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活教育理念的农村教育论文

以生活教育理念的农村教育论文

一、突出“县域推进”,整体谋划教育教学改革

2012年12月,我区成立广元市第一个县级陶研会,开始了农村教育改革行动。围绕“运用行知思想推进农村教育现代化”主题展开:一是研制实施策略。以培养“长久的现代人”为指导思想,提出“1+5”实施策略,即在确定县域教育主导理念下,从学校德育、课堂教学、教师研训、学校活动、学校管理五个模块着手,按照“理念定‘魂’,研训引线;德育奠基,课堂突破;差异行动,文化塑型”的思路推进突破,构建县域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路径模式。二是构建“学校群落”。为更好地激发农村薄弱学校的内在需求和内生发展力量,引导践行教育理念相近的学校交流沟通、共享资源,形成特点鲜明的“学校群落”。目前已经形成四个“学校群落”雏形:以广元市行知小学为龙头的生活教育“学校群落”,共9所学校;11所尝试生本教育理念的学校形成生本教育“学校群落”;围绕7个“教育集团”形成的“学校群落”,涉及20所学校(与其他“学校群落”有交叉);3所尝试新教育理念的学校形成新教育“学校群落”。三是创建行知基地。成立“广元市行知小学”,带动学校践行生活教育。与龙潭乡农业产业公司签约,建立学生素质教育实践基地600多亩。

二、突出“德育重自治”,构建“生本德育”模式

坚持“德育奠基”,重点探索以“自主管理”为重点的生本德育。培养手脑双全、自立立人的儿童,让学生拥有“征服自然,改造社会的活本领”。一是开展“五好”教育活动。各学校多形式开展以“唱好歌、做好操、走好路、写好字、扫好地”为主要内容的“五好”教育活动,提升师生“精气神”。各学校开发的激情跑操、古诗文韵律操、“无人监考”考试等,使校园焕发生机、课堂充满活力。二是推进“自主管理”行动。“学生自治是学生结起团体来,大家学习自己管理自己的手续。”各学校成立学校、年级、班级三级“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在学校教学、管理、德育等各方面推行学生“自主管理”,促进学生“自我成长、自我发展”。三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行知先生提出“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区政府与中国青基会、中国社工教育学会共同成立“广元市利州区希望社工服务中心”,向全区学校派驻常驻社工,服务师生和家长。实施“新1001夜农村寄宿学生睡前故事干预项目”,舒缓农村低龄住校生夜间因“分离焦虑”和“情感缺失”而致的不安情绪。

三、突出“智育重自学”,打造高质“自主课堂”

坚持“课堂突破”,探索优质高效的“自主课堂”教学模式。“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于教学,而在于教学生学。”“与其把学生当天津鸭儿添入一些零碎知识,不如给他们几把锁匙,使他们可以自动去开发文化的金库和宇宙之宝藏。”鸡啄米的故事更启发我们坚持把课堂教学方式变革作为实施教学改革的突破口。一是实施改课“三行动”。实施“搬桌子”行动,全区有条件学校全部推行小组合作学习;实施“推门听课”行动,各学校实行“课前不通知、推门就听课”,促进教师“真课改”;实施“校长进课堂”行动,校长每周必须听评课3节以上(全年100节以上)。二是落实课堂“三步曲”。各学校、各学科、各学段遵循“个人自学、小组讨论、班级交流”这“三步曲”开展课堂教学,探索建立适宜的课堂教学模式。三是强调前后“三环节”。突出集体备课,发挥集体智慧,强调资源共享;突出前置性学习,强调“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突出课堂展示交流,落实“小先生制”,强调“兵教兵”“兵学兵”。使其“有求学之乐……而无不必要之恐怖与烦恼。”部分学校改革已经初见成果,如嘉陵一中“前置学习、小组过关、班级交流、评价激励”,三堆初中“学议练思”,七一宝轮小学“三段五环节教学法”等课堂教学模式和流程。

四、突出“行知合一”,提高农村教师专业素质

坚持“研训引线”,把教师培训提升贯穿教育教学改革始终。“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为了造就“具有农夫身手、科学头脑、改造社会精神的教师。”一是实施教师“换脑”行动。先后邀请姚文忠、储朝晖、汤翠英、刘裕权等中陶会专家来区开展生活教育讲座,组织教师赴南京、安徽、贵阳、成都等地参加中陶会、省陶会组织的学习培训活动,参训教师5000多人次。二是组建核心团队引领。区教育局、各学校均组建了教育教学改革核心团队、学科教学改革核心小组,引领和指导教育教学改革。三是引导教师读书成长。区陶研会牵头成立利州区星空教师读书社,共有16所成员学校(绝大部分为农村学校),各学校成立读书分社。区教育局、陶研会每年寒暑假,均要组织开展“假期教师读书月”活动和读书征文比赛,引导教师“活读书,读活书,读书活。”

五、突出“生活即教育”,构建行知校园文化

坚持“文化塑型”,引导学校以生活教育为引领,从环境文化、生活文化、课程文化、管理文化等方面进行学校文化建设的建构与实施。一是构建生活教育特色课程。行知小学研究、设计、开发厨艺、农耕种植、剪纸、书画、机器人、独轮车等特色课程,为孩子们提供展示才能的舞台,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山区的龙王小学突出“农耕教育”,开设田园课程,组织农耕活动。二是从周边环境中提炼学校文化特质。注意吸取乡村本土地方文化与民间文化的教育资源,开发农村教育的内发性资源。白龙湖畔的三堆中学除把三堆唢呐、川北锣鼓引进校园,还组织学生自己动手养殖白龙湖各类鱼种,制作相关生态鱼标本。革命老区乡镇的赤化初中突出“红军文化”,高寒山区的白朝小学突出“绿色生态文化”。三是培育学生“自主管理”文化。“为学生预备种种机会,使学生能够大家组织起来,养成他们自己管理自己的能力。”这是我们整体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后,各学校开始显现的新现象。各学校、班级“自主管理委员会”通过学生公开竞选组建,学校将德育、文体、管理等方面的活动,放手让学生谋划、组织、实施和评价。课堂上多了学生交流展示的机会,校园里多了学生自我成长的平台。有的学校建立学校常规活动如升旗仪式的“申办制”,每周都有让人意想不到、让学生心灵震撼、终生难忘的升旗仪式。通过两年努力,我区践行生活教育理念改造农村教育取得初步成效。一是培育了“新教师”。全区校长和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行为发生“颠覆性”改变,很多教师的教育理想和教育情怀被再一次点燃。2013年,4名教师获全国、全省优质课竞赛特等奖、一等奖;1名教师成为《四川教育》封面人物,为全市首例。二是构建了“新课堂”。全区学校“教师教”为主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被主动、探究、合作、巧学、创新的新型学习方式代替。各学校探索构建基于小组合作学习、突出“前置性学习”的“自主课堂”基本教学模式。三是塑造了“新学生”。学生被动、消极接受教育的状况开始改变,主动学、合作学、探究学,自我管理、自我发展、自我成长正在成为趋势,学生综合素质显著增强。学生焕发出来的生命光彩,又激发和激励着教师坚定走“改课”之路。这些变化,被学生、家长、社会所感知和认可。四是催生了“新学校”。各学校在“五好”教育活动中,开发的激情跑操、古诗文韵律操等活动和“无人监考”考试等尝试,创设的具有乡土气息的校园文化,使地震灾后重建的学校有了“魂”,有了“神”。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种子,经过肥沃的利州土壤的培育,已经在这一方土地上发芽、抽枝、开花、结果,并在不断繁衍滋长,生生不息。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坚定生活教育为指导,继续发掘其理论精髓,播种“陶种”,培育“陶花”,享受“陶果”。在抓好以上已经在实施的各项工作的同时,当前还要在以下方面开拓践行:一是探索农村微小学校发展之路。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农村山区微小学校(学生数少于100名)如何发展?我们拟开展一些探索,正在向省教科所申报《农村微小学校发展研究》课题。二是探索开展“订单式”服务。顺应未来教育评价改革方向,我区陶研会拟针对农村学校开展“订单式”服务。设立“校园文化的建构与实施”、“质量管理的方法与策略”、“生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服务项目,承接学校“订单”,为学校制订“个性化提升方案”。这方面,希望得到中国陶研会、大专院校的专家帮助。三是依托社区资源开展校外教育。进一步挖掘利用乡土资源,开发校外教育活动项目,使其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让参与学生拥有“康健的体魄,劳动的身手,科学的头脑,艺术的兴趣及团体自治的精神”,培养改造乡村的新一代。

利州区借鉴和运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整体推进县域教育教学改革仍然在探索中、行进中。利州教育的改革需要靠生活教育指引方向;利州教育的发展需要在生活教育里汲取营养;利州教育的明天,必须以生活教育担当使命。我们决心“要把教育和知识变成空气一样,弥漫于宇宙,洗荡于乾坤,普及众生,人人有得呼吸”,真正实现教育内涵发展,真正实现教育发展深度均衡。

作者:谢正臣 柯兴 单位:四川广元市利州区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