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学习教案范例6篇

探究学习教案

探究学习教案范文1

关键词:数学;复习课;探究式教学;教学案例;评析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6-0193-02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我国课堂教学研究领域涌现出了许多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方式.比如,问题驱动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等,其中尤以探究式教学备受关注.它主要是以问题情境作为教学的平台,以数学化作为课堂教学的目标,以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的结论或发现为教学内容的重要构成,以师生互动作为课堂学习的基本方式.为“探究式教学”理论奠定基础的应当首推杜威基于“实用主义教育理论”提出的“做中学”的教育思想.杜威基于“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和改组”等几个基本命题提出了“思维五步教学法”:设置疑难情境、确定问题、提出假设、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证明假设,并特别强调让学生从做中学、在做中思维,以实际行动来验证假设,贯彻了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探究学习思想.而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没有注重启发学生思维,学生学习方式单一,学习活动缺乏灵活性,“悟”的过程太短,甚至没有.教师直接告诉知识后,进行大运动量练习――先定义,再示范几个例题,大量练习成为常态.学生习惯于依赖,解答老师布置的、各种教辅中的题目,缺乏独立面对问题的勇气和能力,“知识”量大,但缺乏灵活性、变通性.

我们知道,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的三大基石是:理解数学,理解学生,理解教学.教师对知识的理解、表征以及对待知识的态度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质量以及学生的发展.所以,从数学学习的角度看,使学生感悟数学知识的思维过程是培养学生数学地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根基所在.知识是教师教学研究的核心,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也是教师应关注的着力点.那么在教学中怎样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呢?我们以某初中教师的一段教学案例来分析.

这是一节复习三角形全等的课程,教师采用“基础检测―复结―能力提升―综合应用”的策略,在复习过程中不是直接罗列知识点而是注重引导学生思考.通过补全条件,判断在下列三种情况下如何增加条件才能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已知两角相等;已知一角和一边相等;已知两边相等;再一步步启发学生理解并运用判定定理证明.然后提问已知两边和一边的对角相等(SSA)的条件能不能判定三角形全等?若能,给出证明;若不能,请同学们举出反例.并通过画三角形是否唯一的活动过程加深学生的印象.通过这样循循善诱的过程促使学生能明确知识的来龙去脉,避免死记硬背的现象.最后综合应用时教师也没有直接给出题目答案,而是注重学生探究,引导学生讨论,促使学生深刻理解知识的本质和变化.

例题如下:在三角形ABC中,∠ACB=90°,AC=BC,直线MN经过点C,且ADMN于D,BEMN于E,请根据题意,把图形补充完整,找出图中的全等三角形,并写出DE,BE,AD三条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画出满足题意的图形,教师巡视,然后以四人为小组讨论交流,看画法是否相同,不同的又是否正确呢?教师及时指导,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并选出不同的做法让学生展示汇报.但学生很难考虑全面,因此,通过汇报交流,教师一步步追问并引导怎样想到这几种情况,关键是怎样选择不同情况的分类标准.主要是由特殊到一般,首先考虑直线MN在AB的同侧,再考虑MN在AB的异侧得到的结论是否有变化呢?最后全班总结了有以下三种情况:

然后教师在黑板上演示了情况一的证明过程,并让学生完成情况二和三,从而发现它们的联系与区别.

(1)如图①若直线MN在AB的同侧在ABC中,∠ACB=90°,∠ACD+∠BCE=90°,又直线MN经过点C,且ADMN于D,BEMN于E,∠ADC=∠CEB=90°∠ACD+∠DAC=90°,∠BCE=∠DAC,在ADC和CEB中,∠ADC=∠CEB=90°(已证),∠DAC=∠ECB(已证)AC=BC(已知),

ADC≌CEB(AAS),CD=BE,CE=AD,DE=CD+CE=AD+BE;

(2)如图②若直线MN在AB的异侧在ABC中,∠ACB=90°,又直线MN经过点C,且ADMN于D,BEMN于E,

∠ADC=∠CEB=90°,∠ACD+∠BCE=∠BCE+∠CBE=90°,

而AC=BC,ADC≌CEB,CD=BE,CE=AD,DE=CE-CD=AD-BE;

(3)如图③在ABC中,∠ACB=90°,又直线MN经过点C,且ADMN于D,BEMN于E,

∠ADC=∠CEB=90°,∠ACD+∠BCE=∠BCE+∠CBE=90°,∠ACD=∠CBE,

AC=BC,ADC≌CEB,CD=BE,CE=AD,DE=CD-CE=BE-AD;

DE、AD、BE之间的关系为DE=BE-AD.

通过探究过程,教师让学生总结了自己的收获及对三角形全等判定条件的本质理解,更加深刻.探究式数学教学通常由发起、探索和讨论与总结三个阶段构成.在发起阶段,教师首先为全体学生创设蕴含重要数学思想并可以多种方法解决的问题情境,并提供相应的资源与工具以便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同时预测学生对问题的可能的解决方案.在随后的探索阶段,学生以小组的方式对问题进行探索,并且要求学生不仅自己能够深入理解问题解决的方法,而且能够向同学们解释和说明他们所采用方法的合理性.教师巡视并监督学生问题解决情况,收集相应信息为下一阶段的小组汇报、全班共享奠定基础.而讨论与总结阶段主要是教师选择特定的学生或小组向全班进行汇报,并对各小组汇报的顺序进行排列,目的在于通过全班讨论,帮助学生在不同的问题解决方法之间建立联结,体会其中蕴含的重要的数学思想.

吴正宪认为,引导学生探究新知是一种教学艺术.这种教学艺术要善于唤起学生探究的欲望和热情,让学生充满灵气的大脑和充满创造的双手充分活动起来.使学生在探究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创造.要掌握这种艺术,就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真诚耐心地等待“发现”.“问题”往往被视为探究学习的核心,而探究学习正是数学教学的生命线.教学的艺术就是要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第二,千方百计地燃起“火花”:(1)让学生享受数学的美,喜欢思考,领会其思想方法;(2)让学生在独立思考中感受数学的价值.第三,巧妙灵活地引导“探究”.教学的过程不仅要激发起学生探究学习的热情与需要,更要有效地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探究,体验探究的过程,解决自己的困惑,享受参与探究的快乐.第四,满腔热情地关注“生成”.教学过程要让学生深刻领会到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知道其来龙去脉.既要关注生成,同样要关注预设.预设与生成和谐地融为一体时,课堂教学才会精彩纷呈,闪现出教学艺术的光辉.

在合作探究式教学中,我们把教师定位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促进者、共同研究者,表面看是一种角色的转变,实际上是一种教学观念的转变,这个过程并不是一种单向的,而是双向的.只有教师具备了这样的教学观念,才会在课堂中找准自己的角色定位,合作探究式教学才能真正的实现.

事实证明,如果教师为学生安排好学习的一切,设计好每一步的思维路线,学生被牵着走,这种方式乍看起来,可以让学生少走弯路,在较短的时间里掌握较多的知识.但这种做法既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也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更重要的是学生长期处在这种被动的学习状态下,容易形成一种依赖性,遇到问题懒于思考,也不会思考,这对学生的长远发展危害颇大.在合作探究式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和创造者,首先必须让他有一种自觉的主动的探究意识,也就是要有一种学习的主体意识;其次必须掌握一定的研究能力,它包括与研究课题相关的知识基础和适当有效的研究方法.要弥补这一不足,对学生来说就是要转变学习观念,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学习和掌握一些探究的基本方法;对教师来说,一是要和学生谈一下这种学习观念,让学生从概念上有所了解.二是要在平常的教学中渗透这种学习理念,在潜移默化中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主体性,增强学生的自我意识.只有学生的学习观念转变了,学生的角色转变才有真正的意义,合作探究式教学也才有实现的基础和可能性.

参考文献:

[1]贺建强.合作探究式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

[2]孙艳明.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课堂案例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

探究学习教案范文2

关键词: 初中数学 合作学习 教师干预

一、初中数学的特点及初中生的特点

初中数学作为学生数学进阶的基础,其重要地位不言而喻。笔者认为,初中数学具有以下特点:一是逻辑性,这种逻辑性是指数学知识结构的定向排列,体现为多样化的问题间的自然衔接与转化和动态的活动链。二是符号性,这种符号指的是形象化的符号,初中数学的很多知识在现实生活中都能找到具体的案例,而数学在这些显示案例与课程之间的作用就好像一种符号,是可以被具体的生活经验归类并系统化的。同时初中数学也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体现在不同阶段的学生对符号的理解程度上,小学生认识的加减乘除,在初中生看来是不同形式的代数运算。这些特征表明了数学教学的可塑性,因此在合作学习在数学教学模式中应运而生。

初中学生具有很典型的特点,生理上初中学生的年龄已经达到了心理的半成熟期,缺少一定的独立性,却有很强的上进心,同时又有一定的依赖性,其可塑性极大。心智上,初中生的心智已趋于半成熟,智力、记忆力较小学有显著提高,抽象思维表现积极,想象力更是占了思维的主导地位。情感上,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或懵懂期,期待与人有更多的沟通,产生的友谊健康真挚,这些特点都为初中合作教学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条件。

二、初中数学合作学习中教师的干预案例探究

合作学习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虽然合作学习有很多益处,但是离不开教师的干预与指导。为明确教师在合作学习中该如何干预,笔者对初中数学教学中开展的合作学习的案例进行了探究。

首先,教师应在备课阶段选取恰当的开展合作学习的素材,这需要教师选取有明确分工指向性的素材,需要学生在素材中相互配合、合作才能完成任务,并注意要每个学生的分工必须汇总。如在《游戏公平吗》一课中,可以指派两名学生分别转动十次两个转盘,十次得分累计起来再进行比较。这个过程中,合作―汇总―比较的教学模式就是一种很好的素材,不仅增强了教学的趣味性,而且提高了教学的形象性和直观性。

其次,教师在开展合作学习过程中的实时监控与介入十分的重要。这需要教师在开展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做到仔细观察学生动态,同时耐心倾听学生的声音,给予学生尊重,并与学生交流意见不统一的地方。这需要教师重新构建知识体系,把沉重的书本变成有活力、生命力的体系。此外,还可以让合作学习中开展得较好的小组分享他们思考的结果。例如在《全等三角形》课程中合作学习,可以实施分组讨论的学习模式,如果学生无法明确得找到全等三角形的三个条件,要注意给予一定的提示,同时邀请已经证明的小组分享他们的证明过程。同时证明之后给予一定的反馈。如“还可以用哪些证明方法证明”或“怎样验证它们是否全等”,但注意在干预过程中要兼顾成绩较好的学生与普通成绩学生之间的轻重,如果处理不当,对普通成绩学生的表现缺少反馈,就很容易造成这些学生产生心理障碍。

另外,教师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的启发与鼓励也十分重要。在给学生讲解有难度的知识点时,即使合作学习,也不能达到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这时可以使用类比法对学生的思维进行一定的指引,通过对生活中常见的例子进行对比,引导学生思考二者的联系,采用创造性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自主探索和举一反三的能力,即“学且思”的能力。通过“思”使学生触类旁通,悟出事物外形背后的本质。同时,对能够深入探讨的问题鼓励学生深入探讨,这时便不要干预,发挥小组讨论的深层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适当的合作教学模式被证明是有效的,不仅学生个体的学习能力有所提高,而且增进了学生之间的友谊,更增强了学生的自信。

三、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启示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引入合作学习是个很复杂的课题,要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要求教师从备课开始准备课题,在课堂教学中进行良好的干预措施,这对教师来讲是存在一定的挑战性的。笔者在对教学案例的反思中发现,时常不能很好地鼓励学生进行有效的深入讨论,而是干预过早,等到进行后续的深入讨论时,学生已经缺失讨论的热情与兴致。另外,课堂是不断变化的,同样的课程对于不同的学生个体,学习效果是不同的,这种不同增添了合作学习的乐趣,也对教师提出了挑战。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同怎样设定教学素材?怎样合理安排不同教学班的合作时间?怎样分组才能保证不同学习成绩的学生都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深思,要求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研究。当然,有一点是不变的,那就是初中数学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科素养的形成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探究学习教案范文3

关键词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合作研究型学习 方案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实效性,其中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要搞好课堂教学的设计与教学理念创新,利用有限的课时,完成教学任务,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笔者根据以往在政治课教学中积累的经验,进行教学模式的重大改革。目前,已经基本形成了完整的“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教学达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这种教学模式欠缺了对学生主动学习意识的调动和培养,也就不能极大地引导学生创造性学习和主动探求知识,合作学习的能力培养。于是笔者探索尝试合作研究型学习模式,有利于弥补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的不足,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1 合作研究型学习模式的内涵及特点

合作研究型学习模式是在老师的引导和特定模块知识范围的划定下,大胆地给学生以创造、创新的锻炼机会。合作研究性学习部分,教师选择一些既有理论性、又具现实性的研究课题,以作业的形式布置给学生,要求学生以学习小组的形式合作完成。让学生通过翻阅书籍、查找资料、问题咨询、论文写作等,掌握综合性的学习和研究技巧,逐渐树立起自我学习、研究性学习、独立思考、相互交流、团结协作的习惯。

合作研究型学习模式的特点是改变以往学生单纯接受教师知识传授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接受知识的同时,使其形成一种对知识主动探求、发现和体验。使学生学会对信息获取、分析、判断、选择,并重视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全面的提高。 知识经济对人才提出了新的素质要求,仅仅沿用原来“接受性学习”的方式来学习“确定的知识”已很难使教育所培养的人才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具有应对急剧变化、不断创新的社会变革的能力,在教学中寻求新的教学内容、学习方式。

2 合作研究型学习方案具体的实施方法

一种方法是组织合作性学习小组。先要求班级学生自愿组合成5~8人的学习小组,选出组长。老师根据课本学习任务出辩论和讨论题目两组,各10~15个题目。由小组选择辩题或讨论题目,利用课余时间各组组织讨论,学习委员要到场检查。组长要记录小组成员的发言讨论内容,对小组成员预先考核打分,交学习委员检查,全班集中后交老师。同时各组选出本组的代表人课堂讨论发言立论。老师同学根据选题可以提问,小组成员答辩。老师根据小组综合表现情况对小组打分。小组每个成员的分数则参照小组成员个人的课余参与、讨论的发言记录和小组的总分进行打分。每个学生的成绩作为过程化考核的一个参数登记在册。

一种方法是自主研发性学习。老师对本课程的学习任务全面分析讲解,让学生对课程内容及知识框架统揽了解。然后要求班级学生自愿组合成5~8人的研发学习小组,选出组长。每组依据老师的要求选题,制作合作学习成果。选题内容以老师划定课本内容为限,学习成果表现形式可以由老师提出一些形式(如朗诵、PPT展示、小品、快板、情景剧)供学生参考选择。角色分配,人员分工,都由小组成员自己协商决定。以课后作业形式布置,要求小组制作出节目策划书初稿。在课堂组织各组代表汇报交流本组合作学习的策划情况,老师根据各组的汇报对策划书初稿作相应的指导,使节目内容符合基本的学习目标要求。学生根据老师的指导,修改策划书,完成定稿后交由老师。各组课余组织合作学习成果的制作,然后课堂表演。老师根据小组节目的立意,创新性、学习态度、知识点的把握、表演等情况对小组打分,在此基础上根据每人的个人表现给个人打分,作为过程化考核的一个参数。

3 合作研究型学习教学模式的意义和作用

(1)可以使研究者本人不断钻研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理论知识,提高统揽全局,驾驭课本知识的能力,在不断探索运用新的教学方法设计理念的同时,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搞好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创新,利用有限的课时,使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优。

(2)合作研究型教学模式的开设,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教书育人的能力,而且还要具备针对学生的需要,指导学生开展课题研究的能力。“要求任课教师除了具备扎实的伦理学与法学的学科知识外,还需要涉猎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青年学、行为学等学科的相关知识,唯其如此,才能游刃有余地应对研究性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这就迫使老师为了扩大知识面、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指导能力必须继续学习和进修,促使教师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行为,切实提高自身素质,真正成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3)采取理论讲授和小组研讨的“合作研究式”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大学生学习和研讨的热情,变“灌输”为“主动热情地参与教学”。让大学生在愉快和富有成就感的氛围中得到提升。离开了教育对象的内在需要,就不能很好地调动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难以“入耳入脑”,那么再好的理论也只能束之高阁。因此设计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需求的模式,更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4) 学会学习是所有大学生的重要任务。合作研究型学习模式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供了平台。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设置自主研发性学习模式,正是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同时培养自主学习,探索学习的能力。力图通过自学掌握一些道德法律的基本知识、基本理念,学会利用图书馆、网络等多种途径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相关信息的能力,为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5)采用课内学习和课外学习相结合、个人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方式。自主学习效果取决于教师对自主学习内容的设定,学习方法和途径的有效引导。成绩评定的客观、准确对学生下一步自主学习起到激励的作用。

在合作研讨式教学中,考试方式改革是重点。把过去注重“对知识点记忆”的考试转变为“考核评价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思考社会和人生问题能力”的考试,形成新的教学导向。在合作研讨式学习中,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在评价考核时,更注重学生平时的表现:平时参与合作性学习的积极性、小组合作中的表现、研究报告撰写情况,都作为考核成绩的一部分,增强了对学生平时过程学习的管理和督促,效果更好。

L鼙疚南翟杭痘鹣钅柯畚模钅刻饽浚焊咧霸盒!端枷氲赖滦扪敕苫 房魏献餮芯啃脱敖萄Х桨赋跆? 项目编号:JY2013-17

参考文献

探究学习教案范文4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案例;设计

探究性学习作为一种能有效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教学方法,受到极大重视,成为新一轮理科课程改革中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一个突破口。教育部2000年7月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生物教学大纲(试验订版)》指出,高中生物课程要让学生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具有较强的生物学基本操作技能、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观察能力、试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文就如何设计探究性学习的案例来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设计探究性学习案例的原则

生物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针对探究性学习提出了几点要求:探究活动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探究活动要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探究要有值得探究的问题或研究任务,探究要有民主的师生关系和求真求实的课堂氛围,探究性学习不应成为惟一的方式。因此,在设计探究性学习案例时,要注意这5条原则,以免适得其反。

二、设计探究性学习案例的途径

1.根据培养需要对教材中的“探究”有所取舍

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概括为若干个步骤,如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人教版教材中很多“探究”都是按照这些步骤进行编写的。根据探究的过程,探究可分为完全探究 (或全程探究)和部分探究。部分探究侧重于探究过程中的某一步骤从而达到培养某些探究能力的目标,如突出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或实验设计能力或记录试验结果或资料分析等技能。受课时的限制,我们往往很难在一节课的时间内都进行全程探究。因此,对教材中的“探究”,要根据培养探究能力的需要有所取舍、有所侧重、才有所突破。

2.根据教材编写特点改编成探究性学习案例

生物课程一些内容是按照探究性学习过程来编写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按照探究性学习的步骤将教学内容编写成探究性学习的案例。例如,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4章第2节种群数量的变化”中关于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部分内容,在教学时,可改编成下面的探究性学习案例。

探究:自然界中生物种群数量的增长模型

提出问题:在理想条件下,生物的种群呈“J”型方式增长,在自然界中生物的种群是否一直保持“J”型增长?

作出假设:

设计实验:生态学家高斯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在0.5mL培养液中放入5个大草履虫,然后每隔24h统计一次大草履虫的数量。

实验结果:高斯经过反复实验,得出了大草履虫种群增长曲线(图略)。

得出结论:

关于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内容改编成探究性学习案例后,教学思路清晰,学生也从中进行“经历”了一次科学研究的过程。

3.根据教学需要将练习题改编成探究性学习案例

在教学过程中,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结合教学内容的需要,将一些练习题改编成探究性学习的案例,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第5章第1节 二酶的特性”一节的教学,在复习“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催化剂下的分解实验”得出“酶具有高效性”之后,可将下面练习题改编成探究性学习的案例。

练习资料:一般洗衣粉不易清除衣物的血渍和奶渍,但加酶洗衣粉则可以。 一些生物活性洗衣粉包装盒上印有以下材料:成分;蛋白酶0.2,清洁剂15;用法:洗涤前先将衣物用温水浸泡片刻,切勿用60℃以上的水.切勿用于丝质及羊毛衣料。

提出问题:请根据以上资料提出问题。(学生会提出下面2―3个问题)

(1)为什么该生物活性洗衣粉较易清除衣物的血渍和奶渍?

(2)为什么此洗衣粉不能用于羊毛衣料?

(3)为什么不能在60℃以上的水中使用此洗衣粉?

组织教学:以学生提出的问题为内驱力,教师组织学生学习“酶具有专一性”,理解上面提出的(1)、(2)问题;组织学生探究影响酶活性条件的试验,得出“酶的作用条件温和”这一特性,理解上面提出的(3)问题。

4.挖掘生物科学史改编成探究性学习案例

生物科学史是一门充满生命力的科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生动教材。许多生物科学史料,也是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训练的好素材。例如,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2章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一节,关于“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部分内容,是教学上的难点。如果将摩尔根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科学史料,按照科学的思维过程编写探究性学习案例,学生就容易接受,而且学生也接受了一次科学方法的训练。如:

探究: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杂交实验:展示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图解

提出问题:摩尔根根据果蝇杂交实验结果提出什么问题? 。

作出假设:摩尔根提出的假设是 。

解释实验:根据摩尔根提出的假设解释果蝇杂交实验。

验证假设:介绍摩尔根的测交试验,进一步验证假设。

得出结论:摩尔根的杂交实验证明 。

又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史料,也可按照科学的思维过程编写成探究性学习案例。

5.从验证实验中挖掘出探究性学习案例

根据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在0.3g/mL的 蔗糖溶液中质壁分离,而在清水中质壁分离复原实验。可进一步挖掘出探究性学习案例――探究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临界浓度。这个探究性学习案例,侧重培养学生实验设计能力(设计梯度浓度)、预测实验结果的能力。

6.从现实生活中提炼出探究性学习案例

生物学科是一门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科学。教师要着眼于现实的世界,理论联系实际,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结合生物教学,从现实生活中提炼出探究性学习案例,往往具有重要的教学和教研价值。例如,在“植物的激素调节”教学中,笔者发现,生长素分布不均匀,会引起植物“根、茎”的弯曲生长,有没有引起“叶”弯曲生长的案例呢?联想到家里买回的葱,水平放置一段时间后,很快就会弯曲生长,于是提炼出下面的探究性学习案例。如:

探究:重力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

生活现象:葱(Allium fistulosum Linn.),水平放置一段时间后,很快就会弯曲生长。

提出问题:单侧光会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葱水平放置时既受单侧光也受重力影响,其弯曲生长是单侧光引起的还是重力引起的呢?重力会不会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

作出假设:排除光的影响,葱的幼叶在水平放置时,生长素的运输是否受到重力影响?如果受到,生长素在葱叶中如何分布?其结果怎样?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这些问题作出假设,并预测结果。

设计实验:根据下面提供的材料用具设计实验证明自己提出的假设。

(1)材料用具:葱的幼叶;玻璃皿;剪刀;清水;透明胶;纸盒

(2)方法步骤 。

探究学习教案范文5

一、高效课堂政治导学案编写中存在的问题

1.呆板化。由于同一备课组导学案中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基础自学、合作探究、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等栏目内容的设计基本一致,使得导学案的形式呆板僵化。它扼杀了教师的个性,使得教师受制于导学案的框框,个人特色难以得到淋漓尽致地发挥,甚至还使部分教师产生从众和依赖心理,不能充分挖掘自身的潜力。这对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和不同的教学风格的形成是十分不利的。再加上学生每天都面对形式呆板僵化的导学案,学习新鲜感和热情也会逐渐消退,导致高效课堂很难真正实现。

2.习题化。在一些教师编写的导学案中出现了轻合作探究问题的设计、重习题训练的习题化趋势,把导学案搞成了学生的“练习册”。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是导学案区别于“旧教案”的一大亮点。学生在自学探究的基础上,进行一些针对性强的巩固练习是导学案的一个特色,但导学案的重点在于合作探究问题的设计,帮助学生完成学习目标,而习题只是检测学生学习能力和效果的一种手段。

3.随意化。有些教师在设计合作探究问题时太过随意,缺乏精心思考,问题探究性不强,要么过于简单,要么过于繁难,要么理论性太强、太抽象,缺少生活和时代气息,激发不起学生的探究欲望,这必然会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降低。有些教师设计的合作探究问题可以说是面面俱到,但问题太多、容量太大,冲淡了重难点,使得课堂教学任务不能正常完成,学生也不得要领。

二、高效课堂政治导学案编写应坚持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学案导学就是以导学案为载体,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觉动脑想、动口说、动手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努力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机会,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坚持主体性原则,要求学习目标的设计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看得明白、清楚学习任务。基础自学的设计要从具体学情出发,保证绝大部分学生充分阅读教材资源后能够顺利完成;合作探究问题的设计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给学生足够的想象和创造空间。

2.主导性原则。新课改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并不意味着教师角色的边缘化,而是要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学习目标和任务。教师在编写导学案时必须坚持主导性原则,根据不同教学内容,科学地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和方法,通过设计导学案情景和启发性合作探究问题,创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入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状态,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真正实现高效课堂。

3.探究性原则。导学案编写的重点是合作探究问题的设计,这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关键。合作探究问题的设计必须坚持探究性原则,要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在主动合作探究过程中,进入思考和创造的王国。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并非仅仅从责任感产生,而是从对客观事物的爱与热忱中产生的。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思想家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好之”“乐之”才能有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因此,在高效课堂政治导学案编写中,教师可以搜集一些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漫画、谚语、寓言、成语、典故、歌曲、相声、小品或影视等素材,并以此为背景设计有探究价值的问题,紧紧抓住学生的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生活性原则。高中政治课的有些内容理论性和抽象性较强,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往往容易上成抽象的理论课或大道理堆砌的说教课,结果导致“老师讲得头头是道,学生听得一头雾水”,大大降低了政治课教学的效果。因此,在编写高效课堂政治导学案时必须要把抽象的理论生活化,以此来拉近政治课与学生的距离;要注意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已有的生活经验提炼学习素材,从丰富、生动的现实生活中寻找教与学的切入点和联系点,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真切的情感体验,形成正确的生活态度。

5.时代性原则。时代性和鲜活性是政治课的生命,因此,高效课堂政治导学案的编写必须充分体现时代性。这就要求政治教师平时必须高度关注国内外重大社会时政热点,及时搜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社会热点素材。在导学案情景设计和合作探究问题设计时以这些时政热点为背景,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相关社会热点,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的能力、发散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6.梯次性原则。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或多或少地存在着知识和技能等方面的差异。因此,高效课堂政治导学案编写必须坚持梯次性原则,因材施教,分层教学,面向全体,照顾差异,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导学案设计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使学优生能够“吃得饱”,中等生能够受到激励,学困生也能够体会到收获的喜悦,提高学习的信心。导学案编写中应将难易不同、杂乱无序的教学资源设计成有序的、阶梯性的、适合不同层次学生认知规律的学习方案,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7.筛选性原则。导学案是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案,不是教材资源的简单复制和课本知识的简单罗列。因此,高效课堂政治导学案编写必须要坚持筛选性原则。这就要求教师在导学案编写前认真钻研课程标准、考试大纲和教材资源,充分研究学情,精心选择内容,突出重难点,避免为了追求面面俱到而导致材料和问题过多和容量过大,那样既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同时也无法完成正常的教学任务。

探究学习教案范文6

关键词:导学案;初中物理课堂;互动探究

导学案主要是通过有效的方式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服务,其主要的目的和作用是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热情。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提升学生的物理的学习成绩。导学案通过为学生构建这样的学习环境,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物理互动探究的课堂当中,通过小组研究和讨论的形式,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并通过探究的方式,了解当中存在规律。这对学生学习初中物理具有重大的意义。因此,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该课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究。

1导学案概述

1.1导学案内涵:导学案是指教师对将要开展的课堂教学活动内容予以预习与备课,在课程标准的要求下,对教材中所涉及的具体内容,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优化发展为目标所制订的学习方案[1]。导学案为学生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指引学生主动去研究和掌握课堂中所涉及的基本理论和主要内容,同时也为学生树立了正确的学习思想和学习态度,为学生在后续学习奠定重要基础。

1.2导学案辅助教学活动开展的作用:导学案能辅助教师对课程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其产生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1)导学案辅助教学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互动探究课堂强调学生为的主体地位和课堂参与度。导学案能在很大程度上保证学生的参与度,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思想理念。突出增强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2)导学案辅助教学为学生增加了有效学习的资料。导学案是教师专为学生提供的学习材料,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参考性。导学案也具有更强的可读性,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教材的不足。(3)导学案辅助教学能够有效获得学情反馈,从而及时调整教学。在导学案中设计适量的习题,根据学生完成质量,能够及时获得学情反馈,调整教学重点。

2导学案在初中物理互动探究课堂应用探究

2.1导学案制定原则:导学案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十分重要,基于这样的状况,在编写导学案的过程中,应该做到以下几点:(1)知识问题化:以问题带知识,把对知识内容的复习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反对知识的堆砌。一个问题可以设置若干小题(或若干问)的形式,包含多个知识点。通过问题的解决达到复习知识,提炼方法,指导运用的目的。问题要有新意,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并在学习兴趣的指引下,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2)问题层次化:通过对问题的分解为学生设置台阶;注重知识间的相互渗透。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引领学生逐步建立知识体系和方法体系。这样不仅能让学生逐步深入的对知识进行探索,同时也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更好的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物理知识。(3)学案要便于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观念,为学生的自主、合作搭建平台[3]。

2.2导学案具体开展流程:按照导学案的设计原则,在实际开展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对以往知识进行复习和巩固,明确教学目标。在实际教学中,通过对已学的知识进行回顾,在引导学生进入新知识学习的同时,也让学生明确新知识的主要内容和学习目标。(2)对教材中的重要概念进行了解。这样做的主要原因是引导学生思考,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自学,并根据教师指出的几点问题,有针对性的找出其中的答案。(3)开展互动探究教学活动。在学生完成预习和预习思考题之后,学生要对教师之前制定好的问题,由易到难的形式进行讨论和学习,并针对不同的问题进行的深入的分析和探讨,进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在初中物理互动探究课堂中,最为重要的环节是小组讨论和解决问题,在该过程中,教师属于指导者和辅助者,而学生应为学习的主体。(4)对知识点学习状况进行反馈。需要学生对自身学习效果进行反馈和评价,这样才能真正的体现出导学案使用的意义。(5)教学效果评价。该环节主要是教师对教学流程和方法进行斟酌,并按照学生实际学习的状况,优化的导学案的开展方式。

2.3导学案使用注意事项:导学案的使用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初中物理互动探究课堂的学习质量和效果,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注重小组探讨时深度的挖掘。由于学生对问题探讨时存在过于浅显的状况,教师应辅助学生对知识点进行深度的挖掘。(2)注重教师自身在课堂中定位。由于导学案的教学方式能辅助物理互动探究课堂的顺利开展,其主要的目的是调动学生参与物理课堂的主观能动性。因此,教师在这样的课堂上应注重自身的定位,担当好辅助者和指导者的角色,是初中物理互动探究课堂的关键[4]。

3结论

通过本文的论述得知,导学案教学方式的开展,应遵循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学案要便于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等方面的原则。在此次论述中通过将导学案流程的分析,提出两点重要的注意事项:注重小组探讨时深度的挖掘和注重教师自身在课堂中定位,这样才能充分的挖掘出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望此次研究和论述的结果,能为现今初中物理互动探究课堂的有效开展提供可供参考的信息和文献。

作者:张春玲 单位:广州增城区第二中学

参考文献:

[1]陈刚.“学案导学”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分析———让“学案导学”回归思想品德教育的本质属性[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2,04:51-52.

[2]周影芳.导学案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才智,2013,13: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