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统计论文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铁路统计论文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铁路统计论文

铁路统计论文范文1

《桥梁建设》期刊以“传播科技信息,交流学术思想,促进桥梁科技发展”为办刊宗旨,以科技论文的形式刊载我国桥梁工作者在科研、设计、施工等方面的实践成果、理论探讨,重点突出中国桥梁工程领域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及最新科研成果。根据办刊宗旨,该期刊辟有“重点工程”、“科学研究”、“设计与计算”、“施工”一系列精品栏目。

2精品栏目及专刊策划

2.1为及时报道重大桥梁工程的建设过程开设“重点工程”栏目

每座桥都是历史向前迈进的一个脚印,每座桥都是人类征服自然的一个记录。科学地记录大桥建设的成果,对大桥的建设具有深远的实际意义和实用价值。2007年,《桥梁建设》新增栏目———“重点工程”,主要追踪报道当前在建的具有时代精神、技术创新和影响深远的重大项目,从规划、设计、科研、施工、监理全过程对大桥的建设过程进行系统、详实的报道。至今,“重点工程”栏目已系统刊载的重大项目包括:武汉天兴洲长江大桥(世界首座按4线铁路修建的大跨度客货公铁两用斜拉桥,可以同时承载2万吨载荷,为世界上载荷量最大的公铁两用桥。该桥“三索面三主桁公铁两用斜拉桥建造技术”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世界首座6线铁路大桥、目前世界上设计荷载最大的高速铁路大桥,双跨连拱为世界同类级别高速铁路大桥中跨度最大。该桥在第29届国际桥梁大会上被授予“乔治•理查德森大奖”,并荣获“国际桥协杰出结构工程奖”)、武汉二七长江大桥(世界上最大跨度的三塔斜拉桥和世界上最大跨度的结合梁斜拉桥)、武汉杨泗港长江大桥(世界上工程规模最大的双层悬索桥,其悬索桥跨度长达1700米,在国内排名第1、世界排名第2)、马鞍山长江公路大桥(左汊主桥首次实现了三塔两跨悬索桥跨径由百米向千米的重大突破,其主跨跨度2×1080米在世界同类桥梁中位居第1;大桥中塔采用钢—混叠合塔,高175.8米,其钢—混叠合规模为世界第1;同时,中塔首次采用塔梁固结体系,抗风吹浪打能力强,这也是世界上的创新)以及安庆长江铁路大桥、郑州黄河公铁两用大桥、武汉鹦鹉洲长江大桥、湘西矮寨大桥、黄冈公铁两用长江大桥工程、厦漳跨海大桥、铜陵公铁两用长江大桥、黑瞎子岛乌苏大桥、沪通长江大桥、港珠澳大桥、新白沙沱长江大桥、公安长江公铁两用特大桥、平潭海峡公铁两用大桥、西江特大桥等同一时期我国的重点桥梁工程项目,较为全面地反映了我国近几十年来桥梁工程领域的发展状况与科研成果。“重点工程”栏目稿件中业界专家和技术人员针对建桥过程中的关键点、疑难问题以及重大技术的突破开展深入地解析,受到了桥梁专业技术人员的广泛关注和读者的一致好评。

2.2从桥梁建设的不同阶段开设栏目

桥梁工程具有规模大、设计标准高、技术含量高、施工难度大等特点。为及时促进桥梁工程新技术的交流与科技成果的转化,《桥梁建设》开设“设计与计算”、“科学研究”和“施工”栏目从不同阶段解析桥梁的建设过程。针对梁式桥、拱桥、钢架桥、缆索承重桥(悬索桥、斜拉桥)等各种结构的桥型,铁路桥、公路桥、公铁两用桥、人行桥、运水桥(渡槽)及其他专用桥梁等各种用途的桥型,钢桥、钢筋混凝土桥、预应力混凝土桥、圬工桥(包括砖桥、石桥、混凝土桥)、组合桥等各种材料的桥型,刊载桥梁不同建设阶段科技成果。按桥梁建设阶段对稿件进行分类,分别编排于“设计与计算”、“科学研究”和“施工”栏目中。“设计与计算”、“科学研究”和“施工”栏目紧密围绕桥梁工程建设实际,倾力服务桥梁工程生产一线的技术人员,赢得了读者的好评。

2.3以专刊的形式对大型、新型桥梁予以重点报道

长期以来,《桥梁建设》注重报道重大桥梁工程与前沿信息,并密切关注中国桥梁的发展动态,为系统全面地提供大型、特大型桥梁工程信息,以专刊的形式对多座大型、新型桥梁予以重点报道,例如,1993年出版了九江长江大桥专刊,1994年出版了三门峡黄河公路大桥专刊,1995年出版了武汉长江二桥专刊,1995年~2003年以专栏(专题)的形式先后报道了铜陵大桥、虎门大桥、汕头海湾大桥、漳州战备大桥、芜湖长江大桥等大型桥梁工程,2001年出版了宁波招宝山大桥专刊,2004年出版了润扬长江大桥专刊,2005年出版了青藏铁路拉萨河大桥专刊,2006年出版了杭州湾跨海大桥专刊。2007年为纪念武汉长江大桥通车50周年,出版了具有时代精神、创新意识、实用价值及能代表集团公司科技水平和专家学术素养的专刊。2008年出版了天津富民桥专刊,2009年出版了汇集苏通大桥、鄂东长江大桥、青岛海湾大桥、南京长江第四大桥、马鞍山长江公路大桥的专刊。2010年出版了嘉绍跨江大桥的专刊,2012年出版了粉房湾长江大桥的专刊,2015年出版了沪通长江大桥专刊。专刊紧密围绕重大桥梁工程的前沿信息,受到了桥梁建设人员的密切关注,进一步提高了杂志的声誉。

3精品期刊的实施

为创建精品期刊,《桥梁建设》在不断完善编辑出版管理程序,对来稿登记、审稿、编辑、校对、印刷等各个环节层层把关,保证编辑出版工作顺利进行。

3.1精心征组稿件,确保来稿质量

密切关注重点工程项目并积极约稿,通过专家约稿、推荐、网站宣传以及征稿启事等多种形式,积极组织稿件。严格执行国家有关编辑出版的政策、法规和标准,注意选题内容和方向,注重刊用论文的质量,力求全面、准确地反映当今的桥梁建设水平。

3.2加强审读力度,保证学术水平

在充分发挥集团公司专家队伍优势的基础上,积极邀请业内相关院校、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担任审稿专家,不断扩充审稿专家库。专家审稿采取盲审制度,加强专家的审读力度,既保证了论文审核的公平、公正,又保证了论文的学术水平。

3.3完善编辑流程,严格编校质量

进一步规范编辑出版工作,完善编辑工作流程,做到环节到人,分工到位、职责明确。对所有投稿均先进行学术不端文献查询和编辑初选,然后再送专家盲审;稿件均实行三审四校制;编辑过程中严格执行编辑行业的标准规范,并控制好编辑出版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有效地确保了刊发文章的质量[7]。结合期刊的具体情况,细化和完善编辑加工条例规则及版式设计,在每期刊物编辑出版完成后,及时对具体编辑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和提出解决办法,使期刊从各方面更加规范。

3.4与时俱进,积极与国际接轨

为进一步扩大在国际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桥梁建设》加大了期刊在国际上的宣传力度。《桥梁建设》特别加强了英文摘要的编写工作;逐步增加了参考文献和图、表名的中英对照;逐步增加国际编委的人数;密切保持与Ei中国信息部的沟通和交流。

3.5注重学习,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为保证期刊质量,通过“例会”和“编辑稿件互读”制度、组织参加编辑业务和桥梁专业技术培训、到优秀期刊编辑部参观学习等多种形式,加强编辑人员的业务提高。

铁路统计论文范文2

关键词:施工企业;铁路项目;经营管理

铁路工程,是指与铁路基本建设有关的工程,涉及的专业包括:拆迁、路基、轨道、桥梁、隧道及明洞、轨道、房屋、站场、工务、机车、车辆、信号和大型临时设施及过渡工程等。铁路工程的特点有:第一,参建单位众多、施工过程监管部门多;第二,合同额巨大,一个标段就可达到几十亿到上百亿;第三,路线长、工期长、地质条件复杂,影响施工成本的不确定因素多;第四,部分措施项目计价难度较大,如栈桥、钢板桩围堰等临时设施等设计院概算记取费用远远低于实际投入;第五,地方行政性收费水平与铁路工程预算定额标准差距悬殊,如临近既有铁路线施工配合费、跨通航河流航道局配合费、上跨地方公路配合费用等;第六,地方定额与铁路定额差距较大,如铁路站房工程,层高大,柱梁截面尺寸大,工期要求紧,导致某些费用如周转材料费、大型机械使用费、二次搬运费、临时设施费、文明施工费的实际投入远远大于地方定额记取标准,这些费用能否足额计取对项目最终盈利影响较大;第七,铁路项目大多为三边工程,多采用初步设计招标,招标图纸设计深度不足,招标工程量清单显得简单而笼统,施工图工程量与招标工程量量差距大;第八,总价承包、单价计量的承包方式,费用组成大致可以分为合同内计价、总承包风险费计价、材料调差、施工图检算、工程变更索赔费用、概算梳理费用等几大项内容;第九,结算程序复杂,结算参与单位多,清理概算时间长,工程尾款回收慢。笔者以施工中的兰渝铁路某标段为例,整理出铁路项目施工阶段经营管理的个人心得和几点建议。

1工程概况

兰渝铁路位于甘肃、四川、陕西及重庆境内,北起兰州枢纽,向南经甘肃的榆中、渭源、漳县、岷县、宕昌、陇南后通过陕西省边界进入四川省,经广元、苍溪、阆中、南部到达南充之后,分别经渭沱、广安接入重庆枢纽。本标段正线全长108.474Km,合同额40亿元,主要工作量为路基、桥涵、隧道、站场工程及部分站后房屋工程。

2经营管理心得

铁路经营模式及本项目特点,铁路工程的计价依据是《铁路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指南》、《铁路工程预算定额》、《铁路基本建设工程设计概(预)算编制方法》(铁建设[2006]113号文)及工程设计图纸、铁道部定期的“材料价差系数”、材料信息等。铁路工程项目多数采用初步设计招标,施工过程中,采用总量控制、单价计量的原则批复验工和支付工程款。兰渝铁路项目,全线采用清单计价模式下的总价承包合同,合同约定,除以下情况外,合同总价不予调整:第一,建设单位对建设标准、建设规模、建设工期作重大调整;第二,非承包人原因引起的I类变更;第三,不可抗力等原因造成重大损失;第四,甲供材料设备由建设单位按照铁道部相关规定调整;第五,按国家和铁道部有关政策允许调整并经原审批部门批准的内容可进行调整。由于近几年国家加强建设投资的审计力度,合同总价中未进入施工图数量部分全部不能结算,所以,本项目的总价合同实际上执行的是概算总额为上限的单价合同。本项目的结算价格主要包含了施工图检算、Ⅰ类变更、材料调差、概算梳理等这几项。经营方针及具体做法,鉴于上述情况,该标段从进场开始即确定整体经营方针为:做好施工图检算,争取合同总价全额结算;施工过程中争取早验工、早计价、早收回工程款;合理使用总承包风险费,争取申报Ⅰ类变更;通过清理概算使用降造费和预备费来增加项目收益。具体工作中,从以下方面入手:研究合同及清单,超清单的行政性收费由业主承担,在研究了铁道部113号文、与业主签订的合同以及工程量清单后,通过弄清合同清单中各章节、各子项包含的费用项目以及取费标准,分清标段自身与业主应承担的费用范围后,将施工中实际发生的临近既有铁路线施工配合费、跨通航河流航道局配合费、上跨地方公路配合费用等超清单部分申报,由业主承担,避免了无谓的成本。合理安排计划,争取预付款。在项目前期,熟悉铁路工程关于经济资料的审核程序,即业主或临时指挥部的工作流程,合理编排施工计划,争取预付款,为标段前期的临建施工提供了较为充裕的资金支持。做好研究报价文件,科学筹划索赔工作,研究报价文件,掌握施工过程中实际施工内容与报价相背离的情况,为今后的索赔提前做好准备。通过下发图纸前的提前沟通或图纸下发后的变更工作,尽量减少单价不利项目,增加单价有利项目。正确处理中期计量时施工图正负量差,业主的验工计价规则规定,已完成而超清单的工程不予计价。故在工程量统计完全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好图纸正量差计量与负量差不能计量之间的互补,以缓解实际发生的工作量因超清单不能计量所产生的资金缺口压力。合理使用总承包风险费,正确处理Ⅱ类变更、地材调差的计价,铁路项目总价承包合同中,总承包风险费是指由总承包单位为支付风险费用计列的金额,总承包风险费使用包含以下6项内容:第一,初步设计招标的施工图量差、承包人原因引起的Ⅰ类变更设计及全部Ⅱ类变更设计引起的工程增减的费用;第二,非不可抗力造成的自然灾害损失及其采取的预防措施费用;第三,发包人供应的材料、设备以及材料调差以外的材料、设备价差;第四,建设工期重大调整以外的施工组织设计调整工期造成的损失和增加的措施费;第五,工程保险费;第六,由于变更施工方法、施工工艺所引起费用的增加。总承包风险包干费的计算基数为建筑工程费、安装工程费与安全生产费三项之和扣除甲供材料设备费后2.5%记取(其中包含激励约束考核费),总额包干使用。相对于铁路工程项目较大合同额及初步设计招标模式,上述6项内容中任何一项都有可能超越总承包风险费用限额,这就需要项目在前期策划过程中,充分考虑规划使用,既要保证足额,又要减少超出限额部分。进场后,通过实地调查,未包含在铁道部材料调差范围内的地材在施工期间价格远高于投标时候的价格(承包商承担的风险),属于潜在亏损因素;因为铁路工程大部分为“三边”工程,施工图在进场后才设计下发。所以,项目从开始就确定了设计变更工作思路,即出图前尽可能提前与设计院沟通,将部分Ⅱ变更纳入正式施工图纸,进施工图检算,做好有利润空间的II类变更设计增量和亏损项目的减量变更设计;同时积极争取操作I类变更和IIa类变更设计,从而在总承包风险费中预留地砂石料等地材调差空间,尽可能的减少亏损。重视保险理赔工作,通过合理理赔节约成本,铁路工程因其路线长、工期长、地质条件复杂,影响施工成本的不确定因素多,实践中,多采用工程保险转移风险,这也是国际上大型承包工程的惯例。多数保险公司执行严格的制式合同,合同条款多为标准格式,承包商无权对其修改。但承包商在签订合同前应认真研究保险合同中的免责条款,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如地质、气候等条件,争取将不可抗力造成的损失含在保险范围内,从而降低工程损失。保险合同执行中,项目管理人员应熟悉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及该合同可索赔范围,一旦发生保险范围内的损失,比如不正常降雨、火灾、人身伤害等,应积极在索赔有效期内提交报告,避免因超过时限而失去索赔的机会。重视施工图检算和概算清理工作,做好施工图检算工作,施工图检算工作是项目最终能否结算够合同额的关键,因为按总价包干,单价计量的合同原则,工作量能否进入施工图检算是结算的重要依据。且经过与业主及设计院沟通,认为根据铁道部目前资金状况,极有可能出现如施工图检算为负差,则要重新签订合同,修改合同额。因此施工图检算工作主要工作为核对量、确定价。兰渝项目施工图检算工作,首先保证检算工程量达到初步设计批复合同额,对于目前超出初步设计部分,主要从检算内容入手,与建设单位及设计院沟通,将其中相对于初步设计有较大变化的,符合变更条件部分,从施工图检算中剔除,单独申报I类及IIa类变更。具体工作中,首先从工程量着手,详细核对现场工程量与施工图差异,确保检算工程量与现场工程量一致,无漏项、缺项;同时与设计院施预部门沟通工作,套用定额及费用计算是否与施工方案一致,是否符合实际情况,计算过程中有无漏计项及少计项目,保障使实际发生费用全部得以计入。本项目在明挖扩大基础的计算、一般双线特大桥钻孔桩计算方面合理力争,方案得到了设计院的认可,取得了较好的经营效益。做好概算清理准备工作,定期进行投资梳理,对施工中发生的实物工程量、材料差价、地方原因增加投资、变更设计等进行统计,为检算和清概做好准备工作。应充分分类整理的资料如下:第一,与地方相关工作,如便道、交叉工程、管线工程、拆迁工程、天然气管道、大临工程的临时征地等。第二,工程实体变更需要结合II类变更设计工作,完善变更手续,如基坑开挖方量变化,(深基坑或软土)支护增加等;地质改变引起的桥梁基础的地质变化,隧道地质变化,路堑地段地质变化等所导致的施工成本加大或设计变更;由于墩身结构或外形改变等,导致施工成本加大;扩大基础,承台数量变化以及施工辅助工作;涵通的地基处理,换填及深基础处理情况;各种防护工程(路、桥、隧洞口等)的变更设计;弃渣(土)场变更而导致的弃渣超运;施工综合接地及综合接地附属工作相关费用;极端水文、地质、气候引发的工程成本增加,保险索赔之外的路桥隧等工程受此影响的破坏、返工、事故等。第三,材料价差,如砂石料等地材价差、炸药价差、甲控甲供材料不能及时供应的误工损失、大临用电未通前的发电用油、施工用地方用电相对初步预算时增加的费用等。第四,其它,如非我方原因的征、拆不及时导致的赶工损失(怠工及赶工投入等);为工程实施而支付的其他直接工程措施费及辅助费。2012年10月,铁道部下发文件,对工程用火工品价差进行补充调整。由于该标段未雨绸缪,提前做好了发票清理等准备,使我标段及时对我标段情况充分掌握,分析利弊,及时找业主沟通,掌握了主动,争取到了较好的收益。

3几点建议

清单模式计价将成为主流,《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自从2003年7月1日开始实施,2008年和2013年分别进行了修订补充。工程量清单计价成为工程建设领域的主流方式。铁路施工企业必须认真研究这种新的计价模式,尽快转变思想观念,以适应新的模式下的市场竞争。建议上级单位要做好工程量清单计价的学习宣贯工作,建立一支高素质的造价管理队伍;尽快建立企业自身的清单计价定额;提高企业的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推广主流造价软件在企业造价管理工作中的应用。二次经营工作始于投标阶段,投标期间,加强局与铁道部、业主以及设计院高层的有效沟通,为进场后的方案优化、变更设计的运作提供畅通的沟通平台。同时,采取合理的投标策略,在确定人、材、机单价时,充分研究分析,便于后期变更索赔的开展。报价时,对有二次经营空间的清单项、甲供材料、预计甲指分包项目、预计甲方单独招标项目、预计实施中工程量可能减少的项目,建议报低价,对工程量可能增多的、早取得验工收入的项目可适当报高价。加强标前标后互动,就投标概况和重要投标策略,投标人员应对施工阶段管理人员进行交底,必要时就施工阶段重大经营管理问题进行指导。

4结语

国家近几年大力发展铁路建设,铁路施工企业将得到更多的经营机会,与此同时,建筑市场更加透明,国家对建设工程管理更加严格,施工企业将面临更加严峻的市场竞争与考验。铁路项目造价管理在今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将继续采用初步设计招标、清单计价、总价承包单价计量模式,所以,熟悉铁路经营模式、科学筹划、早安排,早着手,早对策,争取工作的主动性,才能确保企业收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铁道部[铁建设(2006)113号]文《铁路基本建设工程设计概(预)算编制方法》

[2]铁道部[铁建设(2007)108号]文《铁路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指南》

[3]范家茂.工程量清单计价研究[J].工程建设与档案,2004,18(3):47-49

[4]古军晓.铁路工程造价管理的实践初探[J].山西建筑,2008年03期

铁路统计论文范文3

【关键词】铁路;弃渣场;恢复

1引言

以安徽省池州至黄山高速铁路工程为例,探讨山区铁路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弃渣场的选址及其后期生态恢复。池州至黄山铁路线路展布于风景秀丽的皖南山区,经由九华山、太平湖、黄山等风景名胜区,隧道34座,隧道比60.44%。据统计,需设弃渣场76处。池黄铁路穿越2处自然保护区、1处森林公园、1处湿地公园、2处风景名胜区。

2弃渣场选址原则

2.1符合法律法规和相关规范

在弃渣场选址之前首先应了解与弃渣场选址相关的标准规范及相关法律法规,包括GB50433—2008《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TB10503—2005《铁路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标准》、GB50434—2008《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等。

2.2符合生态红线保护规划

根据《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指南》(环办生态〔2017〕48号),生态保护红线通常包括具有重要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维护、水土保持、防风固沙、海岸生态稳定等功能的生态功能重要区域,以及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石漠化、盐渍化等生态环境敏感脆弱区域。生态保护红线原则上按禁止开发区域的要求进行管理。严禁不符合主体功能定位的各类开发活动,严禁任意改变用途。因此,弃渣场的选址应避开生态红线并尽量远离,不对生态红线造成影响[1]。

2.3重视弃渣场的安全性

弃渣场是铁路水土保持设计中的重要内容,尤其对于山区铁路,隧道占比大,进而弃渣量大,需设置多处弃渣场。如果选址不当,可能造成重大的灾害。弃渣场在一定的诱发因素(如降雨、地震、人类活动等)作用下,可能产生灾害,表现为滑坡、泥石流,对公共设施和人民财产安全造成损失和安全隐患。因此,弃渣场不能布设在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文物保护区等敏感区域,弃渣场不能设在对重要基础设施、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等有重大影响的区域。

2.4符合经济的要求

符合经济的要求包括:(1)弃土尽量移挖作填,减少弃渣量;(2)少占或不占农田,尤其是不占基本农田,尽量少占林地,首选就近弃渣、山沟、坡脚弃渣;(3)远离居民区,减少对社会生活和交通的干扰;(4)减少弃渣的个数,距离较近的工点可以合并弃渣场;(5)弃渣场的选址要考虑弃渣量、运输费用和占地费用等[2]。

3池黄铁路弃渣场分布情况

池黄铁路为典型山区铁路,植被种类丰富,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恢复极其重要。因此,弃渣场的选择应考虑对环境的影响,尽量减少对植被的破坏。池黄铁路弃渣场的选址,是在现场踏勘的基础上考虑了环境敏感区、地质条件、堆渣条件、运输条件和占地类型进行选择的。池黄铁路途经许多生态敏感区和生态保护红线,因此,在选址时应避免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生态红线等。池黄铁路共设置6处弃渣场,占地面积237.69hm2,容渣量1.73×107m3,其中沟道型弃渣场66处、平地型弃渣场4处、低洼地型弃渣场3处、坡面型弃渣场3处。1)环境敏感性分析:工程设置的76处弃渣场不涉及安徽省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及森林公园等生态环境敏感区。2)地质条件:根据现场查勘,选定的弃土(渣)场堆渣区现状地质灾害不发育。堆置后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特别是拦挡、截排水工程得以全面到位实施的前提下,产生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小。3)堆渣条件:主体工程选择的弃渣场大部分为沟道型弃渣场,沟底平坦,口小肚大,防护措施简单,堆渣地形条件较好,有利于堆渣后的渣体稳定。4)重要设施:弃土(渣)场周边无公共设施,距离居民点的安全距离满足规范要求。5)运输条件:渣场的布置考虑了弃渣的分布情况,弃土(渣)场距离出渣点较近,均为3km以内,弃渣主要借助现有道路运输,交通条件便利。6)占地情况:弃土(渣)场占地以林地为主,不占基本农田,符合水土保持要求。

4弃渣场生态恢复

铁路工程弃渣场生态恢复方式主要是恢复植被,包括种植乔、灌、草等。弃渣场绿化一般宜林则林、宜草则草、草灌结合,成林后的植被覆盖率不应低于当地同类土地植被覆盖率,植被类型要与周边自然环境协调。山地弃渣场,种植密度符合国家相关造林标准,有条件地区可种植果树等经济类树种。施工前,对弃渣场占用耕地、园地、林地区域进行表土剥离,并运至挡墙墙外一角进行防护;堆渣前,遵循“先挡(排)后弃”的原则,先设置拦挡设施,并沿渣场周边布设截排水沟,并在排水沟出口末端设置沉沙池;堆渣结束后,对渣场顶面及平台进行地平整、覆土和绿化。1)表土剥离。弃渣场表面若有可以利用的表土,应剥离存放加以利用。剥离表土时应分层剥离,尽量堆放成低而宽的土堆。2)排水工程。弃土应先挡后弃,设置拦挡和排水措施,排水沟一般布设在弃渣场坡面截水沟较低的一端。3)土地整治。弃渣场弃渣完成后首先进行土地平整,然后再覆盖表土,将剥离表土反序回填,覆土厚度满足植被种植对覆土厚度的要求。4)植被恢复。土地整治后尽快采取植被恢复措施。边坡采用灌草混种方式,顶部种植乔木和灌木,撒播草籽,尽量选择乡土植物和抗逆性能好的植物品种。池黄铁路在施工前,对弃渣场占用耕地、园地、林地区域进行表土剥离,并运至挡墙墙外一角进行防护;堆渣前,遵循“先挡(排)后弃”的原则,先设置拦挡设施,并沿渣场周边布设截排水沟,并在排水沟出口末端设置沉沙池;堆渣结束后,对渣场顶面及平台进行地平整、覆土和绿化。剥离表土3.30×105m3,挡渣工程10651m3,场地平整237.69hm2,全面整地39.60hm2,覆土6.44×105m3;渣场绿化208.00hm2;,撒播草籽13.67hm2。

5结语

弃渣场是铁路建设中重要的一部分。对于山区铁路项目来说,弃渣场数量大,分布广,弃渣活动频繁,若选址不好将会造成水土流失,并对周边环境产生破坏和对社会环境产生影响。因此,应重视弃渣场的选址,少占林地和农田,减少水土流失。弃渣场选址原则应符合法律法规和相关规范,符合生态红线保护规划,重视弃渣场的安全性,并符合经济的要求。弃渣场表面若有可以利用的表土,应剥离存放加以利用。弃土应先挡后弃,设置拦挡和排水措施。弃渣场弃渣完成后首先进行土地平整,然后再覆盖表土,尽快采取植被恢复措施。

【参考文献】

【1】李文戈,张孟金.山区铁路弃渣造地方案研究及应用.铁道建筑技术,2016(增1):515-517

【2】时铁邻.山区高速公路隧道弃渣场施工环保技术研究.北方交通,2019(3):83-84

铁路统计论文范文4

【关键词】铁路;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

1引言

铁路在我国交通运输中居于主导地位,截至2016年年底,我国铁路运营里程达到12.4万千米,其中高铁运营里程达到2.2万千米,成为铁路发展史上又一个新的里程碑。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高铁时代的到来,在铁路速度提升和发展结构转变的过程中,铁路科研管理步入新的重要时期,无论是积极适应国家经济发展的新常态,深入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还是实现支撑和引领铁路可持续性发展[1],都对铁路科技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针对铁路科研管理工作的特点,研究运用现代信息化手段促进铁路科研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2铁路科研管理的特点

铁路科研管理是铁路行业科技管理(见图1)的重要工作内容,其目标是在遵循科学发展规律的前提下,根据科研活动及科研项目的特点,通过合理组织管理活动,对技术、信息、装备、人员、资金等科研过程的各种要素进行优化配置,达成科研工作的外部环境、内部条件和科研目标的协调一致,以实现铁路科技管理的科学化、合理化和规范化,确保科研任务的完成,促进铁路科技创新水平不断提高,更好地服务于铁路行业市场化运作和发展。铁路科研管理具有如下特点。

2.1专业齐全、内容涵盖广泛

铁路系统覆盖轨道、路基、桥梁、隧道、电力牵引、通信信号、机车车辆及房建等多个专业,内容广泛丰富,新产品、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工艺应用迅速,各专业都有其技术创新点和研发方向,专业之间系统关联性强并且相互融合、渗透、影响,铁路科研管理的实施体现了铁路各专业的技术特点并且包含各专业的铁路综合集成技术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2.2安全性、可靠性、实用性要求高

铁路与出行安全休戚相关。铁路系统对研发新产品、新技术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实用性要求很高,任何细小的零部件或因素的疏忽与纰漏都有可能带来行车的安全隐患,比如列车制动系统的科研攻关对安全行车的保障影响很大,因此,铁路科研管理工作应在铁路科技创新的同时将安全放在首要位置,重视可靠性和实用性。

2.3管理过程中影响因素多

科研管理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涉及科研活动和科研参与人员的管理,贯穿于企业整个技术创新和研发。科研活动具有前瞻性、探索性和创造性,铁路科研更是与生产、建设及装备制造等密切相关,铁路科研管理呈现动态特征,其过程必然会受到计划变更、试验条件、研发进度、资金安排及人员配给等多种因素变化的影响。

2.4产学研合作紧密

在铁路机构改革前,原铁道部组织行业相关产学研力量,围绕铁路建设、运输需求积极开展技术创新工作,形成了一批稳定的长期从事铁路科研的高校、研究机构和相关企业[2]。目前,铁路科研管理工作中,产学研合作紧密、资源互补,为铁路科技发展和科研管理工作创造了有利的前提条件并打下扎实的基础。

3铁路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3.1国家政策的有力支持

科技创新和信息化工作是培育交通运输发展新动力的重要引擎,是迈向交通运输现代化的有力支撑。2015年9月,国务院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系统部署大数据发展工作,为各行业科技发展指明方向。2016年12月,交通运输部召开的全国交通运输科技创新暨信息化工作会议提出,交通运输科技发展要统筹推进科技创新和信息化工作,紧紧围绕“为建设世界交通强国强化支撑引领”,不断凝聚合力,突出重点、精准发力。

3.2铁路科研管理的客观需求

信息技术在科研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科研信息化已步入以大数据、云计算和数字图书馆为特征的新阶段,采用信息化手段进行科研管理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信息化系统能为铁路科研管理的各类数据统计和分析提供及时、准确、详细的资料。一套完整的科研信息管理体系涵盖了科研规划、科研项目信息、成果推广转化、工法专利申报等,是企业科研实力与水平的重要展示,并为企业的科研发展规划和方向提供参考,因此,信息化建设是铁路科研管理的客观需求。

4企业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应遵循的原则

4.1立足当前,着眼长远

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要立足当前,科研管理部门应定期、系统、规范梳理铁路建设和运输工作对科技发展的实际需求,聚焦生产和经营中的关键、重点以及难点技术问题,切实把握铁路科研的市场导向与企业需求;同时要放眼未来,结合经济社会、行业及企业自身的发展制定中、长期科研管理规划,加快信息化体系构建,真正发挥科研管理工作在激发企业的主观能动性和强大创造力的关键作用。

4.2协同创新,注重实效

信息化管理工作中要坚持协同创新发展,依靠本系统的其他资源优势,统筹协调、凝聚吸引多方面科研力量,合理分工、密切配合,真正做到企业、高校和研究机构相互协作、共同搞好科研管理。注重实效强调通过信息化科研管理手段,统筹安排基础性、前瞻性及实用性的科研课题及项目管理,从而真正产生实效,为企业发展带来收益与价值[3]。

5推进铁路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目前,铁路科研管理系统是基于网络的科研项目全生命周期的管理系统,集立项、合同、经费、过程、结题管理及信息、查询检索等功能为一体,其管理模式采取逐级申报、逐级审批。各科研管理部门应充分利用、使用和维护好铁路科研管理系统,并在此基础上延伸、拓宽信息化的技术手段进行科研管理,推动信息化铁路科研管理工作。

5.1增强铁路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理念

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进步为铁路工程建设和管理带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铁路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起步晚,但是发展空间大、潜力足。铁路科研信息化管理应建立在管理模式的创新基础上,立足于本行业的科研发展方向,通过对原有管理方式的优化与改进,将现代化的管理理念、思想和方法融入科研管理工作中,切实提高科研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和能力。

5.2引入大数据技术促进铁路科研管理

5.2.1大数据技术在科研管理中的优势

大数据又称巨量资料,具有大量、高速、多样、低价值密度、真实性等5大特点。大数据技术结合了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及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具有强大的优势。大数据技术通过针对基于全球互联网的大型科技文献数据、工艺工法、专利数据库和科研管理系统信息资源的关联、分析和判断,提取数据的相关性,整合有效信息,并在处理数据时及时获得基础知识和原始材料,为科研管理的决策提供深入、广泛的数据参考。此外,大数据技术通过搜集来自铁路行业内、外部的各种不同数据源,经过数据清洗、识别、转化、重构进入数据仓库,然后经过一定的查询及数据分析工具、联机处理工具等对数据进行再加工处理,从数据中产生知识,由此实现数据管理工作从简单的查询统计到复杂的分析预测,提升铁路科研的管理效率。

5.2.2大数据技术在铁路科研管理中的应用

1)科研规划。铁路科研管理根据年度科研攻关重点方向,以系统性大课题为重点,安排年度科研计划课题。大数据技术借助内部及可共享的外部大型数据信息挖掘与整编,对行业关键技术、重点领域及研发方向做出分类识别、评估预测,通过数据可视化、文本报告及模型参数,在一定程度上能为科研规划的制定与完善提供指导性的基础数据。2)科研课题立项。科研课题立项包括科研项目研究的必要性、目标、内容、技术指标、成果要求、知识产权要求、进度节点安排等方面的数据管理,通过大数据技术可以对课题的合理性、科学性及创新性进行综合分析及决策处理。3)科研评估及工法专利管理。在科研评估方面,大数据技术能够对WEB数据资料、内部及外部资料进行分类处理、综合识别,根据不同参数提取有价值的数据为科研评估提供数据支持,得出优化的评估结果。科研项目成果直接的应用和转化是在施工生产中形成施工工法。对工法管理主要包括申报、审定、归档、查询及统计等;对专利管理主要包括专利申请、审批、登记、授权、归档、专利证书登记等。4)风险管理。铁路科研管理是系统化、信息化、动态化的管理,其中涉及的影响因素在各个环节都可能产生风险,采用大数据技术,在数据收集统计的基础上延伸开发分析、关联及甄别等功能,把握并掌控科研管理项目的信息风险,能够有效规避各类风险,实现对科研项目的安全管理。大数据技术在铁路科研管理中的应用如图2所示。

5.3建立基于大数据分析的铁路科研管理平台

过程决定质量,质量管理是科研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4],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立足根本。以往铁路科研企业普遍存在“重技术、轻市场;重结果、轻过程;重传统,轻创新”的情况。科研管理机构和部门应借助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加强管理,广泛使用基于大数据技术、云计算理念以及数字图书馆等资源,为铁路科研管理平台应用建立统一的查新、评估、识别及存储基础设备,从而满足互联网及在线应用访问以及信息使用和处理的需求。在科研项目全过程管理中,通过引入信息化的手段能对分散的各类数据和相关信息进行调取、提炼和分析,及时、有效地处理众多数据,实时跟踪各环节的流程和管理状态,提升科研管理工作中应对问题的处理能力。建立铁路信息化科研管理平台(见图3),应以科研项目为核心,围绕科技创新重点和关键技术攻关,建设基础数据库,促进铁路科研管理信息化各参与方的数据共享、交流互动,支撑科研管理从科研项目规划、科研立项、组织实施、结题验收及经费使用等全过程的数据集中管理,实现铁路科研管理资源合理、优化、有效配置,积极提升铁路科研管理信息化水平、推动铁路技术创新、行业的进步与可持续发展。

5.4打造科研管理精良团队

基于信息化的科研管理工作要求高素质的科研管理人员与之适应[5],这支团队既懂得科研项目的管理,还能迅速学习和掌握网络信息化时代大数据、云计算等新知识,同时还要具备组织管理、判断决策、创新发展以及市场开拓等综合素质能力。铁路科技工作应坚持把人才资源开发放在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优先位置,完善信息化科研管理人才的培养和使用机制,打造结构合理、素质精良的科研管理人才队伍,以提高企业现代科技经营管理水平。

6结语

随着全球互联网和计算机技术的深入发展,信息化建设水平反映了企业科研的整体实力和竞争优势,实施信息化是铁路科研管理创新的重要支撑和有力推手。铁路科研管理机构和部门应不断增强信息化建设理念,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积极搭建科研管理平台,提高科研管理水平和能力,推动科研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为提升企业的持续创新力和核心竞争力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王同军.中国铁路大数据应用顶层设计研究与实践[J].中国铁路,2017(1):8-16.

【2】郭树东.以企业为主体的铁路技术创新体系构建研究[J].科学决策,2015(4):51-68.

【3】张玉志,康力平,钱成文,等.国有大型企业科研管理体系探讨与实践[J].科技管理研究,2013(2):89-92.

【4】杜永洁.基于质量管理的科研项目管理创新探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1(9):5-7.

铁路统计论文范文5

【关键词】铁路工程;铺架施工;技术管理

1引言

伴随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施工技术的发展十分迅速,我国的铁路行业也随之步入现代化发展的道路,这对其施工技术相关管理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于铁路铺架工程而言,其通常跨度比较大、施工路线比较长,所涉及的工序和专业也十分繁多,不论哪个环节出错,都会影响其整体施工质量,严重的话还会影响其开通运营,所以,必须对其施工技术加强管理,以此确保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基于此,对其施工过程中的技术管理要点进行简要分析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2工程概况

某铁路项目其路线全长约37.954km,其中需要改建的线路长度为0.823km,需要新建线路长度为37.131km。项目所在地区气候特征表现为:昼夜温差比较大,空气比较干燥,其中冬季不仅漫长而且十分寒冷,夏季不仅短促而且十分炎热。由于施工线路多为山路,所以材料运输十分不便,因此,项目部选择预铺道砟的方式,选择TJ165架桥机通过边铺边架方式展开铺架作业。本标段需要铺架的里程约为37.131km,其中特大型桥梁、大中型桥梁共16座,隧道有8座,不仅分布比较零散,而且点多线长、管理跨度较大、施工工期紧张、施工组织难度大,加之该工程中所涉及的专业及工序较多,不论哪个环节出错,都极其容易影响到工程项目的整体施工质量,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到铁路的正常开通运营。因此,为了施工人员安全及施工质量得到有效保证,必须加强铁路铺架施工技术管理。

3工程特点

铁路工程中的铺架施工其实就是指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利用铁路的相关设施及钢轨完成铺架。在进行铁路铺架施工时,存在着较多的难点,如隧道铺架、桥梁铺架等,从总体上来讲,在进行铁路铺架施工时,其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铁路铺架施工存在较大的难度;(2)铁路铺架施工有着较高的质量要求;(3)在进行铁路铺架施工的过程中存在较强的干扰性;(4)铁路铺架施工中需进行配合协调的内容较多[1];(5)施工条件较差,材料运输工作比较困难。

4铁路铺架工程在施工前期的技术管理要点

4.1熟知相关资料

对于铁路铺架工程而言,其施工前期应该熟知相关资料,如招投标文件、施工合同、施工图纸等,并充分了解工程的施工范围、相关标准、具体的工程量和有关要求等。认真研究施工设计图,对图纸进行严格审核,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应及时和相关单位做好沟通工作。

4.2开展全面调查

施工人员需对工程现场进行实际调查,掌握施工整体情况,及时了解施工进度、周围环境和周边的交通情况等信息,并对施工的选址、规模以及和运营线有关的方面重点调研,以此制定科学的施工方案、选择合适的机械设备、设计合理的材料进场路线及进场方式,确定是否需要增设料场,在铁路铺架前期阶段做好调研工作,科学、合理、有效地策划后期工作,以此确保工程的顺利实施。

4.3合理策划

根据施工沿线交通情况、电力情况、用水情况、环境情况等,并结合施工具体要求,对铺架基地的具体位置、相关施工方案、设备选用、设备及材料进场方式和进场路线以及存碴、备料点的设置等进行合理策划。4.4其他准备在进行铁路铺架施工前,还必须进行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编制、贯通测量等重要的工作,同时,还应不断优化其临时设施设计方案,对专项方案进行编制,对相关技术资料进行准备,以增强铁路铺架施工的日常技术管理工作效率。

5铁路铺架工程在施工中的技术管理要点

5.1架梁技术控制要点

架梁技术控制要点具体内容如下:(1)结合线路具有的特点、隧道实际尺寸、线路具体的曲线半径等信息,选择合适的架桥机,针对大坡度、隧道以及小曲线半径的情况制定合理的架梁方案。(2)在正式实施架梁作业之前需认真检查架桥机情况,确保其制动系统正常工作,相关人员必须持证上岗,此外,还应检查钢丝绳,时刻注意天气变化,做好防风措施。(3)成品梁需验收合格后方可出厂,并出具合格证书,不允许架设无合格证书或者质量不过关的梁。(4)架梁之前,需对线路中线的位置、断面位置、桥墩位置、垫石位置等进行检查,查看顶面是不是平整,是否按设计要求对垫石锚栓孔径、位置以及深度进行了预留。(5)支零号柱需检查其中零号柱底部分的支垫,看其是否垂直、是否牢固,并检查受力的均匀度、抄垫材料的坚实度等,以防架桥机发生倾覆;在实施捆梁作业、喂梁作业以及落梁作业过程中,需严格遵守操作流程,以此保障架桥机的安全。(6)开始架梁之前需对支座型号、相关固定端和对应的活动端以及支座坡度等进行检查,确保支座和梁体预先埋好的钢板紧密贴合,其中支座螺栓必须上紧。(7)对横隔板进行焊接之前,需清理其中的残渣和铁锈,对焊条质量进行检查,其中焊缝高度需≥8mm,且要均匀。焊接后需将焊渣处理干净,并检查焊缝质量,确保其没有裂纹、没有气泡等质量缺陷[2]。(8)完成架梁以后,需结合设计要求对桥梁支座部分的中线和桥梁部分的中心线进行重点检查,并对其质量缺陷进行修补。(9)锚栓孔在灌浆过程中需严控其质量,灌浆之前需先清理其内部的杂物和积水,灌浆后需对其进行养护,如果在冬季进行施工,需做好相应的施工措施。(10)在成品梁运输过程中,需严控其速度,对线路情况进行实时观察,一旦发现异常,车长需及时告知机车司机,要求其减速行驶或者停车检查。

5.2铺轨技术控制要点

铺轨技术控制要点有:(1)铺轨之前需和线下单位进行沟通,做好验交工作,记录好有问题的路基,向相关单位进行上报并督促其整改,整改合格后再进行交付。(2)统计该工程的工程量,所需物资需提前申报,提前制定好机械进场的路线和计划,如果施工计划出现变更,需及时调整计划。(3)按照轨缝相关计算公式进行计算。(4)铺放轨枕之前需确保道砟顶面平整,且轨枕间距符合图纸要求,方枕处理完毕以后需对其进行检验,合格后才可以上道砟。(5)铺轨作业中需及时进行荒道拨移,并整修线路线形和路线质量、补齐相关配件、更换已经破损的轨枕,以此确保铺架设备可以安全行车。(6)做好轨排表的相关计算统计工作,轨排钉联需做好硫磺抗拔、锚固等试验检测工作,并查验轨排生产的各个环节,根据轨排规格做好相应标记。(7)铺轨之后需及时补砟,以免产生大三角坑现象、反超高现象和空吊板现象,为行车安全提供有力保障。上砟整道时需重点检查其质量及轨道具有的几何尺寸,只有线路状况符合大型机进行机养的条件方可进行整道作业。

5.3轨缝技术控制要点

对于轨道施工而言,轨缝控制是影响其质量的关键因素,该项目所在地区由于冬季比较严寒且昼夜温差大,增加了铺轨施工过程中轨缝预留难度,因此,控制好轨道施工中的轨缝预留质量可以有效保障其施工质量,确保其正常使用。1)轨排钉联。在轨排生产过程中需严格遵循施工计划以及事先计算好的轨排表,其中应重点监控轨枕间距质量、接头部分相错量质量以及螺旋道钉锚固质量等,并做好相应的验收工作,确保其质量符合相关设计方案和规范要求。2)对线路进行复测。铺轨过程中,由于轨道中线和轨道高程方面的不到位、轨道线路的不顺直,在进行整道顺直之后会使得轨缝变小,铺轨误差不一样,所以其缩小程度也不一样。基于此,在实际铺轨过程中进行预留轨缝时会结合铺轨过程中轨排对中的具体偏移程度以及具备的平顺状态略微增大其预留值。3)气象观测。施工之前需关注其沿线气象情况,收集相关资料,铺轨过程中需关注其温度变化,使预留轨缝更加准确,进而确保其施工质量。4)测量轨道温度。铺轨时需每小时进行一次轨温测量,结合实时温度预留轨缝。对于升温幅度或者降温幅度较大的阶段,需对每段轨排进行测温。利用双轨温计进行测温时,需将轨温计贴于钢轨阴面,待其温度稳定后再进行读数。将2只轨温计读取的数值求平均值后作为最后的取值。5)轨缝计算。在铺轨施工过程中其预留轨缝的尺寸大小需使轨道在锁定之后,不论是面对接头阻力还是道床阻力,其钢轨都可以自由伸缩。6)轨缝控制。通过轨缝卡尺对左右股钢轨部分的接头轨缝值进行测量时,需将卡尺置于其接头内侧,并处于偏下位置,此外,还需避开其接头肥边,如此才可以测量出更加准确的轨缝值。7)上紧鱼尾板。铺轨后需多次复拧螺栓,保持其接头符合规定扭矩。对于钢轨而言,其接头阻力会影响其伸长度,因此,接头螺栓使用的数量和螺栓的拧紧力对轨缝质量具有决定作用。8)上砟整道。铺轨之后需及时拨正线路,提升道床在纵向以及横向方面的阻力,避免由于温度发生急剧变换而使得轨缝不均匀。控制上碴碴量,不仅要满足其道床截面的需求,还要符合线路机养条件。9)对轨缝进行检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调整。铺轨后需及时检查其预留的轨缝,并对比分析其预留值,结合分析结果对其后续取值进行调整。

6结语

综上所述,铁路铺架施工比较复杂,不仅涉及的施工路线比较长,而且涉及多个专业技术,因此,其铺架技术必须具备科学性,所以,要求施工单位必须加强铁路铺架技术的管理。本文重点分析铁路铺架前期和中期的技术管理要点,以期对相关工作人员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丁鹏飞.铁路建设铺架施工安全的监督与管理[J].山东工业技术,2019(3):115.

铁路统计论文范文6

关键词:一带一路;工程教育;国际化

0引言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各领域的相互合作日益深化,其中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合作的成绩尤为卓著。例如,东南亚的“中老铁路”“中泰铁路”、与中东欧合作的标志性项目“匈塞铁路”等都备受国际关注。在这一过程中对工程建设领域的人才形成强烈的需求,尤其是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复合型工程管理人才更是受到普遍欢迎。同时,源于“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沿线各国的来华留学生可以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并最大程度发挥其资本、信息、文化互通融合的天然便捷纽带,有利于解决中国企业参与海外基础设施建设时面临的文化障碍、法律体系差异等问题。这就要求中国的工程教育国际化与时俱进,满足现实的要求。但目前仍面临着中国留学产业尚不成熟,中国高校对留学生吸引力不足的问题,据统计,2016-2017学年在华攻读学位的留学生只占中国在校高校学生人数的0.6%,远不及美国5.3%的留学生。[1]重庆地处“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重要联接点,肩负着建设内陆开放高地、成为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和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的重要使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有着频繁的交流与合作,其独特区位优势决定了重庆高校工程教育国际化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具有重要意义。重庆大学和重庆交通大学是重庆市具有工程教育代表性的两所高校,通过对两所高校工程教育国际化水平进行评价,有利于较好地认识重庆市高校工程教育国际化水平现状,便于找出差距和存在的问题,作为提高和改善的依据,为进一步的发展奠定基础。

1重庆大学与重庆交通大学国际化发展简介

1.1留学生和国际教育合作

重庆大学一直坚持国际化发展战略,不仅与多所知名高校、多家国外及境外公司和研究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而且也是“一带一路高校联盟”“中俄‘两河流域’高校联盟”等国际联盟组织成员高校,是教育部首批“来华留学示范基地”。通过设立孔子学院积极开展中外教育、对外文化交流与合作,已接收来自世界各地144个国家的留学生,并从各方面不断完善对留学生的管理与培养工作。重庆交通大学是“中国政府奖学金”委托培养院校,面向世界各国招收留学生,并与海外50多所高校开展交流合作。

1.2留学生日常管理

重庆大学和重庆交通大学实行多方共同管理的模式,组织机构和职能基本相同。专设部门招生、录取、入学、毕业相关手续办理,留学生的外事证照管理、留学生保险理赔管理、奖学金与生活费发放、住宿安排、突发事件处理、留学生社团管理、文体活动等组织工作;教务处和相关学院主要负责留学生教学与培养质量的监督管理及实施;通常会设置针对国际学生汉语及文化课程的教学并安排专(兼)职管理人员负责国际学生教学管理等。

1.3留学生课程管理

重庆大学采取的是差异中的趋同管理模式。教师汉语授课,留学生与中国学生一同学习专业课程,课程考核方式与中国学生趋同执行,但各学院也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论文、报告方式或英文命题方式对个别课程进行考核;汉语、中国文化对于所有留学生都为必修课。根据实际情况,对一些特殊情况作了专门安排,比如:对比较难的数理课程由留学生办公室安排一定的辅导,政治思想类课程为留学生的免修课等等。重庆交通大学则是留学生按专业组班,鼓励各学院开设全英文授课专业并给予经费支持。同时,该校也鼓励中国学生选修全英文授课课程。该校将汉语和中国概况作为留学生高等学历教育的必修课,政治理论作为学习哲学、政治学专业的国际学生的必修课,促进来华留学生深化对中国的了解。

2工程教育国际化现状评价

工程教育国际化是一个一体化的教育过程,即高等院校根据一定的国际标准,通过科学化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化通用的高技能人才,[2]其发展主要受高校师资队伍、课程开发、组织结构、外语教学改革、国际化政策执行等因素的影响。[3-4]而重庆大学与重庆交通大学在这些方面都存在差异性,必然导致工程教育国际化水平不同。为了准确把握两所高校自身教育国际化现状,推进工程教育国际化进程,必须对工程教育国际化水平进行科学评价,便于找出差距和存在的问题,作为提高和改善的依据。

2.1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本文按照系统性、导向性、发展性、独立性、简约性、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六项原则,[5]结合高校工程教育国际化的实际状况与特点,对国内外六套高等教育国际化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整理、分析与筛选,最终确定了包括战略规划与实施、资金来源与投入、组织结构、工程教育研究、教学与课程安排、科研项目合作、学生流动、科学研究、协议合作与服务、人才培育在内的10项一级评价指标,并在每项一级指标下设置多项二级指标而形成26项二级评价指标。在此基础上,按照工程教育国际化评价特征对原指标进行整合和补充,从高校的战略规划、组织结构、措施执行以及效果呈现四方面建立了准则层,并以“一带一路”倡议下高校工程教育国际化水平作为目标层,构建出二级指标、一级指标、准则层、目标层的递进式层次结构。进一步采用专家经验判断主观赋权法和层次分析法计算得到高校工程教育国际化评价指标的权重,[6]为重庆大学与重庆交通大学工程教育国际化水平的综合评价作准备。

2.2模糊综合评价法

基于上述高校工程教育国际化评价指标体系,本文结合成熟度模型[7]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重庆大学和重庆交通大学工程教育国际化水平进行综合评价。通过邀请高校、人才需求单位、政府等有关部门的专家进行打分确定相关指标数值。

3重庆高校工程教育国际化发展对策建议

重庆处在“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上,要统筹国内国外人才的需求,有必要促进重庆市高校工程教育国际化的快速发展,这也是提升重庆高等教育的必经途径。本文基于上述评价结果,作出如下发展建议。首先,完善国际学生招生政策,调动学校的积极性。一方面,政府应适当下放国际学生招生权,让高校基于供求关系、教育水平、专业培养难度等因素自主决定国际学生的学费,并放宽招生限制条件,鼓励更多高校加入教育国际化发展过程中。另一方面,可以改变入学方式,明确招生目标并通过考试筛选需要的留学生,引进优质生源。其次,加强急需国际化人才师资队伍建设。高校要积极提升国际师资力量,这不仅有利于提升对国际学生的吸引力和培养质量,也有利于培养中国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在“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的初级阶段培养大量国际化高素质应用型技术人才。同时,需要转变教育观念,加强对工程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重视,为高校人才培养工作提供政策支持与经费保障。再者,与时俱进进行学科专业结构改革。重庆市教育部门和学校应主动对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要分析倡议实施不同阶段对不同类型人才的需求,对工程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特别是学科专业改革提出明确要求。重庆市应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重庆产业发展布局需要,鼓励各高校深化学科专业结构改革,利用已有学科优势,开设相应的专业,为“一带一路”国家倡议的实施提供人才支撑。最后,鼓励高校成立研究机构,开展对沿线国家地区多方位多层次研究。大学主办的各种研究院、研究所或研究中心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可以发挥积极独特的作用,在理论创新、公共外交、舆论引导等方面都有一定的优势,[8]要支持并鼓励具有条件的高校利用学科和学术资源优势,整合各方面资源,打造高端智库,聚焦沿线国家地区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方面科学研究,为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FT中文网,苗绿:如何让中国成为更具吸引力的留学目的地?[EB/OL].www.ccg.org.cn/,2019-07-26.

[2]陈宝荣.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及对策研究[J].职教论坛,2012(01):15-18.

[3]曾仙乐.构建现代职教体系的国际化发展之路[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16):67-70.

[4]陆小兵,王文军,钱小龙.“双一流”战略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反思[J].高校教育管理,2018.12(01):27-34.

[5]王文.我国大学国际化评价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

[6]刘岩,李娜.高等教育国际化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高校教育管理,2019.13(05):52-60.

[7]詹伟,邱菀华.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及其应用研究[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0(1):18-21.

铁路统计论文范文7

关键词:沙特阿拉伯;科技创新;经济发展;社会经济格局

1沙特阿拉伯R&D投入研究

沙特阿拉伯在科技发展方面,非常重视对现有科学技术的提升和改造,同时跟踪世界科技发展的趋势,瞄准前沿技术,大力发展高等教育,提升本国科技发展整体水平。2019年R&D投入占GDP的百分比为0.7%,约49亿美元,与2009年的0.1%相比有了很大的提升,但近几年来数据缓慢下降,如图1所示。

2沙特阿拉伯科技论文分类研究

SCI中共收录沙特阿拉伯共发表的科技期刊论文130391篇。按研究方向分,最多的是化学类21523篇,其次是工程类18040篇,第三是物理学方向13612篇,此外材料科学、数学和计算机科学等类别数量也较多。沙特阿拉伯科技论文数量如图2所示。沙特阿拉伯科技论文按研究方向分类数量如表2所示。基于科睿唯安高被引学者统计,沙特阿拉伯2019年有82名学者上榜,高被引论文2716篇,被引用次数最多的方向为化学、农业科学和计算机科学。被引用次数最多的机构是阿卜杜勒阿齐兹国王大学(KAU),高被引数38篇。被引用最多的学者是阿卜杜勒阿齐兹国王大学(KAU)的客座教授VINODKG,他同时担任石油与矿产大学达赫兰分校化学系系主任、副校长,他在2019高被引文排行榜中排名第22,这也说明沙特对化学工业的研究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3沙特阿拉伯专利申请研究

截至2018年,沙特阿拉伯共有专利35448件,其中居民申请量8747件,海外申请量26701件。沙特阿拉伯专利申请数如图3所示。从专利申请量可以看出,沙特阿拉伯的专利大部分是由国外申请,居民申请专利量虽然也在逐年增长,但增长幅度低于非居民及国外申请量。沙特阿拉伯每千亿美元GDP居民申请量如图4所示。专利主要分布在采矿技术、化学催化剂技术、烃油裂化、高分子化合物等方面。沙特阿拉伯石油公司专利拥有量最多,在全世界共拥有3952件专利,排名第二的是法赫德国王石油与矿产大学,拥有1568件专利。

4沙特阿拉伯在线教育投入方面的探究

科学技术作为一把双刃剑既推动生产力和经济的发展,从而促进政治现代化;又提高国民素质、促进国民政治意识的觉醒。科技的发展离不开教育的投入。进入21世纪以来,国际原油价格不断攀升,沙特财政收入随之增加,沙特王室也不断加强对教育领域的投入,从而促进了教育的发展,教育部在全国各地兴建学校,教育同时也是培养高级管理和技术人才以及普通劳动力的主要渠道,世界银行的研究显示,劳动力如果受教育时间增加11年,该国的GDP就会相应增长9%。沙特在教育领域的投入一直都居于世界前列,2019年公布的财政预算中,教育支出达1930亿里亚尔,折合249亿美元,占年预算的17.4%。除大学外,教育部也加大了对职业学校的投资,建立皇家职业学校的资金达400万美元,仅实验车间的设备价值就达300万美元。除此之外还开设了包括软件、汽车、电子、通讯等专业课程,极大地振兴了沙特阿拉伯的实业。对教育财政投入的增加使沙特受教育人数有了显著提升。科学与教育的发展不仅促进了石油以及其他产业的进步,还使受教育人数迅猛增长。教育不仅为沙特阿拉伯提供了一批熟练和半熟练的劳动力,还改变了民众的思想,改变了人们传统的价值观念,提高了统治阶级的知识水平,提升了其对现代化的适应性,在客观上推动了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教育入学率如表4所示。

5沙特阿拉伯科技创新投入方面的研究

在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方面沙特采取的措施主要是增加资金投入以及建立高新技术产业区、引进西方先进技术等。自2017年以来积极发展制造业,出口产品以化学品、塑料制品、基础金属制品和电器机械设备为主。沙特阿拉伯萨比克公司1991年就在首都利雅得启动“国家研究发展中心”,随后又相继在朱拜勒、休斯顿、印度、尼德兰建立了四个辅助发展研究中心。为致力于对石油催化技术的研究,成立了科研设计公司,其后加大同法国石油公司合作开发丁烷技术工程,在11个国家中建立了19个石油分公司,大大提高了企业效益,拓展了海外市场。这些举措都有力地促进了沙特石油生产技术现代化。除石油工业外,钢铁产业、有色金属产业和建材产业也都发展迅速。沙特科技的发展在推动石油产业进步的同时,也使交通、通讯设施等先进的西方工业化技术进入沙特,修筑了铁路、公路、港口、机场、学校、医院、发电厂、灌溉系统以及城市供水设施等一系列基础设施;通过创立农业示范区等提高农业产业化的政策,加快了现代农业的发展,实行农业补助和无息农业贷款,鼓励农业方面的民间投资,提高农业机械化,使农业产业化程度不断提高,到达国际水准。科技进步为沙特实现多元化经济,摆脱对石油经济过渡依赖提供了新动力。为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实现经济多元化发展,沙特推进了一系列的经济改革,制定了新的发展规划,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①推动经济多元化和工业化。沙特制定了新的经济发展规划“2030年愿景”,主要目标是使政府收入多元化,摆脱对石油经济的过渡依赖,使石油行业实现上下游并举,积极发展高附加值的石化工业。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装备,发展钢铁、电解铝、水泥、海水淡化、电力工业、农业和服务业等非石油产业。②实施私有化战略,积极引进外国资本。面对政府财政收入锐减的困境,沙特更加重视市场在经济发展中的基础性地位,积极实施私有化战略和引进外国资本。2015-11,沙特民航总局(GACA)宣布,在沙特航空公司已实现私营化运作的基础上,沙特将全面实现机场及相关服务运行私营化,沙特的机场、空管和航信服务计划在2020年前实现私有化。③大力发展包括太阳能、核能等在内的新能源。伴随“后石油时代”的到来,沙特政府日益重视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产业,实现能源结构多元化,这也是“2030年愿景”的一个重要目标。目前,沙特正积极筹建太阳能发电站和核电站,以减少国内的石油发电需求,从而释放出数十万桶原油用于出口。

6结束语

铁路统计论文范文8

关键词:高职院校;科研信息化;智慧校园

2015年,教育部的《职业院校管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指出职业院校要建立高职院校信息化管理制度,加快校园信息化建设,完成信息化建设与高职教育发展的深度融合。随着“云物大智移”的高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各大高校纷纷通过建设智慧校园提高师生的信息化水平,目前,高职院校校园网络已基本普及,信息化已逐步深入到教学、管理、服务等校园各个领域,为师生提供各类教学和服务资源。科研作为高校教师的一项重要的业务,科研管理信息化也成为当前高等教育的必然要求。高职高专院校因科研管理工作起步晚,起点低,科研管理信息化多处于初级阶段。随着国家对高职教育越来越重视,各高职院校纷纷推动产学研结合,对科研要求越来越高,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科研数据。因此,高职高专院校应提升科研信息化管理水平,以满足师生和高校日益丰富的教科研需求。

一当前高校科研管理的现状分析

目前,高校科研管理的内容较为繁杂,主要包括:科研队伍管理、科研平台、横纵向项目、科研经费、论文专利等科研成果、成果转化、知识产权、学术交流、科研考核奖励、年度统计、查询统计、档案管理等内容。大多数高职高专院校科研管理现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科研数据呈规模大,密度低,种类繁多,结构复杂等特点

科研管理部门对接校内外几十个部门,负责课题申报、结项、成果评选等工作种类繁多,每年都会产生大量的文件和数据,资料琐碎,备案档案较多,工作流程复杂。传统的科研管理模式下,科研管理花费大量的时间来处理各种项目的申报、琐碎的数据、资料、档案等,已无暇更好地提升服务质量和学校整体科研水平,若能使科研管理人员及一线科研人员及时共享科研信息、摆脱琐碎的重复性劳动,对科研质量的提升会有很大的帮助。

(二)项目管理“重立项,轻管理;重数量,轻质量”

在项目立项阶段,常出现科研选题重复、创新不足现象。科研管理部门若能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来实现对大数据的分析,挖掘符合社会需求和热点问题,结合科研人员的专业优势,给出具有针对性的选题建议,并及时对项目申报书进行系统的审核查新,会大大提升科研人员的项目申报成功率。项目立项后,还应及时掌握项目的进行情况,对项目的全过程进行跟踪管理。

(三)对科研数据资源没有进行挖掘,存在科研资源短缺和科研资源未被很好地利用之间的矛盾

目前,虽然有很多高校已经建立了科研信息系统,在系统建立的过程中,也不断地录入和完善了大量的信息,但是因为大多院校只注重数据的量,而未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充分挖掘,难以发挥数据信息的价值,也无法为高效科研管理决策提供科学有效的参考依据。同时,目前的科研信息系统,各院系科研人员和各实验室的科技资源大多不能共享,交叉学科团队的组建和产学研的应用不能很好地满足,因此,科研团队不能融合多学科,发展交叉学科,研究方向受到局限,创新性不足,同时,也会造成资源浪费,制约学校的科技创新活动和科研水平。

(四)高职院校科研信息化管理处于初级阶段

目前部分高职高专院校实现了信息化管理,但大部分仍旧停留在单纯收集数据的层面,由于缺乏专业的数据理论分析人才,对科研的信息化管理只是进行简单的项目经费管理、成果录入、修改以及查询。在这样的情况下,数据库中储备的信息很难发挥出应有的效果,从而不利于高校科研信息化管理。同时,目前科研管理系统没有很好地融入智慧校园,与学校人事系统、教学管理系统,财务系统等没有进行深度融合,极大地限制了数据资源的共享和交流。

二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现阶段科研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高职院校科研管理部门要不断改进和提升科研管理方法,引入信息化手段,促进高校科研管理和信息化实现有效融合,融入“智慧校园”建设。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有助于提升增强教师的科研意识和积极性

科研信息化管理能实现信息化手段贯穿项目申报流程、资金管理、进度管理和统计分析等整个过程,流程更清晰简便,为科研人员提供优质的服务,简化程序,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使教师能集中精力投入到科研工作中。同时,科研信息融合“智慧校园”,校内外大量的先进科研成果和项目可进行充分展示,拓展了教师学习渠道,教师可随时了解当前科研状况及科研信息;通过对科研数据的分析,指导教师进行选题和研究方向的提升,开拓思路和视野,在校内形成浓厚的科研氛围,提升教师的科研意识和积极性。

(二)有助于提高科研管理的效率和服务水平

信息化的管理方法,搭建了一个科研管理人员和一线科研人员沟通的信息交互平台,信息上传下达更加高效。科研管理信息化平台不仅可以帮助科研管理人员处理日常工作事务,完成复杂繁琐、实时性强的统计工作,提高科研管理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促进科研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规范科研管理工作流程,使工作职责一目了然,简化办事流程,省去过多的信息交流环节,减少对时间的浪费,避免重复劳动,减少出错,促使科研管理整体服务水平及效率的全面提升。

(三)有助于资源优化配置及资源共享,提升学校科研水平和整体实力

信息化手段对科研数据的分析能优化资源配置,能提高科研选题和申报的针对性,挖掘有用科研信息,并实现资源贡献,同时,能实现过程管理,确保科研项目顺利进行,提高科研管理的服务水平和科研水平。

(四)有助于完善学校学术监督体制

对大数据的查询分析,对论文和课题的、查新要求较高,从而使得高校能更加有效地建立起高效的学术监督体制,间接提升学校的科技创新水平。

三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思路

(一)融入智慧校园建设,进一步提高信息化水平

建设集项目申报评审、考核奖励自动核算、人才团队评价体系、教科研成果统计等功能于一体的科研管理服务平台,基于全校科研管理动态数据,提供各种统计分析和图形报表服务,以详实的数据分析,支撑学校直观化的科研管理决策;通过单点登陆、视图对接、人事集成、财务对接等与校内其他系统集成,融入智慧校园综合管理系统,可跟踪经费信息、人事变更等信息;优化个人界面,增加个人易用性、舒适性及界面融入,依托空间等模式,实现互联网化推广;依托学术会议及建设成效,建设对外网站,满足事物推广、互联协作、加深影响、构建行业驱动及影响力;通过短信、钉钉端,实时推送科研管理信息至个人手机端,方便校内科研消息互联互通,智能办事提醒,全面提升科研人员办事效率和办事满意度。

(二)科研管理流程规范化,提升科研服务水平

科研管理工作琐碎繁忙,上至省厅部门下至各院系,对接部门较多,各项工作流程不同,科研备份资料也较多,工作流程繁杂。导入“6S”管理理念,精细化和规范管理工作流程,并将每项工作流程和对接部门纳入科研管理流程手册,能提高部门工作效率,避免出错,建立整洁有序的工作环境,提升科研管理部门的整体工作服务水平。

(三)建立专业化的信息化系统管理队伍

教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还需建立专业的信息化系统管理队伍,实行二级管理,各院系设立科研秘书,科研秘书应定期进行科研信息化管理平台的使用培训,同时,对本系人员进行信息化平台使用培训,切实负好责任,把好填报审核第一关,才能保证全校数据的准确性。

(四)从师生需求出发,做好信息化建设整体规划

教科研信息化建设要从师生的实际需求出发,在了解自身不足和科研人员的实际需求上,做好科研信息化建设的整体规划,建设符合师生实际要求,且快捷方便的科研信息化管理平台,创造良好的科研环境和氛围,激发学校科研人员的兴趣,通过对科研数据的挖掘和分析,获取有价值的信息,从而给高校的教科研管理提供完善的系统支持和制度支持,对提升学校教科研水平有重大的意义。

四总结

目前,大多数高职高专院校科研力量还比较薄弱,科研管理还处于常规工作的完成,随着科技创新驱动的号召,全国高校都开始重视科技创新工作,科研管理和服务水平也应随之提升。提升科研管理的信息服务管理水平,是融入智慧校园建设、提升学校综合实力的一部分。科研管理信息化能实现对学校科技资源的整合,数据的分析,有用信息的挖掘,对提升科研人员的科研水平,并提供优质的服务有很大的帮助。从而能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的科研热情和科技创新能力;同时,科研管理信息化也应该配套相应的制度,使管理更规范,更科学,提高科研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提高科技项目申报的成功率,从而产生大量有科技价值的成果,提升学校科技服务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光桃,?煜,周启伦.高职院校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20(22):250-251.

[2]朱一梁.大数据环境下的高校科研管理信息化探索[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8,21(4):135-136.

[3]杨小燕,廖清远.大数据时代高职院校科研信息化管理对策研究[J].海峡科技与产业,2017,6:63-65.

[4]朱理瀚.关于数字化校园的高职院校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J].高教学刊,2018,11:158-160.

[5]王一婷.吉林省高职院校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8,37(11):129-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