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强区的特质和创新论

民族文化强区的特质和创新论

一、民族文化强区的特质性

(一)民族性

民族性是民族文化强区的本质特征。广西地处祖国南疆,是全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省区,有壮、汉、瑶、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12个世居民族,全区5100多万人口中少数民族人口占37.2%,其中壮族人口占总人口的31.4%。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广西各族人民用智慧和汗水创造了富有特色、丰富多姿、灿烂辉煌的民族文化。源远流长的山歌文化,历史悠久的铜鼓文化,别具特色的节庆文化,古老神秘的宗教文化,传奇美丽的民间故事,风格独特的建筑文化,无不彰显着广西民族文化的丰富内涵和独特魅力。广西被喻为“歌海”,人人爱唱山歌,山歌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美丽智慧、能歌善唱的壮族歌仙刘三姐已成为广西文化的形象化身,昭显着民族文化的独特风采和魅力。在壮族歌圩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让首府南宁成为天下民歌眷恋的地方。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以其浓郁的民族性、强劲的现代性、高雅的艺术性备受世人瞩目,影响力越来越大。经过十多年的倾力打造,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与北京国际音乐节、上海国际艺术节一样成为我国三大艺术节之一,蜚声国内外。历史悠久、丰富多彩、特色鲜明的民族文化,让广西越发流光溢彩,魅力四射。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民族的根。广西第十次党代会提出,广西要建设的民族文化强区是具有“壮乡风格”的文化强区,因此必将在“民族性”上大做文章,下足功夫。建设民族文化强区要大力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传统,充分发掘和利用民族文化资源的特色和优势,打造民族文化品牌,推动广西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二)多样性

多样性是民族文化强区的形态特征。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这是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发展方向。广西第十次党代会提出“要把广西建设成为和谐兼容的民族文化强区”,突出“和谐兼容”在民族文化强区建设中的重要意义。构建和谐文化,就是要充分尊重和保护全人类、各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兼容并蓄,共生共存,创新发展。广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早在旧石器时代就有原始先民在这里繁衍生息。千百年来,各族人民在这块红土地上生活生产,他们相互学习交流、取长补短、共荣共生,却又保持着各自的民族个性和地域特色。他们用勤劳的双手创造了丰富多彩、特色鲜明、团结和谐的民族文化。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民间故事、民间工艺品、风味饮食和民居建筑等融会成一幅浓墨重彩的民族风情画卷。这里不仅有以粤文化为主要代表的汉族文化,也有以壮族山歌、瑶族铜鼓、侗族风雨桥等为代表的少数民族文化。以壮、瑶、苗、侗为主体的少数民族文化与汉族文化和睦相处、多元共生,形成了文化多元发展的良好局面。这里不仅积淀了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而且融合了魅力四射的都市文化;不仅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民族文化,还荟萃了东南亚的异域风情。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中国—东盟博览会、东南亚美食节的成功举办,彰显着现代都市文化的生机活力和东南亚风情的无穷魅力。民族文化与东盟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互碰撞、相映生辉。

(三)开放性

开放性是民族文化强区的气质特征。《意见》提出要“把广西建设成为具有时代特征、壮乡风格、和谐兼容的民族文化强区,成为在全国有较大影响力的区域文化中心、中国与东盟文化交流枢纽以及中国文化走向东盟的主力省区”。加快推动文化“走出去”,提升文化国际影响力是广西建设民族文化强区的奋斗目标。这表明,广西将以一种更加积极自信的心态和开放包容的胸襟参与到国内、国际文化交流合作和竞争中。近年来,广西大力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借助中国—东盟博览会这个发展平台,更注重并积极地与东盟文化进行广泛深入的文化交流合作,成功举办了中国—东盟文化产业论坛,建设中国—东盟文化交流培训中心,开展广西海外“欢乐春节”系列活动,打造“广西文化年”对外文化交流品牌,发展对外文化贸易,加强与港澳台文化交流合作,加快广西文化“走出去”步伐。实施文化传播交流工程,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合作是建设民族文化强区的工作硬任务,体现了广西文化兼容并包、开放进取的胸怀。

二、民族文化强区的创新性

(一)实施面向东盟的外向型文化发展战略,树立广西文化新形象《意见》提出:“把广西建设成为在全国有较大影响力的区域文化中心、中国与东盟文化交流枢纽、中国文化走向东盟的主力省区。”广西比邻东盟,地缘相连,文化相近,在历史上,广西与东盟国家长期保持着文化交流和商务贸易,随着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如期建成,广西与东盟的文化交流合作更加频繁和密切,这给广西文化“走出去”带来新的机遇。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广西确立了面向东盟的外向型文化发展战略,大力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充分发挥广西在中国—东盟文化交流贸易合作中的“桥头堡”作用,共建中国—东盟文化交流合作平台,通过举办“欢乐春节”、“广西文化年”等活动打造广西对外宣传文化交流品牌,不断提高广西文化在国际上尤其是在东南亚国家的影响力。当下的广西文化今非昔比,战略地位发生了巨大变化,从边缘逐步走向前沿,辐射面将更广,影响力会更大。实施面向东盟的外向型文化发展战略彰显了广西文化博大宽广的胸怀和开放进取的精神,生动展现了广西文化的新形象。

(二)发挥自身文化资源优势,打造广西文化新品牌广西文化是由世居少数民族文化与中原文化、海洋文化不断融合而成,总体上呈现出源远流长、开放兼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特色鲜明、多元共生的特征。近年来,广西充分发掘和发挥自身特色文化资源优势,打造了一批文化新品牌。如以传统山歌艺术为基础,融入现代艺术元素的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现已成为国内有重要影响的著名文化品牌,成为广西文化的亮丽名片;以刘三姐文化为创作元素,桂林山水为背景的大型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开创了中国实景演出的先河,打响了广西文化新品牌,2004年公演至今,总票房超过7亿元。它荣获了全国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文化部首届创新奖及中国乡土文化艺术特别贡献奖等多项荣誉,被纳入中国文化产业十大经典案例。近年来,广西大力打造具有时代风貌、壮乡气派的舞台艺术精品,推出《碧海丝路》、《八桂大歌》、《大儒还乡》、《妈勒访天边》、《天上恋曲》等一批在全国形成较大影响力精品力作,彰显了广西文化的实力和强度。建设民族文化强区要继续抓好文化品牌的打造工作,要充分发掘和利用本土特色文化资源,努力打造一批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文化新品牌。

(三)借助经济强力支撑文化发展,推动广西文化建设新高潮经济建设是文化建设的基础和保障,建设民族文化强区离不开经济的强力支撑。近年来,广西经济快速健康发展,令人称赞的“北部湾速度”让世界瞩目。2008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至2011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已进驻了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铝业、中国电子、中广核电、中粮集团等一批世界500强及国内外知名企业,初步形成以石化、冶金、林浆纸、电子、能源为主的产业布局。目前,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已建成钦州保税港区、南宁保税物流中心、凭祥综合保税区和北海出口加工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成为全国发展最快、活力最强、潜力最大的新增长区域之一。与此同时,西江黄金水道开发建设带动西江经济带快速发展,建成南宁至贵港1000吨级、贵港至梧州2000吨级高等级航道,沿江中心城市形成汽车、机械、冶金、建材及高新技术等产业布局,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势头迅猛。桂西优势资源开发力度加大,形成铝、锰、有色金属、水能、制糖、红色旅游、农产品加工等在全国有重要影响的特色优势产业基地。广西充分发挥区位优势,积极利用中国—东盟自贸区和国家建立北部湾经济区战略定位的有力支持,为推动广西文化建设新高潮,加快实现民族文化强区奋斗目标提供了强力支撑。

三、结语

改革开放以来,广西各级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全区进入了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新时期。加快民族文化强区建设对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提升广西综合实力,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加快实现富民强桂新跨越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们要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参与到广西文化建设当中,夯实文化建设的基础,打造更具竞争力的文化品牌,加快文化“走出去”的步伐,不断提升广西文化综合实力,加快实现建设民族文化强区的奋斗目标。

作者:黄璐 单位:广西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