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美学范例

生活美学

生活美学范文1

关键词:陶瓷器皿;设计;日常生活;美学价值

一、生活美学的概述

“生活美学”,着重于“生活”两字,主张美学向生活回归,不仅仅是,生而活着,更是承载着你对生活的喜爱。生活美学旨在挖掘日常生活当中的“审美价值”,提升现实生活的“审美品格”,增进当下人群的“生活幸福”,可以说,自新世纪以来,以‘日常生活审美化’开其端,其后以‘生活美学’承其绪”,生活美学在设计领域开始不断发展。

二、日用陶瓷器皿与生活美学

器皿,盛装物品的容器,从古至今器皿都有着深刻而又广泛的研究价值。日常饮食类器皿,更是与我们的生活日常紧密相关。从史前的器皿雏形诞生到现在,器皿的发展经历了上万年的漫长过程,随着社会发展不断的充实和完善,这其中包含了器皿的进化之道以及古人的设计方面的聪明智慧,因而,陶瓷器皿作为日常使用最为频繁的物件,与生活美学有些千丝万缕的关系。日用生活中最日常的器物,一碗面,一壶酒,一杯茶,一碟菜,一筷一勺,日用美器,是文艺和生活的结合。陶瓷器皿艺术呈现出当代人对日常生活的审美价值趋向及美学价值判断。日用器皿——“碗”、“壶”“杯”、“碟”这一器皿设计也由此赋予了更多生活的审美价值意义,使得器物的视觉之美,更能通过切实的“用”,发现“蕴藏在寻常中的不寻常”。由此可见,陶瓷器皿是最能深刻阐明生活美学价值的审美意义的,而日用陶瓷器皿主要蕴含以下四类日用生活美学价值。

(一)日用生活造型之美

日用陶瓷器物的造型极具秩序美感,匀称而又起伏多样的节奏韵律蕴含丰富的美感。在造型结构上,陶瓷器皿的轮廓线形曲直起伏、体面之间兼具比例分割之美,营造出刚柔结合、虚实相间、构件规整的匀称和谐之美。这样的形态规律性所产生的秩序韵律美在日常生活中丰富了我们的视觉审美需求。如图中(图1)的马克杯套装设计,设计师对线条和造型的追求达到极致,他通过最简练的点、线、面的结合,对造型提炼出最简单的轮廓形态。而在细节上,设计师所想要表达的东西远比常人能观察到要更多,在艺术性上的追求也会更加精致,使得简单的器物造型也具有丰富的简约、纯净、素雅、自然和平衡之美。森正洋的一系列陶瓷作品(图2)就充分展示了日用陶瓷器皿设计蕴藏的造型美感,他的很多陶瓷作品都极具造型变化的美感,在日常生活中,仅仅摆放着,也极具视觉美感。

(二)日用生活功能之美

器皿设计,归根到底是一件产品,所以具有产品最基本的实用功能之美。器物设计的功能之美,在具有基本之日常实用功能的同时,也兼具社会文化生活的教化功能。在日常生活使用中,陶瓷器皿的使用已经成为生活必要之物。一个碗能盛放食材,一个花瓶能放置鲜花,这皆是器皿本身所具有的的实用功能,而好的日用器皿设计,其日用生活功能更是达到极致。图中(图3)酱油瓶的设计解决了日常生活中倒酱油的难题,在使用过程中可使得瓶身不留油迹,使得酱油瓶更易清洗。整体的瓶身设计不仅小巧简约,而且方便手持,瓶盖上的小孔还能让你随心控制酱油的出口量,细长的瓶口、无华的瓷瓶身、协调高雅而又实用。此款设计至今还广为使用,同时也是20年不衰的长寿商品,荣获了1960年第一届最佳设计奖,另外还被G-Mark授予“LONGLIFE”奖。而以传统日用器物而言,除却本身的功能属性之外,还具有“以物教化”的功能。商周时期,甚至是更早时期,古人就尝试将“礼”融入器物之中,此“礼”不仅仅指“周礼”,还泛指一切伦理道德,使得器物在人们生活的行为中具有了教化之用。延续至今,现如今许多器皿设计也不单单是其单一实用性,如书房陈列摆放的花瓶(图4)在日常生活中更多的具有陶冶个人属性的价值。花瓶,已经不单单是其本身的插花作用,在潜移默化中也能陶冶性情和个人的品位和情操。

(三)日用空间仪式之美

对于陶瓷器物来说,所谓生活仪式之美,指的是通过将器物造型通过组合排列呈现出来的秩序韵律感,这样的秩序韵律会在物理性和心理性形成一种特定的仪式美感。如展览中陈设摆列的陶瓷展示的仪式美感,以及在日常生活中陶瓷使用所带给人们的生活仪式美感(图5),一人食(图6)便是对器皿仪式美感的最佳诠释。现如今,一人居的现状越来越多,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上升和人们审美的普遍上升,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生活的一点一滴,从餐具的选择到餐具的使用搭配,尤其在一日三餐中,菜肴跟器皿摆设出来营造的生活仪式感,不但增加了人们的进食欲望,也提升了人们对日常生活的仪式美感。日常餐桌上的一个小碗,是最常见的日常家用器皿,是最基本的厨房容器单元。这样一个我们每天都能接触到的日常实用物品,将其放置在家里,它们的风格、色彩甚至材料,都会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家的空间韵律和主人的生活仪式美感。这样的仪式感也是当代人在日常生活场景下不可获取的一部分。

(四)日用生活文化之美

在中国几千年的陶瓷器皿文化中,饮食类器皿品类多样,形态纷繁,这样的器皿呈现是人们通过不断追求美感追求进步的过程中创造而来的,是艺术与科技相互结合造就的美物。正如王仁湘在《饮食与中国文化》中提到,饮食器用的美是多元化的:美在材质,美在造型,美在装饰,美在与食物搭配的和谐之感。而这诸多美之形态,文化的属性感一直伴随器皿的发展脉络。在日常生活中,每一件器皿,都有各自的文化属性归宿,一个小碟,承载的可能不仅仅是食材的本身,还有饮食文化的多样性。碟子的不同变化也反映了不同饮食文化的变化和发展。从酒具器皿到茶具器皿到花器器皿,也分别反映了酒文化(图7)、茶文化(图8)、花道(图9)的不同内在含义。我们也在每日饮食、喝酒、饮茶、插花中不断感受器皿本身蕴含的文化价值意义。

三、结论

从古至今,陶瓷器皿艺术不断发展,它以极其丰厚的文化积淀和人文传统为依托,借助地方区域传统制瓷工艺的支撑,呈现出纷繁多样的艺术呈现形态。在这样多重因素的推动下,当代陶瓷艺术正以无可替代的当代艺术形态展现出独特的美学价值。日用陶瓷器皿极具视觉美感,具备最为基本的日用使用功能和教化之用,在当下展示着当代人的生活仪式美感,与此同时,传承者丰富的文化内涵。而且,日常器物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它产生在我们彼此的相互接触和使用中,日积月累,留下的痕迹便是美的存在,这样的痕迹便是日常生活之美。因此,笔者认为,只有透过生活里的美学价值呈现,才能让常见的日用器皿,融入生活场景和生活文化之中,重新走进日常生活。

参考文献:

[1]程金城.中国陶瓷美学[M].第一版.甘肃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年:2-4.

[2]用台湾陶瓷享受生活美学[J].茶博览,2011,(11):32-35.

[3]周青.日用食器开启生活美学[D].四川美术学院,2016.

生活美学范文2

关键词:初中美术教学;生活化;策略

美术来源于生活,为人们的生活服务,所以美术教学生活化是当下美术教学的方向,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基础美术教育不是专业美术教育,而是一种生活美术教育。学生要认识生活、了解生活,在自然与生活中寻找美、发现美,能够运用一些简单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来表现生活,表达自己的情感。初中美术给了教师充分发挥教育能力的平台,具有操作性和可塑性,美术教师要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将美术教学生活化,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一、当下初中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当下世界美术教育的主流是在开阔的文化情景下进行美术教学,不能单一、静止地教学,而要在一个动态的、联系的环境之中进行教学。据调查,一些学生对美术课程的学习存在一定的困惑和误解,觉得要想学好美术就必须有一定的天分,并且在学习过程中总觉得自己画得不像,缺乏学习美术的动力和信心,造成这些问题的一个原因就是美术教育与生活结合得不够紧密,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目的功利化

很多教师为了教学成绩忽略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教学中不注重学生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只是简单地将一些基本内容教授给学生,省时省力,但是学生的美术欣赏和创作能力是一个长期渗透的过程,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栽培。所以,教师一定要充分重视美术教学,肩负起美术学科所承担的美育、德育责任,认真研究教育内容和教学模式,让学生都能有所收获,通过美术课程的学习,进一步认识美、发现美,甚至创造美。

2.过于强调学科中心

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注重知识、技巧的传授,忽略了建立学生与美术学科之间的联系。所谓联系,可以是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也可以是学生学习美术的一种感觉。教师在帮助学生建立与学科之间的联系后,学生学习美术就会更有动力,而且能提高学习效率。那么如何帮助学生建立与美术学科之间的联系呢?这就需要教师在长期的教学探索中找到适合学生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美术教育生活化,使学生通过学到的美术知识来认识生活中的美,增强学生学习美术课程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3.忽视社会文化资源的作用

教育教学课程的开发和建设,需要教师结合社会文化资源做一个开放型的社区教师,而当下的美术教学正缺乏了这点,教学内容和模式较为单一,没有将美术学习生活化,教师的教学目光也只停留在课本上,没有进一步挖掘生活中的美术资源。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结合社会文化资源,多带领学生进行实践练习,让学生体会到美术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美术学习的积极性。

二、初中美术教学生活化策略

1.充分结合学生生活,丰富课堂内容

要想将美术教学生活化,教师就要认真设计生活化的教学环节,建立美术学习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体会,让学生自然融入美术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多种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情景的构建,并遵循一定的原则,从学生的认知特征和心理状况出发,让学生易于接受。同时,教学情景的创建不能脱离课程内容,整个课堂教学过程要流畅并让学生有所收获。教学中,让学生完成一种植物的绘画,教师不要只给学生一个模板或者让学生临摹书上的内容,可以让学生观察自己家中的一种植物,并记录植物的生长状况,在连续观察后选择自己认为可以创作的最佳时期来完成作品。在作品鉴赏评价课上,学生可以自由展示,讲述自己绘画的过程,并相互评价,教师可以适当点拨。

2.创新教学模式,开展生活化的主题实践活动

初中美术教学的安排要根据课时情况和学生的接受程度来具体规划,每一节课都要让学生有所收获,让学生进步。所以,教师要为每一节课安排一个主题,将美术教学与生活更好地联系起来,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帮助他们发现生活中的美,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例如,在母亲节到来之际,教师可以安排一节以“感恩母亲”为主题的绘画课程,引导学生回忆印象中妈妈对自己的爱及具体表现,鼓励学生把平常不好意思和母亲说的爱与感动用画笔描绘出来,教师在学生绘画过程中要做相应指导,并要求学生把完成的画作送给母亲。在绘画的过程中学生提高了技能,也体会到了美术学习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同时更促进了学生与父母之间的感情,使学生学会了感恩,学会了发现生活中的美。

3.在美术生活化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仅通过课本和教师的讲授来理解美和欣赏美是远远不够的。一些简单的实物,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展示,但一些具有历史性和地域性的内容,教师就很难展示实物了。所以,在美术教学生活化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意结合多媒体的使用,通过多媒体为学生展示相关的图片、视频资料,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对创作主题有更加清晰深刻的认识。例如,在教《赛龙舟》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充分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激发学生对我国传统节日的热爱,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教师通过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了端午节的一些活动,如包粽子、挂艾叶、赛龙舟等。学生虽然在生活中可能没有亲身经历,但多媒体技术可以弥补这一不足,让民俗走进课堂,让美术教育生活化。总之,美术课程的作用不仅在于教会学生绘画的技巧,更在于对学生审美、情操、品质等方面的培养。所以,相关教育部门和一线教师要充分重视美术课程的教学,并将美术教学生活化,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充分体会到美术的使用价值,激发美术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为提升学生素质、培养综合人才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王虹.初中美术教学生活化策略研究[J].教育(文摘版),2016(11).

生活美学范文3

关键词:生活化;美术教学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美术课程应该注重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发挥知识与技能在帮助学生提高艺术精神和生活品质方面的作用,能够让学生通过实际生活领悟艺术的独特魅力。因此,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美术课堂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让学生学会从生活中发现美、体验美、创造美、评价美,从而实现美术技能的迁移与拓展。

一、合理运用生活化素材,让学生在美术学习中感受生活之美

“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对于处在成长阶段的学生来说,生活中并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因此,中小学美术教学的主要目的不仅包括要求学生掌握美术创作的基本功,而且包括培养学生在生活中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用心寻找和发现现实生活中与教材相关的美术素材,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观察生活,让学生学会运用美术知识发现和感受生活之美,并对生活之美产生主动认识。如,在开展雕塑欣赏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选取本市中的雕塑作品作为切入点,让学生观察图片和影像,对这些雕塑展开思考:这些雕塑在城市具体的哪个地方?它们想表现的是怎样的内容?形态上有什么特点?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踊跃回答他们在平时发现了哪些印象深刻的雕塑,并且能从这些雕塑中体会怎样的思想和内容,让学生从身边的雕塑入手,引导学生分析、总结雕塑的特点。又如,在学习透视原理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观察身边的透视现象,观察学校的跑道、跑道旁的树木、教学楼、走廊等的透视变化与消失点,体会物体近大远小、近高远低的透视特点。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挖掘生活中的美术素材,创设教学情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让学生自觉参与美术活动,而且能让学生在观察生活的过程中感受生活之美。

二、巧用生活化的教具,让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创造生活之美

新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而美术恰恰是以培养学生创造能力为核心的一门学科。美术教师要善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让他们能够主动创造美。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让学生通过发现与利用生活化的教具,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在中小学阶段,受到教学设备、场地等因素的限制,美术教材的部分内容难以满足实际教学的需要。实际上,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废旧材料就是良好的美术资源。有效利用身边随手可得的废旧材料进行加工、创作、美化,不仅能解决美术课堂教学材料不足、工具缺乏等问题,而且能启发学生关注生活,用心寻找、发现身边可循环利用的美术资源。教师可以将废旧材料做成工艺品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示,可以单独运用废旧材料,也可以将废旧材料与绘画相结合。以《化腐朽为神奇》一课为例,教师可以开展废旧材料制作工艺品的课程,让学生收集各种各样的废旧材料,如易拉罐、饮料瓶、一次性筷子、鸡蛋托等,巧妙利用、加工废旧材料,将其制作成各种艺术品;同时,鼓励学生在收集和加工各种各样的废旧材料的过程中,发现它们可利用的地方,通过自己的创意设计,将废旧材料变成能反映现实生活的艺术品,从而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点、线、面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尝试运用绘画工具与生活材料制作艺术品,合理利用生活中的毛线、包装绳、贝壳等,让学生以海边生活为主题完成练习。学生可以尽情发挥想象,将毛线做成网状,网里有小鱼;将包装绳做成晾晒鱼的绳子,上面画着各种小鱼;还能将绳编成篮子,里面装着各种海洋生物……在《图形、联想、创意》一课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准备造型特别的饮料罐,通过包装外形引发学生的联想,让学生利用丙烯颜料和油性笔的性能,将想象的画面在瓶身上画出来。利用本地特有的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不仅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而且能够培养学生善于发现、敢于实践的创造精神。除了废旧材料,教师还可以运用生活中其他常见的物品开展教学。如较为常见的纸巾,教师可以利用纸巾柔软、有韧性、吸水性强的特点,在色彩教学中,向学生讲授如何印染纸巾、如何辨识色彩,用纸巾演示印染的效果,然后把纸巾折叠或揉皱,吸取调好的颜料,在多种颜色之间留下一定的空隙,让学生感受颜色间的晕染变化。折叠、揉皱的纸巾吸取颜色后会产生纹理或图案,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在纸面上添加线条,也可以等纸巾晾干后进行二次晕染。通过这种练习,学生比较容易获得成就感,而课堂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体验到即使是生活中一个微小的物件,只要善加利用就会是优秀的创作素材。利用身边的废旧资源、常见物品开展教学活动,鼓励学生进行艺术创作,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自主探究意识和自学能力,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节约资源的意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感悟后进行再创造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提升其挖掘美、创造美的能力。

三、巧设生活化的活动,让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展现生活之美

在学习过程中,有学生对学习美术可以解决生活问题产生了疑惑。实际上,美术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人们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绪态度的独特方式。教师要合理利用生活化的美术活动开展教学,让学生在生活中实践,在生活中展现生活之美,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美术知识表达对生活的感受和对世界的认识。

四、结合校园生活巧设美术活动,展现校园活力之美

校园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阵地,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为美术教学提供了实践和延伸的平台。在学校组织体育活动、校运会、艺术节等大型活动期间,教师可以开展美术活动。如,在校运会期间,教师可以开展班旗、班徵的设计比赛,将获奖的班旗、班徽图案绘制在T恤衫(球服)、班服上,通过班旗、班徽展示学生的风采,增强获奖学生的自信心。又如,在学校艺术节期间,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环保服装制作活动,并将其作为一项表演在艺术节上呈现。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生活中常见的旧报纸、环保袋等材料,将时装设计制作流程简化,师生共同完成环保服装的制作。这种美术教学活动可以通过适当变化把学生较为陌生的服装设计转变为学生能够独立完成的作品,让学生体会到美术设计的趣味性,感受日常生活与美术创作的密切联系。实践证明,有效地运用校园活动可以增强美术教学的实用性。

五、结合传统节日巧设美术活动,展现传统艺术之美

中国很多的传统节日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渊源,传统节日中的很多活动都可以在美术课堂中开展。如:清明节期间,教师可以教授学生制作祭奠先人用的纸花、花圈,在学校组织的清明节先烈扫墓活动中,把做好的纸花作为向先烈祭奠的礼物,表达对先烈的缅怀和尊敬;在端午节期间,教师可以开展与端午节相关的美术课程,告诉学生端午节的由来,通过小组讨论,使学生了解端午节要门前插艾草、组织赛龙舟比赛、用草药煮水洗澡等习俗,教会学生用卡纸绘制粽子,让学生用卡纸剪出大竹叶的形状,在卡纸上画上竹叶的纹理,用其模拟包出的“粽子”,并用绳子把几个“粽子”串起来作为装饰,让学生体验“包粽子”的乐趣;教师还可以在中秋节期间教授学生画月饼、在元旦教学生做新年窗花剪纸、在元宵节教学生做灯笼;等等。这些将传统节日与民间传统艺术结合的美术活动,不仅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民间艺术的魅力,而且让学生对传统文化、民间艺术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六、结合情感节日巧设美术活动,展现家庭亲情之美

在一些情感节日里,学生常常会给家长、教师、朋友赠送礼物。礼物具有传情达意的作用,而这也是组织美术活动的良好机会。如:在教师节期间,教师可以教授学生制作心意贺卡,运用各种颜色的彩色卡纸,结合绘画工具和综合材料,将不同学科教师的特点和形象在贺卡上表现出来。制作完成后,教师可以通过主题班会等,邀请各学科教师参加,让学生将心意贺卡送给他们。在全校开展的教师节主题大会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把优秀的心意贺卡送给学校里年长的教师,表达对教师的尊敬。又如,在母亲节前,教师可以教学生制作花束、花盒送给家长,在制作材料上选择生活中的素材,通过折叠、剪贴等方法,在外包装上利用各种可循环利用的包装盒,加上彩纸、彩带等,做出各种有趣的装饰。这样制作出的礼物别出心裁,送给亲朋好友或师长,可以表达学生对他们的美好祝愿,传递真情。

七、结语

生活美学范文4

关键词:生活化视角;小学美术教学;教学氛围

没有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是没有生命力的,因此广大美术教师必须从生活出发,在实践中领悟生活化的美术教学,从而不断创新和改进美术教学方法,提高美术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生活化视角下小学美术教学的现实意义

第一,有效促进小学美术教育的发展。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时代,小学美术教育在培养学生艺术素养、审美能力方面具有的重要意义决定了该学科在教育中不可动摇的地位。当然,由于诸多原因,我国美术教育的发展也面临较大挑战,如升学的压力、父母的压力等,不少学生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文化课的学习上,导致美术教育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影响。而生活化视角下小学美术教学将写生、手工等内容灵活地融入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带来丰富的美术体验,进一步巩固了美术学科的地位。第二,激发学生浓厚的美术学习兴趣。小学阶段是学生打基础的重要阶段,把握这一关键期展开生活化的美术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热情,丰富学生的兴趣爱好,使学生主动参与美术教学中。生活化的美术教学使学习的难度降低,课堂趣味性、生动性增加,学生学习效率进一步提高。第三,培养学生美化生活的能力。美术教学生活化不仅能够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美的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美化生活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创造更多的美。

二、生活化视角下的小学美术教学策略

(一)营造生活化的教学氛围

生活化视角下的小学美术教学应当具有浓厚的生活化氛围,而营造生活化的教学氛围有许多方法,如利用多媒体播放相关的生活视频、组织学生进行生活体验等,教师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美术教学内容,从而营造生活化的教学氛围[1]。例如,在教学“繁忙的交通”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繁忙的交通”的一些视频,然后组织学生到学校附近的交通地带仔细观察,在高峰时期,繁忙的交通地带是怎样一个状态。将学生带到真实的生活场景中能够让学生更好地观察生活,从生活中获得美的启发。通过真实的生活场景来营造浓厚的生活化学习氛围,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气氛,为学生的艺术创造提供源源不断的灵感,从而提高小学美术教学的有效性。

(二)挖掘生活化的教学内容

1.挖掘校园生活中的美术教学内容。在小学阶段,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因此生活化视角下的小学美术教学需要教师充分挖掘校园生活中的美术教学内容,尽可能地开展丰富多样的校园活动[2]。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举办美术作业本的封面设计。美术教师可以举办美术作业本的封面设计活动,让学生设计作业本封面,借此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点滴的美。第二,设计走廊的“艺术墙”。走廊的“艺术墙”是学校营造文化氛围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美术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张扬个性、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生共同为“艺术墙”设计出谋划策。教师可以给学生拟定一个主题,让学生合作完成走廊“艺术墙”的构思、设计、创作,让学生在真实的校园生活中感受美术、创造艺术,最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第三,写美术日记。美术教师可以让学生将美术学习同生活日记紧密结合起来,使美术学习生活化、趣味化、多元化。写美术日记主要是用简单的图画、线条,配合少量的文字来记录学生的日常生活,图画的方式任由学生选择,只要能够表达出学生的心情、想法即可。同时,美术教师可以为学生开设一个美术专栏角,每周选出几篇优秀的美术日记展示在教室的美术专栏角中,通过这种形式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增强学生写日记的动力。为了鼓励学生用美术日记记录丰富多样的生活,小学美术教师还可以对日记进行题材的分类,如心情日记、旅游日记、美食日记、运动日记、游戏日记等,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和记录生活中的美,逐渐丰富学生的审美感受。2.挖掘社会生活中的美术教学内容。小学生的社会经验不够丰富,因此美术教师可以将丰富有趣的社会生活内容引入美术教学中,打开学生的视野,让学生进一步感知社会生活中的美。从广义的角度来看,所谓社会生活指的是精神、政治、经济生活,社会生活是在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下形成的社会现象,生活习俗、民族节日、服饰、文娱活动、制度、哲学等都是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3]。对于小学生而言,丰富的民俗节日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美术教学资源,而且节日的手工工艺、色彩搭配等都可以被用到美术教学中来,只要美术教师擅于观察,就能在丰富的社会生活中挖掘到美术教学资源,丰富美术教学内容。例如,在“喜气洋洋”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喜庆节日及节日里的美术作品,让学生初步掌握“双喜”字的剪法和暖色调基础知识,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受节日喜庆热闹的氛围。因此,教师可以先播放《喜洋洋》的乐曲,带动学生随着音乐尽情舞动,美妙的音乐配合着俏皮的舞姿使得整堂课充满了生机与活力,为学生接下来的美术学习做好铺垫。接着美术教师为学生布置作业任务:老师的好朋友要结婚了,需要很多的节日手工品,如蝴蝶结、“喜”字等,希望大家能够帮助老师完成任务。以任务引起学生注意后,教师可以一边指导学生制作手工作品,一边和学生分享关于婚礼习俗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为学生提供角色体验的机会

小学生喜欢刺激、新鲜的事物,更喜欢去体验多样化的角色,让学生在角色体验中学习美术知识符合学生的特点,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角色体验有利于转变学生的身份,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在角色体验的过程中感受生活中的美。学生可以将自己想象为一只美丽的蝴蝶,然后站在蝴蝶的角度为自己勾画一副春天的景象;学生可以将自己当作设计师,为自己设计漂亮的地毯;学生可以将自己当作花店的老板,为教师设计一束鲜花……多样化的角色体验将突破传统的教学课堂,带给学生更加多样化的学习体验,从而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因此,教师要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角色体验的机会,让学生站在新的角度进行美术知识的学习。例如,在学习“街市新貌”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竞争奶茶店老板的角色,并让学生思考和讨论以下几个问题:第一,你想开一家什么样风格的奶茶店?极简风、少女风、可爱风还是其他?你打算怎样装饰奶茶店的招牌呢?你有什么小点子可以让自己的奶茶店吸引更多的顾客呢?当听到可以成为小老板,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被激发出来,开始激烈的讨论。接着,教师让学生开始仔细画出自己心中店铺的样子,看看谁的“奶茶店“最棒,看看谁才是最受欢迎的“奶茶店小老板”。在角色体验中,学生学会了站在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也在角色体验中感受到了艺术创作的无穷乐趣,充分领悟美术与现实生活之间不可分割的关系,有效推动了学生进一步学习美术的兴趣。

三、结语

新课改的背景下,从生活化视角去探究小学美术有效教学策略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并且生活化视角下的美术教学应当是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获得美的熏陶与启发,学生才能领悟美术最深层的意蕴。

参考文献:

[1]叶春霞.生活化视界下的小学美术有效教学策略探微[J].未来英才,2017(21):80.

[2]吴章新.生活化视界下的小学美术有效教学策略探微[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2(1):62-64.

生活美学范文5

[关键词]生活化;美术教育;运用

高中美术教学必须要尊重高中阶段学生的年龄特征以及美术学科的教学特征,采取科学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引导。生活化的教学理念近年来越来越多地走进教学活动中,对于美术教学来说这一理念尤为重要,我们在开展美术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必须要有意识地将生活化理念贯穿其中,让美术教学来源于生活同时又回归应用到生活中,让学生爱上美术课堂。

一、加强生活体验观察寻找美术学习灵感

美术是一门跟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在美术教学中我们需要结合生活,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之美,从生活中去寻求创作的灵感。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面临高考的压力,正处在人生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在这个阶段我们不能忽视美术教学的作用,通过美术教学可以让学生达到身心放松的效果,让学生紧绷的情绪得到缓解从而以更加饱满的精力投入到其他课程学习中去。生活化教学提倡将美术课堂与生活进行有机的结合,这是符合美术教学特征的,美术创作不是凭空产生的,它必须来源于生活的灵感,这就要求学生们在生活中要懂得观察和发现,要能够感受到生活的乐趣所在,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具体来说,教师要把美术教学的要求贯穿到平时,要让学生养成时刻观察时刻记录的习惯,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做好生活随笔记录,在生活中看到一些可以激发自己灵感,对自己产生触动的事物都可以随手画几笔记录下来,可以是自己养的花花草草,也可以是上学途中看到的事,学生可以用自己熟悉的笔法与语言简单勾勒,之后在美术课上再集中精力创作,这样就可以克服一些学生总是觉得没有创作素材不知道画什么的难题。生活是一个无穷无尽的宝库,只要善于发现总能找到美好的种子。我们进行高中美术教学需要做的就是培养学生们善于在生活中发现美的能力。

二、组织生活拓展活动感受美术创作乐趣

实践出真知,这是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必须要秉承的一个重要原则。通过亲身参与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们有所感悟和收获。美术创作是一门来源于生活又可以回归应用到生活的学科,我们在高中美术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把握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通过组织学生参加相关的实践拓展活动来感受美术学习与创作的乐趣。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在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强的阶段,这个阶段学生的教学必须要符合年龄以及学科特征,我们要尽可能地给学生们创造接触生活的机会和场合,将美术教学与生活结合起来,通过带领学生参加相应的实践活动来让学生感受到创作的乐趣。具体来说,我们可以结合一些特殊的节日比如教师节、国庆节、中秋节、重阳节等等,在这些节日当天联合当地的社区组织配合开展活动,比如我们可以在重阳节当天,跟当地的敬老院提前取得联系,在确保学生安全的前提下带领学生来到敬老院,学生们可以与老人共同创作美术作品,作品的主题要结合重阳节,可以是敬老爱老的创意和美术形象,同时还可以在敬老院举办美术大赛,通过竞赛的形式将当天活动的美术作品进行评比,对于获奖的学生给予一定的鼓励。通过这种组织实践活动的形式可以让学生们对于美术创作产生更加强烈的感情,让学生对美术的学习有更为浓厚的兴趣,全身心地投入到美术教学中来。

三、联系生活开展教学贯穿美术教学过程

生活美学范文6

[关键词]生物教学;多媒体;教研活动

生物学作为研究生物结构、形态、分类、遗传的学科,十分重视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的内容,更关注实验能力和科学素质的培养。其实多媒体能在化静为动的过程中,实现化虚为实,化抽象为直观。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不断地深化学生的课堂体验,也能在深化课堂学习内涵和外延方面做出突出贡献。

1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

现代的计算机技术已经能够为高校教学工作提供非常有效的助力,成为了高校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计算机技术非常生动、形象地将各类知识点全面地展示到学生面前,使抽象的知识点变得具象化,在动静结合的展示中将需要学生通过想象进行理解的知识点,以动画或者图片方式为学生进行有效展示。无论教师怎样利用挂图进行讲解,从间期到末期的具体演变过程都需要学生通过想象的方式进行掌握,具体过程在现实生活中是无法观看到的。但教师可以在制作课件的过程中,将细胞有丝分裂的全过程制作成动画,融入课件当中,在授课过程中为学生进行展示。在这样的演示过程中,染色体的具体变化方式将会非常直观且准确地被学生观察到,从而使教材当中枯燥的文字和抽象的内容能够以影音资料的形式,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良好辅助。在演示完毕之后,教师仅需要对学生加以简单地引导,便可以使学生对整个演变过程做到有效了解[1]。另外,在学习鱼雷呼吸、动物血液循环等知识点时也可以利用这样的形式进行展示。对植物根茎吸收水分,以及矿物质是如何从根茎当中吸收上来,如何在植物体当中进行储存进行展示,加强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

2多功能视频展示仪给生物实验增添新气象

部分大学生物教学中,生物实验教学的经费有限,需要在利用现有生物仪器的前提下开展生物实验,部分学校没有较好的野外动植物观察仪器。此刻就要借用多功能视频展示仪,由于该展示仪能更好地解决大学生物实验的经费困难问题,其先进的功能性,可以将各类文件、实物等进行视频化处理,学生能清晰地看到全景图。同时在进行实验的时候该设备有录制功能,可以清晰地将大屏幕展示给学生,让教学更显轻松,实验过程的全纪录会将实验以档案记录的形式留存下来,便于后续教学的时候剪接应用。部分从野外带回来的标本和生物样本,教师能通过展示仪确保画面具有充分的对比度和逼真的色彩还原功能,教师能将其进行对比记录,最终在课堂讲授的时候能对各类植物的形态、结构进行细致讲解,特别是不同植物开花结果的周期和细节变化等内容都能较好地展示出来,学生能有身临其境之感[2]。

3多媒体电视显微镜在实验当中发挥的作用

生物学科的教学工作中,实验教学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在生物实验中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能有效地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展示,使学生可以更加高质量地开展实验活动。例如,利用显微镜对切片进行观察一直都是有效地观察手段,在开展观察实验时,每一个学生都要利用显微镜为切片展开观察。教师要保障实验质量,使学生有效观察细胞形态与结构,那么必须要在实验课程开始之前认真地筛选切片标本。这样会造成大量时间与材料的消耗,并且由于显微镜能够放大的实际倍数有限,很多细胞的细微结构难以真正观看到。即使通过长时间的观看也不会有任何更好的效果,仅会使学生在大量的观察过长中形成眼部疲劳。教师可以根据大屏幕上展示的效果为学生进行有效讲解,使学生能够在直观展示下对相关知识点形成有效认知。同时教师还可以将多媒体屏幕上展示的细胞结构形象与教材当中的图片或描述相对比,找出其中的异同点[3]。

4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开发多媒体教材

教学过程中,教师合理的利用教育网站上丰富的教学资源为学生扩充知识量。教师先要设定教学重点和目标,通过查阅和下载资料的方式,将多媒体可见的最新展示成果展示给学生,学生在教师的跟进中借助校园网做好对应的知识内容链接,以获取更多的生物学知识内容。多媒体教材与传统的“印刷品”相比,有着巨大的超媒体性,互动性和智能化的优势和特点。由于多媒体教材的容量较大,将不同媒体记载的内容和信息融入其中,在满足学习者多项感官需求的同时,在分解、组合、检索、提取的过程中为知识的获取提供较大的便利条件。教师需要结合教学内容的要求,为学生设计能反应自己教学意图、思路、观点的多媒体课件内容,教师会在此阶段不断地涉猎知识,更多地探究延伸性知识内容,以深化对教材知识内容的理解度。除此之外,教师利用多媒体的交互性,开展空中课堂教学模式,既让学生了解到其他大学的学生正在学习何种知识,正在进行何种实验,正在完成什么样的实验学习进度,在与多个大学互联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视野会放宽,能更好地了解到自己的不足和优势,会在横向比较中,看到自己的差距,进而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加努力。

5结语

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扩大应用,能在改变传统教育模式的同时,将现代教育的设计方式与理念融入其中,学生能在教师的教学指引下,恰到好处地进行多媒体各个功能的应用,最终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助力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为教学带来新的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谢玮.如何有效地利用多媒体进行生物教学[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4(3):95-95.

[2]单龙.生物教学中如何有效开展多媒体教学[J].成才之路,2012(22):73-73.

生活美学范文7

一、创设生活情境,深化学生对生活的感悟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创设情境的方法让学生体会和了解生活。创设生活情境的方法有很多,首先教师可以结合模仿表演来创设生活情境。例如,教师在讲解场景画时,就可以结合生活中的场景进行情境创设。如在课堂上,教师要求学生绘画出下雨天的场景。但是在绘画之前,教师就可以通过对比雨天以及晴天,让学生体验生活,同时教师也可以给学生讲解一些关于下雨的故事,促进学生对雨的了解,从而有利于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其次,教师还可以巧妙利用多媒体来创设生活情境。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尽量给学生创设生活化的场景,并且创设的生活场景要形象直观。如教师可以充分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运用多媒体播放相关的音乐,再配上色彩鲜明、真实、丰富的图片,从而通过创设生活情境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再如,在学习“校园里的花”这节课的内容时,教师可以提前收集近年来校园的花景图,然后结合教材内容制作成精美的PPT。在课堂上可以专门利用5~10分钟的时间给学生展示校园的美景。在看完图片以及欣赏完音乐之后,可要求学生充分发挥想象画出心中校园的花。在这个过程中,不要限制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创造心目中的美景。

二、引导学生观察,学会发现日常生活之美

虽然小学生没有过多的生活经验,但是并不影响他们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生活的好奇心。生活是教育的基础,通过接触并且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能让学生更加清楚地认识世界,从而获得更多的知识和经验,有利于发现日常生活中的美。美术学科属于视觉艺术学科,创造性比较丰富,因此需要教师认真仔细地观察,同时又需要教师耐心地教育学生。假若教师还是按照传统的方法教学,让学生照猫画虎,不仅会限制创新能力,还会影响其学习积极性,降低求知欲望。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对于生活中很多未知的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并且表现出很强的求知欲望。为了更好地将美术学科与生活有效融合,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认真仔细地观察生活,让其学会发现日常生活之美。比如在教学“闪光的烟花”时,教师可以通过回忆春节导入新课,然后启发学生回忆自己见过的烟花的形状,教师再简要评说烟花的美感,即烟花在黑夜中绽放,就如同给人类希望,给我们指明前进的方向;然后再通过录像播放烟花的场景,引导学生细心观察烟花播放的整个过程,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学习的兴趣。

三、通过心灵留言,让美术课堂充满人文美

生活美学范文8

【关键词】幼儿教育;美术教学;生活化;实践分析

生活化教育指的是一种思想的创新,主要是因为教育可以给人更好的生活,教育应用在生活中,从而也是源于生活。特别是对于幼儿启蒙教育,在幼儿思维和想法都还没形成完整的体系之前他的好奇心和观察力都会受到外界的影响,并且都是通过视觉、听觉或者触觉来进行对外界事物的感知。所以幼儿美术教育主要针对幼儿的特点和心理来进行教育。

一、幼儿美术教育生活化的意义

因为年纪的关系,幼儿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如果可以抓住这两点来挖掘幼儿的潜力是对他今后的发展极其有利的。同时幼儿又会在实际生活中建立想象能力,这也有利于幼儿之后的发展。所以,幼儿教师在生活中发现的尝试和典例融入到美术教育中,能满足他们对新事物的探索心理和生活心理。对于探索心理来说,幼儿很小,在生活认知不全面的情况下,需要他们更多的了解生活和明白生活的意思;对生活心理来说,幼儿需要在生活中得到更多有趣的东西。幼儿美术教育生活化就是让幼儿可以在生活中进行多方面的感知,在幼儿身上这有着重大的意义和价值。

二、幼儿美术生活化模式的建议

1、将生活融入到教学中。在实现幼儿美术教学生活化模式前提下,教师最应该把生活材料融入到教育中去,并且运用好这些生活材料展开美术创作,比如,利用身边的塑料瓶,通过剪刀、彩纸、胶带等手工工具来进行想象创作。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可以把纸杯做成手提花篮,将废旧的报纸剪成各种动物或者花朵。教师通过这种教学将生活材料引入到美术中,让幼儿在学习美术的同时也将生活素材的形状和颜色展开了想象。这确保了美术教育正在朝着生活化模式方向前进,让幼儿在生活中也会联想起美术,感受到生活中存在的艺术。2、改善古板教学模式,因材施教。每个人之间都存在着个性化差异,尤其是对于那些还没有进行应试教育的幼儿来说个性差异格外明显。对于幼儿这种天性,教师不能用差异眼光对待,这样会造成不公平的教育。教师必须从每位幼儿不同能力出发,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并多样化的培养。比如,在美术课堂中,教师可以把、“我的爸爸,妈妈”这种具有生活气息的题目作为要求进行比赛。对于有强大美术能力的孩子,教师要给学生相对应的奖励,并且告诉没有奖励的同学不要气馁,争取下次得奖。3、将教学范围营造成生活环境。教学效果的好坏和教学氛围是有直接关系的,教师应积极为学生打造一个生活化的教学情景,构造良好的生活化教学气氛。比如,教师可以在教室的一个墙角建立“生活小卧室”,让孩子们利用自己的材料做关于卧室的东西。比如床、桌子、椅子、枕头等,以后教师在讲关于家庭卧室方面的知识时就可以让同学去观察这个“生活小卧室”墙角,看看都有了什么,还缺少什么要做的。然后让同学们在生活中留意卧室需要摆放什么,并且知道这些物品的特点和用途。对于绘画来说,这也让幼儿抓住了生活特点,将它融入到绘画中可以实现美术生活化模式。4、发现身边的美术元素,进行生活教学。为了让美术教学更具有生活化,教师不光要把生活元素带到课堂教学,还要将课堂的美术元素带到生活中去。可以在完成美术教学后留下课后作业,而作业的要求就是留意生活中的美术元素,将这些生活中的事物自己想象进行创作,最终将成品展示给老师和同学。同时,教师也可以让同学们自己介绍作品和创作灵感,让他们形成自我认识、自我创作的意识,这样还能在生活中不断寻找美术元素,提高学生创作力。5、进行中肯评价,让学生保持美术学习热情。美术教育的重点也包括了教师评价。教师在让学生展示自己作品时,可以对于展示品作出中肯评价,比如“这个想象力很不错”和“我们还需要这样改进”的简单评价。对于幼儿来说,他们每一个美术作品都是用心用力去完成的,如果教师只是说这个好那个不好这种简单的评价,会造成幼儿对美术学习离生活化越来越远,所以教师这样评价不光不会让幼儿自尊心和积极性受到打击,还可以防止他们过于骄傲形成自满心理。有很多学生可能会在美术学习过程中,不听教师的话,比如让折纸鹤,有的小朋友折成了小船。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不要急着批评可以和他说“你这个小船折的很棒,可是你看别的小朋友都坐着纸鹤在天上飞,你坐着船怎么去啊”通过这样的引导,幼儿会意识到错误性,纠正自己现在的行为,并且不会对美术学习失去热情。总之,美术教育生活化模式是幼儿美术教育的重要发展方向,能够让幼儿的审美提高并且体会到身边的生活也会有美术元素,这样一来可以提高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但同时,教师不能忽略幼儿是美术学习中的主体这一问题,应该配合着他们的天性来进行教学,让生活融入到美术,也让美术进入生活,从而提升美术教学的质量,让幼儿美术教学可以朝着生活化前进。

参考文献

[1]何苗.浅谈幼儿艺术教育生活化的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36):21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