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质量提升方法

包装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质量提升方法

摘要:以工程教育认证为依据,从指导教师遴选、选题、互选、开题、中期、查重、答辩前、答辩中、答辩后等阶段入手来提升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基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实行指导教师负责制。以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为目标,将“立德树人”的课程思政理念融入毕业设计管理中,提出相应的毕业设计教学改革方案,培养和提高学生专业与实践能力。

关键词:本科教育;包装工程;毕业设计(论文);探索与实践

工科学生的毕业设计着重于锻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它是本科学习阶段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具有“过程性”的特点[1]。自2005年至今,国家教育部出台多项指导性意见,旨在于全面提高本科生教育质量。《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明确指出要科学合理制定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要求,严格过程管理,严肃处理各类学术不端行为[2]。包装工程专业立足包装行业,面向服务国民经济发展需求,培养学生基于产品全生命周期设计完整包装解决方案的能力,培养基础理论扎实、工程实践能力强、创新创业素质高的复合应用型人才。笔者自2018年负责包装工程专业本科生毕业设计工作起,一直致力于完善毕业设计的过程管理和提高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下面就毕业设计质量的提升举措探索及实施策略展开论述。

1毕业论文(设计)质量提升举措探索及实施策略

1)明确选题的工程设计背景,培养包装专业创新人才。根据工程认证需要,选题要结合专业的工程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协作精神以及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组织专业老师学习文件,把握选题方向,拟定任务明确、有针对性、符合专业要求的选题。明确每个方向的设计内容及流程、成果要求,细化评价标准,保证质量[3-4]。

2)实施校内外专家协同筛查机制,确保选题符合要求。在审核指导教师上报的课题时发现题目存在范围过大或内容与专业无关的情况,其主要原因是教师专业和研究背景来自包装工程、材料、化学、力学、农学、机械、生物、环境、食品等领域,教师申报的课题也主要与教师的学科背景有关。由此,专业在进行毕业设计前,首先应对指导教师进行遴选,确定指导教师人数及每位老师所带的名额。为进一步确保选题符合工程认证和专业培养要求,对指导教师提交的毕业设计进行初步筛查,返回题目范围过大、不符合要求的选题。汇总后提交学院教务办公室,组织校外专家进一步对选题和主要研究内容进行筛查。学院组织进行定性分析,将不合格的反馈给指导教师,进一步整改,以保证立题的科学性、综合性和实际性。毕业设计(论文)立题及选题过程见图1。

3)优化毕业设计的双向互选,提高学生主观能动性。人们在完成主动选择的任务时,其积极性和任务完成质量要比被动选择时高。由此,专业根据立题论证后公布的题目采取指导教师与学生双向选择的模式,充分尊重师生意愿,确保双选工作公开、公平、公正。学生可以选择公布题目,也可以采用符合条件的自拟题目。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确定学生主体地位。

4)强化文献阅读和分析能力,提高论文撰写质量。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直接反映了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5]。学生通过“文献检索”课程的学习,应具备文献调研和总结分析能力[6],但在毕业设计(论文)的文献总结分析时,经常有随意引用文献,“二手文献”引用不规范、文献质量低下甚至通篇抄袭的现象。这与指导教师管理监督不严和缺少规范的评价方法和工具是分不开的。在开题检查时,应对参考文献的规范性和引用参考文献的质量进行评价,评价结果间接反映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开题报告的质量,也反映出指导教师的指导态度和监督管理质量。抄袭是当前本科高校毕业设计(论文)必须重视的问题[7],在答辩前,检测毕业设计(论文)的重复率(小于25%为合格),不满足要求的学生不得参加答辩。

5)严把论文语言、格式规范,提高论文规范性。语言与格式的不规范是历年来每届学生都会犯的常规错误。部分学生为了通过查重,对一段话进行重新编辑,通过改变标点符号或改变语序、表达方式等手段修改原本通顺的内容。由此,在答辩前,应专门针对学生毕业设计(论文)进行格式审查,设定详细的检查细则,不过关的学生直接进入二辩。在答辩阶段,由指导教师和评阅教师对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中语言和内容给出客观评价。

6)优化答辩管理与分组模式,凝练包装特色方向。专业比较分析了班级分组和模块化的优劣,发现以班级分组利于管理,包括任务下发、开题检查、中期检查、答辩前中后的资料收集与整理,但在答辩阶段以模块化分组效果更好。因教师专业或研究背景的差异性,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题目主要可分为以下几个方向:运输包装设计、销售包装设计、包装机械设计、包装装潢设计、包装虚拟仿真设计、包装相关软件设计与开发、包装工艺设计和包装材料设计、制备与应用。根据题目方向及数量分为4个答辩组,见图2。

7)鼓励教学团队培养模式,建立长效培养机制。学生基本是独立开展,相互之间缺乏协作配合,缺乏多学科方向的团队合作式选题,不利于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由此,专业在校内通过组建教师团队、形成毕业设计兴趣小组、高年级学生协助辅导、研究生协助指导,在校外联合相关企业、事业单位和科研院所,拓宽师资来源,在领域内的企业和实习基地寻求实践经验丰富的人才进行联合指导。这样的师资力量可以改善“指导教师分配不合理”的问题。大四上学期是学生考研和求职的关键时期,学生经常以考研或求职为由对教师下发毕业设计课题任务书一拖再拖。由此,专业自2018级学生起,将选题和双选时间提前到大三下学期,同时鼓励学生在大学二、大三时尽早进入实验室,多多参与创新创业项目或老师的纵横向课题,为顺利完成毕业设计(论文)打下基础。

8)健全指导教师奖惩制度,引领教师奋发有为。毕业设计仅靠负责人的个人推动不利于调动指导教师的积极性,实施指导教师负责制,对每一届指导教师建立档案,记录指导教师的过程表现,作为下一届所带学生额度的参考。同时,充分发挥指导教师的工作热情,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健全指导教师奖惩制度,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质量,促进一流专业的建设,并培养大批适应社会快速发展的优秀专业人才[8]。

9)探索课程思政融入路径,深化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毕业设计的全过程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强化学生工程伦理教育,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在毕业设计的全过程,由指导教师对学生的职业道德、团队精神、创新和探索精神、操作规范、安全意识、节能环保等方面进行考核。

10)促进过程管理信息数据化,建立全过程考核评价体系。通常的本科毕业设计考核评价以毕业设计(论文)的评审和答辩为核心,忽视了其本质上的过程特性和综合特性[1]。专业制定了涵盖选题、开题、中期、答辩前、答辩中、答辩后等阶段的考核评价体系。该体系融入了过程控制的质量管理思想,定量评价方法和明确的考核指标,见图3,可进行有效考查和评估。

2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合理、科学地开展毕业设计,将“立德树人”的课程思政理念融入毕业设计管理全过程,学生在完成毕业设计(论文)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撰写毕业设计(论文)过程做到“严谨、求实、诚信、敬业”。突出选题的应用性、设计的实践性、撰写的规范性、答辩的科学性。

作者:于文喜 卢富德 蒋海云 滑广军 段华伟 吴若梅 薛琼  单位:湖南工业大学 包装与材料工程学院 包装设计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