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科学教育范例

生物科学教育

生物科学教育范文1

【关键词】生物科学史;高中生物教学;教育价值

前言

生物科学史涉及的范围非常广,它具体反映了生命科学的产生、形成、发展以及相应的变化过程,在深入探讨生物科学史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蕴含其中的科学精神、科学规律以及科学方法等,这对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1]。那么,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生物科学史的教育价值应如何彰显和体现呢?笔者以高中生物人教版教材为例,就此问题作以下探究。

一、借助生物史导入课题,有效激发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

高中生物的知识点比较多,其学习难度相对比较大,为了有效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重视课题导入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如何才能有效地导入课题呢?具体而言,教师应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为学生设计合理的课堂导入情境,从而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更多的学生充分投入到课堂学习活动中来。比如当学生学习到必修2“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一节时,在课本内容讲解之前,教师可以先向学生提问:“请同学们思考,谚语所说的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是否正确,它折射了什么样的生物学道理?”通过这样的课题情境导入,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而后教师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课本内容阅读和思考,学生在讨论学习中逐渐认识到基因与遗传的关系。为了更好地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遗传因子”的相关知识,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解遗传之父孟德尔的故事,让学生一起回顾探究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循着科学家的研究足迹进行生物知识探讨,学生在探讨学习中能够更好地发现遗传的奥秘。很显然,通过借助生物史导入课题,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并帮助学生加深知识记忆。

二、利用史料讲解生物知识点,帮助学生清晰地把握生物概念

在高中生物课堂讲解中,对于某些较为抽象、枯燥的公式原理以及概念,教师可以利用史料进行生物知识点讲解,从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物原理的来龙去脉,最终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生物概念和意义。比如当学生学习到必修2“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一节时,教师可以从自然进化论观念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让学生通过史料了解到生物进化论的提出到被大众普遍接受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历史上最早提出进化学说的学者是法国博物学家拉马克,他通过观察分析动植物得出结论,提出生物是不断进化和演变的。达尔文在漫长的航海旅行中通过分析研究不同地域的动植物与化石,并经过长期的总结思考提出了自然选择学说。而后,随着生物科学的进一步发展,人们渐渐地认识到变异与遗传的本质,最终奠定了现代进化理论基础。

三、借助生物科学史进行实验教学,有效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高中生物教学不仅仅是简单的课本讲解,还需要通过实验操作进行深入探讨,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生物学科知识。借助生物科学史进行实验教学,能够更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有效提高学生的探究意识和综合技能水平。比如当学生学习到课题1“果酒和果醋的制作”相关内容时,该课题的主要教学目标在于帮助学生理解和把握果酒、果醋制作的原理,并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养成严谨的思维能力。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果酒制作的原理,教师可以借助生物科学史为学生设计实验环节,首先可利用教学视频或多媒体设备作为辅助教学工具,将果酒酿制历史以视频、动画等形式播放给学生观看,从而让学生深刻感受和体验劳动人民的智慧。学生在生物必修1中已经深入学习了细胞呼吸的有关知识内容,也对酵母菌无氧(有氧)呼吸有了比较清晰的了解和把握,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让学生分组进行果醋、果酒制作实验,在实践操作中,教师应告知学生相关的注意事项,继而有效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实践意识。

四、结语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如何科学、有效地将生物科学史运用到实际教学中是教师面临的一大挑战。借助生物史导入课题及实验教学,并利用史料讲解生物知识点,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知识探索欲望,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应高度重视生物科学史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生物科学教育范文2

1培养崇尚科学──血染的实验报告介绍

孟德尔8年的豌豆杂交实验、达尔文5年的环球考察是他们揭示遗传的基本定律、生物进化论的重要里程碑,他们的成功与他们对科学的执着与挚爱密不可分。为了培养学生崇尚生物科学,每当讲到这部分内容,笔者对历届学生讲得最多的就是关于美国科学家卡尔•施密特的真实事例:有次在观察一条美洲蛇时,他不幸被蛇咬伤,由于受当时当地条件限制,不可能进行有效治疗。在生命的弥留之际,他以惊人的毅力记录下自己被毒蛇咬伤后的反应:“体温迅速升到39.5℃”“胃剧痛、燥热、耳鸣”“睁眼时眼皮痛”“四小时后,我的创口、鼻子、嘴开始出血”“视力开始模糊了,都快看不见体温表了,情况非常糟糕”。最后,他这样记录到:血从鼻子和嘴里流出来,软弱无力,但疼痛感消失了,估计可能是脑部开始出血了……在生命受到严重威胁之时,他首先想到的是自己怎样能为人类做好蛇毒发作后的第一手资料记录,为将来的攻克做好铺垫。可以说,他把自己的全部奉献给了人类,这记录就是用血和生命书写的。每当笔者讲到这方面事例时,教室里鸦雀无声,学生无不动容,之后又啧啧称赞。不少学生感叹到:科学真正是至高无上的,许多前人为了科学可以献出一切,甚至生命,而当代科学的发展,就依靠我们这代人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借助教学过程的点滴细节和微妙处理可以净化学生心灵,既避免了长篇大论的说教,也可潜移默化地修炼学生崇尚科学之德,培养学生探索求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从而为他们掌握、利用、探索生物学的奥秘做好铺垫。

2注重学以致用──噬菌体的应用介绍

学生怀着极大兴趣来学习生物课程。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只一味地讲授枯躁的知识,必然使学生对学习失去了兴趣。教师要让学生感觉到他们学习的东西在实际生活中有用处。如,每当讲到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时,笔者都会举如下事例:1985年5月26日深夜,上海的一位叫邱财康的炼钢工人被超过1000℃沸腾的钢水严重烧伤,急送医院抢救。不久,创口上出现了一层淡绿的颜色,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它意味着一种生命力很强的细菌──绿脓杆菌开始在创面上繁殖了,如果绿脓杆菌进入血液,生命就十分危险。当时对付绿脓杆菌只有一种抗菌素──多黏菌素,经飞机从广州调来了多黏菌素后,绿脓杆菌很快被打退。但不久,创面上又重新出现了绿色的脓液,绿脓杆菌又重新繁殖起来了,这说明绿脓杆菌对多黏菌素已经产生了抗药性,抗菌素已失去了作用。这时,医生们向细菌学家求援,细菌学家立即投入战斗──寻找绿脓杆菌的噬菌体!先在患者的脓液中寻找未果,后发动医学院的学生从粪池中寻找,终于,一滴含有噬菌体的滤液滴入长满绿脓杆菌的混浊培养液中,立刻就转成清澄透明,制服绿脓杆菌的武器终于找到了,邱财康得救了!教师提出问题:多黏菌素一开始能制服绿脓杆菌,为什么后来不能?噬菌体与细菌是什么关系?噬菌体为什么能对付细菌?其原理是什么?这么重要的噬菌体最早又是怎样发现的呢(这又可以引出科学发现的一段佳话)?每当讲到达尔文进化理论、生物种间关系、DNA是遗传物质的证据时,都会引用上述故事。学生们一个个凝神定气,一双双目光聚焦讲台,其情其景真让人感动。“粪池中的东西也能救命”,这对学生的影响太大了。他们感慨:这个世界看来永远是未知大于已知,值得我们去探究的东西太多。其实,只要留心观察积累,生活中这样的事例太多了:如罐头食品的盖上往往印有“如发现盖子鼓起,请勿选购”的字样;使用加酶洗衣粉时需要用温水;不适宜在林中进行晨练,等等。如果教师能常选取身边的生动事例教育引导学生,无疑学生学习时就有了更大的动力,所学知识也会更加鲜活、牢靠。

3剖析热点事件──提升学生学科悟性

生活中重大的公共事件往往给人类带来非常巨大的影响,人们对此做出的思考是深刻与长远的。近年来,我国遭遇了几次惨痛的巨大破坏性地震事件,人们不得不总结、思考地震中的一些现象。课堂上,教师可以这样引导:(1)人们对历次震后的救援工作进行总结,发现不同类型的人在遭遇绝境时,身体的抗击能力不同。如在地震发生后200多h,仍有一些生命被救出,但这些救治对象中,老年人特别多。你能总结出老年人耐受性更强与细胞代谢知识的关联吗?(2)可从这种现象联系细胞分裂的相关知识吗?(3)地震后十多天后才发现许多尸体,由于高温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当发现时,这些尸体有不少已无法辨认,你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这一问题吗?(4)震后某些地区人口密度大量下降,联系种群数量特征,如何分析?(5)地震的发生往往与其他恶劣天气相伴而行。如汶川地震时,灾区雨水频繁,大到暴雨的天气时有出现,人们常常饥寒交迫。此时,人体参与调节的主要激素有哪些?(6)在地震发生时和发生后,不少动物的生存也面临严重威胁。在一个气候和环境多变的灾区中,有利于生存和发展的种群有什么特点?客观地说,上述问题涉及的知识背景并不复杂,但如果教师将这些与给人类带来重大灾难的地震相联系,参与热情高涨。在同学讨论与老师的点拨下,学生基本都能解决这些问题。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常让学生积极主动关注身边的“生物现象”,用生物学的观点“剖析生活”,可以提升学生用生物学观点思考问题的意识,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培养其对生物学科的悟性,对生物学科成绩的提高和生物学素养的开发与提升,都裨益非浅。

4从生活实际中发现、体验科学──胰岛素及其分泌器官的发现介绍

探究能力早已被列为从事现代科学活动所必备的最为基本的素养之一,而观察则是探究最基本、最重要的形式。关于糖尿病的发现,就有这样一段科学佳话:1889年夏季的一天傍晚,德国斯特拉斯堡的医院里,一位年轻的医生正在散步。忽然,他看见附近有两滩尿液,一滩上招惹了不少蚂蚁,而另一滩上却一只也没有。这个现象引起了他的极大重视。经过一番打听,原来是生理学家敏柯斯饲养的狗所排的尿。冯末林医生取了尿液作了试验,发现吸引蚂蚁的尿液中含有糖分,而另一滩却没有。他把这个结果告诉了生理学家,这使得生理学家也大吃一惊,因为生理学家把一只狗的胰腺割去了,另一只没有割去。也许,没有这位德国医生的偶然发现,这一科学成果的取得尚需一段时日,人类饱受糖尿病折磨的历史要延期多长也不得而知。学生如果能联系生活现象,进而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学习效果就会更加理想。其实,生物科学并不如原来所想象的那样高不可攀,它就是那么普遍与客观地存在与现实生活之中,时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教师要教育学生善于观察、分析、探究生活琐事背后的生物学原理,可以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多一份理性的思考。昙花一现、望梅止渴、万紫千红不都蕴藏着一定的生物学知识吗?

5新课导入与结课──色盲发现介绍

生物科学教育范文3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科学素质教育;探究教学

高中生物是一门集实践性和理论性于一体的学科。该学科不仅涉及基础理论知识方面问题的研究,而且还注重专业知识的运用和社会实践的探索。同时,结合现代教育理论的观点,对高中生科学素质的要求通常还应体现全方位的特点,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相关的科学知识,同时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科学方法及态度、科学精神以及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相互整合渗透等方面的素养。对高中生生物教学中科学素质的培养也是如此,应在实际的教学中较好地融入这些新颖的教学理念。而这些教学理念要想得到切实的贯彻和落实,最关键的还是应在具体的生物教学中贯彻和实施科学素质教育。

1.高中生物教学中的科学素质教育落实的现状

(1)教师的教学观念欠灵活,评价标准过于单一

就目前来看,存在着很多高中生物教师在教学观念、方法等层面不能紧随新课程改革的步伐,有一部分教师甚至不能真正透彻地理解何为素质教育,因而在教学中采取单调机械的教学模式。例如,有一部分年龄较偏大的教师过于强调其个人的威严,在实际开展教学的过程中以其个人为中心,并采用落后、单一的教学方法,并且这类教师通常还对一些较新颖的教学方法诸如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缺乏深入的认识。当然,这一部分教师也大多不是特别认可素质教育这一教学理念。他们通常会认为在高中生物教学尤其是生物实验教学中开展素质教育非常浪费时间,有的课堂管理不当的话甚至还会造成学生在实验室嬉戏打闹。这样只会导致学生根本学不到考试会考到的知识。之所以会出现这一现象,还是因为这一部分教师是将提升高考升学率作为其教学目标,教学观念欠灵活所导致的。从评价方式方面进行分析,很多高中阶段的教师依然将分数作为教师进行评价的唯一标准。并且这些教师仅仅将学生的考试结果作为其关注的重心,没有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努力程度、实践能力的提升以及人格发展当做关注点,这些教学观念所导致的最终结果就是重结果忽略过程的欠科学的观念。这种对考试分数的过分重视甚至还会导致出现考试作弊等不良行为。

(2)教师知识储备欠缺,专业技能有待进一步提升

专业素养具体指的是教师的专业结构以及专业技能诸如演示讲解、课堂监控以及练习指导等方面的素质。高中生物教学要想促使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得到全方位的提升,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常需要教师应能够激发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生物课程的学习中,在此过程中,生物教师要想充分发挥学生指导者这一角色,也必须具备扎实、过硬的知识储备和专业技能。但就目前来看,依然有一部分教师的知识储备还有待于进一步扩展,专业技能也有待于进一步提升。

(3)教师心理压力大,职业倦怠突出

教师的教学工作具有重复性特别高的特点,高中生物教师也是如此,产生职业倦怠是这一部分教师普遍存在的现象。教师的这种职业倦怠不仅使其在教学中很难体验到教学工作中的成就感,更有甚者,还会出现教师本身工作热情低,情绪不稳定,在教学中心理压力大、安于现状,忽视其自身素质提升等不良现象。这些现象对于素质教育的开展、贯彻新课改理念都极为不利。

2.高中生物教学中的科学素质教育实践的具体策略

(1)注重传授生物学知识的教学

通常意义上,高中生物学知识的教学具体涉及以下两层内涵。其一是生物学基础知识本身。掌握生物学的基础知识是每一名合格的公民必须具备的重要且最基本的科学素质。这类知识指的是生物学知识本身,包括生物学知识提出的背景、变化、完善过程和应用这几大方面。其二,是借助于生物学基础知识的教学来让学生对事物以及自然等形成科学、准确的认识,具体包括对事物所采取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例如,依托所掌握的细胞结构以及功能的学习和掌握,能够让学生树立结构同功能的适应、局部和整体的统一这一生物学的观点,从而让学生体会到生命是完美精致的这一理念,通过学习细胞周期和有丝分裂过程中的DNA以及染色体的规律性变化的学习,来进一步培养学生树立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从而形成对生命的运动性、事物发展变化由质变到量变转化这一哲学问题的正确认识。通过学习三大类有机物的代谢还能促使学生建立普遍联系的观点,即合成和分解、同化和异化、内环境稳态使学生建立对立统一的观念。通过对细胞的发生、成长、衰老、死亡、永恒变化的观点,从宏观到微观,生物膜系→细胞器水平→细胞水平→组织水平→器官水平→系统水平→个体水平→群落水平→生态系统水平→生物圈的学习,这些相关知识内容的学习都有利于学生建立系统的观点。

(2)注重科学探究过程的教学

要想较好的发展并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还应遵循科学的理念,在高中生物教学中遵循科学的逻辑过程进行生物教学,科学的核心就是围绕探究展开,并将促进学生的发展作为教育的重要目标。相应地,在高中生物学教学的过程中,也应突出科学探究这一学习方式,并且应该给学生提供全方位的科学探究的机会,让学生在探究学习中开发手和脑,并从中体验探究过程的趣味性和成就感,探讨科学的学习方法,发展科学探究所需的能力并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要想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更好地贯彻和实施素质教育,通常应注意以下几点。其一,借助于探究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其二,通过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科学思维能力以及科学的精神和态度等。其三,通过探究让学生理解和认识周围的世界。例如,在生物教学中学习生长素的发展过程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采取角色转换这一方法,可引导学生让其将当时的科学家幻想成自己,假设自己处于当时的环境下会如何进行思维,其课堂教学可进行如下结构程式的设置。在依照这一结构程式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通常应将探究教学的思想渗透到其中。

(3)开展社会实践和科技类的活动,体现STS教学理念

在实际的生物教学过程中,在学生掌握了一些生物学的基本知识体系和概念之后,同时还应重视引导学生对所学到的知识进行灵活运用,并围绕实现解决实际问题和新信息题这一目的进行。具体来说,这其实是一个从知识学习到知识的深化和灵活运用这一过程,同时也是一个知识迁移和知识能动飞跃的重要体现。相应地,需要教师多引导学生参与一些生物科技活动,以对生物课堂教学进行有效补充和延伸,这是对生物课本知识的深化和扩展,也是实践STS教育的一大重要路径。

3.结语

总体来说,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运用多元的教学方式、进行多方面的努力来提升高中生的个人素质,促使其思维品质和科学素养日趋完善,并让高中生感受到生物课学习的乐趣,从而主动亲近课堂,并将课堂所学运用于实践中,成为课堂的主人。

参考文献:

[1]杨翠,刘夕芳,李艳红.简论素质教育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落实———从教师方面探讨[J].学理论,2015(17):223-224.

[2]田晓柱,白璐,沈剑敏,冯虎元.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研究与探索[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15(3):24-27.

[3]张焕焕.浅谈高中生物的科学素质教育[J].中华少年,2013(1):204.

生物科学教育范文4

“三生教育”即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在学校对学生实施“三生教育”是云南省委高校工委、云南省教育厅的重要决定,对培养和树立学生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和生活观具有重要的意义。“充分挖掘其它各门课程中有关‘三生教育’的内容,在教学中有机渗透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是实施“三生教育”的基本途径之一。“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之一,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生物教材中有许多与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相关的内容。充分挖掘蕴含在生物教材中的“三生教育”内容,通过课堂主渠道向学生渗透生命、生存和生活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和生活观,是生物教师的重要任务。下面就挖掘生物学科内容,有机渗透“三生教育”的问题和从事生物教学的同仁进行交流,旨在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生物教学中的生命教育

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其宗旨是“帮助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健康地发展生命,提升生命质量,实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的教育。”当前,人类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危机,各种虐待生命的现象:如自杀、自残、吸毒、杀人、肆意破坏环境,杀戮生物的情况时有发生。究其原因是一些人缺乏生命意识,不懂得生命的可贵,不知道珍惜自己,更不知道珍惜别人及其他的生命。而在落实素质教育、健全学生人格的今天,以培养人为目标的教育,更应把生命教育列为教育的重要内容。新课程强调对学生进行三维目标的培养,其中除了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的培养外,更强调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可见,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建立学生正确的生命观,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重要体现。生命是生物教学的主题,生物学科在生命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生物教材中无处不体现生命教育的内容,生物教师可充分挖掘教材内容,通过课堂主渠道向学生渗透“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的教育。

生命是地球上的一道亮丽的风景。在浩瀚的宇宙,地球是目前已知唯一具有生命的星球,由于生命的存在使得我们这颗星球璀璨夺目,一片生机盎然。生命对我们来说太熟悉了,因为我们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体;但我们有些人对生命又是那样的陌生,不了解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以至于践踏生命的现象在我们周围时有发生,因而唤醒人们认识生命成为生命教育的主题之一。生物教材中蕴含着大量生命教育的素材,我们在进行生物教学时要注意与生命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利用生物教材中相关的知识,对学生进行引导、教育。如在讲生物的起源和进化时,我们可以告诉学生,生命从无到有经历了上亿年的历程,通过漫长的进化发展,才逐渐形成今天五彩缤纷的生物世界。然而由于人类对生物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造成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破坏,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教育学生要站在人类和生物共同繁荣的高度,充分认识各种生命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教师可结合保护珍稀生物的教学,向学生介绍野生生物的价值、面临的生存危机和如何加强保护等方面的知识,让学生产生正确和平等对待每一个生命的情感。

当今,在学生中轻视生命,不尊重生命的情况时有发生,集中反映在轻生或伤害他人生命上。生命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很宝贵的,尊重生命,珍爱生命是生命教育的又一主题。教学中我们可结合相关的生物学知识有机渗透这方面的教育。如在讲述人的生殖发育时,可以联系母亲孕育生命的伟大,十月怀胎的艰辛,出生后的精心哺育和无微不至的呵护,教育学生认识每个生命的来之不易,感悟生命的珍贵,引导学生珍惜自己的生命,尊重他人的生命,使尊重生命、珍爱生命之花开遍校园内外。

二、生物教学中的生存教育

生存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生存教育是帮助学生学习生存知识,掌握生存技能,保护生存环境,强化生存意识,把握生存规律,提高生存的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树立正确生存观的教育。”对学生进行生存教育就是要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生命并善待生命,教会学生基本的生存技能,以满足生命生存的基本需求。相对而言我国公民生存意识的观念总体来说比较淡薄,生存自救知识对于很多人还是一片空白。近年来我国遭受的洪涝灾害和四川汶川“5.12”大地震给我们敲响了生存自救的警钟,当我们身处险境遇到灾难时,我们采取什么方式生存自救,使灾害降低到最小程度,是值得我们引起重视的问题,也是当今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

在生物学教学中进行生存教育的潜力很大,生物学教材中蕴含着很多潜在的生存自救方面的知识,为我们进行生存教育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作为生物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将有关生存自救的知识有机渗透到生物教学之中,让学生在学习生物学知识的同时,也掌握一定的生存自救本领。如在学习植物的茎和苔藓植物的知识时,可以告诉学生,植物的年轮的生长情况受气候影响同方向有着密切的关系,年轮的走向总是南面的宽而北面的窄;一棵独立的大树,其枝叶南侧的茂盛而北侧的较稀疏;苔藓植物属于喜阴植物,一块岩石上往往北侧布满苔藓,干燥、光照的南侧不长苔藓。因此,当在野外迷失方向时,可借这些物象来判断方向,回到目的地。又如,在讲植物根的形态与分布的知识时,可根据植物的根系在土壤中分布深而广,与土壤结合牢固的原理,让学生知道树木越大根系越发达,与土壤结合也就越牢固,告诉学生当在雨水季节遇到洪涝灾害需要藏身时,可以选择大树作为临时庇护所进行生存自救。再如讲到呼吸、骨连结和循环系统的知识时,可结合教学内容有意识地教会学生溺水处理的急救方法,学生在意外骨折时的紧急处理及止血和包扎伤口的方法,让学生掌握在身处危难时必要的生存技能,能够做到生存自救。此外,要加强对学生进行保护生存环境教育。

生存环境是地球上一切生命赖以存活的基础,也是生存教育的一个重点内容。教师在传授动、植物的有关知识时,可联系动物和植物在生物圈中的地位和作用,让学生认识到动物、植物不仅是生物圈中的一部分,而且对生物圈的繁荣和发展,在维护生态平衡,对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意义,让学生从根本上明白保护生存环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自觉地加入到保护动、植物及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中来,实现人与生物和谐发展、共同繁荣。在生物教材中可供结合生存教育的内容很多,关键还在于教师的挖掘和整理,如果我们在备课时能充分挖掘这些素材,在课堂教学中做到有机渗透,就能使学生在学习生物学知识的同时,了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把握生存规律,提高生存的能力,树立正确的生存观念。#p#分页标题#e#

三、生物教学中的生活教育

生物科学教育范文5

[关键词]翻转课堂;高职生物化学教育;实施应用

生物化学是生物学中发展最快的领域,因为它是生物科学和理论科学中最广泛的基础学科,其领域涵盖医学,营养学,食品科学和生物技术等许多主要学科,已成为许多高校的必修课。但是,生物化学课程本身包含许多教学主题、抽象概念和相关机制,比较难以理解和认识,存在理论知识以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困难,导致学生对学习生物化学课程缺乏兴趣和热情。因此,需要一种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热情,发掘学生对本课程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方法。

一、翻转课堂概述及生物化学课的特点

翻转教室(缩写FC)是指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提前录制视频讲座,以代替传统的课堂知识教学并在互联网上共享,始于2011年,源于美国。近年来,翻转课堂已作为现代教学风格的一项重大改革而得到推广,该领域的许多学者对此进行了研究,并开始在中国逐步推广。课堂教学的一种逆向方式是规划和设计新的“学习时间”,随着知识转移和内部化的逆向安排,师生在传统教学中的作用发生了变化,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促进师生互动和知识的学习深度,创造师生交流的机会,使师生关系更加融洽,也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符合社会当前的发展需要。生物化学是生物等领域的重要基础和必修专业课程,是很多学生都在学习的一门学科。其特点是:①内容复杂。生物化学中的大多数主题涉及生物分子结构、生物物质在生命功能中的作用以及生物分子代谢与能量代谢的关系。生物分子类型不同,代谢途径不同,反应机制复杂,抽象内容丰富,大多数学习枯燥乏味。生物化学通常被称为“羊皮纸”,显示了生物学和相关领域学生学习的主要困难。②内容涉及广泛的系统。与各种生物化学系统相关的学科有生命科学、生物技术、医学生物学等。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基本上需要生物化学知识,生物多样性更加复杂多样,因此生物化学具有广泛的系统基础。③信息更新迅速。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从20世纪的双DNA螺旋桨到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成功,再到糖的化学蛋白质组学的发展,生物化学领域出现了新的成就。目前,高职院校生物化学教学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老师完成了课堂知识,学生通过功课和课后实践将其应用到课堂中”。但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这种教学方式逐渐面临许多问题和局限性,第一,高职院校的学生生物化学学时相对较少,而生物化学理论性却很强,获得的知识抽象并且很难学习。第二,教学风格单一,教学过程难以培养人才。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下,没有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第三,使用基于信息的学习资源,比率不高,上课前的准备只是一种仪式,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太少。

二、翻转课堂实践应用教学模式的构建

(一)课前教学设计。当涉及反向教室时,人们的第一反应就是制作教学视频。但是,在制作教学视频之前,弄清教学目标非常重要。通过在教学之前设定明确的教学目标,设定教学目标和特定的教学方法。此外,在课前自我学习过程中,学生往往进行毫无意义的学习工作,无法掌握要点,因此课前教学设计决定了翻转课堂教学的进行方式。1.准备学习资源。教师在上课前需要准备教学资源。他们可以提供参考作品,电子课程和提纲,微型课程和相关主题。教师应该有一个适合教学资源的课程,指导学生自主学习。2.有针对性的练习。根据导学案,每个学习单元结束后,学生必须及时在视频或其他教学资源中记录关键内容和问题。同时,学生必须在限定时间内回答老师提供的测试问题,并确认他们了解与视频有关的所有关键信息。3.交换意见:职前教师应在早期视频和练习之前使用IT工具进行合理处理,以促进在线交流。学生可以使用课程网站,QQ微信群和其他交流方式与教室外的同学和老师进行互动,以获得互动的在线响应和对信息的及时响应。同时,老师应该监视学生的学习状况,总结反馈意见,并为课堂教学做准备。

(二)课堂活动设计。1.老师识别问题会在学生遇到前写作业和作业上的代表性问题,同学们讨论能够一起找到答案和解决方案。在这个过程中,鼓励老师集中选择话题。2.案例教学法。总结了基本原理后,可以通过案例分析进行进一步的研究。老师为学生选择与要分析的课程材料密切相关的案例,以利用他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教学效果评价翻转的课堂教学风格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我展示机会和更全面的学生学习评估,包括课前自我评估。参加课堂和考试评估的同时,对学生学习的准确评估是最为重要的基础条件。

三、翻转课堂实施时的思考

(一)课前有效的教与学。高职院校生物化学的理论知识十分复杂,对学生学习要求是抽象的,学习难度更困难,教师必须设计适当的课程计划并制作高质量的教学视频,以帮助学生减少学习困难。无法在学前学习中做好工作,无法推广翻转教学模式的应用。因此,教师应在开始课堂教学之前避免将学生的课前学习纳入一般评估中,并使用针对性的练习来验证课前学习成果。

(二)利用信息平台。在现代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至关重要。在基于信息的教学平台上,不仅有很多教学资源,也可减轻老师备课的压力,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资源,以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

(三)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可逆的课堂教学风格强调了学生作为主要推动者的作用,这对于培养学生的意识和自我学习能力非常重要,但要确保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主导作用。教师还必须设计类似于传统教学风格的课前教学活动。与此相比,它甚至更多地测试了教师的综合素质。在课堂翻转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定义教学的内容和目标,录制或编辑教学视频,与学生互动,组织课堂活动并指导学生,这些环节都会影响教学效果。

四、翻转课堂实施效果

(一)反向教室对教师的知识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尽管翻转教室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帮助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会降低,相反,它们对教师的素质和吞吐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按照教师在课前教学准备过程中的传统教学方式,只要他们能够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理解要点和难点并制定教学组织计划就可以了。但是,在课堂翻转模式下的教学准备过程中,教师必须投入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用于创建课程资源。通过管理课程网络,教学和回答问题应遵循学生的学习过程微信。或者在讨论环境中及时回答问题,引导学生适应学习策略,实施指导并领导学习过程。

(二)反向教室对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自律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翻转课堂教学要求学生在进入课堂之前设定学习目标并通过教师提供的各种资源和在线辅导过程中发现问题。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学习知识,他们必须具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吸收知识,总结困难问题,这对学生的自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翻转教室委托学生采取一些学习计划,希望他们提高自律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并在早期学习中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定期严格地分类和应用它。对于自律能力不足和学习能力较弱的个别学生,教师需要加强培养关怀和监督,培养有性格的学生。老师严格的教学态度和高尚的学习品行,引导学生尽快适应逆向课堂教学风格。

(三)混合教学的成功离不开学校的大力支持。混合教学是一个综合的教学过程,其中计划、整合、科学配置和协调各种教学资源。通过改变在线课程的混合教学,我们认识到在可逆的课堂上教授生物化学可以激发学生的热情和主动性,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习技能。表达和交流学生的知识,提高自我管理能力。逆向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具有其独特的属性和规律。因此,通过增进对可逆课堂教学规律的理解,以及对可逆课堂教学中教师、学生、资源、分配和方法之间的内部逻辑关系的透彻研究,我们可以有效地促进改革生物化学课程的步伐。

参考文献:

[1]龚月桦,王丙文,武辉,周万海.生物化学教学中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方法初探[J].生命的化学,2020,40(9):1671-1675.

[2]李森.生物化学课程建设与教学经验分享[J].生命的化学,2020,40(9):1607-1611.

生物科学教育范文6

高中生物的教学课程的设置、知识要求及教材的编写都是经过严格的心理学、教育学的论证,适合高中生的年龄阶段的认知规律的,因此我们在设置综合实践活动中如果能与高中课程相吻合,这样既能充分利用实验室等现有的资源,服务高考教学要求,又让综合实践活动不至于偏离学生认识的最近发展区。

二、综合实践与生物课堂教学整合方法

(一)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选择要与本学年生物教学的内容相吻合

高中课程安排过程中针对不同的学校可能会设置多个与生物学科有关的研究性学习或社会实践活动,我们最好选择与生物教学内容相一致的课题活动。如高一可以选择与植物栽培、遗传调查有关的内容;高二可以选择与传染病、生态环境有关的研究与实践;高三则可以查找生物科学新进展,进行高中生物实验条件改进等方面有关的实践活动。这样在实践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充分利用刚刚学习的生物学知识,有利于对课本知识的掌握与应用,也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践,同时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也会较高。

(二)综合实践活动过程在能力要求上要适合高中学生的现有水平

高中综合实践课的设置,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知识及认知能力来提起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同时实现为课堂教学服务,而如何在实践中设置合理的思维密度和探究强度,其实就是要和课堂教学充分整合。如我们带学生到花木园去,不能仅仅像小学、初中一样让学生认识几种花木,然后动动手学一学栽培的基本技术,这样对培养学生能力就太有限了,同时他们会很快失去兴趣,但是如果我们能结合课堂学习的内容,设置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去探究培养某一种或几种花木的条件,如光照、水分、温度、湿度、昼夜温差控制、营养条件等,让学生通过设计具体的实验进行探究,然后通过实验结果的统计与分析、相关资料的查找、实验成果的形成及展示等一系列过程,这样既可以充分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又加强了高中生物必修一中关于生物代谢部分的认识,同时也实现了实践活动与课堂教学的整合。

(三)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评价上要体现高中生物课程教学要求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我们在观察事物的过程中,会把观察到的事物进行语言化的加工,在加工的过程中大量的信息会因为筛选而丢失。因此,我们在让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的过程中尽量减少对学生的干扰,他们可能会观察到我们观察不到的东西,会思考到我们没有思考的问题。同时高中生具有非凡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因此,在进行综合实践的过程中要重视学生发现的问题,鼓励他们进行深入地探究,可能学生探究的问题会超出课堂教学内容,但能力的培养和我们的教学则是殊途同归。因此,我们在对学生评价的过程中一定要对学生的创造性给予积极的评价,决不能因为要照顾课堂教学内容而扼杀学生的创造力。这也是违背综合实践与生物课程教学整合要求的。(本文来自于《新课程导学》杂志。《新课程导学》杂志简介详见)

三、综合实践活动成果的展示要体现高中生物学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

高中综合实践的成果展示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一环,无论学生通过论文、研讨会、论坛、制作学报等各种方法进行展示实践成果,都要要求学生在成果中充分体现对高中生物知识的应用,这样既能避免实践成果内容空洞,又能让学生在完成探究课题的同时真正实现实践与教学内容的整合,也利用学生理论联系实践能力的培养。

四、综合实践与生物课堂教学整合要注意的问题

生物科学教育范文7

 

当今世界,全球气候变暖,森林面积锐减,大气和水环境污染,土地日渐荒漠化……这样的生态状况严重地阻碍着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这些生态环境恶化主要是人类的不当活动,包括在错误观念指导下的生产发展模式引起的。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生物课程标准》提出,通过生物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在“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方面得到发展。初中生物学科的性质和教学目标决定了其施行生态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和灵活性。   首先,生态道德教育在生物学科中的实施应立足于课堂。   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通过创设模拟情境对学生进行生态道德教育。例如,在学习生物教材苏科版七年级上册第2章第2节《生物生存的家园———生物圈》时,教师通过课件演示让学生观看一幅幅环境受到严重污染的图片:工厂烟囱冒出滚滚浓烟、沙尘暴肆虐、生活垃圾满地乱扔、河水变得黑乎乎……并让学生知道,这都是人为因素造成的。那么,人类是不是可以模拟人类休养生息的地球(科学家称之为“生物圈Ⅰ号”)建造另一个生物圈供人类居住呢?美国的科学家在1991年进行了闻名的“生物圈Ⅱ号”实验。教师接着提供“生物圈Ⅱ号”实验的视频供学生观看,引导学生概括“生物圈Ⅱ号”实验失败的原因:“生物圈Ⅱ号”中的物质循环远不及自然地球,导致“生物圈Ⅱ号”中的空气质量越来越差,生物相继死亡。另外,有人别出心裁地认为,既然地球污染这么严重,那就抛弃地球到其他星球去生活吧。可是,离地球最近的月球的客观环境是:无水,基本无大气;太阳连续曝晒约两个星期,最高气温达127℃;接着是两个星期长夜,最低气温下降到-183℃。人类是无法在月球上生存的。教师再一一介绍水星、火星、金星等星球的客观环境,让学生思考后知道,地球外的其他星球也不适于人类长期居住,只有地球是我们人类生存的唯一家园。因此,人类只有约束自己的行为,保护好生态环境,才能保护好人类自己。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发掘教材,对学生实施生态道德教育。例如,在学习生物教材苏科版七年级上册第1章第3节《生物对环境的影响》以及第5章第1节《植物的光合作用》时,教师应适当拓展教材内容,从植树造林对保护环境的好处:调节气候,涵养水源,防风固沙,吸收有害气体以净化空气,促进人体健康……一一谈开,使学生头脑中出现一幅幅空气清新、鸟语花香、山明水秀的美好生态情景。另外,告诉学生,乱砍滥伐则会造成水土流失,引发泥石流等灾害,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威胁,如1998年发生在我国的特大洪灾就是由于原始植被大量丧失、土壤过分流失沙化而造成的。通过这些正反事例的介绍,使学生获得生态道德的体验。   又如,学习《环境影响生物的生存》时可以用日本福岛核电污染事故对周围人们生活,对海洋环境及周边国家造成的影响作为事例,告诫人们建核电站时应注意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把保护好生态环境放在优先考虑的位置;在学习《食物链》与《食物网》时,可以介绍发生在日本的“水俣病事件”;在学习涉及生物防治的内容时,可以拓展保护鸟类的知识,告诉学生:90%的鸟类以昆虫为食,许多益鸟是庄稼、树木的卫士,是害虫的天敌,如果没有这些益鸟,害虫就会泛滥成灾,因此人类应该保护鸟类。在地球上,人类、植物和动物及周围环境存在互相依赖的关系,他们构成了一个“生物圈”“朋友圈”。这样通过发掘利用教材教育学生,人类要对地球上的其他形式的生命承担责任,以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再如在八年级下册第26章《留住碧水蓝天》一节的学习中,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消费观念———“绿色消费”教育,教育学生自觉抵制对生态环境有消极影响的物质产品和消费行为,如不食用野生动物、野生鸟类、对庄稼有保护作用的青蛙、蟾蜍;拒绝使用一次性塑料袋、方便筷,而使用能降解的生态环保袋或布袋等;购物时选择购买对环境没有污染的、对健康无害的绿色产品,用环保消费行为引导和迫使生产经营者生产环保产品,在全社会大力营造倡导生态道德和绿色消费的良好氛围。   其次,生态道德教育应注意采取课内外活动相结合,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通过互联网了解我国及整个世界的生态状况,充分认识到保护环境事关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使学生产生忧患意识;可以通过专题报告向学生介绍我国自然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森林法》等,从法制层面加强对学生的生态道德教育。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课外参加一些环保活动,如植树节活动,收集塑料瓶、易拉罐等可回收利用物品的活动等。教育学生在生活中以自己的行为践行环保,如使用无氟冰箱,不焚烧秸秆,不向河水中倾倒垃圾,不随意丢弃废电池等。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课后对我们的生存环境开展调查,写调查报告,如调查农村垃圾分类回收的状况,调查白色污染现象等,并尝试提出相应的治理方法。   总之,对学生进行生态道德教育,对全社会生态文明素质与生态道德意识的提高会产生积极的作用,对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这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因此,对学生进行生态道德教育,是每个教师的神圣职责,更是生物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生物科学教育范文8

任何学科,教师和学生的课下交流非常重要,教师和学生交流的语言随意亲切,就可以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通过接触让学生喜欢教师,继而喜欢生物这门知识点枯燥的课,师生之间的课前“拉家常”可以让教师和学生都能心情愉悦的进入课堂,还可以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间接引导学生进行了预习,为提高本节课生物教学课堂效率做了很好的铺垫。如在教学“酶”这节课之前,可以提前几分钟来到教师和部分学生进行交流,对衣着鲜亮的学生可以询问:“这件衣服真好看,特别是颜色,很显性,在这个季节穿非常合适,新的吗?”如果学生回答说是新的,那就可以和学生一起探讨如何在洗涤过程中不掉色;如果学生回答是旧的,就可以向该学生询问如何在洗涤过程中不掉色,最后将话题引入加酶洗衣粉,引导到本课的教学主题—“酶”。又如在“无籽西瓜”教学前,我会找几个学生问问“吃过无籽西瓜吗,它与一般的西瓜比有什么特点?无籽西瓜的大小、颜色、甜度等方面跟其它西瓜一样吗?无籽西瓜真的完全无籽吗?有谁见过无籽西瓜的是怎么种植?”等等。

二、开课直观生动,激发兴趣

教学的“开场戏”注重语言的直观性、生动性和趣味性,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开课的教学语言关系着教学的成功与失败,影响教学的进程,是决定着教学有效性的前提。在面对不同课型不同的教学内容时,教师就应该选择不同形式的开课语言,提升开课教学语言魅力,引起学生的共鸣,掌握抽象的知识,而且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引导学生进入课题。如在学习遗传规律课时,我就先放一张幻灯片,内容为近亲结婚导致子女夭折、智力低下、病魔缠身的害处。让学生在下面哇哇大叫,窃窃私语一分钟后,教师引入:“这么悲惨的现象是遗传决定的,在座的男生要牢记:宁可光棍一辈子,绝不痴情取表妹。要想知道具体原因,让一起进入遗传学这块神奇而又相当具有挑战性的知识领域。”直接引入新课。以绝对直观,绝对震撼的家系图引入新课,这种直观的教学语言有可能激发的是学生对整块遗传知识的兴趣,唤起学生对整块遗传知识的求知欲。

三、课中科学幽默,帮助理解

(一)重视科学性和准确性。

生物教学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所以在阐述概念、解释现象、运用材料、解决实际问题时,教师的教学语言要重视语言的科学性和准确性,避免在语言上口语化、语言随意,使传授的知识走样或引起歧义,让学生建立正确的认知,所以教师的语言要能精确表达知识的内涵,做到准确而不模糊。如高中生物学中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RNA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线粒体的功能是需氧呼吸的主要场所、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等等,其中“主要”二字决不可忽略,否则就是错误。又如在讲受精卵染色体来源时,要强调父方母方各提供一般,而受精卵中遗传物质的来源母方提供的要比父方多。

(二)重视语言的幽默性。

在教学中教师语言幽默不但能有效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且还能拉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创设和谐欢乐的课堂,学生才能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这就需要教师要能够将抽象的生物知识化为具体、将深奥的知识点讲得浅显、将枯燥的概念变为风趣。如在实验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学会用高倍显微镜,防止学生动粗准焦螺旋,就可以运用顺口溜:“先低后高,绝不动粗”,让学生在使用高倍显微镜时不犯错。

四、课尾严谨简洁,方便记忆

要让学生在生物课结束后有效地记住这节课相关的知识,就需要教师在“收场戏”上运用严谨、简洁、方便记忆的教学语言,让学生记得少一点,又记得牢一点。在生物教学中,为了更好的总结本课,课尾最好采用整理概念图的方式,将复杂的头绪和枯燥的内容,按其内在的规律和逻辑关系进行梳理归纳,使课堂的知识点严谨简洁,方便学生记忆、理解和掌握。如在课堂结尾就常常有意识的留一定时间,让学生对本课结尾进行总结整理概念图并记忆,复杂的内容由师生共同完成概念图,简单的内容由学生独立完成概念图,通过概念图的完成,不仅能让学生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快速重现一边,帮助学生从对知识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而且能从概念图反映出学生对本节课内容识记、理解的情况,是检测课堂效率的有效手段。

五、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