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建筑设计教学探析

公共建筑设计教学探析

0引言

进入21世纪,高校建筑学教学模式经过一系列的发展,已进入通识教育阶段。建筑学专业的学生不仅仅学习建筑知识,还要学习一些城市规划学、景观学、环境学、哲学、历史学等相关科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建筑设计课程作为建筑学的核心主干课程,如何让学生把从课外学习到的知识转换到自己的建筑设计里,这需要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导向能力。

1公共建筑设计的思路来源

学生在做公共建筑设计时,其思路来源并不是在脑海空想出来的,是需要一定的知识积累才会产生的。在教学中要求学生们从建筑大师的成长经历、师承关系、地域文化、建筑思潮理论等多角度来剖析和深入理解其代表作品,然后运用到自己的建筑设计中。

1.1成长经历。建筑是一个综合的产物,要想理解一栋建筑,就必须思考建筑师的成长经历和时代背景。以日本著名建筑大师安藤忠雄为例,他的作品与其丰富的生活阅历有关。他在《安藤忠雄都市彷徨》一书中写道“旅行,也造就了建筑家”。[1]他年轻的时候,长期游历世界各国,参观过很多世界知名建筑,特别参观过万神庙,其对光线与几何形体的处理对他后来设计的“光之教堂”(图1)产生了深远影响。现代建筑大师贝聿铭先生所设计的很多公共建筑,与他小时候的成长经历相关。贝聿铭先生幼时在苏州生活过一段时间,经常在自家的园子狮子林里游玩,狮子林的这种造园艺术手法潜移默化地映入到他的脑海与思想中,也正是这种经历,使得他认为中国建筑的设计不应该完全照搬西方的风格,提出了中西方思想结合的理念。这种对中国传统思想的继承和对中国古典园林元素的提取,精炼和融汇贯通,为他后来设计的苏州博物馆提供了设计基础(图2)。

1.2师承关系。学生在学习公共建筑设计时,除了要了解建筑师的成长历程,还要了解他在学习或设计的过程中受哪些知名建筑师的影响以及了解他对这些建筑大师思想理念的扬弃。在此以彼得·贝伦斯与格罗皮乌斯、勒·柯布西耶、密斯·凡·德·罗(后面简称密斯)为例,对他们的师承关系展开分析。格罗皮乌斯早期在彼得·贝伦斯的事务所工作和学习,他的导师彼得·贝伦斯的一些教学理论与设计思想对他产生很深远的影响,这为他后来创办包豪斯奠定了基础,可以说格罗皮乌斯继承和发扬了贝伦斯的理念。密斯同样早期因为机缘巧合在彼得·贝伦斯的事务所工作和学习,他受彼得·贝伦斯的重要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德国古典主义的熏陶;二是建构式花园的思想[2]。这些理念在他的前期建筑代表作品中均有体现。另外,密斯提出的“lessismore”也是受贝伦斯影响。[3]巴塞罗那德国馆(图3)中简洁的外墙、平屋顶、大片的玻璃、流动的空间,这些看起来似乎简单,却给参观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体现了密斯的设计理念“lessismore”。

1.3建筑思潮理论。纵观世界各国著名建筑大师,其所设计的公共建筑都有不同建筑思潮理论支撑。这些流派包括“芝加哥学派”、“解构主义”“现代主义”、“古典主义”、“后现代主义”、“高技派”、“粗野主义”、“文脉主义”等。以现代建筑大师贝聿铭为例,他所崇尚的建筑思想为“现代传统与现代建筑结合的思想”,在其作品中有着深刻的体现。正如贝聿铭所言:“我觉得苏州博物馆是个有文脉的建筑。当地政府想要的也是建筑文脉。在这个项目上,我有机会将历史古迹融入21世纪的背景里,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至于用材就毫无悬念了,我选定了灰泥、石材或者瓦片。而颜色则是灰白结合。”[4]苏州博物馆另一个让人惊叹的便是丰富的内部空间。从入口进入苏州博物馆内部空间,一眼望去,屋顶的光线透过玻璃照射下来与室内空间形式共鸣,让参观者流连于其中。从大厅进入展览空间,通过走廊,墙面上的六边形窗框映入眼帘,窗外的小庭院种了植物,宛如进入了苏州园林,在其空间中行走,每通过一个部分,看到的周围环境都不同,贝先生把苏州园林的代表手法“借景”,“步移景异”运用得淋漓尽致。(图4)

2公共建筑设计的表达

2.1设计意图。在教学中首先让学生知道要建设怎样的公共建筑,要明白自己的意图,是要做什么类型的建筑。设计意图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是甲方给你任务书,以及你要做的这个建筑所处的地域、环境、文化等;二是开启记忆之门,从大脑中搜寻这类建筑的印象以及语言。比如教育建筑——某南方大学建筑系馆设计,从给定的已知场地出发,要引导学生深入挖掘出有用的信息。从整体看,这个建筑所处城市的文脉、基地东南西北的道路情况以及良好的景观朝向和不利的景观朝向等等;从部分看,这个公共建筑是以教育为主要目的的建筑,其内部主要进行建筑学教学的一系活动。它的功能空间为教学空间、行政空间、辅助空间;其主要使用人群为学校师生,流线分区为动静分区、年级分区、学科分区;场所特征为南方的大学,要考虑到通风采光、消防疏散、场所精神等。

2.2设计逻辑。公共建筑设计逻辑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构建。一是演绎——从已有规则构思。学习已有的规则;以该规则为依据,想出自己的应用方法并构思新的设计。二是归纳——从印象中抽取丰富的五感体验;依据印象制定自己的规则构思新的设计,最后才能闪现“灵感”

2.3设计语汇。学生在做公共建筑设计时用什么样的内容构建其设计,可以引用老子《道德经》的一句话:“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这就涉及到建筑词汇,建筑中实词“有”——墙、柱……;而虚词——“无”——空间。除了词汇,还需要加入空间的构成方式(建筑修辞)——起、承、转、合,将空间组织起来。例如,安藤忠雄的作品(本福寺水御堂、光之教堂、水之教堂等)都运用了清水混凝土。这种最原始的清水混凝土材料组成建筑实体部分,不加任何装饰和修饰,展现出建筑材料的本质,主要为了更好地体现建筑的光线与空间,营造出符合建筑特性的氛围。

3结语

公共建筑设计的教学是建筑学学生学师、学习前辈的设计思维和方法的重要阶段,同时也是他们继承和发扬大师思想的一个必经过程。在本科公共建筑设计教学中,掌握基本的思路与表达环节是学生创作出优秀建筑作品的关键。因此,我们要将思维能力培养引入课堂,同时要不断汲取一些经验教训并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公共建筑设计。

作者:王妍妍 廖清华 单位:铜陵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