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教育范例

探究教育

探究教育范文1

关键词:法治视角;学前教育;比较探究

我国的幼儿学前教育针对的主体是3~6岁的儿童,其教育本质是为了推动幼儿健康活泼地成长,逐步指引幼儿参与到启蒙学习活动中。由于我国幼儿学前教育规模庞大,所以相关部门无法面面俱到,整个幼儿教育市场中的教育制度和监管制度不完善,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幼儿健康茁壮成长。

一、我国幼儿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

1.普惠性幼儿园缺少

惠普性幼儿园存在的意义就是为幼儿教育提供保障以及对幼儿学前教育实施高效的监管,在党和国家相关教育方针政策的指引下,我国幼儿学前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可是因为我国城乡差距较大,各个地区幼儿园的教育程度参差不齐,基础设施建设和教学设施不够统一,所以幼儿的学前教育教学水平良莠不齐。就以幼儿园的安全保障来说,大多数幼儿园的保安人员较少,并且不够专业,经常会出现危害幼儿安全的事故。

2.学前教育师资力量及水平欠缺

就我国当下幼儿学前教学的发展现状来看,具有教学资格的老师仍然不能够满足新时期幼儿学前教学的实际需求,所以我国幼儿学前教育水平一直得不到高效提升,学前教学效果不够理想。著名幼儿学前教育家贝雷斯和英格曼说,在不能够利用直接教学的早期学前教学中,老师实行的教学根本不是教育,而是对幼儿的看护和教导。我国大部分幼儿老师缺少丰富的教学经验,缺乏专业的教学培训,并且其自身的教学技能不高,专业教学知识缺失。在对幼儿进行实际教学过程中,这些幼儿老师不能制定符合幼儿实际学习发展现状的科学策略,也无法对幼儿进行严谨的保育和教育指导,最终严重影响了我国幼儿学前教学的发展。

3.幼儿学前教学向小学教育倾斜

幼儿家长的教育理念不够先进,给幼儿的学习增添了诸多任务和压力,也导致幼儿园的学前教学开展越来越困难。一部分幼儿园为了顺应幼儿家长对幼儿教育的要求,在幼儿活动中开展了小学生才学知识教育,这就给幼儿带来了诸多压力,减少了幼儿在成长过程中的快乐,这对幼儿健康茁壮的成长极其不利。

4.国家财政和保障制度不健全

国家对一些民办幼儿学前教育的财政补贴较少,并且相关部门对幼儿园的建设和发展投入不够,这样不仅影响幼儿园基础设施建设,还会影响幼儿园教师队伍的建设。因为缺少政府部门的监管和指导,导致幼儿园教师缺少相对专业的系统性培训,最终导致幼儿教师教学程度参差不齐,无法给幼儿创建一个有趣的幼儿活动环境。

5.幼儿学前教育相关法律尚不完善

当下我国法律法规中没有明确指引幼儿学前教育的制度,在幼儿园建设的过程中也是依据《儿童权利宣言》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的相关标准要求,而且随着我国城市化的逐步发展,幼儿学前教育市场呈现出供不应求的趋势,但是对于幼儿学前教育的监管制度相对不完善,许多没有营业资格证的幼儿园相继出现,“黑园”现象较为严重,这种情况的发生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幼儿学前教育入园难的问题,但是给相关监管部门造成了较大的负担和监管难度。

二、国外幼儿学前教育代表性国家分析

西方发达国家不论是其经济政治发展,还是文化教育发展,都值得我国幼儿教育从业者加以借鉴和学习。下面就以澳大利亚和日本两个国家成功的学前教育为例,进行分析探索。

1.澳大利亚幼儿学前教育以及保育方针解析

澳大利亚是一个联邦制的国家,在联邦政府以及州政府的促进下,澳大利亚逐步转变了其幼儿学前教育由个人把控的模式,逐步完善公立幼儿学前教育制度,力求公立幼儿教育与私立幼儿教育并存,这就为澳大利亚幼儿学前保育工作可持续发展打好了基础。澳大利亚的幼儿学前教育也有过低迷的时期,但是在社会经济发展和教育改进的前提下,联邦政府建立健全了幼儿保育制度,为幼儿学前教育提供了正确的指引。除此之外,澳大利亚联邦政府逐步完善了对幼儿学前教育的财政补贴政策,制定了相应的绩效考评制度,依据幼儿园教育教学的现状和实际教学业绩发放财政补助。澳大利亚这些教育政策的完善和制度的落实为幼儿创建了一个相对和谐稳定的教学环境,推动其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2.日本学前教育相关政策解析

日本与我国隔海相望,其历史文化、教育进程都与我国的发展相似度较高,以文化历史的发展角度来说,受儒家思想以及佛家思想熏陶较大。在新时期科学技术的发展进程中,社会大众就开始关注幼儿的学前教育,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自从1947年日本《学校教育法》之后,日本就把幼儿教育分成了国立幼儿园、县立/市立幼儿园以及私立幼儿园三种形态,并且幼儿园的成立需要被相关监察机关严格审查之后才能正式运营。但是这时的幼儿园还不是教育教学范围,是由当地相关部门出资建设,重视培育幼儿的身心健康和独立个性化发展,丰富幼儿的学识,注重对幼儿的实操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的教育。日本幼儿园教育的本质是向幼儿传递正确的人际交往能力和人际相处礼仪以及社会生活的基础原则,借助幼儿园的集体生活教育,幼儿能够学会尊重师长和父母,尊重同伴。在幼儿实际活动中幼儿老师还需要培育幼儿的基础语言能力,促使其主动地接纳语言知识,为幼儿未来的语言学习、独立个性发展以及民族责任的培育提供坚实的教育基础。除此之外,日本还专门设立了专业的培训教育机构,以此来丰富幼儿老师的专业知识以及教学技能,并且此机构还可以协助幼儿园创建更加安全、严格的基础设施环境,教育机构还会发挥其最大化的潜力,联合家长和幼儿园相关教育工作者共同协作,为幼儿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丰富多彩的内容。

三、优化我国幼儿学前教育的具体措施

1.依据我国幼儿学前教育的发展现状,创设符合幼儿需求的方案

我国幼儿教育工作者要根据我国幼儿学前教育的发展现状以及幼儿独特的性格,改进、创新原有的幼儿教学方案,引用相对科学严谨的教学活动推动幼儿健康茁壮地成长,同时还要提高幼儿老师的教学水平,健全幼儿学前监管系统,给幼儿创建一个安全平稳的学习环境。

2.加强监管指导,优化幼儿园安全管理工作

针对我国城乡幼儿学前教育发展不统一的现状,教育部门需要完善监管制度,依据我国各个地区的发展现状优化地方幼儿学前教育监管政策,为幼儿创建安全健康的学习场地,并在幼儿园设立专门的安保部门,用其专业的安保技能为幼儿园提供更加安全的学习活动场所。

3.增加老师培训机构,增强老师的教学能力

专业的培训机构对我国幼儿学前教育的发展来说至关重要,同时政府的财政政策补贴也能够推动我国幼儿学前教育的发展。所以,政府部门需要以当地幼儿园的发展情况设置灵活的考评系统以及专业的培训机构,为幼儿园提供专业的师资团队,确保幼儿活动的顺利实行,优化幼儿学前教育工作。

4.创新学前教育理念,及时解决小学化倾向问题

幼儿教育工作者首先要做的就是创新教育思想,利用社会大众舆论的引导,避免不良风气给幼儿园教育工作带来的不良影响。近些年来许多特长班迅速崛起,给幼儿的成长带来了诸多压力和负担,所以需要纠正这种不正之风,严格把握社会的舆论方向,确定幼儿学前教育任务,严格避免幼儿园教育向小学教育倾斜的现象,为幼儿提供更多趣味性的教育活动,引导幼儿智力的开发。

5.加快立法步伐,严格规范学前教育法律

针对我国当下幼儿学前教育的发展,我国相关部门首先要做的就是加大力度推动法律建设的进程,提升幼教工作者的法律素养,约束幼儿学前教育中的不良行为,明确幼儿教育义务和责任。在此过程中我国幼儿学前教育需要始终坚持党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针,以国家的教育法律法规为重要指引,立足于我国幼儿学前教育的发展现状,争取做到幼有所学、幼有所教,以法律推动我国幼儿学前教育的正常健康开展。

四、小结

总而言之,幼儿学前教育是我国教育发展进程中重要的一环。幼儿教学工作者为了顺应新时期教育发展要求,满足当下幼儿的实际需要以及为我国社会建设培育优秀的接班人,要借鉴国外成功的幼儿保育经验,引用科学严谨的教学理念来优化幼儿学前教育的发展进程,以我国当下幼儿学前教育的发展现状和幼儿的成长现状为出发点,创设带有趣味性并且易于被接纳的教学方案,以此推动我国幼儿学前教育逐步朝着健康、安全、稳定的方向努力前行。

参考文献:

[1]霍力岩.学前教育比较教育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2]赵强.澳大利亚联邦政府与州/领地教育与保育问题合作问题研究[J].教师教育学报,2017(12).

[3]李岩.学前教育比较教育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探究教育范文2

关键词:高中美术;美育教育;模式探究

一、在高中美术教学中实施美育的途径

审美教育的实施是通过同学们美术作品的呈现和老师对美术作品的讲解评价来完成的。在学生的日常练习中进行眼、脑、手协调一致的科学训练,提高审美和视觉感知,以此才能去发现美的规律,提高同学们的审美能力。用个性化的记忆、考虑、辨析,想象、领悟在脑海中的景象,全心全意的发挥学生独有的艺术表现力和创造力,让同学们的情感很自然地流露在艺术创作中,遵循美的规律性,创造美的特性,让学生在发现与发展中,不断获得艺术的洗礼和美的教育。例如,老师在具体教学中要给学生心态发挥和展现艺术个性的机会,激励他们用自己独特的审美视觉进行观察,去发现美的存在。

二、在高中美术教育中实施美育的三个层次

在繁多而复杂的美育内容和多变而详细的美的形式中,教师需要列出和学生认知过程相同的美育顺序,也就是美育过程的三个层次:学习美的知识、熟悉美的技能和欣赏美的形象,使美育教育贯穿高中美术教育的全过程。

(一)学习美的知识

这一阶段是为稳固学生的基础美感,并且通过视觉、听觉对美感产生认识的阶段。它可以让同学们对那些视觉艺术有所认识以及进行初步的欣赏,激发他们对美术这门学科的极大兴趣,学习美的知识,就是老师让同学们明白什么是美术艺术,为什么要学习美术,以及如何去学美术这些问题。教师要求学生熟知每一种类型的美术作品分类方式,各种美术技巧的注意事项,主要特性和基本原理,熟知美术与美育的关系以及美术学习对我们文化素养的影响,理解艺术的美感与自然的美感,以激发出的美感心理反应等。

(二)掌握美的技能

这一阶段属于美感技能的实践阶段。学生在美术方面的基本技能训练步骤包含引领学生观察剖析指定的客观物体、组织内容、确立主题、使用工具和材料、熟悉制作技巧以及进行写生、临摹、描写等一系列练习内容。同学们在学习美术过程中,可以合理地应用点、线、面、色去展现具体形象或者抽象的形式美。在美术学习实践中,不仅要重视视觉的练习,提高表现能力,还要能够切实拥有审美感受,锻炼学生用自我视觉的能力,去表述不同的审美感觉以及审美知觉,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三)建设美的形象

这一阶段指在掌握美的知识、熟悉美的技能的基础上,从而进入创造性阶段。在高中美术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能准确地表述出客观事物与个人感知的联系。例如,要想到达一定的审美高度,就需要借助素描、色彩、艺术构成等这些基本的技能,技能的学习与练习,探究掌握各种艺术造型的技能与经验。让学生在自己的美术作品和研究他人艺术作品的情操中,了解美的创做过程中充满积极向上的内心情感,在积极的心态下创造提高审美能力。所以说,高中美术学习要着力教育学生去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让他们拥有积极向上的审美情操,让学生在美术教学和实施美育过程中追求真、善、美,摒弃假,恶,丑。

三、如何引导学生进行问题的探讨

在美术教学中,有很大一部分内容让学生进行临摹,要知道临摹是比较古老的学习方式,这种教学方法的确能让学生熟悉一些绘画技巧,但是也拥有很多缺点,比如,思想受到限制,画面呈现出死板,毫无新意的特点。所以,拓宽临摹概念是非常重要的,坚持以原画为主,也可适当的取舍。形式、内容、画作对象大概相似即可,同时色彩也可以变化,这样无形之中就给同学们一个创造的机会,加强其创造意识,使他们的求异思维、想象能力得到一定的发展,并观察每个学生的个别差异。注意学生的活动参与,让他们能够充分展现自己的想象力,说出自己的看法,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美术的乐趣,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提高了审美能力。注意学生之间的相互交谈合作,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例如,《掷铁饼者》这个作品是由米隆创作的,向人们展示出一个充满朝气的运动员形象。老师完美地讲述出掷铁饼这个运动的整个动作过程,表现出的是一种动态美。掷铁饼者张开的双臂像拉满的弓,让人们产生一种射出的假想。与此同时,铁饼和人头的这两个圆形,左右呼应;贴在地面的右腿就像是一个轴心,让扭曲的身体保持平衡。脚的重心变化打破了古埃及雕刻的正面律模式。面部祥和。

四、总结

在素质教育的当下,高中美术教师在利用美育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坚持做到以上几大方面,不断提高学生美术素养,丰富课堂教学模式,在促进教师教学水平提高的同时,也让学生的高中美术学习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宗轼.基于人文素养条件下的美术鉴赏课堂教学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4(9).

探究教育范文3

关键词:审视教育改革;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新时期下,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持续深化,新课程以及素质教育全面实行,高等教育也逐渐趋于现代化,提升学生文化素质以及道德修养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在高校各项学科的教学中,舞蹈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艺术修养以及道德情操,通过舞蹈教育还可以丰富学生的艺术视野,对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积极作用。但是当前,受到传统理念与思维的影响,高校舞蹈教育存在一些问题,难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性,因此,为了切实发挥舞蹈教育的作用,提升教育效率和质量,高校要对其进行积极的探索和研究,通过多种途径和有效措施进行教育改革[1]。

一教育改革与舞蹈教育

在人类社会没有语言之前,人们主要通过肢体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而舞蹈由此而生,其又被人们称为“艺术之母”。人们通过舞蹈可以感受到舞者的情感与心灵,其是一种高雅的艺术方式,因此,舞蹈教育对提升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和艺术修养具有关键作用。在21世纪下,素质教育全面实行,教育改革也在不断深化,我国政府也在积极提倡高校要通过舞蹈对学生进行全方位、深层次以及多角度的教育,实现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2]。

二舞蹈教育对素质教育的积极作用

(一)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舞蹈教育属于我国美育教学的关键内容,其教育目的是培养学生创造美以及欣赏美的能力,通过教育可以提升学生对美的感受和认知,进而在生活中感悟美和发现美,通过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同时,通过舞蹈学习,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进取精神、团结友爱精神、集体主义、爱国主义以及民族意识,加强学生对美的理解和感受等。

(二)培养学生想象力

舞蹈教育有别于书本知识的传授形式,其通过肢体教育对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进行启发,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情,通过教育提升学生的人文修养和道德素质。同时,舞蹈从编排、练习到表演,其属于一个艺术创造的过程,需要学生脑、心、身全部投入其中,对学生是一种全方位的锻炼,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三)培养学生团队精神

当代大学生多为“00后”,这一代的大学生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在家中多为独生子女,从小受到父母和家中长辈的疼爱,做事唯我独尊,缺少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舞蹈教育多为集体舞,学生在排练过程中,需要注重动作的和谐性和整体性,在练习中需要顾及其他队友。同时,在平时的演出和生活中,学生还可以学会如何与人交往,对学生的协助意识、包容精神以及沟通能力进行培养。

三当前高校舞蹈教育中存在的几点问题

(一)缺乏基础性

当前,在很多大学生的观念中,舞蹈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即使对舞蹈具有一定的学习热情,但是缺少足够的信心。而高校开展舞蹈教育的目的是排练舞蹈剧目,或者为校园活动进行节目排练,很多普通学生难以有机会参与其中,导致舞蹈教学缺乏基础性。

(二)缺乏教育性

舞蹈教育的目的是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人文精神以及道德素养,其教育内涵与人文学科具有较强的共同性,通过舞蹈练习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其他学科的感悟和认知。但是当前,很多高校只是将舞蹈教育作为一门选修课,没有发挥舞蹈课程的教育作用,没有充分挖掘舞蹈教育的人文内涵和价值功能。

(三)缺乏综合性

当前,高校舞蹈教育更加注重对学生舞蹈技能的训练,而肢体训练的强度要明显高于思维训练。在开展舞蹈教学中,虽然肢体训练是其教学的主要内容,但是普通大学生并非舞蹈专业,也不是艺术特长生,在未来的职业发展中不需要具备较强的表演能力和舞蹈技能,其需要通过舞蹈学习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感悟能力、想象能力和艺术欣赏能力,而这种单纯技能的教学模式难以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锻炼,教学缺乏综合性[3]。

(四)缺乏规范性

当前,很多高校开设舞蹈课程的目的只是为了丰富教学体系,在具体的教学中缺少明确以及完整的考核标准和教学大纲,在缺乏规范性的前提下,舞蹈教育更像是一种教育摆设,难以发挥其教育价值和功能,学生也难以通过舞蹈学习掌握技能和提升素质。同时,高校舞蹈课程主要以选修课的形式开展,其包括限选课和任选课,由于学生观念的影响,舞蹈教育本身就趋于小众,只有一少部分学生参与其中,如果课程内容随意缺少规范性,更是难以体现舞蹈课程的教育意义。

四审视教育改革下实现高校舞蹈教育改革的相关措施分析

(一)完善课程体系和大纲

高校想要切实发挥舞蹈教育的积极作用,首先要对舞蹈艺术加强认识,当前,很多高校套用专业舞蹈教育的教学大纲和内容,虽然这套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专业化的舞蹈人才,但是对普通学生却并不适用,具有较高的练习难度,容易挫伤学生对舞蹈的信心。因此,高校要结合自身实际以及学生诉求,对课程体系和大纲进行适当的调整和修改,降低内容难度,并且组织相关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到舞蹈教学体系的制定中,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制定课程体系和大纲的过程中,让学生和教师充分体会到舞蹈教育的积极意义,进而提升对其重视程度[4]。

(二)摒弃精英教育思维

新时期下,随着我国各大高校的持续扩招,高校的学生人数快速增加,办学规模也在不断扩大,高等教育逐渐成为大众教育,但是受到传统思维的影响,在素质教育过程中,难免受到精英教育思维的影响,例如在高校中“重点培养特长生”的现象依然存在。从人才培养角度分析,虽然对优秀人才进行重点培养是理所应当的事情,但是从教育公平性的角度分析,这种做法忽视了其他学生的感受,与素质教育的本质和要求背道而驰。因此,高校要摒弃精英教育思维,将舞蹈作为一种素质教育而并非专业教育,保证所有学生都可以接受良好的舞蹈教育。

(三)促进舞蹈教育形式多元化

当前我国绝大部分高校都将舞蹈作为重要的选修课或者必修课,体现了对舞蹈教育的关注和重视,针对大部分普通学生,舞蹈选修课要以趣味性、风格性的内容为主,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并且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开展创造和交流,通过丰富多样的校园活动,提升学生对舞蹈的热情和兴趣。例如,高校可以举办舞蹈专题讨论、舞蹈沙龙、舞蹈协会等活动,在保证活动具备一定的深度和广度的同时,还要发动艺术骨干成员积极组织各种学生舞蹈活动,带动广大学生积极参与到舞蹈教学中,在校园内形成良好的舞蹈艺术氛围。

(四)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当前,我国高校舞蹈教师在教学能力以及知识结构方面依然有所欠缺,虽然大多数舞蹈教师都毕业于专业院校的舞蹈专业,其舞蹈技能十分过硬,艺术表现力也十分卓越,但是其在教学技能方面相对欠缺,对舞蹈文化以及其他学科的认知相对薄弱,需要在日常教学和生活中加强学习,例如加强对美学、社会学、哲学以及心理学等学科的学习。同时,针对一些非舞蹈专业的教师而言,需要提升自身的舞蹈技能,在教学中不能泛泛而谈,要将实践与理论充分结合,帮助学生通过实践对舞蹈知识和文化加强理解。在素质教育背景下,高校只有提升舞蹈教师的教学能力,丰富其知识结构,才能有效提升舞蹈教育的效率和质量,促进学生艺术修养的全面提升[5]。

五结语

总而言之,在素质教育背景下,艺术教育不仅对学生起到教化和启发的作用,其还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人文精神。舞蹈作为当代的一项重要艺术门类,对学生开展舞蹈教育,可以切实提升学生的艺术鉴赏力和艺术修养,培养学生创造美、表现美、欣赏美以及发现美的能力,其属于一种全方位、全身心的素质教育。因此,高校一定要给予舞蹈教育以高度重视,将科学教育和舞蹈教育充分融合,实现二者的良性互动和相互促进,进而为我国社会输送更多的高素质、专业化人才。

参考文献

[1]郑国强,刘露,杨小竹.新媒体技术给广告带来的巨大影响[J].艺术科技,2013,26(11):1-2.

[2]石小锋,王蓓蓓.审视教育改革背景下的普通高校舞蹈教育[J].黄河之声,2016,(14):54.

[3]陈乐.审视教育改革背景下的高校舞蹈教育[J].艺术评鉴,2016,(11):104-105+108.

[4]刘德崇.浅谈普通高校体育舞蹈的现状及未来展望[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6,(10):82-83.

探究教育范文4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的教育事业蓬勃发展。高等教育在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严峻的挑战,如“重数量规模轻内涵质量”“重专业教育轻人文教育”“大而不强”等问题。因此,如何遵循高等教育规律,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回归高等教育本质,也重新成为高等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

1教育的定义及本质

广义上讲,一切能够增进人们知识、提升人们技能、影响人们身心发展和社会实践的活动,都可以称之为教育。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其涵义是教育者根据社会需求和未来发展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系统地对受教育者进行知识传授、道德品质培养、技能培训和体力素质锻炼的一系列活动。以此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社会和未来发展所需要的人。长期以来,国内外学术界一直在不断地对教育本质进行探究。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认为教育的本质即交往,即人与人之间通过交流活动,尤其是老一代对下一代的沟通接触,达到灵魂的觉醒;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学校教育的价值就在于通过不同的方法和手段使人实现自身的价值;美国哲学家马克斯•范梅南认为教育即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活动使人得到自由全面的发展。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则认为生活即教育,教育寓于生活之中,教育只有和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才能发挥其功能;我国著名学者顾明远则认为教育的本质在于提高生命的质量与提升生命的价值。

2高等教育的概念及本质

根据教育的特点和教育的本质,国内外学者对高等教育的本质也一直在进行深入地理论研究和实践验证。只是有的学者把高等教育的特征归结为本质,如上层建筑、生产力;有的学者把高等教育的功能归结为本质,如培养人才、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有的学者把高等教育的目的归结为本质,如政治性、经济性、社会性等等。近些年来,高等教育研究又出现了非本质主义的倾向,持非本质主义态度的学者在本质问题上持建构主义立场,认为本质都是人们在思想建构的基础上产生的,其既定的、不变的本质是不存在的。

3对高等教育本质的探究

3.1思想的发展和进步

人和动物最本质的区别,在于人具有理性。因此,高等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培养一个具备成熟的、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的人才,从而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理性地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也就是我们现在强调的要加强人文精神教育,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

3.2知识的发展和进步

关于高等教育的产品是什么,也一直存在争议。我个人认为高等教育的产品不是学生,而是知识。高等教育的特殊性就在于传授和研究的是高深知识。对于学生来讲,不是这些知识的积累,而是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因此,高等教育就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未来去运用和创新知识,进而推动科技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

3.3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探究教育范文5

关键词:学前儿童;核心素养;家庭教育;措施

随着我国教育研究学者及学前儿童家长对于家庭教育的研究不断深入,经过长时间的实践调查研究发现,要想有效地提升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质量,需要从为学前儿童创设出良好的家庭环境,优化革新教育教学理念,规范自身的行为作好示范工作三方面着手进行具体的学前儿童家庭教育。以此来保证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质量能够得到全面的提升。

一、为学前儿童创设出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现阶段,我国学前儿童家长已经极为重视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优化改革。从现实的角度来讲,对于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改革重点就是要为学前儿童创设出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这样可以保证家庭教育变得事半功倍。有效地为学生创设出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可以保证学前儿童能够直观地了解到各项知识的核心含义以及实践应用途径。因此,学前儿童家长必须要重视良好家庭教育环境的创设。为此,首先必须要准确有效地认知到良好家庭教育环境创设对于提升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质量的重要性,并在这种意识的引导下积极努力地学习良好家庭教育环境创设的要点。其次,必须要给予孩子较多的陪伴,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学前儿童最需要的就是家长的陪伴,家长在此阶段需要以教育子女为主,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来教育子女。最后,家长要结合教育教学内容将生活元素引入其中,告知子女学好这些知识点对其今后生活的帮助。

二、优化革新家庭教育教学理念

教育教学理念是影响家长家庭教育行为的关键,同时也会直接影响到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整体质量。基于这一情况,学前儿童家长在实际工作期间必须要重视对于家庭教育理念的革新。为此,首先,学前儿童家长在实际工作期间必须要基于孩子更多的尊重,鼓励孩子发挥其自身的想象力,来想象各类知识点的具体应用,同时还要鼓励孩子表述出自己的想法以及想要学习的内容,家长要依照孩子的想法来选择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从而保证孩子能够一直保持高度的学习热情。其次,必须要凸显出孩子在家庭教育中的主体地位,鼓励孩子进行自主学习、自主实践家长的主要任务就是引导孩子去探究各项知识点的具体应用,并做好示范。最后,家长在孩子犯错期间严禁对孩子提出批评教育或者体罚,要保持着高度的耐心告知孩子正确的处理方式,以及问题的解决方法,要有意识地告知孩子,犯错不怕,就怕犯同样的错误,将孩子所范的错误,当作一个典型,来告知不要犯相同的错误,以此来提升家庭教育的直观性。

三、规范自身的行为作好榜样示范工作

从现实的角度分析,学前儿童家长自身的综合素质水平会直接影响到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整体质量,进而影响到家庭教育的整体质量,基于这一情况,学前儿童家长在实际工作期间必须要重视自身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为此,首先,学前儿童家长在与孩子接触的过程当中必须要做好模范示范工作,努力的规范自身的行为,不在孩子面前发表不正当的言论,同时还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用自身的实际行为来告知孩子正确的行为方式,同时还要尽可能地多陪伴孩子,让孩子直观地感知到父母对其的关爱,进而保证学前儿童能够积极努力的配合家长的家庭教育活动。其次,家长必须要定期地进行自我审查,反思自身在教育教学期间所存在的问题,并将这些问题记录下来,有针对性有目的性地进行改正。最后,学前儿童家长必须要充分地运用信息化技术,通过互联网来搜集一些典型成功的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案例,学习案例当中父母的做法,然后结合自己孩子的特点以及学习需求制订出具有针对性的家庭教育方案,同时还要尽可能地与一些学前儿童家庭教育专家进行咨询,找到最正规最适合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模式,从而保证自身的家庭教育能力能够得到不断地提升,并满足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工作的需求[1-3]。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阶段由于人们对于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关注度不断提升,并且诸多家长为了能够有效地提升对于孩子的家庭教育质量,为其创设出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会通过诸多渠道学习如何做好家庭教育。从现实的角度分析,对于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质量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整体发展高度,俗话说,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就是让孩子在家庭教育阶段就接受到良好的教育为今后的学习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可以说家庭教育极为重要。因此,家长及教育研究学者必须要将工作重心放到学前儿童视角下的家庭教育研究上,结合学前儿童的特点以及家庭教育的特点制订出具有针对性的家庭教育策略,以此来保证学前儿童视角下的家庭教育质量能够得到全面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刘静,赵强.论在学前特殊儿童家庭教育中开展体育游戏活动的意义[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8(10).

[2]常艳春,楚城.家庭心理教育,架起亲子心灵间的桥梁——张向葵教授访谈录[J].家长,2017(12).

探究教育范文6

中职教育作为我国教学体系的关键构成部分,主要教育目的是为国家与社会培养出更多技术型和实用性人才,这是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教育阶段。但是从整体办学质量来说,不少中职学校都比较关注专业技术的传授,在文化教学和育人方面有所缺失。笔者通过对中职教育发展遇到的瓶颈进行着重探究和分析,并提出一些适当的改善对策。

【关键词】

中职教育发展;瓶颈;对策

中职教育是一个特殊的教育阶段,能够培养出更多高水平的劳动者和技术工人,为顺应时代的发展和变革,中职教育理念需及时转变,应由纯粹的单一技能操作转变为多种技能操作、由就业转变为创业。为此,广大中职教育者需认真探究当前中职教育发展中遇到的瓶颈,针对具体瓶颈发现原因做到追本溯源,最终突破这些瓶颈促进中职教育的日益壮大和良性发展。

一、中职教育发展遇到的主要瓶颈分析

第一,办学定位不明确,不少中职学校在办校过程中面临着模式落后、定位不清等问题,一些中职学校甚至以某一学科为中心,过于强调专业技能教学而忽视文化理论教学和德育素质养成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理论分析能力不强、职业道德意识淡薄,在就业中遇到理论考核阶段的瓶颈困难重重。第二,招生方面的问题,由于国家教育部门对中职教育越来越重视,这就使得中职学校犹如雨后春笋般遍地开花,不仅导致学生难以选择适当的学校和正确的专业,生源还遭到分散,不少学生因走投无路才选择接受中职教育,生源质量日益下降。第三,师资力量问题,部分中职学校在教师队伍方面面临着结构性短缺现象,不仅缺乏专业教师,文化课教师也是捉襟见肘,需要大力调整。中职专业教师比例与结构不合理导致整体教育质量一般,培养出的人才也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二、突破中职教育发展瓶颈的有效对策

1.政府加大扶持且调整学校结构布局。中职教育要想突破发展中遇到的瓶颈,首先要借助政府的力量来展开教育工作。从政府层面来讲,国家财政部门与教育部门不仅需扩大中职教育的资金投入,还应不断拓展新的投入渠道,吸引不同类型企业、不同所有制和不同行业来合作或投资办学。并充分运用中职教育和企业联系紧密、技术性、实用性强的优势,将企业资本与教育资源相互整合,发展和创新灵活有效、形式多样的办学模式。这样不仅可拓展中职教育的投资渠道,还能够为学习就业与实习提供优质条件,也能为企业提供更加丰富和优秀的人才。同时,国家需主动调整中职教育的结构布局,引领中职学校通过联办、共建、划转和合并等多种方式重新调整和布局结构,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有效改善办学条件、适当提升办学规模,让办学效益与教育质量均得以提高,并提高学校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和知名度。

2.按照市场职业需求分析为教育导向。为真正突破中职教育发展中遇到的瓶颈,关键还是在于中职学校自身,只有立足长远发展的眼光来制定更适应就业趋势的发展目标,才能够真正改善中职教育质量。为此,中职学校需从市场职业需求出发,以就业为导向,按照社会需要培养出更多的对口型专业人才,并科学定位教学主动进行改革。其中在招生人数与专业种类设置方面,不仅需与当地经济发展的趋势和基本状况结合,还应时刻关注职业市场与人才市场的需求转变。通过对职业需求数量与种类的认真分析,可得出当前需求与预期需求两个结果,为中职教育制定中短期教学目标和长期教学目标,以此促使学生在毕业后能够快速就业并适应市场变化。而且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条件下,企业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相当快,中职学校需及时调整课程设置和教育资源,拥有灵活多变的专业结构,不断优化和改善教学内容,积极适应当前的就业形势。

3.学习研究和实践活动做到有机结合。中职教育要想取得突破性发展和解决瓶颈问题,教学模式十分重要,在新形势下要做到学习研究与实践活动的有机结合,即为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相互整合,做到相辅相成、同步发展。因此,中职学校可以现有的技能体系和课程知识为基础,教师认真开展理论教学活动,帮助学生牢固掌握理论知识;实践活动则是学生动脑思考和动手操作的有机结合,教师需引导他们讲专业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或者在实际中发展技能和巩固知识。另外,中职教育需把握好课程改革的原则与范围,中职教育课程基本上可分为融合课程、关联课程和广域课程三大类。其中融合课程是将多门课程融合在一起;关联课程则是教学活动与教学内容关系紧密的课程,主要特点是以实际需要和科学发展为依据;广域课程为多种学科相互叠合的课程。只有将这些课程有机统一,才能够真正优化中职教育。

三、总结

在中职教育活动发展中,针对各种遇到的瓶颈需引起广大中职学校的高度重视,找到原因“对症下药”,从而借助政府扶持和优化调整,以及中职学校发展目标自我调整两大方面切入,全面提升中职教育质量,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

作者:周杰 单位:湖南农业大学教育学院核工业卫生学校

参考文献:

[1]白瑞霞.中职教育发展的瓶颈问题及对策分析[J].亚太教育,2016,19:146.

探究教育范文7

中职教育作为我国教学体系的关键构成部分,主要教育目的是为国家与社会培养出更多技术型和实用性人才,这是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教育阶段。但是从整体办学质量来说,不少中职学校都比较关注专业技术的传授,在文化教学和育人方面有所缺失。笔者通过对中职教育发展遇到的瓶颈进行着重探究和分析,并提出一些适当的改善对策。

【关键词】

中职教育发展;瓶颈;对策

中职教育是一个特殊的教育阶段,能够培养出更多高水平的劳动者和技术工人,为顺应时代的发展和变革,中职教育理念需及时转变,应由纯粹的单一技能操作转变为多种技能操作、由就业转变为创业。为此,广大中职教育者需认真探究当前中职教育发展中遇到的瓶颈,针对具体瓶颈发现原因做到追本溯源,最终突破这些瓶颈促进中职教育的日益壮大和良性发展。

一、中职教育发展遇到的主要瓶颈分析

第一,办学定位不明确,不少中职学校在办校过程中面临着模式落后、定位不清等问题,一些中职学校甚至以某一学科为中心,过于强调专业技能教学而忽视文化理论教学和德育素质养成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理论分析能力不强、职业道德意识淡薄,在就业中遇到理论考核阶段的瓶颈困难重重。第二,招生方面的问题,由于国家教育部门对中职教育越来越重视,这就使得中职学校犹如雨后春笋般遍地开花,不仅导致学生难以选择适当的学校和正确的专业,生源还遭到分散,不少学生因走投无路才选择接受中职教育,生源质量日益下降。第三,师资力量问题,部分中职学校在教师队伍方面面临着结构性短缺现象,不仅缺乏专业教师,文化课教师也是捉襟见肘,需要大力调整。中职专业教师比例与结构不合理导致整体教育质量一般,培养出的人才也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二、突破中职教育发展瓶颈的有效对策

1.政府加大扶持且调整学校结构布局。中职教育要想突破发展中遇到的瓶颈,首先要借助政府的力量来展开教育工作。从政府层面来讲,国家财政部门与教育部门不仅需扩大中职教育的资金投入,还应不断拓展新的投入渠道,吸引不同类型企业、不同所有制和不同行业来合作或投资办学。并充分运用中职教育和企业联系紧密、技术性、实用性强的优势,将企业资本与教育资源相互整合,发展和创新灵活有效、形式多样的办学模式。这样不仅可拓展中职教育的投资渠道,还能够为学习就业与实习提供优质条件,也能为企业提供更加丰富和优秀的人才。同时,国家需主动调整中职教育的结构布局,引领中职学校通过联办、共建、划转和合并等多种方式重新调整和布局结构,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有效改善办学条件、适当提升办学规模,让办学效益与教育质量均得以提高,并提高学校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和知名度。

2.按照市场职业需求分析为教育导向。为真正突破中职教育发展中遇到的瓶颈,关键还是在于中职学校自身,只有立足长远发展的眼光来制定更适应就业趋势的发展目标,才能够真正改善中职教育质量。为此,中职学校需从市场职业需求出发,以就业为导向,按照社会需要培养出更多的对口型专业人才,并科学定位教学主动进行改革。其中在招生人数与专业种类设置方面,不仅需与当地经济发展的趋势和基本状况结合,还应时刻关注职业市场与人才市场的需求转变。通过对职业需求数量与种类的认真分析,可得出当前需求与预期需求两个结果,为中职教育制定中短期教学目标和长期教学目标,以此促使学生在毕业后能够快速就业并适应市场变化。而且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条件下,企业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相当快,中职学校需及时调整课程设置和教育资源,拥有灵活多变的专业结构,不断优化和改善教学内容,积极适应当前的就业形势。

3.学习研究和实践活动做到有机结合。中职教育要想取得突破性发展和解决瓶颈问题,教学模式十分重要,在新形势下要做到学习研究与实践活动的有机结合,即为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相互整合,做到相辅相成、同步发展。因此,中职学校可以现有的技能体系和课程知识为基础,教师认真开展理论教学活动,帮助学生牢固掌握理论知识;实践活动则是学生动脑思考和动手操作的有机结合,教师需引导他们讲专业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或者在实际中发展技能和巩固知识。另外,中职教育需把握好课程改革的原则与范围,中职教育课程基本上可分为融合课程、关联课程和广域课程三大类。其中融合课程是将多门课程融合在一起;关联课程则是教学活动与教学内容关系紧密的课程,主要特点是以实际需要和科学发展为依据;广域课程为多种学科相互叠合的课程。只有将这些课程有机统一,才能够真正优化中职教育。

三、总结

在中职教育活动发展中,针对各种遇到的瓶颈需引起广大中职学校的高度重视,找到原因“对症下药”,从而借助政府扶持和优化调整,以及中职学校发展目标自我调整两大方面切入,全面提升中职教育质量,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

作者:周杰 单位:湖南农业大学教育学院 核工业卫生学校

参考文献:

[1]白瑞霞.中职教育发展的瓶颈问题及对策分析[J].亚太教育,2016,19:146.

探究教育范文8

为了促进美术教育的发展,提高学生的美术水平和思维能力,文章以“中国元素”为核心的美术教育为出发点,阐述了美术教育进行改革的原因和如何提炼“中国元素”,并着重探讨了开展以“中观元素”为核心的美术教育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

美术;创意教育;中国元素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全球呈现一体化的趋势。我国教育部积极应对全球化的发展,出台了很多相关的教育改革方案,并且开展比较有趣的创意美术教育,主题以“中国元素”为出发点,促进人们对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的理解,培养其兴趣,希望人们可以继承和发展我国比较优秀的传统文化,提高综合素养。

一、对美术教育进行改革的原因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为了我国优秀的拥有“中国元素”的文化得以更好的传播,所以对相关的教育进行改革,其中对美术教育课程推出了全日制教育。但是在实际改革的过程中还存在很多的不足,如传授技能比较单一,在继承时只是进行单一的继承,并没有对其进行发展等。当然,很多高校也发现了上述问题,并积极尝试改革,希望可以找到解决的方案。

二、如何提炼“中国元素”

在我国,一看到“中国元素”的字眼,很多人会想到百家争鸣、四大发明、中医、拔火罐等。我国美术史上的大家,他们在进行创作时,不仅仅是对人物或者山水进行描述,更是对其中的精神给予弘扬。事实上,美术中人物所体现的精神风貌等确实不是一般画家可以描摹的。其实,一个人本身的修为或者作风在自己所创造出的劳动产品中就可以体现出来。所以要想实现在美术的创造上更上一层楼,自身的身体素质与精神方面都需要得到加强。在提炼“中国元素”时,应该以什么为主,什么为辅;在进行美术作业时,应该以外在的形象为主,还是以内涵为主,这都值得我们深度探讨。在对学生进行以“中国元素”为核心的创意美术教育时,首先要把学生年龄放在首位,大多数学生从儿童时期到少年时期,其感觉也是从以前的形象感觉变为抽象感觉。其次是保持美术文化本身所固有的比较好的方面,再与时代潮流相结合。提取“中国元素”的准则首先在于视觉效果,可以用越来越多的方式对时代的变化进行记录。其次就是人文特色,前文中说道提到“中国元素”直接会想到的是百家争鸣,这就是属于人文特色,这些富含“中国元素”的思想往往可以将本身比较好的事物与“中国元素”结合。

三、开展以“中国元素”为核心的美术教育的策略

(一)将“中国元素”与新理念的结合

为了将“中国元素”与新理念相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了很多方案,并在方案中指出,我国的美术课程应该进行适当的内容改革。因此,教师在开展美术教育时,应将富含“中国元素”的内容与新理念相结合,使二者之间产生相互作用,“中国元素”的内容才具有创新意识。当然还要坚持以“中国元素”为基础的创新,经过这一系列的创新,美术教育才可以更加富有生命力。这样做可以使富含“中国元素”的内容紧跟时代潮流,可以让广大青年更容易接受,还可以让学生更加了解富含“中国元素”的内容,为学生以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将“中国元素”背后的意义渗透到教学中

在美术实践过程中,教师应该让学生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加深对于“中国元素”的内容的认知,理解“中国元素”背后的意义。目前的美术学习已经不是只学习技能。美术文化富有人文色彩,并且与其他学科的联系程度较高,这也就对于学习美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尊重每位学生的个性

在富含“中国元素”的美术教学中,教师应尊重每位学生的独特个性,也就是尊重个体差异。对于初中的学生来说,心智比较成熟,并且相对来说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在教学中,就应该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不同的教学方案,去使学生进行和“中国元素”相关的美术创作,为其选择最佳方案。

(四)制定一个可行性方案

在以“中国元素”为核心的美术教学实践中,应该探究出一些更加方便的手段,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在剪纸教学中,需要准备的材料只有剪刀和纸,或者没有剪刀也可以,就是类似于撕纸一样的也可以。这样富含“中国元素”的活动可以很方便的进行。如果教师再进行适时的指导,学生可以对纸张的创造更加专业,在以后的情况下还可能出现更加新颖的顺应时代潮流的艺术。

四、结语

结合上述内容,开展富含“中国元素”的美术类的教学实践有利于“中国元素”的发展,也是对美术实践的发展。在全球化的发展下,我们应继承发展“中国元素”的美术,提高文化软实力,最终将富有“中国元素”的美术文化发扬起来。

作者:林虹 单位:福建省三明市尤溪第一中学

参考文献:

[1]原研哉,阿布雅世.为什么设计[M].朱锷,译.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