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教学范例

探究教学

探究教学范文1

初中化学探究教学不但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而且还能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敢于质疑、敢于探究的科学精神,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发掘和提升。初中化学探究教学应通过实验教学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把探究式的化学学习向课外延伸,有效创设探究式化学教学的情境,使探究内容与实践活动相结合,以多种探究形式培养学生的探究习惯。

关键词:

初中化学;探究教学;探究方法

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把学生的探究学习作为了重要教学环节,并将其作为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探究教学能够为教师拓展教学思路、丰富教学手段,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能够手脑并用,深刻体会化学学习的乐趣,在提升探究能力的同时,也使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得到了有效发掘。因此,教师要为学生营造更为广阔的探究空间,培养学生主动质疑、主动探究的精神,为实现初中化学的高效课堂奠定基础。

一、以实验教学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初中生在刚刚接触化学这门学科时,对化学知识及其实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浓厚的探究兴趣。在教学中,化学实验是主要的教学方式之一,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教学优势,培养学生的观察、质疑和探究的能力,使学生对化学现象、化学概念有初步的认知。教师要明确实验的观察目的,引导学生观察化学实验的正确操作方法,注意实验操作的步骤和细节。在化学实验观察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分辨相似的化学现象,重点强调这些现象的细微差别。只有从细节入手,才能培养学生细心观察、条理清晰的探究精神,为下一步开展探究教学打下基础。例如,在“金属钠和水”这个化学实验中,学生在观察整个实验过程后,仅得出“反应很剧烈”这一结论是不够的,这说明学生的观察和探究还不够深入。教师应以“金属钠熔成细小球体并在水面快速运动”这一现象为切入点,引发学生对金属钠比重的联想,正是由于金属钠比重低于水且熔点低,再加上水面氢气的作用,由此造成了金属钠小球的快速游动。而在实验过程中,钠能够被小刀切开,这说明钠的硬度偏低。这些化学现象与本质的有机结合,能够让学生把实验与知识进行有效衔接,从而使学生的探究学习更深入、更具目的性。在达到实验教学效果的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纵向探究习惯,实现高效化学课堂的良好模式。

二、把化学探究式学习向课外延伸

探究教学可以通过不同形式来呈现。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以《化学课程标准》为出发点,把学生的探究学习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从而实现化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使学生意识到化学不但是一门学科,也是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实用科学,只有建立起生活与化学间的有机联系,才能真正践行“化学服务于生活”的崭新科学理念。例如,在学习“水的净化”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已学过的知识自制净水器,这种带有实践性和实用性的动手操作,能够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水的净化原理。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及课外拓展内容提出以下问题:软水和硬水是怎样区分的?怎样判断家中的饮用水是软水还是硬水?认识硬水的危害并进行净水操作。用哪些方法可以得到净化水?净化水和饮用水是同一个概念吗?为什么?对于水中的不同杂质需采取哪些不同的净化方法?上述问题的提出,使学生的课内外探究内容相互呼应,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进行探究学习,有利于对教学重点和难点的掌握。教师设计一些学生力所能及的探究活动,不但能增加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而且还能进一步“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实现理论探究与教学内容之间的有机结合。在探究过程中,学生在增长知识的同时,也使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了提升。教师要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运用知识来解决问题,使学生在获取知识和提高学习效率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科学价值观,使学生的探究能力得到了充分发挥。

三、有效创设探究式化学教学情境

化学课堂中的探究活动,能够实现对教材知识的整合和升华。通过与生产实践的密切联系、探索化学科技的新成果、结合自身已积累的知识,学生能够以新的角度关注化学、学习化学。探究式化学教学方式与以往教学方式不同,传统的化学课堂由教师先教授知识,再利用相应实验来证实该理论的正确性,学生在学习中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而探究式学习方式则利用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促使学生主动探索,在探索中发现自身知识的不足,进而产生对新知识、新问题的强烈求知欲,最终形成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良好学习习惯。在探究式学习中,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而学生则是教学的主体。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够主动发现问题点和矛盾点,而新知识就是解决这些问题和矛盾的“武器”,学生只有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才能实现教师的“授之以渔”的良好教学模式。例如,在“烧杯魔术”这一探究情境中,教师可以通过烧杯内溶液变红这一神奇变化,引导学生认识酚酞在酸碱溶液中的不同现象及变化,教师还可以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引导学生亲自进行“烧杯魔术”实验,并要求学生记录操作过程,对每一步化学反应原理做出阐述。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学生勇于质疑、敢于实践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激发,学生能够利用已学到的知识来解决相对复杂的化学难题。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和应用,有利于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和发挥。

四、将探究内容与实践活动相结合

教材中的讨论、活动、实验、调查等环节都可以成为引导学生探究学习的素材。教师根据这些内容设计探究活动时,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行为特征,并以学生较为熟悉的形式开展,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融入化学探究的活动中。以“制取二氧化碳”教学为例,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依据教材中有关制取CO2的仪器说明,把一些图片进行放大复印,然后引导学生通过组合这些仪器模型,设计制取CO2的装置。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更活跃了,他们大胆地进行了设计创新,通过实践操作设计出了多种装置组合,并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了互动交流。这样的教学实践,有利于学生体会探究的乐趣,改变以往化学课堂上“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教学局面,这对于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重大的意义,这也是对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

五、以多种探究形式培养探究习惯

探究式学习能够激发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发现的求知精神,而探究形式则是保证探究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如何才能丰富探究教学的形式呢?教师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第一,学生可以与教师在课堂上互动交流,可以对教师的观点提出不同意见,充分地表达自己对探究的体会、对化学问题的理解和观点;第二,教师不要生硬地打断学生提出的错误观点,而应以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自己认识到观点的错误;第三,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对于教师在讲解中的疏漏和错误应及时指出;第四,为学生创设更多的问题情境,有意识、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探索和发现,实现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交流。例如,在“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一课内容学习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观察铁生锈的图片,进而引导学生讨论“铁为什么容易生锈?有哪些有效的方法能避免铁生锈?”对于生活中的这一常见现象,很多学生是已习以为常,在教师提出问题后,很多学生都回答是“空气潮湿”的原因。教师随即指出“空气潮湿”只是诱发铁生锈的原因之一,真正的原因要从铁的化学性质来分析。学生通过对铁元素化学成分的分析,了解了其化学性质是活泼的,能够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而潮湿空气中由于H2O含量增加,使铁与氧的反应更加活跃,因此铁更容易生锈。丰富的探究教学形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探究习惯,使化学高效课堂成为教学常态。

六、结语

总之,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是实现新课改目标的核心主旨。探究能力的培养和形成,有利于学生知识面的横向拓展和纵向深入,在发现问题、探索问题的过程中,有利于培养学生勇于质疑、敢于探究的科学精神。通过探究教学的开展,学生能够形成更为完善和科学的世界观,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协调能力也会得到提高。教师应将探究式教学恰到好处地运用于教学实践之中,为培养学生科学的探究精神和研究能力做好启发和引导,从而实现“以探究促学,行教学高效”的良好化学教学格局。

作者:江兵 单位:江苏省海门市六甲初级中学

参考文献

探究教学范文2

第一,引。

小学生对科学这一学科既陌生而又好奇,但对枯燥乏味的知识没有持久性。针对这一特点,把生活中的一些科学现象用视频播放,或是用简单的实验展现给学生,会有效地刺激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为一节科学课开启良好的开端。兴趣的引导会让学生兴致盎然地走入求知的大门。

第二,说。

一是说器材。学生每到课上对着新奇的实验器材就兴趣多多,恨不得马上就能亲手摆弄摆弄,甚至对自己带来的再也熟悉不过的生活用品也兴趣浓厚。这个时候如果强行不让学生去动,学生还是心系这些东西。如果顺势让学生观察并说说这些东西,学生会很高兴地说起来,一直到认识清楚。二是说目的。一节课开始了,一定要让学生刚刚被激发的求知欲保持下去,使他们兴致盎然地走进实验,首先就是明确实验目的——要干什么,或是检验什么,这是设计实验的初衷。三是说实验。实验的目的明确之后,并不是说实验就可以开始了。大多数学生并不知道怎么做实验,无从下手,比较茫然。个别学生思路比较清晰,可以让这样的学生进行阐释,大家不断补充,实验的过程就逐渐明朗化了,注意事项也就在学生的参与中得到了重视,学生的思维得到了训练,也弥补了学生盲目下手实验时间上的不足。

第三,猜。

实验就要开始了,学生们跃跃欲试。这个时候让学生大胆地对即将开始的实验结果进行猜测,这个环节是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运用旧知识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判断推理思维能力和科学素养的重要手段。学生纷纷阐释自己的见解,并以切实可行的依据进行解释。带着这样的猜测,学生参与实验的兴趣就更浓了。

第四,做。

实验是科学课的中心环节。如果学生们对即将开始的实验了然于胸,小组分工就很简单了,可以信手拈来。如根据特长进行分工配合,对下一步的实验进行有序的安排,专心致志地开始实验了:贯彻实验的注意事项和要领,小心翼翼地操作,对显现的实验现象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完整详尽地记录、补充、合作……实验成功了,孩子们的脸上洋溢着参与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若是实验失败了,孩子们脸上凝结着疑问,进行讨论、查找、交流,求助,探索问题所在。这个过程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验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让每一位学生获得真实的体验。

第五,再说。

实验做完了,让学生们说说实验现象和通过实验发现了什么。大家在交流中达成共识,使实验的学习效果推向了深处。再现实验场景,牢固地走进了记忆。

第六,分析。

每个小组分别汇报实验结果和数据,与其他小组进行汇总,全班同学对整个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实验结论,对出现的个别情况查找原因,突出强调避免这样情况的操作。对实验的结论进行整理,进一步熟悉,每名学生都在小组中说一说,加强巩固。

第七,对比。

实验结果出来了,和实验前的猜测做个对比。结论如果和预测截然相反,就让学生想想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论;结论如果和预测恰好吻合,那就分析一下有没有更深层的理论依据做支撑,在分析中,学生科学观得到培养。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纵深的收获。

第八,辅助。

科学课以动手实践为中心,适时、适当的图片说明、文字解说,能拓宽学生的视野,使科学课的学习走向深入。

第九,补充。

有些小视频会吸引学生的眼球。将一些较难的不易操作的小实验以视频的方式播放出来,既直观又生动,还有效节省了课堂时间,往往收效很好,是科学课不可缺少的学习方式。

探究教学范文3

摘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已经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在此背景之下,探究式教学应运而生。探究式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实现综合素养的提升。本文论述了探究式教学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以期能够推动小学美术的可持续发展进程。

关键词

小学美术 探究式教学 高效运用

众所周知,教师是教学课堂的引导者,有义务在充分了解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美术知识进行自主探究,进而提高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最终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探究式教学,不仅仅是时展的产物,更是教育改革之路上的创新之举,为美术教育事业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在探究式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更能够得到激发,有利于从根本上改变当前小学美术课堂的现状,推动小学美术课堂的高效运行。

一、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自主探索的欲望

探究式教学的核心在于如何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对于小学生而言,激发他们探索欲望的最佳方式就是教学情境的创设。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感知美术带给他们独特的视觉盛宴,有利于激发学生情感的投入,进而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美术知识的探究。例如,在讲解《色彩的对比》这一章节内容时,教师就可以通过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首先,教师利用颜料为学生展示色彩的三原色:红色、黄色、蓝色,在学生对比了这三种颜色的基础上,教师再引导学生将这三种颜料进行两两组合,观察颜色的变化,学生很快发现:两种不同颜色的颜料组合能够生成一种新的颜色。通过这一情境的设置,新颜色的出现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望,在此基础上进行《色彩的对比》这一章节中知识的讲解,教学效果远比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效果更佳优化。

二、通过小组合作挖掘学生的探究潜能

小学美术,我们将其定位于较为开放的课程之一。因此,在小学美术的教授过程中,教师要采用科学的教学方式辅助探究式教学进行学生探究潜能的挖掘。而在众多教学方法之中,小组合作学习就能充分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将课堂交还于学生;并且通过学生之间的自主讨论、合作交流,能挖掘学生的探究潜能。例如,在讲解《小圆点的魅力》这一章节时,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来进行这一章节的自主探究。首先,教师将学生进行分组,以4~6人一组为佳;其次,在科学分组的基础上引导小组之间的每一个学生都使用小圆点进行绘画,绘画的内容、形式不限;最后,在每一个学生都完成了自己作品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寻找小圆点组合间的奥秘,感受小圆点独特的魅力。当然,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也要无时无刻起着引导的作用,如在学生寻找小圆点组合间的秘密时,可以通过一些提问进行提示与引导,例如“小圆点在稀疏与密密麻麻的情况下给人的感觉一样吗?”“小圆点在做规则运动与无规则运动时,给人的感受一样吗?”等等。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以及教师的适当引导,必然能够挖掘出学生的探究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推动小学美术课堂的高效进程。

三、通过多元化的课后作业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作业是小学美术教学中尤为重要的教学环节,它不仅仅是教学内容的补充,更是学生提高绘画能力的必要途径之一。而多元化、具有创新意识的作业更能够在这两者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作业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但在传统的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所留下的作业多数以绘画为主,这种形式的作业虽然能够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但并未真正提高学生对作品本身的感知能力。因此,在探究式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保留传统作业优点的基础上寻找更加多元化的课后作业形式,进而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例如,在讲解《精美的邮票》这一章节的内容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留下多元化的课后作业。课后作业主要分为三大模块:第一模块的内容是引导学生设计邮票组成的内容、惯用的色彩、图案等;第二模块的内容是引导学生自主进行邮票的设计与制作;第三模块则是引导学生将自己设计这一邮票的构思在课堂上与同学分享。这种多元化的课后作业模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绘画能力,还加深了学生对邮票的深刻认知,发散了学生的设计思维以及提高了学生的演讲能力。

四、总结

总而言之,对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又如,在讲解《心中的风景》这一章节时,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个星期的绘画日记,用绘画的方式将内心真实的想法代替日记的形式进行阐述。在这为期一周的绘画日记之中,学生一定能够用自己的笔为教师展示一幅饱含真情的心中风景。从某种程度而言,这种日记形式也更加适合小学生的性格特点与心理特征,更有利于学生表达自己内心真实的情感与想法。而教师在观察学生作品的过程中,也能够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多元化的课后作业促使整个小学美术课堂变得更加多姿多彩,有利于引导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化传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激发了学生无限的潜能。总而言之,只要合理地将探究式教学运用于小学美术教学之中,必然能够在激发学生探索欲望的同时,推动小学美术课堂的可持续发展进程。

作者:芮达 单位:江苏省宝应县城中小学

参考文献

[1]吕思阳.动画资源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4.

[2]张慧子.小学动画类教学资源的类型分析和设计策略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1.

第二篇:小学美术教学在多媒体的吸引下散发光彩

【摘要】

本文以与时俱进的眼光,阐述了多媒体设备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旨在让小学美术教学在多媒体的吸引下散发更多的光彩。

【关键词】

小学美术 多媒体想象

研究表明多媒体教学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给美术教学带来了诸多的精彩,多媒体教学避免了传统美术教学中的一些难点和弊端,它不仅让美术教学变得更加的精彩,也让小学生真正的爱上了美术,爱上了创作。

一、多媒体教学有助于学生挖掘教材

近几年小学美术教材的改革越来越倾向于小学生的心理爱好,也越来越受到了小学生的喜爱,从教材中安排的一些理论讲解、欣赏内容和活动部分都很好的考虑到了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理解水平,但是完美的教材也需要在一些完美的教学模式下才能得以更好的发挥,现如今诸如教材中涉及到的很多理论、欣赏和活动内容由于受到教学时间、空间和方式上的限制,使得很大一部分的教学内容和并没有得到更好的体现,如此我认为我们有必要利用多媒体的优势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挖掘教材中的信息内容。众所周知多媒体教学往往可以在艺术效果的渲染上给学生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例如在教学“生活离不开电话”这一节的内容时,教材中为学生整理了很多有用的理论信息,同时还以图画的形式为学生讲解了不同形式的电话和用途,但是我们同时也注意到这些理论和图片都是静止的,考虑到小学生爱动的性格特点,我们完全可以利用多媒体以动代静的优势让学生看到动态的电话。如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在为学生介绍不同外形的电话时,可以在多媒体上制作一些视频动画,每当教师介绍一种电话时都会有相应的电话以蹦跳的形式出现在屏幕中,如此卡通形象的动画很容易就吸引学生的目光。当教师在介绍电话的各种用途时,也同样可以为学生模拟真实的打电话场景,让学生真正的体会到电话的用途,如此一来通过卡通视频的形式来增加学生对教材的理解比让学生去死读教材要有用的多。这样,当学生在多媒体上看到了各种动态的电话图片和电话的用途之后,再来让学生认真的品读教材,学生自然会更好的理解教材的内容,同时一旦多媒体的动和教材的静有效的结合起来,就会达到动静结合的效果,让学生的学习更上一个台阶。

二、多媒体教学有助于丰富学生的想象

小学生特别爱幻想,但是不少教师由于无法理解小学生的幻想而对小学生的幻想采取一味的嘲讽和制止,久而久之学生自然也就会认为自己的想象是不合时宜的,也是不被提倡的,这就是为什么现在我们的教学所教育出来的学生是不会想象和创新的学生,为什么我们教育出来的学生更像是机械的机器。事实上无论教师理解还是难以理解学生的想象和创新,教师都应该尽最大可能的来维护学生的这种想象的能力,只有这样我们学生的想象能力才会在十几年的学习中完整的保留下来,也才能成为社会真正需要的具有创新创造能力的人才。与此同时多媒体的出现让我们在维护和激发学生想象力方面带来了先机。很多时候教师都打着课堂时间有限和教材内容有限的旗号来减少课堂教学的内容量,这样以来教师的教学任务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降低了,然而学生在小学阶段的美术学习中并没与掌握到多少实质性的知识,也就使得学生的想象力水平长期处于滞发展的境地。现如今有了多媒体的帮助,40分钟的教学时间不再成为小学美术教学的“硬伤”,我们的教师可以在课前精心的为教学准备充足的材料,从而使得教材装不下的内容多媒体来装,教材无法实现的表现形式多媒体来实现。教师要善于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素材,我相信每一个学生都可以成为小小创造家。

三、多媒体教学有助于学生走出课堂

一些教师主张让小学生多走出课堂,呼吸外面的空气,以此来提高小学美术教学的效率,然而在真实教学需要的背景下,我们也发现让学生经常走出课堂并不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情,由于受到教学内容量和小学生自身安全等因素的限制,我们只有选择在部分内容的教学上带着学生走出课堂,但在绝多数内容的教学上,还是要以课堂教学为主。于是我们不得不寻找新的途径来让学生不出课堂胜似出课堂。于是多媒体的运用便应运而生。由于多媒体具有声色俱全的教学效果,即使我们没有让学生真正的走出去,但是只有多媒体效果制作的好,学生一样会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例如在学习“花儿朵朵”这一课的内容时,正巧碰上了下雨的天气,这时让学生冒雨走出课堂看起来非常的不现实,于是为了给学生生创设一节生动的美术课,也为了弥补学生没有走出课堂的遗憾,我把事先为学生设计的多媒体课件提前播放出来,我告诉学生:“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将要认识一个新朋友,它的名字叫小蝶,它可以是蝴蝶仙子哦!现在让我们在小蝶的带领下走进真正的花海王国吧!”于是形象逼真的花朵便出现在学生的面前,无论是颜色和形态都给学生带来了强烈的冲击,学生仿佛来到了一个真实的花海王国,看到他们惊喜的眼神和跃跃欲试的样子,我相信在这节课花海王国游历中,学生在小蝶的带领下不仅认识了各种各样的花朵,他们的创作思维也一定被充分的调动起来。

四、总结

综上所述,多媒体教材帮助学生更深入的挖掘教材,丰富了学生的想象,让学生不走出教室胜似走出教室,总之多媒体教学给美术课堂带来的益处是有目共睹的,我们的教师只有善于运用起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设备,才能让美术课堂变得更加的精彩。

参考文献:

[1]邹双菊.让多媒体为小学美术教学添彩[J].贵州教育,2009.08.

[2]王倩.多媒体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11.

第三篇:小学美术教学应注重想象力培养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以美术主题和意境为切入点,唤醒和调动学生的想象力,摒弃单一教授技法的课堂思路,挖掘学生的审美潜质和创新思维,为之创设充分展现自我的氛围,探究和构建一条美术教学的创新路径,让学生在快乐中得到综合能力的发展。

一、选择优秀美术素材,在审美中激发想象力

任何艺术的学习都应以模仿为前提,小学美术教学首先应恰当选择美术作品,让小学生博闻广见,提高对美术作品的欣赏与鉴别能力,明确审美的正确取向,进而构建儿童的美术想象空间。教师应以美术欣赏环节为契机,根据优秀美术作品的意境,营造符合教学内容的情境,让小学生自由徜徉在艺术殿堂中,观察色彩和线条创造出的细致与精巧,领悟艺术作品的气质和内涵。教师利用美术佳作的示范与感染作用,引导小学生在心中勾画出作品的印象,通过对作品的专业点评和讲解,帮助小学生领悟作者的创作意图,启发小学生的艺术潜质,在审美的过程中不断激发想象力。例如,在《水墨山水画》教学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清雅的古筝配乐,给课堂营造浓厚的传统文化气息,展示齐白石的名作《虾趣》《群虾》《对虾》《八十三画虾》《虾蟹》等作品,让学生初步感受纸上“虾”的韵味,调动其对水墨画的兴趣。接着欣赏佳作——《蛙声十里出山泉》,画面生动活泼,寓意十足,充分留白,虚实交替,给学生展现了立体化的山峦、河流、蝌蚪,一切都显得非常灵动,让学生在观赏中,产生联想。教师趁机启发学生思索:画上面有青蛙吗?为什么称之为蛙声十里呢?同学们能感受到蛙声阵阵吗?小学生已有认知水平,能够理解蝌蚪变成青蛙的常识,经过教师点拨,提升对中国画意境的理解,脑海中形成静中有动的画面,对绘画中形神兼备的艺术手法心向往之,在以后的美术学习中,学会主动调动和迁移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

二、采取开放式评价模式,在激励中锻炼想象力

儿童画是小学美术重要的教学内容,教师应遵循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充分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减少技法和理论的约束,将幻想融入绘画,用画笔创设一个天马行空的世界。教师应采取激励式教学评价模式,对儿童绘画中表现出的新意、童心、奇思妙想予以表扬,启发学生多角度构思,关注学生在绘画中的情感投入,不能因为学生画得不像或违背绘画常识,轻易打击否定学生的艺术天分。儿童的心理承受能力脆弱,一个嘲笑和冷眼能浇灭想象的火花,教师在点拨绘画技巧时,要保持和蔼可亲的态度,尽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呵护与开发学生的绘画潜力,培养学生对美术艺术的终身兴趣。例如,在《想象中的虾和蟹》课堂中,教师在展示欣赏作品后,帮助学生归纳绘画的手法,告诉学生可以用拟人、夸张、想象等方法表现出自己心中的虾和蟹。学生受到教师的启发,动手给虾和蟹穿起小衣服,戴上帽子,加上表情和动作,编制成小童话,赋予绘画作品浓厚的人情味,体现了学生的童心和童趣。在操作活动中,学生不仅锻炼了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感受能力,也促进想象思维和创新思维的纵向发展。

三、设置灵活教学活动,在操作中提升想象力

美术具有抽象性,儿童感性思维比较丰富,教师应创设灵活的教学活动,使小学生的想象能力处于流动状态,为其提供表达心情和观点的机会,分享对美术艺术的感受和乐趣,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美术的知识与技能。想象不是无源之水,不是脱离现实的凭空乱想,应建立在丰富和深厚的认知基础上,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升华对美术艺术的理解水平,经过头脑的二次加工改造,形成独特的艺术感悟和创作能力。美术学科除要动笔绘画,还包括剪纸、手工、粘贴等多种形式,教师可采取针对性的“想象力”训练措施,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内容,恰当运用多媒体展示音乐、文学、历史、名画、建筑等艺术形态,为小学生美术感知力打下文化素养基础,拓展和丰富小学生的想象视野。例如,在《叶子片片》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课前收集树叶,认真欣赏叶子的造型、色彩、纹理,体会自然造物的美丽。课堂上,教师示范叶片粘贴的方法,组织学生展开小组合作,设置探究问题:观察各种叶片的形状,它们像什么?能对叶片粘贴和剪裁,制作出新的造型吗?你想创作出什么样的图案呢?学生可以先独立探究,观察一个叶片后进行造型设计,初步形成思路后,小组合作研究,对多个叶片组合与剪裁,在活动中尽情抒发自己的想法,多种奇思妙想相互碰撞,产生智慧与想象的合力。

四、总结

综上所述,想象力对人的思维方式和终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美术教学综合色彩、笔法、线条、结构、意象等元素,给学生带来广阔的想象空间。教师要加强自身素质,提升美术教学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创造出无数可能性。

作者:崔永高 单位:江苏建湖县上冈镇宋楼小学

第四篇:小学美术教学创新思维探究

现行美术新的课标注重了以学生为本,更注重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它改变了过去以教材为本,以教师为主的教学策略,学生跟着教师走;从而出现了学生知识记得牢,画得机械,照本宣科,从学生身上就能看到教师的影子;学生没有主见,,没有创新,缺乏个性与超前的时代感。然而,新的课标却注重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学生为主体,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使得学生知识更加渊博,学生之间也得以交流,思维活跃,想象丰富,其作品颇具个性、表现力,也更有时代感。下面自己根据课改精神和进行教学实践与探索,谈谈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启迪小学生的创新思维。

一、激发兴趣,创新动力

1.1激发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谓兴趣是指兴致,也就是说人们对事物喜好或关切的喜怒哀乐。这是学生学习美术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环节;它不仅对学生学习有极大的推动作用,而且使学生在集中精力获取知识、技能的同时努力去进行创造性活动,成为创新动力因素。我在讲课中不是死搬硬套,画什么就讲什么,而是从课的导入入手,一开始就给学生瞬间新颖感,使学生产生兴趣,引起注意,从而激起他们的求知欲。

1.2培养好奇与求知

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对新事物进行探求的一种心理倾向,好奇,是小学生对某一事物新奇的刺激在他头脑中产生的朝向、专注、探索和求知的行为动机。当教师把零乱的东西变成一件作品时,小学生感到不可思议,而他的好奇心就越强;小学生的好奇心越强而他的求知欲也就越为强烈,所以,美术课要经常地让学生不断地、细致地去观察周围的东西,注重每一个细节,将来才能画出感人赋予个性的作品。

二、巧设疑问,博学多思

设问、疑问、设疑等并不是教师随便的提问,而是教师根据课本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有计划、有目的来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在思考或商讨后得出结论的一种教学形式。我在课上对于学生的设疑一般的是课的开始为了活跃课堂气氛而设,再就是主要教材为加强学生的记忆力而设,课后设疑,趣味无穷,余音未了。设疑恰当,会使你的课上得有声有色,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关系和谐;从而,也开启学生的智慧,让学生知识的海洋里畅游,畅想,会掌握更多的知识,也会善用思考。我具体的做法是:

2.1加强基础训练

大家都知道,做任何事情都需要良好的基本功,绘画也一样,基本功非常重要,如:线有时要画直,有时也要画圆,你若是把直线画弯,把圆画直,都不能表达所绘画事物本身。因而,从小要使小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从基础做起,从点、线、面画起,构图、透视规范而准确,尤其是构图是关键,让小学生知道多么大的纸,要画多么大的画,画的起点和终点。从小正,长大后才能走的路会更远。

2.2开发思维

所谓思维就是人们客观事物在人的大脑中客观的反应过程。是小学生对客观世界开动脑筋,进行认识、比较、分析以及综合能力的一个过程,也是正常人大脑的一种本能。俗话说“大脑越用越聪明。”美术课所不像语文课和数学课那样重知识,但也需要更多的直观思维和动作思维、抽象思维以及创造性思维;它是知识与技能的结合,在教学实践中,每一节课要多问小学生几个问什么?

2.3允许质疑,倡导多思

反思是美术教学的最大特征,也是美术教学督促学生掌握技能能力的动力。小学生想象能力丰富,教师在课上一定要保护好他们的自尊心,尊重小学生的想象和创作,对于过分离谱的小学生应该告诉他:“这样再改一下会更美、更好。”千万不要当众批评或给他的作品展出,再在小学生面前耻笑他,这会深深地伤害到学生自尊心,更让他深深记住你,也会远离你的课。美术教学倡导学生的求异思维,课中,允许他们有自己的见解;因为,绘画中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光线、不同的时间地点,所描述的事物也不尽相同;所以,当学生对课本知识或教师提出的问题有质疑时,要循循善诱,做出解释;对于学生积极的思维和向上的精神要多家保护和赞扬;对于错误的东西也要向学生讲明为什么不对,让他心服口服,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思维活跃,想象丰富,高高兴兴地去学习。

三、灵活教法,荡起想象

小学教学比起中学、大学要复杂的多,每节课组织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小学生的注意力易集中,但时间短,又易分散;因而,教学中,灵活的教法是上好课的前提;我在上课时,每一节课的导入不一样,每一节课的形式不一样;有时用多媒体,又有时到室外,甚至到广场去上课,学生都上的津津有味,没有乱跑,更没有打闹,因时紧紧要求学生必须在课堂上完成作业;这样比课后或到家完成作业要实效的多。新的课程标准倡导的创新、探究、情景、策略、生生互动教学法都是些很好的教学方法,不同课内容我们灵活选择其一种教学方法,这样才能使学生融入课堂,融入教学之中。

四、总结

小学生只有对美术课深感兴趣后,才能有丰富的想象。教师在教学中,一是要善待学生,热爱学生,循循善诱引导学生进入知识的海洋,让他们无忧无虑的在知识海洋里畅游,不要施加任何绊琐,也得让他们到大自然中去寻找绘画的根基,养成善于观察的好习惯,才能造就美术优秀的专业人才。

作者:朱非 单位: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小学

第五篇:小学美术教学联想思维转化训练

根据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中的相关规定,在开展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提升学生的个性和创新精神,让学生的思维流畅性、灵活性以及独特性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因此在小学美术课程开展过程中,就需要注重联想思维的训练。联想思维的训练过程中要注重从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出发,因材施教,营造良好的美术创作环境,促进联想思维训练的有序开展。

一、逆向思维的训练

联想思维中的重要内容就是对逆向思维进行训练。让学生在进行创作的时候能够关注从不同的角度来进行思考,对形象进行重新组合,通过逆向思维来创作出新的形象,这样就能够提升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逆向思维的训练还能够帮助学生找到最佳的创作感觉,让学生能够在思维受困的时候找到新的创作方式,这样就能够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小学生正处于思维最活跃的时期,教师需要让学生的思维拓展开来,不要用通常平铺直叙的教学方式来教导学生,要让学生从多个角度来进行思考,这样才能够创作出有魅力的作品。比如在学习苏教版小学美术“水墨游戏”这部分内容,学生在进行创作的时候,教师要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来进行思考。我国传统水墨画在进行创作的时候,往往是以山、水、树木等物象作为创作载体。而对于小学生而言,水墨画刚开始接触,教师可以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思维来进行创作,比如鞋子、瓶子、灯泡等店铺可以成为学生水墨画训练的素材,而不仅仅是局限于传统水墨画的创作素材中。一些学生在进行创作的时候,还将现代动漫中的一些人物通过水墨画的方式表现出来。这样就实现了现代和传统的结合,更能够打动人心。再比如在学习“鸟的纹样”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也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对鸟类的理解来进行纹样的创作。这些纹样不一定是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一些学生就将一些花朵、雪花纹样创作到鸟的纹样中,这就充分体现了学生的逆向思维,提升了创作能力。

二、发散思维的训练

在进行发散思维训练的时候,要让学生学习联想的思维方式。让学生对不同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进行观察和分析,这样学生在进行创作的时候就会学会类比创作。尤其是对于小学生而言,在刚开始进行创作的时候往往会觉得比较困难,类比联想的方式能够帮助学生快速提升发散思维。比如在学习苏教版小学美术“素描”的画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学中需要让学生用铅笔将物体的明暗色调表现出来,这就需要学生学会对物体的明暗区进行区分。此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将之前学习的“水彩”相关的知识进行类比,让学生将线条的明暗和色彩的明暗进行对比,这样就能够帮助学生快速掌握素描的画法。再比如在学习“冷暖色调的画”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创作两幅图画,一副是《海底世界》,另一幅是《阳光海滩》。这两幅画中运用到的色彩不一样,让学生理解海底世界的蓝、绿、青和阳光海滩的红、橙、黄之间的区别。让学生发表自己对两幅画的心理感受,这样学生就能够理解明暗色调之间区别,然后在进行以后的画创作的时候,就能够根据明暗低调来进行有针对性的联想。学习“水墨人物”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联系自己运用油画棒创作人物的过程,注重人物形态中不同部位的深浅变化。然后在进行创作的时候就能够发挥自己的发散思维,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创作,而不是一味地来进行模拟。

三、创新思维的训练

在进行创新思维训练的时候,不仅是局限于课堂中,可以和日常生活结合起来。目前许多教师在开展美术教学的时候,只是让学生进行临摹,提供给学生学习的素材过少。这样就容易造成学生思维的僵化,学生的想象力也会匮乏,因此就需要学生注重从生活中积累创作的素材,提升自身的联想创作能力。美术日记就是一种很好的积累形式,让学生将自己生活中遇到的人和事记录下来,可以是通过描绘或者记录感悟的形式来进行。教师还可以定期带领学生到户外进行专门的观察,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变得深刻起来。教师为了激励学生的创作热情,就可以每个月都对班级里美术作品进行筛选,然后将优秀的作品在教室里面的美术长廊上挂起来,这样就能够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比如在学习苏教版小学美术“蔬菜”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在绘画前,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到菜市场去观察,去观察现实中的蔬菜是怎样的。目前学生对社会的观察都比较少,因此在创作事物的时候往往力不从心。这就需要学生来对现实蔬菜进行观察,这样才能够创作出有富有创新力的作品。再比如在学习“我设计的未来建筑”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为了让学生创作出精彩的作品,就可以让学生对目前的建筑进行观察,找出目前建筑在创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然后再对未来的建筑进行创作的时候就能够优化现在的建筑,学生的创作积极性也会得到提升。

四、总结

综上所述,教师需要将教学内容和联想思维的教学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进行美术创作的时候,不仅是完成几幅画,而是让学生在完成这些画作的时候能够发散自己的思维,从不同的角度来进行思考。这样才能够创作出成功的作品,让学生以更广阔饿思维来思考美术,避免思维的僵化。

作者:吴筛芹 单位:江苏阜宁县实验小学

第六篇:小学美术教学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

摘要:

结合美术新课程标准理解,小学美术作为美术学习的起点,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积极创造有利于其创新精神培养的学习氛围,在美术教学活动中逐步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文章基于学生幼小的心灵,指出不应该强调学习技法,不如让学生在天真自然的心灵中逐步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关键词:小学美术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方法有人曾说:“兴趣是一种魔力,他可以创造出人间奇迹来。”可见兴趣能让人改变世界,在小学艺术教育中,教师对小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培养需要抓住兴趣。日本有一位儿童教育家说:“如果孩子的兴趣和热情得以顺利发展,就会成为天才。”文章选取从教多年的小学美术教育实践,无论是低年级还是中高年级,小学生的美术教学中兴趣是学习绘画的源泉,具体从以下四个方面论述。

一、兴趣的萌动,激发认识兴趣

从心理学角度看,兴趣是人的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感兴趣时,学习欲望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发生的。为此,小学美术教育者,不妨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激发学生认识美术的兴趣。从教多年来,美术学科一直是学校的小科,被家长们认为是“不入流”的学科,都不太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学习美术,这促使我们利用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走进艺术的殿堂。在教学中,教师抓住学生的兴趣萌动点,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是最常用的教学方法。比如,在教一年级的《我的动物朋友》时,我不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在黑板画一画图案,而是先把孩子们的兴趣给激发起来,让孩子根据自己对动物们的认识上台表演并模仿它们的动作、表情,台下的学生一下子被他们的表演给惹得哈哈大笑,有些同学表演欲望强烈。紧接着,我就从学生的认识思维着手,启发学生画一个动物的头像。学生说:“哇的一声,好像呀!”我再问:“有哪位小朋友想一起跟着老师在黑帮上画的?”等我一说完,学生纷纷举手,都想在台上展露一番……可以说这堂课学生被课堂前的情境表演激发了,学生在课堂上绘画非常认真,尽管部分学生还没有完工,但他们还想课后接着画,谁能说这不是很好的美术教学课堂呢?又如,在《有趣的瓜果》这节课的设计中,我以冬瓜先生的生日宴请各瓜果为主线,趣味性强,学生兴趣浓厚,学习热情高,师生都共同融入这样的情景当中。学生把自己当成是被邀请的瓜果,为做出最有特色的瓜果参加宴会而努力。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大胆创新,做自己想象中的瓜果,让自己的创造力得到充分发挥。学生有的做苹果,有的做西瓜等,各种各样,颜色鲜艳,让人看了垂涎欲滴。特别是有一组学生做了一个菠萝,造型可爱极了,具有卡通的特色……最后,所有瓜果一起给冬瓜先生过生日、唱生日歌。

二、兴趣的激发,鼓励大胆想象

要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教师要打破以往的教学理念,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大胆想象,鼓励学生摆脱习惯性认识程序的束缚,用以新奇、异常、罕见、首创的思维探索问题。为此,教师要做到每一次美术创造活动都要给学生留出一块个性发挥的余地。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不要墨守成规,而要让每个学生都敢于表现、敢于张扬,在艺术教育的课堂教学中,使他们的个性得以体现。比如,在一年级艺术课《我心中的太阳》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遨游在想象的天空中,每个学生都有心目中的太阳。教师不要求学生的作品千篇一律,因为学生心中的太阳都不是一样的,然而学生作品中的想象很丰富。虽然画的都是太阳,但每个人对太阳都有自己的理解,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有的画春天的太阳春意浓浓、勃勃生机的春景图;有的画夏天的太阳光芒四射、热气逼人的夏景图;有的画秋天的太阳秋高气爽、秋意浓浓的秋景图;有的画冬天的太阳懒懒散散、色彩柔和的冬景图;有的画阴天的太阳只露出半张笑脸;有的画的太阳光芒四射,穿过云层;有的太阳暴躁,有的太阳温柔;有的太阳色彩单纯,有的太阳五彩缤纷……甚至还有的孩子依据《后羿射日》的神话故事,给太阳设计了用云盖的房屋和用星星铺成的道路。在课堂教学中,低年级学生对美术中的色彩、造型等创作可谓五花八门,他们无论是色彩、造型还是构思都充满了鲜明的个性特点。我们不要求每个学生的作品有太多要求,他们能够创作已经是很成功的。对于刚开始接触美术创作的孩子而言,教师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不能随意评价学生的作品。因为学生已经彻底打破以前认识到“太阳就是圆的”这个简单的常规概念,如此才有丰富多彩的太阳美景图,完全符合本堂课的教学内容中的“心中”两个字的教学重点,学生从形象上引导学生发展、添加,创造出新的形象和背景,创造出神态可笑、表情丰富、色彩迥异的太阳。

三、兴趣的展开,融入现实生活

艺术源于生活,在美术教学中,教师需要告知学生创作是来源于生活的,让孩子多关注生活中的点滴,因为创作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我们的艺术创作经过观察———想象———创造的思维过程,通过绘画创作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是一条非常有效的途径。从学生的生活体验着手,让美术教学融入现实生活。面对同一事物,学生观察的结果差异非常大,比如观察一处花园,有的孩子会观察花朵的种类,有的孩子会观察花朵的颜色,有的孩子会观察花朵的大小形状等,可以说孩子们观察的结果与其生活经验是分不开的,当一个孩子对生活体验多,自然对事物的观察就多;反之亦然。然而在观察后让学生创作时,学生的创作与体验有很大的关系,一些孩子喜欢用铅笔画画,有的孩子直接用彩笔直接画,还有选用色彩各种各样,这造成孩子作品多样性与独创性的表现之一。为此,教师与家长在对待孩子的创作作品上,不要简单地评价作品,不要让孩子抄袭他人的作品,尽量让孩子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得到尽情展示。孩子的生活经验是创作的重要源泉,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如何在生活经验中发挥想象能力,不要一味强调所谓的绘画技能。在一次学校的命题写作中《家庭生活》中,一些孩子直接说:“老师,我不会画,该画什么呀?”教师时不时指导学生这边画什么,那边画什么,帮助手足无措的孩子们,帮助学生回忆,并且一起体验家庭生活是怎样的———你在家里一般是做什么事情?你周末或者节假日是怎么与家人度过的,喜欢家庭哪些方面……学生通过回忆和思考,思维会一下子活跃起来。

四、总结

综上所述,对孩子兴趣爱好的培养,促使其认识事物过程的心理活动积极化,增强他们的创造能力和创新能力,使他们的观察更加敏锐,记忆得到加强,想象力更丰富。

作者:林彩凤 单位:泉州市鲤城区立成小学

第七篇:小学美术教学策略探究

小学美术教学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加强对美术教学的重视,才能在美术教学中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一、讲究教学语言艺术,优化学生情感态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促使他们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活动,并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因此,在具体教学中,教师不但要具备非常专业的知识,还要善于洞察学生心理,熟悉小学生的语言,对于他们难以理解的问题和概念,要及时给予解释。例如,很多小学生对于“横线”和“竖线”不太理解,教师可以用生动的语言进行描述:“老师站着的时候就是竖线,老师躺下的时候就是横线”,通过这种形象的描述,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美术概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要结合小学生的语言习惯进行讲课,由于儿童心理年龄较小,他们喜欢听带有叠字的语言,如:圆圆的眼睛、大大的耳朵、长长的鼻子等,这样的语言描述不但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达到心领神会的效果。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教师还可以将画画过程变成一首儿歌,让学生快速掌握绘画技巧,激发学生的绘画兴趣。例如,对于“小鸡”的画法,教师可以将其总结为一首儿歌:“鸡头画小圆,翅膀画半圆,眼睛随着头部转,小脚画两边。”在教学生画大象时,可以这样设计儿歌:“圆头方耳柱子腿,小圆眼睛扇子耳,三角牙齿伞柄鼻,腿壮趾宽尾巴短。”通过生动形象的儿歌,不但可以加深学生印象,而且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引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二、充分发挥教师机智,优化课堂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经常遇到学生没有准备材料或材料没有带齐的情况,一旦遇到此类情况,教师就会手无对策,教学工作就不能正常开展。那么如何才能灵活有效的处理这些问题呢?其实,这些问题很容易就能解决,教师要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努力寻找事物的相同之处,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学会从别的角度思考问题,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需要彩色纸的时候,如果学生忘记带彩色纸,就可以使用彩色笔自制彩色纸,这样既可以解决材料的问题,同时学生画出的彩纸会更具有个性,还可以锻炼学生动手能力,一举两得。再例如,当学生没有带剪刀的时候可以用手去撕纸,这样会提高教学的独特性,同时还能锻炼学生动手能力以及学生手指的灵活性。另外,如果有的同学没有带材料的话老师可以还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合作完成,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创作能力,同时还能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提高学生协作能力,让学生享受学习带来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动力,达到提高教学灵活性和有效性的目的。除此之外,要发挥教师机智,就要提高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动力,让学生自发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例如,教师可以将自己在课堂上和学生一起制作的作品作为奖励奖给表现最好的同学,如此一来,同学们参与的热情就会被带调动起来,积极配合老师,这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以及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具有积极的作用。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学生的引导者其作用至关重要,教师要发挥引导者的作用,将自己的聪明才智运用到教学活动的组织中去,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让课堂教学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动力,实现美术教学的目标。

三、发挥现代教学辅助手段,优化课堂教学效果

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辅助教学有着显著的优势,由于多媒体技术集声音、图像和文字于一体,可以给学生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营造形象生动的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多媒体教学更加符合学生的形象思维特征,所以,老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搜集更多丰富的教学内容,实现教学内容的拓展和延伸,提高教学内容的全面性和多样性。例如,在学习泥塑、雕刻、折纸、剪纸这些内容时,老师可以制作多媒体课件,搜集地方民俗的视频和图片资料,唤起学生创作意识,丰富学生审美经历,让学生创作出更多丰富的作品。此外,多媒体技术具体其它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优势,以其形象生动的表现特点,能够变抽象为具体,化远为近、化小为大,化大为小,化动为静,化静为动,化难为易,变深为浅,化繁为简、知情并重,声情并茂,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内容量,促进学生综合能力、认识能力、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老师要合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丰富教学内容,优化教学结构和课堂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现代化教学的目标。

四、总结

探究教学范文4

[关键词]成人钢琴;钢琴教学;成人钢琴教学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成年人也加入到了学习钢琴的队伍中。他们的年龄跨度很大,学习钢琴的目的也各不相同。本文将结合笔者自身所学所感,重点围绕中年人和老年人这两类成人学生群体,从他们不同的学琴目的、特点、所采取的不同的教学形式、教与学不同的注意点、教材的不同选择等方面进行探究分析与论述,并谈谈笔者的一些思考,以此来给成人钢琴教学的教者与学者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帮助。

一、中年人

这一类成年人的学琴目的一般是培养一种兴趣爱好,陶冶陶冶情操,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他们中的有些人是为了实现儿时的梦想,他们在年少时可能不具备条件,而现在经济、时间、精力、身体等各方面都允许了;还有一些人是家里有琴童,就和孩子一起学习钢琴了。无论是哪种情况,一般都建议跟着钢琴教师学习,而不主张完全自学。虽然说这一类成人相较于幼儿,有较强的自学能力、理解能力以及自我管控能力,通过开展线上线下各种丰富学习资源的自学,也能摸索出些一二三来,但漫漫学琴之路岂是容易之事。再聪慧之人,也需要有高人指点迷津,哪怕只有些许点拨,也会让他们有拨云见日之感。正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自学一年时间都无法解决的困难和问题,可能钢琴教师给他们上一节课就解决了。钢琴教师就是他们学琴之路的引领者,尤其在启蒙阶段,打下坚实良好的基础特别重要。教师能够及时指出他们所存在的问题,纠正他们的错误,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琴习惯,及时止损,少走弯路,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笔者认为还有一点值得一提的是,家里有琴童的家长,如果自己也想学琴,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议和孩子一起同步学习。现在年纪小的孩子去上钢琴课,一般都有家长陪同。只要钢琴教师不介意,家长都可以坐在一旁等待。与其做别的没有意义的事情打发时间,不如跟着孩子一起旁听学习。一方面,年龄小的孩子,在自律、理解能力等方面不如成人,孩子上课时看似已经明白的东西,实则不一定消化吸收、完全掌握住了,家长如若听了课并听懂了,回家后就可以给孩子进行二次指导,帮助他们巩固知识、加深印象,这样下次去上课时,就可以继续顺利往下学习新知识,否则容易跟不上教师的授课进度;另一方面,孩子在学琴过程中,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教师反馈给家长情况后,家长要在课后督促孩子及时改正,否则积攒的问题就会像滚雪球似的,越滚越大,问题越来越多,影响学琴进程,导致无法顺利进入下一个阶段的学习。如若家长没有认真听课,那么有可能教师所说的一些专业术语等,家长自己都没有弄清楚,又如何正确引导孩子呢?所以说,既然已经花费了时间、精力、金钱,有意向学琴的家长,不如和孩子一起学习,把握好这个难得的机会,此乃两全其美之事。在整个钢琴教学的过程中,始终贯穿着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教育,形象思维的教育更多的是通过感性教育来实现的,而逻辑思维的教育更多的是通过理性教育来实现的。对于年幼的学生,教师一般更侧重对他们实施感性教育,而随着年龄和学识的增长,对于这一类成人学生,教师则更需要对他们加强理性教育。成人学生应当学会从理性高度去研究音乐作品及钢琴演奏,并学会归纳总结、举一反三。比如,成人学生在刚开始学习新曲的时候,就要学会充分研究乐谱上标记的速度、力度、表情术语以及各种符号等,这样做有助于他们更好地把握整个乐曲、乐章或乐段的性格和情绪;再比如,学习研究音乐作品不同体裁的构建形式,音乐创作的表现手法,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流派、不同民族、不同地区、不同作曲家的音乐作品风格特征及处理方法,不同弹奏技法在不同作品中的运用,研究作曲家的生平特点、创作意图,研究作品的创作背景;学习研究音乐作品的曲式结构,并对其进行分析解剖,以达到对作品有个整体的把握,进而对作品做出更好的艺术处理,即二度创作,等等[1]。当然,还有很多其他需要成人学生学习研究的内容角度、方式方法,无论是站在哪个角度研究哪些内容、无论采用哪种方式方法,都离不开他们对乐曲本身的细致研究、反复推敲、仔细揣摩。只有在理论方面不断充实自我,才会在实践中不断提升演绎水平,最终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达到“更上一层楼”的境界。在教材的选择方面,有一些家里有琴童的家长,会直接把孩子启蒙阶段用过的钢琴学习教材拿来使用,但我们一般不主张成人学习者使用幼儿教材。因为幼儿教材的编写所考虑到的是幼儿在生理和心理上的特点,成人相较于幼儿,在生理和心理方面都有很大不同;且幼儿教材的编者在选择曲目时,也会为了贴合幼儿的审美,而更多选择编排一些小朋友们耳熟能详的儿歌。这些对于成人来说,不太适合。那么这一类成人钢琴学习者,应当给他们选择什么样的教材比较合适呢?现在市面上有很多专门针对成人钢琴学习者所编写的教材,比如:许多幼儿在钢琴学习的启蒙阶段经常会使用到的汤普森、巴斯蒂安等,都有出相应的成人钢琴教程。这些教程内容丰富,编者将钢琴弹奏技巧与音乐知识巧妙结合,编排的乐曲优美动听、由浅入深,同时还有示范、伴奏等提升趣味。不同成人学生的兴趣点是各不相同的,教师在选用教材时,可以根据他们不同的兴趣点来选择不同的教材和曲目。比如喜欢中国传统民族民间音乐的成人学生,可以给他们选择一些选曲偏向民歌的教程;喜欢古典音乐的成人学生,可以给他们选择一些选曲偏向古典的教程;喜欢流行音乐的成人学生,可以给他们选择一些选曲偏向流行的教程。

二、老年人

探究教学范文5

现阶段的教学理论大多都存在着缺乏教学的整体性、动态性的问题,只是单纯的从一个角度或是层面进行探讨教学,不够深入。而探究式教学却可以让学生从多角度去实验、思考、讨论。在新课改中,探究式教学成了各个科目所重视的教学内容,因为探究式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方法。教师应该明确探究式教学方法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重要性,根据学生现处的生理和心理状况进行合理的教学过程的设计。初中美术课堂为探究式教学提供了舞台,而探究式教学则提高了初中美术教学的水平、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要重视探究式教学带来的重要性和作用性,创建良好的教学环境和学习氛围,提高教学水平。

关键词:

探究式教学;初中美术;实际应用

教师是美术教学课堂中的引导者,应该具体的分析学生的各种学习能力和实际的学习情况,从而完善探究式教学在美术课堂中的运用,首先,课前、课后的探究式学习要积极的进行,课前预习与课后复习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把握,其次,在教学的内容上要采取多种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改变传统教学中的“填鸭式”教学法,创建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学习环境,让学生通过探究式学习,培养起自己自主学习的意识,积极的参与到教学中去,从而实现高效率的初中美术教学课堂。

1创建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

良好的教学环境有助于学生激发自己的学习欲望、提高学习兴趣,成功的教学不是强制性的“填鸭”,而是学生自主性的学习。教师可以通过创建教学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振奋学生的情绪,让学生置身于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之中,让学生在探究美术问题的教学情境中积极地发散自己的思维,使学生愿意学习、乐意学习。例如在学习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装点我的居室》一课中,为了让学生置身于探究问题的教学情境之中,教师就可以安排学生到一个布置好的教室中,在教室的一些地方放一些手工制作的装饰品,或是放一些家中常见的装饰事物,并指着其中的一个装饰品问学生:“这个装饰品在这个教室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它是否与教室的整体风格相搭配?”然后再使用PPT播放一些有关家居装饰的图片让学生欣赏,而后再问:“大家观察到这些装饰品起到的作用了吗?这些装饰品又是用什么制作而成的呢?”有的学生回答:“是用粘土制成的。”然后教师就再引出有关《装点我的居室》一课中的理论知识,教师在这里就巧妙地将现代教学媒体融入到教学情境创建中,让学生身临其境的观察事物,将多种感官融合到学习中去,在快乐的氛围中吸取知识。

2实施小组讨论教学,在开放的课堂中发掘探究潜能

小组合作教学是一种较为重要的教育方式,它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发掘自己的内在潜力,通过同学和同学之间的交流,交换自己的看法。在开放性的讨论教学环境中,学生的思路变得开放了,探究式教学就是要给学生一个自由探讨的学习环境,将传统的先讲后练的教学方式转变为先讨论后点拨,把学生的主动权教给学生,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例如在九年级上册《土与火的艺术》这一课中,教师就可以先让学生们进行合作学习,探讨这一课中自己心中存在的疑虑,但是这样的教学过程依旧是需要教师的引导的,教师要密切关注讨论的进程和学生心中存在的疑虑,及时的进行引导;观察学生在探讨过程中提出的问题以及学生提到的自己的见解,及时变更和完善自己的教案;充分的调动学生讨论的积极性,善于捕捉到学生的闪光点,并加以表扬。为了更好地进行这一课的教学,教师可以适当的给予启发性的语言,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看看老师带着这些土制品,还有幻灯片中关于火的照片,你们觉得它们美吗?如果美,那又美在哪里?”在小组讨论教学中可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互助学习的能力,再加上教师适当的引导和鼓励,就会使得初中美术教学课堂变得更加的充实和活跃。

3课后的创新作业,有助于学生开展探究性自主学习

课堂上教师给学生留下的课后问题,有助于学生在课下自己寻找问题的答案,独自进行美术的学习探究。在初中美术《现代工业设计欣赏》一课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观看有关交通工具、家用电器等现代产品的视频,并向学生提问:“这些现代工艺美在哪里?”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是不需要给出答案的,而是让学生通过互联网等途径自主的进行查询,并在下一节课中让学生交流一下自己的答案成果。课后,教师布置的作业要具有创新性。首先,要留因材施教的课后作业。客观的看待学生在学习能力上的差异,布置因材施教、分层次的作业,例如教师可以将作业分成三个层次来布置,一是搜集一些与教学课程有关的图片,二是画一幅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作品,三是背诵一些相关的绘画知识。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以及喜好来选取其中的一个完成,这样的课后作业不仅可以减少学生的学习负担,还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其次是留写日记的课后作业。日记是一个可以任意施展自己喜怒哀乐的地方,学生可以通过写日记的方式,记录下自己一天学习到的知识点,甚至还可以在日记空白的地方,根据自己的喜好,绘画一些图案。最后,可以留一些具有想象力的作业。想象力是学习好美术的一个重要特质,是发明和发现一切具有创造性活动的源头,所以在进行初中美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现美术教学中可拓展、延伸的地方,积极鼓励学生扩展自己的思维能力、变通能力,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潜力,布置具有想象力课后作业十分有必要。通过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积极发展探究式教学,就要从高素质的角度来认识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关系,正确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美术教学中来,将传统的传授课变为探究课,让学生自身的潜能得到巨大的激发,让初中美术课堂变得更加的有吸引力。

4结语

总之,探究式教学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在实践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进行发现和创造。探究式的美术课堂的发展需要教师在不断地实践中去探索和完善,重视探究式教学方法的运用,促进初中美术教学方式的合理性,进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者:韩红姣 单位: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第一实验学校

参考文献:

探究教学范文6

【关键词】英语教学;探究式教学;课堂

引言

英语作为国际上使用比较广泛的语言,在国际上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在国内,中学作为学生学习英语的重要时期,英语课程教学受到越来越多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的关注。探究式教学学习活动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发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归纳等方法学习语言知识。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更多的关注学生的学生成绩,忽视了学生的语言学习能力,学生更多的是跟着老师的步伐机械的学习英语,缺乏对学生探究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探究式教学是新课改所提倡的一种教学模式,注重学生自己进行研究和探究,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学习,从而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与新课程理念相符合。

一、探究式教学的相关概念

探究式教学即以探究为主的教学。探究式教学是一种在教师的启发之下,学生以独立自主学习和讨论合作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内容,为学生提供表达,讨论和探究问题的机会,通过个人和小组等形式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注重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探究式教学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参与,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合理配合,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在课堂的学习效率。

二、实施探究式教学的具体方法

1.优化构建探究任务。教师应设计与课堂教学内容相符合的探究学习目标,保证探究教学与教学实际相结合。作为一种合理的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的设计应注重学生的探究过程,教师通过探究任务的构建,布置探究任务给学生。教师应教会学生如何进行探究式思考,引导学生将英语学习与学过的知识以及实际生活相互联系,确定明确的学习探究目的,合理的进行思考。同时,探究任务要符合学生的当前知识水平,构建适合学生当前需要的英语学习探究任务,使探究任务符合英语学科的学习要求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更好的发挥探究教学的作用。教师在探究式教学的课堂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作为引导者,及时发现学生在探究中需要的帮助并给予及时的指导。

2.创设合理的探究情境。教师在英语课堂上要注意创设合理的学习情景,通过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并有效的结合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特点,具体设计合理的探究式教学情境。通过创设合理的情境,学生对英语学习会产生一定的学习兴趣。教师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问题不断进行思考和探索,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探究问题的能力。在探究式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课堂的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实际需要设计问题情境,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学生可以通过寻找学习材料,与同学互相合作,询问老师等方式寻找问题的答案,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运用多种启发方式引导学生。在英语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启发方式引导学生学习。首先,教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可以借助多媒体展示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不同的图片和音频等资料让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得到提高,促进探究式教学的开展。其次,在课堂中引导学生积极发言,讨论问题,给学生分小组讨论问题,充分保证每个同学都参与到学习之中。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每个同学可以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并提出自己的想法,同时可以提出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和小组同学互相讨论,通过教师的引导与教师和其他组同学互动,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并加强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结论

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发现,探究式教学适合中学的英语课堂教学,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不断发展,能够促进英语课堂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同时,探究式教学在提升教学效果和课堂质量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让学生在学习中自主的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的提高。探究式的教学方法需要教师的合理设计与运用,通过教师引导学生积极的参与学习,关注学生在学习上的实际需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将探究式教学的理论基础和教学实际相结合,教师应该按照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具体调整教学思路,合理的在课堂中运用探究式教学方法,寻找探究式教学在课堂中实施的有效方法,从而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在探究式教学的课堂中,应该让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教师做好引导的作用,充分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斯思.探究式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求知导刊,2015(1):90.

[2]雷珺妍.探究式教学法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4.

[3]蔡旺庆.探究式教学的理论、实践与案例[M].南京大学出版社,2015.

探究教学范文7

音乐可以陶冶情操,提高审美素养等。但是,从现阶段的音乐教学来看,这其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影响教学效率。本文从探究式教学法在音乐教学的运用角度出发,先阐述探究式教学法的内涵,然后探讨其有效运用策略,旨在为音乐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音乐教学;探究式教学法;有效运用

一、探究式教学法的内涵概述

探究式教学法,指的是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提供给学生一些问题、事例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最终掌握相关知识技能、学习方法的一种教学法。该教学法主要包括涉及两个方面的内容,即教师的“教”以及学生的“学”。

(一)教师如何“教”。

在探究式教学法的应用中,教师不再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导,而是转变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师需结合教学内容,设置有趣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探索,得出结论。具体来讲,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设置问题情境。在现代教育中,教师需结合教学内容和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2.高效利用教材。在音乐教学中,教材是死的,但人是灵活的,教师需深度挖掘教材,找出其中的智力因素,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探索能力等,提出问题,对学生进行引导,从进而进一步服务于学生的智力发展;3.选择合适的指导方法。教师需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给予学生良好的学法指导,此时需注意两点:①了解学生需要什么;②学法指导的根本目的,即促使学生愿意学、乐于学、善于学。

(二)学生如何“学”。

在探究式教学法的应用中,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需掌握如何“学”,从不知转变为知,从学会知识转变为学会以及利用知识等。具体来讲,包括两点:1.学生如何根据教师的指导来探究。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需结合教师的相关指导,充分利用图书馆、网络等,对问题进行深入探究;2.学生如何分析研究,最终得出结论。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需结合已有知识,采用多种方法来钻研,然后与同学、教师讨论,最终得出结论。

二、探究式教学法在音乐教学中的有效运用策略

在现阶段的教学改革中,其中一个基本任务就是改变传统的授课组织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减少教师的讲授时间,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探究,进而让课堂教学焕发出生机,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下文主要分析探究式教学法的有效运用策略:

(一)注重课堂导入。

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课堂导入属于初始环节,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重要的作用。课堂导入的时间较短,大多只有几分钟,但良好的课堂导入可以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从传统的“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二)加强对学生的导拨。

在探究式教学法的应用过程中,虽然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要求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但教师需要清醒认识到的是,学生自身认知能力、阅历等较少,需要教师予以点拨。因此,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学生的问题,给予适当的导拨。针对一般的疑难问题,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主探究,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和支持,可以采取学生小组讨论的方式。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教师可以先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让学生弄清楚自己的知识理解情况,比如罗列出可以解决、不能解决的问题。针对学生的提问,教师需注重引导,不能直接告诉学生答案。通过对学生的引导,逐步探究,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针对普遍性的问题,教师可以采用就近原则,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小组之间进行讨论,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发表自己的看法、观点等。当学生的发言具有创新性时,教师要给予充分鼓励,促使学生获得满足感。

(三)强化实践探究。

实践是音乐学习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同时也是对导入、导拨的总结和归纳。通过学生自主思考、教师导拨以及学生的小组讨论,学生已经大致了解知识要点。此时,教师需要进一步强化实践探究,促使学生不断地进行归纳、总结,然后从中掌握相关的技巧。

(四)充分利用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应用探究式教学法时,教师要善于利用教学评价。第一,学生自评。教师进一步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可采取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相结合的方式,明确自己的优缺点,在今后的学习中可以扬长避短,不断提高古筝学习效率;第二,教师评价。教师需注重对学生的评价,针对表现突出者,可给予口头表扬等激励,对于表现较差者,同样需给予鼓励,促使学生树立良好的自信心。

综上所述,音乐可以陶冶情操,在教学改革不断推进的背景下,社会对音乐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在探究式教学法的应用中,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同时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作者:何芳 单位:山东外国语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探究教学范文8

【关键词】实验教学;教学方法;探究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它的功能是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笔者针对新课程的要求,进行了探究实验教学的应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开拓了学生思路,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养成了学生的探究习惯。

一、问题解决教学进行有目的的实验探究

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实验学习过程和科学家的探索过程在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实验教学中如何进行问题解决教学呢?这里笔者主要采用启发式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例如铁与水蒸气反应的实验探究,探究目的是铁和水蒸气能不能反应,如果能,反应的产物是什么?在探究过程中,问题的设置很关键,直接决定着探究过程是否成功!老师可以先讲解实验设计原理,一套反应装置主要包括:制气装置→发生装置→产物验证装置,然后引导学生分析需要解决的问题,让学生主动地提出问题,并自主解决问题。这是个验证性的实验,首先要解决的是反应物的问题:怎么制得水蒸气?学生提出问题后就开始设想一系列制水蒸气的方法:可以用试管加热水来制水蒸气,也可以将试管换为圆底烧瓶或其它可以加热并利于水蒸气导出的玻璃仪器,另外还可以直接加热一个湿棉花团,最有趣的是利用输液装置提供水蒸气。有了水蒸气接下来是用什么来做发生装置?回忆曾经做过的实验,学生立刻想到在初中做过固体和气体在加热条件下进行反应的实验———H2还原CuO,这个实验与该实验有相似之处,反应物的状态相同,且都需要加热,仿照H2还原CuO用试管或硬质玻璃管作为反应的发生装置加热铁粉,将制水蒸气的装置与发生装置用导管连在一起,接下来是如何验证产物,鼓励学生大胆猜测铁与水蒸气在高温条件下是否反应?反应的产物可能是什么?这里再给学生点提示,引导学生观察金属活动顺序表,学生受钠与水反应的启发,联想铁和水蒸气反应也应该有H2生成,设计实验验证产物是否为H2。学生分组思考,交流探究方案,将各位同学的想法综合,得到最优化的实验方案。在本实验的探究过程中,学生不但奇思妙想设计出许多优秀的实验方案,还发现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实验的安全性!实验中有氢气产生又在加热的条件下,如果点燃酒精灯前不验纯,很容易爆炸,新课标中要求学生:“树立安全意识,初步形成良好的实验工作习惯”。常规教学总是对实验安全进行说教,说教往往被学生当作“耳旁风”,而实际操作中绝大多数学生还是会犯错,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任何精彩的讲解都无法代替实实在在的动手操作。探究活动中学生各抒己见、思维活跃,各种情况都有可能出现,提出的方案优劣不一,学生提出的方案越多,思考越全面深入,设计的方案就越趋于完善,越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探究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习惯

自主探究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途径,新课程教育理念表明化学实验探究教学能唤醒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激励学生主动地从事各种探究活动。化学教师在化学实验课中应尽可能提供各种机会,激发学生的实验探究兴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养成自主探究的习惯。例如乙烯的实验教学中,用实验来探究乙烯的结构和性质,用实验指导理论的学习,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还增强了学生分析能力和综合运用的能力。利用教材中的家庭实验创设情景,提前布置学生水果催熟的实践活动,课堂上让学生展示成果、交流经验,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产生这一现象?如何得到这种物质?”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再让学生自主探究实验,加热分解石蜡油,观察现象,根据实验现象讨论交流,分析使酸性KMnO4和溴的CCl4溶液褪色的物质是什么,这种物质的可能结构,再和已经学过的烷烃比较找出差异性,得出结论。最后评价反馈,写出乙烯的结构,化学式,分子式,说明乙烯的用途。探究实验教学是有效教学的重要途径,转变了传统教学的重心,教师只是引导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作用在于教会学生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帮助学生养成探究习惯,使学生素质得到全面提高,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邵宗杰,裴文敏,卢真金.教育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第二版

[2]吴庆麟.教育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