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志设计中的繁殖与改革

标志设计中的繁殖与改革

一、标志设计的“繁殖”

一说到大学标志,则大多采用一个大圆托印章套上名称篆书作为形式法宝……这是从标志的设计角度说的.如果从另一个角度,即标志的制作来说,也存在着这一“繁殖”的过程.比如当谈到VIS设计制作,很多便是使用大量相同的模版拷贝:包括VI应用系统的办公用品、旗帜、指示标志、广告宣传、资料、服装、运输工具及设备等等,采用的都是形式相同的模版,只不过把标志换成自己的标志而已.试想,在这样一个稍纵即逝的电子时代,这种“人云亦云”的标志“繁殖”怎么会有自己的个性,怎么可能获得永久的识别性.

二、标志设计的创新

索尼公司原名叫“Tokyotsushinkogvo”,此名难记又不顺口.为了改变这一状况,公司才做了改动,产生了如今大家所熟悉的“SONY”.其实,现今的这一标志是由拉丁语中的“sonus(声音)”和英语中的“sonny(好儿子)”组成的.公司为了达到“简单、易读、响亮”,在全世界有统一的声音,以便从声音上加强企业的形象这一创意而设计出的这一标志,且“SONY”采用埃及式的克拉来顿体作为商标图形,易于辨认识记,且形式感很强.据说,这一标志上市后,迅速改变了公司的局面.

2000年左右,在世界十大著名商标中名列第二.又如大家所熟悉的IBM标志公司标志,是由英文I、B、M三个字母组成.作为高科技电脑公司的标志,它象征着“前卫、科技、智慧”.用公司名称缩写的形式推出,在当时是非常独特的.三个字母上的切割处理,体现了IBM公司的科技性,又好似电波在流动,造成既生动又严谨的崭新形象.其实,IBM和SONY并不是第一个以字母作为公司标志的,而是由意大利的奥利维蒂(OLIVETTI)和上世纪初德国的AEG电器公司首开先河.像这些标志,在其刚出现时,可以说是非常具有新意,也因而具有强大的生机和生命力,包括芬兰的诺基亚(NOKIA)、瑞士的雀巢(Nestle)等等.中国其实也有比较成功的类似范例,如电子巨头康佳的标志(KONKA)、饮料公司百事的标志(PEPSI)都是较成功的标志.

三、做好标志设计“繁殖”和创新的结合,创造出优秀的标志

笔者认为现今的标志应从以下几点加以改良和创新:首先,应在“繁殖”基础上学会“变异”,学会创新.例如三蕃市表演艺术服务公司标志就成功地做到了这一点,他将字母PASS切成两半,同时结合具有表演性质的侧面剪影形象糅合进标志里,加强了标志的识别性.同时,两个剪影是由一个剪影分离而成,寓示着公司将平等面对大家这一服务理念,因而是一个非常成功的标志.再如一煤气公司标志也很有特色:将Btgqs这一公司名称采用形象化手段加以充实.其次,不仅要注重“横向繁衍”,更应注重一种“纵向繁衍”.即在标志创新上不仅要善于借鉴创新,更应注重一种文化的传承性.中国古代图徽对现代标志设计有很多借鉴,如香港平面设计师靳埭强设计中国银行标志,以古铜钱与“中”字相结合,以常见的图形来传达深刻的寓意.再如大家都熟知的08奥运会标志“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就是以中国古代的肖形章(印)为创意源点而设计的一个得以让世人承认的标志.

再如陈汉民设计的北京王府井饭店标志也很好地发挥了民族特色,标志以中国“方胜盘长”吉祥纹样为基本形,变化成垂直和水平的直线,从而构成上下左右对称的正方形,有秩序的经纬连绵穿插,表现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吉祥之意.另外,中铁标志体现了中国的国家政权制度,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麦当劳、肯德基(体现了美国快餐文化,中国电信原标志是中国传统回形纹的变形……这些标志都是一种特色文化的体现,有很好的文化传承性.

最后,“繁殖”应在文化传承基础上,体现和谐统一性,否则,会出现“死胎”.从设计角度来讲,会不伦不类,是失败的.举一个建筑例子,无锡市“新交电胜利门”附近的一现代建筑,几十层高的楼身是现代建筑风格,而在楼顶上极其奇怪地加上了中国南方园林风格中的一个小角亭!让人感觉很生硬、极不舒服.这就是建筑中繁殖出来的一个“怪胎”———不注重建筑设计的和谐统一性.而在标志设计中也存在着这一现象,例如一超市标志:在这个设计中,圆形的笔触与棱角形结合的极不和谐,使得整个标志看起来很别扭、也毫无美感可言.所以,笔者认为:和谐则美.

四、结语

综合上述三点,我们知道标志设计中的“繁殖”固然重要,但只有在“繁殖”的基础上不断“变异”和创新,标志才具有长久的生命力.同时,在创新时,还应注重一种民族的传承和整体设计的和谐统一.只有这样,标志设计才能在跟得上时代步伐的同时,体现出自己的个性.也唯其如此,它才具有永久的生机和生命力.另外,笔者认为VI的发展更重要的是深度挖掘民族传统文化中活的东西,从传统文化深厚的哲理及生理、心理蕴意着手,挖掘传统符号的一种似乎天生的自然法则,将它们糅合在一起,应用于VI的设计中去,使VI设计拥有更多的文化底蕴和内涵,也能使得中国几千年悠久灿烂的文化通过VI设计这一平台折射出万丈光芒。

作者:彭心勤 单位:蚌埠学院艺术设计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