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制度管理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实验室制度管理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实验室制度管理

实验室制度管理范文1

高校实验室管理制度所涉及的内容,不仅仅是实验室的日常维护管理,还包括实验室教学秩序和实验室安全管理等。正确分析高校实验室管理涉及的内容,对于高校实验室管理制度的完备性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

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指的是对于实验室中摆放和储存的仪器设备进行的日常管理,包括清洗、维护、维修、更换、购置等。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是实验室管理的基本工作,只有保证仪器设备的正常,实验室才有发挥其作用的能力。

(二)实验室的人员管理

实验室的人员管理,指的是实验室工作人员的管理工作,涉及工作人员的任命、裁撤、培训等。实验室的管理工作主要是由管理员来进行的,实验室的人员管理可以实现对于管理员的素质的提升和责任心的培养,是实验室实现管理长效机制的建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三)实验室的资金管理

实验室的资金管理,是指在实验室管理过程中,对于国家给实验室拨发的资金或者学校为实验室建设提供的资金的管理。实验室资金管理的效果,决定了实验室的资金能否用到实处,能否把实验室资金转化成实验室的软实力,提升实验室的实践研究能力。

(四)实验室的教学管理

高校实验室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提供教师对于学生实践教学的场所,这个过程会使实验室对很多学生开放,很有可能造成仪器设备的损坏。因此,实验室的教学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对于实验室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仪器设备的保护和实验室实验能力的提升,都具有重要作用。

(五)实验室的安全管理

实验室根据不同的种类,基本都有一定的危险性,尤其是一些化学实验室,很多化学试剂有毒性或者易燃易爆,一些生物实验室的动物传染病、寄生虫病等,也具有很大的危险性,所以对于实验室的安全性问题,必须妥善处置,合理制定制度来确保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顺利进行,保证实验中管理人员和实验人员、科研人员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二、高校实验室管理制度的完备性提升策略

在了解实验室管理制度涉及的范围和内容后,可以通过制定相应的策略科学提升实验室管理制度的完备性。高校实验室管理制度完备性的提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完善高校实验室的仪器设备管理制度

高校实验室的仪器设备管理制度的完善,可以借鉴一些成功的案例,通过吸取其合理的经验来进行。通过分析一些管理制度较为先进的高校实验室,可以发现,对于高校实验室仪器设备的管理,首先要制定合理的基本制度,然后在实际管理过程中根据发生的问题及时改进,尽可能达到仪器设备管理制度的更加完善。在这里提供出的参考思路为:在实验室中配备专门的具有一定仪器设备管理能力的管理员,将日常的仪器设备管理工作交给管理员全权负责;对实验室仪器设备的日常管理工作,应当定时派人进行监督,对于管理员工作的不足,应该提醒其及时进行改进;对于实验室仪器设备的维修、更换、购置应当制定完备的流程但要避免流程过于复杂,应当保证办事效率;对于实验室的相关档案数据也应当进行专门管理,形成制度。

(二)完善高校实验室的人员管理制度

高校实验室中的各种仪器设备都是较为精密的,因而要求高校实验室的管理人员应当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具备相应的实验室仪器设备的操作能力,熟练掌握实验室仪器设备的维护方式,这样才能够对高校实验室进行合理、科学的管理。另外,对于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也应当制定考核制度,及时淘汰不负责任或者管理能力严重不足的管理人员,对于一些专业技能相对较低的管理人员,应当对其在上岗之前进行适当的培训工作,由于实验室管理工作的专业性,所以必须要求实验室管理人员能够掌握相应的专业能力。

(三)完善高校实验室的资金管理制度

高校实验室应当实现专款专用,要绝对避免实验室资金的浪费和中饱私囊。因此,应当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来规范实验室资金的开支。实验室的资金应当制定合理的开支计划,按照计划来使用实验室资金进行实验室的相关仪器设备的购买和实验室的建设工作,由专门人员制定实验室的财务报表,而由上级进行审批和审核,使实验室资金的去向更加公开、透明化,以此增强资金的使用效率。

(四)完善高校实验室的教学管理制度

需要在实验室进行实验教学的老师,应当提前和实验室的管理人员联系,一方面确定实验室为学生和老师开放的时间,另一方面,实验室管理人员可以在实验课开始前为同学们准备好相关的仪器设备,保证实验课的顺利进行。另外,对于实验课上损坏了实验室仪器设备的人员,应当制定合理的赔偿措施,使实验室的仪器设备损失能够得到及时的补偿。当然,实验室管理人员也应当在实验课开始之前,就对相关仪器设备的使用向同学们进行明确的介绍,以免由于学生对于仪器设备不了解,出现设备操作不当、导致仪器设备被损坏,甚至引发安全事故的现象。

(五)完善高校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制度

高校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是必须引起相关管理人员和实验室使用人员注意的,一旦疏忽很有可能造成人身安全问题。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应当制定明确的规章制度,张贴在实验室的醒目地点,包括实验室相关危险设备、试剂、仪器的使用要点,实验室日常使用的危险隐患,实验室火灾预防知识和灭火器的使用知识,实验室应急处置的相关方法等。

三、结论

实验室制度管理范文2

(一)对实验室领导者的要求

一个合格的领导者必须具备以下要素:品德良好,乐于助人;自身业务能力强;能以身作则,安心工作;善于团队合作。领导者首先要熟悉实验室工作的流程,对于实验室的规划和发展定位有宏观的概念,这样才能使实验室跟得上教学和社会的发展,才能更好地提供服务。领导者能够在学术上有一定的权威,在教学与科研上有突出的成绩,能够把握本学科科技前沿动态。领导都应当加强实验室人员的业务交流,可以规定每个星期或每个月开一次业务交流会,大家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交流讨论,共同对某一难题进行解决。也可以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探索。领导者能公平处理事务,在工作中做到办事公正,奖罚分明。对良好的现象提出表彰,树立榜样。用榜样的力量感染和带动全体实验人员创造性地进行实验室建设,不断提高实验室的整体水平。

(二)对管理员的要求

实验室的管理人员,要对本职工作熟悉,可以对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相应处理。在日常工作中,管理员必须按照相应的管理制度进行工作,按照教学计划对学生开放机房。学期初由计算机房综合排定全校学生用机安排表,无特殊情况不得随意变更。每个机房管理人员都要负责组织搞好室内清洁卫生,保持室内安静、整洁。每天要认真填写值班情况记录表,及时记录学生上机时的反映、机器出现的故障、网络故障、学生违纪等情况。

二、实验室设备的管理

(一)设备的管理:安装、调试

计算机属精密仪器设备,安放的场所及环境都需要有特别的考虑,所以在最初安装、调试的时候要有专业人员来操作。后期的管理人员也必须经过相应的培训,能处理机器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一般问题。

(二)设备的运行:日常管理、使用

计算机日常的使用也要有相应的操作规程。首先合上电源总闸,等机器反映正常后再去开终端。下班时也要先把各终端电脑关了后再关闭电源总闸。每次开机与关机的间隔不少于15秒。学生在上机操作时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按教学的实验要求步骤来进行。

(三)设备的维护:日常的维护、修理

机房的管理维护人员要本着“对教学负责,为学生服务,为本单位树立良好形象”的态度管好设备,维护好机房设施。

三、实验室的运行

(一)使用人员的管理制度

学生要遵守机房的规章,保持机房的卫生,整洁,安静。严禁在机房内抽烟,不允许携带有损实验室卫生、整洁、安静、安全的物品进入(如食品、饮料、雨具等)。规定在计算机机房上机的学生一律不得拔插和移动、交换任何实验设备,违者按设备价值进行处罚。对因违章而造成计算机或设备损坏,视情节轻重及当事人对错误的认识,负责一部分或全部赔偿。

(二)使用人员的培训、指导

学生在上机前要进行专门的培训,尤其是针对刚入校的新生,要进行相关实验设备使用的培训,给他们讲清楚设备使用的基本方法,必须是在教学老师或辅导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操作。学生在上机操作时要有老师随班指导,一般计算机实验室分为两部分:软件和硬件。需要进行指导的更多在于硬件部分,从计算机的组成、拆装,到计算机硬件设备的维护、测试。学校在管理人员不足的情况下也可以使用以老带新的方法,从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发现一些操作熟练的学生来指导不熟练的学生,也可以让大三、大四的学生来指导大一、大二的学生,来减轻管理人员及教师的压力。

四、总结

实验室制度管理范文3

关键词:高校实验室;双轨实验室;发展困境;发展思路;制度创新

在国家大力推动高等学校“双一流”建设,全面实施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的背景下[1],高校开始集中精力发展特色优势专业,争取进入“一流高校”“一流学科”,提升学校或学科的地位。实验室与实验教学的水平直接制约着“双一流”建设,建设一流高水平实验室是推进“双一流”建设的客观要求[2]。由于学校整体发展或者学生培养的要求,必须设置一些学科或专业方向以满足本科教学综合性培养的要求。但由于资源倾斜的不平衡或者各高校传统特色学科的差别,造成部分学科或专业方向发展举步维艰。而作为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主要阵地的高校实验室,成为区分优势与边缘学科实力的突出代表。特别是对于土木工程专业这种实践性强的专业,实验课程在整个教学体系中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是体现学生能力培养中的一个关键评价指标。高校实验室一般分为教学实验室和科研实验室。一些边缘学科的实验室需要承担本科/研究生教学任务,同时还需要承担部分科研任务。这类实验室的发展面临诸多问题,如果不能做好实验室长期发展规划,创新实验室管理制度,那么很有可能在高校学科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逐步落伍甚至被淘汰。因此,在实验室资源紧张以及实验室需要承担重要任务的情况下,教学科研双轨实验室的发展与管理制度值得深入思考,以满足教学和科研的要求。

一、边缘学科实验室的困境

优势特色学科能够引入大项目,搭建大平台,获得大奖励,学科能够蓬勃发展。对比之下,由于历史发展或者学科/专业方向定位不准确,致使部分学科、甚至是优势特色学科之下的部分专业方向发展受限,面临着边缘化的风险。在学科师资水平、资源短缺等众多因素的影响下,这些学科/专业方向想要获得充足的支持变得愈发困难,具体表现为实验室人员缺乏、经费短缺、办学空间不足等。

(一)实验室人员缺乏

即便是边缘学科,教学实验室依然是本科生/研究生动手实践能力培养的阵地,需要承担相应实验课程的教学任务。此时,学校应配备专门的实验室管理人员开展实验室日常管理、设备维护、与教学老师对接实验教学任务、分发与收集实验设备等。边缘学科的教学任务量相对较少,造成实验教学任务少,在这个情况下实验室管理人员配置得较少。此时,当面临科研试验任务时,较少的实验室管理人员难以承担起繁重的科研试验管理任务,极易造成实验室日常管理混乱,可能表现在实验设备难以维持正常运转、实验操作人员(主要指研究生)进出实验室无序、实验室卫生与安全不达标等众多问题。这些问题反过来又会影响学科教学和科研水平的发展,久而久之,边缘学科的发展逐渐恶化。

(二)经费短缺

实验室经费包括设备购置与维修经费、实验室文化建设经费和运转管理经费等。由于边缘学科的成果产出较少、师资队伍不强,上述结果带来的是科研经费可以购置的设备较少。边缘学科双轨实验室经费除了满足基本教学要求的教学经费外,缺乏足够的其余后备经费支持,实验室创新设备购置举步维艰,实验室维护费用面临着重大缺口,从而影响了实验室的发展。以Z大学道路工程实验室为例,设备购置经费包括土木交通类专业实验室建设经费(来自中央改善办学条件专项)、Z大学大型仪器设备专项经费、双一流建设经费等。然而,近年来道路工程实验室基本以土木交通类专业实验室建设经费为主,除了满足本科教学实验需要外,还开展部分创新实验,购置了部分本科教学之外的实验设备。

(三)办学空间不足

受学校场地所限,学校空间布局已经确定,各实验室空间基本成型,难以有明显程度的变动。边缘学科基本依靠教学实验室完成教学/科研活动。随着高校体量逐渐增大,现有场地已经难以满足学校发展的要求。高校新校区建设迅速开展,建筑面积逐步扩张,实验室空间需求随之增大。边缘学科本就缺乏竞争力,或许在新校区建设的竞争中也难以有较大作为。

二、双轨实验室未来发展的思考

本部分针对教学科研双轨实验室目前存在的困境,思考双轨实验室未来的发展思路。

(一)争取经费支持

根据国家、学校相关实验室经费政策,申请专门经费作为实验室建设经费,用于实验室专项改造。实验室经费主要用于设备购置与维修、实验室日常管理等,应该划分经费使用范围,分类使用经费。对于设备购置经费,要充分挖掘现有设备对于实验课程教学的满足情况,提前谋划,优化设备功能需求,更新老旧设备。在原有实验室经费获取渠道的基础上,鼓励教师指导大学生创新项目或者增设开放式创新试验项目,据此申请专项创新设备经费。此外,还可利用科研项目设备经费购置设备,用于科研活动。

(二)扩大实验室空间

实验室空间是实验室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过小的实验室空间将会极大影响设备存放,阻碍实验室未来发展。由于不同种类设备可能会存放在一间实验室,设备间的相互影响会危及实验室安全。充分利用校区扩建等机会,申请实验室空间扩增。可以通过学科交叉,或者与相近的强势学科进行融合,增大实验室办学空间。合理规划实验室内设备的布置,归类同类型设备存放在同一间实验室。

(三)创新制度管理

如何提高实验室管理的质量和水平,促进实验室管理改革的顺利进行,切实提升实验室在高校教学科研中发挥的基础性保障作用,是当前高校实验室管理部门和实验教师都必须深思的关键问题。认真执行实验室相关的规章制度,在教师与学生中间形成良好的实验室利用习惯。依据实验室发展现状,可以从设备使用制度、学生管理制度和教师队伍管理制度等几个方面进行制度管理的创新,提高实验室运行效率与质量。

三、双轨实验室管理制度创新

高校实验平台的安全管理涉及实验教学管理、实验人员管理、实验场地安全管理、实验设备运行管理、实验药品试剂安全管理、废弃物安全处置管理、实验操作过程安全规范管理等[3]。本部分以Z大学道路工程实验室为例,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双轨实验室管理制度进行创新总结:设备使用制度、学生管理制度、教师队伍管理制度等。

(一)设备使用制度

仪器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实验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4]。实验室设备分为常规设备与大型设备,据此制定相应的设备使用制度,加强台账记录,规范设备使用秩序,做到有序追踪。对于大型设备,一定注意设备运行期间必须有人看护。对易损设备提前制定采购计划,加强设备巡检,避免设备损坏影响实验活动。对于教学实验,由实验教学指导老师在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协助下对学生进行指导,规范试验操作。而对于进行科研活动的本科生创新试验或者研究生试验,进入教学实验室之前,所有人员均需要进行实验室安全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可进入实验室开展各项活动。在操作新设备前需要其熟知设备操作规程,当其他同学操作该设备前要求其前去熟悉该设备的具体操作过程,以及思考试验过程中应该注意的操作。下一步,应该优化本科教学实验项目,在确保学生基本能力的基础上,创新实验项目以逼近道路工程发展趋势。例如,发展虚拟实验项目,避免因实验课程课时过短造成相关实验难以正常进行。增大创新项目的投入,利用本科教学经费购买一些科研型设备,在满足创新项目的同时可用于系内教师的科研活动。在经费受限的情况下统筹学院、学校各实验室的设备使用,或者利用一些科研平台付费使用。

(二)学生管理制度

“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已成为当前高校人才培养共识[5]。学生是实验室使用的绝对主体,对实验室的有序管理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加强实验室内学生的管理制度,是确保实验室安全、有序运行的关键之一。Z大学道路工程实验室对学生管理提出要求,目的是约束学生在实验室的行为,确保实验室与学生自身安全,以及设备的高效、正常运行。在进入实验室前,学生填写试验项目申请表,预约使用时间,由指导教师签字,实验室主任和管理人员分别审批,审批通过后进入实验室。在使用实验室期间应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并填写相关实验室和仪器使用记录本。使用完毕,仪器设备归位,整理好实验室,经实验室管理人员检查合格,离开实验室。实验室开放期间由专职实验人员具体管理。为了规范学生操作,实验室在每个房间安装远程摄像系统,实时掌控实验室运行状况。建立信息互享平台,及时发布实验室设备状况信息、安全检查等通知,可以让学生及时了解实验室对外开放状态。针对本科生,在学时不变的情况下,既要满足基本的实验教学目的,又能够使学生掌握必要的改进类实验项目,与工作接轨。以“加强基本技能训练,注重全面素质和促进创新意识培养”为实验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由基本技能型试验发展到高级型试验,在课外增设开放实验项目。以提高本科实验教学水平为出发点,用教学带动科研,以科研促进教学,以培养具有较高科研能力及工程素质和创新意识的人才为目的[6]。

(三)教师队伍管理制度

国内各大高校在人才引进和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均有较大的投入,师资结构呈现年轻化和高学历化态势[7]。老教师实践经验丰富,虽然可能对大多数试验设备和操作较为熟悉,但是对新环境、新平台和新制度的理解不够、主观能动性不足,其所从事的工作也都仅仅是配合相关实验室教学科研活动。而新进教师虽然学历较高,在入职之前大都经历过国内外知名高校的先进教学科研实验仪器设备的操作和应用训练,但是对实验室相关工作的经验不足,甚至部分青年教师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从事的是理论研究,对试验了解不够。为此,将教学科研岗位年轻教师暂时充实到实验室管理岗位中,解决实验室人员匮乏的难题;另一方面,还可增加他们的实践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此外,Z大学道路工程实验室联合系领导在本系教职人员中广泛宣传,鼓励大家参与指导大学生创新计划项目。通过参与这些项目,指导本科生开展创新试验,借此机会,一方面可以增强本系教师与本科生之间的联系,在研究生招生中提前获取优质生源;另一方面,通过开展创新试验可以在每年的本科教学经费中申请相关经费作为创新试验项目对应的创新实验设备的购置经费,这些创新实验设备可以为本系教师的科研活动服务,进而促进学科发展。

四、结论

实验室制度管理范文4

关键词:高等学校;实验室;管理法规;管理制度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教育事业也在不断进步,高等教育已变得大众化。实验室是高等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从事实验室教学、科研、开发等工作,对培养我国合格的科研人才及增强科技事业的力量具有重要意义[1]。因此,加强高等学校实验室的管理与建设尤为重要。但由于实验室中存在大量专业性的仪器设备以及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的试剂,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稍有不慎可能会危及生命和财产安全,故防火、防水、防盗管理不容忽视[2]。

1高等学校实验室管理现状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等学校实验室的管理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发展,而原有的管理机制无法满足当前实验室改革的需求。重点表现在:其一,实验室结构设置不健全,责权不明确,缺乏相关法律和制度指导实验室工作的开展。其二,实验室设备仪器存在闲置问题,主要包括设备闲置未投入使用,以及部分学校新购仪器设备后,未及时邀请相关教师进行仪器设备的使用、保养等培训,导致仪器设备闲置无用;无空余实验室为仪器设备的使用提供足够的空间。部分高等学校由于实验室用房紧张,新采购的仪器设备无处安放,导致大量仪器设备闲置。其三,实验室人员建制不健全,人员年龄、学历、职称等结构不合理,且编制数额不达标。其四,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待遇、关注程度总体不高。其五,实验室工作人员晋升通道不畅,易出现人员积极性不高的情况

2实验室管理法规

除了要树立和强化依法治理实验室的观念外,还需加强管理法规及管理制度的建设,从而高效使用和管理实验室。我国高等学校实验室法规建立体系相对较晚,目前尚不完善,尚无确立的成文法规。本文主要从实验室宏观管理、环境与安全管理、实验室教学管理及国有资产管理四个方面进行介绍。

2.1实验室宏观管理

实验室宏观管理以教育部颁发的《高等学校基础课教学实验室评估办法和标准表》《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规程》《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实验室安全工作的意见》等相关规章为主,并以《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规程》为主要法规,实现实验室建设、人员、体制、任务、总则等方面的宏观管理。

2.2环境与安全管理

实验室作为培养国家科研与建设人才的重要场所,内含大量重要的试验仪器与试剂,若管理不到位则会存在安全隐患,对人身安全造成威胁[3]。另外,先进、性能良好、充足的仪器设备也是进行科学实验的基础条件,故应结合高等学校实验室实际情况,制定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法规、实验室试剂管理法规、实验室环境与安全管理法规等,保障实验室环境安全。

2.3实验室教学管理

目前关于实验室教学相关的法规还较少,《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要求高等学校重视实验室实践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充分发挥实验室的作用,建议在实验室教学中安排综合性及设计性较强的实验,以提高实验室教学质量及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夯实基础。

2.4国有资产管理

高等学校实验室的国有资产包括其发展过程中积累的资产,以及国家、地方政府或有关部门对其进行的投资,是社会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高等学校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4]。随着高等学校对实验室教学理念的转变,实验室对设备的需求增加,故需要研究实验室设备投资与提高设备利用率的有效方法,以实现设备的有效利用及对实验室国有资产的高效管理。

3实验室管理制度

高等学校实验室是科学教研的主阵地,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还能提高其综合素质。随着实验室管理制度的发展,高等学校根据国家颁发的条例、法规,并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可行的实验室管理制度。目前主要包括仪器设备管理、实验室安全管理及实验室建设与管理三方面,明确了注意事项,对管理者的工作方法、工作程序、设备仪器管理等提供了有效指导,确保实验工作的高效开展。

3.1仪器设备管理

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使国家加大了对教育的投资力度,重视高等学校在科研人才方面的培养,为高等学校提供了有利的发展条件和发展空间。在高等学校实验室中,对设备投资的决策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整体的投资效益[5]。为提高资金使用率,高等学校加强了对财务支出的管理,严格规范仪器设备的采购及使用情况。根据《政府采购管理暂行办法》,结合实际情况制定《高校仪器设备采购管理办法》,确保在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下,使用有限经费实现对仪器设备的高效管理,促进学校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

3.2实验室安全管理

为确保师生的生命与财产安全,在《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的基础上制定《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规程》《高校化学危险品管理办法》等规定,并严格落实到位。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可优化实验室安全管理手段,如引进射线装置,加强对实验室的智能监控,确保实验室安全[6]。

3.3实验室建设与管理

高等学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包括实验室建设、实验室管理、工作档案管理和实验室开放四部分。为推进实验室工作的顺利进行,各高等学校应首先确立实验室各项工作制度,明确各项工作标准,确保实验室工作有章可循,规范实验室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7]。实验室是高等学校发展与生存的基本条件,其不但负责开展实践教学,同时也是科学技术研究的主阵地。各高校应在《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规程》的基础上,结合实验室发展与管理需求,充分发挥实验室教学的作用,提升高等学校的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

4结语

实验室制度管理范文5

关键词:应用化学;专业实验室;安全管理

应用化学是指化学渗透到其他自然科学、技术及其他领域而形成的一类应用科学,它是介于理科化学专业与工科化学工艺、化学工程专业的接口专业,属应用理科。安徽理工大学应用化学专业以实验科学为基础,实验教学在创新人才培养和素质教育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应用化学专业实验课程的教学对本专业的意义更为重大。按照培养计划和要求,随着专业实验的项目和学时大辐度增加,实验室安全管理变得越来越重要[1]。应用化学专业实验室是化学工程学院化学化工实验教学中心的分实验室,目前专职实验员 2 名,实验室总面积约 482 平方米,由 14 个实验室组成,主要承担本专业大三大四两个年级的专业实验(实践)课程教学任务。目前,开设的专业实验(实践)课程总数为 10 门,年承担实验教学总学时超过 400 学时(不包括科研训练和本科毕业论文的学时);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占开设的总实验项目数比例约为 67%,可见应用化学专业实验室的运行、管理、安全等压力较大。本专业从 2003 年开始招收本科生,随着学科建设和发展要求的提高,专业课课题组也在不断地改进实验项目。经过十五年的专业建设,无论从本科生的科研训练、专业实验到毕业论文,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应用化学专业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有益于学生专业实验、科研训练和本科毕业论文的顺利进行,重点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研水平,以实现人才培养质量的明显提高和创新能力的显著提升[2]。《安徽省高等学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办法》明确指出:高等学校应当坚持“以学生为本、安全管理第一、预防治理并重”的方针,在实验室建设的初期和过程中,都应同步重点考虑实验室的安全管理。要认真研究实验教学和科研中的安全规律,借鉴省内外各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先进理念,认真落实国家有关安全法律法规,大力健全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体系。近年来,安徽理工大学实验设备处和保卫处加强实验室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建立健全实验室安全教育制度,结合应用化学专业实验室开设实验类型的特点,组织开展各种预案演练模拟等活动,切实提高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工作效率和实验教学中师生的安全意识。

1 应用化学专业实验室安全管理的现状

1.1 安全意识缺乏

专业实验室主要面向大三和大四两个年级的学生,在此之前接触到的四大化学基础实验大多是验证性实验,而专业实验中序列实验和设计性实验比较多,不可预期的危险因素较多。在进入实验室之前的安全教育只限于形式,宣传不够全面,不够深刻,导致学生的安全意识严重缺乏,防范能力虚弱。应用化学专业实验室安全无小事,事关国家、学校及学生的利益,有效地提高学生安全意识,杜绝安全事故发生,安全管理的重点在于预防以及事故发生后的应急预案。

1.2 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

制度是管理的前提,是落实各项管理工作的依据。目前很多高校化学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不健全,管理机构形同虚设,没有对化学实验安全进行有效管理,安全检查只着眼于卫生检查,安全整改只存在于钢瓶有没有放在钢瓶柜里。专业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制度、学生实验操作守则和仪器规范操作流程步骤等仅限于挂在实验室的墙上,进入实验室的学生甚至是实验指导教师没有认真研读和执行安全管理制度。目前,我院应用化学专业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制度由化学工程学院党委领导组织制定,但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不完善,比如缺乏制度执行及监管规定、回收废旧化学品和危险化学品实验后的处理预案等。

1.3 实验室安全设施陈旧

学院对实验室安全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缺少对实验室基础安全设施的基本规划,对实验室安全经费投入较少,实验室安全设备老化,如有些功能加热室线路老化,可能会导致火灾;消防设施和紧急冲淋装置配备不齐全,已配备的消防设施和紧急冲淋装置没有按时检修和维护;实验室的环保设备和装修均达不到国家标准;实验室缺乏废气、废液处理排放系统;实验废弃物不能及时回收处理,带来安全隐患;实验室仪器设备放置不合理,缺少必备的急救措施等。

1.4 实验室管理人员流动性大

作为培养学生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基地,实验室的发展规模直接关系着高校的教学和科研发展水平,实验室的发展关键在于实验室管理,而实验室管理的关键在于专职实验室管理人员。目前,化工学院存在缺少实验员、缺乏专业的高端管理人才等问题,尤其是现有实验室管理团队职责不明。化学工程学院现有专职的专业实验员 20人,其中研究生学历的有 10人,本科学历有 2 人,本科以下学历有 8 人;高级职称有 5 人,中级职称有 12 人,初级职称有 2 人,未评定职称的有 1人。实验室管理队伍主要由研究生学历、中级职称人员构成,部分人员只有大专学历,缺乏专业的技术和管理方面的培训,管理能力和专业水平不足。同时,由于实验室管理工作量大且琐碎,考评激励体系不健全,培训进修制度不完备,实验室管理人员得不到本学院领导和学校各职能部门的认可和尊重,不少工作人员在工作一段时间后纷纷转向教师岗位或其他管理岗位,岗位流动性非常大,导致实验室管理人员严重不足,不得不通过由其他岗位工作人员兼任或者聘请研究生和本科生协助管理的方法填补空缺,给实验室管理工作的连续性和延展性带来更大的挑战。

2 加强专业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对策

2.1 加强实验室安全宣传教育

增强师生的安全意识,关键在于加大安全教育的宣传力度和广度。发生实验室安全事故的主要因素有人(实验教师和参与实验的高年级学生)、物(实验仪器、设备和化学试剂)和实验环境;人的因素是决定性的。通过举办实验室安全讲座、实验室安全知识竞赛、实验基本操作比赛、实验室安全应急预案等各种形式的宣传,充分调动实验教师、实验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创造性。以实验学生为中心,进行实验室安全宣传教育;实验学生必须积极学习实验室安全的相关知识和实验操作流程等,不断提升自身安全和自我管理意识,才能提高实验室的使用效率,避免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发生,保护实验师生的生命安全[3]。

2.2 完善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

建立科学、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是实验室正常运转的基础,为实验室安全管理提供了保障。安徽理工大学实验设备处根据国家有关安全法律法规,结合应用化学专业实验室的实际情况,对现有的制度进一步完善,具体内容包括高温高压容器爆炸喷发处置预案、剧毒化学品泄漏处置预案、强酸强碱溶液灼伤皮肤处置预案、化学实验室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等。做到完善安全管理制度与加大力度落实执行安全管理制度“两手一起抓,两手都要硬”,做到有制度可依,有制度必依。根据学校实验设备处的要求,实验室实行“谁主管、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分时分段落实安全责任;严禁研究生以及青年博士教师占用专业实验室的资源[4]。安全重于泰山,专业实验室由实验室管理人员担任安全责任人,实验室管理人员必须对自己管理的实验室承担起相应的安全责任,组织、协调、监督实验室安全的各项工作,保障实验室安全稳定运行。此外,实验室管理人员还应该建立定期实验室安全评估制度,以便及时发现和消除实验室安全隐患。学生作为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的具体参与者,在安全管理制度的实施方面也有特殊的优势,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关注的学院微信公众号、微博等通信程序宣传有关实验室规章制度,达到安全管理制度宣传工作的实效性[5]。

2.3 加大实验室安全经费投入

必要的实验室防护装置建设能客观实际地改善实验室安全条件,以便实验师生在实验事故发生时能及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避免因防护装置不足而造成二次事故,降低发生实验事故的概率及损伤程度。专业实验室的安全稳定运行最需要的是充足的经费,按照应用化学专业实验室的特点,充分考虑加大实验室仪器设备的购置,将老化的仪器设备及时淘汰。加大安全防范设施的投资,在药品库、有机合成实验室、加热室等房间建立门禁管理系统、红外安防及监控系统等,实行二十四小时监护。为专业实验室配备充足的实验必需品如一次性手套、囗罩、急救箱和常用救助设施如护目镜、防毒面具等,以便实验时用到浓酸等危险性药品时做好防护措施,为专业实验的正常开展提供保障,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目标[6]。

2.4 提高管理人员的职业素养

考虑到专业实验室管理人员的职业素养和业务能力参差不齐,积极采取多种措施进一步提高实验室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和职业素养是做好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核心。不定期邀请国内实验室管理的相关专家来化学工程学院讲学、培训,组织实验室管理队伍到省内外同行业相关单位交流学习,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开拓队伍的眼界,学习省内外同行业优秀单位的先进经验;鼓励实验室管理人员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下,攻读更高层次的学历、学位,同时,通过自学或者统一培训,取得相应的专业技术资格,从而达到提高业务能力的目的。建立管理人员的晋升考核机制,实行院系、职能部门双重考核制度,考核结果与个人职业发展、职称工资、绩效工资直接相关。建立完善的培训制度,提高实验室管理人员的相关待遇,降低管理人员的流动频率[7];同时,积极利用各项人才引进政策,加大力度引进专业的高水平管理人才加入实验室管理队伍,提升整个管理队伍的管理水平。

3 结束语

实验室制度管理范文6

摘要:

众所周知,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的管理是一份综合性特别强的工作,工作人员不但应具备过硬的技术知识,同时还应掌握相应的管理技巧。基于此,对当前我国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存在的不足进行了详细地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系列解决方法,以提升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效率。

关键词:

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管理制度;管理意识

鉴于互联网及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及国民给予计算机技术的关注越来越高,各大高校也先后将计算机视为一门必修课程引入自己的课程体系当中。作为计算机实验教学的核心阵地,高校计算机实验室承载着所有与计算机相关的课程任务,同时兼具期末考试和培训等诸多职能,因此其使用频率特别高。正因为如此,所以各高校理应给予计算机实验室管理充分的重视,以确保计算机实验室的正常运转。

1我国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的不足

1.1实验室卫生水平低

由于计算机教学在高校教学中所占比例不断增大,且大部分任课老师将计算机实验室看成自身教学的绝佳场所,因此计算机所承担的教学任务也日趋加重,计算机实验室使用时间亦逐渐延长,这势必加速计算机相关硬件设备的老化。与此同时,因为受诸多因素影响及制约,中国绝大多数高校在日常管理过程中并未定期安排专门的人员对计算机实验室卫生进行清理,此种因素的存在必然会导致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空气质量偏差,同时也增加了计算机硬件发生故障的可能性,给计算机实验室的正常运转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

1.2实验室管理人员专业水平低

我国诸多高校并未给予计算机实验室的管理及维护充分的重视,计算机实验室配备的管理人员也并非计算机专业科班出身,此类管理员缺少计算机维护常识、专业水平低,不了解计算机的相关性能,仅知道开启及关闭计算机等简单操作。同时,管理员忽视小故障而存在安全隐患,使用者设备维护意识低下等因素均是计算机硬件故障频繁出现的因素。

1.3管理意识低下

良好的计算机硬件及软件是计算机得以正常运转的可靠前提及有力保障,若计算机的硬件或软件出现故障,那计算机便无法正常运转,所以在日常的计算机实验室维护过程中,各高校理应给予计算机软、硬件维护充分的重视。然而实际生活中,大多数学校却都存在计算机实验室管理意识低下的现象:无视实验室管理人员的素质;未拟定切实可行的计算机实验室管理制度;忽略计算机软、硬件的维护……此类因素的存在给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质量的提升带来了很大的阻碍。

2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解决策略

2.1制定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意识

为了更好地推动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的可持续发展,各高校理应从实际出发,制定一整套完善的计算机实验室管理制度,对机房的使用展开严格的管理及要求,同时落实到计算机实验室管理实践中。具体来说,各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理应拟定如下制度:其一,《机房管理制度》;其二,《机房安全制度》;其三,《实验室管理人员岗位职责》等。惟有如此,计算机实验室的机器设备方能正常运转,学生在使用计算机实验室的过程中才会自觉维护实验室内的设备,老师的教学质量才能得到提升。

2.2强化实验室管理

鉴于强化实验室管理对于计算机实验室管理质量的提升而言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各高校理应从如下几方面出发,强化自身计算机实验室管理:第一,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老师应当借助电子实验室软件对所有的学生进行监控及管理,同时实验室管理者亦可从旁协助,帮助老师规范学生的相关行为,降低实验室软件、硬件及网络故障出现的几率;第二,每一学期开学前,各任课老师需以新一学期课程安排为依据,明确自身将使用的教学软件名称及版本,并将此类信息及时告知计算机实验室管理者,为管理者预留充足的软件安装及更新时间,为新学期计算机实验室的正常使用打下良好的基础;第三,实验室管理者应定期进行实验室清洁工作,确保实验室的干净整洁及实验室设备的正常运转;第四,实验室管理者应定期进行实验室防火防盗及安全检查,以保障整个实验室的运行安全;第五,加大对计算机实验室的资金投入,为实验室配备属性及性能较好的计算机设备。

2.3提高计算机实验室管理员素质

现代社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所以为了有效地确保自身计算机实验室的正常运转,各高校理应采取多样化手段,切实提高本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员素质。可从如下几方面着手:第一,对计算机实验室管理展开恰当且科学的配置,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创建一支整体素质较高的计算机实验室管理队伍;第二,招聘优秀的计算机实验室管理员,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第三,定期召开计算机实验室管理研讨会,集中讨论本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存在的问题及不足,并总结出最优解决方案;第四,选派优秀管理员去高一级学府深造,以更好地促进其专业能力及综合素质的提升。

3日常计算机维护措施

3.1硬件维护

就目前来看,日常计算机硬件维护手段通常有如下几种:其一,定期打开计算机,查看接线及插口等部位是不是存在松动的现象。此外,可通过橡皮擦拭内存条与显示卡的方式解决部分接触不良问题;其二,督促使用者正常关机,并将显示器关闭,如此能够防止开启总电源时,瞬间电流给电脑电子元器件带来的冲击;其三,禁止带电拆装外围设备,若需对设备进行维修,应先释放人体静电;其四,拆装硬盘过程中应防止强烈振动出现,尽可能降低硬盘损坏的几率;其五,定期清洁电脑主机,切实延缓电脑的老化及损坏,延长电脑使用寿命。

3.2软件维护

鉴于软件属于计算机系统关键构成部分,其运转效率的高低对于计算机的正常运行而言具有决定性作用,因此各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员理应选用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对实验室的计算机软件进行维护。具体而言,管理员可选用的措施通常有如下几种:其一,选用GHOST软件对计算机展开维护,此方法简单易行,不过管理员在使用这一方法时必须注意,即所选GHOST软件理应与计算机相匹配;其二,选用互联网传输软件对计算机进行维护,此法为当前最实惠的纯软件解决手段;其三,选用硬盘还原卡,此法为当前计算机实验室使用频率最高,且最可靠的维护方法。无论使用者对计算机进行了何种操作,该方法均可以确保计算机的安全。在此种方法的维护下,我们只需对计算机进行重启,便能够恢复到使用前的状态。

4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的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由于受实验室卫生环境堪忧,学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意识低下等方面的影响及制约,致使计算机实验室管理质量无法得到有效提升。为更好地促进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的正常运转,各高校应以自身实际情况为依据,采取制定一整套完善的计算机实验室管理制度,强化实验室管理及进行计算机软、硬件维护等措施,力争为高校师生提供一个相对良好的教学及学习环境,为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黄惠 单位:华东理工大学

参考文献

[1]饶力.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模式研究[J].无线互联科技,2014(4).

[2]李男.关于改革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的思考[J].消费电子,2013(12).

[3]朱晓琳.计算机硬件维护原则与维护方法浅析[J].信息通信,2013(127).

[4]陈亦鲜,殷明,汪立伟.计算机实验室管理与维护探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1(5)

第二篇:高校环保实验室管理

摘要:

现今,高校环保实验室管理制度工作上还有许多的不足之处。笔者根据实际工作中的经验,简要论述了关于高校环保实验室管理的五点建议:完善实验室管理制度、实验室资源的合理分配、实验仪器设备的管理和更新、实验室安全管理、学生管理。

关键词:

高校;环保实验室;管理

高校必须以“应用”为主旨来教学,促进学生专业知识向实用技能转化,使得学生成为动手能力、应用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要培养出这种类型的学生,就需要在实训、实验方面多下功夫,这就体现了校内实验室的重要性。[1]作为一名环保实训指导老师,环保实验室包括化学分析实验室和工程应用实验室。要想真正将环保实验室高效、安全地利用起来,就需要对环保实验室的管理进行研究。[2]下面是我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关于高校化学实验室管理的几点建议,供大家参考。

一、完善实验室管理制度

目前,较多高校的化学实验室管理制度存在一定的问题和不足。比如,任课教师与实验专职教师没有很好地沟通,实验通知单下达不及时,导致学生在做实验时缺东少西,浪费时间;化学试剂没有明细账单,没有用专门的试剂柜分类存放等。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实验制定了相关规章制度,如《实验室使用(开放)登记制度》《实验准备通知单》等,具体实施方法有建立化学药品清单和购买台账,包括名称、数量、存放地点等,并要在试剂柜配专锁,钥匙由专职实验老师保管;学生在进实验室做实验前,任课教师至少提前一周给实验专职教师下达实验准备通知单,让实验老师有充足的时间来准备,提高课堂实验的效率。

二、实验室资源的合理分配

在现有资源的前提下,要充分利用。根据课程的需要,将环保实验室按功能进行分类,可分为水处理实训室、大气实训室、环境监察实训室、分析天平室、分析监测实训室、大型仪器实训室、室内环境检测实训室等。每个实验室都配专职人员负责,将仪器设备按照实验室类型分类放置,合理规划。

三、实验仪器设备的管理和更新

环保实验室的仪器设备有很多,要求学生在使用时登记,并指导学生正确使用;根据使用说明书对仪器设备进行定期维护和保养,并对有故障的仪器设备及时请专人维修或报废,使实验室的仪器设备随时保持正常。部分仪器设备的更新换代很快,为了满足学生就业的需要,需要对这些仪器及时更新,更新后需请专人给实验专职老师进行培训,培训完成后再由实验老师指导学生使用。

四、实验室安全管理

实验室安全是重中之重,只有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实验才能顺利进行。要做好实验室安全,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管理:①对环保实训室而言,分析化学实验室中是否存在各种危险性因素,如是否包含有害物质、是否有辐射源、消防设备是否充足、职业健康安全程序是否执行到位、标准化管理有无缺陷等,并制定相关文件,管控各种危险性因素;②不同的化学药品需要配置相应的MSDS,并派专人保管,对化学废液、废气、废瓶等进行合理处理;③制定事故应急程序。分别针对易挥发或易燃物品溢出事故、化学药品与人体大面积接触事故、火灾等制定应急处理程序,并对事故进行总结报告并存档;④化学实验室安全规则的制定,如个人防护具的佩戴、压缩气体的使用、钢瓶的放置、加热加压设备的使用与保养等;⑤对新进实验教师进行安全培训,培训系统包括安全文化意识和安全操作技能,并进行考核;⑥对学生开设相关专业课,使其在学习基础专业知识同时系统地了解并掌握好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标准化文件,严格要求学生在实验室实践操作过程遵从安全操作程序,使安全管理体系更好地得以运行实施;⑦在安全体制的运行中,定期地对安全工作进行检查,检测体制管理的不足与不当,对体制进行修订和完善。

五、学生管理

制定《学生实验守则》,让学生在做实验时严格遵守实验室的规章制度,如进实验室需穿实验服,在实验室不许嬉戏打闹和吃东西,对实验室设备的使用、赔偿等做明确规定。总之,实验室管理需要不断有新思维、新发现。在日常管理中找出问题,解决问题,积累经验,提高实验教学质量,使实验室管理更加完善。

作者:危晶 单位:杭州万向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陈六平.关于当前实验室管理及实验教学中若干问题[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01).

[2]张淑玲.浅析高校实验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6,23(01)

第三篇:高校化学实验室管理模式探讨

摘要:

高校教学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动手能力作为教学重点目标,而实验教学是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最有效方法,尤其对化学课程教学来讲,实验教学的作用不可轻视,那么对化学实验室的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分析了当前高校化学实验室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探究了管理化学实验室的有效模式。

关键词:

高职;化学实验室;管理模式

对高校与化学有关的专业来讲,要想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充分重视实验的作用,并通过引导学生完成各种实验的形式,逐步提高学生实验操作及使用各种实验仪器的能力、不断积累实验操作技能。由此可见,实验室在高校教学活动中发挥着重大作用,只有加强对实验室的管理才能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1高校化学实验室管理现状问题

由于高校办学历史短且起点低,因此在化学实验室管理上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①经费不足。由于高校经费不充足,使得实验室中实验设备过于陈旧并且严重缺乏,导致很多实验效果不理想。②因为编制名额不足,使得实验室管理人手缺乏,再加上人员不稳定,导致管理效果不理想。③实验设备、玻璃仪器比较脆弱易被破坏,并且很多试验品具有较大毒性与腐蚀性,因此管理难度较大。

2加强高校化学实验室高效管理的模式

针对上文总结到的高校化学实验室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笔者在分析出现这些问题原因的基础上,探究了加强高校化学实验室高效管理的模式,具体如下:

2.1加大经费投入

在高校化学实验室管理中,由于资金不足,使得当前实验室中各种仪器、设备未能得到及时更新,并且很多常用设备也不齐全,尤其是气相色谱仪、高效液相色谱法等先进的大型设备十分缺乏。在这样的实验条件下,高职学生很少能享受到独立操作实验的机会,这就使得学生不易熟练掌握各种实验的的正确操作流程及操作技巧。为解决这些问题,高校应充分重视实验室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并加大资金投入,依据各个专业对化学实验室的使用需求,制定详细的选购相关实验设备、仪器的计划,以提升高校教学中实验教学的质量,尽可能培养出更多实践能力强的优秀人才。

2.2对实验仪器进行分类管理

高校化学实验室中的物品主要有:实验室材料(仪器使用说明书、各类记录本)、各类仪器(铁质器材、玻璃仪器、精密仪器等)、实验药品等,为确保学生在实验中的安全及实验的高效完成,管理人员应依据各类物品的特点对其进行分类管理。例如,将记录本依照类别先恰当分类再入档,确保各项记录与账目清晰而规范;色谱仪器、各式光谱、电子天平等精密仪器应存放到专门的实验室中,不可与有腐蚀性的化学药品摆放在一起,并安排专业人员对这些仪器进行维护;由于玻璃仪器易破碎、数量大、种类多,因此对这类仪器进行管理时,应依照仪器的规格与性能对其分类管理与存放,并为每一种仪器填写准确的标签并定位摆放,同时还应经常对其数量进行清点,及时将被污染及破损的仪器更换成新的,确保学生的使用质量使用安全;对化学药品进行管理时,应依照药品的盐、碱=酸、氧化物、单质等对其分类,并依据每种药品的性质对其合理保存。针对易爆易燃的化学药品应特殊管理,对腐蚀性强或有剧毒的化学药品应放入专柜进行保存,并交由专人看管。

2.3提高管理人员素质

由于化学实验室管理人员的素质高低直接决定了管理效果的好坏,因此为切实提高实验室管理效果,高校应充分重视对管理人员素质的提升,进而提高管理效果。可见,打造一支乐于奉献、技术熟练、事业心强的化学实验室管理团队是提高实验室管理水平与管理质量的重要途径。这就要求高校化学实验室管理人员都应该对实验室中的各种仪器的使用方法、结构、性能等都有很全面的了解,并具备一定的维修与维护仪器设备的能力,这对提高仪器的使用效率、延长仪器的使用寿命等都有重要作用。假如仪器出现一些小问题就依靠厂家到校维修的话,不仅会浪费很多时间,而且维修费用也比较高。所以,在日常工作中,高校应邀请专业人员到校为化学实验室管理人员做实验仪器维修培训,以切实提高管理人员对仪器的维修与维护能力,进而提高实验仪器的使用效率。另一方面,由于编制名额的限制,化学实验室管理人员人手不足,为解决人员不足问题,我们可借助勤工俭学的形式让一些学生加入到实验室管理团队中来。在实际操作中,实验室管理者可按计划定期在化学专业中挑选一些专业知识扎实且富有责任心的志愿者到实验室中做兼职管理员,以协助专职管理员共同完成实验室的管理工作。针对这些兼职人员,院校可给予每人每月一定的补助,并为其期末考评加分。这种形式不仅提高了对化学实验室的管理效果,而且也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值得推广使用。

3结语

总之,高校化学实验室管理是一项细致而又复杂的重要工作,高校只有加大资金投入、提升管理人员素质才能为高效管理创造条件,针对各种仪器与药品的管理,管理者应依据其特点与性质进行分类、特殊管理,才能确保学生的实验安全、确保实验教学的高质量进行,最终培养出更多实践能力强的优秀人才。

作者:郭群 单位:九江职业大学

参考文献:

[1]李志辉.浅谈高校化学实验室管理[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3,04:52.

[2]蓝秀琼.高职高专院校化学实验室全面管理模式探讨[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3,09:41-42.

[3]张仲利,刘玉凤.浅谈高校化学实验室的管理[J].广州化工,2014,13:251-252.

第四篇: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策略

摘要:

众所周知,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的管理是一份综合性特别强的工作,工作人员不但应具备过硬的技术知识,同时还应掌握相应的管理技巧。基于此,对当前我国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存在的不足进行了详细地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系列解决方法,以提升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效率。

关键词:

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管理制度;管理意识

鉴于互联网及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及国民给予计算机技术的关注越来越高,各大高校也先后将计算机视为一门必修课程引入自己的课程体系当中。作为计算机实验教学的核心阵地,高校计算机实验室承载着所有与计算机相关的课程任务,同时兼具期末考试和培训等诸多职能,因此其使用频率特别高。正因为如此,所以各高校理应给予计算机实验室管理充分的重视,以确保计算机实验室的正常运转。

1我国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的不足

1.1实验室卫生水平低

由于计算机教学在高校教学中所占比例不断增大,且大部分任课老师将计算机实验室看成自身教学的绝佳场所,因此计算机所承担的教学任务也日趋加重,计算机实验室使用时间亦逐渐延长,这势必加速计算机相关硬件设备的老化。与此同时,因为受诸多因素影响及制约,中国绝大多数高校在日常管理过程中并未定期安排专门的人员对计算机实验室卫生进行清理,此种因素的存在必然会导致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空气质量偏差,同时也增加了计算机硬件发生故障的可能性,给计算机实验室的正常运转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

1.2实验室管理人员专业水平低

我国诸多高校并未给予计算机实验室的管理及维护充分的重视,计算机实验室配备的管理人员也并非计算机专业科班出身,此类管理员缺少计算机维护常识、专业水平低,不了解计算机的相关性能,仅知道开启及关闭计算机等简单操作。同时,管理员忽视小故障而存在安全隐患,使用者设备维护意识低下等因素均是计算机硬件故障频繁出现的因素。

1.3管理意识低下

良好的计算机硬件及软件是计算机得以正常运转的可靠前提及有力保障,若计算机的硬件或软件出现故障,那计算机便无法正常运转,所以在日常的计算机实验室维护过程中,各高校理应给予计算机软、硬件维护充分的重视。然而实际生活中,大多数学校却都存在计算机实验室管理意识低下的现象:无视实验室管理人员的素质;未拟定切实可行的计算机实验室管理制度;忽略计算机软、硬件的维护……此类因素的存在给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质量的提升带来了很大的阻碍。

2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解决策略

2.1制定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意识

为了更好地推动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的可持续发展,各高校理应从实际出发,制定一整套完善的计算机实验室管理制度,对机房的使用展开严格的管理及要求,同时落实到计算机实验室管理实践中。具体来说,各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理应拟定如下制度:其一,《机房管理制度》;其二,《机房安全制度》;其三,《实验室管理人员岗位职责》等。惟有如此,计算机实验室的机器设备方能正常运转,学生在使用计算机实验室的过程中才会自觉维护实验室内的设备,老师的教学质量才能得到提升。

2.2强化实验室管理

鉴于强化实验室管理对于计算机实验室管理质量的提升而言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各高校理应从如下几方面出发,强化自身计算机实验室管理:第一,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老师应当借助电子实验室软件对所有的学生进行监控及管理,同时实验室管理者亦可从旁协助,帮助老师规范学生的相关行为,降低实验室软件、硬件及网络故障出现的几率;第二,每一学期开学前,各任课老师需以新一学期课程安排为依据,明确自身将使用的教学软件名称及版本,并将此类信息及时告知计算机实验室管理者,为管理者预留充足的软件安装及更新时间,为新学期计算机实验室的正常使用打下良好的基础;第三,实验室管理者应定期进行实验室清洁工作,确保实验室的干净整洁及实验室设备的正常运转;第四,实验室管理者应定期进行实验室防火防盗及安全检查,以保障整个实验室的运行安全;第五,加大对计算机实验室的资金投入,为实验室配备属性及性能较好的计算机设备。

2.3提高计算机实验室管理员素质

现代社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所以为了有效地确保自身计算机实验室的正常运转,各高校理应采取多样化手段,切实提高本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员素质。可从如下几方面着手:第一,对计算机实验室管理展开恰当且科学的配置,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创建一支整体素质较高的计算机实验室管理队伍;第二,招聘优秀的计算机实验室管理员,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第三,定期召开计算机实验室管理研讨会,集中讨论本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存在的问题及不足,并总结出最优解决方案;第四,选派优秀管理员去高一级学府深造,以更好地促进其专业能力及综合素质的提升。

3日常计算机维护措施

3.1硬件维护

就目前来看,日常计算机硬件维护手段通常有如下几种:其一,定期打开计算机,查看接线及插口等部位是不是存在松动的现象。此外,可通过橡皮擦拭内存条与显示卡的方式解决部分接触不良问题;其二,督促使用者正常关机,并将显示器关闭,如此能够防止开启总电源时,瞬间电流给电脑电子元器件带来的冲击;其三,禁止带电拆装外围设备,若需对设备进行维修,应先释放人体静电;其四,拆装硬盘过程中应防止强烈振动出现,尽可能降低硬盘损坏的几率;其五,定期清洁电脑主机,切实延缓电脑的老化及损坏,延长电脑使用寿命。

3.2软件维护

鉴于软件属于计算机系统关键构成部分,其运转效率的高低对于计算机的正常运行而言具有决定性作用,因此各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员理应选用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对实验室的计算机软件进行维护。具体而言,管理员可选用的措施通常有如下几种:其一,选用GHOST软件对计算机展开维护,此方法简单易行,不过管理员在使用这一方法时必须注意,即所选GHOST软件理应与计算机相匹配;其二,选用互联网传输软件对计算机进行维护,此法为当前最实惠的纯软件解决手段;其三,选用硬盘还原卡,此法为当前计算机实验室使用频率最高,且最可靠的维护方法。无论使用者对计算机进行了何种操作,该方法均可以确保计算机的安全。在此种方法的维护下,我们只需对计算机进行重启,便能够恢复到使用前的状态。

4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的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由于受实验室卫生环境堪忧,学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意识低下等方面的影响及制约,致使计算机实验室管理质量无法得到有效提升。为更好地促进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的正常运转,各高校应以自身实际情况为依据,采取制定一整套完善的计算机实验室管理制度,强化实验室管理及进行计算机软、硬件维护等措施,力争为高校师生提供一个相对良好的教学及学习环境,为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黄惠 单位:华东理工大学

参考文献

[1]饶力.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模式研究[J].无线互联科技,2014(4).

[2]李男.关于改革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的思考[J].消费电子,2013(12).

[3]朱晓琳.计算机硬件维护原则与维护方法浅析[J].信息通信,2013(127).

[4]陈亦鲜,殷明,汪立伟.计算机实验室管理与维护探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1(5)

第五篇:高校生物教学实验室管理研究

摘要:

高校生物教学实验室主要为高校生物教学实验课程的开设提供场所,本文从完善教学实验室管理制度、加强生物教学实验室的日常管理以及加强实验人员队伍建设三方面进行了分析,旨在建立和谐的生物教学实验室管理模式,适应当今社会发展需要。

关键词:

高校;生物;教学实验室;和谐;管理

生物科学是一门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自然科学,只有具备扎实的科学实验理论基础,才能更好地从事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是高校的三大职能目标,科学研究是培养高校人才的重要途径,所以实验室是高校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进入21世纪,生命科学迅猛发展,这也给高校生物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高校生物教学实验室管理是高校生物实验室管理中一项重要的内容,随着高校生物实验室规模不断扩大,实验室建设力度也不断加大,现行的高校生物教学实验室的管理模式存在很多管理漏洞,实验室管理观念落后、实验室管理制度不完善,教学实验室秩序混乱,没有人愿意管理,仪器设备种类多、丢失现象频频发生,实验技术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等一系列问题,因此教学实验室的科学管理和最大化利用已经成为了高校发展中的一项重要课题。

1建立完善的教学实验室管理制度

实验室规章制度是规范和协调从事实验的人员以及实验室管理人员行为准则,是维护实验室正常管理秩序的重要保障,是实验室各项工作正常开展的主要依据。近年来,随着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张,教学实验室的实验人员流动大,新的教学实验室管理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更新,根据学校实验室管理的规定和生物学实验室的特点,建立一套全新的实事求是的规章制度,如实验室人员岗位职责(包括实验技术人员和实验教师),实验室使用规则,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学生实验室守则、学生仪器设备损坏赔偿办法等[2]。这些制度的确立是建设一个规范、安全、高效、和谐生物教学实验室的基础。

2加强生物教学实验室的日常管理

建立和谐安全有序的生物教学实验室,平时的日常管理尤为重要。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做到防微杜渐,时刻树立忧患意识。

2.1给实验桌编号,固定学生座位

实验室的实验桌要进行编号,学生对号入座,学生2-3人一组,每组选一个负责人,清点、核对自己小组内的实验器材、试剂等,从入学至毕业,进入不同的实验室都有自己固定的座位,每次实验前对自己所使用的仪器设备、药品、课前课后随时检查,并填写实验仪器设备使用记录表,仪器设备损坏登记表,低值易耗品消耗登记表等。最后由实验老师签字,可作为实验教师评定学生成绩的一项指标,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感,杜绝仪器设备丢失现象。

2.2实验试剂、低值易耗品管理要规范

生物教学实验室种类多,如生物化学实验室、微生物实验室、细胞生物学实验室、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等,实验试剂种类多,还包含有毒有害危险品等,所以本科教学实验试剂、低值易耗品应统一由实验中心管理,专人负责,实验教师填好试剂订购单,由实验中心审核、统一订购;实验教师每次实验前向实验员领取所需物品等,并填写领用登记表,实验完毕,统一收回并交由实验员统一保管,每次实验所剩余的试剂原则上短时间内不用,应妥善处理。对实验中产生的废液废渣,应倒入废渣废液回收桶,由学校主管部门定期进行回收处理。

2.3仪器设备的使用管理

高校生物教学实验室的设备和仪器种类比较多,在管理这些仪器和设备的时候要做到规范、科学。一些特殊的仪器不能随便移动和存放,而且对环境要求高,大型仪器设备需要专人管理,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使用人员需填写设备使用记录,对使用过程中发现问题要及时登记,切勿影响仪器设备的正常使用,阻碍整个实验室的正常运转。实验教师在开设本科教学实验前应向实验中心提交所需仪器设备清单,由实验中心统一安排,对有问题的仪器设备进行维修,以保证实验课正常进行。

2.4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

近年来,高校实验室频频发生安全事故,给国家和个人造成了巨大的财产损失和人身伤害,这充分暴露出实验室人员安全意识薄弱,实验室管理部门工作存在很大漏洞,因此落实实验室安全责任人,实验室除要做好防火、防盗工作外,实验教师要对实验中产生的废液废渣统一倒入废液废渣回收桶,对有毒有害的废液废渣需单独存放,并由实验技术人员统一管理,学期末由学校实验室管理处统一回收。微生物实验教学中涉及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的培养基,实验后一定要灭菌处理方能丢弃。

3加强实验人员队伍建设

实验室管理人员和实验教师要明确自己的岗位职责,实验室管理人员负责仪器设备的管理、维护、实验工作的准备,实验教师要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在学生第一次进入实验室时,就要求学生学习实验室安全管理条例和学生实验守则,仪器设备使用规则,让学生牢固树立安全意识和遵守相关规程,这对于和谐实验室的构建至关重要。同时对在实验仪器的维护,实验室的管理上有重大贡献的人员给予奖励,并作为年终考核优秀的指标之一,提高实验管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熟悉业务、技术能力强的理论课教师参与到实验指导工作中来,也可根据学科特色,聘任相关企业专家担任实验教师的指导顾问,使实验教师所开设的实验课内容与社会需要紧密联系起来。实验人员还要加强理论和学术上的进修,来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素质和业务能力。学校要对实验人员加强业务上的训练,定期地培训实验人员,组织他们到高水平的学校进行参观和学习,努力提高实验室管理水平,提高理论知识水平和动手操作能力。

4结语

随着和谐社会主义社会的不断发展,高校生物教学实验室管理在高校实验室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构建和谐实验室,是每个实验室工作人员的责任和义务,作为高校生物实验室管理人员,有责任有义务从实际出发,对高校生物教学实验室管理认真分析思考和总结,不断提高工作效率。

作者:于淑坤 单位:北方民族大学

参考文献:

[1]师尚丽,周银环.高校生物实验室管理[J].中国现代技术装备,2012(1):35-37.

[2]邓芳.高校生物实验室的几点体会[J].神州,2014(5):275.

[3]张有义.浅谈如何加强地方高等师范院校生物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09(2):70-72.

[4]朱维红.浅谈高校生物实验室管理[J].才智,2013:111.

[5]吴娟英.高职院校生物实验室管理浅探[J].新课程学习,2014(7):160-161.

[6]汪展.高校教学实验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19):212.

第六篇:新形势高校实验室管理问题

摘要:

随着社会对人才实践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高校实验室的建设越来越受重视,本文提出了当前形势下高校实验室建设中出现的一些普遍问题,以及这些问题之间的联系,从实验室制度建设、人员队伍发展及大型设备利用率等角度,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实验室发展;实验室制度;实验室人员队伍建设;大型设备利用率

1实验室管理问题及现状

随着对素质教育重视程度的不断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全国各高校在实验室投入的比重也越来越大。实验室建设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实验室建设水平是衡量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然而,高投入却并未带来理想的预期效果,一系列问题正在不断涌现出来。

1.1盲目追求教学硬件水平造成浪费

不少高校为了进行教学评估,盲目追求所谓的教学硬件水平,在未进行充分的需求分析、科学合理规划的前提下,新建了很多高水平的实验室,购买了大量大型仪器设备,实验室建成后却成了摆设,造成了投资浪费。这有着多方面的原因,比如操作高水平设备的师资力量跟不上,没有人懂得操作设备;还有高校常规的教育对建成的高水平实验室需求量很少等。

1.2实验室管理人员积极性不高,队伍建设有待提高

实验室人员之间的职责不明、劳动强度大、考核机制不完善等情况都导致实验室管理人员工作消极。目前,大多数高校认为管理实验室不需要高层次人才,对学历等资质的要求不高。实验室队伍也普遍存在着年龄老化、职称低、学历结构不尽合理等问题,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实验室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需要。

1.3大型仪器设备资源使用共享率太低

一方面,由于高校固定资产投资主体是政府,高校不承担类似企业“亏损”的风险,因此对资产管理的成本、效益意识淡化,导致不能合理有效配置和使用教育资源;另一方面,由于缺少高精尖的设备维护人员,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共享率;再有,缺乏大型仪器设备的信息互动平台,导致设备拥有方及使用方信息的不对称,想用的找不到设备,拥有者无处共享,造成教育资源的严重浪费。以上几个问题看似毫无关联,实则密切相关。实验室投入、建设的不合理,会导致实验室队伍人员不足或人才结构的不合理,缺少相应的人才又会导致实验设备不能及时更新、维护,降低设备的使用率及共享率。

2实验室管理建议

培根曾经说过:“一切科学都是实验科学”。如何科学合理地管理实验室、实验室队伍和实验室仪器设备值得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探讨。本人认为实验室建设与发展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2.1科学制定实验室管理制度

无论是实验室设置规划不科学还是实验室管理人员消极对待工作,以及资源的浪费的根源是制度不合理,良好的制度能够极大的促进实验室的发展。实验室制度应当从高校的实际出发,体现高校自身特点,具有可行性、适用性。为解决上文提出的几个问题,实验室制度要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2.1.1实验室建设及设备采购审查制度

新建实验室前,要由主管部门合理规划,相应学院(系)进行充分调研,由校领导牵头,主管部门、学院(系)及有经验的专家和学校教学、科研、人事、财务等部门负责人共同进行可行性分析,组织规划实施。大型仪器设备采购前,要提交实验室工作委员会进行充分论证,严格禁止重复购买等现象。制定相应的制度确保实验室建设过程规范化、流程化。

2.1.2实验室人员管理制度

要以人员结构合理,管理高效为目的,符合本校发展特点为原则,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实验室人员队伍。首先,从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引进开始,制定招聘计划,考虑年龄、学历、职称等多方面,注重比例,建立专门的实验室队伍招聘与选拔体系。其次,实行岗位责任制,制定岗位职责及工作范围,一人一岗,杜绝扯皮推诿现象。再次,制定有针对性的培训学习制度,有效提高实验室工作人员的技术技能。最后,制定合理的考核、奖惩机制,激发实验室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2.1.3实验室仪器设备共享制度

缺乏完善的共享管理制度,造成仪器设备利用率低下,因此要积极建立健全的共享机制及开放服务规范,主要应包括:设备登记、预约制度,有偿使用、损坏赔偿制度,操作及使用规范,开放服务时间及收费管理办法等。随着实验室规模、实验室管理队伍的变化以及新标准、新规范的出台,已制定的制度需要与时俱进,及时修订。

2.2加强实验室管理队伍自身建设

实验室建设及发展水平的高低仅有完善的管理体制和先进的设备资源是不够的,主要还是靠实验室管理人员、实验课的授课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的实力。

2.2.1实验室管理队伍地位有待提高

多年来,人们虽越来越重视实验室的建设,却已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学过程中的实践环节无法与理论教学的同等地位,有时甚至只是一种走过场的形式[1]。实验室的工作人员一直被认为“教辅人员”,长期以来得不到重视。但是实验仪器需要一批高素质的人员来管理,实验课需要高水平的技术人员来指导,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每一项科学研究成果,都是教师、实验技术人员共同工作的结晶。为此,必须摆正实验技术人员在高等教育中的作用[2]。从根本上转变对实验技术人员的看法,应该更加重视他们,鼓励他们多参与科研工作[3]。

2.2.2加强实验室管理人才引进与培训转型

随着社会对人才的实践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学校的实验仪器设备也越来越先进,逐渐与社会应用接轨,这就要求实验室工作人员也要与时俱进,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跟上时展。首先,要重新科学规划实验教学队伍,适当引进懂得高、精、尖技术的人才,从事实验室工作,作为后备力量,鼓励新到岗教师先到实验室工作两年,激发整个队伍的活力。其次,注重老员工的培训学习,提高日常管理工作的效率。如组织到其他高校实验室参观学习,或开展实验室仪器设备的研发活动,或者开展实践教学比赛等。

2.2.3引入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办法与评价体系,提高实验室管理队伍工作积极性

实验室岗位具有特殊性,工作职责繁杂,使得通过传统的科研成果和论文数量对他们进行考核不具有科学性,从而使他们不能得到应有的待遇,失去平等的晋升机会,工作消极怠慢。据文献统计,学校最缺乏的激励机制分别是工资待遇(63.8%)、职称评定(24.5%)、晋升机会(20.9%)、工作荣誉(18.1%)、领导认可(9.5%)[4]。因此,要提高实验室管理队伍工作积极性,首先要改善工作条件,合理评定工作成果,提高待遇。建议在岗位责任制的基础上,采取绩效考核制度,考核时根据其工作岗位及内容从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进行量化,更加侧重于实验室管理、实验技术手段更新、仪器设备功能开发、实验技术成果等,以此作为工资待遇、职称、晋升评定的标准,只有奖惩分明,才能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提高工作积极性。

2.3提高大型仪器设备利用率

大型仪器设备受到传统管理模式和管理观念的制约,一直是谁购买谁使用的“私有”的思想,影响了设备的共享,往往只有个别专业涉及高端仪器设备的使用,造成了资源的闲置与浪费。为提高大型仪器设备的利用率,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2.3.1充分论证、合理采购

购买大型仪器设备前,进行充分调研,对其稀缺性、适用范围、产生的效益等进行综合评定,树立资源共享观念,避免盲目购置和重复购置,降低设备的空置率,服从学校总体建设规划,保障均衡发展[5]。

2.3.2建立信息档案、专人管理

对每一台大型仪器设备编写详细的档案,介绍仪器设备来源、原理及特性参数、功能特点、应用范围及操作方法等,由专人负责,专人维护,建立使用登记档案,以便共享查询。

2.3.3设立专门运行经费

大型仪器设备维修费用较高,学校应拨出专项经费用于维护,防止出现“买得起用不起”、而致使用率低的现象,同时建立对外有偿使用制度,增加经费来源,将产生的效益部分用于奖励促进设备共享的单位或个人。

2.3.4建设大型仪器设备资源共享平台

设备拥有者与使用者的信息不对等是造成资源无法共享的主要原因,因此创新管理模式,建设完善大型仪器设备资源共享平台势在必行,通过网络公开学校现有仪器设备信息档案,提供在线的在册查询、预约登记服务,实现不同学科、不同单位的设备共享,提高设备的利用率。

3结束语

实验室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场所,是提高社会服务水平的实践基地,在建设中出现的问题也是常新的,学校要本着不断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以规范的制度为前提,以高效的实验室管理队伍为保障,以提高设备的利用率,为科研教学服务为目的,积极探索实践,适应教学改革的步伐,切实提高学校的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工作水平。

作者:宋玉丹 龚成龙 李庭古 单位:淮海工学院设备与实验室管理处

参考文献:

[1]陆瑞德,等.浅析高校实验技术队伍的建设与发展[J].中国轻工教育2008(2):53-54.

[2]吴细斌.对实验室技术人员队伍建设及管理的思考[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0(6):202.

[3]云婷婷,等.高校实验技术队伍现状调查与分析[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5):197-199.

实验室制度管理范文7

关键词:实验室管理;实验室安全;管理模式

国务院于2015年10月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简称‘双一流’)建设总体方案»,于2017年9月公布了“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在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实验室安全管理如何实现世界一流、为学校全面发展保驾护航是“双一流”建设的重要课题之一,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基础性工作.同时,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战场,培养人的安全素养也是重要的任务.遗憾的是,国内高校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存在诸多问题,难以适应事业发展的需要和国家的要求,比较国外一流高校和现代化企业也存在较大的差距.主要原因是实验室安全建设落后于教学科研事业的发展,安全意识淡薄、观念陈旧、安全素养较差,主要表现在重科研产出、轻安全投入,安全管理机构职能不强、安全检查和风险评估不深入、程序规范建设不重视不落实、人财物资源不配套等,造成陋习顽疾难以根除.近年来,高校普遍加强了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但安全管理模式尚处在初级阶段,完整性、系统性不强[1G3].研究并探索出适合我国高校特点的实验室安全管理模式很有必要[4].美国职业安全健康管理局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OHSAS18001)和环境管理体系(ISO14001)基础上建立的环境、安全与健康管理体系(Environment,HealthandSfetay,EHS)在美国高校和企业运行了几十年,积累了丰富经验,可以为我国高校的实验室安全管理提供有益参考[5].本文借鉴EHS管理体系和欧美企业的管理模式[5G8],从组织体系、制度规范、环境保护、教育培训、专业防护、安全检查等方面对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模式进行了探索,并在清华大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中进行了实践.

1实验室安全管理模式六要素

一般来说,安全管理模式应当包含主要要素,简洁而具有可操作性.基于EHS体系建立的企业安全管理模式,如德国拜耳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模式见图1,体现了简洁有效的管理目标,除了一般实验室安全,也覆盖了环境保护、职业健康等因素.实验室安全涉及化学、生物、辐射、特种设备等各个专业领域,涉及环境保护及人为操作等诸多问题.我国高校在目标定位、体制机制和社会历史环境方面都有自己的特点,欧美成功运行的EHS体系不能简单移植,需要从培养人的根本任务上去审视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围绕高校培养人的根本目标,针对实验室安全问题,需要建立组织体系,并以制度规范约束各方行为,通过教育培训提高实验室安全素养,强化安全检查来落实整改.围绕人(组织体系)、法(制度规范)、防(专业防护)、环(环境保护)、育(教育培训)等主要方面着力,以查(安全检查)来监督落实,形成管理闭环,形成六要素实验室安全管理模式.以此6个要素建立的模式见图2.人、法、防、保、育、查等6个要素互相关联.其中,人是最活跃的要素,管理者和参与者需要职责明晰,权属明确;法是进行实验室教学科研活动及实施管理的依据,是施行实验室活动所遵循的规则,是实验室安全管理的保障;防是按照具体专业领域的不同要求,开展针对性措施,是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重要抓手;保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保证环境、职业健康的必要措施;育是实验室人员提高实验室安全技能、提升管理水平、促进安全文化建设的主要途径;查是贯穿整个管理过程的常规手段与必要保证.

2清华大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六要素模式的实践

清华大学在实验室安全管理实践中不但关注人、物安全,而且高度重视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从贯彻落实高校培养人的根本任务的高度,按照人、法、防、保、育、查六要素安全管理模式,进行了实践.

2.1组织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组织体系决定了模式的组织结构和职能分布,也影响着管理目标的制定与实现.«GBT28001—201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中对组织体系做了明确表述[9],要求对责任、职能、资源等做出合理布局.清华大学根据实际建立了实验室安全三级管理体系.

2.1.1设立职能更加全面的顶层组织

为了做好实验室安全管理,加强对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顶层设计、指导与协调,清华大学将原来只有1位学校领导参加的实验室工作委员会调整为有5位学校领导参加,主管实验室工作的副校长任主任,主管学校安全保卫、科研、教学、资产、文科建设的副校长分别任副主任,协调各方面工作.实验室与设备处、科研院、教务处、保卫处、资产处、发展规划处等相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作为成员参与.实验室与设备处是学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归口管理部门,下设技术安全办公室和辐射防护办公室.随着学校事业的发展,实验室安全管理日益复杂,要求越来越高,内容越来越多.考虑到化学安全量大面广的特点,于2017年初新设立了化学安全办公室,考虑生物安全的特殊性,同年依托生命学院落实成立了生物安全办公室,并组建了18人组成的实验室安全督导组,形成了“四室一组”的组织架构,全面加强了校级实验室安全管理力量.

2.1.2落实中间实体单位的管理责任

院、系、所、中心等二级教学研究机构作为实施实验室安全管理的二级主体单位,成立了党政主要负责人作为双组长的实验室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统筹负责本院系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各院系均指派一名班子成员分管实验室安全工作,负责组织本单位实验室安全队伍,开展安全条件、责任体系和规章制度等建设工作;组织实验室安全宣传教育、事故处理演练、隐患排查和监督整改工作;、上报实验室安全工作相关信息等工作.同时,院系设置由具有专业知识和安全工作经验的人员担任的安全助理岗位,协助分管领导承担实验室安全具体管理工作.

2.1.3基层单位实施责任措施

实验室(院系所属研究机构以及实验室)作为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基层单位,其负责人为本实验室的安全责任人,指定实验室内一名工作人员为安全员,协助开展相关安全工作.项目负责人(含教学课程任课教师)对本项目(课程)在实验室实施过程中所涉及的危险因素进行风险评估,并安排防范措施,指导有关人员做好安全防护.要求在实验室学习、工作的人员遵守相关规定,接受安全教育培训,配合实验室安全责任人、安全员和项目负责人(实验课程任课教师)做好安全工作.在该责任体系中,学校与院系签订“学校实验室安全责任书”,院系与实验室负责人签订“院系实验室安全责任书”,实验室负责人与进入实验室从事教学科研活动的学生、外协人员、访问学者等相关人员签订“安全责任告知书”.通过这样的三级管理组织模式,保证“垂直管理,责任到人”.

2.2制度规范的研究与实践

国家与地方的相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是制定实验室安全相关制度的依据.清华大学分三级制定制度和相应规范.

2.2.1校务会议审议制定一级制度

一级制度是根据学校章程制定的学校基本制度以及重要管理制度.校务会议于2017年初审议制定了“清华大学实验室安全管理规定”,就管理体系与职责、管理任务与要求、事故分级与分类特别是责任追究方式与程序等内容做出了规定,依此实施校级层面的实验室安全管理.

2.2.2校级实验室安全工作委员会或领导小组制定二级制度

二级制度是根据学校章程或者一级制度制定的具体管理办法.实践中,校务会议委托实验室工作委员会制定和修订了“清华大学化学安全管理办法”“清华大学辐射安全与防护管理办法”“清华大学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办法”“清华大学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办法”,和一级制度一起构成了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基本依据.

2.2.3职能部门制定三级制度和技术规范

三级制度是根据一级或者二级制度制定的配套工作制度和程序性规范.实践中,学校实验室工作委员会授权职能部门(实验室与设备处)制定了“清华大学实验室危险化学废物处置实施细则”“清华大学气瓶安全管理办法”“清华大学实验室用电安全管理实施细则”等一系列文件,具体指导各院系、各实验室安全建设和管理行为.与此同时,学校高度重视实验室安全技术规范的建设.之前,“什么事情不行”在规章制度中说得比较多,但“怎么做就行”不明确,导致实际工作中,各院系、各实验室的实验室安全建设和整改缺乏可操作性.为此,学校组织力量开展了相关研究,起草了“清华大学化学类实验室建设和安全评价标准”“清华大学危险实验操作规范要求”“清华大学实验室废水废气排放标准”等技术规范的标准.各院系、各实验室也依据学校制度制定了适合自己特点的各类制度、操作规范、技术标准等文件.这些文件,与学校的三级制度和技术规范一起,搭建了管理模式中“法”的完整体系.

2.3专业防护管理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专业防护作为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重要抓手,涉及化学、生物、辐射、电气、消防等多个领域.

2.3.1化学安全管理

针对普遍存在的危险化学品来源不掌握、存储不规范、使用过程无痕迹、废液处置不及时等安全隐患,学校采用PDCA(策划—实施—检查—改进)过程方法进行循环迭代,在建立信息系统、修缮改进化学品库房、强化用气安全、整治内外设施等方面持续推进各项工作,切实提高了实验室化学安全管理水平.经过前期试点运行,学校已全面实施化学试剂网上信息系统审批采购.通过该系统,可以清楚所有危化品的来源、流向、使用情况,建立了细化到实验室每个房间、每个负责人的危化品重大危险源数据库,绘制出重大事故隐患电子分布图.同时,对1963年建成的化学品库进行了修缮改进,增加了监控等技防措施,增设了废液暂存库,可以完成危险化学品尤其是管制类化学品采购审批通过后的临时储存与上门配送任务;通过微信、电话预约的方式,由经过专业培训的服务队伍主动上门收取废液.对化学实验中的气瓶安全问题,专门组建了气瓶管理专家组,立项并资助有气瓶的院系实施气路改造,实现危险气体集中供气,减少了气瓶数量,减低了安全隐患.

2.3.2生物安全管理

生物安全是指避免生物因子造成实验室人员暴露、向实验室外扩散并导致危害的综合措施[10].当前生命学科迅速发展,生物安全也愈发需要专业化管理.1985年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世界卫生组织WHO、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DO及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联合组成了一个非正式的关于生物技术安全的特设工作小组,开始关注生物安全问题,世界卫生组织等机构也就生物安全出台了一系列的技术规范和管理要求.清华大学高度关注生物安全,由生物安全办公室,专门负责协调生物安全的管理工作.目前学校从事生物医学研究的实验室多达120个,均属生物安全一级和二级实验室,每天产生大量生物废弃物垃圾.对于动物尸体等特殊的生物废弃物,严格按照医疗废弃物处理办法,由专门持有资质的医疗废物处理机构进行处理.对于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实验器材和耗材等一般生物废弃物,学校统筹建设了实验室生物废弃物统一处理平台,统一配发生物废弃物收集袋,主动上门收取生物废弃物,对生物废弃物进行集中高压灭菌处理,最大程度降低生物废弃物对于健康和环境的危害.

2.3.3辐射安全管理

环保部门对辐射安全的管理有特殊要求.清华大学按照«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许可管理办法»的规定[11],由校实验室工作委员会统一领导,实验室与设备处、保卫处参与,实验室与设备处下设辐射防护办公室,挂靠核能与新能源研究院,承担全校辐射安全的日常管理.拥有和使用辐射类设备的8个院系100多个实验室,均成立辐射安全管理小组,由各院系主管院长(系主任)、辐射安全员和各实验室负责人组成.辐射防护办公室根据国家有关法规、标准,及时制定和修订“清华大学辐射防护工作管理规定”“清华大学辐射安全管理机构及职责规定”“清华大学人员健康管理和培训制度”等辐射安全管理规定,设立源库统一管理,提供辐射防护与安全工作条件,统筹辐射工作人员综合管理和专业培训,较好做到了“涉源单位100%检查到位、放射源数量100%账物相符、安全隐患100%整改到位、违法行为100%依法查处、废源废物100%及时收贮”.

2.3.4环境安全管理

实验室环境安全管理主要包含废弃物处置、实验室基础设施的环评(基础环境)、实验项目的环评(活动控制)、职业健康保护等方面.清华大学对实验室新改扩建以及相关实验设施进行环境的安全评价;同时研究了不同专业实验室对人员的危害,加强了辐射、生物、化学、特种设备等专业类实验的劳动保护措施.除了前述的化学废液处置,针对普遍关注的废水废气排放情况,为掌握具体情况、为进一步治理提供依据,学校按照北京市«DB11/307—2013水污染综合排放标准»针对化学、化工、医学院、生命学院等重点院系所在的楼宇,就废水水质有机物综合指标、重金属指标、微生物指标、理化指标pH与电导等一系列指标进行了检测,按照北京市«DB11/511—2017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对上述楼宇的废气非甲烷总烃、挥发性有机物、特殊无机污染物、金属等一系列指标进行了检测,获取了多批次数据,用于指导实验室废水、废气的安全治理.

2.4安全教育管理

高校实验室的实验任务变化快,探索性实验越来越多,实验人员尤其是学生的流动性大,管理人员更换频繁,导致实验人员技术水平和安全素养参差不齐.加强实验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格外重要.学校不仅在化学、化工等重点院系开设了必修课程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而且在全校范围内推行实验室准入制度,所有拟进入实验室的学生、外协人员,必须参加网络实验室安全考试,合格后方能进入实验室工作.对实验室安全员,学校制定了定期轮训计划,也鼓励他们参加国家或地方的组织的实验室安全教育培训,分专业分主题进行培训,使他们掌握所管理实验室的安全知识.对实验室安全管理领导,包括主管安全的校领导、职能部处领导、各院系党政负责人及分管领导在内,都要求参加校级的安全知识培训和考试,合格者发给证书,考核结果计入各院系年终绩效评价.与此同时,学校加强了安全培训教材、课件的积累和优化,更新编制了实验室安全手册,制作了实验室安全操作视频,除了线下课程外,还推进建设实验室慕课,实现线上学习与线下实操结合的模式,完成立体培训体系.

2.5安全检查管理

实验室安全管理离不开安全检查,卓有成效的安全检查管理模式,可以落实学校安全管理制度的要求,发现实验室实际存在的安全隐患,更可以借此找到安全管理体系、安全制度、实施方案中的不足,进一步提升实验室安全管理水平[12].实验室安全检查中,培养建立一支能打硬仗的安全检查队伍至关重要.要提高安全检查质量,安全检查人员不仅要能指出常见的、反复出现的安全问题,还要能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因此安全检查人员的专业水平十分关键.学校组织了由在职实验技术人员和退休实验技术人员混编的实验室安全督导专家组,分为6个小组,坚持“五个一”的工作模式,即每周进行一次安全督导,每月组织一次工作研讨,每月出一次实验室安全工作简报,并在校内信息门户网站上公示,每月一次整改回头看,每学年所有实验室检查100%覆盖.这些定期的、制度化的安全检查对实验室安全起到了良好督促作用.与此同时,学校在寒暑假前、法定长假前、校庆前以及每年的12月等特定时间段,都组织开展院系实验室安全自查、学校职能部门安全检查、校领导亲自带队检查等活动.在实验室安全检查中,学校始终坚持“发现问题不放过、隐患即事故”的原则,非常重视复查和整改.督导专家每月的检查报告除了网上公示外,还会发放到相关院系和实验室,要求一定时间段内自行整改.整改时限到来时督导专家还会前往复查,如果复查发现未整改或首次检查发现重大安全隐患,学校会下发整改通知书,要求相关院系提交整改方案、限期整改、完成整改报告,学校组织专家复查后仍未整改到位的,封闭实验室直到整改验收合格.通过上述6个方面的实践,学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初步实现了6要素安全管理模式,有效提高了安全建设和管理水平,进一步加强与教学科研事业发展的协调,继续在安全管理深度上推进,是今后一段时间的主要任务.

3结语

国内外高校有不同的实验室安全管理模式,但在管理体系、组织结构、制度建设、安全检查以及化学、生物、辐射、特种设备等专业方面的管理模式有共性的地方,也有适宜自己特点的内容.本文仅就学校在实验室安全管理重点工作中所进行的实践,对实验室安全管理模式进行了探索,认为人(组织体系)、法(制度规范)、防(专业防护)、保(环境保护)、育(教育培训)、查(安全检查)等6个要素构成的管理模式对推进高校实验室安全建设和管理有切实的作用.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王杰.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6,35(8):148G170.

[2]朱菁萍,刘红军,冯志力,等.探索实施“一三三管理模式”提升实验室安全管理成效[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33(10):3G6.

[3]孙晓志,李春鸽,张社荣.天津大学实验室安全体系的建设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33(9):8G11.

[4]陈世清.超越中国主流经济学家[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13.

[5]黎莹,胡谷平,蔡涛,等.借鉴美国主流高校EHS体系建设我国的实验室安全文化[J].大学化学,2015,30(2):15G21.

[6]韩方珍,曹咏,冯蜀茗,等.中外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现状分析启示与对策[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8):452G455.

[7]阮慧,项晓慧,李五一.美国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给我们的启示[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6(10):4G7.

[8]田德美,夏伟.美国犹他大学化学实验室管理及借鉴[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34(7):262G265.

[9]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委员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GBT28001—2011[S].2012G02G01.

[10]世界卫生组织.实验室[Z].生物安全手册,2004(ISBN:9241546506).

[11]环境保护部.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管理办法:环境保护部令第18号[Z].2011G05G01.

实验室制度管理范文8

关键词:园艺专业;实验室开放;管理

近年来,我国园艺事业突飞猛进,市场前景越来越好,高校园艺专业也逐渐成为十分热门的专业。而园艺专业对学生的实践能力有比较高的要求,所以高校的园艺专业实验室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今,高校园艺专业实验室逐步有培养人才、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职能,对其管理机制进行优化,是大势所趋。因此,从制度、组织管理、技术管理等角度,对园艺专业实验室开放管理工作的探究,有重要的意义。

1园艺专业实验室开放管理的必要性和意义

在高校园艺专业教学之中,实验教学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学生实现理论知识到实践的过程,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传统的实验教学基本上都是通过实验课程来进行的,而这些实验又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具有很大的局限性[1]。同时,很多高校传统的实验室管理理念和机制在于,除了教师课程需求以及部分研究活动以外,实验室在其他课余时间的开放程度很低,导致学生利用实验室进行自主实践学习活动的时间很少。随着现代教学管理理念的不断进步,以及高校学生使用实验室的需求不断提高,高校园艺专业实验室的开放管理是大势所趋。具体来讲,园艺专业实验室开放管理的必要性及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提升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和传统半封闭式管理不同,科学的开放管理机制,有助于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与实践活动。尤其是在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研究阶段,学生可以灵活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就相关问题、理论,在实验室进行实验研究,获得更可靠的结果[2]。比如,在进行果树抗寒性研究时,学生可以在实验室中创设不同的情景,基于时间、部位以及温度,对影响果树抗寒能力的各类因素进行科学分析,得出更为准确的实验结论。显然,利用开放的园艺专业实验室,学生的自主动手能力、研究能力以及创新能力都将得到极大的锻炼,而这是现代教育所竭力追求的。

1.2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很显然,和单一的理论知识教学以及局限于课堂的验证性实验教学不同的是,园艺专业实验室的开放,对学生有更大的吸引力[3]。一方面学生在园艺专业实验室中可以接触到更多的实验器材、资源,另一方面学生在开放的实验室中有充分的自主行为自由度。这样的开放性,足以激发学生参与实验活动的兴趣和热情。近年来,全国范围内很多的大学生园艺创业项目,最初都是学生在园艺专业实验室中研究实践而创立的。因此,可以看出,园艺专业实验室的开放,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科研能力,对实现相关专业领域的创新有重要的价值。

1.3提升实验室器材等资源的利用率。传统的高校园艺专业实验室管理机制下,多数管理者出于对实验室器材、资源的保护观念,严格限制了实验室的开放性,虽然这起到了一定的保护效果,但是却造成大量实验室器材浪费、各类资源损失的问题,这与创办实验室的初衷严重背离。因此,高校开放园艺专业实验室,有助于让各类实验器材、资源的利用率提高,让高校在这方面的资金投入产生良好的教学效益及学术研究效益。并且,较高的资源利用率,有助于促进园艺专业实验室建设水平的提高,对实验室管理发展有重要意义。

2园艺专业实验室开放管理的制度建设

2.1优化实验室管理制度。园艺专业实验室的开放,并不是一种完全放任自由的过程,而是需要建立在一套科学、实用的制度之上的开放。为此,应当对实验室的开放方式、设备管理、资源利用、安全管理等方面,制定完善的制度和守则[4]。比如,针对贵重仪器、大型实验室设备的管理,应当采取预约制,并且要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使用。针对日常的实验室活动,要求学生严格遵守卫生及安全管理制度,保证实验室清洁卫生,并降低各类实验活动安全风险。实验室开放管理制度的优化,有助于让学生的实验室活动得到有效监督和规范,保证实验室日常秩序,促进实验室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运营。

2.2建立科学的预约制度。高校园艺专业实验室是属于全校师生的重要资源,而实验室要给学校的专业课教学、学术研究活动提供支持[5]。而园艺专业实验室的开放,主要是对指除这些教学、研究活动以外的时间进行开放管理的过程。为此,应当建立一个科学的开放时间预约制度,利用微信公众号、校园app小程序等,让有需要的学生通过电脑、手机查询园艺专业实验室的活动安排、开放时间等,再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进行预约。预约制度的建立,有助于避免常规教学、科研活动受到影响,同时也避免了不同学生实验活动的互相影响,可以有效促进实验室开放之后的秩序化[6]。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园艺专业实验室中的很多资源都属于消耗品,并且一些特殊资源的储备数量有限。在部分实验研究活动中,这些资源是不可或缺的。为此,学校园艺专业实验室应当建立科学的资源预约制度,让教师、学生根据实验活动课题,对相关资源进行预约,便于实验室管理运维部门进行统一采购。这不仅能够满足师生的实验活动需求,还能促进实验室资源利用率的提升,避免出现资源浪费的现象。

3园艺专业实验室开放管理的具体实践策略

3.1强化人力资源管理。在园艺专业实验室逐步开放的过程中,实验室本身的运营管理人员工作量将大幅度提升,这意味着在实验室运维管理人力资源方面会存在缺口。为此,高校应当优化学生助教管理机制,一方面减轻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工作压力,另一方面让学生得到珍贵的锻炼机会。比如,高校可以在高年级的园艺专业班级中选拔一些理论基础好、责任心强以及动手能力强的学生担任园艺专业实验室开放管理助教,让其在同学们使用实验室进行实验学习活动时提供专业指导,并执行监督管理职能[7]。同时,园艺专业实验室应当加强实验室管理人才的培养,对相关人员的管理思维、理念以及方式进行专业化培训,不断提高实验室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其中,要特别强调其在园艺专业实验室开放管理中的创新能力,促进实验室开放管理的创新发展。

3.2构建信息化的管理平台。如今,各大高校都在逐步推进信息化、数字化校园管理平台的建设工作,而关于园艺专业实验室的开放管理,也应当作为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比如,某高校的园艺专业实验室开放管理信息平台采用的是B/S结构,将应用逻辑全部置于服务器上,相应的客户端使用WEB浏览器进行登录,使用相关功能。基于该系统,园艺专业实验室开放管理人员可以在相应的权限下,登录客户端,对学生的实验室预约申请进行审核、批复。同时,可以对实验室各类器材使用情况、保养记录以及实验材料的消耗情况进行管理。园艺专业实验室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和运营,有助于提升实验室和师生群体的沟通效率,进而实现实验室实验活动、器械材料管理水平的提高[8]。另外,可以建立智能化的门禁系统,通过将该门禁系统与学校园艺专业实验室管理系统的对接,可以同步学生的预约信息。然后,学生通过IC卡进出实验室,甚至部分学校园艺专业实验室已经启用先进的人脸识别门禁系统,将全校师生的人脸信息录入系统中,让学生在一定权限或预约制度下,顺利进入实验室开展相关实验研究活动。有必要提到的是,如今,部分高校园艺专业实验室运营团队还开放了新媒体渠道,对实验室的相关应用情况进行公布,并通过软文、直播等形式,与全校师生进行互动,吸引更多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体验园艺专业实验活动,起到了很好的推广互动效果。

3.3定期组织开放创新研究活动。高校实验室的开放管理,应当创新思维,采用更多有创意、有互动性的策略,加强实验室和专业教学、学生学习之间的互动。比如,园艺专业实验室可以定期举办实验室参观、科研研究成果展览活动,让学生近距离了解实验室对园艺专业实践的作用,并通过真实的研究成果,激励学生多参与实验室实践活动,进一步发挥实验室的教学研究价值。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