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壁画美术形制与艺术特色初探

古代壁画美术形制与艺术特色初探

摘要:现今山西保存可见的中国传统绘画以壁画形式为最早。文章以古代山西壁画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山西壁画历史发展的梳理,总结出极具代表性的壁画形制有墓室壁画、寺观壁画、石窟壁画,并分析出壁画艺术具有经营位置与写意传神的的艺术特色。

关键词:山西;壁画艺术;艺术特色

1山西壁画的历史发展

古代山西壁画的历史遗迹可溯源于汉代,经南北朝至宋、元、明、清,其风格一脉相承的同时,也有着诸多发展变化,体现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绘画艺术特色,其中极具地域色彩的题材表现对于山西社会历史以及宗教历史诸方面的研究均有重大意义。汉代壁画以墓室壁画为主。这一时期墓室壁画的流行,其实与汉代统治阶级“以孝治天下”的政治思想有关,民间厚葬之风逐步蔓延开来,从贵族豪强乃至中等家庭的墓室都具有相当规模。而墓室的壁画一般绘在墓室四周的墙壁和顶部位置,其中的内容呈现多为墓主人生前的活动事宜,也伴有神灵百物、神话传说以及图案等威仪装饰。墓室的壁画形象是后代对墓主人的祝愿,也有着趋利避害、庇佑子孙的象征意义。北朝时期仍然延续了墓室壁画的发展,这一时期随着中西交通的繁荣、佛教的兴盛,寺庙壁画愈加风靡。目前保留下来的北朝墓葬壁画有太原王郭村发掘出土的北齐东安王娄睿墓、寿阳县北齐厍狄迥洛墓壁画、太原城郊王家峰北齐名将徐显秀的墓葬壁画[1]…。元代是中国历史上疆域最广大的一个朝代,这一时期的佛教寺庙、道教宫观等宗教建筑极为兴盛。山西作为元代中原地区佛教、道教活动最发达的省份之一,在芮城县永乐宫、稷山县青龙寺等地皆有大量的寺观壁画精品[2]。明代以后,壁画艺术已经逐步走向衰落,从画面构图到人物造型以及工艺水平,都难以与宋元时期相提并论。此时间的壁画有的仍保留着金、元壁画的风韵,如汾阳圣母庙的壁画,东、西、北三壁各自独立又互相连接,场面壮阔,将西王母故事表现得有声有色。清代的山西寺观壁画保存较多,但艺术水平较之前代已显著降低。但还值得一提的是,在大同市华严寺大雄宝殿四壁的鸿篇巨制,高6.3米,长约141.1米,总面积889平方米。在壁画中大多有确切的纪年和作者的题名,内容几乎涵盖了儒、释、道三家,深刻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

2山西典型壁画形制

2.1墓室壁画

保留至今的山西墓室壁画主要有汉代、北朝和元代三个时期。如1956年在山西平陆县枣园村发现的平陆枣园汉墓壁画,其壁画景象可分天空和人间两大部分。天空的景象绘有青龙、白虎等四方神灵,并有星辰百余颗;人间景象有车马、山水、人物,其中所绘只一人挥鞭的《牛耕图》,表现出当时农耕操作技术的水平,比江苏睢宁、陕西米脂等地墓室壁画中发现的“二牛抬杠”更为先进。山西北朝墓葬壁画近年来成为古代东方艺术世界最吸引人的艺术品种,2018年曾有多篇巨制在上海市博物馆展出。其中《忻州九原岗北朝壁画墓》(图1)内容丰富,囊括了天、地、人三大主题,将北朝时期多元素、多风格、多文化的社会融合态势在壁画中表现得淋漓尽致。而《太原北齐东安王娄睿墓壁画》中运用流畅的线条与造型生动的人物动作表现出“鞍马游骑”的动人景象,烘托出当时极具特色的地域文化特征。金元时期壁画作品的内容更为世俗化,所描绘的景象更接近墓主人生前确切经历的生活场景,如夫妇对坐、备茶、杂剧表演等。1958年发现的山西大同《元冯道真墓壁画》,墓主人冯道真是一个道士,其中的《论道图》《观鱼图》《道童图》和《疏林晚照图》真实地反映出墓主人生前的爱好。

2.2寺观壁画

寺观壁画是山西现存壁画中为数最多的,寺观壁画其实大多只是在土坯泥墙上彩绘的。如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的壁画,虽然年代久远,画面残损,但从中也不难窥见画师精湛的画艺。正中佛座束腰上残存的一小方壁画和一部分縅眼壁画,是当今除敦煌遗迹外仅存的唐朝寺观壁画。此外,芮城永乐宫壁画是元代寺观壁画经典作,其绘制时间早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整个壁画面积约有1000平方米,它以深刻的道教题材感召世人。更让人叹为观止的是其中300个人物形象无一雷同,是研究元代绘画的宝贵资料。

2.3石窟壁画

在山西境内的石窟壁画数量远不及墓室壁画与寺观壁画,随着佛教的世俗化,宋、元以后大规模的石窟开凿已非常少见,对佛教的崇拜已被广泛散布于城镇乡村的寺庙所取代。云冈石窟的壁画是山西最有代表性的石窟壁画,在云冈第6窟木阁楼中,有脚踩红云、莲叶、海螺、龟鳖、葫芦等神物立于海水之中的十八罗汉形象。罗汉皆头绕圆形光环,面目祥和,彰显着他们修行的至高境界。此外,云冈石窟壁画在人物造型以及对石窟建筑空间的装饰上都具有独特的色彩装饰美,与麦积山石窟中的“飞天”色彩相近,或许能从这类佛教题材的石窟壁画中感受到艺术的教化意义,而且也为我国古代绘画艺术的色彩美学提供了有力依据。

3山西壁画艺术特色分析

3.1经营位置

汉代有“谨毛而失貌”之说,讲的就是局部与整体的关系问题。“经营位置”是绘画空间布局遵循的重要法则,即局部形象的远近、高低、开合都需要苦心经营,而不能率性而为。东晋六朝之后,关于中国绘画的章法,始有明确完整的概念。顾恺之评画说“置陈布势”,谢赫在“六法”中进一步提出了“经营位置"这一绘画布局范畴。山西永乐宫壁画就是经营位置的经典之作。譬如永乐宫三清殿壁画,其内容为诸神朝拜元始天尊,画中仙凡融为一体,规模宏伟,气象庄严,将数百身超过真人身高的群像做到了疏密有致、动静相参的有序组合,在空间形式上无不透露着作者经营位置的艺术手段。再就是应用传统绘画程式,以体量大小区别主、次要人物的手法,突出主体神祗;同时,也借鉴了佛教绘画手法,把重要的人物形象头上加了光圈,体现了全真教融佛教为一体的思想理念[3]。

3.2意境和传神

我们谈美艺术美的创造和欣赏时,往往离不开“意境”与“传神”。意境是客观(生活、景物)与主观(思想、感情)相熔铸的产物。传神在艺术中主要是指人物性格特征,也包括花鸟鱼虫的传神。古代山西壁画艺术中的色彩运用与线条韵律的写意表现便是意境和传神的核心表达。譬如上文提到的《山西汾阳圣母庙圣母殿壁画》,对于色彩的运用就极具智慧,因为画师善用各种颜色的对比,如朱砂和石绿的撞色对比、红与白的交错对比。又以朱砂在不同人物、器皿、建筑、马匹上做协调、点缀,营造热烈愉悦视觉效果的同时,也使得画面中的色彩达到了“多样统一”的灵动意境。此外,壁画中服装、器物、面容等重要形象勾勒到位,甚至衣袖裙摆和人物运动身姿的动态关系也做出了恰当的描绘,画面人物与景观分别展现了俊逸出神与飞扬流动的韵律美。画师运用着婉约与简练等不同质感的线条,将画中不同器物的质地精巧地表现出来,尤其人物形象丰满与瘦弱、高矮、胖瘦等身高体态的对比表现,从艺术创造的视角折射出明代社会的等级差异。

4结语

山西壁画艺术在各个时期有着不同的题材内容和绘画技巧。在一方面反映着绘画时代风格和绘画精神,在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当时的社会风貌对世俗文化的影响。而山西墓室壁画艺术的的兴起、发展变化、自身风格的形成等方面都值得我们去全面而深刻地认识,不仅要重视壁画艺术的风格面貌和创作意识形态,更要继续挖掘壁画艺术中所描绘记录的人文精神和社会文化,对当下绘画艺术与古代山西的人文历史研究起到一定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肖东发.壁画遗韵:古代壁画与古墓单清[M].现代出版社,2015.

[2]《美术大观》编辑部.中国美术教育学术论丛——造型艺术卷[M].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2016.

[3]康书增.永乐宫壁画的价值与地位[J].装饰,2007(11):113-114.

作者:张东升 单位:华东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