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精细化管理范例

实验室精细化管理

实验室精细化管理范文1

【关键词】实验室;精细化管理;问题

1引言

实验室管理工作是医学工作开展中的重要内容,精细化管理作为一种新型管理方式,在实验室管理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精细化管理提升了实验室的管理效率。因此如何有效地对实验室进行精细化管理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2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

2.1有利于资源的节约

在实验操作的过程中,势必会使用一些药品和试剂。在传统的实验室管理模式中,管理模式属于粗狂型,对药品和试剂的管理工作不重视,造成实验人员肆意使用,导致资源的浪费。通过对实验室进行精细化管理,规范人员的实验室行为,提升实验效率,这样可以减少资源的浪费[1]。

2.2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途径

精细化管理对于节约型社会的建立也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随着时代的进步,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进行转型升级,传统的粗放型管理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节约型管理模式应运而生。通过对实验室进行精细化管理,能够合理的使用实验室中的各种资源,提升资源的利用效率,这与节约型社会的理念不谋而合。

3如何有效的开展实验室精细化管理活动

3.1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

首先需要制定合理的管理制度,为实验室管理工作提供制度保证。其次,管理制度制定后,需要严格监督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对不遵守管理制度的人员进行批评教育,避免同样事件的发生[2]。最后,在完善管理制度时需要做到因地制宜,不同的实验室功能不同,实验操作也不同,只有从实际情况出发,才能保证管理制度制定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3.2提升管理人员的职业素养

管理人员是实验室管理工作的主要承担者,在实验室管理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需要提升实验室管理人员的职业素养。首先,实验室管理人员需要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在业余时间进行知识的积累和补充,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从而更好的适应管理工作。其次,开展培训活动。定期对实验室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在培训活动中邀请一些知名的教授进行精细化管理的相关讲座,提升管理人员对精细化管理的认知水平,这样可以帮助管理人员更好的明确自身的工作内容和工作范围[3]。在培训活动中,实验室管理人员之间可以相互交流,学习其他管理人员的先进方法,在交流时注意总结经验教训,避免自身在实验室管理中出现同样的错误。最后,提升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还可以采用招聘的形式,在招聘的过程中既可以招聘应届大学生,也可以招聘社会中具有实验室管理能力的人才。在招聘时需要重点对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进行考核,只有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奉献精神,才能在工作开展过程中切实履行好自身的职责,加快实验室精细化管理工作的进行。

3.3管理内容精细化

在对实验室进行精细化管理时,不仅需要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提升管理人员的职业素养,还需要实现管理内容的精细化。管理内容精细化内涵比较丰富,管理内容精细化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进入管理精细化;药品管理精细化;仪器设备管理精细化;人员管理精细化;最后还需要开展文化的精细化管理。这些管理内容对于实验室管理工作的开展具有一定的影响,只有深入了解这些具体的实验室管理内容,才能有效的开展实验室管理工作,保证实验室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4]。在进入管理时,需要由专门的人员管理实验室的钥匙,对进入实验室的人员做好登记工作,登记工作包括进入的时间、离开的时间以及进出的目的等,通过对钥匙进行专人管理,可以避免人员随意进出实验室情况的出现,这样可以减少实验室精细化管理的工作量,为实验室管理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在药品精细化管理时,需要从两个方面入手,采购方面以及使用方面。在采购药品时,为了保证采购的合理性和有效性,需要定期对物品的数量进行检查,了解药品的剩余量,结合日常药品的使用情况,确定合适的采购数量,避免资源的浪费。在开展采购工作时,采购人员需要控制好药品的采购成本,在保证药品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减少成本支持。在使用方面,管理人员需要具有一定的实验操作知识,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不同实验药品的使用数量,将药品进行合理的配置,既可以提升实验操作的效果,也可以提升资源的利用效率。在对仪器设备进行精细化管理时,首先需要定期对仪器设备进行检查,对存在安全隐患的仪器设备进行维修更换,这样可以避免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出现安全事故。同时,在使用仪器时也需要做好登记工作,这样可以在仪器出现损坏时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5]。在对仪器设备进行精细化管理时,为了能够防患于未然,需要对实验操作人员进行相关仪器设备的讲解,提醒操作人员需要注意的事项,增强操作人员对实验设备的认识和了解,这样可以使操作人员在实验过程中更好的使用各项实验设备。在进行实验室精细化管理时还需要对人员进行精细化管理,包括钥匙管理人员以及实验操作人员。对于实验操作人员而言,在实验过程中需要具有安全意识,严格遵守实验的相关流程,保证实验工作的顺利完成。在进行精细化管理时还需要结合人员的特点明确实验室分工,保证人员各司其职,提升实验效率[6]。对于钥匙管理人员,需要具有一定的责任心和原则性,不能将钥匙随意的给闲杂人等,提升管理效率。最后在进行文化管理精细化时,需要重视文化的建设,文化和制度具有一定的联系,制度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制度的核心。文化建设时需要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第一,文化建设时需要了解实验室管理人员以及操作人员对于文化建设的建议和意见,对于一些具有借鉴价值并且具有操作性的建议应积极的采纳,这样能够发挥出管理人员以及实验操作人员的主观作用。第二,在进行文化建设时可以适当的借鉴其他实验室的文化,保证文化建设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从而更好地发挥出文化对于人员的约束作用。管理内容精细化管理是实验室精细化管理中的核心,对于实验室精细化管理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实验室管理内容进行精细化管理,完善了实验室管理的工作流程,减少了实验室管理工作的环节,提升了实验室管理工作的效率。

4总结

精细化管理工作的实施有利于资源的节约,同时也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途径。需要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提升管理人员的职业素养以及管理内容精细化。通过这些途径的运用能够有效的对实验室进行精细化管理。在进行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挑战,这是不可避免的。因此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及时解决实验室精细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这样才能更好的开展实验室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郭卫,王磊,赵志强,等.医学院校实验室危险有害废弃物的精细化管理实践[J].中国医疗设备,2015,30(12):160-161.

【2】刘佳琦.浅谈高校实验室设备的精细化管理[J].经营管理者,2016(12):259.

【3】孙明涛,何旸.关于高校实验室安全的管理精细化讨论[J].中国电力教育,2014(02):184.

【4】许希燕,邬于川,汤军,等.精细化管理在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应用[J].四川生理科学杂志,2014,36(01):52-54.

【5】杨艳,于军,梁菁菁,等.精细化管理在军队医院科研管理中的应用[J].东南国防医药,2014,16(04):440-441.

实验室精细化管理范文2

1加强制度建设是实验教学精细化管理的前提

管理制度是高校实验室管理工作的依据和准则,是实施精细化管理的重要前提。有了健全的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才可能形成行之有效的实验室管理机制,因此确立一套完善、翔实、科学的管理制度是高校实验室管理的重中之重,是实验室由制度化管理向科学化管理迈进的重要一步。实验室根据学校下发的各项规章制度,结合本部门的实际情况又补充了相关制度,例如《实验室项目表》《实验室占用表》《大型仪器设备使用记录》《大型仪器设备利用率和完好率统计表》等19项制度,使制度更全面、更细节化。

2注重细节化管理是精细化管理实验室的基础

细节化管理是管理的基础和出发点,是实施精细化管理的根基。细节化管理要求我们从细节入手,把小事做细,把细事做精,特别是在实验室管理的过程中,每一个步骤都要精心,每一个环节都要精细,每一项工作都要做成精品。在管理过程中,我们缺少的不是制度和措施,而是精心的态度、精细的落实和每一项制度的执行力。实验室管理工作中,更需要不断提高管理制度的执行力,通过培养实验教学人员和管理人员细化管理的理念和意识,养成精细的工作作风,使精细化成为每个人的习惯。

3以人为本是实验室精细化管理的保障

“以人为本”充分体现了人是管理中最重要、最活跃的因素,也是实现精细化管理的决定性因素。在精细化管理过程中,要以人为出发点和管理中心,激发并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培养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以达到实现精细化管理的目标。创造有利的条件让每个人的能力得到充分展示,实现实验室管理的最终发展。

二、精细化管理在实验室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1实验药品的精细化管理

1.1实验药品采购和储存的精细化管理

药品的采购、储藏管理直接关系到科研和教学的质量,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技术工作。实验室的管理人员必须具备管理这些化学药品相关的专业知识和强烈的工作责任心。由于试剂及药品种类繁多,重要的是应当做到存放有数,每学期期末,管理者要对库存药品进行认真的清点,并将清点的结果进行记录和存档,根据库存量和下学期上课的班级人数及实验内容进行清算,为下次采购药品提供比较可靠的信息。这样可以减少因采购数量过多,库存时间过长,导致药品失效而造成的浪费,还能够降低实验经费,将有限资金用在实验室更需要的地方。由于实验药品种类多,首先分别进行编号,整齐排列药品柜中,每个存放柜中又分别将药品按其种类、性质以及购置时间先后摆放,按顺序造册。使用时应按照先进先出、近期先出、易变先出的原则,以免药品过期而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1.2实验药品使用量的精细化管理

在实验教学中每次实验课用药种类多,有的药品用量小,在保证实验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实行药品用量精细化管理。我们在准备实验时,将实验所用药品或者试剂列出一个详细的清单,按参加实验的人数和组数,精算出每一种药品在该实验中的总用量,再分装到合适的试剂瓶。同时,要考虑学生能够取用到的最小体积,然后进行精确的称量配制。这样做既能保证每个实验准确完成所需药品的最小用量,同时不会因配置过多造成化学药品浪费。实验完成后,实验教师还要认真填写实验项目表,其中包括实验项目、实验目的、要求、所参加实验的人数、组数、实验用的主要仪器数量、状态以及药品的品名和用量,并以此估算出每次实验课所需的成本,并将其作为今后再次实验的参考。教师要在平时的训练中要不断改变学生的行为,实现通过调整行为来达到精细化管理的目的。

2低值易耗品的精细化管理

实验用低值易耗品数量大、种类多、型号杂,对低值易耗品的保管、使用必须严格执行管理制度。在使用过程中按规程操作,借用、领用有关材料时,应严格履行借、领用手续,必要时需征得有关领导同意。实验课前,实验员把实验项目所用的器械名称、数量、组数清单打印在一张纸上分发给每位实验教师;在上实验课时,实验课教师把学生按照4~5人分成1组,教师按照这份清单,将实验中陆续用到的耗材全部发给各实验小组,由小组组长清点数目后负责分发给各组学生;实验课结束后,学生负责清洗器械,实验教师与学生再一起清点数目,如数归还。同时,实验教师做好仪器运行情况和物品领取、损坏、丢失等情况的登记,认真填写实验运行记录本,这样实际运行后,低值耐用品丢失和损坏现象明显减少。大大降低了实验教学成本。低值易耗品是每次实验课中必不可少的,除了常规管理以外,我们更注重细节化的管理。例如,实验用的针头、安瓿瓶、载玻片等玻璃器皿,用前和用后,统一放入器械盘中,学生在整理器械盘时,很容易划伤手导致出血。为了避免此类现象发生,我们在每间实验室放置一个回收瓶,把每次用后的上述物品收集在一起,封口,统一销毁。这种人性化的管理,缩短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为规范学生行为、增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起到了一定作用。

3仪器设备的精细化管理

随着学校办学条件的改善,仪器设备的购买量逐年增加,如何提高利用率,延长使用寿命,降低投入成本,更好地为教学、科研服务,是管理者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严把验收关,将清单与实物仔细核对,验收合格后建立仪器设备档案、建账、填写仪器设备使用卡片。然后,按照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建立仪器设备使用记录本、维修保养记录本、运行状态登记表、仪器设备正确操作方法说明书等,保证资料的完整性。最后,每学期期末进行仪器设备清查,有盘盈、盘亏情况做出说明;有需要维修的,报送仪器设备修理室,及时进行维修;有需要报废的,请相关技术人员和专家进行鉴定,回收可利用零部件。如果管理人员发生变动,做好交接核对工作,避免仪器设备丢失,也确保资料的延续性。

4实验室管理队伍精细化管理

随高校的扩大,招生人数的剧增,实验室的占有率逐渐增加,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工作量也在不断增加。面对繁杂、重复性的日常事务时,从精细化管理入手,落实管理责任,将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管理人员要严格遵守实验室内部、外部管理制度,在大型仪器设备、低值易耗品、实验教学管理协调上做到精益求精,做好各种记录,对使用的型号、规格、品种和数量做到心中有数。要求每一名管理者都要到位、尽职,每天都要对当天的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及时处理等,确保实验技术人员判断问题的准度和处理问题的精度,同时要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执行力得到提升,最终实现工作效率的提高。在实验中经常接触到有害药品,按照有关劳动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加强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安全防护意识。引进鼓励机制,让每名技术人员都能够在求细、求精工作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确保实验室各项工作的顺利完成。随着实验教学的需求,实验室需要引进一批高学历、高层次的人才从事实验室技术和管理工作,使实验室管理及实验技术队伍真正融入到了学校管理体制和教学改革中,促进了教学科研工作的全面发展。

三、结束语

实验室精细化管理范文3

①可以分解、细化和落实的各类病理制片流程,让精细化管理能有效贯彻到每个环节并发挥作用,以此来提高病理技术实验室的制片质量与制片效率;②实施精细化管理提升实验室等级,参与ISO15189、CNAS-CL37JCI国家卫计委三甲医院评审与复评等的认证与考核,提高病理诊断与技术行业的等级、地位和公众信任度;③可以让病理技术实验室实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性发展以及研究与应用各类新技术,为它提供平台与支撑。

2国内外现状与趋势

欧美先进国家病理学技术实验室的功能与定位十分明确,有资质的实验室平台、训练有素的技术人员、标准化的操作指南和完善的质控体系,而且需要通过相应协会的认证,颁发证书后才能开展实验。在美国,病理技术实验室需要通过美国病理学家协会(CAP)的认证,香港伊丽莎白医院病理学部经过多年不懈努力通过了国际病理资格认证。我国病理科实验室的建设不仅落后于国外发达国家和地区,也落后于国内同级医院的实验诊断科室。随着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ISO15189实验室认证体系在我国的推广,卫生部2009年《病理科建设与管理指南》的颁布,以及国家卫计委三甲医院评审与复评工作的开展,对病理科的建设与管理有法规上的支持,对评审、认证与考核有了明确的要求,各技术实验室规模与框架已建立,人员、设施、操作标准也已逐步完善。但管理模式还不统一,管理细节尚有盲区,需要研讨一些有效的方法来提高病理制片的质量和效率。

3我科病理技术实验室的具体实施细节

3.1设置各二级实验室圆形展板

在病理技术各二级实验室中,细化分析制片操作流程的各个步骤,并结合各自实际制定出精细化管理措施,放在台面圆形分页展板上展示,可一目了然。内容有各实验室的简介、工作制度、收费标准、技术人员资质等级、操作流程、质控标准、培训考核、持续改进、仪器设备保养维护、试剂使用安全规范和应急预案措施,以及实验室的长、中、近期目标,室间、室外质控记录及人员继续教育和科研合作,共15项内容。这些内容是在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编著的《病理科建设与管理指南》(卫办医政发[2009]31号)、中华医学会编著《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病理学分册》(2004.4)、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医学实验质量和能力认可准则在病理学检验领域的应用说明》(CNAS-CL37:2012,17025)、JCIJCI医院评审标准(第四版)以及2013年江苏省三甲医院评审标准基础上建立的,有标准和规范,内容详细,对病理技术室实验室的科学化管理有极大帮助,也为今后病理技术实验室参加各类检查、评审、认证、考核打下基础。

3.2明确各类技术人员的分工、操作权限以及岗位责任制

三甲医院病理学技术岗位职责一栏分为技士、技师、主管技师、副主任技师、主任技师5级,各级人员在各类病理制片中有不同的分工与职责。我科的病理技术操作权限、晋级,是在人员职称等级的基础上再按制片项目分类培训、考核(理论+实践操作)、授权上岗、质控评估后逐步升级,复评再授权升级进行的。等级分为:简易等级,常规等级,复杂等级。简易等级是指新职工(从事病理技术工作<3年)通过各类技术培训,考核取得相应操作资格,可以进行简单标本制片,职称为病理技师;常规等级是指从事病理技术>5年,复评授权升级,可进行常规标本制片(不含微小、疑难、纠纷类标本),职称为高年资技师或主管技师;复杂等级是指从事病理技术>10年,复评再授权,有高质量的制片,可以进行微小、疑难、纠纷类标本制片,职称为高年资主管技师或副主任、主任技师。我科现有病理技术人员4人,中级职称1人,高年资主管技师授予复杂等级操作权限;初级职称3人,1人从事病理技术10年以上,1人从事病理技术5年以上均授予常规等级操作权限;1人从事病理技术工作3年,授予简易等级操作权限,上述人员均有本科学历,通过(常规石蜡制片、细胞学制片、IHC、冷冻制片、FISH、已开展分子病理学制片项目)培训、考核(理论+实践操作)、质控质量等综合评估后,由科室授予操作权限,每年有复评再授权,现有操作权限持续的评审,比较公平、公开,有效调动了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完善岗位责任制方面,从两个方面入手,①主观上加强人员责任性教育,培养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②客观上制定定期质控与安全管理检查制度,在科务会和质控安全管理会议上分析,针对隐患和不良现象及时纠正,加强措施、完善流程、有整改落实记录。如细化分析病理技术各实验室用电情况,区分哪些是持续不间断用电、哪些是工作时用电,一般冰箱、自动脱水机、冷冻切片机、全自动免疫组化仪、水域式烘箱为持续不间断用电;自动滴蜡机、烘片仪、电炉、离心机为工作时用电;对于工作时用电的线路使用定时供电,即设置定时控制器,在工作日和工作时间通电。日常也进行用电安全教育,工作完毕及时关闭电源,避免电器引起火灾。科室所有冰箱的温度监控通过物联网的“冷链”管理系统进行,管理措施较为先进。

3.3成立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

随着病理学技术的发展,病理技术实验室要逐步通过国际标准化认证(ISO15189,JCI等)的趋势。我科2012年成立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管理小组由科主任、诊断组和技术组的骨干以及专职秘书组成,负责对病理诊断与病理制片质量控制与实验室安全运行进行全面管理。内容包括:实验室的规划设置、工作制度、实验流程、质控与安全管理、培训考核授权、持续整改、仪器设备维护、各类试剂安全管理与使用、废弃物的处置等方面。原则是岗前培训、定期检查和持续整改。培训内容分为:业务技术(各项制片的流程与规范),公共安全(消防常识与演练、危化、有毒试剂的安全使用与应急预案、废弃物品的分类处置与应急预案)。定期检查和持续整改是根据培训内容的不断更新、实际操作是否合理规范来进行不断督促与改进。秘书负责资料的收集与整理,日常性事物的前期协调。

3.4树立全面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的思路

实验室精细化管理范文4

关键词:精细化管理;高职实验室;应用探索

一、精细化管理的内涵

精细化管理源于日本企业管理,是对常规管理所占用的资源成本进行最大限度减少和控制。精细化管理不是一种具体的管理方式或方法,而是倡导人们用认真的态度和科学严谨的精神做事,其主要特点是精、准、细、严。“精”是精心,精湛,精益求精;“准”是准确,具体,无误;“细”是注重细节,把工作做细致、做到位;“严”是严格,严谨,一丝不苟[1]。我们将精细化管理引入到高职院校实验室管理中,要求将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并在教学的实践环节中不断完善和改进,能够极大程度上推进高职院校实训管理标准化体系的建立。

二、高职院校实验室推行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

(一)高职实验室欠缺整体和统一的规划

党的十八大以来,职业教育站上了新起点,高职院校快速发展,规模不断扩大,教学条件的改善着重体现在实验室数量的增加,实验器材的购买上,高校实验室建设容易处于粗放模式。在前期建设上投入大量资金,后期却缺乏科学维护与保养。

(二)高职实验室管理机制和理念不完善

与大多数本科院校相比,不少高职院校没有设立实验设备与技术中心,各二级学院各自为政,效率低下,管理主要靠传统方法———笔写人记,运用信息化、数字化管理的水平滞后。

(三)高职实验室队伍建设落后

由于历史和编制的原因,高职实验室管理人员很多是校办工厂工人、科研人员家属等,素质良莠不齐,普遍存在专业技术人员短缺的情况。另一方面,与专任教师相比,高职实验室专业技术人员在待遇方面缺少激励机制,逐渐形成了被动工作的状态,不会主动积极学习先进的管理方法。

(四)高校实验室安全事故频发,代价惨重

由于缺乏相应的安全和应急管理,2010-2015年国内外高校发生95起实验室事故(中国大陆高校占66起),从2006年到2017年,仅高校化学实验室爆炸事件就发生14起,其中9起涉及人员伤亡。

三、精细化管理在高职实验室管理中的应用

(一)实训室质量的精细化管理

(1)实验设备设施的精细化管理首先要将实验室设备设施分类,按照价值可分为一般仪器设备、精密仪器设备、低值易耗品等。购置设备前要充分进行前期调研,严格执行采购程序,严把验收关,从源头上保证仪器设备的质量,验收合格后建立仪器设备档案。其次,在仪器的使用、运行状况、维修保养情况、仪器设备操作方法说明等方面进行详细的记录,确保资料的完整性。最后,还要对仪器进行定期的清查,需要维修的及时报修;故障无法维修且到达报废年限的及时申请报废。[1]低值易耗品数量大,种类多,却影响教学实验成本,每次实验课后实验管理人员要对设备进行清点,对损坏、丢失等情况的登记在实验运行记录本上,实训教师也要登记仪器运行情况。对于高价值仪器和精密仪器要求操作人员对所使用的设备要做到弄懂设备机理、性能的前提下进行常规维护,设备管理人员要做到对设备全过程综合管理。高价值的大型仪器还可以实施跨系部的“共享”,一方面减少资金投入,另一方面增加设备的利用率。

(二)实验室安全的精细化管理

(1)转变管理理念,建设实验室安全责任体系和运行体系,建立绩效考核制度。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不能只为教学和科研服务,要从学校整体安全考虑,设立安全责任架构体系,多级管理,编制权责清单,逐一分解细化,落实责任主体和职责范畴。。(2)宣传安全意识,培养安全素质,养成安全事务全员参与的习惯。安全素质的养成,除了依靠安全设备外,还要定期开展安全培训,储备安全知识,树立积极的安全意识,摒弃混沌的、自持的任务型安全态度。(3)推行实验室准入制度,在进入实验室之前,所有人员应当确保充分学习实验室的规章制度和仪器设备操作规程,经考核合格,签订安全承诺书后,方可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2]。在以往强调实验和实训环节中,教学行为过多地聚焦技术交底,要求学生和教师达到何种水平,而忽视了安全交底,教师应在实验前向学生强调容易出现哪些安全事故和隐患,各个环节的安全要领等。安全准入原则不能仅仅停留在人员这一方面,还应该重视“物”和“环境,”引进的设备是否符合实验室环境,是否符合环保要求,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对师生产生安全威胁。实验环境是否存在安全隐患,特别是实验室施工现场等。实验室安全准入模式首先应该结合本实验室自身特点建立符合安全条件的实验室环境,明确能够进行的实验类型;其次根据实验室的现有条件严格控制能够进入实验室的仪器设备[2]。(4)完善安全督查机制,通过电子化手段建立实验室实时动态监控系统,对实验室的重点仪器、重点区域进行实时监控,时刻关注实验室内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时制止,减少、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2](5)建立安全应急能力,实验室安全应急工作应涉及预案管理、应急演练、遇险处理、事故救援、整改督查等工作情况,特别是应急演练,全体教师和学生应系统学习如何使用灭火器、消防带、防毒面具、淋眼装置,对各种类型的火灾、有毒有害物质泄漏、气体泄漏、爆炸等事故进行模拟演练。(6)实验室信息化安全不容忽视,配备计算机连接互联网的实验室应注重实验文档和数据的保护。

四、高职院校实验室推行精细化管理的保障

(1)定期培训宣传,提升师生对精细化管理的认识,改变以往粗放管理和使用的习惯。(2)加强队伍人员建设,专业技术人员是实验室管理的主体,高职院校应该坚持以人为本,调动实验室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原有实验室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同时需要引进一批高学历、高层次的人才从事实验室技术和管理工作,促进高职实验室全面支持教学科研工作。

参考文献:

[1]刘昌.高校实验室精细化管理的探索与实践[J].高教学刊,2017,03:134-135.

实验室精细化管理范文5

关键词:基层检验室;精细化管理;措施

0引言

随着社会分工的越来越细,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一个精细化管理的时代已经到来[1]。精细化管理就是将管理的对象分解、量化为具体的责任、数字、程序,使专人负责专门的问题,由传统经验管理向科学化管理的转变,从而整体提高企业效益的管理方法。也就是说,精细化管理是一种观念,是一种认真、精益求精的态度。基层检验室作为企业对产品质量把关的第一道关卡,应该如何开展精细化管理,是一个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1培养新管理意识

随着国家出台的各类对检验室的规范要求,检验机构的人员素质都大有提高,各种检测设备的配置也有了很大改善,企业想要在检验领域树立威信、在各类检验能力中脱颖而出,很大程度是由细节决定。也许在执行某次检验任务或是更新某项检测设备上投入了大量的资源,而在执行过程中疏忽有些细节,就有可能使前期的工作完全无用。目前基层检验室针对管理技术人员和检验员的精细化管理应加强重视程度,使员工能够先做到认识精细化、再到工作精细化、最后到习惯精细化。

2确认工作职责

2.1明确岗位职责,建立健全岗位职责体系。检验室主任作为基层检验室的管理者,其职责是理解并贯彻上级部门的精神,编制和实施检验室阶段内的工作方案,协调指导检验员工作,制定符合检验室实际工作的制度流程,并且监督执行。技术人员因为直接和检验员参与实际检验工作,主要职责是建立和完善制度体系,结合工作实际维持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行。普通检验员工作内容往往是基础性工作、阶段性工作、协助性工作等多种方式构成的复合体[2],工作繁多而复杂,因此检验员的主要责任是认真、准确的完成好各项基础工作。以基础的日常检验工作为例,检验室主任在接到物资的报检后会根据物资的规格、吨位,并且结合人员、天气等影响因素来预算好检验周期并且将检验任务分配给检验小组,在检验任务完成后确认检验结果是否有误,最后出具检验报告。技术员接到检验任务后会制定具体的检验日期和检验流程,并且提前完成检验设备的调整,保证检验任务依照检验流程顺利完成。而检验员在接到检验任务后在规定的检验日期内和技术员一起完成对物资的检验,并且记录检验原始数据。

2.2解决分工盲区,制定工作流程。由于制度的不断完善,专业化分工越来越细致,专业化工作交叉的盲区也难以避免,因此,对于跨专业的工作任务要明确,比如检验室对各类检测设备的调试校准、核查工作。从技术层面来说,只要检测设备技术成熟、硬件完好、检测结果稳定准确,调试等工作一般检验人员都可以完成。但是从管理层面来看,想要使检测设备最大程度的发挥效用、提高检测效率、减少设备损耗,就需要从各个方面考虑。例如:检测设备是否适合该次检测工作,是否专业人员提供技术支撑,设备管理人员有无做好各项资料的统计等。通过不断强化过程管理,最终提高各类型仪器的使用率。以本单位其中一个基层检验室为例,在日常的检验工作中,该室分别有超声波探伤仪和漏磁探伤仪两套检验设备,如何有针对性的使用两套不同检测仪器,检验室主任经过分析做出了以下的配置。漏磁探伤仪在检验时具有高速度、高精度的优点,但是更换检验规格比较繁琐,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人力,而超声波探伤仪具有体积小、便于携带的特点。根据两种设备的优缺点,做出了不同的检验分工。检验室到货量最大的为139.7×7.72mm规格的专用管,为了避免使用漏磁探伤仪时频繁的更换规格而浪费时间、人力和物力,所以只用该设备检验139.7×7.72mm的专用管,保证了高效率的完成检验任务。而其他规格的管材都采用超声波探伤仪进行检验,由检验人员携带超声波探伤仪前往管架进行检验。这样一来不仅使两种仪器都能有效充分的利用,而且也能保证高质量、高效率的完成日常的检验任务。

3建立精细化管理制度

3.1班前班后会制度。认真组织班前班后会,切实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而不是做表面文章。班前会:会议负责人必须清楚和明确工作任务和工作方法,并根据工作类型、工作方法、人员、环境等制定危险点预控措施。班后会:在工作结束后针对工作完成情况进行正确评估,对于工作中违章行为、工作怠慢、责任心不强、组织失误等现象及时提出批评更正。对于存在的不足要举一反三,制定有效的整改措施并限期落实。

3.2隐患排查制度。为了减少工作现场存在影响员工安全的隐患,确保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确保安全生产,应大力排查现场安全隐患,建立健全隐患排查制度。

3.3各个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检验室主任安全生产责任制:(1)对检验室的行政工作负全面责任,负责抓好检验室的安全、质量、生产等工作,是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2)认真执行贯彻党的安全方针,严格贯彻落实上级的安全规章制度,实现安全生产无事故;(3)负责组织完成处、所下达的产量任务;(4)认真搞好安全质量管理工作,按规定召开安全例会等,做到工作有总结,问题有整改;(5)负责抓好员工劳动纪律的管理,组织教育员工遵守规章制度、劳动纪律进行作业。支部书记安全生产责任制:(1)对检验室的党建工作全面负全面责任,支持协调室主任抓好检验室的安全、质量、生产等工作;(2)认真抓好检验室的安全宣传教育工作,负责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的传达贯彻;(3)负责抓好检验室的精神文明建设,按照标准严格检查、严格考核;(4)认真抓好支部工作,充分发挥每个党员在安全生产中的模范作用;(5)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工作;(6)负责对员工的企业文化教育,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技术员安全生产责任制:(1)在室主任的领导下,负责搞好检验室的安全技术工作;(2)正确贯彻执行上级有关安全技术方面的方针、政策,解决处理好工作中出现的安全技术问题;(3)建立健全检验室各项管理制度,不断检查工作情况,是否与标准规程一直,发现问题应立即纠正,做到安全生产。3.4检验岗位责任制适用范围:本操作规程适用于所有参与日常物资检验的检验人员。上岗条件:检验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考试取得资格证后,方可持证上岗。无资格证的新员工必须在持有资格证的老员工的带领下才能进行检验工作。安全规定:检验员在检验场地进行检验时,一旦有站库在附近进行装卸车作业时,应立即停止检验工作,待装卸完成后方可继续作业。检验员在用数字化无损检测仪进行作业时,发现有管材有碰撞的预兆或有危机员工安全时,应立即停机,切断电源,采取措施。检验前准备:在进行检验任务前,确定被检物资规格后,准备好量规、卡尺、探伤仪、测厚仪等检验设备,并且将设备进行调试和校准。数字化无损检测仪必须检查空气压缩机、传送辊道、各个电机、光电感应是否完好,检验规格和被检物资规格是否一致,在确认无误后将软件调试完毕,所有检验员必须穿戴劳保上岗。操作流程:首先进行外观检验,观察管体有无弯曲、凹坑、摔伤等较明显缺陷或缺欠。然后清洗螺纹对螺纹进行单项数据测量,测量完成后涂抹螺纹脂,戴好护帽。随后进行被检物资的无损检测,先对管体进行壁厚检测,检测完成后对全管体进行超声波探伤,最后记录测量原始数据。如果用数字化无损检测仪进行检验时,在确认设备可以正常运转后,进行仪器校准,在校准完成后方可进行物资检验,检验完成后打印原始记录。

4强化考核制度

精细化管理要将侧重点放在过程,要转变以往“只看结果”的观念,对检验室员工的考核从目标考核转变为目标、过程考核并重。及时分析工作中产生的问题是由于管理漏洞所造成的还是在推行精细化管理过程中产生的,管理人员要能够准确找准原因,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并且杜绝此类问题的再次发生。狠抓标准实施监督和考核工作,是标准化工作取得成效的关键[3],在后续的工作中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必须及时准确的完成工作任务,做到赏罚分明。

5严格精细化的工作流程

工作流程要求精细化。作为管理者,日常的工作要有通顺的思路,从全局考虑出发并有明确的工作计划,而后能够领导员工顺利的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作为技术人员,当接到工作任务时,需要有清晰的思路去考虑怎样以最快的效率完成工作,并且拟定工作计划,计划需区分工作任务的轻重缓急,有工作链的任务首先完成,不能使工作脱节,给下一环节的工作负责人造成困扰。工作任务完成后,需要及时总结,对于产生问题的环节及时分析,找出改进方法。检验员日常检验工作做到精细。检验员的主要工作就是依据相应的方法标准完成好每一次的检验工作。然而,不同的检验员由于各种原因可能导致检验结果出现差异。为了规范检验操作流程,确保检验结果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检验室应结合相应的规范标准来编写检验操作规程,且正式实施后应严格遵守相应内容进行操作。因此操作规程的编写过程中必须严谨、细致,从实际出发,要体现出实际工作中安全、技术、设备等多方面因素。强化精细质量预防管理。在基层检验室运行管理模式中,管理技术人员往往扮演着“消防员”的角色,哪里有问题、哪里有困难就出现在哪里,但对于真正提高管理起到的作用却比较少,尤其是预防问题出现的预见性比较差,有些问题虽有预防,但只是事后预防,亡羊补牢,收益较少,工作缺乏对潜在问题的分析。因此可以进行事前预防管理,防止发生类似的问题而影响检验结果,以便提前消除隐患。

6结语

管理没有固定的模式,只要多思考,多实践,一定会有一套合适的管理模式。基层检验室作为企业质量负责的第一道关卡,必须要建立一套有效的管理模式,精细化管理正是这样的管理体系。通过学习交流精细化管理理念,使各级层员工树立精细化管理的意识、理清岗位职责,建立精细化管理的标准体系,严格执行工作规程和考核制度,基层检验室的各项业务就能稳步上升,管理水平提升,提高检验室的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贾林光.浅谈企业精细化管理[J].工程技术(全文版),2016(7):56.

[2]李国栋,张乾坤.论精细化管理[J].企业文化月刊,2011(03):236.

实验室精细化管理范文6

关键词:公用设施;城市;精细化;运行管理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承载着人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诸多便利。到2018年,我国城市数量已达672个,当前我国城市公用设施运行管理隐患频出,给城市管理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

一、城市公用设施概念

城市公共设施的概念为:由政府或其他社会组织提供的、给社会公众使用或享用的公共建筑或设备,具体可分为教育、医疗卫生、文化娱乐、交通、体育、行政管理与社区服务、邮政电信和商业金融服务等,涵盖面非常广,称之为广义的公共设施。《郑州市城市精细化管理白皮书》中列出的第一部分为市政公用类,包括市政设施、城市照明、公用事业管理三小类,这三类是本文研究的重点,称之为城市公用设施,也就是狭义的城市公共设施。包括城市道路、隧道桥梁、线缆、排水管网、窨井等市政设施、城市照明和供水、供气、供暖、污水等公用事业类设施。

二、基于案例的城市公用设施运行管理问题

(一)郑州市公用设施运行安全事故的主要类型

1.道路塌陷事故

近年发生在城市的道路塌陷事故几无间断。由于发生在人口密集的市区,比如公路、人行道、公交站,事发突然,行人或车辆往往无法躲避,极易出现人员伤亡和财物损失。2017年12月,郑州市百花路附近发生大面积塌方。2018年6月,南阳路东风路附近因地下污水管破裂造成路面塌陷,沿线交通受到严重影响。2019年8月,暴雨过后,郑州经开区一处路面出现约1600平方米塌陷,附近多个集装箱掉入。仅从郑州来看,地面塌陷发生的频率就如此之高,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和讨论。

2.道路隔离桩伤人事故

隔离桩是城市路面常见的交通辅助设施,用于维护交通安全。在郑州的大街小巷,银白色隔离桩随处可见。2019年7月6日,郑州两位行人因撞上隔离桩发生严重事故,一死一伤。7月11日在郑州市黄河路一位行人驾驶电动车撞到非机动车道上的隔离桩导致头部受伤。7月30日凌晨,郑州市农业东路上一位行人骑电动车撞上隔离桩,摔倒后致锁骨骨折。从现场来看,很多非机动车道上的隔离桩都有明显剐痕,频繁发生的隔离桩伤人事件引起社会高度关注。但在拆除隔离桩后,机动车又开始驶入非机动车道,造成新的安全隐患。

3.窨井伤人

2013年5月25日雨天傍晚,郑州一行人推着车因看不清路面,连人带车掉到人行道上一口无盖窨井,右腿被卡了进去,所幸人没有受伤。2016年7月29日,郑州一市民骑电动车为躲避迎面而来的电动车,车轮突然卡入缺失井盖的窨井,造成头部多处受伤。2017年2月6日晚,郑州一市民在骑电动车经一处医院门口慢车道时,被地上一处没有加盖的窨井绊倒,由于车速较快,被甩出5米远,当场昏倒。2018年9月11日,一位市民行至一处斑马线时,面前突然出现一口无盖窨井,险些掉进这口窨井。

4.热力管道爆裂

2014年,郑州仅媒体曝光的供暖管道爆裂事故就达11起。2018年12月10日,郑州中原区沁河路地下暖气管突然爆裂,导致人行道路上积存大量高温热水,一名行人被烫伤送医救治。频频发生的管道爆裂事件不仅未让很多群众享受到冬天的温暖,更是给每位群众带来安全隐患。

5.摸黑的城市路灯等

郑州市惠济区新城路、清华园路两条路建成多年常年黑咕隆咚,每到晚上大小车辆、行人在黑暗中不停穿梭;化工路西三环至西四环路灯常年不亮,被称为“被遗忘的角落”,该条路2016年1月16日清晨曾经发生过一名骑电动车的市民被一辆客车撞倒当场身亡的事故。几经调查,原来是规划时没有规划电源接口,导致路灯无电源可用。

(二)影响城市公用设施安全运行的因素

根据案例分析,导致城市公用设施事故频发的原因是城市公用设施运行管理问题而导致城市公用设施处于不安全状态,再加上人的不安全行为最终导致事故发生。

1.自身因素

使用寿命:公共设施的使用超出它的寿命,这样人们就会始终处于危险区域。腐蚀破坏:特别是暖气、燃气等含添加物的热水、复杂气体等,对其管道具有侵蚀作用,使用多年造成管道穿孔引起爆裂。材料使用:设施施工过程中使用材料未满足设计要求和规范,使得灾害发生时造成次生安全事故。比如危险程度较高的燃气管道建设时未能使用新型耐腐蚀材料,导致燃气长时间侵蚀管道内壁,逐渐变薄,未到使用年限便发生破裂引发爆炸、漏气等次生灾害。设计缺陷:没有按相应的建设规范进行设计,选定的运行参数和材料不当,对设施运行环境判断或处理失误,设计时无安全保护装置,对公共设施施工要求和技术要求不明确等。

2.外部因素

自然环境因素:地震、雪灾、洪水等不可抗力使公共设施受损或报废,导致地质结构发生变化时,势必造成管网的损坏,从而引发安全事故。社会环境因素:对城市发展需求预计不足,快速的发展变化导致城市公用设施承载力不足。城市的快速发展,也使得公用设施运营期会受到周边环境施工干扰,导致设施受损。

3.人为因素

因人的失误和过错而引发的事故。如有些道路施工人员为了抢工而忽视道路下的管线,野蛮施工,使管线遭到严重破坏。再如公用设施被盗,超载对路面的碾压,公用设施管理部门的监管、维修不到位、人为操作失误,造成隐患而引发安全事故。

(三)城市公用设施运行管理存在的问题

通过梳理总结,城市公用设施运行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管理模式落后,管理职责不明确

城市公用设施管理重建设轻管理。建设时往往有利可图,且获利较快。运行维护时,却缺乏有效的资金渠道、技术条件和数据材料。在管理职责上,部分公共设施的管理权责不清,政出多门、管理混乱,公用设施问题往往涉及多家单位,问题原因和责任大小常会纠缠不清。在管理模式上,目前郑州仍采用管养合一的体制,采用事企一体的管养机制,造成了政府部门对其下属单位监管的缺位或不严。

2.管理手段落后,管理系统化不够

作为新晋的国家中心城市,常驻人口1000万的大城市,各类城市公用设施众多,依靠现有的人力物力去做好日常管理、隐患排查、维修维护很难,而且管理方式还停留在经验式管理、问题式管理、运动式管理、突击式管理上,经常顾此失彼、手忙脚乱。管理系统化不够,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对公用设施的运行维护并没有统一规划;城市管理缺乏必要的整合,各自为政,难以协调,各部门之间信息量共享、交流沟通、协调配合不够紧密。

3.监管力度不够,风险防控意识不强

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对设计方案审核把关不严。比如案例中路灯无规划电源的问题,如果在规划审核时能够及时提醒哪怕在方案中加上临时电源,也足以保障周边群众黑夜出行便利和安全;建设环节,监理单位和监管单位责任的缺失;运行环节,城市公用设施运行维护管理和监督不到位,仅停留在报告审批、制度宣传、突击检查、拉网式排查等方面。

4.安全意识薄弱,社会参与度不高

城市是安全的,但隐患无处不在,这需要社会、个人和政府每个角色都应具备高度的安全意识。但实际上却是个人对公共安全秩序的无视、有效参与安全隐患处置不够,应急自救能力薄弱,规则意识、责任意识、自救意识不强。而公众参与度不高,一方面因为城市生活节奏快,每个人生存压力较大,忙于工作和生活,无暇顾及这些公用设施是否正常运转;另一方面对城市公用设施安全的宣传力度不够,社会和个人都欠缺主人翁意识,而且缺乏群众参与公用设施管理的平台或渠道。

5.法律意识淡薄,责任追究落实不力

由于部分公众和企业法律意识淡薄,致使城市公用设施随意遭到破坏,这些无视法律法规的违法行为给城市公用设施造成了很大的危害和损失,进而对城市大众安全造成严重影响或导致严重的公共安全事故。而管理者对这些破坏行为的责任追究落实不力,使得破坏城市公用设施的成本太低,起不到警示和教育作用。

6.专业人才欠缺,队伍结构不规范

无论是日常管理、监督检查还是维护维修等环节都缺少专业支持,特别是一岗多能、综合型的维修人员缺口较大。另外,市政管养人员流动性大,很多设施管理单位正式人员较多但只从事少量的维修维护工作,大部分一线维修工作由临时人员或者个别不具备资质的草台班子施工队承担,这就造成很多维修维护三番五次重复进行,还会导致潜在隐患不能及时发现,或者发现后处理不得当,最终导致设施出现故障。

7.前期欠账多,规划建设不合理

规划不合理,案例中出现的非机动车道的隔离桩,没有规划电源的路灯,几次三番开膛破肚的马路,道路车道上绵延不断的窨井盖等等,这些反人性的设计完全脱离了便民和安全的要求;规划短视,过多考虑眼前,未形成长远的统筹与规划,刻意控制建设成本,导致后续养护成本较高,设备标准较低及扩改频繁等问题;建设缺陷,不能够按照设计要求足工足料,赶工期、节省成本、施工单位不具备相应资质、监理单位不严格履行职责等都是隐患因素。

三、城市公用设施运行安全的管理对策

(一)转变政府职能,推进公用设施运行管理市场化

1.政府职能的转变,从管理到服务

政府作为城市管理的主体,应当明确角色定位,完善部门监管,做好政策法律制定,做好设施运行监管,切实避免管得过多过泛。要为企业等社会参与者营造良好的公平竞争环境,构建高效率的公众参与平台。

2.运用风险管理理念,树立大安全意识

郑州是已迈入千万人口的国家中心城市,这样一个大城市,一旦出现供水供电停止、交通瘫痪等问题,造成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都十分巨大。在城市公用设施运行管理中引入风险管理理念,构建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有效识别和预测风险,制定相应的风险防控和应急处置规范,控制风险的发生;树立大安全意识,切实绷紧“安全”这根弦,制定标准、日常监管、维修维护、责任划分等每个运行管理的细节都要考虑安全因素。

3.管养市场化和特许经营模式的尝试

城市公用设施管养包括设施的日常养护、维修、改造、更新等。从实践来看,目前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政府直接提供,成立专门的管理和养护机构,直接隶属于政府主管部门;二是特许经营的方式,由企业按照特许经营合同负责日常运营维护,采取计量的方式,日常的维护费用由政府按时按量结算支付;三是完全由市场供给,实现管养分离。采用公开招标、购买服务的方式,通过市场竞争的方式,择优选择,合同约定各方责任,由中标企业负责设施的日常养护,由政府主管部门负责对企业的管护工作进行评价监督,并按合同约定支付管养资金。物业城市是城市管理的一种模式创新,旨在运用市场化机制,通过“专业服务+智慧平台+行政力量”相融合的方式,引入高水平物业公司,对城市公共空间与公共资源、公共项目实行全流程“管理+服务+运营”,值得去尝试和探索。

(二)完善精细化管理标准,提高设施运行维护水平

首先是城市公用设施管理标准和管理要求的精细化。规范“路长制”程序和流程,数字化城市管理考核评价体系和12319平台等管理机制,对于运行维护责任、流程等树立标准,减少案例中推诿扯皮、责任不明、追究不力等情形。其次是公用设施管理标准执行的精准化。下一步,郑州要对照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进一步完善相关标准,并以地方法规的形式予以确立,加大对标准执行的监督和检视,只有强制标准和坚定的执行才能确保城市公用设施运行的高效规范,提高城市公用设施运行管理的水平。

(三)强化综合管理,鼓励社会参与

1.系统化管理的“大城管”意识

大城管,也就是城市综合管理,由政府成立统一的城管综合管理指挥中心,把所有部门纳入到管理体系之中,改变过去孤立管理和条块不合的“小城管”局面。建议成立城市管理工作委员会,作为市委、市政府城市管理的议事协调机构,由市政府主要领导牵头,分管领导、相关部门参加,定期听取城市管理工作汇报,研究解决城市管理工作难点、疑点问题。

2.积极拓展社会公众参与途径

一是要提供参与平台:建立以市民参与治理为理念、以“互联网+”为手段的新型城市治理模式,推出城市管理APP,为市民广泛参与城市治理提供平台,市民可以通过APP进行举报投诉、下单接单等,后台对各项数据统筹、分析、处理,以实现快速响应。二是设立激励机制:通过奖励激发市民参与城市管理的热情,市民举报和抢单处理可获得积分奖励,积分可以用来换取商品、优惠券,还可以直接变现;志愿者可以根据志愿服务难易程度,获得一定额度的商业保险和志愿补贴。三是确保监督透明:如果市民上报案件超时未处理,城市管理APP还能提供市民投诉处理进度查询,实现政务信息公开化,一方面方便市民了解投诉进程,另一方面,也督促政府工作人员高效处理投诉事件。

(四)打造“大数据”城市公用设施综合监管系统

1.着力提高设施运行监测的现代化

着手智慧城市建设,将数字城市与物联网相结合,通过接入到各种场景的传感器、摄像头和无人机、高分遥感和GIS等技术实现对城市公用设施感知和可视化监测,将采集的数据可视化和规范化,纳入统一的数据库管理,以供管理决策者分析使用。

2.加强公用设施运行问题处置能力的智慧化

充分运用互联网+政务模式推动公用设施网格化管理,通过收集来自政府、公共事业、互联网公司等机构的数据,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对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估,实现故障早发现早预警,达到“精准施治”。

3.新技术、新材料应用

探索绿色城市道路修复技术等养护技术,推广各种先进的市政管养技术和材料,应用非开挖修复等先进技术。

(五)强化对公用设施运行管理的实时监控和风险防控

海恩法则强调城市公用设施安全运行的最有效手段是防范,所以应将公用设施安全运行的着力点与重心前移。

1.要树立风险管理理念

城市管理部门应建立公用设施风险管理机制,对设施风险信息收集、统计和分析,对风险进行识别和预测,依此建立各种风险预案,有效规避、应对各种风险的发生,保障社会公共利益不受或少受损害。同时,加强风险宣传教育,加强市民风险认识,形成全社会的风险管理共识。

2.建立城市公用设施运行风险动态

监控和识别体系,高度关注设施运行风险进一步优化郑州市城市管理数字化监督平台,织密全覆盖风险防控网络,引入第三方机构来提供城市风险预警和监测服务,多渠道激励广大市民广泛参与。

3.要及时发现潜在安全隐患并进行预警

通过对市政公用设施运行情况的评估,随时掌握各种公用设施的运行状态,及时找出运行管理中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处置和规避。

4.强化应急处置能力,建立城市公用设施应急管理体系

根据风险信息预测隐患可能导致事件的影响程度和范围,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应急预案,确保应急处理及时高效。

5.建立健全城市公用设施安全事故追溯机制

对具有同类风险的事故进行排查,减少同类安全事故重复发生,将多数公用设施安全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六)关口前移,积极参与城市公用设施设计、建设的各个环节

首先,城市管理部门应建立统筹协调机制,健全城市管理部门参与规划、建设情况评估反馈机制,防止“规划漏项、建设甩项”。建设单位要充分理解规划设计者意图,深入了解设计要求和技术规范,确保建设阶段高质量,达到项目规划预期。其次,要做好建设项目招投标工作,施工单位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设施建设质量的高低;要与工程项目监理单位通力合作,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抓好质量监管。第三,做好完工验收后的移交管理工作,为工程未来使用和运行管理收集详尽的数据资料。

(七)打造一支专业、高效、尽责的管养队伍

一是要与高校联合培养人才,有计划地引进各类专业人才,为城市管理输送理论丰富、实践能力强的专业人才,为城市公用设施管理专业化、科学化补充人才力量。二是要实现培训全覆盖、快时效、高质量,建立一支专业性强的市政管养队伍。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成长和使用的有效机制,对现有管理人员进行定期专业培训,提高管养队伍的技术水平。三是要工作标准精细化,以标准抓队伍。制定相应的工作流程和操作规范,通过检查、考试、评比等各种方式贯彻标准,宣传标准,让每位一线管养人员都能按操作规范和标准进行熟练维护保养。四是要搭建技能展示舞台,广泛开展技术比武活动,建立岗位大练兵、大比武机制,以赛代训,不断提高各岗位的职业素养,通过业务大比拼,发现业务能手,鼓励业务进步,选树典型,提高整体业务技能。

【参考文献】

[1]李德伟.构建新型市政管理体制机制提高市政设施建设管养水平—兼论玉林市市政设施管理的问题及对策[J].广西城镇建设,2010(7):110-113.

[2]李德智,朱诗尧.大数据时代下的城市精细化管理[J].现代管理科学,2018(12):30-32.

实验室精细化管理范文7

关键词:高校实验室;管理信息化;制度

一、高校实验室信息化建设意义

高校实验室信息化管理主要是指利用软件、硬件和相关特殊实验设施,对原有的单机实验设备进行改造。把网络技术、物联网技术,以及设备虚拟仿真等技术,运用到实验室信息化建设中,提高实验室数字化管理的质量与效率。对高校教学工作、科研工作而言,高校实验室建设成效与之存在密切关联性。高校实验室通过信息化建设,能促进高校在科研、教学等日常实践活动的开展,提高实验室的运转效率,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供基础实验条件支撑。实验室管理涉及的内容比较多,包括:各类实验室报表统计、人员、仪器设备、研究成果等。这些信息互有交集,但也可能处于不同的信息化系统当中[1]。当前,各高校都对实验室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新要求,整合各类数据资源。实现从数据开放到数据共享,再到数据分析的一体化信息管理,准确做到信息数据“输入唯一,输出多样”。确保信息数据的准确性与唯一性,促进实验室信息资源共享,规避信息孤岛的问题。

二、高校实验室信息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高校对各类信息化建设都大力投入,针对实验室数字化管理进行了革新,但仍存在以下问题:1.需要进一步完善实验室软、硬件设施条件。大部分高校在实验室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管理系统的自主研发能力较弱,无法实现现有实验设备接入信息化系统,从而实现有效的管理。部分高校大型的仪器设备、云服务器等实验室在当初建设时比较分散,各类数据端口并不统一,甚至硬件设施陈旧,性能落后,没有形成一条畅通的信息渠道;在软件方面,对数据库、网络系统等,缺乏统一化的管理标准[2]。2.相关管理制度有待完善。高校实验室一般为多部门管理,存在职能交叉的情况。实验室设备、维护及教学活动等,分属于不同部门管理,存在“权责不清,管理不明”的情况。一旦出现问题,容易责任推诿。3.实验管理人员水平不高,各类实验设备利用率较低,不能适应未来信息化的需求,且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在国家信息化建设大背景下,实验人员除了需要完成实验室仪器设备工作,还需要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跟随时代的发展,要具备能与信息化系统建设相适应的能力。目前,老一辈的实验人员对计算机等操作技能不强,对实验室信息化建设的有些排斥,无法充分将先进技术融入到日常工作当中。

三、加强高校实验室信息化途径建设

(一)高校实验室信息化建设进度步伐加快

高校要加快实验室信息化建设进度,及时更新软硬件设施,打通各数据端口,避免出现信息孤岛,并定制软件系统,以满足实际需求。高校可与企业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在企业参与协助下,共同建立信息化实验室,把校企合作优势充分发挥出来。高校与企业需要对教学资源,以及科研资源进行充分整合,形成良好的科研氛围与教学氛围。学校与企业在协作商议的基础上,对实验室管理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优化方案,探讨如何对实验室系统进行整合、优化,提升系统集成度[3]。高校可以通过建设完全开放性实验室,提升实验室开放度。除了校内开放以外,还可向社会开放。以此,提升实验室资源利用率,从而创造更多社会效益。在建设完全开放性实验室的进程中,高校要利用现代化的信息平台,规范各类实验室开放的业务流程,对实验室业务进行智能化、动态化管理。并建立相应的考评机制,便于反馈。高校也可将实验教学、科学研究和数字化多媒体网络进行结合。数字多媒体网络系统具有各种模块功能,包括:网络资料库、素材处理模块。便于教学科研工作获得相关信息数据支持,并能在线处理素材,制作具有特色的课件内容,提升实验室教学科研工作效能。

(二)实现实验室管理数据一体化

1.通过将实验室已有的各类管理系统进行数据化整合,统一制定各类基础信息代码,提供标准化数字接口,让各类业务系统之间进行统一协调工作和数据传输。管理人员只需要手工录入一次,就可以同步处理,避免数据重复录入带来的数据不一致问题。2.对系统数据安全性、稳定性进行构建和评测。在实验室软件安全、数据安全管理中要采取必要措施。如,在校内网络环境下,布置实验室相关系统程序及存储相关数据,并设置相应的防火墙进行保护。对跨系统、跨部门之间的数据交互,可采取IP组合端口、点对点数据加密传输技术,确保数据安全。

(三)加强相关制度建设

学校在制度建设方面,要建立责任制,明确各职能科室、岗位工作人员在实验室信息化建设、运行、管理当中的权责关系,避免出现责任不明的情况。一旦出现问题,可追究相关责任人,避免出现责任推诿的情况,起到督促作用。同时,要明确实验室信息化建设标准,并建立相应的培训、考核制度,完善顶层设计,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实施。

(四)重视相关人才队伍建设

高校实验室信息化建设需要配备专业的实验人员,通过岗位流动,对现有人才加强信息化技术专业培训,不断增强其信息化意识,使其能熟练操作计算机设备,应用相关技术处理实验室信息。实验室要适当引进专业人才,对现有人才队伍进行补充,为推进实验室信息化管理奠定人才基础。

四、结束语

在互联网普及的时代,各高校需要加快实验信息化系统建设的步伐,保障高校实验室教学和科研的顺利开展,需要建立较为完备的管理制度,加强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把各类实验教学进行统筹规划与管理,提供完全开放性实验室,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刘自庆.信息化背景下高校实验室管理浅议[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9(12):124-125.

[2]陈亮.基于高校实验室信息化管理建设途径的研究[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9(8):194-195.

实验室精细化管理范文8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经营管理工作;精细化

随着我国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平台的建设发展,大数据时代下的医疗体系得到了逐步的建设和完善,全民健康医疗大数据时代已然来临。在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医院要想实现可持续性的经营管理就必须要有效结合信息化技术,对医疗管理信息进行汇聚、整合和共享,实现医院经营管理工作的全面精细化建设,在满足广大群众治病医疗需求的同时,全面提升医院的经营管理效率,以实现医院的科学化、可持续化发展。

1大数据时代下医院财务管理的精细化发展

财务管理工作是医院经营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以医院建设和发展赖以生存的基础。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医院实现财务管理工作精细化发展有助于提升医院财务的融合性,全面实现医院成本控制,进而提升医院经营的竞争力提升。首先,大数据时代下医院财务管理的精细化发展要整合各个工作系统实现一体化的集成管理,将收费系统、仓库管理系统、成本核算系统、医保管理系统、医生工作站、护士工作站进行整合,将医院财务管理工作从传统的核算系统向着决策支持系统方向转化。其次,医院财务管理的精细化发展要加强全面预算和成本控制管理工作。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医院的财务管理要对医院经营的财务数据进行收集、处理、分析、整合以及控制,要向实现医院资源的精细化调配就要加强预算管理工作,对预算进行编制、执行、审批和控制,是预算管理工作进入到医院经营的决策层面。

2大数据时代下医院后勤管理的精细化发展

后勤管理是医院经营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于医院的医、教、研等方面的工作提供保障和支持。传统的粗犷式后勤管理为医院的改革发展带来了绝大的阻碍,后勤人员老龄化、知识结构单一、信息化意识淡薄都是后勤管理工作的弊端,只有实现后勤管理的精细化发展,才能够为医院经营管理的精细化进程打下坚实的基础。首先,后勤管理精细化发展要建立适合医院自身发展所需的后勤保障班组。后勤保障班组要与临床一下紧密结合,旨在更好的为临床工作进行服务,各班组以及各个后勤工作岗位要进行贯标工作,明确岗位职责、岗位分工和岗位范畴,明确工作责任。其次,结合现代化信息技术建立一体化后勤工作平台,将粗犷的管理流程进行扁平化处理,简化后勤申报程序,对工作流程处理进行痕迹化管理,结合计算机技术来实现后勤工作的高效沟通,进而为医院的整体经营工作提供高效的服务。第三,通过一体化工作平台来完善物资供应流程和管理。将医院的物资信息数据建立数据库,结合计算机技术来实现物资采购的申请、登记、审批、购买、审核以及领用过程的闭环,实现后勤管理工作公开透明、精细过程,明晰物资走向,实现国有资产的规范管理。

3大数据时代下医院绩效管理的精细化发展

医院的绩效管理水平体现了医院经营管理的发展水平,精细化的绩效管理制度可以对医院的财务受益、医患管理、员工积极性、工程流程以及学习成长都产生积极的影响。首先,医院绩效管理的精细化发展需要将医院的科室依照不同的功能划分为医辅科室、临床科室、管理科室、医技科室等,针对不同的科室采用不同的绩效管理制度,保障医院绩效考核的公正性和公平性,才能够顺利开展绩效管理工作的精细化发展。其次,医院绩效管理的精细化发展要细分绩效考核的时间期限,为了充分发挥绩效考核的作用,将绩效考核时间细分为月份、季度、半年、年度绩效考核,以这种紧迫的时间方式来督促医护人员工作的积极性,确保医院员工能够时刻在工作中进行学习和反省不足,进而保障医院的健康长远发展。第三、医院绩效管理的精细化发展中绩效考核中的绩效成绩分析是最为关键的环节。这个环节决定了每一名医院工作人员的考核成绩,直接决定了员工的工资结果,因此,医院必须要重视绩效考核成绩分析工作环节,结合大数据时代下信息技术统计的优势,科学、动态的分析每一名医护人员的考核成绩,并对考核时期的重点工作进行实时的监测和调整,进而推进医院经营工作的科学发展。

4大数据时代下医院医疗质量的精细化发展

医院的医疗质量是衡量一家医院医疗水平和经营质量的核心标准,广大群众的择院需求通常都是由医院的医疗质量决定的,因此,医疗质量对医院的经营管理工作影响最为重要,对医疗质量工作如何实施精细化管理就显得至关重要了。首先,医院医疗质量的精细化发展需成立专项管理小组,由院方第一责任人牵头,各科室责任人负责具体事宜,利用大数据时代下的计算机技术进行质控监督,医院需制定监测审核实施细则,明确哥部门医疗服务的指标和预测目标值,通过信息网络技术来实现动态管理,进而保障医疗质量的全面落实。其次,医院医疗质量的精细化发展需主动对接信息系统,整合周边系统。管理小组的管理系统要与医院的一体化信息系统进行对接,通过网络信息技术的实时特性来实现对各科室处置病人情况的实时、交互、全程监控,进而产生科学的医疗质量评价,进而实现医院医疗质量的精细化发展。

5结束语

医院经营管理工作实现精细化发展离不开大数据时代下的信息技术支撑,两者的有效结合极大的提升了医院的经营水平、服务水平和竞争力。要想实现医院经营管理的精细化发展就必须要致力于开展医院财务管理工作、后勤管理工作、绩效管理工作以及医疗质量管理工作等方面的精细化建设,进而实现医院的可持续化发展。

参考文献

[1]滕怀金.医生综合素质和工作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与实践[D].北京:解放军总医院(军医进修学院),2008.

[2]罗旭,刘友江.医疗大数据研究现状及其临床应用[J].医学信息学杂志,2015,36(5):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