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实验教学范例

生物实验教学

生物实验教学范文1

引言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作为一门边缘学科,它要求学生要将理论与工程实践紧密结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掌握必要的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技能对于理解和认识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有关理论,从事环境工程相关研究工作具有重要意义。现代大学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时创新意识和能力,将以知识为核心的观念转变为以创新为核心,从强调传授知识到知识与能力并重,培养应用型人才。因此,大量的课程实验成为巩固和加深学生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与理解的必然要求。然而,传统环境工程微生物实验课中,各部分实验项目相对独立,连贯性不强,且内容重复较多,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难以系统地把握微生物学实验操作,不利于实现对培养学生的环境工程微生物操作技能和综合素养。面对近年来各种实验课堂教学学时都存在压缩趋势,如何在实验教学过程中综合设计、合理调整、突出重点显得非常关键。因此,我们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和条件,适当调整实验内容,将原有各相对独立的实验项目按照器皿包扎、配制、消毒,菌株划线分纯、计数、转种、保存,革兰氏染色、菌落观察及菌体特征显微观察等系统串联在一起,形成一个综合性实验。通过该综合实验短期而系统的锻炼,让学生掌握4种以上实验项目的实验技能。

这不仅优化实验教学内容,能够让学生在有限实验教学学时内掌握几种关键的微生物学基础操作技术,而且使他们对环境工程领域所涉及的微生物学研究途径有一个完整认识。结合自身特色,设计综合性实验。如自建的污水处理厂,环境工程专业实验室位于污水厂办公楼内,极大程度上方便了相关实验课的开展。结合此特点,我们提出了“污水生物处理过程中微生物的简单分析”的综合性实验。

一、综合实验教学方案设计

污水生物处理主要是指利用微生物的新陈代谢作用,分解转化污水中的污染物,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生物处理是目前污水处理最有效、最经济的方法之一。污水处理过程中微生物种类繁多,采用传统技术方法和镜检来分纯、计数、观察其中的优势菌株,对比其与进水和出水中主要菌株的差异,有助于了解污水生物处理过程中微生物的生长情况,巩固基本操作技术。长期对不同阶段、环境下污水处理中优势菌株观察,可以有助于正确判断污水处理运行情况。综合性实验“污水生物处理过程中微生物的简单分析”是在综合实验准备环节、细菌计数、划线分纯、形态观察等操作的基础之上,完成对污水中微生物的划线分纯培养、斜面接种、菌落计数(平板涂布法、倾倒法及显微镜直接计数法相比较)、菌落观察、菌体观察(革兰氏染色及镜检)等系列分析工作。通过对污水分离菌的菌落和菌体形态观察,初步判定大致所分主要菌株类型。结合本组的实验结果,了解所选污水处理的不同阶段微生物生长情况。在学习对污水处理过程中微生物生长情况简单分析的方法的同时,强化了学生的微生物基础操作能力。

二、实验教学内容实施

让学生掌握微生物基础操作,并尝试判断污水处理的前、中、后不同阶段细菌生长情况。实验前,先统一以PPT形式讲授整个实验流程及各部分须注意事项,然后开始分组实验。

(1)实验准备环节:配制固体基础培养基和0.85%生理盐水,并分装固体培养基———6支试管(每支5mL)做斜面,剩余装入锥形瓶中;另外,制作试管、锥形瓶的棉塞,并对试管、锥形瓶、培养皿、移液管进行包扎;然后对以上所有实验用品进行高压灭菌。取出后放入无菌操作台中,并用紫外灭菌。用无菌锥形瓶分别取进水、处理中、出水水样,备用。

(2)细菌计数:计数之前首先对所取水样进行梯度稀释,然后按照平板涂布法、倾倒法及用血球计数板直接计数法分别进行计数,尽量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三种计数方法的特点与差异,以便今后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计数方法。

(3)划线分纯:取原水样进行平板划线,根据微生物菌落特征分别选取分散开的不同菌落进行再次划线后继续培养,直到获得多个不同菌株。此部分工作由于每次划线培养都需要1天时间,因此若要多次划线分纯,则需学生在课后继续“自助”进行该实验,直到获得纯菌株为止。最后,在已准备好的固体斜面上接种所得已分纯菌株,培养24小时后取出,4℃下保存。

(4)形态观察:取出前一天培养的平板,对细菌的菌落形态和菌体形态分别进行观察。其中菌落形态是观察培养皿内不同菌落形态,初步分析自己分离微生物的种类,并和其他同学的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大致判断污水处理不同阶段微生物的差异。菌体形态则是分别挑取具有不同特征的菌落,按照已掌握革兰氏染色方法进行染色,镜检观察。实验过程中,学会具体操作技能是根本,而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判定同样重要。因此要求学生做详细记录,以便根据所属小组的实验结果分析所取水样中细菌情况。可根据各个实验部分设计不同图表方便学生记录,如表1就是用于实验污水中细菌计数结果记录用表。要求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所属小组分离出了那些常见菌,以及结合自己实验,判断污水处理过程中有没有哪些菌在不同阶段都存在?如果存在,有哪些?

三、“指导+自助”实验教学模式探讨

采用“指导+自助”实验教学模式,实现课上指导、课下自助。指导老师在课堂上有重点地讲授实验操作技能,学生除课堂学习外,根据自己喜好,或重复练习课堂所学实验操作,或自己设计实验进行分析,也可以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进行更深入的锻炼与提高。这种方式不仅是对环境工程微生物课堂实验教学学时有限的弥补,更是对实验教学学时、内容的拓展与延伸,能够充分提高本科实验室教学资源的利用效率,发挥本科实验室教学资源的功能,让学生可以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熟练实验操作,巩固所学实验知识,增强自主创新技能。在学生自助实验学习过程中,实验室指导老师也可以根据学生个人情况适当安排和指导。可以根据已学“污水生物处理过程中微生物的简单分析”实验进行延展分析,如设计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过程中的“革兰氏阳性与阴性细菌比例情况分析”、“污水处理中最常见菌体的确定与分纯”、“接触池投加药物量与杀菌效果的关系”等实验,促进学生培养自己的创新性思维。#p#分页标题#e#

四、实施效果总结

(一)集中讲授效果

实验课在理论课结束后集中两天授课,改变了实验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的从属地位,既保证了与理论课的衔接,使实验在理论的指引下按其本身的规律和系统进行,又能系统、合理安排实验教学内容,使实验内容连续、有序进行。不仅使学生操作起来认真,更重要的是结合实际、系统讲授使得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更有意义。尽管课时有限,但六年来的实验教学探讨发现,95%的学生在实验学习过程中有良好表现,并对这种集中式综合设计实验表示非常满意。

(二)学生评价结果

通过对“污水生物处理过程中微生物的简单分析”实验课的学习和课后自己的巩固练习,系统掌握了从实验基本的包扎、消毒等准备工作到细菌分纯、计数,再到菌落、菌体观察等。此外,由于本实验内容是基于污水处理过程中的细菌分析,学校有国内首座高校自建污水处理厂,实验取样方便,实验结果对于我们更清楚认识污水处理过程有积极作用。

生物实验教学范文2

(一)课堂实验

由于其并没有涉及到对实验过程的分析与总结,只是把生活中的道理通过实验的手法进行再现与重点强调。如“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这一课堂实验中,学生其实在生活中处处可以看到种子萌发的现象,这一实验的目的也就是通过正确的思想引导,让学生得到新的知识感悟。

(二)分组实验

分组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对于学生的科学分组,把一个实验过程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与能力进行分组,让学生通过不同阶段的实验结果对比,通过小组合作与比较最终得到有效的实验结果。如“.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这一分组实验中,各小组可以通过任务分解得到属于自己小组的实验内容,再把其各自得出的实验结果进行比对,最终得到全面而真实的实验结果。在分组实验中,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得到有效培养。

(三)课外实验

课外实验可以由教师指导也可以由家长指导。其主旨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与主动探究能力。如在“制作甜酒,制作泡菜,发豆芽”等实验中,学生就可以在家长的指导下,利用家中现有的工具进行实验操作。而对于“制作肌肉牵动骨运动模型、用废旧纸张制作再生纸”等实验中,学生就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

二、如何利用实验教学法提高初中生物教学效率

(一)关注实验目标,提高实验效率

要想通过实验教学法来达到提高初中生物教学效率的目的,那么首先就要根据学生目前的动手能力与知识基础进行针对性强的实验指导。一方面,应让学生在实验教学环节中掌握好相应的理论知识.同时为了提高实验准确率,教师在进行实验准备时,应全面吃透教材,把教材与课程标准间的相关实验要求进行全面解读,再根据学生目前的操作水平,进行实验步骤的优化,进而达到实验过程操作明确无误,实验结果准确真实的目标。另一方面,教师应以充分尊重学生的主动性与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自主掌握实验过程,再来统一分析实验结果差异,最终找出实验失败与成功的因素。如在进行“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这一实验时,由于不同学生对于实验内容的掌握程度不同,其完成的实验数据也就有所不同。在实验的过程中,笔者全部放手,让学生自主进行操作。但在实验数据结果出来后,通过全面的分析与总结,让学生自己去沟通各自不同的操作手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与教师一起总结经验,最终发现影响实验效果的最大因素是“震荡”,也就是淀粉与唾液的混合性是决定整个实验成败的。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学会了分析与总结,体会到知识来源的整个过程,最终达到提高生物学习兴趣的目标。

(二)实验体现生活性,生活化拓展实验全面性

生物实验教学范文3

关键词: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教学质量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是中学必修的基础课程之一。生物学实验是中学生物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实验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重点之一,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协调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强生物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验能力是需要探索的重要课题。但是,在实际教学活动中,不同地区实验器材分布的不平衡,实验观念的落后,实验过程的单一等因素都影响着初中生物实验课程的发展,生物实验课的教学效果不理想,教学现状令人担忧。

1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现状

1.1不同地区的实验教学资源差距较大

由于区域差异较大,不同地区的教学资源的开发参差不齐。在一些地区,生物实验教学非常规范,学生到学校的生物实验室进行实验的时间相对固定;有些地区比较落后,教学资源也比较欠缺,学生没有机会做生物实验,甚至有些学校没有生物实验室。因此,不同地区的初中生对生物知识的认知水平也不尽相同。有些地区的学生掌握的生物学知识相对较好,并且能运用到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而有些地区的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仅仅是生物教材中涉及的内容。此外,同一地区的城乡差距也很大,包括师资、生物实验室、实验员配备情况、显微镜设备、实验经费、现代化教学设备配备、教学挂图、模型、标本的丢失等。不同地区的实验教学资源差距越大,越不利于我国初中生整体生物学素养的提高[1]。

1.2对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

在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一些学校和教师对生物实验教学的重视不够。一些教师的教学观念已经过时,缩短了实验教学的时间来解释理论知识;在一些学校,实验教学由老师在台上讲授,学生在台下听,课后看课本;有些学校只是有选择地在考试前做几个实验来应付中考[2]。虽然学生的生物成绩提高了,但是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却下降了不少。学校对生物实验的关注较少,缺乏对生物实验的正确理解。因此,大多数生物学教师在生物实验教学和对生物实验教学进行深入研究的积极性得不到鼓励,生物实验不能顺利进行,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有的学校甚至出现一个生物教师要教好几个班或者整个年级、整个学校的生物课,如此超量的教学任务导致教师根本就没有时间进行生物实验的教学。此外,学校生物教师的地位不高,生物教师的工作也不能得到肯定,这可能导致生物教师转行,造成生物教师队伍的不稳定,使得生物教学和生物实验教学的改进难以适应新课程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1.3实验教学过程简单

“问题—原理—结论—验证”[3]的模式是大部分生物教师讲授生物实验课程所用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有一定的优势,但却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也就是填鸭式教学,让学生真正进行实验,并思考实验问题的时间和过程很短,学生也只是呆板地按照老师安排好的操作步骤一步一步进行罢了,这大大降低了学生的探索性,提升了学生对老师的依赖性。慢慢地,学生便失去了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实验的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学习知识,自主探究,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对实验结果的重视程度高于实验的过程,使得这样的实验教学成为一种形式,而不是让学生巩固知识、拓展知识、提升能力的途径。

2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对策

2.1加大实验教学经费投资,完善生物实验教学仪器设备配备

实验设备是实验教学的基础,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因此,地方教育部门应按照教育部颁布的生物设备标准,向各级各类学校分配实验设备,积极为生物实验室提供技术支持,为各学校的生物实验教学提供智力支持。生物教师和实验者应充分利用实验设备,有效利用有限的设备,避免闲置和浪费资源。加强生物实验室建设,加强实验设备管理,努力提高实验开放率,努力为生物实验教学和师生开展课外研究创造条件。每所学校都应配备生物图书资源,以促进和丰富师生的课外阅读。否则,即使有场地和设备,也不可能进行相关的实验,这将成为另一种极大的浪费。

2.2加大政府、学校、老师对生物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

各级教育领导和学校领导要解放思想,提高认识,转变教育理念,认真理解和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新课程标准,实现对生物实验教学理念的全面转变。通过生物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考察中学生物实验教学,加快生物实验室建设,对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下一代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加快中学生物实验室建设,特别是农村中学生物学实验室的建设,改善教学条件,积极推动生物实验教学改革与发展。[4]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进入实验室,亲自探索、发现和创造。提高学校对生物教师的重视程度,解决生物教师的地位和待遇问题;加大培训和监督力度,提高初中生物教师的专业能力,增强生物实验能力。教师要转变传统的生物教学观念,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促进作用,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实践活动精神,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2.3丰富实验教学过程

大多数初中生物实验都是验证性实验,实验过程简单单调。通过实验,学生无法提高自己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因此,教师应注重丰富实验教学过程,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注重实验教学模式的转变,让学生体验各种生物实验,扩大实验内容,为学生提供更多独立的探索空间。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现代化的必要条件。教学过程的现代化是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创新人才,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将网络用于教育,可以提供最大量的信息;网络教学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例如将微课引入教学过程,将翻转课堂运用到实验教学等。通过互联网的有效应用,能够切实提高实验教学效率。[5]现代网络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将耳、眼、脑、手相结合,突破传统教学技术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扩大学生的认知领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是学生思维和理解的一个飞跃。

2.4倡导学生进行探究、合作式学习

探究式教育模式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发现问题和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培养其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活动。探究教育的本质是根据提出科学结论、检验科学结论的结构方式揭示科学结论[6]。通过探究式学习,学生不仅可以学习连接各种相关的知识,还可以用它们来解决问题。通过运用这些知识进行活动,可以了解基础知识的实用性和适用性,使学生的理解、技能和能力更加深刻、复杂和熟练。在探究式教学中,学生的探究活动与科学家的探究活动并不完全相同,主要体现在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探究活动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教师既不能取代学生的探索,也不能让他们走自己的路,尊重他们的本性。因此,探究式教学强调学生探究活动的过程,也反映了教师的指导作用。

3结语

生物实验教学不仅仅是生物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有效的生物实验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对提高生物学教学质量有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孙玉芳.浅谈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现状与发展[J].中学生物教学,2016(16):37.

[2]郭晓霞.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思考[J].才智,2015(16):161.

[3]毕思莹.章丘市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7.

[4]马杰.浅析互联网时代初中生物实验教学问题及对策[J].课程教育研究,2017(29):163-164.

生物实验教学范文4

高中生物是高中教学体系的重要部分,在高中生的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高中生物教学中,需要进行大量的实验教学,因此,要提升高中生物教学的教学效果,就需要提升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水平。下面,笔者将从优化高中生物课堂演示实验与学生分组方面,探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优化策略。

关键词:

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优化策略

实验是生物学科研究发展的基础,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实验教学是高中生物教学的重要部分。借助实验开展教学活动,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对知识的探究能力,增加学生对生物的兴趣,是达成生物教学目标的有效方法。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生物教师需要重视实验教学在生物教学中的作用,掌握实验教学的有效方法,提升实验教学的效果,以满足生物教学发展以及人才培养的需要。

1课堂演示实验的优化

1.1演示实验的作用:

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课堂演示实验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对生物的兴趣,让学生直观的了解与掌握生物学知识。课堂演示实验可以将教材上的内容与实验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在让学生感受到生物的神奇的同时,也可以让学生了解相应的生物学知识,深入的了解生物学的相关概念与理念。课堂演示实验基本上是从生物学教材出发,进行实验的设计,因此,演示实验可以直观的反映出教材上的实验规律,可以提升学生对于生物学规律的认知与思考,促进学生思维能力与探究能力的培养。在高中生物演示实验教学中,要提升其教学效果,需要对其进行优化,下面对课堂演示实验的优化进行分析。

1.2提升演示实验的成功率:

在高中生物演示实验教学中,首先需要保证实验的成功率。演示实验的目的主要在于:让学生通过演示实验过程中发生的现象,了解现象所反映的规律,深化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但是,如果演示实验的成功率较低,在演示实验教学中的发生多次实验失败的情况,将会极大的降低课堂的效率,浪费实验教学的时间,同时,还会极大的消磨学生对于实验的兴趣,对生物实验所反映的规律产生质疑。因此,高中生物教师在开展演示实验教学时,需要保证较高的成功率,在有了较高成功率的前提下,才能开展生物演示实验。要保证的演示实验的成功率,笔者认为,生物教师需要做到:在实验开展前,需要对实验进行严格的设计,同时,教师还应当深入的理解教材,理解教材中的实验教学中的内在机理,以及实验教学的目的、内容以及相应的实践方法;并且,生物教师还需要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在演示实验中,要能灵活的应对演示实验中出现的各种情况,从而提高生物演示实验的成功率。例如:笔者在设计酵母菌的培养演示实验时,在实验前充分的考虑到教学环境对实验的影响,采取相应的措施,降低环境对实验的干扰;同时,笔者通过设计实验,以及在演示实验教学前进行实验验证,完善演示实验的流程,对试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提前防范,从而提升演示实验的成功率。演示实验成功率的提升,可以激发学生对生物实验的兴趣,提升演示实验的教学效果。

2学生分组实验的优化

2.1学生分组实验的优化:

在学生分组实验教学中,需要分别学生分组实验的课前、课中与课后进行优化。生物学实验是需要建立在理论基础之上的,因此,教师在实验教学开展前,就需要对教材中的内容、目的以及实际操作等有深入的了解,可以有效指导教师实验教学有条不紊的进行。并且,教师还需要重视学生对于实验教学内容的预习,提升学生的课前预习效果,例如:在课前向学生提一些关于实验教学中涉及到的问题,学生根据问题,结合教材进行思考,从而提升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论认知。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重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注重对实验能力与探究能力的提升。在生物实验教学的实践中,高中生物教师需要结合教材内容,引导学生自主完成实验,让学生的实验能力与动手能力得到有效提升。教师需要在这一过程中,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实验中来,在学生进行实验时,教师需要在一旁鼓励,给予一些指导,让学生在生物实验中获得参与感与成就感,这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有非常大的帮助。

2.2课后实验总结以及实例:

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以及规律的总结能力。这就需要加强对学生的课后规律总结与思考训练。让学生自己的思考能力得到培养,可以让学生真正的掌握知识,可以真正的运用知识。在高中生物课堂实验结束之后,教师需要主动引导学生进行课堂总结,向学生提出涉及到实验本质的问题,让学生参与到实验本质与规律的思考中。学生通过对生物实验本质以及规律的思考,可以促进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深化对生物学实验规律以及教材内容的认知,从而提升了实验教学的效果。例如:在进行学生分组实验教学时,笔者在课前先提出一些关于实验的问题,比如植物的分子与细胞实验,笔者提出“植物细胞由什么成分组成”、“植物细胞的结构”、“植物细胞在管合作用中的变化”等问题,让学生进行课前探讨,深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的了解,然后,笔者将学生分为多个小组,同时开展课堂实验,让学生观察细胞的结构以及细胞的活动,在学生观察的同时,笔者通过对植物光合作用的讲解,让学生了解植物光合作用的内在机理,同时让学生了解植物细胞在光合作用中的活动,从而使理论与教学实际相结合,提升了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效果。

3结语

生物实验教学范文5

关键词: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探究型实验课;教学组织形式

时代要求中学生物教学要与实验探究紧密结合,以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因此,新一轮课改在全国推行后,涉及制定实验方案、新生物技术的内容频频出现在生物试题中。这就意味着素质教育对教师的要求不仅是让知识在学生大脑里有效的内化,还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因此,教师应注重将日常教学与生物实验有机结合,让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操作能力得到良好的发展[1]。

一、提高各方面对实验教学的重视

在高考以笔试为主体的背景下,生物实验课在许多中学成了一种能不开展就尽量不开展的课程,加之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许多实验课就在教师播放的视频中进行了“实验”。实践证明,实验探究是培养学生动手、观察、分析、归纳的重要途径,实验的每个环节都是对学生科学思维有效的训练[2]。因此,开展实验性的课堂教学远比让学生通过题海战术来记忆实验步骤的意义深远。鉴于此,笔者认为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营造学校实验课的氛围。

(一)地方及学校领导层面

地方教育政府和学校应该从精神上认识到实验教学对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不能以绝对的成绩导向来衡量学校的办学水平。政府可每学期举办实验教学或实验技术及装备改进的教学比赛项目,以鞭策教师对实验教学的思考与创新。同时,地方政府给予经济支持学校实验设备的更新购买,如微生物培养、细胞培养及植物组织培养等设备仪器,不能总是停留在显微镜就是学校的高端产品时代[3]。事实上,生物学与医学、农学具有非常直接的联系,因此,以上技术已成为当代生物科学实验中最基础的技术。正因为如此,这些技术也逐渐登上了高考的舞台。如果学生能亲自操作,这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生物学科在社会实践上的运用,升华其对生物知识的认识,还可以为学生的职业规划提供参考。学校可组织教师开设校本课程,为符合自身特色的校本课程提供平台及支持,如开设校园植物无土栽培的课程,打造相应的温室等。

(二)教师层面

许多教师在教学中能感受到学生对实验的热爱,也清楚实验教学对培养学生思维、动手、创新等能力的好处,但碍于实验的周期与教学时间的冲突,以及操作上的盲区,如选修中的微生物培养、组织培养、酵母细胞的固定等是大部分教师都没有学习过的技术,教材中要求的实验便被教师在执教中放弃了[4]。因此,教师要将精神上重视实验转化到实际行动上,首先,要充分准备实验,课前教师应亲自准备实验器材及试剂,并提前预做实验,记录下实验结果和实验中不易操作的步骤,做到心中有数,并规划实验教学周期。其次,生物教师应积极参加实验技能培训,以适应当下实验教学对教师实验技能的要求。最后,教师应当积极思考,努力挖掘符合本校实验开展的生物资源。

二、选用多样化的实验课型

高中阶段是学生形成生物学概念的重要时期,而验证型实验对学生形成生物概念、理解和掌握生物规律具有重要的作用,鉴于高中学生处于发育阶段,生理和心理还不成熟,因此高中实验主要以验证型为主,但验证性实验会阻碍学生科学思维的发展,并减少实验带给学生自主探究的乐趣。因此,丰富实验课课型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多开展探究型实验课

教材中除了规定的实验教学内容外,可开展的探究性实验比较多。比如,教师在教学必修一时可以开展酵母菌呼吸作用使液滴移动的探究实验;教学必修二时可以开展果蝇的遗传实验;教学必修三时可以探究培养瓶中大肠杆菌的生长曲线,选修中可以开展葡萄酒的制作。学生可以在这些探究型实验中夯实自己的基础,对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和处理方式也会有自己的见解。此外,实验课除了穿插在日常教学中,如显微镜观察、血型鉴定、模型制作及过程模拟等,还可以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如上述提到的葡萄酒的制作可以在高二上学期结束后利用暑假以综合实践的形式进行。

(二)开发探究型实验课

教材中的常规课可以设计成实验来进行,如探究生长素的两重性这一节内容中,教师可以以富贵竹为实验材料,以根的长度或数量多少作为实验测量值,让学生探究生根粉对富贵竹的生长影响,将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再画出曲线图。通过亲手画曲线图,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激素不是浓度越高就越能促进植物的生长,并掌握判定某浓度激素对植物是促进还是抑制作用要与对照相比的基本科学思维。这样的课型转变设计不仅能避免讲述型课堂的枯燥无味,还能多方面促进学生核心素质的提升[5]。

三、提升实验课的趣味性

目前,中学生物的实验课一般都按照讲述实验原理、实验目的、实验步骤及结果观察等流程实施,因流程和实验时间紧迫的原因,教师在实验课上往往忽略实验课理论知识部分的趣味性设计。实践表明,适当设置疑问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如在用高倍镜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实验中,教师可以问:“制作菠菜临时装片时为什么滴清水?人口腔上皮细胞为什么滴生理盐水?”这样的问题能引发学生思考,加强学生利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可以引起他们对实验注意事项的关注。此外,学生并不清楚实验中注意事项的含义是什么[6],因此课中教师也可以设计让学生适当故意试错的环节。如上文所述的在用高倍镜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实验中,并不是所有学生都清楚制作菠菜临时装片时滴清水,而人口腔上皮细胞滴生理盐水的原因。因此,针对这部分学生,教师可以让他们在实验时试着进行“错误”的尝试,然后让其观察实验现象。又如在进行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时,许多学生会撕取洋葱鳞叶外表皮,这时教师可以引导他们做两组实验,一组是观察表皮细胞,另一组是观察外表皮细胞,让学生自主去探究两者的区别。通过观察,学生会得出外表皮有颜色会影响观察的结论。因此,这样的试错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对实验中“不可以做”的疑惑,激发学生对实验课的兴趣,从而提高实验课的教学效果。

四、丰富实验课的教学组织形式

当下,高中生物实验课大多是两个学生一组共用一套实验器材,这样分组进行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间的协作能力。但是若每节课都是这样的分组形式就过于常态化,使课程没有新颖感,甚至在这种分组模式下形成了总是某个学生做,另一个学生看的特定角色,实验教学也就失去了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积极作用。因此,教师应该多变化课程的组织形式以提高学生实验积极性,比如,鼓励学生与不同的同学进行合作;在实验进行中引入小组竞赛制;如果实验材料允许多样化,还可以让不同的小组进行不同取材等。

五、融合实验课程与先进教育技术

教学中,高中实验课容易被教师转化成普通课来实施的重要原因是教学课时紧。一节课通常只有40min,在这段时间中,教师要讲述实验原理、过程及方法等,而学生需要在听完理论知识后对实验的内容进行相关的梳理,因此学生用于动手做的时间少之又少。一方面,学生往往就是根据实验步骤机械地完成实验,没有足够的时间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而实验失败的学生也没有时间对实验进行更正。另一方面,教师也没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甚至没有对学生实验的运用或改进进行迁移训练。因此,为了给实验课留下更多的时间,教师可以尝试运用微课、翻转课堂等新技术在实验课前把必要的理论知识进行讲授,必要时还可以对实验中操作烦琐及重要的步骤进行录制,让学生在课前能更多地对实验课的内容进行思考。

六、针对实验结果进行评价反馈

目前,大部分高中教师都没有在实验结束以后要求学生写实验报告,这样很容易使学生形成一个实验课就是动手“耍一下”的印象,也不能达到促进学生思考的目的。因此上完实验课后,教师应该要求学生对所做实验进行实验报告的撰写或完成一个简短的反馈总结。事实上,要求学生写做完实验后的感受,一方面,可促进他们进行反思,培养其正确的操作或更严谨的实验思维;另一方面,对实验设计的改进有非常大的帮助,尤其是在实验失败的时候,根据这些实验反馈的结果,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实验过程中的不足进行研讨,并适时调整实验方案,引导学生设计符合实验项目需要的可行性方案,并再次实验。这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也推进了实验有效进行,为今后开展类似的实验提供了改进依据。总之,有效开展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是新课改的迫切要求。学校必须充分认识到生物实验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保障开展生物实验教学的基础设备能跟上新时代教育的需求。而教师在转变观念的同时,还应该积极开展一些与现代生物技术息息相关的生物实验课程,让学生体会生物学科与生活、社会、自然的联系,从而激发学生探究和学习的兴趣。由于生物实验教学正处于一个亟须发展的时期,因此每一个生物教师应当正视生物实验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并积极解决,优化实验教学,最终促进生物学科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田非.高中生物课有效教学模式:“指导—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J].中国校外教育,2014(12):463.

[2]万占军.高中生物实验教学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2015(4):86.

[3]潘金龙.刍议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现状及应对策略[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2):47.

[4]赵大梅.浅谈新课程理念下如何优化生物实验教学[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12):29-30.

[5]李妙娜.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研究[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28):67-69.

生物实验教学范文6

关键词:“互联网+教育”;生物化学教学;实验教学模式

作为生命科学的基础性学科,生物化学不仅是理论学科,还是实验学科。近些年,生物化学技术迅猛发展,如何在教育工作中完善与优化传统实验教育模式,是我国高等教育应用型人才培育体系革新的关键课题,也是优化教育质量的重点。伴随信息技术的普及,“互联网+”逐渐迈进并改变着民众生活。2015年,“互联网+”战略正式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当中,并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战略。教育作为“互联网+”时代下深受重视的领域,为我国教育教学改革带来发展新机遇。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学校应借助互联网教育资源,革新以往生化实验教育模式,落实学生自主学习,培育其创新精神与能力,进而提升教育成效。

一、“互联网+教育”概念分析

真格基金创始合伙人王强表示,“互联网+教育”无疑会生成智慧教育。“互联网+教育”是伴随当前科技的持续发展进步、互联网科技和教育领域融合的新型教育模式。信息技术当前已融入社会各个领域。在教育领域当中,以信息化为基准的颠覆性变革悄然发生。现代信息社会下,互联网具备方便、高效与快捷传播的特征,并且在学生群体的生活与学习当中发挥不可或缺的重要功能,也以学生学习助手而存在。这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们上网交流与学习的能力,助力学生开拓视野与增长见识,还可以更加高效的技法提升学生群体好奇心及求知欲,更能切实培育学生群体勇于探究以及独立思考的优质行为习惯,进而全面培养及教育国家未来接班人、建设者。

二、“互联网+教育”视域下生物化学实验教育模式创新对策

(一)建设生物化学实验线上教育平台

伴随互联网技术发展,我国各所高校相继推出线上教育平台,内容大致涵盖课程介绍、教育大纲、教师信息、教育安排、课程通知、教育材料、课程作业、教学笔记以及课程问卷等,用于为学生群体提供答疑辅导、学习导航以及在线离线课程等教育服务。多所高校基于此平台展开生物化学实验教育线上平台的创建,其主要特征呈现在将学生个体视作中心,提升师生互动效率与学生学习成效,可强化教育平台所具备的交互动能,提倡为学生群体提供有效且及时的服务。现如今,智能设备在大学生当中普及率较高,运用手机终端的教育APP也持续涌现。在生物化学教育活动中,学校可尝试运用超星学习通等有关APP。专业教师在线上平台推送教育资源,而学生可随时利用手机终端APP查阅有关内容。相比电脑终端线上教育APP,手机端APP能够发挥其课堂签到以及随堂测验等作用,便于教师及时把握学生反馈数据,从而达到较佳的教学成效。

(二)优化生物化学实验教育内容

近些年,各院校教研室均提出兼顾基础性与先进性的生物化学实验教育大纲。此教育大纲删除或者合并部分陈旧与重复性的实验教学,保留并延伸呈现生物化学实践教学前沿性的内容,并依据互联网+教育理念创新实验教育内容体系。首先,筛选基础性实验内容。生物化学的基础性实旨在培育学生常规实验仪器运用与基本技能。教师可参照互联网教育平台资源精心筛选基础实验,如蛋白质的盐析、质粒DNA提取、SDS-PAGE、sALT活力测定以及米氏常数测定等等。这些实验不但涵盖生化基础实验技术,譬如分子量测定、生物大分子分离提纯、离心法、含量测定等,而且也触及凝胶成像仪、离心机、电泳仪、紫外透射仪以及恒温振荡器等较为常见的实验仪器应用。互联网+教育环境下,教师可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展示实验仪器与实验流程,随后引导学生自主实验,通过上述基础性生化实验教育,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基础技能与仪器使用能力。其次,整合综合实验。教师可经过小范围生化实验教改试点后,设计综合实验教育内容,如酪蛋白提取、纯化以及含量和分子量测定等实验,借助综合生化实验教学,学生可基本了解生物大分子分离提取与检测的具体流程。

(三)创新课下信息反馈机制

及时了解学生们学习进度与成效有助于教师针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优化教育工作和学习质量。借助生化实验教育线上平台,教师可及时掌握所教学生的学习特征,把握学生线上学习频率与时长,从而及时针对自身教育手段加以改进,以达到提升教育质量的效果。而在课堂教学完成后展开教学反馈便是优化教育质量的主要手段之一。以往教学反馈常常通过纸质问卷调查的形式展开,不但发放问卷费时费力,而且问卷回收率也难以达到预期效果,进而无法全面且准确的反映学生对于教师教育成效的评价。借助线上教育平台实施问卷调查,不仅可减少能源损耗,还有助于问卷统计和回收。综上所述,如何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凸显其主体地位,始终是困扰教育工作者的难题之一。“互联网+教育”环境下,创新优化生化实验教育模式,由以往封闭课堂向开放式课堂转变,引进外部教育资源及教学能量,促使生化实验教育内容实现更大的覆盖面,并推动学生群体改变学习习惯,创新学习策略,呼吁学生线上线下结合展开学习,可培育学生探究学习能力,并在互联网技术的助力下,促进生化实验教改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倪志华,杨丽坤,张晗,葛欣,孙磊,周艳芬,武金霞,张瑞英.互联网+背景下的生物化学实验改革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6(38):86-87

[2]宋岚,周芳亮,程莉娟,徐朝军.“互联网+”生物化学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探索[J]基础医学教育,2017,19(09):709-711

生物实验教学范文7

关键词:高中生物;生物实验;教学

一、引言

生物属于一门实验学科,实验在生物的发展,学习过程中都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在高考的号召下,许多学校和教师并不注重对于实验的探究,通常采用的都是“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很难提高。一些学生对生物缺乏兴趣,死记硬背实验结果,不能达到生物课程的教学目的。生物实验教学的问题诸多,必须加以重视和解决。

二、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现状

(一)实验课课时紧张

高中生物在理科科目中属于较为简单的科目,但是需要学生理解记忆的内容很多,在新课标的要求下,生物实验内容逐渐增多,生物课时并没有增加,造成了教学任务大量增加,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更注重于理论知识的讲解,而忽视了实验课程。例如在学习淀粉的鉴定时,淀粉遇到碘液会变蓝,只是一个简单的实验,采用口授的方法让学生记忆会非常轻松,但如果让学生自己动手验证就要浪费半节课的时间,大部分的教师都不会进行实验。

(二)实验仪器配置不足,不能满足实验要求

因为生物并不是大部分学生的拉分项目,因此学校对于生物的重视也有所欠缺,很多学校生物实验室的设施陈旧不能满足实验的要求,还有的学校没有专门的生物实验室,往往是生物、化学、物理混用实验室,也没有专业的人员进行指导,使得很多学生进入实验室都是走马观花,并不能掌握实验内容,实验课效果很难达到。

(三)学生动手能力较弱

我国学生因为多年的应试教育,再加上家长对学生也十分溺爱,很多学生在家里从来不做家务,甚至连个人的卫生都清理不好,中国的家庭教育的缺失让学生在学习方面也受到了限制。学生极其缺乏动手能力的培养,初中的教学任务相对轻松,学生可以在课堂上自己动手探索性地进行实验操作,但高中课时安排十分紧张,为了加快教学进度,大部分教师都会引导性地进行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学生没有经过思考和探究,只是熟悉了实验步骤并记录了结果,造成了学生对于实验课的兴趣下降,不能体会到生物学习的乐趣。

(四)教师对于实验内容研究不透彻

多年的教学习惯让教师形成了自己的教学方法,新的教学大纲删除调整了很多实验内容,例如删除了人体染色体组型分析,几种果蔬中VC含量的测定等实验。还有一些大的调整,例如,“将高倍镜的使用和观察叶绿体的装片”与“观察细胞质流动”相结合成为“高倍镜的使用和叶绿体及细胞质流动性的观察”等。一些教师不能认真学习研究实验内容,改变教学方法,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提出的问题教师不能及时应对,造成了学习重点有所偏差。

三、高中生物实验的发展新方向

(一)高中生应提高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

因为缺乏动手能力,在做实验时的直接结果就是导致实验失败,因为课时限制,没有重来一次的机会,失去了做实验的真正目的,学生并不能领悟实验的内容和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应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例如学习修理家的家庭用品,多参与家中的家务劳动,这样不仅能锻炼自己,也能提高家庭中的凝聚力,提升生活幸福感。

(二)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对于视频、实验、动画等更为直观形象的内容记忆更深,教师应该合理利用这一特点,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有些实验过于繁琐而且成功率不是太高的情况下,教师可以采用播放视频的方法,例如在学习微生物的涂布平板法和平板划线法时,因为难度过大,而且比较危险,教师就可以使用视频播放的方式让学生比较直观的感受实验。但是对于一些难度系数低的实验,教师应尽可能地带领学生到实验室去做,有助于知识的理解和培养学习兴趣。

(三)联系生活实际

生物与我们工作生活都息息相关,在生物的教学中也可以把生物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例如在学习生物生长素时,因为生长素有向光性,植物会向着光源生长,可以让学生自己用家中的植物做实验,学生自己得出植物会向着光源生长这个结论,有利于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还有在学习制作腐乳、泡菜、红酒、植物精油等日常生活常见的物品时,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做出的成果可以与班级学生分享。既可以提升学生对生物学习的信心也可以让学生对知识加以巩固。

(四)增加实验课课时

实验课相比于知识理论课直观性更强,能够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让学生多参加实验课更能快速地提高学习兴趣。很多孩子贪玩,对于枯燥的理论内容容易犯困,但对于轻松有趣的实验内容却很感兴趣。教师应该在教学进度不太紧张的时候多带领学生进入实验室进行探究性的学习,相比于传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更能提高学习成绩。

(五)学校应加大对于生物实验的投入

生物实验的进行受到很多方面的制约,学校投入不足就是其中的一方面,实验器材在使用的过程中有损耗,学校应培养专业人员负责实验室实验仪器的统计和回收,能够修理的需及时修理。同时学校也应该购买一些较为先进的实验设备,例如显微镜,植物组织培养箱,恒温箱等生物中必需的设备,保证生物实验有物质条件进行,一些学生对于生物感兴趣想要独立进行研究的学校应加以鼓励和支持。

四、结束语

实验是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桥梁,实践才能真知,学生只有通过对实验知识的掌握才能充分理解课本知识,在学习的过程中才能灵活应用。我国生物实验的教学依然存在很多问题,想要改变现状需要学校、老师、学生的共同努力。在新课标的改进下,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教师也应该改变教学方法,适应时代要求,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立艳.高中生物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学周刊,2016,(02):195.

[2]田秋云,徐建国,胡青平.新课程标准下对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思考[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2,10(02):76-77,103.

[3]李波,杨流虎.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现状分析[J].高师理科学刊,2017,37(02):100-102.

生物实验教学范文8

关键词:食品生物化学实验;应用型创新人才;教学改革

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生物化学作为生命科学的基石,已经成为生命科学的带头学科[1-2]。食品生物化学是生物化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食品科学相关专业的重要核心课程之一[3],也是生物化学基本理论应用于食品加工、保藏技术和食品改性等的重要基础课程[4]。食品生物化学实验作为食品生化理论课程的配套实验,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较强的基础课程,通过基础验证性、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教学,加深学生对食品生化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掌握食品生化的基本实验操作技能,将生化理论知识与食品前沿学科的研究有机融合,提高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5-6]。百色学院作为一所新建的地方本科院校,学校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主要任务是培养具有百色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食品类创新人才,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尤其是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实验教学。因此,对食品生化实验进行教学改革,合理设置实验课程、更新实验内容以及适当强化实验教学,对于培养适应新时代社会需要的高级应用型食品类专业人才是极其重要的。

1目前食品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教学内容陈旧

21世纪以来,生物化学课程相关的实验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新技术、新方法日新月异[2],但实验内容依然停留在枯燥死板的教材上,严重滞后于现代生物化学学科的发展现状[7]。很多高校的食品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内容仍以简单定性或定量的基础验证性实验为主,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很少,缺乏创新性。

1.2教学方法单一

很多高校仍采用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即实验课前由实验员或辅导教师准备好本次实验所需的材料、试剂以及仪器设备等[8],上课时实验教师讲解实验目的、实验原理、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等,然后学生按照实验步骤机械地完成实验,实验结束后撰写实验报告。整个实验过程中,学生被动接受和机械操作[2],并没有去思考每一个实验步骤为何要这么做、有没有其他更好的替换方法以及什么样的实验结果才算合格。这种教学模式实际上只注重实验结果,却忽视了学生的操作过程,结果导致学生缺乏主动性、创新性、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3实验条件落后

实验室的仪器设备是高校从事正常教学与科研活动的重要硬件保障[7]。然而,一些地方本科院校由于教学经费投入有限,购置的设备套数少,现代新型仪器设备无法引进,严重滞后于学科快速发展的步伐。同时,现有的一些教学仪器设备年代久远、设备老化,限制了实验项目的全面开展和实验教学质量,进而导致学生动手机会减少,学生的实践能力得不到实际的锻炼和提高。

1.4课程评价体系不全面

传统实验课程成绩由平时成绩和实验报告成绩两部分组成,其中实验报告成绩所占比重大,因此许多学生把更多精力投入到撰写实验报告上,甚至部分存在抄袭现象[9]。批改实验报告时主观性过强,大多依赖于教师的主观印象,这样就很难真实反映出学生的实验技能水平,同时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做实验批改积极性,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2食品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与研究

2.1革新实验教学内容,注重应用型能力的培养

食品生物化学实验是白色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最先接触的专业基础实验课,安排在大二上学期,共32学时。传统的食品生物化学实验课理论性强、实践性差,且实验项目之间关联度较低,难以达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基于此,笔者团队结合学校现有实验条件及食品专业特色,对食品生化实验教学内容进行了优化,自编了实验讲义。实验内容包括基础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3个模块。

2.1.1基础验证性实验

基础验证性实验是通过实验来验证生化理论,重点强调实验操作步骤与规范,有助于学生理解基础理论知识并掌握相关实验技能。例如,开展“3,5-二硝基水杨酸法测定还原糖的含量”“氨基酸的纸层析”“Folin-酚法测定蛋白质含量”“SDS-PAGE测定蛋白质分子量”等实验,学生通过实验深刻理解还原糖、氨基酸、蛋白质等生物活性分子的基本性质,并掌握基本的生化实验技术。

2.1.2综合性试验

综合性实验是将几个基础验证性实验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分析解释实验结果,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综合素质[10]。例如,开设的综合性实验“微生物脂肪酶的分离纯化及其酶学性质研究”,包括了基础验证性实验中的脂肪酶的提取、脂肪酶沉淀分离、透析纯化脂肪酶、凝胶过滤层析纯化脂肪酶、脂肪酶活力测定、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定脂肪酶分子量和酶学性质研究等,形成了一个有机模块,让学生更能系统的掌握主要技术和技能。

2.1.3设计性实验

设计性实验项目侧重于其应用性,教师提供实验范围,各小组自拟实验课题或者由教师给定实验课题。确定课题后,各小组课下自行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撰写实验方案并提交,教师批阅,方案可行后,学生独立完成实验操作,要求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准确如实记录实验结果,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讨论,然后撰写实验报告。这种实验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参与科研的激情和潜在的创新意识。

2.2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提高实践能力

实验教学方法要避免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要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实验人数安排上,采取小班授课,每班20~25人,然后2~3人为一个小组。上课前,学生按照分组轮流准备实验,包括实验材料购买、试剂配制和仪器设备等;要求学生充分预习实验内容并写入实验报告。上课时,教师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教师要少讲、精讲,留给学生更多操作时间,各小组独立完成实验操作,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准确记录实验数据,实验结束后上交实验数据。整个实验过程中教师全程指导,发现学生操作不规范时要立即指出并给予正确示范,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及时解答。课后,要求学生完成实验报告,并对实验结果认真分析和讨论,且说明得到这种结果的原因,不得抄袭和更改实验结果;辅导教师要认真批改实验报告并给出相应的评分。这种实验教学方法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提升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对于实验原理比较抽象、操作复杂的实验,仅仅依靠板书、PPT讲解或教师示范,学生理解起来还是比较困难。因此,把多媒体教学引入到食品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来,通过多媒体教学展示图像、文字和动画等,为学生提供实验操作演示,丰富了教师课堂授课的趣味性,同时帮助学生更直观、形象、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授课内容中的重难点,提高实验教学效率和质量。随着教学手段的不断更新,以及现在倡导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教师要根据课程的教学目标、授课对象和教学内容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如PBL、WPBL和PDA等,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激起学生的求知欲[11-12]。

2.3加强实验室建设,营造良好的实践教学环境

实验室是理论课堂的延伸,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媒介,是锻炼学生动手能力和培养科研素养的重要场所,也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训基地[2]。因此,要加大对食品生化实验室建设经费投入力度,增加实验所需场地,及时更新仪器设备,购买一些先进的精密仪器,建成教学环境好、教学设施齐全的实验室,保证优良的教学质量。

2.4建设高素质的实验师资队伍

人才是立校之本、强校之源,一所学校的发展水平、人才培养质量与学校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是紧密联系的。近年来,百色学院正处于向应用型高学转型的关键时期,引进了大批高学历、高职称人才,教师队伍得到不断壮大;目前,主讲生物化学实验的教师中有博士4人、硕士6人、副教授3人以及讲师7人。同时,学院鼓励实验指导教师积极申报或参与各级各类科研课题,参加相关学术会议或培训,开阔视野,及时了解学科前沿,更新专业知识,提高业务水平。应用型本科院校要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就必须贴近企业生产实际[13]。因此,高校要加强与企业的联系,鼓励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及时掌握企业对专业人才需求动态,同时将企业的新技术、新方法运用到实验教学中,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思维和实践动手能力。

2.5科学完善的食品生化实验考核体系

实验考核是整个实验教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关系到实验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效果,是实验教学改革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14]。如果考核评价环节不公平、公正、客观、严格,容易引起学生放松对学习的要求,往往造成教学改革前功尽弃,无法达到改革的目标。因此,科学完善的课程评价体系可以客观公正地反映出学生的真实水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15]。食品生化实验课程最终成绩由平时成绩(30%)、实验报告成绩(40%)和期末实验操作考试成绩(30%)3部分组成。①平时成绩。包括出勤率、实验态度、实验预习情况、课堂回答问题积极性和准确性、实验操作规范性、小组协作能力等;对于设计性实验,学生还要查阅文献,制定出具体的实验方案。②实验报告成绩。包括实验报告撰写规整性、实验数据处理、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能力、知识综合运用能力。③实验操作考试成绩。在课程结课时,以抽题形式考查每个学生操作仪器、设备的规范性与熟练程度。这种多元化的考核评价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食品生化实验的兴趣和主观能动性,更加重视实验课程中每一个环节并积极参与其中,从而更好地理解、掌握和运用实验知识和技能。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