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考试反思范例

数学考试反思

数学考试反思范文1

[关键词]初中数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改革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作为近年来进入我国教育领域的新兴教学模式,其在提升教师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学习成绩、促进师生教学相长等方面的积极作用经受了课堂教学的检验,为“互联网+”时代下深化教学改革指明了一条新的道路,为促进学生自我学习带来了新的启示。

一、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概述

(一)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起源

翻转课堂(FlippedClassModel或InvertedClass-room,也称反转课堂或颠倒课堂)教学模式最早起源于美国林地公园高中[1]。2007年,该校教师乔纳森•伯尔曼(JonBergmann)和亚伦•萨姆斯(AaronSams)为了帮助缺课的学生跟上教学进度,用屏幕捕捉软件录制课堂教学内容,再通过YouTube把录制好的视频上传到网上,让缺课的学生有机会学习错过的课程。后来,他们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将课堂教学中的知识传授与知识内化过程颠倒过来,构建了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2]。

(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定义与特点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近几年进入我国教育领域的一种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方式,在教育学及其他权威学术中还没有严格的定义。目前,广大教育工作者对该模式的普遍认识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把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作为教学主线,运用信息技术自主学习课程内容,教师与学生在多维环境中开展教学互动的过程[3]。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起源及定义不难看出,该模式的核心思想是把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课堂传授知识—学生课外内化知识”的过程翻转为“学生课外接受知识—学生课堂内化知识”,即“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的翻转。

二、初中数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模型设计

根据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定义与特点,作者结合教学实际,构建初中数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结构模型,如下图。该模型由四个阶段、十个步骤构成。

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本文以北师大版七年级教科书第四章第五节“多边形和圆的初步认识”为例,探索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的应用。

(一)教学准备阶段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制定教学目标,细化教学模块,录制教学视频,并到网络或拷贝到学生的信息化学习终端(PC、iPad、MP4等)。1.确定教学目标:通过翻转课堂教学,让学生掌握多边形和圆的定义以及与之相关的概念,能熟练判别多边形是否为凸多边形,是否为正多边形,能正确判别多边形的顶点、边以及圆的圆心、半径等要素。2.制作教学视频:采用CamtasiaStudio软件录制PPT、教师旁白并生成视频,到互联网班级学习群。针对多边形和圆,分别用动画绘制图形,并引出与之相关的各要素概念,反复用“闪烁”效果强调,直观展示需要学生掌握的重点内容。

(二)课前学习阶段

该阶段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初步达到既定教学目标,实现教师对知识点的传授。1.自主观看视频:学生在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内观看教学视频,采用适合本人的方式学习多边形和圆的定义,认真观看动画演示,强化对相关概念的理解。2.目标自测练习:观看视频后,学生练习教师设定的目标自测题,对于有疑问的知识点可以通过反复观看视频、循环聆听教师旁白的方法加以掌握。3.查找学习问题:学生对以往知识掌握的差异,以及对多边形和圆所涉及的新知识的理解程度差异可能会导致教学目标不能在该阶段完全实现。因此,学生要逐一记录疑点和自测练习中遇到的问题,寻求在课堂探究协作环节中得到解决。

(三)课堂应用阶段

该阶段旨在解决学生自主学习环节中遇到的问题,达到既定教学目标,实现学生对知识点的内化。1.提出难点疑点:在课堂教学环节,学生向教师反馈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重点是自测练习中的错误之处。例如:凹多边形究竟是不是多边形,圆和椭圆的本质区别在哪里,如何判断内角和外角等。2.教师指导释疑:教师收集整理学生反映的疑难知识点和自测难题,区分倾向性问题和个别性问题分别开展教学活动。属于倾向性问题的,现场剖析难点,帮助理清思路,给予课堂解答;属于个别性问题的,以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开展探究协作。3.课堂探究协作:在小组合作交流中,学生通过探讨交流,研究解题思路的异同,找出自主学习环节中存在问题的原因,通过探究协作予以解决。

(四)综合评价阶段

一方面,教师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巩固教学成果,指出需改进的地方。另一方面,教师根据学生自主学习期间的情况反思自身在制定教学目标、细化教学模块、录制教学视频中存在的不足,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相长。1.学习成果展示:教师针对学生课堂讨论和课前自测情况,对学生进行课堂检测,一方面巩固学习成果,另一方面检验学生对重难点问题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教师可通过展示学生解题速度、正确率等情况,探究题目内涵,举一反三,归纳题型特点和解题思路。2.教学评价反馈:依托信息技术平台开展教学反馈:一是从网络题库中随机组题开展自测,进行分值量化评价;二是对学生课堂小组合作交流、开展探究协作的情况进行评价;三是对学生在课前学习阶段、课堂应用阶段的情感表现、自主意识、学习能力等非智力因素进行评价。

四、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初中数学教学的启示

从教学实践看,学生愿意接纳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相比传统的“课堂教学—课后作业”模式,该模式也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对于在信息时代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指出了一条新的道路。从实际操作来看,要推广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还需注意以下几方面。

(一)教师要有较强的教学综合素质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步骤较多,涉及课堂外的知识较多,录制教学视频的质量、学生合作交流的分组、探究协作释疑的指导,综合教学评价的反馈等,都对教师提出了较高要求。教师不仅需要会开展课堂教学,还需要会熟练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不仅需要会讲解重点难点,还需要会给予指导释疑;不仅需要会管理教学课堂,还需要会管理课外学习。

(二)学校要能提供优质高效的信息技术平台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持。从教师制作视频到学生下载观看视频,从学生课前自主学习到教师课后评价反馈,每个环节都离不开信息技术软硬件的支持,没有优质高效的信息技术平台,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就难以实践。

(三)学生要有较好的自律意识

数学考试反思范文2

一、要使师范生树立宏观的美术教育观念,让学生在文化氛围中认识美术

经改革的美术教学中,在课堂中注重引入宏观的美术教育观念,除了重视师范在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学习和训练之外,还要注重引导学生体验美术学习的过程,让学生真正认识到美术课的价值、儿童画的价值。因此,在师范美术课教学中,要严把教学计划,保证美术课课时,把美术课堂作为儿童画的教学阵地。督促学生在课堂内打好基本功,在课外实习中拓宽创新思路。积极开展室外写生,使学生体验大自然的美,捕捉灵感,打开学生的艺术创作空间。教学表明,学生通过个性化的写生,不仅让作品得到了丰富,而且也让学生的作品更富有生活气息。

二、要树立师范学生美术教育的发展观,形成良好的美术素养

师范美术教学对儿童画教学进行了改革和创新,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首先,在教学实践中,利用师范专业多样性的资源、环境,把儿童画和中文专业的儿童文学教育结合在一起,借助儿童画,作为儿童文学的载体,通过儿童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表达能力、观察生活的能力和发现创新的能力,开启儿童想象空间。其次,在师范美术教学中倡导个性化儿童画教学,并不是否定集体学习,在美术教学中,集体学习仍然是一种很重要的教学授课形式,跟小团体及个体学习一样重要。在集体教学中发现有学生对某些知识有盲点时,就可以采取小团体或者个体学习的形式。所以我们在师范美术教学课程的设置中,要发现学生个体和集体学习的结合点,两者相结合,对教学重点、关键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教学重点,从而给予学生更多的创作时间,在宽松的学习环境中,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最后,教师要加强对个别学生学习的引导。教师有的放矢的指导,有助于改善学生个体创作的不足。要鼓励学生多元化的思维方式,对具有个性化风格的绘画内容进行保护,给学生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最后,在教学上开放教学观,培养学生创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建立开放、平等和互动的师范美术教学课堂,不断地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注重学生的个性与创造性培养,利用多种方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潜能。

三、树立“儿童画心理学”综合课程观,激发学生的美术课堂设计

数学考试反思范文3

一、翻转教学的优势

(一)教师角色的改变

只有观念的转变,才会有行动的变化。传统教学方式中,教师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主体,对教学进度的把控、知识点的传授等全部依赖于教师个体,已经形成了一套固有的教学方式和思维模式,学生是被动接受的个体,毫无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与传统教学方式不同,翻转教学最明显的优势与特点就是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发生了改变,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导者,而要成为课堂的引导者和指挥者,因此教师需树立“授人鱼不如授之以渔”的观念,同时要坚信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主角是学生,学习的主动权要还给学生,同时要做到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和学习教育教学理念,接纳新的教育教学成果,从而真正把学生推到课堂主体的位置。学生可以有个人的学习规划,获取知识的途径也不仅仅局限于某个学校、某位教师,通过网络技术手段可以实现教育资源平台上的学习资源的共享,让课堂内容、节奏等都围绕着学生的接受水平而逐渐展开,从而使课堂不再是单向的输出,而是成为双向互动。教师要做的不仅仅是设计好每节课的教学活动,讲清楚每一个知识点,而是要设计和制定符合学生发展的个性化学习规划,并能有效解决传统课堂中如何帮助学生选择学习资源、如何帮助学生做好学习计划、如何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有效沟通、如何及时动态调整学习指导等问题。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不仅促进了学生向个性化学习的转变,也促进了学生知识内化和建构的转变,以及学生由关注低层次认知到关注高层次认知的转变。

(二)课堂教学分配更加科学合理

传统课堂上往往更加重视理论学习,进而忽略了学生的实践与应用的需求。翻转课堂的建立更加注重学生的自我感知与理解能力的培养,并且在引导的过程中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实践。翻转后,教师可根据学生学习情况有针对性的与学生开展一对一的交流,同时可以根据问题分析把有相同或近似问题的学生聚集在一起以小组分层讲解的形式进行教学活动。这种情况下教师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针对性地参与学生学习活动,而不是仅局限于讲授知识。与此同时,学生之间的互动相较传统课堂更加频繁,更加贴合学生自身实际。翻转课堂中教师与部分学生进行交流时,其他学生可以根据学习任务发展自己的合作小组。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讨论,帮助提高学习任务的完成度,而不是依靠教师作为唯一的知识传播者完成学习任务。翻转课堂有利于形成一种学习的氛围,那就是学生不再把学习当作任务,而是一件根据自身需求参与的有意义的学习活动。学生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主动思考,积极讨论,进而解决问题,达到真正的学习目的。

(三)翻转课堂让学生主动成为学习的主人

从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的角度出发,学习是学生的事情,但就现在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来看,似乎学生的学习成了教师的任务,学生只是被动地听,被动地完成每节课的任务,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往往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并未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学会的地方和有疑问的地方,没有明确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存在或出现的问题,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学生并没有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在翻转课堂的模式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学习的需求进行知识的学习,也能在课堂上及时提出自己发现的问题,教师也能更多地关注学生,使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进而学生能更加合理地掌握其学习的进度,全身心地投入实践创新的思考,提高学习能力的同时提高学习效率。在翻转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导教学过程时也有更多的时间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与学习效果,进而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进一步调整课堂教学进度,提高课堂效率的同时让学习完全成了学生自己的事情,巩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因材施教,更加明显地提高学习效率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世界上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都不尽相同。因此,对不同的人应该有不同的教学方法。但是,传统教学模式下的课堂却无法真正实现因材施教。虽然不可能具体到某一个人,但可以尽可能具体到某个群体中。因材施教是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所倡导的,结合现阶段信息技术教学,绝大多数学习单元或学习项目都是分类的,没有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方案,而翻转课堂承认了学生的不同,翻转教学模式的使用可以有效解决因学生学习层次不同而产生的教学效果不佳的问题,能实现分层教学,每个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进行学习活动,学习进度快的学生可以提升到难度较大的课程内容,学习进度慢的学生则可以反复学习,打好基础,在必要时寻求教师的帮助。这种教学模式可有效地满足各个层次学生学习的需求。例如,初期的信息技术翻转课堂要求学生在课前看完课程的导入视频,回到课程完成对应的学习或者操作任务。根据大量的实例,笔者将翻转课堂做了改进,笔者提供与课堂知识匹配的学习视频,允许学生按照自己的学习进度安排学习活动,并完成与之匹配的学习任务。网络技术的支撑下的信息技术教学带来良好的效果。

二、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翻转教学模式的运用途径分析

(一)明确课堂教学目标

在运用翻转教学模式时,教师务首先明确本节课的整体教学目标,从而确定在课堂中开展互动过程的方向,将课堂目标分解成小目标,小的目标要配合小的任务,最后通过一个个小任务的实现与达成,完成每个小目标,在课堂进程中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带动学生在高效率下跟随教师开展学习活动。当前很多教师由于缺乏经验,往往在构建翻转课堂时出现方向性错误,被学生的思路带偏,从而降低了课堂的学习效率。信息技术的教学相对比较简单,教师在教授基础知识的同时,要展开系统的信息素养的教育,让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在网络环境下的不当行为,通过讨论和研究,实现对信息技术应用的深层理解与认知。这种目标明确的课堂教学符合当前新课改的具体要求,对学生的未来发展也有较好的推动作用。

(二)多样化课堂活动

翻转模式的实施离不开课堂活动的开展,由于翻转课堂不再以教师的讲授为主,而是充满对话、沟通和操作的课堂,这无疑更加考验教师的组织协调能力以及对课堂的把控能力、驾驭能力。因此只有丰富的课堂互动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推动学生思考。当前教师常用的教学方式主要有分组讨论、学生讲解以及多媒体介入的辅助活动等。就信息技术课程而言,教师需有更加敏锐的洞察力和更强的沟通能力,才能做到因材施教。多媒体的介入使互动更加方便快捷,而且能带领学生一同进行思考和探究活动,有效满足了每个学生的互动需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高了体验感,提高了课堂的掌控能力,使学习活动不偏离正常轨道,让学习活动既生动,又高效,进而更加有效地促进学生思考与学习。

(三)优化课堂组织形式

传统的信息技术课堂体现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这就导致学生与教师之间存在着一条界线。教与学成为两个对立的层面。采用翻转模式,加强课堂多种形式的互动,优化课堂组织结构,可以有效地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让学生能在学习的有效空间内进行充分的互动交流,与教师保持和谐轻松的关系,从而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可以通过组建局域网的形式给学生分组,展开竞争性学习,让学生与教师之间建立更加和谐的师生关系。另外,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相对较为紧张,每节课的知识量也非常大,学生既要学习理论知识也要动手进行实际操作,如果在学习进程中缺一两节课就会落下较多的学习内容,对后面的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也十分不利。而现在的初中生,一部分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经常要参加艺体训练或比赛等活动,由于身体原因部分学生也会生病请假,这样就会缺席一些课程,而教师也没有多余的课程来为这部分同学重新再上一遍他们缺席的课程,这时候翻转课堂教学就显得特别重要,翻转课堂的运用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学习的内容,跟上学习的进度,最终让参加比赛或因病请假的学生不再缺席课堂。

(四)优化教学资源

翻转课堂模式的成功实施是以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前提的。网络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在各行各业,同样也适用于教育事业。例如,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可以有效地运用短视频、微课程等内容丰富教学资源。因此,教学资源的优化也是教育工作者应该关注的焦点。不同地区采用不同的教学设备。在较为偏远的贫困地区,网络技术的应用虽然不能全面普及,但并不影响翻转课堂模式的实施。据调查,某贫困地区的一所初中,在学习“程序设计”时,由于网络环境的限制,学生不能在课前及时了解与学习内容相关的全部知识,但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进行弥补。例如,程序设计的相关知识点可以通过微课进行翻转课堂的教学,让学生分步骤了解,这样能积极调动学生主动学习兴趣,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计算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教学中可以利用教师自主设计制作的微课或借鉴和利用其他的优秀的微课设计或微课教学资源实现教学资源的传递和共享,进而更为有效、合理、科学地利用和优化教学资源,丰富学生学习的内容,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

(五)科学合理的课堂教学评价

课堂教学评价可以推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起到帮助学生总结经验教训和对知识进行查漏补缺的作用,评价方法的科学性,使学生学习的各环节能得到真实情景下的实证性资料,有利于教师真正了解学生,也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不足,及时地进行思路的调整,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教师要注重课堂评价的应用,针对学生自主学习情况、合作学习情况、教学任务完成情况、小组交流和发言情况、作品完成情况制定科学的评价标准进行综合性的评价,评价要以积极及时的鼓励语言为主,让学生敢于尝试,愿意尝试,对信息技术始终保持着良好的兴趣与好奇心,学生在进行教学任务后,是否理解了学习的内容,可以设计4~5个小问题,帮助学生及时进行达标检测,并对自己的学习情况作出判断。如果发现几个问题回答得不好,学生可以再多看几遍,认真思考哪些方面出了问题。对出现的问题也可以通过云平台及时进行汇总处理,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教师根据学生学习的状况建立学生学习过程性评价档案,对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和信息反馈,为今后开展翻转课堂的教学提供有力的指导。同时教师也要注重评价的公平性,由于信息技术课程内容多,部分课程的难度较高,对基础学生较差的学生难以掌握。另外,由于部分学生的学习自觉性较差,自学能力和操作能力薄弱,所以难以达到课程要求的学习效果。因此,要使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有效地进行,教师还需进行深入的探究,既不能挫伤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要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加强课堂评价的多样性,不再是简单地给予一个分数或模糊的评价语言,更多的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展开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注与关心,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科学合理地引导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更加有序和高效地开展,让教师转化为学生学习的主导者和评价者。

三、结语

数学考试反思范文4

[关键词]师范生;数学;自主学习

新课改背景下,培养师范生自主学习能力已经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通过数学探究活动发挥师范生主观能动性,提升师范生自主学习热情,不仅能够让师范生根据自身的实际发展情况进行学习,还能够深入挖掘潜能,为日后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一、自主学习的定义及影响因素

(一)自主学习的定义。自主学习作为一种被积极倡导的学习模式,其主要含义就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结合自身实际需求,制定并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选择不同的学习方法达到学习目标,从而获取新的知识与技能[1]。

(二)影响自主学习的因素1.内部因素。(1)归因模式。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对自己成功或者是失败所总结出来的因果解释就被称为归因模式。积极的归因能够让学生不断对自己的意识和行为进行反思,客观全面地认识自己,从而提升自我效能感,优化自主学习能力。但是错误的归因,就会容易导致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能力产生怀疑,降低学习热情,形成恶性循环。(2)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就是指学生相信自己有能力完成某项任务,并能够影响学生的选择。通过改善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能够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在学习中的发展价值,深入挖掘潜能,并不断增强自信。(3)目标设置。目标的设置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能够为学生提供参照点,让学生朝着目标不断调控自己的学习策略。教师通过培养学生目标设置的能力,能够督促学生朝着自己近期的、具体的学习目标前进,从而将外部驱动力转换为内部驱动力,大大增强学生的学习效率。2.外部因素。(1)教师的教学模式。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对提升学生学习成绩具有至关重要的效果,是促进其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的关键。学生只有在教师充分的引导下,才能够高效掌握正确的学习技能,而不良的教学模式,则容易对学生进行错误的引导,严重制约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2)同学之间的影响。师范生生活在一个社会小群体之中,和同学之间具有互相学习的动机。如果师范生在积极的人际关系下,那么可以获得不同程度的自主学习支持,从而有效的开展自主学习,获得能力的提升,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因此,教师应当重视学生的人际关系,促进学生通过人际关系获得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二、提升师范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

(一)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习动机。个人的学习成绩主要依赖于动机和能力两个因素,而动机是保证其学习成效的首要前提,其能够直接推动学生主动学习,激发学习热情,并维持源源不断的探究欲望,使得学生拥有长期的学习动力。纵观师范生教育,大部分的学生都只满足学生成绩合格,且能够顺利毕业走进岗位,但是由于师范生顶着毕业就业的压力,如果此时还缺乏相应的学习动力,那么就会对其日后发展产生很大阻碍。所以,教师必须清晰地认识到这一点,积极转变自身的教育观念,借助信息技术等方式,丰富数学活动内容,从而激发师范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帮助其建立数学自信心,从而循序渐进的领导到数学的运用价值和魅力,促使学生数学思维向更深处蔓延。例如,教师在师范生数学教学活动中,就可以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且服务于生活。通过生活实际的联系,还能够让学生调动已有的认知和经验,将新知识和旧知识进行碰撞,进而在脑海中不断完善数学知识框架,反过来用这些概念和定义解决实际问题。又如,数学学习场景的变化常常会吸引学生兴趣,调动其参与的积极性,教师也可以丰富教学形式,利用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通过自主收集资料、分析资料,然后和同伴进行交流讨论,针对自主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可以询问教师,由此一步步地增强其成就感,使其对数学活动保持长久的探索欲望。

(二)注重目标设置,精心设计问题。在以往的数学活动中,大部分都是教师讲学生听,这样就很容易造成学生死记硬背、生搬硬套,对于数学知识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精神。所以,教师可以适当地在数学活动中设置长期和阶段性的目标,提升其目标设置能力,从而大大调动其自主学习能力。与此同时,教师还要注重和学生之间的高效互动,在课堂教学设计中要将自己的角色定位进行调整,从以往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变为现在的旁观者和参与者。通过仔细观察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并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不仅兼顾了学生的个体化差异,还能够让学生更容易接受。例如,针对一节数学知识,教师就可以首先邀请学生制定本节知识的学习目标,并计划采取怎样的学习策略,开展怎样的学习活动,通过目标的激励,让学生愿意参与学习。然后,在学生设置了相应的目标和任务,且做好一定的学习准备后,就需要对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自我调节能力和自我评价能力进行督促。为了进一步提升自主学习能力的成效,教师还可以穿插层次性的问题,辅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探究。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不仅是已有知识和新知识的交流碰撞,还能够立足于多个角度上进行思考。教师需要鼓励学生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和同伴之间交流评价,从而不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和创新精神,学生也能够在整个过程中明白自身存在的不足和优势。

(三)加强策略训练,构建知识框架。数学学习策略就是指对学习过程所采取的一系列调控的学习行为方式,但是很多师范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对于采取哪种学习方式的关注度较少,对于正确的学习策略不够了解,所以使得他们的自我效能感较低,有效策略相对不足。因此,教师不要期望自主学习策略会在每个师范生的头脑中自动生成,而是要有意识地对师范生自主学习策略进行指导和训练。例如,在数学活动中,教师需要帮助师范生梳理知识,找准突破口突破重难点,并积极运用思维导图等形式促使其构建网络化的认知结构。师范生在掌握了相应的学习技巧之后,就能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熟练梳理总结知识点,运用学习工具巩固知识与技能。具体来说,可以采用如下三个步骤:第一,邀请学生进行预习,在每章数学知识的开始,了解本章知识的基础框架,树立网络意识;第二,在实际的课堂活动中,在整体的知识框架上编制子系统,深入了解各个知识点,并加以前后联系;第三,建构立体网络知识结构,了解各个知识之间承上启下的关系,并能够找出相似点和不同点,为其之后的知识提炼做好准备。

(四)采取小组合作,优化学习能力。小组合作学习作为目前被广泛运用的一种教学形式,师范生能够在开放的小组群体中,将理论付诸实践,围绕不同的问题独立思考、相互学习,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能够进一步开启学生思维,全面实现学生之间的数学能力对话。例如教师可以将师范生分为能力均衡的若干小组,保证每个小组中都有组织能力较强的学生,通过将不同的教学任务细化,并安排到每个学生身上,从而全面调动学生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尤其是针对学习较为困难的学生,在小组内其他学生的带领之下,还能够实现互帮互助、共同进步的目的。同学们在讨论中各抒己见,充分发散了思维,达到了自主思考的效果。

三、结语

在数学教学中加强师范生自主学习能力是十分有意义的,不仅满足了师范生的教育发展需求,还能够帮助其掌握终身学习的技能,为日后知识和技能的进一步提升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数学考试反思范文5

关键词:信息技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是落实国家发展战略与教育规划的重要依托,以全面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根本任务。目前,西宁市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丰富,主要渗透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着力培养学生形成信息技术思维能力和品质。课程本身对学生应用信息技术创新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均提出了明确要求。

一、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现状

经过调研发现,学校对信息技术课程普遍不够重视,教学课时安排不充足,每两次课堂教学的间隔时间长,存在着信息技术课程被其他课程挤占的情况。而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教师多以讲解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和基础操作技术为主,少有时间组织学生进行深度的拓展提升训练。学生在课堂上更多是被动接受教师的安排和灌输,缺少主动思考的时间和个性化学习的空间,自主学习能力得不到有效培养,难以开展个性化学习。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课堂教学质量不高,不能完全达到教学目标要求,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不明显。基于此,如何将课程教学从课上向课下延伸,调动学生持续发挥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创新完成学习任务,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有效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是当前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亟需解决的问题。结合教研实践,笔者认为,立足信息技术学科特点,创新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破解这一难题的有效途径。

二、通过翻转课堂解决当前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问题

数学考试反思范文6

高中数学考试是检验我们特定阶段数学学习效果的重要参考标准,透过数学分数这一表层现象,我认为“错题集”在高中数学学习中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本文通过对高中数学学习中建立的错题集的种类划分、存在的意义以及具体的操作方法的介绍与整理,还原了错题集在高中数学学习中的真实面貌。

关键词:

“错题集”;高中;数学

一、“错题集”种类划分

伴随着高中数学知识深度的不断提升,数学考试越来越成为检验我们特定学习阶段数学知识与技能掌握效果的标准。在这每一次的数学考试中,总是会或多或少的出现一系列的数学错题。“错题集”的产生就是对不同阶段考试或练习中出现的数学错题加以整理而形成。在高中数学提审过程中,将每一次的错题集合在一起,就能很容易发现相关数学知识的漏洞,寻找出数学学习的规律性。就我自己而言,“错题集”的整理主要有以下三大类:第一类是按时间顺序形成的“错题集”。顾名思义,就是将所有出过错的考题和练习题的题目完整摘录出来,将解题的错误思路保留,旁边做出正确的解法。这种“错题集”很全面的记录了不同阶段数学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是数学复习的重要参考。相应的,由于该“错题集”的出现是以时间的先后顺序进行的全面记录,因此,该“错题集”的类型化并不明显。第二类是按照课本章节顺序形成的“错题集”。该“错题集”是建立在按时间顺序形成的“错题集”基础上分类整理的,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具体来说就是承接了已学过的数学知识和,为下一步的数学知识学习奠定了基础。第三类是按照错题类型整理形成的“错题集”。这类“错题集”是根据数学错题的不同原因进行的分类,这一“错题集”的整理是在按时间顺序和按课本章节顺序形成的“错题集”的基础上综合分析整理形成的。通过进一步的筛选和分析,此“错题集”相对前两种“错题集”而言,更加简洁,对于数学错题类型化题目复习更具有针对性。

二、高中数学建立“错题集”的意义

高中数学学习过成中建立“错题集”具有以下几方面重要的意义。首先,高中数学学习建立“错题集”是数学学习与提升的重要指导方法。通过对“错题集”的整理和翻阅,可以不断的发现自己数学错题的特点,对于纠正自己数学学习过程中的不良习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对数学错题的错误原因的分析,培养了我们在数学习题练习和数学考试中读懂题目要求,同时也强化了我们的数学思维分析能力。其次,高中数学学习建立“错题集”是数学学习查漏补缺的重要途径。通常情况下,无论是数学作业本上的错题还是数学试卷上的错题,时间长了,即使在原有的作业本或试卷上订正过,也容易被忘记。加上学习过程中,随着作业本的更换和试卷的丢失,数学错题也就无处查询了。这样,数学提升的参考依据也就丧失了。建立数学“错题集”有助于帮助自己回忆起已经做过的数学练习或数学测验中的错题,在第二次的解题过程中发现不足,寻找新的应对策略,从整体上进行全面的查漏补缺。最后,高中数学学习建立“错题集”是发现重点、寻找规律的重要参考依据。数学“错题集”的形成,有助于我们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有针对性的发现当前的复习和接下来的预习的重点,寻找出特定数学学习过成中的简单规律,避免了数学学习的复杂性和盲目性。数学“错题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自身数学学习与整体数学提升的效率,也减轻了单纯数学题海战术带来的负担,体现了思考与分析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三、“错题集”在高中数学学习中的具体应用

数学学习过程中有一个常见的现象,就是当拿出自己曾经错了的题目再次解题时发现,有些错题依旧错了。这是由于我们平时只局限于知道自己哪些题目做错了,而没有真正的分析这些题目为什么会错,怎么样做就不会出错了,以及自己如何在将来的同类型题目解析过程中避免出错。个人认为,这是由于没有对自己做错的题目认真对待,追求急于求成或者是为了应付老师检查而在“错题集”的整理过程中步骤不完整造成的。其实,数学“错题集”的整理是有一定的技巧的。具体来说有几点:第一点,对于普通的数学错题,将原有题目认真摘录下来,并对该题目进行重新解析,一方面,检验了自己对于错题本身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另一方面,通过第二次的演练起到了巩固作用。当然,好的“错题集”并不能止步于此,还需要对这个错了的题目进行错误原因的分析和记录,这样可以加深自己对于错题的印象,预防和避免未来同类型题目错误的出现。第二点,对于叙述性较长的数学题目,不要过多的浪费自己的宝贵时间去一味的摘录,也不要因为题目过长而省略题目或者干脆放弃对此类型题目的整理。既可以选择让家长帮忙摘录冗长的错题题目要求,也可以将类似的题目带到复印店进行复印,通过剪裁相关的题目要求,粘贴在“错题集”上。具体分析的步骤和要求同普通错题整理方法一样。第三点,尽可能的将错题分类整理,尽可能的坚持对错题进行整理。数学“错题集”的分类整理既可以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课本章节顺序,也可以按照不同错题原因,错题类型等进行整理。另外,“错题集”的整理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的数学学习方法,一次、两次的总结效果并不太明显,不要因为这样而放弃对“错题集”的整理。只要坚持,终将会在数学学习中获得突飞猛进的提升。

作者:胡啸天 单位:成都石室中学

参考文献:

[1]程慧.错题本在高中数学解题反思性学习策略中的实践研究.新课程研究,2015,(7).

数学考试反思范文7

中学初一数学教育教学工作是教书育人的良心工程,是中学教育教学工作关键基础。初一、高一年级的教育教学工作开展好与坏,它直接关系着全校教育教学工作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

九年义务教育

九年义务教育,教育教学模式、小升初,初升高,数学思维,有理数,正负整数,感知认识,理性认识,改进探讨,数学运算式,创新思维,恶性循环,创新实践,数学语言,教学设计,扎实稳妥,教育教学工作目标等。进入初中阶段,绝大部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将成绩好的学生编排在一个班、较好的学生编排在一个班、较差的学生编排在一个班。一般情况下,学生考试成绩好的班学校相应地配备教育教学能力水平较高教师实施教育教学工作;学生考试成绩好的班学校相应地配备教育教学能力水平较高教师实施教育教学工作学校相应地配备教育教学能力水平较薄弱的教师实施教育教学工作。如果学校决策出现偏差,轻视学生考试成绩好的班的教育教学工作,对从事差班的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不予以支持、鼓励、褒奖、包容等;就会给全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整体推进造成重大影响,甚至会负出巨大损失。教育教学工作形成恶性循环,使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埋下“死节”。教育教学能力水平低的教师得不到提高;成绩差的学生的成绩得不显著的提升。初中一年级,是中学教育教学工作关键基础。

初一、高一年级的教育教学工作开展好与坏,它直接关系着全校教育教学工作目标的实现。初一年级的学生对什么都感到新奇,我们要充分利用好第一堂课的机会,充分发挥自己优异的教学素质,敏锐的数学智慧来感染学生、征服学生、激发起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为以后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步入初中的新生因课程种类的增多,知识难度的加深,教学内容和思维方式的要求提高,以及学习的改变,使得大多初一学生措手不及。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初一是引导入门,打好基础的关键阶段。我们要高度重视这个转折点的教育教学工作,将小学生教学思维模式、教学方法,融入贯穿于初中课程教学的全过程中去。针对成绩差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把小学要的基础知识讲授好,与之与初中所讲授的新的知识,灵活有机地街接起来,既要兼顾好小学知识教学,又处理好初中新知识教学,保证初中教学工作计划及目标的实现,精心搞好教学设计,用数学语言,上好每一节课,尤其是初一年级的第一节,实现开门红。比如,我在上这两个考试成绩差的初一班的数学科目和第一节时,一步入课堂,我将小学的“十”、“一”、“X”,“÷”符号,板书在黑板上,提问2至3名数学小升初考试成绩较差的学生。某某学生起立!黑板上这些符号是什么?学生回答:是“加”、“减”、“乘”、“除”符号。接着我叫第二个某某学生起立!10个苹果你吃了1个,还剩余几个?吃了2个,还剩余几个?……学生回答:吃1个、还有9个,吃2个还有8个……。接差我叫第三某某学生起立!100个、1000个、10000个苹果你吃了1个,还剩余几个?该生回答:还剩余99个、999个、9999个。三位学生回答正确,很好!请前位学生座下,最一位回答问题的学生,请到老师讲台上来!请把你刚才回答问题,在黑板上列出数学运算式演示讲解一下,并口述:100个、1000个、10000个减1个,剩余99个、999个、9999个理由原因是什么?该生认真回答了我提出的问题,并按照我的要求,列数学运算式进行演示和讲解。我分别对这三位学生进行赞赏和表扬。然后,开始讲解初一数学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知识。在讲解有理数的加、减时,着重强调了小学的“十”、“一”加减符号与初一有理数加减符号的区别。有理数加减符号既表示小学加减内容,更进一层表示,“十”数是正数、“一”是负数。

两个数都是正数和都是负数、可以相加;两个数一个数是正数、另一个数是负数,就要看这两个数,那个大、那个小?如果,正数大、负数小,就应用小学的减法计算,正数减去负数所得值即为正有理数;如果,负数大、正数小,就应用小学的减法计算,负数减去正数所得值即为负有理数。如果两个数都是正数、或者都是负数,只能应用小学的加法计算,两个正数相加所得的值即为正有理数;两个负数相加所得的值即为负有理数。这样将小学的知识与初中的知识的完全融合起来实施教学,达到了预定的教学目标和效果。我记忆犹新,那第一节课下来,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强化了全班学生对我教学的肯定和极大信任,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定力,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我往后上好数学课找到了努力的方向,增加了上课自信心和幸福感,丰富提升自我教育教学理论、能力和水平。付出终就得到了回报。通过我不断地加强学习,大胆尝试和创新实践,挖掘个人极限潜力,积极推行科学先进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扎实稳妥,一步一个脚印地开展数学教学工作。这两成绩差班的学生,2011年第一学期结束,期未数学考试成绩平均为65分。据我统计,两个共计120人,其中30人小升初数学考试成绩30分以下。此次期未考试,100分的考试题,80分以上有6人,60分以上有21人,余下3人没有考及格。没考及格的3位学生,据我查实,小升初的数学考试成绩,其中1个学生为7分,另1个学生为11分,再另一个学生为20分。但通过此次期未考试,数学考试成绩分别为45分、52分和58分。同2008年我所上的那两个小升初考试成绩差班相当相比,第一学期期未数学考试成绩,平均分提升一倍,及格率达到97%。以上我对初中一年级的数学的教育教学工作实践、改进和探讨,从表面上看来,很简单肤浅,没有什么创新和可以借鉴推行的?与我教育教学工作类似的教师,不妨敬请你认真仔细地反思你的教育教学工作经历,品尝一下以上我的教育教学工作实践、改进和探讨,也许你会悟出这样一个哲理,简单的、不起眼的东西,常常被人们忽视;然而,恰恰正是这些简单的、不起眼的东西,在关键时刻发挥作用。

数学考试反思范文8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策略;错题运用

由于初中数学涉及的知识越来越多,学生经常会犯各种细节错误,导致最终数学结果的错误。对此,多数教师要求学生运用错题本,基本上所有学生都用过错题本,然而,真正坚持到最后的学生却寥寥无几。究竟错题本对于数学课程的学习有哪些作用?本文简要分析错题本的作用,从记录模棱两可的习题、经常阅读整理错题本和学生要互相沟通交流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初中数学错题本在教学中的作用

1.“错题本”对初中生的作用

首先错题本是学生将日常学习中,将遇到的难题、做错的习题进行系统的汇总,根据试题的类型归纳整理成册,有助于复习中准确找出重点内容。每道错题对于学生而言,都是知识点的盲区,为了在后期数学考试中减少盲点出现,要求学生要更加重视数学的细节问题,有针对性和目的性地攻破数学的薄弱环节,逐步降低或避免犯同样的错误;其次要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使他们能够总结反思能力发展情况。在学习中总难免会出现错误,错题本的设置能够使他们发现问题本质,找出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学生建立数学错题本,保证学生将多种错题集中在错题本上,才能为后期复习提供准确的依据。

2.“错题本”对教师教学的作用

错题本不仅仅有助于学生避免出现同样的错误,还有利教师提高教学的综合效率。在日常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精心挑选常见的错题当做例题进行教授,使学生能够及时发现错的原因,正确指出解题的思路和方法。例如:在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知识点相关内容,多数学生易在这个环节出现问题,教师就可以从错题本中选出常见习题,有目的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剖析,造成这类习题出错的主要原因以及解题的方法。使学生能够总结归纳代入消元法的步骤,即便以后遇到类似问题也能够从容解答。此外,错题本帮助教师时时调整教学的方向。针对不同学生暴露的错题情况,教师要定期反思教学设计的缺陷,通过这些错题掌握学生阶段性的学习进度,思维习惯等基础现状。

二、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运用错题本

1.记录模棱两可的习题,及时作出反思和领悟

在数学课程学习中学生要依次记录不会的、易错的和拿捏不准的习题。尤其是在考试中不是用正确计算得到的答案,可能采用特殊值方法碰巧做对,也是需要学生认真将这些题记在错题本上。根据教师数学课堂的全面讲解,逐步写出解题的具体方法步骤。学生要学会找到完善错题本的技巧,比如有些错题过于复杂繁琐,全部抄下来很浪费时间精力,学生不妨将错题整体进行剪贴,再集中粘贴在错题本上,切勿因过于麻烦遗漏每道错题。在数学考试中难免因为马虎出现问题,学生要抽出时间将这些题做好标记,时刻提醒做题要细心和耐心。同时要将错题本充分利用起来,明确标清错题的根本原因,分析出题目考察的具体知识点,透过错题反思和领悟解题的步骤,而不是限于表面上走走形式。

2.经常阅读整理错题本,切实做到温故而知新

错题本对于初中生是非常重要的,学生要养成反复查看错题的习惯,能够分析和思考究竟是哪些因素造成的,每天争取抽出时间做一遍错题,最大程度地巩固和加深每道题的印象,才能找出同类题目的运算规律,真正做到知识的触类旁通。后期遇到同类型的数学习题,脑海潜意识就会想起涉及的知识点。在学习中真正坚持使用错题本的学生并不多,这主要是初中阶段学生课业负担加重,每个学科的作业已经堆积如山,实在没有闲暇时间对错题本进行梳理,半途而废的情况时有发生。特别是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整体来看错题的总数量过多,势必会加重日常学习的压力。其实学生要做到持之以恒方能见效,在开始需要牢记的错题数量固然多,在学生频繁使用错题本后,错题数量就会显著的下降,当学生逐渐易错知识点后,数学分数会得到质的飞越。

3.学生要互相沟通交流,注意做好总结和归类

每名学生的错题本都有独特的优势,有些学生根据课程顺序记好错题,有些学生根据经典题型进行汇总,有些学生根据题目类型不同归类,其实无论是哪种方法只要便于找到解题规律,便于回顾总结都是值得提倡的。因此,在互相翻阅错题本的过程中可以要关注哪些地方值得推荐学习,哪些地方还需要不断完善,找出与自身有哪些明显不同,拓展日后做题的思维思路,以免在以后遇到类似问题再次丢分。在学生互相沟通交流中要格外注意,要选择与自己数学水平实力相当的学生,查看能力相差悬殊学生的错题本是没有任何借鉴意义的。

三、结束语

初中生提高数学成绩并不是朝夕间就能够完成,需要在日常的点滴中不断积累和实践。坚持将每道错题整理成册,形成结构脉络清晰的错题本。持之以恒对自身思维进行仔细回味、全面分析和深度思考,从而自觉地对待生活和学习,才有利于健康的成长。

参考文献:

[1]陈奕君.初中数学“错题本”的建立和应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0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