的教学设备与实训机会。对于智能交通这一方面,对高科技设备的要求较为严格,因此需要大量资金支持去进行建设,比如设置智能交通模拟运行网络,对所在城市交通路线分布汇总的网络图像等。这些设备可以让学生不再拘泥于书本的知识,而是做到学、练结合,使学习效率得到大幅度的提升。随着微课的不断发展,开设关于智能交通的慕课无疑是一种有效的手段,学生可以根据自身需要进行选择与修习,即使课堂之外,也能随时进行自主学习。在经过理论系统的学习之后,实训机会也是极其重要的。学校应与智能交通有关行业进行衔接,与相关企业进行合作,不仅提供了实习的平台,让学生可以向专业的就业机构咨询,也为信息技术专业毕业生提供就业对口衔接的机会,加快人岗匹配的进度。

(三)与智能交通行业为介质开发课程

智能交通是指将多种高新技术集成到全部地面交通管理体系中,是一种实时、精确、高效的综合交通管理体系。所以,熟悉交通行业业务是人才所必须具备的最为基础的要求[2]。然而,一味地集中在交通管理方面知识的学习也是不可取的,一方面来说,关于这方面学习所需时间较长,另一方面也会导致学习重心的模糊不清。因此,我们提出将交通行业的软件项目作为介质,实现课程教学中心不断向交通行业的软件方向靠近,从而使行业特色不断凸显。在实施进程中,设计重点则是作为项目承载体的课程,作为项目载体所需具有的特征包括业务性与覆盖性,前者要求软件项目对于交通行业业务必须能够及时反应,后者则为项目所涵盖的知识技能必须覆盖软件程序员掌握的知识。选取一批含有课程核心内容和可以体现智能交通行业业务的行业案例项目,并将这些内容加入到课程中,以这些真实项目为承载物,开创并实施课程教学。

(四)补充性课程内容的选取

实际业务是软件项目开发的基础,因此,深入了解实际行业业务是软件开发人员所必须具备的素质。通过对面向实际业务项目的学习,可以使专业学生对那些平常难以了解的相关业务知识进行学习和掌握。由此可见,补充性课程内容的学习必不可少。在补充性课程开发过程中选取与本行业相关的项目作为课程教学,首先要对专业群的师资的互补优势充分利用。其次,把项目载体的需求分析说明书来作为行动的引导者,把每个涉及到需求的知识点记录下来,并统计每个业务知识出现的频率,然后,再由专家团队对高频出现的业务知识点做一套全面、具体的分析,最终经过激烈讨论来确定教学中应涵盖的业务知识[3]。通过辅助课程内容的选择,可以确定课程教学所需的商业知识点,并将其整合到相关的教学内容中。

三、结束语

智能交通对于道路交通运行效率的提高、城市交通拥挤的解压、交通运输安全的保障、交通低碳节能减排等方面起了助推器的作用并产生了积极影响。国家及各级政府部门也将其作为一种方式去保障道路交通安全、环保与高效运行,且对智能交通系统建设的注资力度不断加大。同时,我国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已基本成型,效率提升和深度应用将成为未来道路交通发展的主要方向。大数据、云计算行业发展的主要动力也来自于智能交通,因此,将培养具有智能交通特色的人才对社会乃至国家都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对具有智能交通行业特色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深入剖析,在人才培养定位、课程设置及教学的实施方面分别表达了想法。总而言之,该种模式不但有利于培养具有行业优势的信息技术专业人才,也利于智能交通行业市场的良好发展和为人才培养模式的不断创新铺路。

参考文献:

[1]董晨,戴敏,何林鸿.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9,406(12):74-75

[2]张莉萍.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无线互联科技,2017(18):73-74

[3]杨恒伏.“互联网+”时代融合创新型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8,No.363(21):160-161

作者:潘云 王爱红 单位: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