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办公建筑设计特色的表达

企业办公建筑设计特色的表达

摘要:为了顺应社会的发展,使办公建筑设计更具特色,基于规划原则,对如何增加企业办公场所地标性、识别性及场所感进行研究,以使企业获得更多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关键词:识别性;场所感;设计手法

0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办公科研建筑设计更具特色,已经不是简单的办公场所,地标性、识别性、场所感都成为设计的一项内容。对企业的认同感和自豪感都考虑进建筑设计的关键点。

1工程概况

太原龙城大街办公楼项目基地位置位于太原龙城南街以北,西部为城市规划道路,场地基本成矩形,南北向长度约为75m,东西向长度约为100m。基地南部,紧靠星河湾住区及星河湾公园,临近汾酒文化商务中心,具有良好的景观要素与活泼的生活氛围。同时,从交通环境出发,距太原市火车南站7km,武宿机场9km,外出交通便捷,区位地理优势明显。

2规划原则

遵循城市对于龙城大街等道路的开发控制要求,合理利用片区周边便利的交通环境,同时对外界的影响有所隔离。采用合理的分区方式,完善不同的功能带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既有设施的使用潜力,城市建设采取滚动式开发,将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统一考虑。提供合理、优化的用地布局和分区方案,创造富有个性、舒适宜人的工作环境,突出绿色、环保、现代、共生的景观特色。结合生态、环保、智能化、信息化方面的要求,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注重“人”的心理、行为需要,创造出以人为本的良好环境。

3总体设计

3.1设计理念

城市越来越均质化,大量的毫无特色千篇一律的大楼,没有地标性,失去了识别性,最重要的是,这一切导致了场所感的缺失。场所感的缺失带来的是身份识别,感知的缺失,更重要的是,对企业认同感的降低。我们要重塑场所感,创造一个地标性的建筑,增强职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在注重其社会职能,即对城市景观效果的主导作用的同时注重其为人们提供高品质环境的内在职能。强调以客户需求为中心,提供低成本、高效率的工作平台,提供人性化的沟通与交流方式,注重使用空间对企业文化和员工素质的影响和提高,引导智能化,强化绿色环保工作中心理念,以及满足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需要,继而达到国际化总部社区的标准。

3.2总体布局

总体的布局和环境息息相关,尤其是在本案中,如何最大化利用有限的基地进行空间场所的构筑是我们的设计重点,因此在设计中特别对建筑、自然、使用、可识别等四个方面的环境因素进行了综合分析。本案中,建筑单体为地上16层,地下3层的高层建筑,建筑高度达64.55m,整体布局为“L”形敞开布置于城市道路交叉口。

3.2.1建筑环境

在本案的设计中,我们通过面向城市的体积感极强的高层建筑形象,塑造城市主干道旁的标志性建筑,同时,建筑单体在设计上对城市主干路有所退让,呈不断后退之势,凸显高层建筑的高耸矗立之感,也更好的与城市界面相呼应。

3.2.2自然环境

基地周边视野开阔,不仅有平坦开阔的星河湾公园,也有汾酒文化商务中心的高层建筑景观视线通廊,为我们创造了丰富的景观要素。同时,通过在高层建筑内部设置的观景中庭及建筑物顶部的观景平台,试图提供人与环境交融的媒介,也更好的享用场地周边的自然与人文环境。

3.2.3使用环境

关注为使用者创造舒适、高效、合理的空间环境。在建筑设计中强调采光、通风和绿化,在建筑材料选择上注重环保,在雨水收集渗漏系统、太阳能利用系统、可循环利用再生材料、绿化防晒墙、自然通风系统等,在园区内可以布置餐饮、半开放式茶座,观景台等非正式交流场所,为城市和使用者均提供良好的环境。

3.2.4可识别环境

作为区域的高层建筑,我们通过对建筑造型体积感的处理,现代的结构形式和artdeco形式的建筑立面,创造新与旧的碰撞与对比,提升建筑品味,塑造周边区域的标志性建筑。

3.3交通布局

道路交通是建筑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地内部结构骨架,并规定了内部各种活动行为的轨迹,编排空间形态的秩序,塑造场所空间的鲜明性格。基地靠近城市道路交叉口,因此基地的主要出行口设置在基地与城市道路相邻的端部,基地内部设置环道,提供车辆通行。在主要出入口处,均设置了地下车库出入口,方便车辆进入停车库。

4建筑设计

4.1功能分布

建筑单体1层主要为科研展厅用房,局部为非机动车库,2层,3层为科研楼展厅。4层~16层均为科研用房;其中地下1层为科研展厅与停车库混合用房,地下2层主要是设备用房与机动车库;地下3层也布置为设备用房与机动车库。

4.2建筑形态

设计原则:重复的韵律和局部的突变构筑动态的简约之美———简洁而不失典雅、细致而不失大气。现实性:充分考虑方案实施的可能性,减少不必要的夸张造型和浪费空间。经济性:充分考虑方案的经济可行性,合理选择建筑体型、结构类型和建筑材料等,节约造价。文化性:积极创造建筑的文化特色,追求简洁含蓄的建筑形象,有效组织绿地、广场和庭院等户外空间,凸现建筑文化内涵。统一中求变化:在统一的造型语言和材料色泽中,以若干分区为单元根据各自特点作变化。空间设计:建筑设计的本质是创造空间,就是构建各种尺度和氛围的室内外场所,创造积极、多用途的户外交流空间。注重建筑单体的内外组合,安排一系列各种尺度、用途的户外空间,如宽敞、对称、气氛严谨的入口广场,两层架空的入口大堂、尺度宜人的空中内庭院等。同时建筑的整体形象、入口广场形象作为处理的重点,强调建筑的中心形象,以简洁、明快的几何形态创造积极的建筑形象。本方案立面造型定位于理性、简洁大方的风格。采用的材料和玻璃结合的幕墙体系,通过竖向递进的分割变化营造向上的形象,强调竖向线条的延伸性与挺拔性,树立标志性建筑的识别性。建筑立面体现高科技并加入artdeco建筑元素使建筑形态在现代风格中体现古典美,另外在材料上利用石材的厚重、粗糙与玻璃的轻盈、光洁形成对比,使建筑风格具有深远的年代感与品质感,形成有人文气质的稳重风格,也符合太原当地的气候。为了融于环境,同时又跳出环境,我们将建筑的实体部分处理为浅米黄色石材以及深灰色幕墙,而开放部分采用湖蓝色玻璃幕墙。建筑每层建筑功能与空间设计:1层为主要科研展厅用房,层高5.5m,2层为科研展厅,层高为4.8m,3层为科研展厅,层高为4.8m,通过中庭交错的扶梯布置,充分利用交通流线,最大限度的开发各个楼层的科研利用效率,提高科研的价值。4层~16层为科研用房,层高为3.7m。在平面布局上,采用8.4m的规整柱网,创造高利用率与高实用性。地下布置3层空间,地下停车位共370个。其中地下1层局部为科研展厅,层高4.8m,地下2层,3层均为机动车车库,层高3.6m,以此满足该栋楼的停车需求。地上停车位9个。

5景观绿化设计

在整体布局的基础上,本次设计加深对自然景观条件的保护,在基地南侧设置大面积的景观性绿化,来分割场地与相邻基地的关系,同时,结合设计的空中平台以及空中花园,努力创建一种具有区域文化内涵的环境设计理念,体现了具有地方特征的环境景观意向。在总体环境采用复合绿化的设计手法,以草坪绿化为主脉、下沉科研景观广场为辅助、景观小品构筑物为亮点,串联多个绿化景观节点。通过疏与密、收与放、大与小、高与低等多种手法的精心组合,结合建筑细部处理,营造出优美、幽雅的氛围,疏解大体量高层建筑对人心理的压抑感。绿化种植上以自然与几何形相辉映,乔木、灌木、地被三个层次相结合,辅以雕塑、花坛、台阶、庭院灯具、彩色铺地、水景等环境小品,形成丰富而生动的室外活动空间,使室外环境真正成为园区使用者的露天起居室。

作者:袁希 单位:山西省建筑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