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传统窗式对室内设计的启发

探索传统窗式对室内设计的启发

一、繁简有序、张弛有度的雕刻图案之美

中国传统木构架建筑民居以柱为主要承重结构,四周的墙体仅仅起围合作用,因此古代工匠在实现窗通风采光基本功能的同时,在建筑装饰手法上极尽所能,使得窗户成为传统建筑中装饰的重点区域。传统窗框大都采用平直的形式,为了牢固一般不做雕饰,但为了避免呆板,在制作工艺手法上采用打、窝角、起线等方式丰富视觉效果,窗户的重点装饰部位在窗户的格心、绦环板和裙板上,装饰图案主要分为几何纹饰、吉祥图案、人物神仙、树木花卉、翎毛走兽、博古杂宝、山水风景等,流传至今的图案样式达到上千种之多。在窗户的装饰工艺上,格心注重采光通风功效以空为主,多采用攒插、插接、攒斗、雕镂手法,在裙板和绦环板的位置上以实为主,多采用浮雕、透雕、嵌雕、贴雕、线雕,使得窗饰装饰手法上实与虚、空与透的对比,做到了有简有繁,层次鲜明。这些经过中国传统手工艺人传承下来的传统木纹图案和雕刻形式经过千年的演变和历练,成为一件美轮美奂的工艺品,可以直接当做一种装饰语言为我们当下的室内空间所运用,它们或者被置于墙上或者悬于顶部或者嵌到墙内,也可以在现代家具的部件中作为装饰元素使用;或者设计师也可以在材料、装饰位置和装饰效果上结合现代室内设计的特点,经过对传统窗饰图案的提炼和概括,运用提炼、夸张、概括、变形等手法,做出相应的变化,以图案纹样的图形造型精髓和文化寓意作为继承的根本,做到变化中又不失内涵的美学意境;同时设计者也可以将视野转移到木材之外其他的材料上,用陶瓷、金属、玻璃等新的材料与传统窗式的图案式样相结合,运用雕刻、镂空、粘贴等手法,把传统图案与新型材质完美结合,在居室空间中的墙面、地面、隔断来运用。

在现代感十足的居室空间中,墙上方悬挂的圆形窗式和划分空间的隔扇,作为中式元素的传统窗与现代感十足的家具、灯饰搭配,不但不觉得突兀,反而相得益彰,又彰显出建筑空间迷人的东方魅力。在传统窗式图案形成的视觉与光影的关系中,传统窗式图案精致、复杂,镂空的图案在窗框内部形成了各种形状的空隙,这些空隙在光与影的作用下又形成千变万化的明暗对比,光给予了窗一个轮廓,影又赋予窗一个深度,使得窗的图案呈现出立体的空间效果。根据这个灵感,方振鹏先生2007北京安利办公空间做的设计以传统窗式步步锦图案为设计原点,把步步锦图案概括为由三个单元(方块)变化组合而成的图案,通过对三个单元演变出丰富多变的图形,并把步步锦抽象变形图形以各种不同的造型形式和不同材料形式运用到安利北京办公空间中,墙面装饰画、吊顶、办公空间的落地玻璃隔断、地面地毯、室内陈设家具与整体空间形成的虚实空间,丰富的图形让原本沉闷的办公空间跳跃而又不失庄重。在这个被设计师着意打造的办公空间中我们随处感受到的传统窗饰图形演变后打造出具有无限创意生机勃勃的现代空间,这种从精神层次对传统窗式装饰的继承更应该为我们当下所学习和借鉴。

二、不拘一格、物尽其用的实用之美

古人不仅仅重视窗户的装饰之美,更注重其采光、通风的基本实用功能。李渔的《闲情偶记》中有这样的一段描述:“又有贫士之家,房舍宽而余地少,欲作深檐以障风雨,则苦于暗;欲置长牖以受光明,则虑在阴。剂其两难,则有添置活檐一法。何为活檐?法于瓦檐之下,另设板棚一扇,置转轴于两头,可撑可下。晴则反撑,使正面向下,以当檐外顶格;雨则正撑,使正面向上,以承檐溜。是我能用天,而天不能窘我矣。”文中所描述的“活檐”就是支摘窗的一种变形,它具有为居室降温避热和防风雨的实用功能,也体现了古人的聪明才智和物尽其用的设计观。在《红楼梦》十七回中,对怡红院内部居室甚为详尽的描写,“只见这几间房内收拾的与别处不同,竟分不出间隔来的。原来四面皆是雕空玲珑木板,或‘流云百幅’,或‘岁寒三友’,或山水人物,或翎毛花卉,或集锦,或博古,或万福万寿各种花卉,皆是名手雕镂,五彩销金嵌宝的。一槅一槅,或有贮书处,或有设鼎处,或安置笔砚处,或供花设瓶、安防盆景处。其槅各式各样,或天圆地方,或葵花蕉叶,或连环半壁。真是花团锦簇,剔透玲珑。倏尔五色纱糊就,竟系小窗;倏尔彩绫轻覆,竟系幽户。且满墙满壁,皆系随依古董玩器之形抠成的槽子。诸如琴、剑、悬瓶、桌屏之类,虽悬于壁,却都是与壁相平的。”文中的槅扇不仅仅起到装饰作用,而且还将室内不同区域空间明确化,更妙的是还将槅扇与格架等相结合,完全形成了室内建筑的构件,在室内充当了存储物品的物件,发掘了它的实用功能,体现了“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的美学境界。这种重视实用的朴素设计观也是我们现代社会所推崇的,因此我们在使用传统窗式元素时,尽量避免仅仅充当中式符号的作用,充分发掘它们在现代环境空间中的实用功能,真正与室内空间融为一体。在现代居室空间客厅电视背景墙陈列柜的设计中,长的传统槅扇不仅能充当电视墙的装饰,也是背景墙上左右两边陈列柜的滑动门,隔扇精美的图案在起到装饰墙壁作用的同时也能用来遮盖陈列柜的杂物,可谓一举三得。

三、借景抒情、风格神韵的意象之美

窗扇在中国古代历代文人的眼中,成为言之不尽的话题。白居易的“窗户纳秋景,竹木澄夕阴”,王冕的“一到水南宅,喧嚣便不闻。窗梅晴破雪,听书暖凌云”,杜甫的“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等等,窗,已不仅仅是开朗敞亮的工具,它往往透漏出对文化趣味、人际关系和自然哲学的解读和体会,更侧重于一种审美价值,让人、窗以及窗外的景色构成自然、生命和文化和谐的载体,让生活在居室中的人通过它与四季的更替与自然的节律变化相呼应,同时也让人们充分享受生活的闲适意趣。明清民居建筑中,主体建筑正面全部设置成排的槅扇,闭合着内外两个空间互不干扰,打开后室内外空间连成一体,坐在厅堂之中也使人如同置身于室外,人与自然融为一体,毫无界限之感。借窗移景也是传统窗式意向美运用中又一典型之笔,把窗口作为一个取景框,通过各种形式的取景框来欣赏外面的景色,使得一个个窗扇变成一幅幅生动而富有情趣和生动变化的图画,李渔把这种窗起了一个非常富有诗意的名称,“尺幅画”或“无心画”;同时也注重光影的变化,随着光线的变化,窗格日移影变,营造出虚实相兼、动静结合、围与透相借,断和续相互调和的光影图案。这种设计理念正体现出以“天人合一”为特征的中国文化思想。而这也正是近几年来为世界所关注和推崇的绿色设计的思想核心,在此我们不得不由衷的对中国古人的伟大智慧发出感慨,而我们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窗式艺术的最高境界不也正是从文化的角度出发,探究它在现代的发展,以传统文化中符合当今时代的哲学思想、审美观、价值观指导创作,提炼出其神韵的要素,力求传统风格的神似。

建筑大师贝聿铭非常善于运用这种设计理念,注重建筑融合自然的空间观念,如他封笔之作苏州博物馆,在建筑形式上采用一系列不规则院落的布局方式,建筑顶部采用中国传统建筑斜屋顶,将窗与窗帘的原理运用到了屋顶上,在玻璃屋顶外侧用仿木纹的金属百叶格栅条作为控制阳光的手段。展示雕塑等不怕光线影响的艺术品把这些百叶全部打开,让阳光倾洒到室内;展出绘画作品在根据光照的时间控制室外光源。在建筑内部实现内外空间转化上,内庭用景窗、漏窗将内外空间串连,使得建筑内部与周围的水光山色,参天古树融为一体,博物馆的窗户都用简洁的黑色框,窗外景观在窗框的剪切下如同一幅幅水墨山水画。贝聿铭说:“苏州现代博物馆是我的设计生涯封笔之作,它是我一生中追求现代化建筑中体现中国民族建筑艺术精华的一个毕业作品,我下的功夫比在国外设计有的建筑高出十倍。从香山饭店走来,我就企图探索一条新的道路,在一个现代化的建筑物上体现出中国民族建筑艺术的精华,也希望后续的中国建筑设计师能沿着它走下去。”中式传统窗式中有太多可以被当下设计师挖掘、整理、学习和研究,在当代中式传统装饰风格被国内外大众认可的时代背景下,作为中国本土设计师应该抓住保留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契机,使得传统民居窗式文化在新的时代得以发展和传承。

作者:吴倩 师单位:廊坊师范学院美术学院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