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效应论文范例

生物效应论文

生物效应论文范文1

高职院校学生剑桥商务英语的教学过程中,能够有效的加强学生英语学习模式的探索,剑桥商务英语强调了口语练习对商务英语口语学习的重要性,肯定了口语练习的核心地位。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教学中借助了学生的思维引擎,向学生传输知识。教学中包括培养学生对商务情景的分析判断能力,训练学生的口语交流能力,并在口语练习中指出学生的口语问题。当前,很多学生虽然具有扎实的英语听写基础,但是他们对于英语开口说的能力还是比较有限的。国内的学校常常过于注重学生的卷面成绩,而常常忽视对学生的口语能力的培养,所以在课堂学习中,学生必须要通过对文章的阅读与思考,继而用英语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学生完成英语阅读之后,通过对文章意思的理解,可以增强学生对语境的分析能力,培养较强的逻辑能力。教师通过对阅读文本的讲解,学生对剑桥英语教材里的情景对话分析更加清晰,学生对剑桥英语情况对话中的内容获取与语境分析做到了全面的理解,培养学生对语境的推断能力,从而进一步的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二、高职院校学生商务英语存在问题

高职院校学生商务英语口语能力培养过程中,很多学生因为缺乏对语境的分析理解力,因而在口语训练中,遇到了很大的困境。对于学生来说,英语基础十分重要,但是对于商务英语口语来说,不仅要求学生要具备较好的英语基础,而且还要求学生要具备对英语较高的理解分析力。但是在高职院校学生商务英语口语训练中,很多教师忽略了对学生英语语境理解力的培养。在此,可以归结为学校缺乏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高职院校的考试对学生学习的自我检查具有一定的作用,口语考试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提问,循序渐进的培养学生的剑桥商务口语能力。但是即便这样,很多学习者还是会遇到诸如,不能够每天进行剑桥口语训练的问题。学生对于剑桥教材的理解还不尽如人意,因为教材里的片断对话,让学生很难理解教材对话所要表达的真实意义。外语教学中,通常使用外语来进行讲解教材内容,所以,这也让很多基础差的学生对课堂讲解存有疑问。所以,必须加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

三、提高高职院校学生商务英语口语能力的策略

要提高高职院校学生商务英语口语能力,必须要较大的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商务英语口语交流过程中,要求学生要具有较强的应变思维能力。在商务英语交流中分析得出合作方的核心需求,继而抓住对方的心理需求进行商务谈判,才能够获得成功。商务英语口语交流过程中,还必须加强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生在商务英语学习中所遇到的困难是可想而知的,有很多新词汇与新长句都是学生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的。但是学生可以通过查字典以自学的形式进一步在字典中找到详细的词语解释。在注重口语练习的过程中,同时注意加强学生对阅读能力的培养,学生对材料阅读能力的提高,能够有效的增强学生的逻辑能力。学生学会根据上下文的意思来推断出文章中代词的指代内容,商务英语的猜测练习也是十分重要的课程,学生在英语练习过程中,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而学生分析语法结构与文章中的词类形式,并快速的抓住文章的基本思想,顺利的完成阅读任务。猜测文章的意义对于学生的综合性阅读能力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学生必须要通过词的结构与上下文的关系进行理解文章的词义。

四、总结

生物效应论文范文2

笔者作为衡阳师范学院的一名商务英语教师参与了校企合作的全过程,从校企合作项目的接洽到实习生的组织及实习过程的管理,并一直跟踪关注实习生的心理动态。本着客观公正的原则,笔者对整个实习过程中实习生心理做了认真的梳理,希望能为商务英语专业实习予以借鉴。衡阳师范学院2011级赴东莞实习的商务英语专业实习生,在四个半月的实习生涯中,纷纷表示获益匪浅,大部分商务英语实习生对外贸实践有了全新的认识,肯定了其外贸营销能力、交际能力,进一步加强了其从事外贸的决心,并明确了自己未来择业的方向。从他们的业绩来看,除了几个做后台的实习生未取得单之外(囿于工作性质所限),其余从事外贸业务员和跟单员的实习生百分之百拿到外贸业务单。但是在实习过程中,商务英语专业实习生作为从学校到社会过渡人群,也有不少实习生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消极心理。

1.失望与焦虑症

在整个实习过程中,大部分实习生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失望、紧张不安和恐惧惊慌,尤其以实习初表现最为突出。实习生的失望与焦虑症部分源自于其不能很好适应实习的物质生活。现在的大学生大多是家里的独生女或独生子,无论在家还是学校,其物质生活可谓是衣食无忧。衡阳师院赴东莞实习的实习生的实习单位均免费提供食宿。对实习生而言,实习单位的饮食相对简单、住宿相对简陋。实习期的饮食无论是在口感还是多样性方面都不能与其之前的学校生活相比。因为衡阳师范学院的毕业生95%以上来自于湖南本省,饮食方面以辣著称,而粤菜的典型特点为清淡,所以在口味方面实习生表现出较强不适应性;另外,一般为每餐两到三种菜,没有选择的余地;住宿方面,其大学住宿为公寓式,一室四人,上下铺,较为宽敞,相对而言实习期住宿较为简陋。因此物质生活的落差感是导致实习生失望与焦虑的因素之一。实习工作琐碎、快节奏、看中业绩等做法也是引起实习生失望与焦虑的诱因。实习伊始,不少实习生纷纷抱怨实习部门主管或老总对其不能委以重任,让其从日常的办公事宜做起或下工厂的做法;在实习的中后期,部分实习生认为自己已经具备了外贸业务员的基本素质,也付出一定的努力,而效果甚微,看到周围的同事或同学纷纷拿到外贸业务单,心里非常焦急;更有甚者与实习单位的老员工进行攀比。与企业的资深外贸业务员相比,实习生自己的实习期的工资简直是微不足道。因此不免有人会认为自己也是兢兢业业全身心投入实习工作,但是付出与收入不成正比,同工不同酬,因此心里不免失衡,有较强的落差感和焦虑感。

2.实习动机水平低

现代心理学认为动机是推动个体从事某种活动的内因,简言之,就是“引起、维持个体活动并使活动朝某一目标进行的内在动力”。实习动机就是推动实习生从事实习工作的心理状态。实习初期,大部分实习生对实习工作充满了各种幻想,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表现出一定的动机,而等实习的新鲜感消失殆尽之后,面对长时间的工作时间和业绩的压力,部分实习生的实习动机水平过低,对实习生活持漠然态度。在实习工作中不能全身心投入,在工作中出现一些倦怠的情绪。甚至有一些实习生持有“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心态,进而出现一些畏难、退缩的情形,更有甚者想提前终止实习期。

3.角色意识混乱

商务英语实习生具有双重身份,既是企业的员工又是未毕业的大学生。对于企业而言,他是企业的员工,应该全身心投入到企业的工作当中;对于学校的老师而言,他是学生,要遵从学校的要求和规定。如衡阳师范学院2011级商务英语专业实习生在实习期虽然已全面停课,但学校还有一些事情要处理,如每年一度的奖学金评选、毕业论文选择指导老师、毕业论文选题、开题答辩、甚至还有部分实习生的选修课没修满学分等这些事都需要他们经常与学校的老师保持联系。实习生经常在公司和学校之间进行角色转换,从而致使部分实习生角色意识混乱,进而影响其实习效果。

4.服务意识淡薄、吃苦耐劳精神有待提高

东莞网商联盟旗下的企业都是一些中小型企业,每周的工作时间周一至周六,通常一些国家法定假日员工也需加班。实习期间,不少实习生对于公司里面的一周六天工作日、节假日加班等表现出抱怨、焦躁的心理,甚至有些人因为多做或少做一点事而与同事发生口角,不能与同事和睦相处。

二、对策探讨

1.激发学生的实习动机

动机的激发基于一定的需求。一般而言短时期、难度适中、具体的目标可有效激发实习生的动机。因此,实习指导老师“将相对宽泛的总体目标分成多个具体的子目标,将一个长远的目标分成多个近期子目标”。例如,实习前,实习教师可将实习计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实习学习期,实习生主要向公司的主管和老师学习业务的基本情况,如对于外贸业务员,在实习的第一阶段只要求他们学会撰写开发信并得到相应的询盘;在实习的第二个阶段,要求学生在主管和实习老师的指导下掌握发盘、还盘的技巧;第三个阶段,要求实习生独立完成外贸的整个环节并取得一定业绩。通过设定层层递进且可接受的目标能激发实习生的实习动机。确凿扎实的实习准备工作也是确保实习任务顺利完成的根基。商务英语实习准备一方面要使学生从心理上对实习的必要性、实习任务的艰巨性和复杂性予以充分的认识,从而降低其对实习的期望和要求。另一方面要使学生重新认知自我、积极地适应环境、尽早实现角色的转变。第三要求同学们要树立合作、吃苦、主动学习、形象和安全意识。

2.优化校内实训教学条件

“借助机辅商务英语实践模拟,强化商务英语综合技能,为进一步顶岗实习或步入岗位奠定比较坚实的基础。”学校可通过校内实习和实训教学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商务英语毕业生搭建从学校走向社会的桥梁,缩短学校人才培养和用人单位之间的差距,实现二者之间的无缝对接。因此,校企合作背景下的商务英语专业实训课程设置,要“将专业学习与工作过程紧密相连,以职业为依据,以市场为导向,根据工作岗位的具体需求,进行基于就业的课程体系构建。”学校应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多媒体教室创建各种模拟实训平台,分别从商务英语口译、进出口贸易信函的书写及商务单证缮制、商务洽谈、商务报告等方面培养学生的实训能力,可使实习生从业务上更快地适应实习生活,增强其自信心。

3.重视综合素质培养

商务英语专业学生除了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外,其综合素质的培养也不容忽视。东莞网商联盟领导对衡阳师院2011级实习生的专业素养和学习能力得到了充分的肯定,但希望实习生在综合素养方面不断提升自我,如为人处事、待人接物方面、交际能力、积极的心态、感恩、吃苦耐劳等。大部分商务英语毕业生毕业后将从事外贸跟单员和外贸业务员,即对外营销。众所周知,营销不仅是对“产品的营销”,而且更重要的是“一种人品营销”,与我国的主流价值观“先做人后做事”是相吻合的。因此,交际能力培养、待人礼貌、诚实谦虚、能娴熟、游刃有余地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4.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指导性纲领,高校作为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的摇篮,应在校企合作的背景之下,成立商务英语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邀请企业老总共同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基于企业的需求和“校企合作、商英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商务英语专业的“英语技能+商务知识+综合技能”的课程体系并及时调整其课程设置,提高其职业素养、职业能力和社会能力,以更好更快地适应实习及毕业工作。

5.健全多元化评价体系

客观、全面、科学的评估体系是商务英语人才培养中一个重要的环节之一。高校应该根据企业对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需求,改变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的评价模式,重视学生商务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高校针对商务英语专业的实训课程,可开设校外的考评,与企业联合起来通过观察、跟踪、访谈、家督、评价等方式对实习生予以综合评价,从而提高其对实习的重视程度,确保实习的顺利进行、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实现。

三、结语

生物效应论文范文3

【关键词】膝骨关节炎;推拿;研究生学位论文;基础研究

膝骨关节炎(kneeosteoarthritis,KOA)是多因素共同作用导致关节软骨的进行性破坏和滑膜关节中软骨下骨的重塑,常见的临床特征包括疼痛、关节功能障碍和畸形[1-2]。目前,临床推拿手法治疗KOA已初步形成相应的诊疗体系,然而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因此,进一步探索推拿治疗KOA的有效机制,对丰富和完善KOA的临床研究及诊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生学位论文是导师团队研究成果的体现,其学术成果能够对KOA治疗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梳理分析近10年国内推拿治疗KOA的研究生学位论文基础研究概况,以期为今后相关的实验研究提供参考,为临床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1基础研究分析

手法治疗KOA的基础研究发文量为29篇,单纯基础研究25篇,基础加临床研究4篇;其中手法的基础研究22篇,膏摩基础研究6篇,手法结合针刀1篇。其中干预手法主要为揉髌法(12篇)、膏摩法(6篇)及舒筋法(2篇)。目前,KOA的发病机制有软骨细胞凋亡、自身免疫、软骨下骨内高压、自由基、细胞因子、软骨酶降解等。学位论文中,手法治疗KOA的基础研究主要围绕某种手法对KOA的病理组织学及生理生化方面的影响,试图探索出其潜在的发病及治疗机制,为临床提供指导。实验步骤主要为选材、造模、干预方法、组织形态学观察、指标测定,标本多选取实验动物的血清、滑膜组织、软骨、关节液,针对不同的观测指标有其对应的检测方法,常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光镜下观察HE染色后的关节软骨,并结合Mankind病理学评分标准。

1.1基础研究中的推拿情况分析

手法的选择以“揉髌”及“舒筋”为主,说明髌骨在KOA的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另外,揉髌手法多配合膝关节局部理筋推拿,牵伸旋转并屈曲膝关节,达到筋骨并治的功效。成都中医药大学董思佳等[3-4]研究的是“舒筋”手法,其手法核心为揉法、拿法、分筋、搓膝。广西中医药大学导师戴七一带领的研究生团队围绕揉髌手法对软骨细胞因子学说做了大量的实验研究[5]。膏摩法是外用中药与常规推拿手法相结合的疗法。膏摩的基础研究主要是南京中医药大学的薛明新团队和新疆医科大学的王新军团队,两者研究的膏剂不同,前者为羌活膏[6-7]后者为陈元膏[8-10],两者观测指标均涉及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以及炎症介质细胞因子。

1.2基础研究的造模方法

学位论文的基础研究基本选取兔作为实验对象,对KOA动物模型的制备多采取诱发性模型,即通过手术、药物等干预措施诱发KOA,如关节腔内注射木瓜蛋白酶、关节制动。手术造模主要采用失稳性造模、骨内高压造模。

2生物力学机制

KOA会造成股四头肌不完全激活,导致股四头肌肌力下降[11]。有研究发现,强壮的股四头肌可以防止髌骨过度侧向偏移,从而避免髌股关节外侧室的软骨过度丢失[12]。也有研究表明,膝关节屈肌中腘绳肌力量的强化与单独加强股四头肌肌力相比,前者在膝关节WOMAC评分上更显优势[13]。总之,膝关节疼痛与大腿肌肉的肌力,尤其是与屈伸肌的功能密切相关、相互影响。艾健[14]则从生物力学角度研究推拿对不同年龄段新西兰兔KOA模型的干预评价,研究治疗前后实验兔的股直肌力学、腓肠肌结构参数,得出结论是手法能改善肌肉弹性性能,增加肌纤维面积、肌数密度,且年轻组的干预效果优于年老组。

3生物化学机制

3.1减轻软骨细胞凋亡

关节软骨是一种无血管组织,主要由少量软骨细胞及细胞外基质组成,因其富含基质,对关节起到润滑作用,并且承受关节表面的力学负荷。虽然缺乏内在的修复能力,关节软骨已被证明包含一群干细胞或祖细胞,对软骨有一定的修复作用[15]。有研究指出,软骨细胞凋亡是KOA的主要致病机制,软骨细胞的损害将导致关节软骨的退化[16]。郝巍琳[17]发现,揉髌手法可明显降低兔膝关节软骨细胞凋亡率。袁经阳[18]进一步研究发现,此机制是通过上调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下调Bcl-2相关X蛋白(Bax)、Fas基因表达来实现。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能反映软骨细胞的增殖状况。欧国建等[19-20]研究证实,揉髌手法可以提高兔膝关节软骨细胞PCNA的表达率,促进软骨细胞增殖,延缓软骨组织的退变。

3.2降低炎症因子

MMPs、疼痛递质水平炎。症在骨关节炎的发病机制中起着关键作用,而异常的软骨细胞代谢是对炎症微环境变化的一种反应[1]。研究表明,促炎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IL-6在促进KOA的发展中起重要作用[21]。这些炎性细胞因子又能刺激MMPs的产生,而这种酶在关节软骨的代谢平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马鑫文[9]发现,陈元膏摩法可以抑制炎症细胞因子TNF-α的破坏作用,促进转化生长因子-β1(TNF-β1)的修复作用,改善大鼠下肢肌力和膝关节活动度。摆雪[10]发现,膝痹膏摩法,可以降低早期KOA兔滑膜组织中的MMP-1、MMP-3、MMP-13的浓度。吕建军[22]通过实验发现,羌活桂枝膏能够降低实验兔滑膜组织的一氧化氮、IL-1、白三烯B4(LTB4)、Ⅱ型胶原羧基端端肽(CTX-Ⅱ)炎症因子水平。董思佳等[3-4]发现,“舒筋”手法可通过抑制炎症因子IL-1β水平,促进镇痛物质五羟色胺、β-内啡肽的释放。

3.3影响生物标志物

蛋白组学关节软骨中的细胞外基质主要由胶原、蛋白多糖和水分组成,胶原成分主要是Ⅱ型胶原,主要降解产物为CTX-Ⅱ,是一种能够反映关节软骨损伤程度的生物标记物[23]。熊震坤[6]实验发现,羌活膏可以显著降低LTB4含量,对CTX-Ⅱ含量有降低趋势。董思佳等[3-4]证实,手法能增强软骨Ⅱ型胶原的表达。TLR4作为一类I型跨膜蛋白受体,能够激活诱发疾病的MyD88蛋白通路,使MyD88与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TRAF-6)相结合,激活核转录因子-κB(NF-κB),进一步激活炎症细胞信号表达。刘姣[24]通过实验研究发现,推拿疗法能够下调KOA大鼠模型TLR4、MyD88、TRAF-6、NF-κBp65mRNA和蛋白的表达。王勇[25]实验研究发现,推拿干预通过下调Piezo1蛋白的表达和抑制Piezo1/JAK2信号传导通路的激活,抑制膝关节软骨细胞的凋亡。

3.4影响血清代谢组学

减轻氧自由基的破坏代谢组学是定量描述生物内源性代谢物对内外因变化应答规律的科学,能够直接反映生命体的终端和表型信息。氧自由基(ROS)具有高活性,能够破坏细胞成分[26]。炎症介质在骨关节炎中高度表达,可诱导ROS产生;当抗氧化防御系统不能充分清除ROS时,会产生氧化应激反应。戴子一[27]采用代谢组学的方法,初步证实揉髌手法作用机制可能与影响乳酸盐、葡萄糖、尿素、丙酮酸、甘氨酸等物质代谢有关。戴七一等[5]发现,手法组动物血清中乳酸盐含量最高,而乳酸盐能与其他物质偶联为多细胞的能量供应和氧化呼吸。这些效应能一定程度上减轻ROS的破坏。甲硫氨酸会阻断体内氧自由基造成的膜脂质过度氧化,减轻机体损害。曾宪辉等[28-29]研究发现,揉髌手法可影响兔KOA血清代谢组学的主要成分,通过减少甲硫氨酸转化为还原型谷胱甘肽,从而减少对甲硫氨酸的消耗,使其有更多的甲硫氨酸对关节软骨进行修复及对关节炎进行抗炎止痛治疗。

4生物力学结合生物化学

由于膝关节的高使用率和高承重力,关节软骨容易损伤、退变,而软骨组织缺乏血管营养和神经支配,因此炎症或疼痛主要来源于关节的非软骨成分的变化,如关节囊、滑膜、韧带和关节周围肌肉[30-31]。王一洲[32]通过检测伸筋易骨手法治疗前后兔膝关节周围软组织的张力及软骨细胞的生长和分化情况,并测定软骨细胞在剪切应力刺激下的电生理活性,发现此手法可以明显提高KOA兔软骨细胞对抗应力疲劳的能力,提高细胞电生理活性,从而改善软骨细胞代谢。上海中医药大学褚立希博士团队研究了手法抑制软骨退变机制及力学信号传导机制。杨松滨[33]实验表明,手法组的IL-1β、iNOS、MMP-13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下调,MMP-13、p-ERK1/2的蛋白活化程度与模型组和跑台组比较明显受到抑制。其进一步研究发现,力学刺激影响IL-1β诱导的软骨细胞退变及MAPK信号转导通路,压力加载后各组P38、ERK1、JNK1、整合素α5β1及MMP-13的mRNA表达水平下调,而Ⅱ型胶原的基因表达水平在压力加载后则不同程度增高。力学刺激通过影响软骨细胞微环境中整合素的表达及其介导的MAPK信号转导通路发挥调节软骨细胞基质代谢的作用。研究显示,KOA患者中,骨赘、骨髓病变和软骨下囊肿都与软骨缺损有着密切联系,并且内侧软骨损伤占大多数。由于外伤、软组织失衡等原因,导致软骨层内的过度应力,进而引起关节软骨的损伤过程[34]。朱鸿飞[35]发现,按压手法通过改变关节内应力环境,经细胞外基质-整合素-细胞骨架信号传导通路完成力的传导,调节TNF-α、MMP-13和整合素α1β1的表达来抑制软骨细胞的凋亡。

5小结

生物效应论文范文4

1中国抗癌协会系列期刊概况

中国抗癌协会是国家一级学会,现有个人会员3万余人,团体会员单位遍布全国。协会丰富的学术资源为其集群化办刊提供了有利条件,中国抗癌协会专门设立了期刊出版部负责刊群建设与发展,为发挥品牌优势,统领国内肿瘤学期刊集群发展,组建了由我国肿瘤学领域26种期刊(2015年统计数据)构成的中国抗癌协会系列期刊方阵,开展了集群化办刊的一系列探索与实践,推广新成果、新技术,举办国内外肿瘤学术会议,为国内外肿瘤研究者提供了广阔的学术交流平台,促进了我国肿瘤防治水平的提高[1]。

2美国癌症研究协会(AACR)系列期刊概况

AACR是世界上成立最早、规模最大的致力于全面、创新和高水准癌症研究的科学组织,其科研范围广泛、成绩卓著,吸引了众多的研究者,其程序和服务促进了癌症科学家们知识和观念的交流,为新一代癌症研究人员提供了培训机会,也增进了公众对癌症的了解[2]。AACR也是有关癌症成因、诊断、治疗和预防进展情况的权威组织,通过推动癌症新知识的增长和传播而立于癌症防治的前线。AACR促进癌症及其相关生物医学科学领域的研究发展,加速新的研究发现在科学家及研究人员之间的传播,推动全球对癌症的病因、预防、诊断及治疗的深化理解。AACR设有专门的出版部门,目前共编辑出版8种同行评议期刊,内容覆盖肿瘤预防、流行病学、免疫学、肿瘤转化研究与临床诊治,7本被SCI(ScienceCitationIndex,美国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收录,影响因子在4.3~15.9之间,处于全球较高水平,在国际肿瘤学领域具有较高的认可度和影响力。

3我国肿瘤学科技期刊在出版传播中存在的问题

中国抗癌协会系列期刊遍布全国各地,办刊地点分散,主管单位各一,论文体例规范、审稿规范、广告制度等体制难以统一;各自办刊,媒介资源不够整合;报道范围相似,多为肿瘤医学临床与科研相关研究,以致于传播特色不鲜明,各刊难以形成自有品牌效应,作者投稿缺乏针对性;数字出版与网络出版发展还不够充分,由于资金或人力资源不足,微信平台没有建立或建立了而维护跟不上。

4新媒体时代国外科技期刊发展战略对我国科技期刊的启示

4.1品牌价值的建设

美国癌症研究协会(AACR)系列期刊常态化的辅助国家癌症领域科研事业,科研企业或团体获取科研成果后优先发表于资助期刊,期刊再对成果进行品牌效应的推广,实现反哺。我国科技期刊可紧密关注肿瘤专业科研动态,在内容的选择上有的放矢,发表权威人物或机构的科研成果,同时,抓住机会与相关权威人物或机构建立长久联系和合作,以无形资产促进有形资产的发展,推动良性循环。

4.2扩大期刊内容格局的兼容性

肿瘤类科技期刊仅,且文章学术性较强,版式上比较严肃、呆板,而国外期刊除了刊发论文以外,还融入了新闻、评论等通俗易懂的新信息、新思想内容栏目,扩展作者和读者的思维,获得除了学术论文以外更大的信息量,使期刊更具可读性;语句方面要求通俗易懂,增加科普性和趣味性;在杂志栏目格局设置上突显活泼,字体多样式。通过这些方式来建立各刊在读者心目中的鲜明特色。

4.3加强数字化和网络化发展

新媒体在国外科技期刊的传播中已发挥了巨大的汇聚效应,而我国科技期刊多闭门办刊,处于市场化边缘,新媒体发展仍较为缓慢。多年以来,我国科技期刊网络化传播仍然主要依赖中国知网、维普、万方等国内这些数据库平台来实现,虽然它们对大多数的期刊数据进行整合并分类,让读者更为方便的检索,但从整体来讲,很难提高个体期刊影响力。瞬息万变的网络化形势,对稿件的时效性提出了更高要求,AACR期刊出版周期逐步缩减,双月刊、月刊都少见,多为周刊,单期发表文章数量较大,在向不同研究领域的读者推送文章的方式上,从整期推送逐步转为单篇文章的精准推送。而我国刊物多为季刊、双月刊,稿件处理速度较慢,发表周期有的长达1年甚至更久,影响了作者的投稿积极性,使一些优秀稿件流向国外。因此,我国应加快文章处理周期,依托国内大型数据库平台的同时,利用好各刊门户网站,利用好手机阅读客户端、微信公众平台,如果整期优先出版存在困难,可加速单篇文章的优先出版,保证最快的传播速度带给读者最新的医学信息。

生物效应论文范文5

【关键词】膝骨关节炎;推拿;研究生学位论文;基础研究

膝骨关节炎(kneeosteoarthritis,KOA)是多因素共同作用导致关节软骨的进行性破坏和滑膜关节中软骨下骨的重塑,常见的临床特征包括疼痛、关节功能障碍和畸形[1-2]。目前,临床推拿手法治疗KOA已初步形成相应的诊疗体系,然而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因此,进一步探索推拿治疗KOA的有效机制,对丰富和完善KOA的临床研究及诊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生学位论文是导师团队研究成果的体现,其学术成果能够对KOA治疗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梳理分析近10年国内推拿治疗KOA的研究生学位论文基础研究概况,以期为今后相关的实验研究提供参考,为临床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1基础研究分析

手法治疗KOA的基础研究发文量为29篇,单纯基础研究25篇,基础加临床研究4篇;其中手法的基础研究22篇,膏摩基础研究6篇,手法结合针刀1篇。其中干预手法主要为揉髌法(12篇)、膏摩法(6篇)及舒筋法(2篇)。目前,KOA的发病机制有软骨细胞凋亡、自身免疫、软骨下骨内高压、自由基、细胞因子、软骨酶降解等。学位论文中,手法治疗KOA的基础研究主要围绕某种手法对KOA的病理组织学及生理生化方面的影响,试图探索出其潜在的发病及治疗机制,为临床提供指导。实验步骤主要为选材、造模、干预方法、组织形态学观察、指标测定,标本多选取实验动物的血清、滑膜组织、软骨、关节液,针对不同的观测指标有其对应的检测方法,常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光镜下观察HE染色后的关节软骨,并结合Mankind病理学评分标准。

1.1基础研究中的推拿情况分析

手法的选择以“揉髌”及“舒筋”为主,说明髌骨在KOA的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另外,揉髌手法多配合膝关节局部理筋推拿,牵伸旋转并屈曲膝关节,达到筋骨并治的功效。成都中医药大学董思佳等[3-4]研究的是“舒筋”手法,其手法核心为揉法、拿法、分筋、搓膝。广西中医药大学导师戴七一带领的研究生团队围绕揉髌手法对软骨细胞因子学说做了大量的实验研究[5]。膏摩法是外用中药与常规推拿手法相结合的疗法。膏摩的基础研究主要是南京中医药大学的薛明新团队和新疆医科大学的王新军团队,两者研究的膏剂不同,前者为羌活膏[6-7],后者为陈元膏[8-10],两者观测指标均涉及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以及炎症介质细胞因子。

1.2基础研究的造模方法学位论文的基础研究

基本选取兔作为实验对象,对KOA动物模型的制备多采取诱发性模型,即通过手术、药物等干预措施诱发KOA,如关节腔内注射木瓜蛋白酶、关节制动。手术造模主要采用失稳性造模、骨内高压造模。

2生物力学机制

KOA会造成股四头肌不完全激活,导致股四头肌肌力下降[11]。有研究发现,强壮的股四头肌可以防止髌骨过度侧向偏移,从而避免髌股关节外侧室的软骨过度丢失[12]。也有研究表明,膝关节屈肌中腘绳肌力量的强化与单独加强股四头肌肌力相比,前者在膝关节WOMAC评分上更显优势[13]。总之,膝关节疼痛与大腿肌肉的肌力,尤其是与屈伸肌的功能密切相关、相互影响。艾健[14]则从生物力学角度研究推拿对不同年龄段新西兰兔KOA模型的干预评价,研究治疗前后实验兔的股直肌力学、腓肠肌结构参数,得出结论是手法能改善肌肉弹性性能,增加肌纤维面积、肌数密度,且年轻组的干预效果优于年老组。

3生物化学机制

3.1减轻软骨细胞凋亡关节软骨是一种无血管组织

主要由少量软骨细胞及细胞外基质组成,因其富含基质,对关节起到润滑作用,并且承受关节表面的力学负荷。虽然缺乏内在的修复能力,关节软骨已被证明包含一群干细胞或祖细胞,对软骨有一定的修复作用[15]。有研究指出,软骨细胞凋亡是KOA的主要致病机制,软骨细胞的损害将导致关节软骨的退化[16]。郝巍琳[17]发现,揉髌手法可明显降低兔膝关节软骨细胞凋亡率。袁经阳[18]进一步研究发现,此机制是通过上调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下调Bcl-2相关X蛋白(Bax)、Fas基因表达来实现。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能反映软骨细胞的增殖状况。欧国建等[19-20]研究证实,揉髌手法可以提高兔膝关节软骨细胞PCNA的表达率,促进软骨细胞增殖,延缓软骨组织的退变。

3.2降低炎症因子、MMPs、疼痛递质水平炎症

在骨关节炎的发病机制中起着关键作用,而异常的软骨细胞代谢是对炎症微环境变化的一种反应[1]。研究表明,促炎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IL-6在促进KOA的发展中起重要作用[21]。这些炎性细胞因子又能刺激MMPs的产生,而这种酶在关节软骨的代谢平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马鑫文[9]发现,陈元膏摩法可以抑制炎症细胞因子TNF-α的破坏作用,促进转化生长因子-β1(TNF-β1)的修复作用,改善大鼠下肢肌力和膝关节活动度。摆雪[10]发现,膝痹膏摩法,可以降低早期KOA兔滑膜组织中的MMP-1、MMP-3、MMP-13的浓度。吕建军[22]通过实验发现,羌活桂枝膏能够降低实验兔滑膜组织的一氧化氮、IL-1、白三烯B4(LTB4)、Ⅱ型胶原羧基端端肽(CTX-Ⅱ)炎症因子水平。董思佳等[3-4]发现,“舒筋”手法可通过抑制炎症因子IL-1β水平,促进镇痛物质五羟色胺、β-内啡肽的释放。

3.3影响生物标志物、蛋白组学

关节软骨中的细胞外基质主要由胶原、蛋白多糖和水分组成,胶原成分主要是Ⅱ型胶原,主要降解产物为CTX-Ⅱ,是一种能够反映关节软骨损伤程度的生物标记物[23]。熊震坤[6]实验发现,羌活膏可以显著降低LTB4含量,对CTX-Ⅱ含量有降低趋势。董思佳等[3-4]证实,手法能增强软骨Ⅱ型胶原的表达。TLR4作为一类I型跨膜蛋白受体,能够激活诱发疾病的MyD88蛋白通路,使MyD88与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TRAF-6)相结合,激活核转录因子-κB(NF-κB),进一步激活炎症细胞信号表达。刘姣[24]通过实验研究发现,推拿疗法能够下调KOA大鼠模型TLR4、MyD88、TRAF-6、NF-κBp65mRNA和蛋白的表达。王勇[25]实验研究发现,推拿干预通过下调Piezo1蛋白的表达和抑制Piezo1/JAK2信号传导通路的激活,抑制膝关节软骨细胞的凋亡。

3.4影响血清代谢组学,减轻氧自由基的破坏

代谢组学是定量描述生物内源性代谢物对内外因变化应答规律的科学,能够直接反映生命体的终端和表型信息。氧自由基(ROS)具有高活性,能够破坏细胞成分[26]。炎症介质在骨关节炎中高度表达,可诱导ROS产生;当抗氧化防御系统不能充分清除ROS时,会产生氧化应激反应。戴子一[27]采用代谢组学的方法,初步证实揉髌手法作用机制可能与影响乳酸盐、葡萄糖、尿素、丙酮酸、甘氨酸等物质代谢有关。戴七一等[5]发现,手法组动物血清中乳酸盐含量最高,而乳酸盐能与其他物质偶联为多细胞的能量供应和氧化呼吸。这些效应能一定程度上减轻ROS的破坏。甲硫氨酸会阻断体内氧自由基造成的膜脂质过度氧化,减轻机体损害。曾宪辉等[28-29]研究发现,揉髌手法可影响兔KOA血清代谢组学的主要成分,通过减少甲硫氨酸转化为还原型谷胱甘肽,从而减少对甲硫氨酸的消耗,使其有更多的甲硫氨酸对关节软骨进行修复及对关节炎进行抗炎止痛治疗。

4生物力学结合生物化学

由于膝关节的高使用率和高承重力,关节软骨容易损伤、退变,而软骨组织缺乏血管营养和神经支配,因此炎症或疼痛主要来源于关节的非软骨成分的变化,如关节囊、滑膜、韧带和关节周围肌肉[30-31]。王一洲[32]通过检测伸筋易骨手法治疗前后兔膝关节周围软组织的张力及软骨细胞的生长和分化情况,并测定软骨细胞在剪切应力刺激下的电生理活性,发现此手法可以明显提高KOA兔软骨细胞对抗应力疲劳的能力,提高细胞电生理活性,从而改善软骨细胞代谢。上海中医药大学褚立希博士团队研究了手法抑制软骨退变机制及力学信号传导机制。杨松滨[33]实验表明,手法组的IL-1β、iNOS、MMP-13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下调,MMP-13、p-ERK1/2的蛋白活化程度与模型组和跑台组比较明显受到抑制。其进一步研究发现,力学刺激影响IL-1β诱导的软骨细胞退变及MAPK信号转导通路,压力加载后各组P38、ERK1、JNK1、整合素α5β1及MMP-13的mRNA表达水平下调,而Ⅱ型胶原的基因表达水平在压力加载后则不同程度增高。力学刺激通过影响软骨细胞微环境中整合素的表达及其介导的MAPK信号转导通路发挥调节软骨细胞基质代谢的作用。研究显示,KOA患者中,骨赘、骨髓病变和软骨下囊肿都与软骨缺损有着密切联系,并且内侧软骨损伤占大多数。由于外伤、软组织失衡等原因,导致软骨层内的过度应力,进而引起关节软骨的损伤过程[34]。朱鸿飞[35]发现,按压手法通过改变关节内应力环境,经细胞外基质-整合素-细胞骨架信号传导通路完成力的传导,调节TNF-α、MMP-13和整合素α1β1的表达来抑制软骨细胞的凋亡。

5小结

生物效应论文范文6

关键词:科技期刊;科普内容;《广西植物》;实践

近年来,生物多样性遭到严重破坏,大气、土壤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严重已成为全民关注的重大社会生态问题[1]。为此,联合国宣布每年的5月22日为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每年的6月5日为环境日。2020年9月30日,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峰会上讲话,强调“当前全球物种灭绝速度不断加快,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生态系统退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构成重大风险[2]。肺炎疫情告诉我们,人与自然是命运共同体,我们要同心协力,抓紧行动,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共建万物和谐的美丽家园。”科技期刊在发表高水平的学术论文时,也要承担传播和普及科学知识的社会责任,利用特定学科领域的研究成果的内容优势开展科普工作,提升大众的科学素养,实现良好的社会效益。由于人类社会活动的影响,珍惜濒危植物面临灭绝的风险,水土流失加剧,土壤化学污染严重,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环境保护任务艰巨,亟待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环境生态学方面知识的科学普及工作。《广西植物》是报道植物系统发育学、植物生理生态、植物与环境、植物化学等方面的综合性学术期刊,自创刊以来,在坚持“内容为王”、提升学术质量同时,也重视科学普及,履行科技期刊的科普责任。

1科技期刊在科学普及中的内容资源优势

科技期刊主要发表本学科领域最前沿的研究报告、学术论文及综述文章,以专业性和科学性著称。科技期刊在报道某一专业领域内最新研究成果、传播前沿科学理念上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同时科技期刊以其专业媒介的属性要求也承担对公众传播新的科技成果,宣传最新的科技理念,提升公众科学文化素养的社会责任[3-5]。科技期刊在对公众进行科学知识普及方面具有强大的内容资源优势,其科学性和权威性是其他大众媒体和自媒体无法相比的。科技期刊的论文作者大多来自学术水平较高的科研院所或高等院校,所发表的论文大多是该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对了解该领域前沿科学动态具有较强的指导性[6]。另外,科技期刊拥有学术水平很高的编委会和审稿专家库,时需要经过严格的三审三校,在研究的热点来源、内容的准确性和质量把控等方面具有较强的专业优势。因此,科技期刊要增加受众覆盖面,提升期刊影响力,需充分利用其权威的科学内容资源优势,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科学知识普及,在更大范围内创造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多种多样的植物、植物功能及资源利用、植物生存的环境、植物资源的保护等都是《广西植物》科普宣传的内容资源。植物科普的目的是要让公众保护生物多样性,倡导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共建美丽新世界。本刊以自己的内容资源优势,按照不同层次的知识储备将目标对象划分为中小学生、普通民众、大学生、政府机关人员等,从植物介绍、植物功能与利用、植物与环境、植物资源保护等方面,以生动有趣的文字配以图片、视频来帮助公众了解植物学领域的基础知识,培养公众关注生物多样性,积极参与到生物多样性保护中来。

2《广西植物》传播科普内容的实践

2.1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科技期刊不仅是科研成果的重要平台,还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舆论导向作用[7]。必须坚持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重点推介国家和地方重大项目支持的研究领域,对公众全面普及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及宣传研究热点内容,满足公众对前沿科学知识的渴求,在公众获取科学知识的过程中帮助其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2013年9月和10月,主席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以来,我国与有关国家不断拓展合作区域和领域,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针对“一带一路”热点选题,本刊在2018年第11期和2019年第9期刊登了“一带一路”沿线植物多样性研究专栏/专刊,主要介绍了沿线国家或地区的植物新资料、植物遗传多样性、植物生态适应性、濒危植物生境介绍及致濒危的原因等,对保护沿线植物多样性及生态环境保护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2普及植物学前沿科学知识。科技期刊都把提高内容质量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当前科技发展的大潮中,编辑应该转变观念,把学术与科普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切实承担起科学普及的社会责任[4]。科技期刊不仅需要发表高质量的学术论文来提高本领域专家、学者的关注度,更应该利用新媒体技术,用生动有趣的科普化语言弘扬科学精神,进行先进科学知识的普及,培养公众理性的科学思维,进而提升公众的科学素养。中国喀斯特地貌(也称岩溶地貌)因其多样的造型地貌,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天坑是岩溶地区最壮观奇特的负地形景观,犹如大地之眼,随着贵州、四川、广西等地相继发现大型天坑群,吸引了诸如地质、环境、景观、旅游等多领域的专家、学者高度关注,同时也激起了公众探究天坑的好奇心。本刊在2020年第6期发表了《广西乐业大石围天坑种子植物区系研究》一文,但其专业性很强,深奥难懂,不适合大众阅读。编辑协助作者运用通俗、有趣的语言在微信公众号平台上阐述深奥的岩溶植物多样性专业知识。首先将题目改为引起公众阅读兴趣的、适合微信文推广的《探秘大地之眼——大石围天坑群植物篇》;其次用精美的图片对天坑的险、奇、峻、美等罕见的旅游景观进行简单介绍,并重点介绍了天坑相对隔绝的天然屏障和独特生境,保存了大量珍惜濒危植物,是许多难得一见植物的“乐土”;最后利用纪录片的形式详细介绍了乐业-凤山世界地质公园的生物多样性调查成果。由此可见,科技期刊的学术论文用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科学普及,不仅能满足大众对前沿知识的需求,还能提高期刊的影响力。

2.3对关注度较高生态事件的科学普及。在发生一些重大生态事件时,科技期刊应凭借其权威的内容资源优势,从科学和专业的角度,约请资深专家进行科学知识普及,可以弥补公众在面对严重自然灾难或生活困惑时科学知识的不足,提供一定的科技支持和保障[5]。澳大利亚在2019—2020年发生严重的山火灾难,使得近5亿动物丧生,山火烧毁面积超过5.25万km2,这是人类难以忍受的重大自然灾害,导致整个生态系统被破坏,环境污染严重[8]。我国2020年西昌发生森林火灾,致使19名英雄牺牲。面对严重的自然灾害,科研工作者都在努力做出自己的贡献,与读者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本刊在2020年7月在中国知网优先出版了《5种常绿冬青叶片防火性能评价》,为森林防火树种的筛选,建造防火林带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近年来,由于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各种各样的装潢材料和装饰引起环境甲醛超标,导致室内和公共场所环境污染,引起民众的普遍关注[9]。甲醛具有污染来源广、持续释放时间长和强致毒致癌等特征。在实际生活中,国内大多数装修后的居家和公共场所内残留的甲醛浓度超标。当前吸附甲醛的方法都因各种条件限制难以被人们接受,植物吸收甲醛已成为便捷、有效改善空气质量的一种可行方法。本刊分别在2012年第6期刊登《竹芋科和蕨类室内盆栽植物对甲醛净化作用的研究》、2015年第4期刊登《甲醛胁迫下四种盆栽植物的生理动态反应》、2019年第6期刊登《室内观赏植物对甲醛的吸收及抗逆效果研究》3篇关于植物吸附甲醛的文章,为公众在选择室内观赏植物时提供了一定的科技支撑。

2.4普及民族植物学的知识。世界上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总结了利用本地区传统植物的风俗习惯和丰富经验。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的价值观念也发生了转变,人们愈来愈重视传统文化,对天然植物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多[10]。但有相当一部分地区的民族植物利用经验没有文字记载,因此需要经过专家学者的研究、整理和记录,与此同时对公众进行民族植物学资源利用的科学普及。本刊近年来发表了多篇关于民族植物学的文章,《云南普洱可食用棠梨花的民族植物学初步研究》《西双版纳哈尼族驱蚊植物的民族植物学调查研究》《广西龙胜红瑶传统药用植物的民族植物学知识》《京族药用红树林民族植物学知识及现状》《广东阳春重阳传统药市药用民族植物学研究》《湖南通道染制侗布的民族植物学研究》等,主要内容包括京族、瑶族、纳哈尼族、侗族、拉祜族等在食用、药用、驱蚊、建筑等方面的应用。这些论文本身在记录少数民族使用当地植物的一种行为习惯,并且这些民族地区的植物具有多种药物功效,能吸引大众阅读的兴趣,进而拓展了读者对民族文化的吸收范围,丰富了大众的精神文化,使植物学领域的科学普及达到更高的层次。

3科技期刊开展科学普及的建议和思考

3.1学术与科普并重。在新媒体时代,科技期刊不仅要重视科技知识传播的深度,更要注重广度。编辑的素质和水平是影响科技期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当前科技快速发展时期,编辑更需要改变自己的观念,认识到科普和学术同等重要,承担好向大众普及科学知识的重要社会责任[11]。科技期刊可以适当增加科普论文,也可以将高水平的学术论文进行科普化二次创作,可以提高受众覆盖面,扩大期刊的社会影响力,从而实现科技期刊的可持续发展。国际顶尖的科技期刊如Nature不仅设置有学术论文栏目,还有非学术论文栏目,在这个栏目中发表了很多的科普文章,并且经调查发现科普栏目赢得广大读者的高度关注[12]。也有统计结果表示,科普文章的引用率和影响因子往往也很高,甚至超过同期其他的学术文章。科技期刊为宣传学术论文可谓是用尽各种办法,提高学术论文的影响力目前还是各个期刊放到首位的工作任务。科技期刊权威性的内容资源是进行科普的最大优势,同时科技期刊可以采用多种技术手段、从多个角度为学术论文做好宣传。所以科技期刊编辑应该把科普提高到一个新的认识高度,在今后的工作中,力求学术与科普并重。

3.2运用新媒体技术提升科学普及的有效性。新媒体背景下,科技期刊在发挥其传播学术思想传统优势同时,积极运用新媒体平台,采用多媒体的传播方式对科技知识进行宣传普及,可有效提升科技期刊品牌效应。科技期刊编辑可以采用文字短文宣传法,也可以利用图片、视频、音频等多媒体手段在各大平台上对学术论文进行解读,回应公众高度关注的热点内容,使阅读的可能性变大[13]。同时要注重语言的科普化,考虑受众的阅读习惯,选择适合多媒体传播的内容形式。本刊今年开始选择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将学术论文科普化,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利用精美图片、纪录片的形式对学术论文内容深入浅出进行解读,满足公众对获得科技知识的需求。科普化内容被大量阅读和广泛传播,从而实现学术论文的有效传播。

3.3培养高素质的科普人才。高素质的科普人才是科普工作持续发展的关键和根本,也是办好科技期刊、促进科技知识传播交流的基础。国际上顶尖学术期刊的科普专栏对公众具有很强的吸引力,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拥有较高水平的、善于写科普文章的专家,并且他们写得很好[14]。而我国目前大多科研工作者对科普写作还不擅长,科技期刊的编辑也未有进行科普创作的意识。科技期刊需要培养编辑的科普写作能力,并且协助本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将学术论文进行科普化创作,促进科研成果能在公众中广泛传播,使公众能够轻松地理解,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

生物效应论文范文7

1科技期刊与科技创新的关系

科研工作包括科研选题、方案制定、项目立项及实施、成果发表及应用等方面,这些过程均离不开科技期刊的支撑。有研究表明,科研人员所利用的全部信息中70%来自科技期刊,可见科技期刊通过基本的发现、记录、传播创新成果来支撑学术研究;而科技创新为科技期刊提供了“源头活水”,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其繁荣发展,两者是相互依存的关系,但目前两者的发展水平极不匹配。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所“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2011)”显示,2001—2011年我国学者发表的国际论文中有12个学科的论文被引次数排在世界前10位,其中化学、数学、材料科学、工程技术4个领域排名世界第2,表明学科发展水平较高。然而,一项针对我国科学家的问卷调查显示,数理、化学、生命和医学4个领域科学家选择投稿国际刊物比例超过70%。可见我国科技期刊发展水平滞后于科学研究水平,主要问题有刊物内在质量有限、学术影响力低、刊发周期长、发表语言的限制等。笔者看来,科技期刊的基本功能离不开发现、记录、传播科技成果,其中发现功能推动科技创新的效果最明显,而记录和传播功能往往易被忽视。因此,本文从科技期刊出版传播这一基本功能出发,探讨提升刊物质量、助力科技创新的途径,为办刊人选择适合本刊的发展路径提供参考。

2出版传播功能助力科技创新的具体途径

据统计,我国科技创新知识的发表,80%首选科技期刊,甚至相关学科领域科技创新知识的发表率高达92%。没有记录也就没有知识的积累,科技期刊的记录功能为信息连续传播奠定了基础,形成学术交流的连续和持续[6],从而更好地服务科技创新。同时,科技期刊作为科学共同体沟通交流的重要平台,也是增强公众理解科学的渠道,随着科技期刊报道深度和广度的拓展,能激发受众的科研兴趣和创新思路,使得同一研究方向的科研人员避免多走弯路,并在前人基础上快速推进创新,形成良性循环。然而,目前我国的科技期刊在传播自主科技创新成果方面还有许多欠缺,在发表成果的首发性、时效性等方面还不够[8]。鉴于创新成果的出版传播受记录方式/载体、时间以及效率等多因素影响,科技期刊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使出版传播效果最大化,从而促进科技创新。

2.1改进传统出版方式,迎合科技创新需求

科技创新的时效性决定了科技期刊在记录研究成果过程中必须要关注发表时间。缩短出版周期或加快发表周期是重要的优化途径,发表周期短的科技期刊能更快地发表最新的研究成果或消息,更易吸引高质量稿件,实现良性循环。从缩短出版周期的角度来看,刘雪立等的研究发现,总体上我国医学期刊随出版周期的缩短,即年指标呈增大趋势,但不建议盲目缩短出版周期。笔者认为,在科研创新活跃度大、成果创新性与发表时间依赖性强的领域,如分子生物学类期刊,可尝试加快出版周期,主要体现在稿件送审、退修以及排版环节:一方面,要尽量压缩每一环节中稿件在编辑部的滞留时间;另一方面,普及应用在线投审稿系统,实现作者、编者、专家之间的即时交流。《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自2012年实现无纸化在线投审稿系统操作后,专家审稿时间较之前缩短一半,发表周期小于180天的稿件占比超60%,缩短了优秀论文的发表时滞。科技创新伴随着理论和实践的双重突破,通常会带来新学科的崛起或者衍生出新的分支研究方向。根据学科发展特点,创办新的杂志或者在已有刊物基础上设立新的栏目,能以目标性、集中性更强的记录形式突出报道创新成果。例如,2008年《中国卫生政策研究》杂志创刊,其紧紧围绕我国卫生改革发展的中心任务和亟待解决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展开报道。随着近年大数据研究的兴起,2015年《IEEETransactionsonBigData》《大数据》等杂志创刊,刊登大数据研究成果;为鼓励生物学假设性研究探索,《Cell》杂志推出Theory栏目,针对一个特定的生物过程,综合已有的实验数据作出一个新的、可测试的假设理论[12];《中国天然药物》开设“思路与方法”专栏,刊发院士对主题文章的评论,兼具创新性、前瞻性和可读性。这些新杂志和新栏目的创办,从一定程度上启发了受众的思路,引领了学科发展。

2.2拓展新出版形式,推动成果的立体化记录

新型论文出版模式包括增强论文、协创论文、数据论文、双语论文等,展示了传统学术论文形式以外的其他数据信息,能更充分地表达科研成果,支持创新性与科学性评价[14]。例如,《中国中药杂志》建议作者投稿时提交因印刷版篇幅和载体限制未能刊发的,能够进一步说明文中实验设计、案例分析、理论推导、观点论证等的补充材料,包括文字资料、数据表格、图形文件、音频文件、视频文件、程序代码等,这些补充材料与原文内容进行组织和封装,形成一个有内在联系的增强论文,通过网刊。鉴于学术数据的创新价值,期刊网络版开辟专栏数据论文,以支持数据成果的分享、挖掘、利用与再创新[15]。相信许多科技期刊的编辑都有这样的体会,在同行评议过程中经常能收到来自审稿人的质量上乘的审稿报告,为文章的优劣提供了重要的判断。同行评议是一种改善科学记录质量和准确性的必要且有效的机制,科技期刊尝试公开同行评议记录,将审稿报告纳入学术贡献,实际上也是记录科技成果的一种方式,以此更好地激励审稿人,促进学术争鸣。例如,自2016年1月起向《NatureCommunications》投稿的作者可以选择发表其文章的同行评议记录。据统计,2016年《NatureCommunications》有60%的作者同意公开同行评议记录。相似的计划也已在欧洲地球科学联盟的多种学科领域中展开[17-18]。

2.3借助网络平台快速出版,争夺创新成果首发权

录用定稿网络首发是一种借助互联网技术拓展科技创新成果记录的新方式。2017年10月16日,中国知网了《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CAJ-N)首批网络首发学术期刊联合公告,有436家中国学术期刊成为第一批合作出版单位[14]。公告内联署期刊的学术稿件,一经编辑部录用和审定,无需确定其后在纸质刊物出版的时间和页码,通过电子杂志社审核后,即可在CAJ-N中以网络首发方式正式出版。这种规范的网络期刊出版方式更快、更好地确立了作者的科研成果首发权,全面提高了学术论文的传播效率和利用价值。预印本(pre-print)能绕开期刊出版周期的限制,抢先创新性科研成果,接受同行评议。著名的预印本网站有arxiv、bioRxiv以及repec,中国科学院于2016年推出ChinaXiv。以bioRxiv为例,网站为作者专门建立了许多直接向期刊投稿的链接。若期刊与网站达成合作协议,同意网站预发表将不影响文章之后在期刊上继续发表,这将极大地吸引作者群,更高效地发表创新成果论文。目前与bioRxiv有协议的转投期刊有《BMCCancer》《Genetics》《JournalofClinicalMicrobiology》《TheJournalofNeuroscience》《Science》等。

2.4优化传播渠道,提升学术交流效率

万莉[21]基于Super-SBM和Tobit两阶段模型提出,引用半衰期、机构分布数、出版周期对学术期刊知识交流效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刘岭[22]指出科技期刊服务的趋势是与多种网络技术相融,转型为面向知识生产活动的服务机构,以此应对学术交流变化。可见,科技期刊若想在科技创新中发挥作用,必须基于用户需求,从内容、获取方式、市场推广等各方面拓宽传播渠道以提高学术交流效率。从内容角度,尽量保证最新文献引用的比例;从获取方式角度,借助微信、官方网站、App等网络媒体进行传播,建立知识服务平台,如《自动化学报》以自动化领域知识本体为基础,开发文献检索、热点趋势等知识服务工具[22];从市场角度,与搜索引擎合作进行推广等,如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与百度合作,推出杂志官网认证,确保用户指向。所有举措的目的均为扩大受众群体,提高刊物的知晓度和利用率,从而切实提升科技期刊的学术交流价值,使科研人员少走科研弯路,拓展创新思路。

2.5优化精准传播,快速推进创新发展

精准传播,顾名思义就是根据需求和偏好细分用户,实现靶向传播,包括细分用户、精准推送两个环节。首先,期刊应细分用户群体,如《计算机研究与发展》已经积累专业细分的邮件列表4000余个,《ScienceChinaPhysics,Mechanics&Astronomy》(SCPAM),通过作者提供的小同行名单、编委及审稿人、文章参考文献作者、学术会议参会名单、数据库查找(WebofScience、arxiv)等方式确定推送客体,再由编辑根据他们的研究方向制作虚拟专题定期推送。精准推送对内容有较高的要求,SCPAM主要运用WebofScience平台的“RelatedRecords”功能找到本期相关文章进行推送,包括高被引文章推送、主题关键词检索推送、根据学科代码细分推送。其他精准传播方式还包括专家微信群、自媒体传播等。科技期刊精准传播实际上是科学研究不断深入的必然趋势,从而帮助科研人员精准了解领域动向,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快速推进创新。

2.6增强传播影响力,把控科技创新成果

对科技成果的把控力往往决定了科技期刊在学术交流中的话语权,从而影响甚至引导科研人员的研究方向。影响力越大的科技期刊往往越容易抓住科技成果,因此如何增强科技期刊传播影响力值得办刊人深度思考。朱邦芬院士在“2017中国学术期刊未来论坛”上指出,中文期刊和英文期刊应该分工合作,一些原创性基础成果,从国际竞争和影响力角度出发,应该通过英文期刊推送到国际科技领域。而对于庞大的中文期刊,笔者认为应有的放矢做大做强,尤其在材料科学与工程、生物、化学、中医药等优势学科领域,集中刊发创新力强的优质稿件,实现期刊品牌效应,再进一步以双向译介的方式推动中文期刊的国际化和英文资源的本土化,使科技期刊成为国家创新的重要媒介。CNKI首创并组建中文精品学术期刊双语数据库(JTP),目前已收录期刊130种,旨在精选并翻译中国顶尖学术期刊,助力中文期刊国际化推广。

生物效应论文范文8

1相关研究

1.1引用现象研究

AvramescuA[2]利用科学信息扩散论将论文的引用周期分为5种类型:广泛认可的引用曲线、基本认可的引用曲线、很少认可的引用曲线、“睡美人”型引文曲线和“昙花一现”型引文曲线。屈文建等[3]重新归纳为6类:将前3种统一为“经典引文曲线”、重新定义“指数下降引文曲线”、“睡美人”引文曲线2类、新增指数增长引文曲线、多峰引文曲线、波形引文曲线3类。高被引论文往往是领域突破性或创新性成果[4],其价值和意义得到了科学界普遍认可和重视,分析高被引论文的特征因素、预测高被引论文方法拓宽了学界对高度引用现象的认识,科睿唯安的“引文桂冠奖”正是利用论文的高被引特征成功预测出多位诺贝尔奖得主。科学界也存在一些从未被引用的论文,但论文未被引并不意味着他们没有学术价值,VanRAFJ[5]从这些零被引文献中发现被“延迟承认”的“睡美人文献”;国内学者杜健等[6]、LiJ[7]等对“睡美人文献”的特征、潜力预测等开展系统化研究。论文引用规律和引用现象的研究进一步完善了人们对引文结构网络的认知。

1.2引用动因研究

研究人员引用他人论文的原因是复杂多样的,引用行为不仅仅是出于对科研成果的认同,还有很多非科学因素[8],GarfieldE[9]最先提出引用的15种动机,HarwoodN[10]提出引用的11种动机,马凤等[11]归纳出6类引用动机,邱均平等[12]将引用动机分为内在引用动机(知识主张、价值感知)和外在引用动机(信息源便利性、引用输出、引用重要性)两类,内外动机相互影响信息行为。也有学者针对引用中对编委的阿谀奉承、为利益派别的不正当引用现象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负面引用并不能有效提高引用[13]。随着引用研究的深入,一些学者尝试用理论的角度来解释引用动因。段庆锋等[14]以规范理论和社会构建理论,提出引文是学术性和社会性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杨思洛[15]将前人对引用动因的理论解释归纳为5类:“科学规范理论”、“社会结构理论”、“心理过程理论”、“自反引文理论”、“引文进化理论”;AksnesDW等[16]用“可见动态性”概念解释引用行为,认为引用也存在“马太效应”。

1.3影响因素研究

TahamtanI等[17]从高度相关的198篇文献中总结出28个与论文被引有关的因素,整体上归为3类:论文相关因素、期刊相关因素、作者相关因素。牟象禹等[18]、韩毅等[19]以中文图情领域为例,分别实证分析了论文被引和未被引的主要影响因素。当前对论文被引影响因素研究可以分为4个方面:1)期刊相关因素[20-21]:如期刊规模和扩散力、开放获取、影响影子等;2)作者相关因素:如研究团队规模与作者合作网络[22]、性别因素[23]、作者学术成就[24]、跨国的合作团队[25]等;3)内容相关因素:如主题词组合新颖性[26]、关键词的数量与多样性[27]、论文热点持续能力[28]等;4)其他指标:如参考文献[29]、论文的长度[30]、期刊出版商[31]等。分析方法不一而足,分析结果也各有异同,如DidegahF等[32]以WOS纳米技术相关期刊论文集为数据,得出期刊影响因子是被引最有效的决定因素之一;而FinardiU[33]以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期刊论文集为例,得出影响因子与被引没有显著相关性。究其原因,论文被引受数据集来源、学科领域[34]、国内外平台[35]而有所不同,被引频次影响因素也存在差异性。

1.4引用预测研究

由于论文引用关系特性,被引需要一定的时间积累,为了更早发现具有高被引潜力的论文,了解相应领域的研究热点和重大发现,学界利用机器学习、回归模型对论文引用进行预测研究。FuLD等[36]以生物医学文章为数据集,认为使用基于内容和文献计量特征的机器学习模型来预测生物医学文献中的引用计数具有可行性。Ibá?ezA等[37]以生物信息数据集测算了叶贝斯网络、逻辑回归、决策树和k近邻算法,并得出朴素叶贝斯和逻辑回归模型4年范围内被引预测成功率可达89.4%和91.5%;耿骞等[38]以图情领域文章数据作为训练集,测算逻辑回归、朴素页贝斯、支持向量集、GBDT、AdaBoost、XGBoost、随机森林7种算法,得出GBDT、XGBoost、随机森林具有较强的预测能力;ZhuXP等[39]采用神经网络模型确定引文计数的最佳特征,提出了GPR、DNN、MLR、SVM等机器学习方法预测论文引文,发现作者特征群影响最大,SVM方法更适合引文预测。YanR[40]比较了线性回归、K近邻、SVR、CART模型的预测效果,CART预测效果最理想,最佳回归预测模型在R平方中实现了0.740的平均预测性能。

1.5研究不足之处

国内外文献研究发现:1)人文社科国际被引研究较少。受人文社科国际影响力重视程度、人文社科成果多样化、国际论文数据复杂度等因素影响,目前对论文被引研究多集中国内数据库或国外自然科学领域,鲜少对人文社科国际论文成果的被引因素展开深入研究。2)论文被引的影响因素存在差异性。被引频次受学科领域、时间范围、数据库来源等方面影响,影响因素存在差异性,已有的研究多具有特定研究对象,不一定适合中国人文社科国际成果被引因素。因此,本文以WOS收录中国人文社科领域论文为例,分析中国人文社科期刊国际论文被引与作者机构特征、期刊特征、文献特征、其他计量特征指标的相关性,识别论文被引的主要影响因素,从而为提高我国人文社科期刊论文国际被引,加速人文社科成果国际化传播提供数据参考。

2评价指标与研究方法

2.1数据处理

选定WOS社会科学、艺术与人文两个研究大类中共含39个研究方向,加上应用科学中运筹学与管理学、信息科学与图书馆学2个研究方向,共计41个研究方向;限定来源数据库为SSCI和A&HCI,研究国别为CHINA,文献类型为Article、Review、ProceedingsPaper。为了使论文得到充分引用,参考方红玲[41]对SSCI收录图情类期刊和姜春林等[42]对文史哲等学科成果的引文评价时间,选用5年前(即2014年)收录6564篇论文及引文信息为数据源,数据获取时间为2019年5月5日。同时为了解论文的其他补充计量特征是否与论文被引具有相关性,于2019年5月10日利用Altmetrics获取论文的补充计量特征数据共计2844条。

2.2评价指标选取

结合上文中论文被引频次影响因素研究,从作者机构指标、期刊指标、文献指标、补充计量指标四大类进行论文被引评价指标的选取,并对所有数据类别进行定义,影响因素的特征编码参见表1。1)作者机构特征指标:作者是论文写作的主体,本文主要考察作者数量、作者国别、跨国合作模式和机构属性等对论文被引是否具有显著影响。2)期刊特征指标:期刊是论文的载体,主要考察论文在高影响因子、高分区或知名的出版社中是否有更好被引表现。3)文献特征指标:文献本身的相关特征,如参考文献数量、OA资源、页码数量,文献标题的长度、关键词数量等是否对论文被引具有显著影响。4)补充计量特征指标:利用论文DOI于Alt-metrics获取对应记录的其他补充计量指标,统计发现除Twitter提及数、Mendeley读者数、Dimen-sion引用外,其他指标多为0,因此这里仅选用Altmetrics的三项补充计量指标数,以及论文元数据中180天使用次数和2013年至今使用次数。

2.3研究方法

为验证26个二级指标与论文被引的相关性,利用SPSS20.0分析软件,采用非参数K-S单样本方法对连续变量进行正态性检验,显示14个连续变量显著性水平均小于0.05,不符合正态分布。因此,相关性分析方法采用Spearman,根据相关性取值范围,以0.2为区间,分为极低、较低、中度、高度、极高5种相关程度;对于分类变量组间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方法;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论文被引多因素分析。

3研究结果分析

3.1连续变量相关性分析

对14个连续变量进行Spearman相关性检验,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WOS被引频次与页码未通过显著性检验(p=0.888),说明中国人文社科期刊论文的国际被引与论文撰写长短没有显著相关性。其他连续变量p值均小于0.05,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其中,WOS被引与标题长度、作者关键词、Twitter提及数为极低相关度;与作者数量、合作国家数具有较低相关性;与2年平均影响因子、即年指标、参考文献数、附加关键词、最近180天使用次数具有中度相关性;与2013年至今使用次数(r=0.666)、Mendeley读者数(r=0.659)具有高度相关性;与Dimensions引用数(r=0.964)具有极高相关性。

3.2分类变量非参数检验

对12个分类变量分别进行非参数检验,两独立样本采用Mann-WhitneyU检验;多独立样本采用Kruskal-WallisH检验,事后两两比较采用Bon-ferroni法校正显著性p值小于0.05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表3为分类变量的被引均值与平均秩次表,图1、图2为多分类变量的成对比较图。1)作者团队规模。根据发文量将作者规模分为5类,不同作者团队规模中WOS被引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H=936.019,p=0.000)。两两比较发现:除了3个作者-4个作者合著对WOS被引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外(调整后p=0.757),其他不同作者团队规模组别对WOS被引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调整后p=0.000),作者规模越大,被引均值越大。2)通讯作者国别。将通讯作者分为中国和外国2类,Mann-WhitneyU检验结果显示通讯作者为中国(平均秩次为3102.04)与外国(平均秩次为3795.69)对WOS被引频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U=3156384,Z=-12.862,渐进p=0.000)。3)第一作者国别。一作国别为中国(平均秩次为3146.60)与外国(平均秩次为3796.31)对WOS被引频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U=2858156.5,Z=-11.323,渐进p=0.000)。4)合作模式。不同国别合作模式上对WOS被引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H=176.741,p=0.000)。外国为主平均秩次为3965.74,中外合作平均秩次为3601.25,中国为主平均秩次为3092.62,对3种不同合作模式两两比较发现:3种国别合作模式对WOS被引的调整后显著性均小于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这与Lancho-BarrantesBS[44]发现的国际合作可以增加引文影响力、NomalerO[45]发现的国际合作比国内合作有更大的引用结果相似。5)机构属性。不同机构属性的WOS被引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H=20.454,p=0.000)。对机构属性两两比较发现:大学与科研院所对WOS被引的差异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调整后p=1.000);大学与其他机构(调整后p=0.000)、科研院所与其他机构(调整后p=0.001)对WOS被引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6)期刊国别。发表在国内期刊(平均秩次为2358.89)与国外期刊(平均秩次为3298.53)对WOS被引频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U=257867.5,Z=-5.214,渐进p=0.000),发表在国外期刊上具有更高的被引表现。7)期刊分区。不同期刊分区的WOS被引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H=1564.017,P=0.000)。对不同期刊分区数据两两比较发现,WOS被引频次的差异在6组不同分区数据中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6组分区比较的调整后p=0.000)。8)出版平台。论文在不同出版平台的WOS被引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H=942.776,p=0.000),不同出版平台的平均秩次如表3所示,Elsevier平台出版的被引平均秩次最高(4208.70),而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被引平均秩次最低(2218.19),这可能跟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传播链不够完善有关。9)语种。不同语种的WOS被引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H=462.579,p=0.000),英文的WOS被引平均秩次最高(3374.30),中文的WOS被引平均秩次最低(492.19)。两两对比发现:中文-其他语种发表的论文被引频次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849),英文-中文(p=0.000)、英文-其他(p=0.000)的WOS被引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国际通用性语言论文被引频次高于中文或其他小语种论文被引频次。10)OA资源。论文是否开放获取对WOS被引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U=1313214,Z=-5.054,渐进p=0.000),开放获取论文的被引表现优于非开放获取的论文。11)基金项目。论文是否受到基金项目的资助对WOS被引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U=2824366,Z=-15.33,渐进p=0.000),受资助论文的被引表现优于未受资助的论文。12)文献类型。文献类型对WOS被引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H=90.172,p=0.000),两两比较发现:三者之间对WOS被引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综述论文被引表现优于文章优于会议论文类型。

3.3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使用多元线性回归进一步分析连续变量和分类变量等多因素相互作用下对论文被引的影响,由于引文数据呈偏态分布,不适合直接使用线性模型,且有的论文被引频次为零,参考阮选敏等[46]的方法,对因变量(WOS被引)进行对数转换,生成新的因变量(WOS被引对数)=ln(WOS被引+1)。通过重新编码的方式,将12个分类变量分别转化为哑变量,回归策略选择Enter强制进入法。为确保数据分析稳定性,Twitter提及、Mendeley读者数、Dimension引用数样本量过少不予分析,删除离群值、强杠杆点、强影响点检测的23个异常值。对处理后的数据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验证,满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要求,回归模型具有统计学意义F=159.866(p=0.000),调整R2=0.505。多因素分析发现:作者机构指标(作者团队规模)、期刊指标(2年平均影响因子、分区、出版平台)、文献指标(参考文献数、语种、OA资源、文献类型)、补充计量指标(180天使用次数、2013年至今使用次数)中共计10个指标是影响论文被引的综合因素。而作者数量、合作国家数量、即年指标、页码、标题长度、作者关键词、附加关键词、通讯作者国别、第一作者国别、合作模式、机构属性、期刊国别、基金项目这13个指标p>0.05,在多因素分析中无统计学意义,说明这些自变量不是因变量的独立影响因素。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如表4所示,由于篇幅限制,这里不展示未通过显著性检验的自变量。

4讨论

4.1作者机构相关因素

作者机构指标中仅作者团队规模通过了多因素的显著性检验,作者规模中以独著为基准线,合作撰写人数越多,被引频次越高,但合作作者规模对整体的论文被引频次影响程度不大,影响程度最大的标化系数也只有0.057。其他作者机构指标通过了单因素分析但未通过多因素分析显著性检验,可能是由于这些指标对于论文被引的贡献度较小,随着多因素分析的调整而消失了。AbramoG等[47]、Chinchilla-RodríguezZ等[48]分别对意大利出版物和阿根廷人文社科领域论文分析也得出合作撰写比独著能够获得更高知名度和影响力。从合作动机来说,科研合作的前提是合作团队具有差异化的优势,合作能够取长补短、优势互补,产生出1+1>2的合作效应。从规模经济理论来说,科研合作使成果更加专业化,如合作团队从论文构思、数据获取处理,模型构建、内容分析各个环节都进行专业分工,使得产生最大程度的效益;此外多团队合作成果有更多学科知识点的融合,更容易产生新兴研究方向和研究热点,从而提高被引。从哲学角度来说,整体功能大于系统各组成要素,科研合作团队规模越大,该团队成员的相应产出越多,形成规模效应,从而提高论文的认知权威和被引频次[49]。

4.2期刊相关因素

期刊2年平均影响因子(β=0.146),以Q4为基准线的Q1(β=0.219)、Q2(β=0.143)、Q3(β=0.03)对于论文被引均有正面影响,且整体上对论文被引影响程度较大。期刊影响因子和分区是期刊评价的重要指标,也是论文质量评判的重要依据,论文被引也是提高期刊影响因子和分区的基础。从马太效应角度来说,高影响因子和分区期刊能够吸引更多高质量的论文,从而有更高可能被高度引用;高被引论文也倾向于引用影响力较高的期刊[50],以获得更多权威来佐证论文观点。在期刊论文出版平台选择上,以大学出版社平台为基准线,Elsevier出版平台对被引具有显著影响(β=0.084),而出版在一些非知名的“其他”类别的出版平台上对被引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β=-0.057)。国际出版平台上,Elsevier、Springer等知名商业出版公司通过早期资源整合积累雄厚原始资本,其在市场拓展、平台内容建设、服务创新、品牌策略上都具有得天得厚的优势,发表在“第一梯队”出版平台的论文往往有更规范的出版流程和广泛的传播途径,使得论文更快、更广被他人引用。因而,我国期刊界也在积极探寻与Nature、Elsevier等国际出版商合作,以获得更好的国际显示度和学术影响力[51]。

4.3文献特征相关因素

参考文献、语种、OA资源、文献类型等4个指标通过了多因素的显著性检验,参考文献数(β=0.116)是文献特征中影响程度最大的指标,Na-ture也报道过关于引用与参考文献密切相关的研究[52],还有研究表明参考文献的跨学科性对论文被引正相关[53],论文平均被引时差与论文被引负相关[54]。一方面作者撰文时参考大量文献,使其文献结论或观点更具有信服力,从而增加引证的可能性;另一方面随着引文网络的发展,参考文献越多,与之关联的相关文献越多,越有机会通过文献的追根溯源或相关文献扩展发现该篇文献;此外,学者科研行为都需要阅读大量前人综合性研究,而参考文献越多对已有研究越全面,通常能够得到更高的引用。这一现象也可以用于解释相比综述型文献,会议论文对被引具有负面影响(β=-0.064),BornmannL等[55]研究也表明相比于期刊论文、综述等文献类型,会议论文更可能不被高度引用。以中文为基准线,英文论文对被引有正面向影响(β=0.022),这是因为英语具有更强的通用性,便于传播和阅读;PoomkottayilD等[56]以瑞士牙科科学院出版的口腔期刊论文为例,发现英文发表的论文是法语或德语论文被引的6(ISI数据库)至7(Google学术)倍,因此可以通过改变期刊出版语言、双语种翻译等方式出版传播本国期刊论文[57]。开放获取对论文被引具有正面影响(β=0.044),SwanA[58]归纳了包括政治学、哲学、传播学等领域论文开放获取后被引均有较大涨幅,论文的开放获取(OA)能够加速研究结果的传播和利用,从而获得更多的引用。文献特征指标主要通过影响论文的可见性、可用性、可传播性提高论文被引可能性。

4.4补充计量相关因素

在单因素分析中,5个补充计量指标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但Twitter提及仅有极弱的相关性,而中国人文社科成果数据的Twitter提及、Mendeley读者数、Dimension引用数样本不足一半,这可能与国内学者难以访问Twitter等有关,同样由于使用习惯、访问速度、语言差异等,Mendeley等科研社交平台的国内用户群相对较少,因而也很难通过国外社交平台传播中国人文社科科研成果,既使有原始传播,缺乏国内用户基础,也难以形成持续的二次传播。此外,Altmetrics、Plumx等补充计量指标主要以国外数据源为主,较少追踪国内学术社交数据,因而这类补充计量指标对国内人文社科成果被引影响不显著。而数据库中80天使用次数(β=0.094)、2013年至今使用次数(β=0.317)对论文被引具有正面影响,这种“提前”的科学评价指标,弥补了引文分析的滞后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术影响力,论文使用次数等表征信息,是论文“非正式”的潜在使用[59],因而高使用次数(Us-age)的文献更有可能获得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