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过程理论室内设计教学改革初探

全过程理论室内设计教学改革初探

摘要:全过程理论是建筑设计领域的新兴设计理论,而室内设计作为建筑设计的延续也需秉承先进的设计思想。本文首先分析了以全过程理论为导向进行室内设计教学改革的必要性,然后从教改原则和课程建设两方面展开论述,尝试对可行的实施策略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全过程理论;室内设计;教学改革

在强调节能理念和可持续发展的今天,如何高效地建设人居环境是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课题,与建设发展密切相关的城市规划设计、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室内设计都期待着更为科学、先进的设计思想和方法,同时我们也认识到,以往只局限于美学层面的评价不足以考量设计的成功与否,设计的评价同样需要更为行之有效的科学方法。新兴的全过程理论被普遍认为能够大程度改变现状,并且引领工程设计质量实现质的飞跃。

一、全过程理论与室内设计

就建筑和室内设计而言,传统的设计过程侧重于一个具象形态的发现过程,而全过程理论的引入则将设计的重点拓展为问题的搜寻和解决过程,要求大范围地发掘设计依据并反复检验论证再将结论应用于设计和建设,这奠定了可持续发展的基调。

1.全过程理论简述

在建筑设计领域,全过程理论是指将“前评估后策划”的方法纳入设计整体框架从而形成闭环的设计理论,是建筑学学科内新兴的重要理论增长点之一。伴随着新时期城市建设精细化发展的需要,国家有关部门也逐步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法规,以引导和规范市场的设计管理工作,并向行业发出了“策划引导决策,评估反馈设计”的倡议。作为回应,从2016年起,陆续有高等院校建筑学专业在本科教学阶段增设了有关全过程理论的教学内容,并据此开展相关教学实践且获得了良好的反响。2019年,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建筑策划与后评估》一书被列为全国注册建筑师继续教育必修课教材。

2.全过程理论对室内设计的影响

不同于国外,我国的室内设计与建筑设计在工作流程上是分离的,但室内设计作为建筑设计的专业分枝和任务延续,要求在思想认识和设计方法上都与后者保持高度一致,因此,室内设计从业人员同样需要面对逐渐兴起的设计全过程理论。应该认识到,要在当今高度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中高效率地进行设计创作和研究,必须了解和掌握当前先进的设计理论和方法,并贯彻落实在执业实践和专业学习中。社会分工的逐步细化要求室内设计从业人员扩大工作职能范围,与此同时,设计的研究对象也已从小范围转向具有社会性和公众性的大数据,这使得行业对具有全过程业务能力并能够进行跨领域资源整合的设计人才的需求激增,所以,与人才培养密切相关的教育改革也到了势在必行的关键节点。

二、全过程理论与教改原则

室内设计的教学组织始终围绕着原理——方法——实践——创新的主线推进,但是在全过程理论指导下,其人才培养目标会发生显著变化,在强化创意和造型能力之外,更需要注重对输入全过程理论相关知识后的综合评价和系统训练,相关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需要遵循几个重要原则:首先,无论是训练目标的设定还是技能传授都需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与建筑学专业相似,室内设计的专业主干课程也是由一系列主题空间设计课程构成的,从规模和复杂程度上原本就存在一个由简到难的递进过程。因全过程理论的覆盖面较广,对学生的接受能力要求也比较高,如何有针对性地添加理论内容并适应主干课程的有序递进需求是其中的关键。其次,全过程理论内容不能与专业技术训练脱节,需明确两者之间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定位原则。因为无论是在何种理论指导之下,室内设计的最终走向和成果输出仍然会是具体的空间形态,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传统教学中的专业技术训练与全过程理论其实是紧密关联的,不存在此消彼长甚至是相互否定的情况,依据技术课程的各自特点从而提升全过程理论内容的针对性、突出理论重点才是正确的思考方向。最后,需要明确研究基础和环境的真实性原则。全过程理论是一个强调科学性、逻辑性的设计理论,力求通过实态调查、性能评价等手段为设计决策和评估提供依据,从而实现提升设计质量的目的。因此,在训练目标拟定、设计背景选择、创作过程管理等诸方面都必须力求真实和贴近实际。而目前通常以虚拟或仿真课题为载体进行技术训练的方法显然有悖于引入全过程理论的初衷。

三、全过程理论与课程建设

以全过程理论为依托进行室内设计教学改革,需要从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内容优化、教学方法更新、教学资源整合等多维度、全方位入手,是一个整体、系统的工程,需要进行长期的研究探索和实践反馈。教学改革也必将深入由诸多课程构建的完整培养体系,在此就课程建设提一些初步设想和建议。

1.立足全局观的基础课程改革

长期以来,室内设计教学仍然是以专业技术教育为主导,而并不重视对文化观、社会观的培养,典型表现为重技术训练而轻过程管理、重设计手法而轻责任观树立,欠缺人文和管理方面的知识灌输使得专业教育与职业教育脱节、教学过程与培养目标相悖,最终导致毕业生不能快速适应和融入职业生活。因此,全过程理论所倡导的全局意识培养显得弥足珍贵。对专业基础课程的改革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需要在类似“设计概论”等理论基础课中有针对性地插入全过程理论的基本内容和关联学科(比如环境行为学、环境心理学等)的相关知识要点,要在专业教育的起始就重视对学生全局意识的培养和引导;另一方面,全过程理论作为系统性的方法论,在运用过程中需要大量工具和手段辅助,比如:在任务分析和归纳过程中需要运用特定的模式框图和文字表格来推动工作进程并输出成果;运用语义学解析法(SD法)对一些重要的设计要素和影响因子展开研究,等等。这些特定工具和方法的运用需要开设独立的课程以进行技能补充,其价值与“装饰构造”“计算机辅助设计”等基础课程大体一致。

2.强调方法论的设计课程改革

在以往设计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被引导进行的设计创作其实停留在一个“狭义”的层面,因其并没有站在一个本该具备的多元性工作立场、更没能真正站到使用者的立场去思考使用需求,工作的重点也只能是针对指导老师的“权威性”任务书进行内容分解和技术表现,而任务书的合理性却未能得到质疑和检验,因此从最终成果折射出的逻辑局限也不言而喻。基于全过程理论的主干设计课程改革,长远来看是必须契合真实的设计流程和周期的,而从短期来看,受当前课程学时所限,可以找寻适当的切入点作局部改革,笔者认为,将“前策划”理论引入概念设计并强化其成效可作为代表性的改革策略。有学者指出策划的两个基本思想:一是对建设环境的实态调查,二是依据自身的经验将调查资料设计语言化,而这恰恰是目前室内设计教学中严重欠缺的方面。建筑策划大师赫什伯格曾说:“一个构思良好的策划将引导高品质的设计”,但策划过程也需要设计的同步检验,而概念设计正是承担了不断反馈并修正策划结论的工作任务。所以,将“前策划”的研究方法导入概念设计是十分必要的。为保证研究的逻辑性,同样也有大量成熟的工具和手段支撑该阶段工作,指导教师需要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合理选择和科学运用。

3.注重参与性的实践课程改革

实践是设计类专业最重要的教学环节之一,在目前的室内设计专业教学中,实践环节的课程设置一般包含考察调研、项目设计、综合设计、技术实习、校企合作等,关注点和涵盖面可以说已经非常完善,但一直以来却很少有能将其有机整合的有效措施,导致课程的目标任务是发散和模糊的、课程之间的承接和联系也往往是孤立和断裂的,所以也没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出这些实践类课程的真正价值。其实,实践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异常明确的,那就是要求学生全面参与到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体验设计全过程要点并反馈于专业基础学习,这要求我们能尽早将全过程理论纳入实践课程教学视野中。注重参与性的实践课程最需要有效整合教学资源,尤其是设计企业的充分参与,能够有机串联实践课程的各个阶段,企业不仅可以为学生创造实践机会,也能提供各种以全过程理论为指导的典型设计案例,将最新的设计思想和工具方法输入学校。同时,学校的实践课程设置也需全面迎合企业提供的项目周期,并且要求在每个阶段、每门课程中学生都能够带着明确而递进的任务目标参与到项目实践活动中,当然,这样的组织安排也需要与主干设计课程的紧密结合以及企业的参与配合。

四、结语

随着城市建设和社会分工的精细化发展,室内设计的专业教育不但承担着培养专业人才的重任,同时也引导着学科发展的方向,这要求我们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指导进行教学实践,以培养国家和社会所需的多样化人才。全过程理论作为建筑领域新兴的方法论,经历了逐步被行业认知、接受和重视的过程,其理论价值也正通过实践应用逐步显现出来。我们有理由相信,以全过程理论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和专业教育改革在不远的将来必将取得辉煌的成绩。

参考文献:

[1]庄惟敏,张维,梁思思.建筑策划和后评估[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8.

[2]梁思思.基于“前策划-后评估”导向的建筑设计课教学实践探新[J].住区,2019(3):44-49.

作者:王蔚忻 单位:浙江科技学院艺术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