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工程设计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包装工程设计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包装工程设计

包装工程设计范文1

关键词:新工科;数值仿真技术;数值仿真实验;包装工程;金属包装

新工科的建设是为了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适应新经济、新产业、新业态的发展,以国家战略导向为基础,为培养新型工程科技人才而提出的工程教育改革新方向。2019年,教育部发布实施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通知,一些高校组织力量对专业改造升级的路径、方案和实践方面进行了探索。包装工程专业一流本科及新工科的建设更需要一系列先进教学资源的支撑,需要从教学思想、教学理念到教学方法进行一系列的改革、探索和实践,将科技发展的新成果持续融入专业知识体系,不断丰富专业内涵,深化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1]。新工科建设既涉及到专业宏观、总体、方向性的改革、探索和实践,也涉及到课程层级的教学改革[2]。《金属包装设计与制造》课程是介绍金属包装制品结构设计与制造工艺过程的一门系统应用型课程,是包装工程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在包装高等教育体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3]。金属包装容器是用金属薄板制造的空间薄壁腔体结构,广泛应用于食品包装、医药品包装、日用品包装、仪器仪表包装、工业品包装和军品包装。金属包装材料相比一般包装材料具有更高的强度,且方便运输,不易破损,款式多样,印刷精美,是主流的包装容器之一。由于金属材料强度大,金属包装容器制备和实验对设备的投入大、危险性高,目前在包装工程的专业教学体系中,国内高校的《金属包装设计与制造》课程以理论授课为主,试验课程很少开设,影响了学生对金属包装容器设计理论的理解,需要融入更先进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支撑理论教学[4]。为促进信息化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以解决实践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教育部印发了开展示范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建设的通知[5]。国内外高校掀起了开发虚拟仿真教学项目的热潮,解决了部分实践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虚拟仿真在各专业教学中的应用有待持续的建设、改革和探索[6]。目前数值仿真已经成为与理论研究、实验研究并称的第三种科学研究手段。传统的包装工程专业教学体系基于理论教学加实验、课程设计、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其已不能满足包装行业新的发展需要,需要根据包装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包装行业的新需求和数值仿真分析技术特点,将仿真分析技术引入到包装工程专业教学体系中,优化专业培养体系,更新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仿真分析技术具备丰富的多物理场模拟分析功能和结构优化设计功能,能够对包装工程专业教学的多个环节进行补强和增厚[7—8]。

1传统《金属包装设计与制造》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金属包装设计与制造》课程突出容器设计与制造相结合的主体思路,注重实践性,由于金属包装容器实验开设要求比较高,目前国内高校《金属包装设计与制造》课程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实验课开出率难以保证。在传统的《金属包装设计与制造》课程教学体系中,教学内容主要由理论教学、实验教学构成。实验教学方面设计了金属卷边实验和冲压实验,金属卷边实验设备操作难度较大,设备维护要求比较高,该实验很少能够正常开设,2015—2016年作为演示性实验开设的2年,由实验教师做演示,学生记录实验过程、观察工艺参数对卷边结果的影响。冲压实验在操作过程中存在较高的危险性,经过安全评估不建议在本科实验室开设。

2)理论教学效果不够理想。金属包装容器结构及成型工艺复杂,其典型的结构有波纹、膨胀圈、环筋、圆边、穹顶等结构,成型工艺有卷边、辊筋、膨胀、冲压、拉伸、缩颈等,知识点较多,采取传统的理论教学方法,学生难以理解这些典型结构对金属包装容器性能的影响,也不能够观察到典型加工工艺的作用,效果有待提高。如有些学生不理解金属容器中的弧面结构、箍筋结构等是如何成型的,以及这些结构对提高容器强度、减少材料使用方面的作用。

3)工程实践性教学需要加强。金属容器设计涉及到材料、结构和实际使用过程中的载荷条件等因素,在流通过程中的载荷工况往往多种形式,有时甚至是多种载荷的耦合。如金属桶在流通过程中既要承受横向的冲击载荷,也要承受顶部的堆码载荷,在车辆运输时既有垂直堆码载荷也有横向冲击载荷。传统的实验往往只能施加1种载荷条件,多种载荷的耦合条件在一般的高校实验室很难建立。

2《金属包装设计与制造》数值仿真教学资源建设

CAE数值仿真平台具有优异的人机交互特点,具有强大的材料模拟能力,能够形象逼真地模拟复杂的物理系统,便捷地对系统施加载荷及约束条件,利用计算机强大的计算能力进行计算、分析,分析结果能够以曲线、图表、云图、动画的方式演示,也能够借助多媒体手段进行展示[9]。大型的CAE数值仿真平台是数值分析技术与计算机、材料科学、力学及物理学等领域科研成果高度集成的结晶,目前已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机械、建筑工程等领域[10]。将CAE数值仿真平台强大的工程模拟及计算能力融入到包装工程专业教学,是对包装工程专业教学体系的优化和升级。

2.1数值仿真教学资源的形式

AnsysWorkbench是最有代表性的大型的数值仿真平台,利用该仿真平台,能够方便地建立复杂物理系统的虚拟仿真模型,并进行实验分析,其强大的协同仿真能力是传统的虚拟仿真实验无法比拟的。数值仿真平台用于包装工程专业教学,需要结合专业及行业特点进行二次开发,建立分析及评价体系。为配合《金属包装设计与制造》理论教学,湖南工业大学的《金属包装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师基于AnsysWorkbench数值仿真平台,设计了多项金属容器数值仿真实验项目,内容涉及易拉罐、金属桶结构设计,以及金属板挤压成型、金属板材弯曲成型、金属容器抗压性能实验模拟等。其中关于易拉罐穹顶结构数值仿真分析、金属桶箍筋结构数值仿真分析的具体实现方法和步骤在《包装虚拟仿真》课程中,在《金属包装设计与制造》课程中描述了数值仿真思路和分析目的。金属板挤压成型、金属板材弯曲成型、金属容器抗压性能实验模拟等数值仿真分析实验作为学生的课外拓展学习资源。通过建设线上线下课程,数值仿真教学资源以视频、PPT、电子教材、指导书等多种形式提供。《金属包装设计与制造》数值仿真教学,丰富了学生的学习渠道,拓展了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教学效果显著提升。数值仿真教学资源建设见图1。

2.2数值仿真实验思路

《金属容器设计与制造》数值仿真实验项目的主要包括材料参数的确定、几何模型的建立、数值模型的生成、载荷及约束条件的施加、求解及分析结果提取等。基于AnsysWorkbench的结构静力分析流程见图2。完成这个数值仿真分析过程,相当于对该课程进行工程实训,也是对专业课程知识的一次系统性的应用和梳理,涉及到的专业知识包括包装材料学、包装CAD、工程力学、包装虚拟仿真课程等。基于大型数值仿真平台开发的虚拟仿真实验项目不仅能够实现传统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所需的功能,加深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更有助于学生开展探究性、创新性研究,使学生掌握了先进的工程设计和分析技术,为其毕业后迅速融入行业及企业提供助力。

3数值仿真分析教学案例

易拉罐穹底结构数值仿真实验设计的工程背景:易拉罐穹底结构主要为了保证摆放时的稳定性,穹底结构使易拉罐的加工更为复杂,很多学生并不理解穹底与平底结构对于稳定性的作用。课程组教师基于AnsysWorkbench设计了易拉罐数值仿真实验。由图3可知,易拉罐底部设计成穹底结构,顶部设计成平底结构,易拉罐顶盖厚度为0.38mm,罐体及罐底厚度为0.21mm。分析易拉罐承受内压能力为0.15MPa的情况下罐体底部及顶盖结构的变形情况。数值仿真实验分析过程如下。1)确定材料模型。易拉罐为铝合金材料,在内部0.15MPa压力下易拉罐的变形属于小变形,用线弹性材料模型,弹性模量68GPa,泊松比为0.35。如果模拟易拉罐成型过程,要选择非线性材料模型。2)选择分析单元。易拉罐为空间薄壁结构,数值仿真分析时选择SHELL181单元进行模拟。由于易拉罐的罐盖与罐身、罐底厚度不同,需要分别设置不同的厚度参数。3)建立易拉罐几何模型。按照图3建立易拉罐的几何模型建立易拉罐三维实体模型,见图4。4)划分单元。将材料属性与单元属性赋值给三维实体模型,执行单元划分,得到易拉罐的有限元模型,见图5。6)施加载荷及约束。模型施加0.15MPa的内部压力,见图6。7)选择分析类型进行计算。选择静力分析类型,执行计算。8)分析结果提取。基于数值分析软件能够提取丰富的计算结果,包括应力、应变、变形等云图,某点或路径的应力、应变状态变化过程曲线,全部或局部模型的动态变形过程等。易拉罐整体变形云图见图7,罐盖变形云图见图8a,罐底变形云图见图8b。结果表明,在0.15MPa内部压力下,罐底中部相对于罐底边缘的变形量为0.627mm,罐底仍然保持比较好的内凹形态,保证放置时稳定性。罐盖中部相对于罐盖边缘部位的变形量为4.146mm,罐盖变形量远大于罐底,穹底结构的耐压能力远大于平底结构。

4结语

包装工程设计范文2

关键词:本科教育;包装工程;毕业设计(论文);探索与实践

工科学生的毕业设计着重于锻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它是本科学习阶段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具有“过程性”的特点[1]。自2005年至今,国家教育部出台多项指导性意见,旨在于全面提高本科生教育质量。《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明确指出要科学合理制定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要求,严格过程管理,严肃处理各类学术不端行为[2]。包装工程专业立足包装行业,面向服务国民经济发展需求,培养学生基于产品全生命周期设计完整包装解决方案的能力,培养基础理论扎实、工程实践能力强、创新创业素质高的复合应用型人才。笔者自2018年负责包装工程专业本科生毕业设计工作起,一直致力于完善毕业设计的过程管理和提高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下面就毕业设计质量的提升举措探索及实施策略展开论述。

1毕业论文(设计)质量提升举措探索及实施策略

1)明确选题的工程设计背景,培养包装专业创新人才。根据工程认证需要,选题要结合专业的工程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协作精神以及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组织专业老师学习文件,把握选题方向,拟定任务明确、有针对性、符合专业要求的选题。明确每个方向的设计内容及流程、成果要求,细化评价标准,保证质量[3-4]。

2)实施校内外专家协同筛查机制,确保选题符合要求。在审核指导教师上报的课题时发现题目存在范围过大或内容与专业无关的情况,其主要原因是教师专业和研究背景来自包装工程、材料、化学、力学、农学、机械、生物、环境、食品等领域,教师申报的课题也主要与教师的学科背景有关。由此,专业在进行毕业设计前,首先应对指导教师进行遴选,确定指导教师人数及每位老师所带的名额。为进一步确保选题符合工程认证和专业培养要求,对指导教师提交的毕业设计进行初步筛查,返回题目范围过大、不符合要求的选题。汇总后提交学院教务办公室,组织校外专家进一步对选题和主要研究内容进行筛查。学院组织进行定性分析,将不合格的反馈给指导教师,进一步整改,以保证立题的科学性、综合性和实际性。毕业设计(论文)立题及选题过程见图1。

3)优化毕业设计的双向互选,提高学生主观能动性。人们在完成主动选择的任务时,其积极性和任务完成质量要比被动选择时高。由此,专业根据立题论证后公布的题目采取指导教师与学生双向选择的模式,充分尊重师生意愿,确保双选工作公开、公平、公正。学生可以选择公布题目,也可以采用符合条件的自拟题目。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确定学生主体地位。

4)强化文献阅读和分析能力,提高论文撰写质量。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直接反映了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5]。学生通过“文献检索”课程的学习,应具备文献调研和总结分析能力[6],但在毕业设计(论文)的文献总结分析时,经常有随意引用文献,“二手文献”引用不规范、文献质量低下甚至通篇抄袭的现象。这与指导教师管理监督不严和缺少规范的评价方法和工具是分不开的。在开题检查时,应对参考文献的规范性和引用参考文献的质量进行评价,评价结果间接反映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开题报告的质量,也反映出指导教师的指导态度和监督管理质量。抄袭是当前本科高校毕业设计(论文)必须重视的问题[7],在答辩前,检测毕业设计(论文)的重复率(小于25%为合格),不满足要求的学生不得参加答辩。

5)严把论文语言、格式规范,提高论文规范性。语言与格式的不规范是历年来每届学生都会犯的常规错误。部分学生为了通过查重,对一段话进行重新编辑,通过改变标点符号或改变语序、表达方式等手段修改原本通顺的内容。由此,在答辩前,应专门针对学生毕业设计(论文)进行格式审查,设定详细的检查细则,不过关的学生直接进入二辩。在答辩阶段,由指导教师和评阅教师对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中语言和内容给出客观评价。

6)优化答辩管理与分组模式,凝练包装特色方向。专业比较分析了班级分组和模块化的优劣,发现以班级分组利于管理,包括任务下发、开题检查、中期检查、答辩前中后的资料收集与整理,但在答辩阶段以模块化分组效果更好。因教师专业或研究背景的差异性,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题目主要可分为以下几个方向:运输包装设计、销售包装设计、包装机械设计、包装装潢设计、包装虚拟仿真设计、包装相关软件设计与开发、包装工艺设计和包装材料设计、制备与应用。根据题目方向及数量分为4个答辩组,见图2。

7)鼓励教学团队培养模式,建立长效培养机制。学生基本是独立开展,相互之间缺乏协作配合,缺乏多学科方向的团队合作式选题,不利于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由此,专业在校内通过组建教师团队、形成毕业设计兴趣小组、高年级学生协助辅导、研究生协助指导,在校外联合相关企业、事业单位和科研院所,拓宽师资来源,在领域内的企业和实习基地寻求实践经验丰富的人才进行联合指导。这样的师资力量可以改善“指导教师分配不合理”的问题。大四上学期是学生考研和求职的关键时期,学生经常以考研或求职为由对教师下发毕业设计课题任务书一拖再拖。由此,专业自2018级学生起,将选题和双选时间提前到大三下学期,同时鼓励学生在大学二、大三时尽早进入实验室,多多参与创新创业项目或老师的纵横向课题,为顺利完成毕业设计(论文)打下基础。

8)健全指导教师奖惩制度,引领教师奋发有为。毕业设计仅靠负责人的个人推动不利于调动指导教师的积极性,实施指导教师负责制,对每一届指导教师建立档案,记录指导教师的过程表现,作为下一届所带学生额度的参考。同时,充分发挥指导教师的工作热情,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健全指导教师奖惩制度,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质量,促进一流专业的建设,并培养大批适应社会快速发展的优秀专业人才[8]。

9)探索课程思政融入路径,深化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毕业设计的全过程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强化学生工程伦理教育,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在毕业设计的全过程,由指导教师对学生的职业道德、团队精神、创新和探索精神、操作规范、安全意识、节能环保等方面进行考核。

10)促进过程管理信息数据化,建立全过程考核评价体系。通常的本科毕业设计考核评价以毕业设计(论文)的评审和答辩为核心,忽视了其本质上的过程特性和综合特性[1]。专业制定了涵盖选题、开题、中期、答辩前、答辩中、答辩后等阶段的考核评价体系。该体系融入了过程控制的质量管理思想,定量评价方法和明确的考核指标,见图3,可进行有效考查和评估。

2结语

包装工程设计范文3

加强图纸会审和技术交底工作,实行安装样板制

要重视图纸自审、会审。工程开工前,施工图自审和会审时,重点抓管道多的部位或交叉作业的部位,如公共建筑的走道吊顶内及有关关键部位,对各专业的安装尺寸进行核对,发现问题及时向设计人员反映,予以更改。在每一项施工项目开始前都要重视认真抓好技术交底工作,利用施工前的一定时间将参与施工的技术人员和工人召集在一起,由项目技术负责人把工程设计意图、要求、特点和应注意的技术问题。消防管道安装施工中对关键部位进行样板施工,如公共建筑的走道消防管道多、要先按设计图做出样板,然后对照样板向工人班组交底,重点交底操作要领、质量标准和检查方法,同时通过样板交底暴露矛盾,尽量避免因设计考虑不周全而造成消防给水管道与给排水、通风、煤气等管道相碰的问题,协调统一后,用样板指导大面积的施工。

质量控制措施

加强材料质量控制。①建立岗位质量责任制,明确材料采购的质量责任,以及审批者,材料领用者的职责和权限,建立材料入、出库的复验制度。②材料进场应检验内外包装标识,产品合格证,有关技术资料,说明书等,其材料实物质量必须符合设计和质量标准要求。③目前建材市场上有些种类、品种的管材壁厚偏薄,达不到管材表面所标示的材质标准。所以我们除了检查材料和设备的出场合格证以外,还仔细检查进场材料和设备的外观质量及尺寸偏差;要求管材包装完整,外观应光滑,无气泡、无裂纹、表面无划痕及外力冲击破损,整根管材的颜色应柔和一致,无明显色差,切口应平整,且无色泽不均现象。管材尺寸及偏差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有关给水管材标准,管材壁厚在允许偏差范围内且均匀一致。基本杜绝了把不符合标准要求的管材用于工程的现象。

加强岗前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和技术素质,严格按照规范施工和坚持交接班检查制度,上道工序不合格,不得转入下道工序,并做好各种施工试验和隐蔽工程的验收工作。把好隐蔽工程项目检查关。管道穿过墙壁和楼板处往往容易出现质量问题,在这些部位一定要严格按规范要求设置金属套管。安装在不同部位的套管,其露出装饰面高度必须符合规范要求,过楼板的套管和管道间的缝隙应该用不燃密实材料和防水油膏填实。在管道安装中要注意管道的坡度、变径等做法,要防止出现倒坡,防止出现气阻或水阻;考虑到喷淋系统由于层数较多,地下室面积大,横支管较长,较容易因管道集气形成弹垫效应,引起邻层水流指示器乱报警及湿式报警阀反应迟钝,喷淋水泵不能按规定时间开启。

消防水系统在施工过程中的一个极其重要同时也是易被施工企业忽视的步骤是必须对消防供水管网进行冲洗。实施这一步骤的目的能有效的防止系统投入使用后发生堵塞。每一项工程的管道安装完毕后,都按照《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02)的有关规定进行水压试验。为了保证给排水管道强度和严密性试验的完整性,消除质量隐患。严格把住弱电工程管道施工工艺关。①严格按图纸实行环形闭路敷设管线,万一出现开路,仍可保证系统正常运行;②在传输管道预埋前或连接前,先将管道两端端口用圆锉清除管口毛刺;③穿线时要在传输管入口和出口安装护口;④是预埋管内的积水、灰尘等必须清除干净后方可穿线。⑤穿线的总截面面积不应大于配管截面面积的40%,且导线不得超过8根,不同电压等级的导线不应穿在同一线管内;除直流线路和接地线外,不得在钢管内穿单根导线,以免形成涡流。导线的分色应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并要做好回路编号,编号应正确。⑥穿线时应用力均匀,不得生拉硬拽,防止破坏电线绝缘层。⑦选择双绞线作为传输线路,可抗线间电容干扰,确保系统稳定。⑧选用导线电缆线绝缘性能良好的导线,铜导线采用镀铬处理过的,这样有利于防止接头氧化增大接触电阻;⑨电线接头处应用防水胶布和黑胶布两层绝缘;在潮湿环境下应采用三层绝缘,方法是防水胶布-黑胶布-防水胶布。⑩穿线前要对传输线进行绝缘电阻测试,对由可能接地的支线(如直线超过30米的支线和超过2个弯曲的支线),穿线后应立刻进行接地电阻测试,不符合要求的立刻更换。把好竣工验收自检自查关。在单位工程交付正式竣工验收前,项目经理要组织专业技术负责人、工长、班组长对室内给排水工程进行自检自查,除了核查各种材料的出厂合格证、隐患工程项目的检查记录以及各种试验记录等资料外,还应对工程全面进行外观检查。

包装工程设计范文4

建所以来,安徽省农机研究所已经发展成为今天的集科研、生产、技术合作、对外开发和贸易为一体的具有相当规模的综合性院所,全所占地4万多平方米,科技人员100余人,其中高、中级专业技术人员占80%,下设技术中心、试验工厂、经营部、物业中心等部门,同时国家机械工业联合会农副产品加工机械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合肥分中心和安徽省农机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二站依托我所设立,我所还是中国食品和包装工业协会与中国农业机械学会的常务理事单位,安徽省农业机械学会也挂靠于我所,与中国农机院和国内相关的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及生产流通企业保持着密切的业务联系和信息交流。

改革开放以来,全面贯彻党和国家有关科技工作的方针政策,进一步解放思想,、转换机制,不断加大改革力度,成功地完成了三个转变:即从单一的农机科研向跨行业科研的转变,从单纯的科研型向集科、工、贸于一体的产业型转变,从依赖于国家指令性计划课题向在市场中寻找项目的转变,从而使我所的科研、产业化和管理水平迈上一个新台阶。

在农机具、农副产品和食品加工机械、饲料加工机械、农用运输车、环保机械、农田作业收获机械、排灌机械、节水灌溉工程、设施农业等方面,取得各类科技成果达300多项,其中获奖成果近百项。

与省内外几十家大中型企业保持着密切联系、开展广泛的技术合作,开发了一批最新的科研及产业化成果,为农业及农村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近年来研究、开发和取得的一些主要科研成果有:

1.稻米加工设备。适用于中、小型米厂加工各种精度等级大米和免淘清洁米的精制米机成套设备;是乡镇米厂及农村个体户加工等级米(标一粳、标二釉)的碧碾组合米机。

2.油料加工设备。实现小磨麻油生产全程机械化的成套加工设备和解决小磨麻油后麻渣综合利用及加工的设备技术,填补国内空白。

3.茶叶加工机械。茶机联装和茶叶连续化加工成套设备、茶叶连续揉捻机及针形茶、卷曲茶等名优茶加工设备等技术。目前绿色有机茶叶加工设备的开发研究正在进行过程中。

4.饲料加工设备是我所在禽畜、水产养殖方面取得的硕果。有用于加工河蟹、鱼、虾等水产品饲养所需微颗粒饲料的河蟹系列饵料加工成套设备;有包括从粉碎、配料、混合、输送到调质、制粒、干燥、计量包装等一系列设备的小型颗粒饲料加工机组,用于生产畜禽水产养殖所需要的各种颗粒配合饲料等技术。

5.大蒜加工成套设备。适用于大、中、小型脱水菜厂加工脱水蒜片、蒜粉、生姜、洋葱、胡萝卜等。

6.适用于广大个体户和专业户加工淀粉、薯条的各种型号的薯类加工设备技术。

7.各种系列型号的水泵产品。广泛应用于农村排灌、城乡建筑生活用水、化工、食品、饲料加工。

8.微型家用自动供水机和净水器,是在国内外先进制水工艺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而开发的获得国家多项专利的最新科技产品,具有水质清洁安全、经济实用、使用方便、造型美观等特点,是目前解决长期困扰市郊、集镇、农村自来水尚末到达的地区及远离城市的孤立住宅、营房、别墅等的生活饮用水问题的理想产品。

9.新型高速表面瀑气机及低速推流器。是我所完成的省“九五”科技攻关项目和重点科技项目,在环保领域污水处理方面实现了新的突破,国内首创,并获得了国家专利。

10.水稻、小麦、油菜收获机械。有能一次完成水稻的切割、输送、脱粒、清选和装袋作业的全喂入自走式水稻联合收割机;有与手扶拖拉机、小四轮配套的各种稻麦割晒机;有能一次完成油菜籽收获的油菜收割机。

11.农用运输车辆和农田作业机械的开发是我所的主要特色之一,近几十年来设计开发了各种型号的农用三轮、四轮运输车及变型运输机;各种型号的中小型手扶拖拉机、小四轮、耕整机等及其各种作业机具。

12.设施农业装备的开发是我所近年来的重点努力方向之一,设计、研制、实施的节水灌溉系统广泛适用于蔬菜、瓜果、花卉等露地的浇灌和微灌,具有节水增效显著。同时设计、研制了省内第一套既满足现代化温室育苗的农艺要求,又大大提高温室内空间利用率的全套金属框架机构的移动式栽培种植床,广泛适用于温室内的无土栽培。

13.近年来,我所还开发了适合中小企业生产,完成从伴土到压制成型的小型空心制砖机,特别适合于现阶段乡镇砖瓦厂的产品改型和技术改造(班产量4万块)。

14.轻小型全移动快速连接式喷灌机,是我省科技厅重点支持的产业化项目,该产品较好地适应了移动式喷灌频繁异地移动作业的要求,具有喷灌均匀、可靠方便、经济适用等优点。

此外,在承接工程方面有着先进的技术和丰富的工程设计、管理经验,成功地实施了节水灌溉工程、无土栽培工程、气浮污水处理工程及中小型米厂和饲料厂建设等工程项目。在技术开发方面有着雄厚的基础和相应的科研手段,承接企业委托的新产品开发、工艺及工装设计、工程承包和技术服务以及企业的技术改造等。

包装工程设计范文5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建筑工程;应用

在当前新时代的发展趋势之下,我国总体的国民经济水平也有了显著的提高。这为建筑行业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平台。为了使建筑行业在新时代背景下实现可持续的发展,就需要对施工技术进行进一步的优化。当前我国科学技术取得了很大的突破,这为建筑行业装配式施工环节提供了更加先进的技术支撑,能够有效摒弃传统的施工技术应用方面存在的缺陷问题和误差问题。并且先进的装配式施工技术能够有效满足当前施工行业建设工作的施工需求,不仅能够有效提升装配式施工质量,还能加快构件装配的速度,避免不必要的人力资源和成本的损耗。其中,先进的装配式施工技术能够为各项施工环节提供极大的便利,确保整体装配式施工操作有序高效的进行,使施工部门在规定的施工工期内高质量的完成相应的施工任务。

1装配式建筑概述

我国科学技术有了突飞猛进的进步,这为建筑行业创造了更广阔的发展平台,通过先进的现代化装配式施工技术,能够有效优化装配式建筑施工环节的技术体系和施工方法。在新型技术没有出现之前,传统落后的施工技术,不但大大提高了装配式建筑施工的难度,消耗了大量的施工成本,还使施工流程更加复杂,从而提高了建筑建设误差,导致无法完成既定的施工任务目标。不过,有了先进施工技术的加持,能够有效规避传统落后施工技术所带来的缺陷问题,并有利于优化传统施工技术的应用方式。以便于施工人员通过更加便捷的施工操作手段,对建筑构件进行组装和施工,这不仅能够有效压缩施工时间,还能避免不必要的成本消耗,且实现了装配式建筑施工的高效性。另外,建筑行业在引入了新型的科学技术后,为装配式建筑施工部门组建了数据共享信息化平台,能够提高各环节组装任务的效率,降低施工误差。

2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积极作用

2.1利于建筑施工质量的提高

建筑行业的各项施工环节,都需要依靠可靠的建筑施工技术的支持,才能够极大程度上,达到既定的建筑施工要求和施工标准。由此可见,先进的装配式施工技术的引入是至关重要的,能够进一步优化整体的施工技术体系,拓宽施工途径。以此安装施工人员通过利用更加便捷的操作手段,预先对建筑物的基本构件进行组装,这不仅确保后续工作不会出现隐患问题,还能大大压缩了装配式建筑施工的施工工期,避免了不必要的施工成本的消耗。与原先的现浇式施工技术相比,该技术具有极大的优势。通过预先的构件组装工作,可以有效避免由于现场组装而出现的误差问题和导致的潜在的安全隐患问题,从而保证各环节充分落实到位,达到既定的施工任务目标。由此可见,为提高装配式建筑物的施工质量,需要可靠的施工技术的支持,才能够保障各环节施工操作的规范落实,缩小建筑物主体构件的组装误差。

2.2利于优化施工管理手段

以往的传统落后的装配式施工技术不仅对整体的建筑物施工质量和施工效率造成了影响,还会对整体管理体系的进行造成干扰。而在当前建筑行业引入了更加先进的科学技术之后,能够有效优化整体的施工管理体系,创新施工管理手段。通过机械化装配设备,更加快速的进行建筑物主体构件的组装工作,这极大程度上缓解了工作人员的手动组装的压力,为施工人员的操作提供了便利,从而在施工工期内保质保量的完成相应的施工操作。

2.3利于提高施工生产管理效率

先进的装配式施工技术与以往的传统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相比,具有很高的优势,之前组装过程是通过人工手动组装的方式,并且组装环节是在建筑施工现场完成的,不但加重了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还会因为施工现场的组装操作不当,而为装配式建筑施工环节埋藏更多潜在的安全隐患问题。而在当前先进的施工技术应用之下,能够有效优化建筑物主体构件的组装手段,并通过机械设备对构件进行组装,提升了构件组装的精确程度和效率。另外,有了可靠的施工技术的支撑,能够通过预先的组装,避免了施工过程中干扰因素的影响而产生的安全隐患问题,由此可见,通过先进的装配式施工技术,可以有效弥补传统施工技术的弊端,提高整体施工质量和效率。

3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在应用中的关键点

3.1制定工程的设计质量管控体系

建筑行业需要适应当前时代的发展要求,科学应用先进的现代化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对施工过程各方面的制度体系、施工手段进行优化,并建立一套完整的工程设计质量控制方案,才能为施工人员提供明确的施工方向和施工目标,从而根据建筑构件的尺寸、规格进行预先的构件的组装工作,避免由于施工人员对细节化的构件组装工作处理不当,为施工环节埋藏了潜在的安全隐患问题。

3.2科学应用先进的管理技术

现如今,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有了迅猛的提升,高效的施工技术、信息化技术为建筑行业提供了重要的技术保障。建筑行业如果想要提高整体的建设质量,就需要利用先进的现代化信息技术和建筑技术,弥补施工管理方案中的缺陷问题,扩充有利于提供施工质量的管理内容,并通过信息化技术构建相应的信息共享平台,为各部门进行各个环节的装配式施工操作提供理论依据,便于施工部门更好的协调各方面的信息数据,提高装配式组装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其中,可以利用BIM技术,为管理人员模拟建筑信息结构模型,从而通过直观的信息展示,使建筑管理人员能够清晰地了解当前市场的发展规律和材料的价格变化情况,以便于管理人员能够根据实际的市场动向,制定有利于建筑企业发展的成本管控体系和施工方案。有了完善的管理体制的制成,才能够有效推动建筑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4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应用过程

4.1构件的设计和生产

(1)首先,就是进行建筑物主体构件的设计环节,需要可靠的信息技术的支撑,才能提高构件的组装准确性。其中,需要利用先进的3D技术模拟建筑物的结构信息,通过直观的数据信息的展示,使施工人员能够清晰了解构件的尺寸、规格和大小,以便于进行预先的构件装配工作。通过3D模拟的建筑物结构图,能够根据整体的构建特点,制定更加完整的构件设计方案,这能够确保后续工作顺利的正常开展。另外,还可以利用先进的BIM技术对构建的尺寸大小、规格进行合理的设计,并收集客户的喜好信息,提升客户对房屋的满意程度,以此实现企业更长远的经济效益。(2)其次,就是进行建筑物主体构件的生产环节。需要利用现代化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预先对建筑物主体构件进行装配工作,这样才能够有效避免施工现场装配工作对施工环节遗留下的潜在安全隐患问题的发生,并且还能够满足装配式建筑主体构件的生产要求,提高构件的装配质量。为提高整体构件的生产质量,生产企业需要通过先进的生产技术,对构建的设计要求和规格尺寸进行预先的了解,在保障建筑和主体构件各方面参数正确的情况下进行组装,这样才能够达到构较稳定性、强度、性能的规定标准。除此之外,生产工作的进行需要根据构件的设计图纸,有序进行模具的下料和加工操作,避免错误问题的出现而影响生产质量,使其在规定的生产时间内保质保量地完成高品质的构件生产工作。与此同时,生产开始之前,必不可少的环节对构件的生产厂家进行生产资质的核实,并依据质量检测标准,对构件材料的质量进行检测,在各项数据达标后才可以投入生产。

4.2构件的储存和运输

建筑物主体构件的质量是保障整体建筑物施工质量的重要因素,所以在装配式建筑施工部门进行施工环节中,还需要注重对建筑物构件的运输保障工作,以免由于不当的运输手段,造成建筑物主体构件的磕碰和损坏,难以为装配式施工环节,提供基本的材料保障。因此,在运输过程中需要保障构件存放区域的平整性,并设置相应的防护包装,避免运输不当,破坏构件质量,对构件造成损坏。

4.3内剪力墙的预制施工技术

制作内剪力墙是装配式施工环节的重要步骤,其中要注意的是确保内墙预留板的螺栓洞和预留柱钢筋准确连接,并且还需要在螺栓洞中添加水泥,能够对构件起到加固作用。另外,还需要根据螺栓放置要求,确保其处于剪力墙的中心位置,才能起到很好的连接加固作用[1]。

4.4预制构件吊装的施工技术

4.4.1建立有效实用的装配式建筑施工分析制度

为了能够确保装配式施工技术发挥最大化的建设作用,建筑部门还需要制定施工人员考核制度和责任制度,对工作人员的职责进行清晰的划分,使施工人员能够充分做好自己所负责的施工任务,并且还需要为装配式建筑施工,制定健全的施工分析制度,使施工人员能够根据任务要求和施工具体情况,科学运用预制构件吊装技术,完成各环节的构件组装工作,以此提升整体的建筑施工质量。

4.4.2在预制构件的吊装环节中,需要施工人员认真

进行处理。预先了解预制构件的相关参数,采取准确的吊装方式进行运输。并在保障预制构件的结构无损坏的情况下,才能将预制构件投入生产环节。在此过程中,还需要安排专门的记录人员收集预制信息,以便于与后续工作进行交接。与此同时,施工人员还需要根据正确的螺栓预埋位置进行吊装,通过竖向连接和水平转动的方式进行附墙杆件与结构物的连接,在保障预制塔吊安装安全性的前提下,采取正确的方式进行起吊工作[2]。

4.5预制叠合板的安装施工技术

(1)在进行预制叠合板的安装工作中,需要注意的施工事项有,施工人员需要熟悉了解施工技术的应用方式,并按照操作规范要求,科学设置预制叠合板和作业层的间隔距离,并严格按照预制叠合板的安装流程,根据操作步骤进行准确的安装,一旦发现操作错误问题,需要及时进行更改和比对,避免误差过大影响施工质量。另外,还需要注意叠合板的运输、储存的安全性和合理性,避免移动不当,造成器材的破损[3]。(2)为了降低叠合板安装过程中隐患问题的发生概率,就需要预先进行叠合板的安装工作,将临时支架安装在叠合板底部,并在各项检测指数符合施工要求之后,可以进行临时底部支架的拆除工作。

5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建筑行业如果想要实现进一步的提升,就需要制定更加完善的装配式施工技术应用标准,并引入先进的信息化技术、BIM技术、3D技术等,预先模拟建筑物结构,为施工人员提供参考依据,从而使施工人员按照构件特征,高质量完成构件设计、生产环节,提升建筑物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促进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涛.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J].建筑•建材•装饰,2020(4):58-60.

[2]李磊.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J].商品与质量,2020(7):282-284.

包装工程设计范文6

摘要:建筑机电设备安装需要使用很多设备同时操控,安装工序较为复杂,对技术要求较高。因此,要想保证机电设备的安装质量,必须做好管理监督工作,并引入先进的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BIM)技术,将其运用到施工过程中,可有效提高工程项目的整体质量并减少不必要的成本消耗,从而推动建筑工程的顺利开展。本文主要分析了BIM技术在机电设备安装施工中的应用。

关键词:BIM技术;机电设备;安装施工

机电工程设备会直接影响建筑施工的效率,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机电安装工程管理方式也在不断创新,尤其是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BIM)技术,在施工过程中展现出极大的优势,通过三维可视化的方式能全面管控机电安装项目施工的各个环节,保证工程建筑的整体质量。

1机电设备安装项目的特点

机电安装是工程项目施工中的重要一环,有以下2个特点。(1)覆盖面大。机电设备安装项目涉及的环节较多,包括电气项目、给排水系统项目以及通风系统项目等,且会渗透到各个施工过程中,如设备采购、安装与调试等环节,因此具备的通用性。(2)项目量大,科技要求高。在大型项目机电设备安装中,因为其对机电设备吊装、设施测试技术的要求很高,要引入大量的新科技及新设备。因为机电设备安装材料种类复杂、施工方法比较烦琐,所以在机电设备安装环节,要投入很多人力、物力,而且需要工作人员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1]。

2BIM技术的特点

可视化。能够使平面设计图纸变为三维图形,进一步完善了构建信息。协调性。建筑施工项目的环节较多,在此过程中会出现不同专业间的协调碰撞,特别是综合管线、机房及管道走向路径的深化排布等环节,借助BIM技术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得到准确的数据信息[2]。模拟性。在施工过程中对施工环节开展4D模拟,在三维模型的基础上加入时间维度,可以更加准确、有效地指导施工。随着现代化科技的不断发展,部分工程在实现4D模拟后进一步完成5D模拟,即在4D模拟基础上又加入了造价控制维度,能够有效控制成本消耗。优化性。BIM技术的加入使施工各个环节更加清晰,提高了整体施工质量。可出图性。借助BIM模型不仅可以绘制常规的设计图纸,而且能通过可视化特点完善优化图纸,进而使工程表达更为细致具体[3]。

3BIM技术在机电设备安装工程中应用的重要性

BIM技术的应用能够使安装施工过程更加透明化,能提前模拟施工各环节并实现动态化监管,根据相关数据合理设计工程模型且进行分析总结,可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进行优化处理。在以往的机电设计中,各环节工作配合并不好,管线碰撞冲突等问题时常发生,需要进行二次施工,延缓了施工速度,增加了施工成本。而BIM技术的应用可提前检测管线碰撞情况并及时制定解决方案,大大减少碰撞问题出现的概率。另外,利用BIM技术中的三维可视化技术能呈现施工后的建筑情况,便于工作人员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隐患[4]。同时,建筑工程涉及的环节较多,通过应用BIM技术可以提高施工效率,保证建筑工程的顺利开展。

4传统机电安装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传统机电安装施工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5个方面。(1)美观度较低。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对于建筑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现阶段的建筑造型丰富,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公共区域的灯泡安装错位、淋浴头安装64TECHNOLOGY科技不合理以及地下车库高低不平等现象,极大影响了建筑的整体美观度。(2)专业管线碰撞。机电工程涉及的专业管线较多,在施工现场经常出现管线碰撞的现象,较为常见的有风管与水管、水管与桥架间的冲突等,对下一项工作的推进造成了阻碍,甚至会进行二次施工拆改,增加了施工成本。(3)预留洞偏位。预留洞是机电安装工程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不管是居民住宅还是综合体建筑都会存在管道或桥架穿墙现象[5]。如果出现预留洞口偏位或未预留的现象,那么就会对后期的工作造成极大阻碍,使管线施工无法正常开展。(4)预制加工存在问题。预制加工配件是机电安装施工必须完成的环节之一。在传统施工过程中,预制加工各专业配件需要提前测量配件的长度、宽度以及深度尺寸,因测量方式及管理模式都较为落后,经常出现误差、遗漏等技术性问题,极大影响建筑的整体美观性,同时还存在安全隐患。(5)材料管理较难。机电安装涉及环节较多,使用材料也较为复杂,由于材料管理模式较为单一,难以全面把控各个环节,增加了材料管理的难度。

5BIM技术在机电设备安装施工中的应用

5.1机电设备管线综合排布

建筑机电需布设多种类型的管线,管线布设是机电安装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管线安装的效率与质量对于机电安装有决定性影响。机电安装系统具体包含给排水系统、通风防排烟系统、供配电系统以及采暖系统等,其设计需要由多个专业合作完成。设计工作完毕后需进行管线协调工作,把每个专业的安装图集中起来进行剖析,明确管线相交的位置,并依照合理的次序加以调节。对于功能多样的公共建筑,机电系统的规模较大,管线铺设前经常要进行反复调节,综合优化后才能确定布设方法,协调过程易产生偏差且不利于记录。运用BIM技术管控管道网络铺装有助于科学、全面地监管铺装过程,妥善解决管线布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另外,利用BIM技术可以再现管线布设过程,保证施工的科学性。利用BIM技术构建的管道三维模型如图1所示。

5.2机电设备安装预留预埋

如果预留孔洞或预埋套管部位存在偏差,那么会导致机电设备无法顺利安装,严重时还会导致结构受力产生异常。一般情况下,机电系统预留预埋是依据每个专业提供的安装图预先埋设,仅仅根据二维平面图汇总所有专业的信息必然会产生缺、漏、错问题,一方面会消耗诸多资源与人力,另一方面也会因施工人员无法直观判断预留预埋位置能否满足机电系统安装需求而导致安装费用增加。利用BIM技术的三维协同可视化管线综合排布和调整模块可以在施工前确定预留预埋的具体位置,所有专业均处在同一模型中,可以迅速、准确地了解各专业模型状况,有利于提高预留预埋位置的准确度。通过三维建筑模型可全方位展示二维设计无法直观看到的隐藏结构信息,从而精准定位预留孔洞的位置和尺寸,避免后期二次开凿,并能将预留孔洞统计成清晰的列表,方便查找,有效保证施工质量。

5.3设备安装模拟

设备安装模拟又称为虚拟施工,是运用BIM技术呈现施工的具体流程,利用电脑的汇总、梳理安装实践中的人员、材料与机器等信息,且能够以可视化的方式呈现,便于安装人员及时发现处理安装过程中的问题。在公共建筑建设期间,施工模拟一般应用在机电设备布设和机械安装方面。在项目施工前期,项目相关方可利用BIM技术分析施工计划,改进施工流程;在机电系统安装期间,应当高度重视管线安装次序,若未全面了解管线的排列顺序,会产生上层管线还未布设但下层管线已布设完毕的问题。例如,某工程管线集中布设处需先将电气桥架布设完毕后再进行水管、空调风管的装设,但因安装人员的马虎,水管与空调风管先布设完毕,不能再安装电气桥架,产生返工问题。应用BIM技术呈现施工过程,能够大幅降低该问题产生的概率,在动工安装前依据施工安排模拟安装部位,所有专业共同商讨,制定最科学的安装计划,另外,还能够导出可视化虚拟施工过程,指导安装活动有序进行。

5.4机电设备系统性施工

对地下室机电安装工作,冷热源机房的管线布设非常关键,虽然特殊管线的标高会配有剖面图,但是二维图与立面图汇总后会产生诸多问题,作业人员在理解时也容易产生偏差,出现返工现象,使成本增高、工期延迟。基于BIM技术,在检验管线碰触情况后,依据综合管线布设校正要求,遵照管线避让准则,科学确定管线安装部位并确定合理的安装次序。采用这种方法能够加快施工速度,减小出错概率,缩减工期,提升项目施工效果。另外,通过BIM软件分析出混凝土墙体预留洞,可以解决设计遗漏等难题,确保项目预留位置准确无遗漏,避免施工后二次凿洞破坏结构。

6BIM技术在建筑机电设备管理中的应用

(1)施工现场管理中的应用。将收集的所有数据信息直接导入BIM模型中,可及时发现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隐患,推动施工工作顺利开展。以往的机电安装工作周期较长,人员流动较大,增加了工作难度。通过运用BIM技术建立三维立体模型,可及时更新施工的情况和相关数据,减少人员间流动所带来的影响。同时,可以在BIM模型中导入工作计划或设备基本信息,提升施工管理的整体水平。(2)机电设备安装进度管理中的应用。借助BIM技术可以有效控制安装进度,及时发现安装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应用BIM技术还可以有效监管机电设备安装过程中的资源分配,保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安装任务。(3)质量管理中的应用。BIM技术在运用过程中具有优化性和协调性的优势,可在施工前期逐一排查施工现场,发现存在的安全隐患与问题,便于工作人员及时处理,避免出现设计图纸与施工现场实际情况不符的现象。另外,借助该技术可全面监督整个施工环节,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施工风险。(4)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机电设备安装施工具有一定的危险性,通过BIM技术的应用可在施工前期为相关部门提供准确信息,对下一步工作计划的制定起到指导作用,同时还能提示安装工作中风险较高的地方。在开展安装工作时,可提前在计算机上进行模拟操作,检测施工技术是否适用,若存在问题可及时更换。另外,BIM技术主要是通过三维图像的展现模拟还原施工过程,可以准确清晰地看到施工过程之中的重点、难点和风险点,以便提前采取应对措施,降低了安装工作的危险性,提高了施工的安全性。(5)成本控制中的应用。BIM技术贯穿于机电设备安装的各个环节,对各个阶段的施工技术以及安装过程都起到监督作用。此外,借助BIM技术还可以控制整个安装环节的成本,特别是在设计优化环节,可以有效降低安装过程中的成本消耗,确保材料成本、安装进度以及质量达到平衡状态。

7结语

机电安装是工程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机电安装施工中引入BIM技术,能够有效提高建筑工程设计的适用性,从而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前提下提高施工效率,保证机电安装质量。因此,为适应现阶段工程建设对机电安装施工提出的要求,必须在施工中引入BIM技术,解决技术上的难题,提高施工技术水平。

作者:曹杰

BIM技术在机电设备的应用篇2

在信息时代背景下,大数据已广泛应用于很多领域,为各行各业的快速发展发挥出了强有力的助推作用。受此影响,工程建设招投标领域也开始以大数据利用为基础来促使招投标工作变得更为合理化、科学化以及公平化。为进一步提高大数据的应用水平,确保工程建设招投标工作持续向好发展,有必要对大数据的科学运用做出深入探讨,以期能为相关领域的应用提供参考。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建筑行业得到了飞速发展。对于装配式建筑工程而言,机电安装工作在整个建筑施工工作中占据了重要地位,高质量的机电安装能够保证装配式建筑物的质量,延长装配式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在机电安装工作中,BIM技术在机电管线设计工作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主要用来对机电设备内部的管线进行合理优化,从而能够极大地提高装配式建筑整体的施工质量。BIM技术是以建筑模型为基本载体,在设计好的建筑物模型基础上对实际施工过程中需要采集的数据和信息进行适当处理,然后采用配套的软件整理与优化采集的信息,根据整理好的信息对项目整体的施工设计和后期的管理工作加以指导,促使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工作向着智能化、信息化的方向转变,为建筑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1传统建筑机电安装与装配式建筑机电安装概述

一般而言,传统建筑机电安装施工工作主要通过施工人员对所有的机电设备进行合理的安装,不需要技术过硬的施工人员,而且人员流动量较大,会给施工管理工作造成一定的阻碍。由于建筑工程的施工周期较长,传统的建筑机电安装施工作所要花费的时间较多,不同的施工现场环境对施工进度存在不同的影响,不同的施工团队所负责的机电安装工作不同,之间可能会存在施工工作的交叉现象,这就提高了施工过程中出现返工、误工现象的概率[1]。而且由于实际施工过程中投入的人员较多,使用的机械设备较多,这就会给施工周围的环境造成严重的噪声污染,施工完成后产生的建筑垃圾较多,也可能会给施工周围的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对于装配式施工工作而言,其主要是在制作工厂中对绝大部分机电设备的管线进行安装,通过流水线进行安装,降低了现场安装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只需要占用很小的施工场地便可以进行高效的机电设备安装工作,有效避免给施工现场造成环境污染的问题。此外,将绝大部分原件在预制构件厂中加工完毕,能够降低建筑企业对机电安装工作的成本投入,不仅保证了机电安装的质量,提高了施工的效率,还会给企业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2]。

2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智能施工安装过程中的实际应用

2.1在装配式建筑构件检测方面的应用

在装配式建筑机电安装工作中,工作人员利用BIM技术能够对装配式建筑构件进行精准检测,相比传统的装配建筑施工工作而言,先进的BIM技术能够节省大量的建筑构件检测时间,提高了装配式建筑机电设备的安装效率,保证建筑预制构件的精准度,提高建筑物整体的施工质量。对于实际的装配式建筑构件检测工作而言,技术人员不仅需要利用BIM技术,还要结合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综合应用,提高装配式建筑机电预制构件的检测精准度。在使用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对装配式建筑的预制构件进行扫描时,选用三维扫描方案,扫描的数据与预制构件的数据模型上传到BIM数据库中;其次,将BIM数据库和三维激光扫描软件进行链接,通过BIM模型数据库对预制构件模型进行精准检测;再次,负责不同技术的工作人员之间进行交流,将系统检测到的模型信息与前期工作人员设计好的模型信息进行对比,如数据存在偏差,则要及时调整;最后,在对施工现场的塔吊等施工设备进行安装时,利用三维扫描技术对施工周围的环境状况进行数据收集,从而能够保证施工设备的高质量安装[3]。此外,利用BIM技术建立好模型数据库以后,要将数据库的信息与构件出厂信息对比,提高检测准确性。

2.2在施工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在装配式建筑机电安装工作中,企业需要高度重视PC结构加工质量管理工作。通常,PC结构主要在工厂内进行生产加工,在对其进行生产加工时,可以利用BIM技术建立完善的PC结构信息化三维模型,保证PC结构在工厂制作过程中做到可视化、生产模拟化等。PC结构在生产过程中首先需要对原料进行处理,其次加工PC结构制作过程中使用到的钢筋网,搅拌混凝土原料,最后对凝固好的PC结构混凝土进行合理的养护。采用BIM技术能够建造智能化、数字化的PC结构生产系统,促使PC结构工厂生产工作向着系统化、自动化的方向发展,不仅提高了PC结构的生产效率,还保证了每一个构件的生产质量。此外,工厂在生产PC结构的过程中要严格控制不同生产环节的生产质量,加强对构件质量的检查,确保构件不会存在隐蔽的质量问题[4]。如果上一道生产工序的质量不合格,则要立即剔除不合格的构件,避免不合格构件进入下一道生产工序。在PC构件生产加工过程中,也可以利用BIM技术对所有的构件进行统一编码,利用BIM信息库和构件平台对每一个PC构件植入专门的二维码,通过二维码能够追溯查看和管理构件的生产、包装、运输等过程,利用专业的BIM信息化平台提高装配式机电安装工作的质量。对于PC构件安装管理工作而言,如果在安装过程中因人为操作不当而产生失误或管理偏差等现象,则会给建筑整体的质量造成严重的不利影响。因此,在PC构件正式施工之前,可以利用BIM技术建立可视化的安装模型,确保不同安装流程的交接工作能够顺利完成,提高交接工作的清晰度,确保交接工作能够有效落实。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利用构建好的PC结构安装模型能够准确掌握施工现场的安装状况,根据不同的安装流程制定科学的施工计划,为顺利施工提供良好的保障。在PC结构正式运入施工现场之前,现场专业人员可以利用BIM技术构建信息化平台,了解每一个构件的质量、参数和属性等信息,剔除质量不合格的PC构件,这样才能够提高装配式建筑机电设备的安装质量。对于PC构件安装过程而言,首先需要利用BIM技术信息平台了解各个建筑物的构件类型、安装位置、轴线、尺寸、大小等信息,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因操作不当而产生安装失误的现象[5]。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可以将实际的建筑外观与前期设计好的BIM建筑模型进行有效对比,根据对比的结果调整施工的进度与方案,对施工的质量进行实时跟踪与管理,在施工质量管理模块中植入BIM信息数据库,将不同施工阶段的质量信息导入BIM模型数据库,利用专业的App统计施工现场的环境数据和设备安装质量,并利用计算机软件分析数据,对比结果与施工规范,如果存在质量问题则要立即改正,保证施工工作顺利进行,提高建筑物的施工质量。

2.3在空调系统安装中的应用

绝大部分建筑物集演艺、展示以及娱乐等功能于一身,由于使用到的功能较多,用途广泛,因此对室内温度的控制要求较高。对于此类建筑项目的施工工作而言,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需要安装空调等装配式建筑机电设备。一般而言,在实际的项目空调施工工作中,建筑企业主要选用的中央空调系统为离心式和螺杆式冷水机组。在装配式建筑机电安装工作初期阶段,企业需要综合考虑建筑物整体的客流量以及结构参数,结合中央空调实际的使用效果和相关参数制定科学的内部环境温度控制方案。在此过程中,工作人员可以利用BIM技术,将建筑物结构参数、内部环境参数和客流量等输入专门的计算机系统,然后对这些数据进行精准模拟,从而计算出合理的机电设备配置参数。在装配式建筑机电安装工作中,可以在建筑物的展厅、议厅等大空间范围内安装落地式组合空调机组。如果会议室的空间较小,则可以安装风机盘管,并在风机盘管外增加新风系统。如需在同一间屋内安装不同类型的空调,那么需要在控制计算机中对不同的空调设置合理的安装参数,以此来提高整栋建筑物空调机电设备的控制精度。对于冷却水系统配置工作而言,建筑企业根据实际的机电设备安装状况,可在冷却水系统内安装3组离心强分式逆流冷却塔。在设计采暖热源热水系统时,利用BIM技术能够准确计算并模拟出建筑物整体所需要的供暖量,在此数据的基础上对热水系统的气压进行控制,设置合理的补水时间差,确保整栋建筑物的空调系统能够很好地满足使用需求。

2.4在消防系统安装中的应用

如果建筑企业承接的建筑项目主要用来演艺、展示、娱乐等方面,那么在安装建筑消防系统机电设备时需要保证设备的质量,提高消防系统整体的安全性能。由于此类建筑的功能较多,在使用期间人员较为集中,因此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要根据不同楼层的设计规范制定科学的消防系统安装方案,根据不同的施工特点安装合适的消防系统机电设备(图1),确保设备在投入使用后能够正常运行,这样才能够有效预防和减少火灾隐患。即使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火灾,消防系统也能够在第一时间发现灾情,并通过系统设定好的消防方案快速扑灭火灾。建筑企业在安装消防系统时,可以利用BIM技术先构建好整栋建筑物的消防系统模型,在管线布置模型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施工状况,合理布置消防系统管线。通过BIM技术模拟消防系统管线,能够保证管线布置的精准度。BIM技术主要通过模拟出三维视图来为施工人员提供施工便利,不仅能够减少施工过程中所要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还能够提高消防系统管线布置的准确性,保障消防系统机电设备安装的质量。对于消防系统安装工作而言,采用BIM技术能够准确预测出火灾发生时消防管线的应对情况,模拟出整栋建筑物在发生火灾时消防系统机电设备的灭火能力,从而能够为实际的施工工作提供良好的指导,保证消防系统机电设备安装的质量。

2.5在电气系统安装中的应用

一般而言,高质量电气系统机电设备的安装能够保证建筑整体的使用功能(图2),相比于其他系统机电设备安装工作而言,建筑企业在安装电气设备管线时需要安排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目前,在装配式建筑电气安装工作中,其最可能发生的问题是设备内部管线交叉碰撞。因此,建筑企业在装配式建筑机电安装工作正式开展之前,可以利用BIM技术合理模拟设备安装过程。通过BIM技术能够将装配式建筑机电设备安装在合理区域,不仅能够模拟机电设备的布局安装,还能够模拟机电设备内部的管线,提高了装配式机电设备整体安装的规范性和精准性。此外,采用BIM技术能够合理设计机电设备的变配电负荷等级,有效控制照明系统的参数,根据建筑物整体的使用需求设计合理的节能规范,保证低压配电的安全性,提高了项目电气设备设施的利用率。

3结语

建筑企业在装配式建筑机械安装工作中有效利用BIM技术能够建设完善的BIM数据库,在数据库信息的基础上,工作人员能够将施工过程中设计好的施工图纸和施工过程视频上传到数据库中,做好施工交底工作,提高施工工作和施工交接的效率。实际施工过程中,施工管理人员也可利用BIM数据库的手机模型来了解实际的施工过程,查看对应的施工图纸。施工过程中,工作人员如果需要变更施工图纸,则需要将变更的信息及时上传到BIM数据库中,这样才能保障建筑工程及时完工,提高装配式建筑机电设备的安装精准度和质量,减少建筑资源的浪费,不仅为建筑企业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还能够带动装配式建筑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作者:孙建刚 单位:甘肃第七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师

BIM技术在机电设备的应用篇3

机电安装施工管理中,建筑信息模型的合理化应用,在保证安装工程设计合理化的基础上,对于提高安装工程投资回报以及提升项目施工质量、节约工程施工成本等方面都表现出了显著优势,是安装工程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现阶段对于建筑行业而言,由于建筑环境的复杂以及模块化,在建筑使用性能方面人们的关注度在不断提高。相比传统电子信息技术手段,BIM技术在具体化运用过程中,工作人员可通过建立可视化图像信息给予工程安装以及规划建议,以便于后期在工程调整后通过对信息模型的数据调整来进行指导。

1机电安装施工管理中BIM技术应用优势剖析

与其他施工管理相比,机电安装施工管理贯穿工程施工作业始终,且还存在相对复杂的运行阶段,再加上工期紧张、二次施工以及涉及面广(电气、给排水、通风系统以及消防工程)的显著特点,在施工时为尽可能保证安装质量以及效率,保证BIM技术的合理化应用具有重要意义。BIM技术也被称为建筑信息模型,是电子信息化产业时代背景下一种常用于工程管理的电子信息技术手段,在施工时工作人员可根据工程施工过程中的相关数据,用以对建筑不同阶段的图像进行复原,以此在保证规划合理化的前提下加快施工进度以及提升施工质量。相比传统二维图像模式,BIM技术本质上而言是一种三维立体模型,较强的可模拟性、可观察性、可协调性能较强、可出图性、可优化性是其技术应用特点(图1),具体而言通过借助三维数字技术以及构建三维立体模型,为后期施工管理工作的高效落实创造良好条件。除此之外,现阶段在复杂多变的建筑环境中,在机电安装施工管理中,BIM技术还具有如下应用优势:

1.1技术优势

1.1.1全建筑信息

在机电安装工程施工管理中,“全建筑信息”是BIM技术应用的显著优势之一。相对于“传统建筑信息”,“全建筑信息”是指在施工始末,建筑施工管理各领域的参与者(客户、业主、设计人员、施工人员)、相关部门(监管、运营)以及信息(设计信息、施工信息、生产信息、运营信息)都涉猎其中,信息量的庞大化以及物料种类的丰富化为后期监护信息模型的高效构建创造良好条件。在后期施工管理过程中,管理者可通过借助建筑信息模型对机电安装工程各领域的内容进行统一管理,在降低错误率的同时为后期工作的高效开展打下坚实基础[1]。

1.1.2全生命周期覆盖

新市场经济常态下,建筑环境的复杂化在增加工程施工难度的同时,管理工作能否有效落实,对于工程效益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机电安装工程作为建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贯穿于工程始终,相比传统电子信息技术手段,在进行管理时BIM技术通过合理化运用到建筑生命周期管理(图2)中,在一定程度上不仅降低了信息查阅和更改难度,同时作为一种可后续拓展技术,BIM并不会受到建筑生命周期的影响,因此在任何阶段管理者都可运用BIM技术,通过结合各阶段的具体需求进行模型的构建,由此在保证信息平台共享的基础上,全面提高工程改造质量和效率。

1.1.3全过程协同化

不同于传统二维图像技术手段,BIM技术在机电安装工程施工管理中,过程协同化管理也是其显著的技术应用优势,在有效推进施工进度的同时还全面提高了施工质量和效率。在生命周期中,不同单位的关注侧重点并不相同,若各阶段所有参与者(设计单位、物料供应商、运营单位以及监管部门)各自从事自身工作内容,未能进行统一化管理,在一定程度上不仅影响了施工进度,同时也不利于行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达成,反观若保证BIM技术的合理应用,通过构建统一化的协同场所和平台,各参与者可通过相对协调以及共同管理,来保证管理工作的有序、有效开展。

1.2价值优势

1.2.1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

在机电安装工程施工管理中,BIM技术的应用,不仅能降低成本消耗,同时在保证资金高效利用的同时还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BIM技术在应用前,施工单位在管理时通过会消耗大量“三力”资源来完成规划、设计等工作,后期在具体施工时若建筑施工发生变化,图纸信息的更改以及计算又需要消耗大量资源,并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施工周期,反观若借助建筑信息模型,通过输入更换的图形信息数据来快速获取具体的安装规划,不仅降低了图形信息更改资源的消耗,同时在加快施工进度以及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1.2.2有利于提升规划效率

在安装工程开展过程中,规划工作效率的高低是影响安装质量的重要因素,换言之为全面提高工程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管理时全面提升规划效率,对于推动行业良性发展而言具有重要意义。现阶段对于不同建筑体量以及形态的建筑而言,工作难易程度也各不相同,若在进行安装规划阶段施工单位未能合理化运用BIM技术,在影响工程管理工作效率的同时也对安装实用性和安装质量造成了十分不利的影响,反观若通过运用可视化的图像信息,施工单位可及时发现施工整体以及细节部分存在的问题,通过对施工过程的优化来解决相关问题,以此来全面提高了规划质量和效率。

1.2.3有利于及时传输信息

建筑设计中,信息传输是否及时、准确,是影响设计工作质量和效率的重要因素,在进行传输时为尽可能实现精细化设计目标,合理化运用BIM信息技术来进行信息共享,是保证信息传输完整性和时效性的有效渠道。在建筑设计中,施工单位通过建立BIM建筑模型来对监控项目设计进行远程控制,从而在有效处理2D图纸信息交互难问题的同时,增加了信息交流速度,并在准确预测项目开展的前提下,保证信息的快速化传播。

1.2.4有利于全面展示信息内容

可视化、可出图性、协调性好以及量值精度高是BIM技术的应用优势,随着近年来工程建设规模和数量的逐年递增,为保证高质量设计目标的达成,在设计时通过合理化运用BIM技术是极为必要的。建立BIM模型在一定程度上不仅能将改造项目以可视化效果呈现在施工人员面前,另外通过凭借3D效果还能精准表达建设单位的设计内容,并制定出具体的针对性设计方案,由此在规避施工风险的前提下减少工程造价风险,保证工程施工目标的达成[2]。

1.3参与者优势

1.3.1客户方面

作为机电安装工程施工管理的参与者之一,在现阶段复杂化的建筑市场环境中,将BIM技术合理化运用其中,从某方面而言在保证投资效益信息获取时效性的前提下,为客户的多样化选择提供了可能。除此之外基于“客户”视角,BIM技术的使用还可协助客户在检测设计方面是否满足需求的同时,缩短了投资单位以及政府部门的决策时间。

1.3.2设计师方面

在规划设计阶段,设计师作为活动主要参与者,设计内容是否规范、合理、科学,是影响工程整体施工质量和效率的重要因素。在机电安装工程中,规划设计阶段通过合理化运用BIM技术,在实现对空间、外观等功能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分析能耗以及成本,保证了初期设计的科学性。除此之外基于“设计师”视角,BIM技术的使用还可在保证图纸报告信息实时更新的同时,为协同化设计创造了良好条件,由此保证了行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达成[3]。

1.3.3施工单位方面

施工管理阶段,施工单位作为参与管理的主要执行单位,在以往管理中由于管理理念和手段的传统化,在影响管理质量的同时也不利于行业的进一步发展。BIM技术作为现阶段在建筑领域一种常用的电子信息技术手段,通过构建信息模型,施工单位可在及时发现、反馈和完善施工问题的基础上,加强对施工进度和成本的合理化控制。除此之外基于“施工单位”视角,BIM技术的使用还可在实时动态化跟踪施工现场的同时,来全面提高施工质量[4]。

2机电安装施工管理中BIM技术具体化应用剖析

2.1优化现场施工方案,全面提高工作效率

机电安装工程中,施工方案是否合理,对于工作效率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BIM技术最初是用于办公运营中,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技术在建筑领域的广泛应用,BIM技术在复杂化建筑市场环境中,为确保自身优势的最大化发挥,在规划设计阶段提高做好相关调研工作是十分重要的。在施工方案制定时,首先施工单位需要提高做好技术交底工作,并基于现场实况来构建科学建筑信息模型,以便于工程参与者在明确掌握和了解相关信息的基础上为后期工作的开展创造良好条件;其次由于施工现场环境的瞬息万变,当施工环境抑或是其他方面发生变化时,需要对建筑信息模型进行及时调整,为便于对方案进行及时讨论、修改和优化,施工单位可通过利用移动设备来展现BIM模型,在保证现场情况实时呈现的基础上提高施工质量和效率;最后在模型导入阶段,为便于参与者明确自身职责,施工单位可根据专业进行导入,由此在保证信息专业性的同时保证各方在方案优化时能结合自身需求视角进行优化,以此来保证方案的高效化应用[5]。

2.2构建云平台工作组,合理控制现场返工率

在施工管理阶段,云平台工作组(图3)的合理化构建,也是BIM技术高效化运用的重要前提,是有效控制现场返工率以及误差问题发生率的重要保证。通常来讲,在机电安装工程施工管理阶段,为全面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加快云平台工作组的创建是十分必要的,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由于机电安装工程参与者相对复杂,且各部门关注度以及侧重点各不相同,在管理时若管理方关注于自身重点内容,在很大程度上不仅难以保证管理质量和效率,更不利于行业可持续发展。云平台工作组的创建,其目的在于保证参建单位的模型能得到一致性的保护,模型更新后借助云平台工作组参建方可获取最新的模型同步信息,并针对反馈信息就图像信息做出调整,相比传统工作组,云平台工作组的高效构建,在一定程度上技术人员和用户之间形成了一种十分紧密的联系,通过平台工作组来快速传递信息,不仅有利于改善当前工作现状,与此同时在降低返工率以及错误率方面也表现除了显著优势,保证了行业的良性发展[6]。图3基于BIM的全过程管理云平台

2.3高效管理物资设备,全面提高经济效益

物资设备管理作为机电安装工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管理工作形式化在增加资金不必要损耗的同时,也是影响企业可持续发展目标能否达成的重要因素。在以往物料管理中,由于管理者未能提高对其的关注度,粗放型管理方式的采用极大地影响了企业经济效益,反观若在管理时采用了BIM技术,管理者在进行采购时可根据模型计算出采购所需的物资,在一定程度上不仅避免了物资的过量采购,同时也全方位地加强了对物料应用质量的控制,保证了工程的施工进度。除此之外随着近年来建筑环境的复杂多样化,物料种类、数量和价格呈现出多样化的变化趋势,施工单位可利用BIM技术来全面统筹物料工作,并通过计算施工成本以及采购计划,来进行采购和管理,由此极大地提高了管理质量和效率[7]。

2.4动态化管理识别,全面提高管理工作质量和效率

BIM技术是电子信息技术在机电安装工程中常用的一种现代化技术手段,在进行具体化应用过程中为保证应用质量和效率,管理者需借助较为先进的设备,因此设备管理能否落实到位,也是影响BIM技术使用质量和效率的重要因素。在进行设备管理时,若管理方采用传统静态管理方式,面对复杂的管理内容不仅未能对其进行针对性处理,甚至还会影响后期工程的施工进度,从而对企业整体发展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因此为真正做到同步进行,在设备管理时管理者需采用动态化管理方式,具体而言就是当工程有更新出现时,项目人员则可以根据更新后的三维模型,动态的管理工程的成本[8]。

3结束语

概括而言,在工程施工管理中,对于机电安装施工而言,作为建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施工管理工作是否科学以及技术手段是否合理,是影响工程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的重要因素,为改善当前管理工作质量和效率,将BIM技术合理化应用其中,对于推动行业良性发展而言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汪锋.建筑机电安装工程中BIM技术应用探讨[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16(4):78-81.

[2]薛刚,王晓飞,冯涛.BIM-5D在大型机电安装工程中的应用研究[J].建筑科学,2016,32(12):54-59,118.

[3]刘志涛,张闻天,李志海.BIM在机电安装施工管理中的应用和探索[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9,34(22):51-52.

[4]高文文.BIM在机电安装施工管理中的应用和探索[J].重庆建筑,2016,15(8):7-9.

[5]杨磊,陈健.BIM技术在机电安装行业的应用与发展[J].建筑技术开发,2014,41(11):60-62.

[6]秦少平.BIM技术在机电安装工程中的应用[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4(5):339-340.

[7]张洪伟,殷飞,唐智.BIM在工业厂房机电安装施工管理中的应用[J].装饰装修天地,2020(23):294.

包装工程设计范文7

【关键词】电力工程;安全建设;措施

1引言

近年来,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突飞猛进,电路建设的复杂性也在提高,对电力工作人员的要求也在提高,要求其具有较夯实的专业知识作为基础。因此,对电力工程的质量与安全的把控是非常重要的,通过提高电力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不断完善管理制度,加强各部门之间的交流合作,使得电力工程的施工工作能够得以顺利地开展。安全问题在电力施工过程中是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只有脚踏实地地做好安全监管工作,才可以尽量避免各种安全事故的发生,减少安全隐患,电力企业才能够发展地更加长远。

2电力安全建设的重要性

电力安全建设是电力工程建设中至关重要的一个部分,对电力建设工程来说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同时,国家的发展也少不了电力行业,百姓的生活也与其息息相关,因此,电力安全建设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又由于电力建设工程的建设工作较为复杂,较多的高空、管道以及野外作业中存在着许多未知的因素,使其工作的危险性大大增加,相关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就随之受到了威胁。因此,加强电力安全建设工作是非常重要且有必要的,及时发现建设过程中的存在的安全隐患,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使得工作人员的安全得到保障,从而促进电力企业的发展。

3电力安全建设中出现的问题

3.1设计方案不够合理

电力工程设计方案是否合理决定着最终建设作业的质量的好坏,其二者紧密相连。在对电力工程的施工档案进行设计时,要将相关方案设计的规定准则作为依据,明确施工技术要求,并且按照其严格执行。同时,由于电力建设工程其本身具有一定的复杂性,涉及到许多工种和知识领域,这就要求设计人员其自身具有较高的专业性,对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等一些实际情况有着较为丰富的经验,从而可以设计出科学合理的方案。可现如今,设计人员在设计施工方案时往往容易忽视实际情况,使得设计方案缺乏一定的合理性,同时,过于重视其美观性,使得设计方案在可操作性和科学性上不足,使得工程设计的整体工作无法很好地发挥出来,从而造成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加大安全事故的发生的风险,电力建设工程的质量也无法得到保障。

3.2缺乏安全责任意识

要想要电力建设工程得以长期地安全稳定的运行下去,就必须在电力工程的安全监测与质量控制上下功夫,其二者直接关系到该电力工程在后期的使用价值。就目前的电力行业的市场发展情况看,相关工作人员尚未意识到电力工程安全建设对电力工程的重要性,导致电力施工过程中安全事故频繁发生,致使后期的工程质量与预期标准相差甚远,使质量无法达标。施工过程中安全事故的发生不仅使整个工程的进度被延误,也使得电力工程建设的成本大大提高。同时,也正是由于企业领导与相关工作人员缺乏安全责任意识,就不能积极提高自身的素养与专业知识,无法跟上时展的脚步,不能及时、熟练地将新技术应用于电力工程建设中,从而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新技术的效能,进一步使得施工效率大大降低。

3.3质量与安全控制机制尚未完善

目前,电力建设工程生产质量与安全控制机制还不够完善,虽然《电力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监督管理办法》中对电力建设工程各个参加建设的工作单位和其具体职能有着较为明确的说明,并对电力建设工程的各个建设单位所必须遵守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也有着一定的规定,但是在生产费用使用等方面的相关规定还不够详细,与其相关的制度也不够完善。这就会对电力建设工程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进行带来一定的影响,从而无法保证电力工程的施工质量,因此,应该对完善质量与安全控制机制,健全相关的规范规定,这样才能使得电力工程的安全工作与施工质量有了一定的保障。

4电力工程安全建设监理技术措施

4.1加强制度建设和完善安全监管制度

目前,我国法治进程脚步不断加快,与电力工程安全生产的相关的法律法规的框架体系也已经大致完成,但是在更加具体的生产施工项目上还应该有更加详细的规定,相关制度也应该得到进一步的完善。与此同时,在日后的电力行业的发展中,各个部门都应该与时俱进,注重在电力工程安全监管建设方面的工作,不断完善与其相关的规范制度,健全电力工程建设安全评估方法。要求其电力建设工程的设计团队以及施工单位等严格依据相关规定进行一系列的设计与施工等,要求施工团队在进行施工前对施工现场及周边环境条件以及可能造成安全事故的危险源进行一个详细的勘察与评估,以确保在更大程度上减少安全隐患、降低安全风险,对在施工过程中的不规范的工作及时叫停并将其进行整改。这样,不仅使整个电力工程施工工作能够得以安全稳定的运行,还使得相关工作人员的安全得到了保障。

4.2提高安全责任意识

由于电力建设工程所需要的时间周期较长,也正因为如此,在对电力建设工程的管理中,企业高层领导都更加的注重电力工程的利益收成,过分强调施工的进度和经济收益,从而忽视电力工程安全建设工作,安全责任意识不足,在管理方法上欠妥,导致工作效率低下。同时,相关工作人员责任心不足,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无法意识到安全监管工作对电力建设工程的重要性,导致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不足。因此,在人员管理时要重视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安全责任意识,使其认识到安全监管工作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其工作积极性,贯彻落实相关的规定和制度,进一步促进电力工程能够得以更加安全稳定的开展。

4.3做好施工设施安全管理

如今,要想使得电力建设工程安全监督管理工作能够得以顺利地开展下去的前提有以下几点:①要有充足的管理工作人员,并且职责分配合理,责任到人;②要有完善的管理设施。因此,在进行对电力建设工程的安全监督管理的过程中,相关安全管理监督单位要对电力工程的施工现场做好管理工作,对施工现场的各种设施进行明确的型式、样式以及作用上的说明,并且要对安全设施进行定期的检查维护,使得相关工作人员在使用的过程中能够更加的安全、顺利。同时,做好施工设施安全管理工作,也可以在更大程度上为电力工程施工团队打造一个相对稳定、良好的工作环境,在此基础上严格按照相关安全管理规范与规定进行施工作业,这样,不仅仅能够在较大程度上提高安全监管效率,还可以促进电力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使得工程的质量得到保障。

5结束语

总而言之,电力工程建设的质量及安全问题是电力工程工作的重中之重,为了使电力工程质量及安全得到保障,相关的工作人员需要在自己的专业素质上不断提升,在制度上也需要不断完善,在此基础上,加大对电力工程质量的监测把关力度,并对在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或安全隐患等进行具体分析,对其指定出可靠有效的解决方案,以确保电力工程工作能得以安全稳定顺利地开展,此外电力工程的质量也可以得到保障。

参考文献

[1]欧阳军.电力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控制分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7.

[2]邬晓东.试论电力工程中输电线路施工管理[J].商品与质量•建筑与发展,2013.

[3]张军凯.浅析电力工程输电线路施工管理[J].中国包装工业,2015.

包装工程设计范文8

关键词:电气工程;质量控制;安全管理;措施

引言

电气工程在建筑行业内是一个特殊存在,具有特殊的地位,因为这项工作要为居民提供电,如果施工不严格,会导致质量和安全问题的发生,影响居民的生活。所以说这是一项关系重大的工程,要严格控制施工质量,重视对每一个施工环节的监管,切实保证电气工程的顺利施工,尽可能的减少质量、安全问题的发生,将居民的安全和利益放在第一位。在电气工程的实际施工过程中,一定要选择优良的导电材料和电器,安排专业的技术人员来指导和监管施工,对质量问题和安全问题要严格把关,不能让问题工程来危害人们的生活。

1电气工程中常出现的问题

1.1材料、设备存在质量问题

在许多工程领域内,一般情况下施工所用的原材料都应该按照统一的标准来购买,但是在电气工程领域事实却不是完全如此。由于没有统一标准的约束,电气工程中所用的施工材料质量良莠不齐,如果电缆线的强度和截面积不够,使用过程中就发过热或短路,就会影响正常供电和用电安全,而且开关和插座等部件的质量问题也会影响用户的正常使用。

1.2导线穿管、包装的操作方式存在问题

准备好施工材料之后,就要着手安装工作了。安装过程中可能发生的质量和安全问题主要是由施工人员的施工技术不合格导致的。有的施工人员不具备专业的知识,无法正确的分清电线和管道的规格,可能会将电线和管路敷错了;管道铺设完成之后,就该开始掩埋管道,如果施工人员无法按照正确的深度和浅度来正确掩埋的话,会影响施工的质量;还应该正确区分管道是否应该接地,不能把该接地的和不该接地的弄错。上述这些问题经常发生,给工程管理带来了许多困扰。

1.3电线管安装问题

将电线铺设完毕之后,就该进行安装工作了。施工人员在安装电线管的过程中,也会经常的犯一些错误,如将两种不同规格的电线管搞混,导致安装出错,这些问题都对整个电气工程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1.4防雷装置设置问题

从建筑物的安全角度来考虑,安装防雷装置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而且安装防雷装置这一工程也隶属于电气工程。在施工的时候,需要将避雷针与地线连接起来以达到避雷的效果,但是施工人员不规范的施工技术会导致接地线地点连接不可靠,避雷效果差,从而危害建筑物的安全。

1.5吊顶层安装问题

将隐性的组件都铺设安装完成之后就可以开始安装吊顶层了,吊顶层的安装也非常麻烦,经常出现问题。许多配管连接在一起,有许多的交错点,如果安装人员不仔细的话,吊顶层会发生坠落。

1.6接线盒与配电箱预埋问题

由于接线盒与配电箱埋藏在墙体内,如果使用的是不好的材料的话,时间久了会被腐蚀;配电箱与接线盒还可靠接地,否则会影响到用电安全。

2电气工程质量控制采取的措施

2.1做好电气工程设计和开工阶段的质量控制

在正式的施工工作开始之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设计好工程的每个环节,减少因准备工作不足而引发的安全问题和质量问题。设计人员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设计图纸,实际情况包括该电气工程施工的目标(如用电器安装及其控制点)和施工完成后所想要达到的效果。在充分了解了工程需求之后设计出来的图纸能够更好的指导施工人员完成工程的施工。施工方案制定下来之后,要严格审核施工方案,如果施工方案规范合格的话,后期就严格按照施工方案来施工。

2.2加强施工过程中资源的质量管控

电气在施工的时候要认真筹划质量的管理和控制。施工材料的质量影响到整个工程的质量,所以负责购买原材料的人员一定要尽到自己的责任,选择质量和规格都合格的产品。提前准备好施工过程中会使用到的施工设备,安排专业的技术人员来检测这些设备的质量,只有质量过关了才能够运用到施工中去,施工的过程中也可能会临时的需要使用到一些特殊材料,但是这些材料也要经过审批程序后才能进入施工现场。总而言之,为了保障工程的质量,要认真审查每一个可能会影响质量的因素。

2.3加强对电气施工阶段质量控制

在整个工程正式开始施工的时候,需要对所有的施工人员做一个培训,让他们全方面的了解施工方案,了解施工计划,如果有不明白的方面要具体的分析清楚,从而能够做到在一个有限的时间内,选取合适的技术,井然有序的完成施工的各个环节,保证该电气工程的质量。如果在施工过程中发现有些方面不符合施工图纸的话,施工人员要勇敢的指出来,按照实际的情况,重新对环境进行测量和规划,找出出现问题的节点,制定新的计划和方案,然后重新开始施工以确保整个工程的质量。一个完整的工程会分成好几个施工阶段,对每一个阶段的质量都严格控制的工程,才会是一个优质工程,所以要安排监督指导人员,全程参与各个工程阶段的施工,及时排除不合格的因素。施工中用到的电线、管道等材料一定要到正规生产厂家购买,并且要进行质检,安装这些构件的时候,要按照说明方法来正确安装,否则会形成隐患。许多建筑物的安全问题来自于避雷针,如果避雷针没有接好地线的话,不仅起不到避雷效果还会严重威胁建筑物的安全,所以要对防雷工作特别尽心。还有许多其他十分重要的方面,这里不一一列举。

3电气工程安全管理采取的对策

3.1提高电气工程施工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管理制度

如果电气工程,想要在未来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就一定要提高对自身的管理能力,保障施工的安全。在施工的过程中,如果大多数的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非常薄弱,结果就是施工质量会非常差和经常出现施工安全事故,所以,一定要对施工人员进行培训,培养他们安全的施工意识。另一方面为了加大对施工员工的约束力度,可以一些管理规范制度,惩处一些违规的员工,以起到一些警示作用。如果在施工中遇到一些问题,一定要采用严谨的态度考察实际情况并解决问题。施工人员要遵守管理制度,对工程的质量负起责任,保证工程施工安全。

3.2落实科学有效的电气工程预防和管控机制

在工程的实际施工过程中要使用科学的管理制度,一个好的制度能够使工程中的各个环节各个步骤都进行得井然有序,有条有理,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工程的质量。还需要安排专业的监督人员,按照管理制度中的规定监管工程中的每一个环节,这样有利于领导者对整个工程的把控。对于现场的许多施工设备,要定期进行保养和检修,这不仅能防止设备在工作时出现问题,还能够增加设备的使用年限。

3.3要对电气工程的施工人员进行管理培训和安全教育

有人认为,电气工程施工人员的素质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施工的质量,因为施工的时候都是员工负责操控,员工负责管理,所以提升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至关重要!一个合格的施工公司会对员工定期培训,这样能够让他们的安全理念与时俱进并且掌握到最先进科学的施工技术。见微知著,让员工将目光更多的放在细节之处,尽量减少在小问题上犯错误,发现了不合规范的施工行为就及时纠正过来并让其他人引以为戒,防止引发更大的失误。只有员工的素质提升了,公司的实力才能得到整体提升,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得到更多的发展机会,立于不败之地。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一定要将工程安全问题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上,采用最先进合理的管理规范来为工程保驾护航,提升施工人员的整体素质,以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电气工程因其特殊性在工程行业受到很高的重视和期盼,所以一定要保障质量。

参考文献

[1]马江龙.详述电气工程的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J].价值工程,2014(15).

[2]李涛涛.电气工程的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制度方法分析[J].科技风,2015(21).

[3]陈泽明.简述电气工程的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方法[J].价值工程,2015(106).

[4]王明辉.电气工程的质量和安全管理对策[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