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下供热工程课程设计教学改革

应用型下供热工程课程设计教学改革

[摘要]供热工程课程设计是建环专业本科培养方案的重要集中实践环节,其教学模式是否合理及教学质量的高低是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依据。结合建环专业5年内就业情况调研及沈阳城市建设学院开展课程设计教学现状进行总结,描述了供热工程课程设计的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以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为例,从行业岗位就业能力需求、学生自主性创新培养、课设题目来源、教学进度安排及课程考核标准的调整、教学团队的构建等方面,进行了课程设计的教学改革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从实际改进效果来看,学生的综合专业能力得以提升,就业能力有了明显提高。

[关键词]供热工程;课程设计;教学改革;建环专业

2017年,教育部提出“新工科”高校教育的首要任务是为社会发展和区域经济建设培养数以万计的高级技能、应用型人才。应用型人才是为适应我国教育体制改革,满足社会对工程技术人才的需要,特别是广大企事业单位对第一线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高级管理人才的需要。因此,在实践环节中应更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来提升创新创业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通过本科课程设计,学生通过进一步了解行业、深入工程实践、完成设计及撰写论文等诸多环节,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分析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从而增强择业竞争力[1]。根据《高等学院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及“新工科”院校对建环专业培养方案,供热工程是工科院校建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关联的课程,重点培养学生的供热设计、工程施工和运行管理能力[2]。高质量地完成供热工程课程设计可以帮助该专业毕业生五年后达到应用专业知识解决建环专业的复杂工程问题;达到从事本专业领域的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维护与管理和应用研究等工作的专业技术能力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要求[3]。

一、高校建环专业就业岗位能力需求分析

为高质量地推进“新工科”背景下建环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我校通过采用企业走访等直接调研与调查问卷相结合的形式对沈阳城市建设学院建环专业往届毕业学生所在企事业单位进行调研。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85份,包括施工、房地产公司、设备厂家、设计研究院、咨询、销售等公司不同岗位管理人员,实际回收的有效问卷183份,企事业详情见表1.通过调研显示,我校建环专业应用型人才输出比例为63.24%,主要从事工程施工、工程造价、咨询管理、工程设计工作,其中企事业单位较看重毕业生的专业知识能力、实践过程中的吃苦耐劳精神以及项目沟通能力,其中认为专业能力最重要的企事业占比58.92%;项目沟通能力最重要的企事业占比52.97%。针对校园活动对工作影响的调研中,毕业生认为学校活动中的工程设计能力、理论知识对工作的影响程度较大,其中影响程度最大的为工程设计能力,占比55.14%。综上所述,根据往届毕业生及企事业用人单位反馈得知,培养学生的理论和工程实践专业能力有助于更好地为社会输出应用型人才。

二、供热工程课程设计的教学现状与存在问题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意见中提出,把实践育人工作作为对高校评估和办学质量的重要考核指标之一。纵观我国大多数高校课程设计实践教学环节仍保留着“理论教学为主,课设为辅”“交图纸即合格”的传统观点,很多高校对课程设计重视不够,学生欠缺工程设计能力、考核方式重图纸轻过程等问题,不利于对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4]。沈阳城市建设学院定位为以土木建筑学科为特色,服务于辽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地方院校,学生培养的首要目标是成为合格的设备专业工程师。为此,我校供热工程课程设计安排在第六学期期末进行,为期3周,其中室内采暖课程设计2周;室外供热管网课程设计1周。在供热工程课程设计教学实践过程中,出现了以下问题,导致供热工程课程设计的实践教学环节没有完全达到教学目标要求。

(一)理论课程与课设环节脱节,设计时间利用效率低,难以保证设计质量

国内大部分高校的课程设计均在供热工程理论课程完全结束后开展,致使理论和工程设计脱节,课程设计中用的知识需要占用较多时间去回顾和整合应用,课设进度花费在理论计算的时间过多,“头重脚轻”,后续真正设计制图的时间不足,难以保证设计质量。

(二)学生课设研讨能力弱,问题重复、答疑效率低

以往课程设计按照一人一图,由于课设底图不一致,学生课设期间研讨交流能力较弱,课设问题重复、答疑效率低。往往一次答疑课仅能解决5~7人问题,学生完成进度较慢。

(三)课程设计考核方式单一

传统课程考核方式包括出勤、平时表现、成果文件三项内容,其中平时表现及出勤占30%,成果文件占70%。缺少答辩环节,且过程考核不足,致使部分高校课设环节难以区分是否课设成果均由本人独立完成[5]。

三、课程设计教学模式改革

(一)改革教学开展形式,理论与实践教学并行

结合本校建环专业课程设置,供热工程课设开展在理论课程技术后,在供热工程课程讲授过程中,穿插工程实例、实物,为后续设计与课程结合做准备;在讲授围护结构设计热负荷时布置热负荷计算例题、学习室内末端散热装置时,查寻散热器国标图集等作业作为课程过程考核项目;绘制室内采暖平面图教学周与暖通空调工程制图与识图上机课程周次重合,整合课设内容并同步进行暖通空调工程制图与识图上机课,在上机操作中练课设,在课设中学绘图知识,理论与实践相辅相成。

(二)改革供热工程课设教师团队

课程设计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组建课程设计教师团队,应优先选择具备设计院等行业背景的教师完成教师团队建设。根据本专业现有教师情况,教师中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10人,占比100%,具备专业(行业)从业背景和任职经历的教师占比60%。课程设计教师团队组建时,每个课设按2/3比例配备具备专业(行业)从业背景和任职经历的教师进课设团队。

(三)改革课程设计内容、成果、进度及其考核方式

根据对同类设置建环专业的大学进行调研,目前建环专业课程设计考核方式包含平时表现、课堂出勤、设计成果三项内容,其中平时表现及出勤占30%,成果占70%。针对当前主流考核方式进行改革,改革后考核项目由传统的三项考核增至五项考核,强调过程阶段性成果,具体见表2。国内部分高校供热工程两项课程设计室内采暖课程设计1~1.5周,室外供热管网课程设计1~1.5周[6]。根据应用型高校培养目标及综合两项课程设计内容考虑,修订课程设计任务书、调整设计周次及进度安排,具体见表3。

(四)校企联合项目式教学,真题真做

为了进一步提高课程设计题目与工程实际的契合度,课程设计底图全部来源于工程实践,以“产教融合、校企联合”单位实际工程案例为抓手,由具有行业企业背景教师与理论课教师联合指导。突出校企联合项目式教学法,真正做到“真题真做”“按着真实岗位训”。对于工程类高校而言,项目式教学法能够使学生将理论课程与工程设计相结合,增强学生理论知识联系工程实践的能力。

(五)组建“项目部”,增强项目沟通能力

组建“项目部”,即3~5名学生共用一套建筑底图,由指导教师根据设计地点、护结构系数、系统设置形式、入户方式等设计内容进行认为划分。既可以提供课设过程中“项目部”的交流合作以及自学研讨的能力,又可以杜绝抄袭,进一步提升毕业生在企事业单位的项目沟通能力。

四、结语

通过加强课程设计实践教学环节,促进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促进校企联合项目式教学,真题真做;改革课程设计内容、成果、进度及其考核方式;改革教学组织形式;组建“项目部”,增强项目沟通能力。课程设计教师团队组建时,优先选择具备专业(行业)从业背景和任职经历的教师进课设团队等措施,最终形成应用型高校供热工程课程特有的教学模式,并在本专业中进行推广应用,进而为地方经济培养输出大批技术能力过硬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作者:曹明 徐珊珊 张芸栗 于磊鑫 张微 赵柄翔 单位:沈阳城市建设学院 市政与环境工程系 辽宁玖拾建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