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交往论文范例

人际交往论文

人际交往论文范文1

课程开发是一个过程,也是确定课程的过程。职业导向的成人教育培训课程开发是以一定的教育理论和课程思想为指导,瞄准成人学习者所从事的职业,通过系统地采集和分析信息,对成人学习者预期培训需要的程度做出判断,在此基础上生成课程目标,形成具体的课程方案,并付诸实施、评价与改进,以期达到成人教育培训机构管理者、培训教师、成人学习者共同发展的过程。

2职业导向的成人教育培训课程开发模型与结构

用系统的方法来思考成人教育课程开发的过程,可以把成人教育课程开发过程视为反馈控制闭环系统。根据职业导向的成人教育培训课程开发系统模型。

3职业导向的成人教育培训课程开发实践

《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是我院开设的面向企事业单位信息化工作人员的成人教育培训课程,目前已有近400名学员接受了本课程的培训。本文以该课程为例,介绍职业导向的成人教育培训课程的开发过程。

3.1确认职业需求。

《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课程是学习计算机信息管理、计算机应用技术等专业的专业入门课程,是企事业单位信息化工作人员的岗位基本技能课程,是学习其他计算机网络类课程的基础和关键。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员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和网络应用的基本技能,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及从事计算机信息管理等职业岗位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3.2制订课程方案。

该课程建设针对成人教育的特点,对课程教学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学习成绩评定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改革。运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实现远程教学;精心制作大量的视频资料和课程网站,使得学员可以利用工作之外的闲余时间学习课程;利用网络论坛等方式对学员学习进行指导;利用在线考试系统实现远程作业提交和考试,从而构筑了集面授、网络教学、自学等方式于一体的“立体化”教学模式。

3.2.1课程目标。

该课程以计算机信息管理岗位应具备的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操作技能为目标,按照成人教育教学规律设计教学过程,用计算机网络的最新技术更新教学内容,构建基于工作任务的模块化课程体系,采取“任务驱动”组织教学,将相关知识点融入到实操项目中,在做中学,同时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操作技能,符合成人的学习规律。

3.2.2课程大纲。

课程教学内容包括了计算机信息管理员岗位所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参照《计算机信息管理员职业资格证考试大纲》。

3.2.3课程考核。

课程采用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包括:面授成绩、自学作业成绩、实验成绩、终结性考试成绩4部分组成,这样的评价方式强调了对学员学习过程的考察以及对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视。

3.3实施培训课程。

本课程搭建起网上教学平台,采取教师教授、学员自学、在线交互等的学习活动组织形式。充分利用网络,满足任意学习者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意章节进行学习。为达到学习目的,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对学员的学习活动采取了一系列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措施。

3.3.1环节控制。

在环节控制方面,《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课程针对成人教育与远程教育的特点,对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进行了精心的设计和控制。①面授环节的控制。制定严格的面授考核制度,要求学员参加定期和不定期的面授。②自学环节的控制。教学中教师不仅给学员讲述课程的要求、特点,还要给学员讲授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通过网络资源学习,确保每个学员都能熟练寻找自己需要的学习资源,掌握学习方法,熟悉课程管理。③教学过程环节控制。每个知识点后,提供了涵盖知识点全部内容的在线测试题:包括选择题、判断题等;还提供了模拟实验,学习过程自动记录。学习活动和作业是教学过程控制的主要环节。④课程结束考试环节的控制。本课程主要采取终结性评价的方式,学员集中参加考试。严格的考试环节的控制,保证考试成绩的真实性,是促进学习质量提高的有效措施。

3.3.2作业管理。

在线测试模块,《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课程根据教学目标编制作业题,网上提交、批改,并规范作业管理,严格实施有关作业管理规定。

3.3.3促学措施。

采用“导学+助学+督学”三学相结合的促学措施。①导学。对学员自学课程给予具体的指导。本课程的导学部分为远程学习导学、课程内容导学和平台活动导学三个方面。②助学。为学员自学过程中提供的帮助。课程“在线答疑”栏目中提供了常见问题答疑等,这些内容照顾到了学员的整体水平。而教学平台上的个别辅导则满足了不同层次学员的不同学习要求,主要是由教师通过论坛、E-mail、电话等手段及时回复学员提出的各种问题。③督学。对学员自学过程的监控和评价。课程中提供了在线测试题,学员可以进行实时练习,及时检验学习效果,反思存在的不足。教学平台上有教师不间断地与学员交流,激励着学员学习。各项教学活动作为考核的一部分,也起到了促进学员学习的重要作用。

3.4评价培训课程。

《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课程经多年教学改革与建设已经组建起一支教学能力强、结构合理、具有丰富的成人教育教学经验的师资队伍,该课程教学内容体现了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相结合的成人教育教学理念,并有适合成人业余学习的纸质教材和自学辅导教材。该课程合理运用了现代信息技术制作教学课件,网络教学资源丰富、特色鲜明,并结合成人教育教学特点,积极进行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考试方法的改革,教学效果较好。同时,该课程注重在教师的导学下,较好地满足了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由于课程构建了较为完善的教学支持服务体系,有效地为学生提供信息资源、导学助学、教学引领等方面的支持服务,较为及时地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碰到的各类问题,较好地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学生学习兴趣高涨,课程论坛的帖子总数多,学生发帖踊跃,参与积极。

4结语

人际交往论文范文2

【关键词】大学生;诚信缺失;德育教育

诚信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之一,是做人的基本准则,在提升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促进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等方面具有重大作用,然而,就目前来说,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象有越来越严重的趋势,包括考试舞弊、违反校规和拖欠贷款还款等现象屡见不鲜。当代高校学生的诚信问题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诚信缺失问题已不容忽视,亟需加强研究。如下从目前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各类行为着手,结合行为分析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最后在大学生诚信重建问题上根据学校、家庭和个人3个层面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1大学生的诚信问题

大学生的诚信问题主要包括3个方面,学习方面、生活方面和经济方面。

1.1学习方面

学术诚信缺乏,考试舞弊,作业论文抄袭。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一个模仿消化吸收的过程,但不经思考直接照搬,这样的作业或论文就没有体现学习的价值,是学术不端的突出表现。而考试舞弊,夹带小抄在一些大学生心中已经成了司空见惯的事情,在期末考试监考结束后,教师经常可以发现地上留落不少的小抄。

1.2生活方面

生活诚信主要表现在人际交往方面。现代部分大学生人际关系淡漠,以自我为中心,在日常交往与社团活动中有较大的“目的性”特点。在谈恋爱过程中不真诚,存在欺骗、玩弄对方感情的行为。

1.3经济方面

部分学生拿到家长给予的学费后不按时缴纳,而是用于其他方面,进而拖欠学费。有的是买高档消费品,有的拿去参与,有的拿去消费网络游戏,而对父母这一方面则谎称已缴学费。拖欠助学贷款还贷,包括部分恶意拖欠助学贷款还贷的行为。

2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分析

2.1社会因素

我国目前正处在社会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各种社会思潮冲击、价值观念多样化,道德观也呈现出多元化趋势。社会的道德、法律和规则意识不强,诚信体系不完善,导致个人失信在社会中成为一种常见现象。社会大环境对个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过程,目前大学生处在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塑造的阶段,容易受社会思潮的冲击,一些不良风气对心智不成熟的大学生产生负面影响。

2.2教育因素

2.2.1学校教育

当前学校教育制度的弊端是诚信缺失的重要原因。德育塑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目前基础教育强调应试教育,缺乏科学的德育教育的评价体系,以考试分数为“指挥棒”,造成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德育教育过于简单化、空洞化,把德育教育等同于政治教育,脱离生活实际。在德育学习中重知识,轻行为,造成知识竞赛的高分数与实际表现却不佳的偏差。

2.2.2家庭教育

不重视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在子女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牙牙学语的第一对象就是父母,家长的行为举止对子女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有家长为了助学金开具假贫困证明,对子女的出格行为不予制止,这都给学生带来了负面的示范作用。长期以来,不少家长只关心子女的学习成绩,而忽视子女的人生价值观塑造,有些家长认为素质教育就是琴棋书画,对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

2.3个人因素

当今大学生不少是独生子女,通常处在优越的环境中成长,来自多方的溺爱、保护和关心导致其在生活中缺乏社会责任感,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容易出现以自我为中心、心理承受能力相对不足以及人际交往方面的不适应等问题。其在学习生活中考虑更多的是“他人应该为我做什么”“这事情能给我带来什么好处”等,较少思考自己能为学校、社会做什么,在面临利益选择的时候,往往选择利益。

3大学生诚信重建的对策建议

3.1抓住德育契机因势利导

刚入校的大学生才从繁重的高考学习中解脱出来,心理上处于一个比较放松的状态,对整个大学的学习生活处于初步的摸索阶段。在这一时期加强德育教育,塑造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学生整个大学的学习生活具有非常大的帮助。通过新生入校课堂教育,向学生宣传大学生思想政治德育工作。狠抓学生会、团委和学生社团的德育教育工作,让其对新生大学生有个良好的示范作用。

3.2营造高校大学生诚信教育氛围

物质环境与精神环境的影响对学生身心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与和谐的人际关系环境有利于大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文化氛围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高校校园是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主要阵地,校园文化的营造直接影响大学生诚信品质塑造。加强诚信教育与校园学风建设,切实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在全校范围内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和生动活泼、健康上进的良好风气。通过主题班会、讲座和知识竞赛营造出良好的诚信校园文化氛围。

3.3推进诚信教育评价体系改革

推进诚信教育评价体系改革,重知识、看行动。传统的诚信教育重宣传、轻行动,但在大学生的诚信教育过程中既要重视宣传活动,也要重视学生的具体行动,做到大学生诚信教育有宣传、有跟踪、有反馈。在各级诚信教育考评中,既要看开展了什么活动,也要对学生的具体行为进行跟踪、反馈,做到诚信教育落到实处。

4结语

诚信也是当代大学生走向社会最基本的素质,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不仅要依靠学校,社会、家庭和个人都有着重要作用,需要共同努力,更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但是,学校也要明白,诚信教育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是一项系统工程,应该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做好大学生德育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李新星,罗颖.大学生诚信缺失及其对策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版,2011(1):63-65.

[2]苏丹.大学生诚信缺失问题研究及应对措施[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74-76.

[3]赵洁.高校大学生诚信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6):57-58.

[4]刘莉莉.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6(1):93-96.

人际交往论文范文3

关键词:诚信;美德;中国梦;大学生

一、当代大学生诚信现状

2017年3月,教育部颁布的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明确指出在高校开展诚信教育,建立对失信行为的约束和惩戒机制。但是大学生诚信缺失现象依旧形势严峻,大学生的诚信缺失主要表现在课堂诚信缺失、考试诚信缺失、人际交往诚信缺失、学术论文诚信缺失等几个方面。

1.课堂诚信缺失

课堂教学是大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主要途径,在2017级信息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同学的统计调查中发现,90%的同学认为课堂知识必须当堂学习透彻,但是40%的同学对课堂知识没学懂的情况下不会主动找老师刨根问底,反馈给任课老师的信息是已经学懂上课内容,这种课堂诚信的缺失是普遍存在的,课堂不知为不知的诚信缺失直接导致学生学习情况和教师教学反馈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学生对自己上课知识是否掌握的诚信反馈行为直接关系到老师的教学进度和课程讲解的详尽程度,也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全面的掌握学科知识面。培养大学生课堂的诚信行为对于提高学生有效地掌握课堂知识、提升学习的深度和拓展学习宽度都有着重要的助推作用。

2.考试诚信缺失

考试是检验学生阶段学习成果的考核手段,是老师检验学生学习情况的主要方式,通过学生考试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考试结果针对学生掌握不足的知识点着重讲解。为保证考试的公平和学生诚信意识培养,各学校制订了纪律管理条例以规范学生行为,虽然学校制定了详细的纪律管理条例,但是学生依旧存在侥幸心理在考试过程中进行作弊,不端考试行为的发生是大学生考试诚信缺失的表现,当作弊成为一种风气,将会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的提升,如果考试作弊不能制止纠正,大学生将陷入诚信危机。

3.人际交往诚信缺失

大学是大学生步入社会之前的小型社会,人际交往作为大学生在大学校园里的必修课,诚信待人接物必不可少。但是当代大学生不能正确认识诚信的重要性,在学生工作过程中,曾经遇到过多起同学需要办理请假手续,向老师递交假条时,会用莫须有的请假原因蒙混老师办理请假,和同学相处中,欺骗性为也时常存在,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诚信缺失。勿以恶小而为之,诚信作为立德树人的基本因素,培养在校大学生人际交往诚实守信至关重要。

4.学术论文诚信缺失

大学毕业论文是大学生在校的最后一次考试,本科毕业的顺利通过必须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目前很多大学生的论文撰写是通过、抄袭、洗稿等方式完成,完成论文时间仅需要15天左右。教育部2016年出台的《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明确了将、由他人或者为他人论文等学术不端行为作为一种违法违规行为予以处理。

二、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

大学生的诚信现状令人担忧,不良的诚信行为对于大学生培养积极向上的价值观有负面作用。为了准确分析大学生诚信缺失的主要原因从而尽可能解决大学生的诚信缺失现状,将从社会、高校以及学生自身角度分析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所在。

1.社会环境对大学生诚信带来的负面影响

随着信息传播渠道不断扩展,网络信息传播是现在大学生接收信息的主要来源,由于各种网络信息充斥,虚假网络信息比比皆是,虚假的网络信息被学生接收,影响学生的判别能力和诚信自觉性的培养。网络信息时代下,很多网上交流采用匿名交流,这给了大学生一个伪装的面孔,在匿名的情况下,大学生可以肆无忌惮地在网络上输送虚假信息和暴力言辞,为大学生不诚信的言行提供了发酵的温床,网络大环境的负面影响一定程度上造成大学生在诚信缺失;从另一方面来说,大学是学生从小到大接触社会最紧密的学习阶段,社会上各行各业的角色道德水准不一,社会上存在许多的不诚信行为,如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地沟油事件。社会上的不诚信行为给在校大学生一种错误的道德导向,这也是不良社会环境对大学生诚信带来的负面影响。

2.高校诚信教育力度不够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工作,目前大学生的诚信教育主要是思想政治辅导员的工作任务,在学生诚信教育工作主要又集中在新生入学期间的诚信教育、晚点名学习和日常与学生的交流谈话中,诚信教育方式单一、未能实现诚信教育的长效机制,思想政治教育入课堂工作没能有效实现,在学生的专业课上学生很难接收到老师的诚信教育内容,诚信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专业老师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参与者,有责任也有义务将学生品德素质的培养纳入到课堂中来,在专业课程之中贯穿学生的诚信教育内容,做到老师时时讲、学生时时听、日常时时做。

3.大学生对自身诚信品格塑造要求不高

当代大学生在自身道德品质培养中,诚信缺失的原因是外在环境影响和内在因素共同的作用,而内因是造成大学生诚信缺失的主要原因。大学生在大学阶段正处于品格塑造的关键时期,但是现阶段的大学生由于在对事物认知和社会价值观认识上不成熟,没能正确看待诚信道德品质的重要性,无法在实际中正确履行诚信行为,其次,当代大学生缺乏明辨是非能力,虽然有明确的规章条例严格限制要求,但是大学生缺乏对事物的认知力,冒险激进思想,促使他们铤而走险做出违规违纪不诚信行为。再次当代大学生多数是家中的独生子女,从小父母过度呵护,缺乏独立精神,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做事情缺乏毅力,喜欢投机取巧,在大学的学习中不愿意自己花时间下功夫,而更多的使用不诚信的手段获取劳动成果。而这种情况如果不能及时制止和给予相应惩处,所带来的深远影响不言而喻。

三、提高大学生诚信道德品质措施

当代大学生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主要建设者,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至关重要。分析大学生现阶段出现诚信缺失的各方面原因,学生本人、学校管理制度、家庭教育全员参与共同完成,将大学生诚信教育作为高校常抓不懈的工程,在大学生群体中培养浓厚的诚信品质学习氛围,坚定信念,践行诚信行为。

1.扩展诚信教育方式,加强学生诚信品德教育

在现阶段的大学生诚信教育方式多是大学生入学教育和晚点名主题班会教育,诚信教育方式单一,大学生从小学到高等学府受到的诚信教育方式更多的属于说教式教学,难免产生厌烦和抵触情绪。在诚信教育上可以扩展各种教育方式,首先可以开展诚信主题表演活动,以班级为单位自发挑选演员、自拟剧本、自行排练,让每个同学参与诚信教育中来,通过切实事例的演出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切身表演经历会比重复式的反复说教更有吸引力;其次是在学生寝室开展诚信寝室评选活动,在大学生活动时间最长的寝室里开展诚信寝室评选活动,以楼栋为单位对寝室成员有拾金不昧的表现予以通报表扬,通过诚信寝室的建立,会使得更多的大学生愿意更加诚信的对待生活中的事情,积极促进诚信寝室的建设;再次是发觉身边的诚信模范,从前的诚信教育我们更多的是讲“曾子杀猪”“立木为信”“宋濂借书”等等一些古代诚信故事,时间久远且时代不断变化,这些耳熟能详的诚信故事再也无法引起学生的共鸣,而学生更喜欢、更具有吸引力的是身边的诚信故事,那么我们需要在学生群体中,自下而上的推选班级、年级、院级、校级诚信模范,将优秀的诚信品质发扬,让优秀的诚信模范进行宣讲自己的诚信事迹,同龄人的自我宣讲更具有模范带头力,更能够引起大学生的注意和效仿,更能为校园营造风清气正的诚信氛围。

2.加大诚信教育宣传力度,塑造诚信校园氛围

诚信教育在大学生教育中只占极少部分,由于诚信教育是从小说起,从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就开始要求学生讲诚信,中学教育也将诚信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内容,但是到了大学诚信教育似乎只是生命安全教育、专业教育、感恩教育之后的一项不受重视的德育内容,大学作为大学生踏入社会的最后一个教育根据地,大学里的诚信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直接关系到社会的风清气正和社会的诚信氛围,因此学校必须加强诚信教育的宣传力度,将诚信教育作为大学生德育内容的一个重要方面来抓,将诚信教育深入课堂、深入寝室、深入食堂、深入长期教育,在校园内进行全覆盖式的诚信宣传,将优秀诚信学生的学生事迹采用宣传画、宣传展板进行宣传,在校园的多媒体视频上、校园青年多媒体APP、抖音、微信推送、QQ官方说说等多渠道加大宣传力度,让诚信教育深入每个同学的生活和学习中,塑造诚信校园氛围。

3.实行学生个人诚信记录册,完善诚信制度管理体制

大学生的诚信评定没有严格记录,学生群体中做了帮助他人、诚实守信的事情后很多只是老师的口头表扬,事后便不再提起,导致同学们对于做诚信的事情、树诚信模范的积极性不高。学校可以在开学之初为每位大学生设立诚信记录册,由各班班主任管理,每位同学做了帮助他人、诚实守信的事情之后可以在老师那里登记在册,每学年进行总结,评选班级诚信模范,颁发荣誉证书,形成记录表彰长效机制,在大四毕业时可以将诚信记录册放入档案,对以后用人单位更加直接地了解同学的诚信品德状况,在这种诚信记录册使用,诚信制度管理体制下更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在学生中营造遵守诚信的风气导向,引导更多的学生在生活中明诚信事理,做诚信模范。

4.加强与学生家长沟通,校家共同塑造学生诚信品质

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必须加强和学生家长的沟通,学生诚信教育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家庭教育在诚信教育中的作用不可缺少,一方面学生家长要在家庭中树立诚信待人接物的典范,作为孩子的诚信模范,杜绝非诚信行为的发生;另一方面学生在校的各种表现要及时向家长反映,学生的诚信事迹要向家长告知,鼓励学生继续保持诚信行为,学生在校的诚信缺失行为既需要给予相应的纪律处理,也需要向家长告知,共同管理,共同培养学生诚信的优秀品质。

参考文献:

[1]何洁.当代大学生诚信现状分析与思考[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6

[2]冯颜利,崔延强.国外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及其启示[J].西南大学学报,2008

人际交往论文范文4

本文以贵州高校为例,对大学生诚信及诚信教育现状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发现大学生诚信问题令人堪忧。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培养大学生诚信践履的自觉性迫在眉睫。将传统诚信思想融入大学生诚信教育,不仅能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诚信思想的精髓,而且为研究和实现大学生诚信教育开辟了新的思维角度。

[关键词]

传统文化;诚信思想;诚信教育;大学生

一、传统文化中的诚信思想

传统诚信思想是现代教育的宝贵资源和生动教材,学习传统诚信思想不但更好地帮助我们理解诚信思想的含义和精髓,而且对大学生诚信教育的研究和实现提供理论基础。将传统诚信思想融入到高校的诚信教育中,有助于学生们高尚品德的形成,同时有利于构建和谐校园。《说文解字》对诚信的理解:“诚,信也。”“信,诚也。”从先秦开始连用,诚信的内涵和要求是真诚、信用、遵守诺言。孔子认为“民无信不立”“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论语•学而》)。孟子提出“朋友有信”(《孟子•滕文公上》)。荀子认为“信”是无条件的,“耻不信,不耻不见信”(《荀子•非十二子》)。诚信美德已在先秦儒家思想中确立并且含义丰富而深刻。此后,诚信思想不断得到继承和发扬。“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修身》)。墨子说:“凡我国之忠信之士,我将赏贵之;不忠信之士,我将罪贱之”,突出了诚信的重要地位和价值。道家老子说:“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言善信”。法家更强调诚信的规范作用,弱化它的道德层面。商鞅主张“国之所以治者三:一曰法,二曰信,三曰权”(《商君书•修权》)。《韩非子•外储上•说六》通过吴起、晋文公等人诚信的故事,充分体现了诚信的道德品质和崇高精神,以及它在传承过程中的带头表率作用。

二、贵州高校大学生诚信和诚信教育现状分析

诚信是做人做事之根本,而大学生是建设祖国的主力军,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力量,由此大学生的诚信尤其重要。通过对贵州高校大学生(包括贵州大学、贵州民族大学、贵州师范大学、贵州财经大学)诚信和诚信教育的问卷调查和访谈,并对调查材料进行综合分析,发现部分学生存在诚信缺失现象,主要表现在考试作弊屡禁不止、论文抄袭严重、恶意欠缴学费、还贷不诚信和就业中的不诚信等方面。另外,发现大学生诚信教育现状令人堪忧,如高校对诚信教育的重视不够,诚信教育方法单一,诚信教育环境欠缺等。

(一)贵州高校大学生诚信现状分析

1.学习中的不诚信

学习中的不诚信表现比较突出的是考试作弊和论文抄袭两个方面。据调查考试作弊原因中,为了考试及格占47%;为了得高分获得奖学金的占20%;考试答不上时着急占17%;认为成绩低没面子的占16%。调查反映了学生对作弊的认知情况,57%学生认为作弊“是错的”,但不敢举报;25%的学生认为习以为常了,无所谓;认为考试作弊“有关个人品德问题”,并且敢于揭发的只占18%。有9%的学生承认经常作弊;承认偶尔作弊的占38%;心动但未行动的占36%,没想过的只占17%。我们发现考试作弊现象较明显,手段也不断推陈出新。论文抄袭方面,据调查,近五年来每届毕业生约40%以上的毕业论文进行初次检测时都不符合规定,多半是用几篇相关文章拼凑而成,根本没有自己的思考和观点,最后经过教师的指导和多次修改才能基本过关。

2.缴纳费用不诚信

学生缴纳费用主要包括学费和其他应缴费用。调查发现有少部分大学生将费用挥霍而空,故意拖欠各种费用。部分家庭条件并不困难的学生以经济困难为由甚至伪造困难证明申请减免学费、助学贷款和助学金等,而用于超水平消费。虽然学校采用了缓发毕业证、学位证等措施,但还是有学生恶意拖欠学费甚至毕业后依然不还款。据调查,在欠费的学生中,约占23%的是恶意欠缴。

3.还贷不诚信

据调查,从实施助学贷款以来,平均20%的学生违约,每年毕业后迟迟未还款的现象越发严重。通过学生资助中心的信息反馈,每年逾期未还贷款学生很多,各学校辅导员通过各种途径追踪贷款,还发现有些学生尽管有能力偿还,却迟迟拖欠,甚至一些家长也支持这一行为。

4.就业中的不诚信

调查发现一部分学生有在毕业推荐表中篡改成绩、伪造证书等弄虚作假行为,另一方面,存在毕业生就业协议违约率逐年攀升的现状。部分学生为了确保自己能就业,为了保险起见,与多个用人单位签协议,甚至伪造协议、随意毁约。

(二)贵州高校大学生诚信教育现状分析

1.对大学生诚信教育重视不够

学校是提高人民素质和培养人才的主阵地,学校的诚信教育是实现社会诚信的基础,高校的德育必须要以诚信为基本准则,力求为国家培养更多符合社会需求的综合型优秀人才。然而,由于我国的教育体制存在一些不合理因素,往往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最高标准。虽然表面上强调要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但事实上,学校更加注重学生的认知教育,而德育往往被弱化和边缘化。这恰恰验证了人们所说的:“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对大学生诚信教育的重视不够往往也是大学生出现失信现象的一个原因。

2.大学生诚信教育方法单一

目前,高校对大学生所采取的德育方法简单化和形式化。据调查,学校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主要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公共课的课堂教学方式进行,专业课几乎不涉及德育。而部分学生对公共课比较反感,学习效果甚差,难以达到教育目的。此外,部分学校开展一些与诚信相关的校园文化活动,试图通过宣传达到诚信教育目的,但是部分学生往往只是为了获取名次和奖励而参加活动,根本没有真正理解诚信内涵和精神,没有内化为自觉行为。

3.大学生诚信教育环境欠缺

环境对人的发展至关重要。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随着多元文化的交流与互动,带来了各种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之间的碰撞和交融,使学生们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心理状况发生了各种变化。在不同领域出现失信现象:经济领域的假冒伪劣,政治领域的官僚腐败,文化领域的学术泛滥和弄虚作假,工作领域的不爱岗不敬业,生活领域的人际交往不守信等失信行为,冲击和阻碍大学生的成长。正是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部分自控力差的大学生出现了不同情况、不同程度的失信行为。

三、传统文化中的诚信思想对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启示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诚信思想内涵深刻、博大精深,为当代大学生诚信教育提供了宝贵的教育资源和理论基础,是诚信教育的生动教材,指导我们加强大学生的诚信立人、诚信践行和诚信交往教育等。

(一)“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诚信立人教育

中国自古就对诚信教育很重视,自西汉儒学占主导地位后,《大学》《论语》等经典成为学生的基础课,通过儒家诚信思想长期的熏陶和教化,学生们已形成了自觉的诚信习惯和诚信行为,从而具有诚实守信的高尚人格。《论语•为政》中“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袁子•用贤》中“唯君子为能信,一不信则终身之行废矣”,说明诚信者方能立足于社会,失信者在社会中寸步难行。这对当代大学生人格自我完善的诚信立人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高校应当将传统诚信思想渗透到教育当中,把诚信立人教育作为大学生德育的重要内容和评价标准。教育学生把握好诚信价值取向,培养具有坚定政治立场,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守信大学生。凡事追求真实、实事求是。杜绝学术欺骗、考试作弊;抵制恶意拖欠学费和贷款;消除就业中的不诚信等。使大学生能够自觉遵守诚信规范,将诚信观贯穿于毕生始终,让大学生在诚信的教化和熏陶中立人、成人。[1]

(二)“口能言之,身能行之”———诚信践行教育

《荀子•大略》中曾说:“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孔子主张“听其言观其行”“寡言而行,以诚其信”。明代吕坤说:“不须犯一口说,不须着一意念,只凭真真诚诚行将去,久则自有不言之信,默成之孚”。意思即诚信不是停留在口头上,也不需苦苦思索,只需诚心去做,时间已久就会自然地养成诚信习惯并为人们所尊重。古代的诚信教育告诉我们一定要践行诚信,要体现在行动上、实践中。由此我们应当引导大学生从实践中、从小事开始树立诚信理念。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要以实践活动为出发点,让学生们在实践中不断地锻炼和摸索,严格按要求检验和改进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使其真正具有诚实守信的道德品质。诚信是一种对人们行为外在要求和约束的社会道德规范,当人们真正遵守它的时候,才内化为人的品质修养,而这正是对大学生诚信教育所希望达到的目的。[2]

(三)“信不足焉,有不信焉”———诚信交往教育

老子《道德经》说到:“信不足焉,有不信焉”,其大概意思是:“别人不那么相信你,是因为你做过不守信用的事”。告诫我们在人际交往中,若相互不信任,存在欺骗、虚伪,则彼此间关系终将恶化、矛盾重重。人们之间若不能以诚相待就不会结交真正的朋友。现在很多大学生感叹世间炎凉、人情淡漠、孤独无助,其实很大程度上归因于人际交往中诚信缺失,事实上只要努力践行诚信之德,诚心诚意待人,就不会出现孤独冷漠了。只要将诚信的人格素养作为交往前提和基础,无论是师生交往、同学交往、朋友交往等人际交往中都能建立真诚互信关系,从而构建和谐人际关系。

四、融入传统文化诚信思想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有效途径

传统诚信思想对大学生诚信教育具有重大的指导作用,将其渗透到诚信教育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塑造学生们高尚的诚信品德。

(一)培养大学生诚信理念

1.“言必信,行必果”的做人理念

自古“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品质和为人处世的最基本要求。“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3]孔子认为诚信是人们最基本的道德,人若无信则举步维艰。这宝贵的教育资源是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树立正确价值观“理想人格”的重要思想和理论依据。根据大学生失信现状,培养“言必信,行必果”的做人理念迫在眉睫。

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治学理念

孔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句话强调学习不要不懂装懂,要实事求是。中国古代的诚信治学理念值得学生们借鉴和学习,有助于培养他们求真务实的严谨治学态度,也对部分大学生的考试作弊、学术抄袭等弄虚作假情况起到强有力地制止。

3.“朋友有信”的交往理念

在传统文化思想中,诚信不仅是交友的基本要求,也是择友的基本准则。“朋友有信”是儒家五伦之一。《论语•学而篇第一》[4]第七章中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因此,不断增强大学生诚信交往教育,建立言而有信、以诚相待的人际交往关系是大学生终身的追求。

(二)继承和创新传统的诚信教育方法

1.内心自省

孔子说:“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即善于向有才德之人学习,也要善于从无德之人身上去自我反省、自我省察。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即每天勤于反思和检讨,从自己身上找问题,反复改进和完善自己的缺失。可见,“内省”是我们值得借鉴的教育方法,实现自我教育是我们追求的目的。由此,加强内心自省的诚信教育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自觉自省的习惯,将诚信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才能自觉做到诚信。[5]

2.慎独自律

“慎独”即凭自身的信念和自觉性,不做违反做人原则和道德规范的事。“慎独”是儒家所提倡的一种很重要的道德修养方法,是我们值得借鉴的诚信教育方法。自律和他律是大学生诚信意识形成的重要因素,他律起到外在的约束作用,自律起到内在的决定性作用,自律也是我们值得学习的有效方法。通过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将诚信内化为个人的自我要求和品质。

(三)完善诚信教育环境

环境对人的成长有很大的影响。所谓“蓬生麻中,不扶而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传统诚信思想对我们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环境建设来说,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1.完善社会诚信体系建设

社会诚信度会影响学校的发展。政府扮演重要的角色和很重要的地位,既是方针政策的制定者,也是国家事务的执行者,还是国家权利和人民权利的维护者,在诚信方面较个人具有更大的作用、影响和责任。因此,首先应当建立诚信政府。具体执行者即公务员自身做到诚信,做到为民表率,发挥其带头作用,其行为会潜移默化地影响整个社会。其次,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为诚信教育营造好的社会环境。通过政府的作用,培养社会诚信道德理念,加强社会诚信教育,规范社会道德秩序,积极营造一个诚信、健康、积极向上的社会环境,从而促进诚信教育朝积极健康方向发展。最后,政府应当提供诚信教育平台。贵阳孔学堂是一个以推崇孔学、弘扬国学、致力于传统文化传承的教育基地,同时也是人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的精神殿堂,还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学堂。因此,政府应当积极支持各高校以孔学堂作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基地,提供良好的教育平台,有利于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更好地发展。

2.加强高校诚信体系建设

当前国际形势越来越严峻,高校应当更加重视诚信教育,培养诚信践履的自觉性,切实增强诚信观念。首先,建立健全高校诚信守则。守则是大学生的诚信规范和要求,必须遵守诚信守则,这对增强诚信理念、践行诚信行为具有重要意义。其次,加强教师诚信教育。诚信是师德的基本要求。作为一名教师要以身作则、言行一致、诚实守信,才能为学生做出表率,才能建立与学生之间的诚信桥梁。再次,诚信教育应当与时俱进。针对新问题及时调整内容,更新方法和教育途径。除了重视和加强诚信教育理论研究,应该更加重视具体操作模式的探讨和构建,使诚信教育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具体来说,学校可以构建诚信院系、班级、团支部等,使学生在浓烈的诚信氛围中,增强诚信理念,践履诚信美德。另外,开展各种表彰活动,让学生备受鼓舞和增强自豪感,从而坚定诚信信念。当然,对于失信行为要予以严肃的批评和严厉的惩罚,让学生通过自省真正意识到错误,从而改正错误行为和纠正错误思想。最后,高校应当改变传统的诚信教育方式。传统上普遍采取课堂教学和宣传教育,比较单一和形式化。我们可以采用走出去的实践教育模式,如高校之间开展诚信交流活动,在贵阳孔学堂接受传统文化教育,遵义等红色革命区的实地考察教育等,采取丰富多样而有效的教育方式,有利于激发学生们的积极性和增强学生的认同感,更有效地促进大学生诚信教育。

3.注重大学生的诚信践履自觉性

诚信思想的最终目的是在实践中自觉转化为诚信行为,做到“知行合一”“名实相符”。高校着力培养大学生诚信践履的自觉性,有助于诚信价值的实现。通过创造良好的诚信教育社会环境,高校采取多种教育方式,利用多平台、多渠道积极开展诚信教育,从内容上加以确定,价值观上加以引导,内心加以升华,逐渐得到学生的认同,唤起学生的内在自觉。同时让学生参与学校、社会各种实践活动,增强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养成诚信践履自觉性习惯,已不再需要外在的约束和监督,已成为大学生自然而然的意识和行为,这种高贵品质正是人们努力追求的目标。

作者:韦红霞 单位:贵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参考文献]

[1]钱益民.浅析儒家思想对于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启示[J].继续教育研究,2013,(10).

[2]李崇爱,欧志文.传统文化中的诚信思想与大学生诚信教育[J].广西社会科学,2006,(9).

[3]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0.

人际交往论文范文5

关键词:科技创新;就业;就业竞争力

在国家号召全民创新创业的时代背景下,科技创新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而大学生这个特殊的群体,最具备科技创新创业的活力和潜力。如何培养其创新创业能力,充分整合资源,以学生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是当今高校重点关注的问题。中国目前就业形势非常严峻,劳动力供求总量矛盾和结构性失衡并存[1]。面对挑战和巨大的就业压力,应牢牢把握新时期经济增长和就业之间的关系特征,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增加就业、创造高质量就业及推动大众创业方面的重要作用,以科技创新提升就业竞争力[2]。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面对企业经营体制不断改革和政府机构工作模式逐步精简的现状,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转变的冲击,大学生就业压力剧增[3]。2020届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预计将达874万人,与去年相比增加40万人,再创近10年应届毕业生就业人数新高。就业形势虽然严峻,但用人单位却纷纷表示高校毕业生无法满足人才需要。就高校而言,应该结合用人单位的具体需求,制定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新型方案,发挥科技创新的“新”优势,实现高质量就业,推动大众创业的新浪潮。

一、大学生就业时面临的问题

(一)实际工作经验缺失

通过对百度百聘、智联招聘官网提供的针对本科毕业生的招聘资料进行分析,不难发现,绝大多数用人单位在招聘启事上都会添加上一句“有工作经验者优先”,而一般不要求有工作经验的职位,需要的人才学历大多是大专以上。用人单位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要求,主要原因是很多用人单位认为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存在实践经验缺乏、不能学以致用的问题。对于“有工作经验者优先”这个要求,经抽样电话问询得知,这个工作经验可以指真正从实际工作中获取的经验,也可以是学生在校期间通过参加科研、竞赛等一系列科技创新活动所获取的经验。

(二)交际能力缺失

除工作经验欠缺造成大学生就业竞争力不强以外,交际能力差也成为了大学生就业时的一个短板。针对此问题,课题组采用调查问卷法,对华北水利水电大学信息工程学院2018197—198班同学发放问卷59份,收回有效问卷55份,回收率93%,符合统计要求。按照交际能力相关问题由强到弱统计问卷结果,分数对应由低到高。在回收的55份有效问卷中,得分在0—10分之间的有27人,占调查总人数的49%。这部分大学生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能顺畅地与人交流。得分在11—18分之间的有22人,占调查总人数的40%。这部分同学与他人交流时存在一定的障碍,人际交往能力较差。得分在19—25分之间的有6人,占总人数的11%。这些同学与人交往时存在严重障碍,甚至有一定的自闭倾向。从以上分析可知,该班人际交往能力存在一定问题甚至有严重困难的学生约有51%,整体的人际交往能力较差。研究发现,人际交往困难的同学,普遍存在一个共同的现象,就是很少参与社团活动,几乎没有与他人协同工作的经历,甚至有一些学生秉承“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古训,不善言谈,表达和沟通能力差。

(三)自制能力缺失

大学生经历从小学、初中到高中一系列的应试教育后进入大学校园,通常以通过考试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经过与部分用人单位的HR进行沟通交流,我们发现,大学生就业后最容易出现下面两种情况:一种是好意气用事,在工作岗位中,遇到自己认为不公平的事情或者危害个人利益的事情,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容易对社会进行排斥和反抗,甚至会撂挑子、辞职;另一种是自理能力差,惧怕困难,遇到问题时首先想到的不是如何解决而是如何逃避。

二、科技创新能力与就业竞争力之间的关系

(一)科技创新能够增加大学生的实践经验,从而替代欠缺的“工作经验”

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是指他们能够冲破传统的思维方式,利用课堂所学的专业知识,结合社会发展需要而进行一系列科学和技术方面创新活动的能力。大学生在参加科技创新活动的过程中,能够充分理解并运用课堂知识,扩大知识面,提升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华北水利水电大学为例,近年来,学校一直在加大科技创新能力训练的力度,为学生增加了创新创业课程,创建了创客空间、创业园、学生工作室,并配备了创业指导教师。学校的大力支持和院系的积极推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科技创新的兴趣,越来越多的学生加入到创新团队中,更多的学生通过参加个人赛事或者团队赛事获得技能的提高,学生在就业面试时充满自信,即便面对无比苛刻的面试官,这些经历过科技创新训练的学生也可以利用自己的获奖和参加项目的证明来展示自己已有的实践能力,从而解决了实际工作经验欠缺的问题。

(二)科技创新能够提升大学生协同工作、人际交往的能力

高等院校承担着大量的交叉学科、不同专业方向的科研任务,师生在研究的过程中构成了新的“学群”[5]。在完成这样的科研任务时,一般需要多个专业的大学生聚集在一起,形成一个综合的科研团队。在这个团队中,成员不仅有效地发散创新思维、拓宽学习思路和提升个人能力,还学会与团队的其他成员团结合作,协同完成各项研究任务。在研究过程中,他们要分享查阅的文献,共同完成实验方案设计、进行结果分析等,协同工作的能力在就业前已经得到大幅的提升,与之相应,人际交往能力也必然获得较大的提高。以华北水利水电大学信息工程学院为例,该学院每年通过学生投票方式在毕业生中评选出“信工之星”10人左右。通过对历届“信工之星”入选者的个人经历进行研究发现,80%的学生具有参加科技创新团队的经历,这样的经历对该生与他人交流沟通能力的提升很有帮助。

(三)科技创新能够培养大学生克服困难、自我约束的能力

大学生在从事科技创新活动时,特别是面对一些较为新颖或者技术比较先进的发明、科研项目时,难免会遇到很多困难,可能需要使用新方法、新技术来解决,可能尝试多次方能成功,甚至有时根本看不到成功的希望[6]。因此,在科技创新活动中,可以逐步培养学生敢于接受挑战、勇于尝试、坚持不懈的优良品质。此外,大学生的科技创新活动不单纯是学生团体的行为,还是有指导教师带领的团队活动,指导教师不仅能够指导学生完成科技创新,还能指导学生树立长远目标,实现自我规划,从而增强学生自我约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通过科技创新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策略与途径

(一)完善科技创新队伍的主体和核心

在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中,活动的基本单位应该是团队,团队的主体人物是学生,而团队的核心则是指导教师。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研能力,在选聘指导教师时,要重点选聘政治思想过硬、业务精湛、热爱教育事业的教师。指导教师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一个指导团队。他们需要全面而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兴趣所在和个人特长,按照学生情况划分团队或小组,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研究计划,帮助和指导学生选择研究课题、收集信息资料、撰写科研论文等。当学生遇到困难时,及时给予鼓励,带领学生共同解决难题,增加学生自信,使学生在科研活动中,不仅提升自我能力,还能品尝到成功的乐趣。

(二)加强管理队伍的建设

在大学生进行科技创新活动时,良好的条件和完善的管理机制尤为必要。首先,成立专门管理机构以完善管理机制。管理机构可以分为学校—学院、学校—学生两种类型。以华北水利水电大学为例,该校于2016年成立创新创业学院,为学校直属机构,负责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组织规划大学生的科技创新活动,由创新创业学院带领各二级学院完成相应的创新创业管理工作,同时配合教务处、财务处、学生处、团委等部门。每个二级学院任命一名创新创业就业指导主任,直接负责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组织管理工作。这样,把创新创业与就业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举措,有效地提高了工作效率,每年多次的主任外出参观、培训、调研等活动,也更好地提升了他们的科技创新意识和业务管理水平。

(三)完善科技创新管理制度

为了更好地服务学生,提高学生科技创新的积极性,高校应该在实验场地、实验设施方面给予一定的支持,对于学生科研成果的认定、专利的申请、设备的配置方面提供经费保障。此外,对获奖的学生及指导教师应及时给予奖励,激励学生再接再厉。支持及奖励应具有连续性和长久性。为此,高校应制定并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诸如科技创新实验室管理制度、科技创新活动与竞赛管理办法、科技创新奖励办法等,从制度和管理上采取有效的措施,激发学生及指导教师科技创新的热情,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以华北水利水电大学为例,学校每年组织专家对学生的成果进行评审,对评选出的优秀作品的创作人员及单位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从而在学院中营造了良好的科技创新氛围。

(四)建设科技创新及学术交流服务型平台

为了释放大学生的科技创新思想,培养他们的科技创新能力,充分提升其就业竞争力,丰富多彩的学术与科技交流尤为必要。高校可定期邀请来自学校、企业的专家学者与学生分享前沿科技。此外,国内普遍开展诸如“中国创翼”青年创业创新大赛、中国科技创业计划大赛、“东升杯”大学生创业大赛、全球社会企业创业大赛、“汇新杯”新兴科技+互联网创新大赛等科技创新类赛事,高校可以依托这些赛事,组织自己本校的选拔赛,或者与其他高校联合组织联谊赛,形成一个以赛促学、科技创新的良性平台。以华北水利水电大学信息工程学院为例,该学院近两年狠抓科技创新,每年组织两次校级赛事,多次组织学生参加省内外各级赛事,获奖数量逐年增加,就业率也随之提升。

四、结语

本课题研究的对象仅为大四毕业生,而已经就业的学生在就业单位的表现、薪酬等数据无法获取,对就业后大学生科技创新的持续性良性影响尚未进行深入的研究。此外,科技创新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率是否存在正向效应,本研究没有涉及。本研究通过深入剖析大学生在就业竞争力方面的缺失和不足,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通过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推动科技创新过程中,如何以制度激励及约束创新团队,以管理提升科技创新水平,以交流强化科技创新氛围,本研究给出了一定的方法和策略,在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同时,保证科技创新活动的时效性和长期性,研究成果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姚裕群,国福丽.论经济发展和高教发展中的我国大学生就业难问题[J].第一资源,2008(3):102-117.

[2]丁明磊,陈宝明,周密.以科技创新开启就业“新空间”的思路与对策[J].中国科技论坛,2016(6):18-23.

[3]吴高波.大众化高等教育背景下大学生就业难的思考与对策[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100-108.

[4]宋德军.科技创新对就业的影响效应:基于总量和结构的视角[J].技术经济,2012(6):34-42.

[5]肖德武.协同创新视角下的学会建设[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11-17.

人际交往论文范文6

目前,我国民办高校在校生数量稳步增长,随之而来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多地受到教育界的普遍关注。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针对民办本科高校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特殊性,立足一线民办本科高校学生管理角度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掌握“一手”民办本科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并进行理论研究,运用“分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方法,有针对性地开展“接地气儿”的心理健康实践活动进行心理疏导,培养民办本科高校大学生健康的心理,辅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关键词:

民办本科高校;大学生;分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方法与实践

由于民办高校办学的特殊性,使民办高校大学生既有普通高校大学生共性心理问题,还承受着其他方面的心理压力。本文针对民办本科高校大学生,提出分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方法,探索民办本科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思路、新途径。

一、民办本科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问题。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得知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问题普遍表现为自我意识强,抗挫能力差;学习兴趣不高,目标不明确;功利性强,缺乏感恩之心等。本文将从大一至大四不同年级的角度分析研究民办本科高校大学生同年级学生存在的共性心理问题。

1.大一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方面,是因高中填鸭式学习转向大学自主式学习,产生的学习心理压力;另一方面,从高中以家庭为主的人际交往扩大到与同龄人、老师甚至社会其他行业人士的人际交往,导致人际交往障碍心理。以上两方面总的原因是能否渡过高中生向大学生的角色转变,尽早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如大一年级学生的心理问题得不到缓解,会导致学业困难,学生个性的自闭、自大、自卑、孤僻等一系列的严重后果。

2.大二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方面,因习惯大一以来“独立”的生活模式,对学校周边环境有了接触性的认识,从而导致学习精力上的松解。在学业上又进入了专业基础课的学习,因精力上的松解,导致娱乐与学业的矛盾心理;另一方面,经过一年的“考察期”,正处青春懵懂期的大学生进入异性恋爱式交往的高峰期,从而导致一系列的恋爱问题心理。以上两方面总的原因是因熟悉大学学习、生活模式,想自由而丰富多彩地生活。如此时得不到正确引导,会导致焦虑、自我怀疑、偏执、困惑、敏感、忧郁、责任感缺失等心理问题。

3.大三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方面,大三是开设专业课阶段,需要全面整合文化、专业基础知识,融会贯通于专业理论、技能学习,因知识底子“薄”,导致学业焦虑心理。大三学生已对自己所学专业、社会大环境有一定的认知,但对自己的将来,目标仍然不确定,产生对未来的迷惑心理;另一方面,大学生对社会上的一些思潮有了一定的认知,但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定位仍不完善,多种态度、标准、思想相互“切磋”,处于“三观”濒临成熟的缓冲期,产生压抑模糊心理。以上两方面如不能得到较好的心理疏导,会导致毕业困难、对生活失去动力、对人生失去目标。

4.大四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方面,因社会就业现状所至,各高校包括民办本科高校都在鼓励学生大四上学期就进入就业期。然而,学生一边完成大四的相关课程,另一边还要整合大学“收获”,奔向招聘求职大潮中,从而产生就业、择业心理问题,更甚者会出现消极求职等心理;另一方面,毕业在即,一边要撰写论文,另一边要完成毕业前的各种离校事宜,会将学生推向烦躁的顶端,产生浮躁的心理。以上两方面如不能得到较好的疏导,会导致学生求职、就业难,患得患失于自己的大学学习生活,引发一系列不文明毕业离校问题,更甚者出现极端事件。

二、民办本科高校大学生分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方法与实践

目前文献中体现解决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大多采取心理测试量表的方式,如:症状自评量表SCL-90、自尊量表SES、个人评价问卷PEI,或提出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立建全心理健康教育机制等方式。本文将从民办本科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角度,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实践。

1.针对大一年级学生因学习方法改变产生的心理压力,开展“优秀学子事迹座谈会”、“学生学业案例分析大会”,以学习成绩突出的学生典型代表为主体,与大一学生分享学习方法转变过程、心理调节方法等等。针对人际交往障碍心理,开展以寝室、班级、年级为单位的,丰富多彩的文、体、学、劳活动。让大一参与者“享受”其中、收获其中。通过实践活动做好高中生向大学生角色转变,做好衔接育人管理,让学生勇于与他人沟通、主动适应大学学习生活。

2.针对大二年级学生的娱乐与学业矛盾心理,开展“学业规划大赛”、“学生学业家长座谈会”。通过活动强调学业的重要,还要发挥家长的推动作用,辅助家长从实际出发定位孩子的能力及目标,不因家长的期望值过高或过低引发孩子不必要的自卑、自负心理。针对学生恋爱产生的心理问题,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的相关内容解析性与爱的利害,引导学生以正确的心态与异性交往,鼓励以促进学业、责任为先的恋爱观。通过实践活动做好学校家庭互动,关注学生学业,推动学风育人管理,让学生正视学业,勇于面对恋爱问题心理,学会担当,学会取舍与放弃。

3.针对大三年级学生的学业焦虑及对未来的迷惑心理,开展“专业技能比赛推广会”、“考研经验交流会”。通过专业老师指导参加专业技能比赛,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获得奖励的方式促进学生专业学习兴趣;鼓励学生考研,做好升学与就业的选择,调节学生内心的焦虑及迷惑。针对“三观”渐于成熟的大三学生,因各项思想碰撞而产生的压抑心理,开展优秀毕业生返校事迹报告会,以生动、亲近的方式与在校生沟通,讲述自己的生活、工作情况、努力拼搏事迹,以此助力“三观”的正确形成。通过实践活动,在专业老师指导下参加专业技能比赛,同时也提升了专业育人管理水平,引导学生增强专业技能学习,对未来有一个初步打算,对“三观”有更深刻的理解。

4.针对大四年级学生的就业压力心理,开展“就业简历点评会”,与学生交流如何总结大学四年所获,制作体现个人“闪光点”的、求职意向明确的求职简历,同时帮助学生树立求职自信心。引入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赫兹伯格的激励理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辅助学生就业及择业。针对因即将毕业产生的浮躁心理,开展“毕业、就业有关事项说明会”,让学生根据时间推进做好相关安排。通过实践活动,完善就业育人管理制度;加强学生的自我总结能力,明确毕业前的各种事项,合理安排,顺利毕业;尽早给自己合理定位,实现顺利就业。

三、民办本科高校大学生分年心理健康教育效果

任何实践活动的开展都呈现出“多面立体”效果,对于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引导作用体现于实体,感知于无形,但其中的影响效果是极其明显的。

1.防患于未然,影响于无形。不可否认一点,从严格意义上讲所有人都患有一定程度上的心理疾病,比如强迫症、烦躁等等,但并不影响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能通过全国统一高考进入高校的大学生,只有极少数学生患有医学上的心理疾病,且患病人数不多,这类心理疾病学生的医治方法大多选择休学医学医治。对于民办高校的在校大学生而言,心理健康教育重在防患于未然、影响于无形,从学生实践活动的角度,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让这种无形的影响力达到最优,即可以“防”又可以“引”。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与学生实践教育活动相融合,更有助于解决、疏导心理问题学生的病症。

2.干预极端个体,宏观调控整体。心理健康本身的状态就是一个变量,一颗心是孤独的,但一群心是有力的,个人如粟,集体如仓。因此,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充分发挥集体的作用。通过针对性的实践活动,可以让很多颗心因为一个理由在一起,彼此会有影响和照应。同时,注意日常学生心理状态调查,针对心理危机情况及时做出针对性的干预,既从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也从关心帮助学生的角度,控制住极端问题。在心理健康个体或集体教育过程中由学生管理者传输健康的思想、道德,最大限度地发挥“仓”的包容度和安全感。

3.学校、家庭、社会联动,共同辅助学生学业有成。学生不仅仅是学校的学生,更是家长希望的延续者、社会的建设者。因此,通过系列实践活动,立足学校,联系家长,将学生推向社会,从中认知自己、感知社会,面对问题、接受现实,完善自我、调节心理,顺利完成学业。民办本科高校大学生主要因学业问题、人际问题、就业择业问题带动一系列心理健康问题。从学生管理视角剖析学生心理问题,更有的放失地进行实践活动引导,从而更有效地解决问题。

作者:张艳丛 赵婧 苏永彬 单位:哈尔滨石油学院

参考文献:

[1]张薇薇.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及方法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2015,(19):186.

[2]李利荣.民办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3,(30):95.

[3]林红.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1):134.

人际交往论文范文7

钢琴的教学过程中,积极的品质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主动接受知识,有助于提高演奏能力。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越强,对钢琴理解的就越深,演奏效果越好。本文针对培养学生的积极品质做了分析探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钢琴成绩以及演奏效果。

【关键词】

钢琴教学;培养;积极品质

钢琴在现代生活中,已经是人们课余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那么如何能演奏出美妙的乐曲成为钢琴演奏者最关注的问题。每位钢琴学习者,现在或是将来都是一位钢琴演奏者,演奏者的能力的大小,是能否演奏出好的乐曲的至关重要的因素,而演奏者的品质又是能力大小的决定因素。“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因此,如何培养演奏者的积极品质,成为了新一代钢琴教学中极为重要的环节。

一、积极品质概述

品质,主要指人的行为和作风所显示的思想、品性、认识等实质。我们把积极的、正面情绪的称为积极品质;把消极的、负面情绪的称为消极品质。例如,与外倾性相关的积极品质是:合群、开朗、充满活力的;消极品质是:羞怯、被动、不合群的。1999年,Hillson和Made首次提出积极品质的概念,后来seligman在其著作中分别使用了“positivepersonaltrait”“Positivequality”和“Positivecharacter”。积极的品质倡导研究人们正面的、积极的事物,使研究者从多方面探讨能促进个体能产生积极状态的各种因素。积极品质由主观幸福感、乐观、快乐和自决等构成,美德和力量是个体积极品质的核心,具有缓冲器的作用,能成为战胜困难的有力武器。积极品质体系包括6大维度,并在以高校学生为被试的本土化研究中聚合为6大维度15因素:知识和智慧维度(创造力、求知力、思维与洞察力)情感敢维度(真诚、执着)、人际维度(爱、友善)、公民素质维度(领导力、合作力)、节制维度(宽容、谦虚、持重)、超越维度(心灵触动、幽默风趣、信念与希望)。在教学过程中,针对积极品质的特性,对学生进行培养,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培养积极品质的方法

每个学生都拥有一定的积极品质,每个学生身上都有潜力存在,都存在一种积极向上的成长动力,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外界的帮助,每个学生都可以比现在更好。如果能够发扬学生拥有的积极心理品质,点燃学生的热情,学生一定能够在积极的情绪下,激发自我完善的强烈动机,主动培养更多积极的心理品质。在钢琴教学中,可以采用让学生多动手参与,边讲理论知识,边实践演奏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基本能演奏此曲目的情况下,可以让学生试着改编曲风,改编旋律,甚至自行编曲,来提高学生的创造力。此外,教师可故意演奏错几个音符,来考察学生的思维洞察力。钢琴乐曲不单单是一个生硬硬的曲子,它包含了创造者的情愫,是编曲者情感的倾诉与宣泄。因此,教师应当培养学生在理解曲子的基础上,把自己的真挚感情放到钢琴演奏中,做到人曲合一,随着钢筋忧伤的旋律而流泪,随着钢琴欢快的基调而亢奋,带给听众动感的演奏模式。钢筋学习不是一个人的学习,而是大家集体的学习过程,演奏出立体感的音乐,需要一个强大而团结的团队,因此,教师在钢筋教学中还应注意学生的人际交往培养。在讲解钢琴乐理知识的同时,还应给学生讲解人与人融洽相处的道理,使学生乐于和人交流。乐于与人交往的学生,会在学习中更加主动,通过与人的交流,取长补短,使自身钢筋水平能够得到飞快地提高,好的人际关系,可以使学生更好地融入集体,在钢琴的演奏中能够更多地将自己的积极情感投入进去,有一种愿意为他人奉献,通过自己的努力,为他人演奏出美妙乐曲的决心。人际关系良好,那么团队合作就越完美,学生在今后的演奏生涯中,也能够更好更多地包容他人,更好地取百家之长,避自己之短,将自己的演奏水平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教师可以在一定的时间段内,让学生配合演奏,从两两配合,到多人配合,最后到团队配合,让学生在配合演奏中学会适应别人的频率,为他人着想,交相呼应,最终达到一曲同步的状态。此外,要告诫学生,不要自满,要本着谦逊的态度进行学习,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不断提高自身的演奏水平。

三、结论

本文以“积极品质”作为探讨和研究的视角,阐述了积极品质的定义及内容,从积极品质内容的各个方面,讲述了在钢琴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积极品质的方法,运用积极教育的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积极品质”,为钢琴的教育教学提供一定参考。

作者:张苗 单位:河北师范大学附属民族学院艺术系

参考文献:

[1]王卓.钢琴成绩的影响及教学中的培养策略[D].硕士毕业论文,2009.

人际交往论文范文8

关键词:慢旅游;文化感知;扎根理论;国际慢城

0引言

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精神长时间处于紧绷状态,对于健康十分不利。人们对于慢节奏生活的向往越来越强烈,渴望身心愉悦和满足精神需求。因此,人们慢下来关注心灵、环境,对于“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慢文化,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意大利兴起的慢食运动和慢城运动,“放慢节奏,享受生活”的理念引发人们对慢文化的思考。国外学者对慢文化的学术研究至此开始,其研究侧重于慢文化对旅游目的地的发展影响,对慢文化本身概念及其发展方向的研究较少。LesM.Lumsdon,运用扎根理论以及访谈法,认为在慢旅游过程中,游客通过放慢脚步与当地人互动、交流,集中于慢文化、旅游体验和环保意识上,加深对旅游目的地的感受。Presenza和Micera,基于慢文化视角下,研究慢城运动中的目的地开发,为旅游目的地的治理做出了贡献。国内对于慢文化的研究晚于国外。国内学者侧重于研究在当今快节奏社会下,对慢文化的内涵解读,慢文化与慢旅游的关系以及对慢文化理念的应用。曹宁、明庆忠运用5M理念,并结合物理学的波、粒二象性原理,研究慢文化氛围,探讨慢旅游与休闲旅游的关系;宗仁曾呼吁,应将“慢文化”系统化,真正让慢文化、慢生活、慢品质成为城市的标识。观察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学者对于慢文化有不同的角度研究。本文以高淳国际慢城作为研究对象,在游客对慢文化感知视角基础上,从实地调查的具体数据着手,集中于将慢文化与旅游目的地发展。慢文化与休闲旅游相结合,开发特色文化旅游,多维度探讨游客对旅游目的地的文化感知体验。

1研究区概况、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

1.1研究区概况

本文以南京高淳地区作为研究对象。高淳区位于长三角低山丘陵地区,地理位置得天独厚,生态环境优越,历史文化悠久,是一处整合了丘陵生态资源而形成的集观光休闲、娱乐度假、生态农业于一体的综合旅游观光景区,2010年被世界慢城联盟授予中国首个“国际慢城”。

1.2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第一大综合在线门户网站携程网获取了关于高淳地区景区的游后评论,其中包括高淳老街、桠溪国际慢城、固城湖水慢城、漆桥古村落等景区。利用爬虫软件八爪鱼获取相关景区评论文本,严格把控提取的评论质量及时效性,剔除文本中的广告信息、不合逻辑的数据。最终得到有效评论168条,字数达18967字,作为研究的原始资料。

1.3研究方法

1.3.1文本分析

ROSTCM6软件可以进行中英文分词和情感分析等功能性分析和微博分析、网站分析等一系列文本分析。本文借助ROSTCM6软件来实现高频词处理,探索提取网络文本内容里蕴含的文化内涵。

1.3.2扎根理论

扎根理论是一种从下往上建立实质理论的方法,即在系统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寻找反映社会现象的核心概念,然后通过这些概念之间的联系建构相关的社会理论。通过三段编码将数据资料进行概念化和抽象化,逐步得到概念和范畴,最终得出研究理论。本文将搜集的关于高淳景点的评论资料借助Strauss的建构扎根理论程序进行归纳分析,进而构建游客对于高淳地区文化的感知维度。

2研究资料处理与分析

2.1高频特征词分析

将TXT文本导入ROSTCM6软件后,首先进行分词处理,注意合并相同词汇,过滤无意义的词,然后进行中文词频分析,输出排名前90的词。一般来说,词频越高的词汇是旅游者感知到最多的,认同度最高的。(见表1)可以发现,游客在高淳感知到的文化主要集中于慢城、老街、游子山等景区,主要包括建筑文化、美食文化、生态文化等方面。

2.2维度构建

依据扎根理论方法对收集来的网络文本资料运用Nvivo11.0质性研究软件进行编码分析。将获取的网友评论以TXT格式导入Nvivo,根据三段式编码程序逐段逐句逐词阅读编码整理,通过不断比较,逐层探索归纳得到游客对高淳区文化感知维度(见表2)。首先进行开放式输入,景点评论中涵盖了游客对周围信息的基本感知,因此,运用文本内原有词句进行囊括形成44个初步定义,如“古街”“特色小吃”“木雕”等。再进行关联式输入,对初步定义反复比较,发现词句间的包含关系和相关性等有机关联性并进行归纳整合。可以从表1中看出,找到“轴心”后形成了11项类属范畴。最后核心式输入,在所有的11项范畴中根据出现在资料的频率以及与其他类属发生关联的容易度,通过反复比较将11项类属归纳为6个主范畴。最终将游客对高淳地区文化感知分为:自然景观风格、人文风俗特色、人际交往感知、媒体传播映像、历史文化传承、

2.2.1自然景观风格维度

游客对关于自然景观的评论占比最高。在旅游活动中游客对旅游地最直接的感知往往是视觉,视觉上的效果能带来对旅游地的第一印象。高淳地区的自然资源很丰富,比如游子山、水慢城、龙湖生态园等景点生态环境优美、植被覆盖率高,这些都能给游客带来良好的视觉体验。

2.2.2人际交往感知维度

Boostin认为旅游体验是一种符合流行趋势的消费行为,旅游是为了追寻某种切实的体验。前往高淳旅游的游客大多为了放松心情、逃避现实生活的紧张。本文从评论中提炼出的“慢”“休闲”“热情”等词都反映了游客在游玩时的心理感受总体上是愉快悠闲的。

2.2.3历史文化传承维度

历史文化资源被视为一个地区的“命脉”,蕴含一定的文化价值。游客能从“历史浓厚”“三教文化”“游子文化”等词语中感受到高淳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频繁出现的词语体现了游客对高淳的历史文化感知。

2.2.4人文风俗特色维度

在浓厚的历史氛围下,民众的生活文化形成了一定的特色。高淳区市级以上的非遗项目有36个,“木雕”“羽毛扇”“当地布鞋”等这些主要展示在高淳老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游客主要体验的高淳传统民俗。

2.2.5建筑风貌格局维度

在历史长河下,高淳形成并拥有了独特的建筑文化,主要体现在以明清建筑为主的高淳老街和漆桥古村落。主要从“古建筑群”“徽派风貌”“明清建筑群”等词语可以展现。

2.2.6媒体传播映像维度

媒体传播已成为景区宣传的主要途径,万亩茶园是《人民的名义》取景地,《黄桥决战》《将军的抉择》等电影也有在高淳取景。但是该维度占整体评论比例很少,说明高淳的影视文化与旅游业的结合不够密切,游客感知程度体现较弱。

3旅游线路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