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设计外观设计元素在机械舱室的应用

工业设计外观设计元素在机械舱室的应用

摘要:本文主要对纺织机械舱室内部进行分析研究,通过工业设计手段将机器外观设计元素与内部相结合,使得机器内外部相统一,并提高了人文关怀度。从而使得我国纺织机械产品竞争力得以提升,加强了用户识别程度也更好的塑造企业在社会中的形象。

关键词:工业设计;纺织机械舱室内部;外观识别元素

1引言

工业设计本身是艺术与技术相融合的领域,旨在利用造型解决问题。在当今社会环境的巨大变化下,工业设计的定义也随时展而发生着变化,从我国现状来看,工业设计定义应为1969年马尔多纳提出的工业设计定义:工业设计是为了界定产品形式属性的创造性活动,从生产方与用户的角度以解决产品外观与产品结构功能之间的关系。通过国家对科学技术的支持及一些列政策规划,我国的纺织机械产业发展已经初见成效,文献[2]提到我国纺织机械发展主要分为三个阶段:(1)产业扩张期1949年至1978年;(2)产业调整期1978年至20世纪90年代;(3)快速增长期20世纪90年代至今。从发展历程来看我国纺机产业起步较晚,结合当时实际,我国的大型机械装备技术主要来源于前苏联,技术相对落后,使得我国纺机现今仍存在着技术水平低于西欧国家,企业在市场中竞争力不强等问题。

2我国纺织机械现状

在纺机产业快速发展期的现在,纺织机械在技术上虽落后于某些发达国家,但已基本满足生产需要,随着市场竞争的愈发激烈,一些企业已经意识到设计对产品竞争力的重要作用,并且采取了相应的合作机制,对近年来大型机械产品设计文献进行了调研:湖北工业大学(2015)通过对机械装备造型和钣金工艺特征研究分析得出了机械装备设计方法[3];天津工业大学(2018)通过产品结构分析,产品结构是设计构成中的重要因素,合理结构决定了造型设计的重要特征。[4]从文献调研来看,目前设计研究主要以产品外观造型为主,内部舱室虽在日常中很少看到,但在实际操作中内部与外部的统一更能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增强企业形象,同时也便于工作人员对机器的检修。更能有效的促进我国纺机产品由低端转向中高端目标的迈进。

3纺织机械舱室内部设计研究

内部舱室主要以产品外观识别元素为基础,对内部进行视觉上整体的提升,其设计方向主要为:颜色配比上、特征元素的运用、线路的整合等。

3.1颜色的配比

内部舱室主要由机械动力部分和电气控制单元组成,是整台机器“心脏”和“大脑”部位,内部结构复杂,因此机器在检修时经常发生电路危险,根据颜色语义理论与外观颜色特征识别原理将内部颜色设定为:深灰色PANTONE445、浅灰色PANTONE420、绿色PANTONE368、红色(0、100、100、0)、黄色(0、0、100、0)、深黄色(0、30、100、0)、黑色(0、0、0、0)。红色为禁止色,黄色为警示色,红色与黄色主要运用于警示标识的设定,深黄色警示作用相对较弱主要运用于平面图与标签设计,深灰色、浅灰色与绿色为外观识别颜色,根据外观设计将浅灰色设为主体颜色,深灰色与绿色为点缀色。

3.2特征元素运用

其企业文化为:大成若缺为45°黄金分割切角元素、望峰则攀为45°山形元素、遇水而桥为45°桥形元素与望峰则攀互为正负形、跬步千里主要为45°角元素。根据元素的整理,将山桥形元素应用到在内部舱室中门板加强筋处,改变原有“工”字形加强筋,设为单条加强筋形式,截面为山桥形,资料盒加入了45°角元素与外观相呼应。

3.3线路整合

机械内部舱室由电路、气路、传动电机组成,在机械箱体中电路相对较少,规定机械箱体线路颜色以市面中常见浅灰色外皮电线为主尽可能与外观要求配色相一致,并在不影响功能的情况下规定了线路的走线方向与固定位置。控制箱体的线路由于电器元件的影响使得种类、数量、颜色都相对杂乱,线路交叉打结现象严重,很容易造成触电危险,而且是影响内部视觉效果的主要因素,因此对企业工程师进行交流与确认,规定了线路的连接、线路保护壳的颜色及缠绕方式。气路主要确定了其走线方向与固定位置要求,同时提高了气路工作效率。设计过程与工程师进行了多番沟通,并未对内部舱室进行造型结构的改变,通过工业设计的相关知识对机器内部进行了整体视觉的提升,整个设计完成后对设计进行了工程评估,发现,通过工业设计对机械舱室内部的提升能有效解决内部杂乱问题,提高检修效率,降低检修危险的发生,企业更关注的产品成本问题,而且产品的成本并未产生太大的提高。

4结论

本文通过对某一企业的企业文化的分析,将外观设计元素运用到机器舱室中,提高了产品内外统一性,提高了产品附加值。在当前竞争日益激烈的纺机行业市场来说,以工业设计为手段进行创新是企业长久发展额必经之路,通过颜色、特征要素、线路整合的方式,能够达到舱室内部视觉的整体提升,同时为我国纺机产品的设计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创新方向。

参考文献:

[1]张磊,葛为民,李玲玲,钟蜀津.工业设计定义、范畴、方法及发展趋势综述[J].机械设计,2013,30(08):97-101.

[2]李创,王丽萍,任荣明.中国纺织产业发展历程与存在问题分析[J].江苏纺织,2005(02):8-9.

[3]周红宇,苏晨,戚得众,等.基于钣金工艺的机械设备造型设计研究[J].机械设计,2015,32(10):119-121.

[4]刘靓静,马?.机械设备造型设计的结构性分析[J].包装工程,2018,39(12):203-207.

作者:刘宁 胡昌格 单位:天津工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