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培训总结范例

设备培训总结

设备培训总结范文1

设备部负责全厂设备的管理工作,一方面设备种类多、故障数量大;另一方面设备改造更新速度也很快,对人员的岗位技能要求极高,给设备管理员工的培训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在传统培训模式下,设备部的培训工作出现过以下问题:没有建立系统的培训体系。过去设备部的培训制度不完善,存在重形式、轻考核的问题,缺乏健全完善的培训效果评估体系,无法针对培训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馈及提出改进。员工培训缺乏长期性、系统性的规划,培训效果不佳。对员工的培训大多出于短期收益的考虑,存在“头疼治头,脚疼治脚”的问题,只有在生产管理过程中出现了问题,才组织开展一些临时性培训。同时,在培训前没有对培训需求进行认真分析,致使培训内容与现场实际出现的问题脱节,针对性不强。培训方法单一。一方面,在实施培训过程中培训方式主要以效率较低的课堂教学、知识传授为主,对学习特点和生产实际情况考虑不足,基本都是以“传,帮,带”的师徒模式,忽视了运用多样化的培训手段。另一方面,传统培训模式经常采取聘请专业老师授课。但在培训实践中发现,专业老师虽然在理论方面研究深入,但由于他们没有参与过现场实际生产,对生产环节不能准确把握,员工参加培训后解决现场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不够。

二、培训模式创新实践

从2012年度开始,设备部在总结以往培训工作的经验基础之上,本着“全员同参与,培训全覆盖”的原则,以能力建设为核心,以实操培训中心为依托,整合培训资源,注重培训实效,全面推进培训工作向全员能力培训模式转变,使托电公司设备部的培训工 作焕发出新的生机。

1.制定全员技能培训计划,建立厂

内实操模块取证机制从一期机组投产之初,托电公司就已经开展了技能鉴定取证工作。设备部现有8人取得技能鉴定高级技师资格,38人取得技师资格,107人取得高级工资格。2012年初,设备部按照公司统一部署,同时根据自身特点,在以往开展技能鉴定取证的基础上,分专业制订了全员厂内实操模块取证计划,通过全员参加技能鉴定考试(外审)与厂内实操模块取证考试(内审)相结合的方式,使设备管理人员的理论、技能水平有了更大的提高。2012~2014年度设备部6个专业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共设计了圆顶阀检修、发变组保护校验等21个厂内实操模块,涵盖设备管理的各个专业。设备部的每名员工都需要参加厂内实操考试,但员工可根据自身专业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模块来进行学习。模块取证按照先培训、后考试的方式,每个模块配置1~3名导师,对模块取证学员进行培训。与技能鉴定考试不同的是,厂内实操模块考试将培训、考试的重点放在了实际操作上,以解决设备管理检修实际问题为目的,让每一名员工都实际动手进行操作、练习,极大改善了设备管理人员动口多、动手少的情况。通过实际动手进行操作让学员对设备结构、故障性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加强了设备管理人员处理现场实际问题的能力。

2.建立高素质的内部培训团队

内部培训师是企业人力资源培训的重要资源之一,他们实地经历公司的各个生产环节,对企业及员工的生产生活情况非常了解;同时,培训师和受训者同属同一工作环境,培训师通过自己亲身经历的感受来向受训者讲解,会使他们更容易接受。设备部以“以点带面”的总体思路,首先,由各专业选拔出技术骨干,通过送他们到厂家培训学习先进技术、到外厂参加大修全过程管理学习、参加内训师授课技巧培训,加强对部分骨干员工的技能培训;然后,再让他们担任日常专业培训以及厂内实操模块导师,进一步检验和提高他们的授课水平。这种滚动促进的方式,不仅让这些技术骨干的技能水平逐步提升,同时也为大家树立了榜样,有利于形成“追、学、赶、超”的学习氛围。现在,设备部已建立起一支以高级技师以及专业班组长、高级点检员等技术骨干为核心的内部培训团队,为部门培训工作的正常开展提供了有力保证。

3.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

在总结以往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设备部保留以往效果较好的培训形式,又增添多样的培训形式。生产现场培训与课堂培训相结合。针对设备出现的异常、障碍情况,将培训场所挪到了生产现场,结合设备运行状态,来进行实地讲解、分析,有助于学员对设备出现故障的原因以及在运行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加深认识,同时还能让大家对整个系统的运行方式有更多的了解。选派各类优秀的技术尖子进行培训。伴随着公司各台机组脱硝改造等重点工程的有序进行,设备部有计划地分派选拔技术尖子到相关企业进行培训学习,待其归来后再把自身所学到的知识对广大员工进行再次传递,产生一种良性循环,以促进员工共同提高。

4.赛训结合,沙场练兵

广泛开展各类形式的竞赛、比武,以赛检验培训效果,以赛提升培训水平。2012~2014年,设备部共开展各类技术比武、竞赛十余次,这些活动的开展极大地调动了大家的学习积极性。另外,设备部还积极选派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到大唐国际、集团公司等各级单位参加竞赛及学习,让他们与兄弟单位的技术尖子进行充分交流学习。

5.建立专业培训中心

很多培训内容需要利用现场设备进行培训,对设备安全、人员安全都会造成威胁;另一方面,生产现场条件有限,粉尘、噪音环境也不利于培训的正常开展。2012年度,在公司的大力支持下,设备部正式建立起了员工培训中心。培训中心配备了各类专业工器具及钳工操作台、电动机检修等十余个项目的培训设施,同时还安装了天车,可以进行设备吊装操作。在不进行培训的时候,也可利用培训中心完成各类检修工作,更大限度地提高了培训中心的利用效率。

6.加强新员工培训

设备部在新员工培训课程设计上,除了常规安全教育外,还增加了职业卫生健康、现场风险防控、优秀青年经验介绍等内容,注重对新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培训。

7.管理考核严密、加强培训效果评估

在培训工作中,设备部建立健全了培训管理制度,严肃管理考核,实行培训签到制度,以保证培训效果。同时,还加强培训效果评估,部门针对不同类型的培训设计了专门的培训效果评估报告,在培训结束后由培训师和受训者进行填写,定期进行总结报告。这样,每次培训后有学员填写培训效果评估报告,便于培训讲师发现问题、提高授课水平,同时也为管理人员对培训讲师进行奖惩提供依据。

8.培训与岗位变更建立联系

设备培训总结范文2

(一)精细化管理的定义。

精细化管理是一种企业管理理念,一种企业文化。它是社会分工精细化和管理理念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它是建立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并将常规管理引向深入的基本思想和管理模式,是一种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管理所占用的资源和降低管理成本为主要目标的管理方式。精细化管理是落实管理责任,将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它要求每一个管理者都要尽职,第一次就把工作做到位,工作要日清日结,每天都要对当天的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及时处理等等。

(二)精细化管理的组成内容。

精细化管理组成由以下几部分:一是技术标准管理方面;二是人员管理方面;三是材料、设备及流程管理方面;四是安全管理方面;五是效果评价方面。

(三)实际应用的阶段划分。

在#2炉水冷壁四角更换技术改造过程中,精细化管理实际应用分三个阶段:准备阶段、实际改造过程、验收及总结阶段。

二、准备阶段的精细化管理

在#2炉水冷壁四角更换技术改造过程中,准备阶段的精细化管理是按照精细化管理的组成要求进行的,包括标准管理、人员管理、材料设备及流程管理、安全管理、效果评价五个方面。由于效果评价需在最后检验完成后方可评价,下面就前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技术标准管理。

对于一个项目来说,当项目目的确定以后,技术资料是第一要素,准备完善的技术资料是项目成功的关键。技术标准管理的关键是标准的提供、标准的执行、标准的检查三个环节,技术标准的提供是技术资料准备的一项重要工作。1.技术标准组成。针对#2炉水冷壁四角更换技术改造工作,技术标准应包括以下几部分:一是设备图纸:#2炉水冷壁总图、单管图、#2炉钢梁图。二是设备改造档案:查找#2炉自投产至今的设备技术改造情况,与本项目有关的改造,确定技术改造的范围,检点。三是设备大修工艺卡:提供更换的技术标准、工艺要求、合格标准。四是锅炉机组检修规程。2.标准收集及管理方法。针对技术标准,项目研究人员采用了精细化管理的方法,搜集相关的技术资料,主要采用了以下管理方法:一是对资料的搜集要求是“细”;搜集的资料包括文本资料、电子文档、图像资料,采用的搜集方法包括在互联网上搜集、在企业资料室搜集、在制造厂家搜集、在同行企业中搜集、在本企业内部各部门搜集。二是将收集的资料按种类和用途建立了项目资料库,同时为保证资料的安全采用了重要资料备份制度;三是在资料管理上采用专人负责,在资料的使用上采用了借阅管理制度。以上管理方式,保证了项目资料的应用效果。

(二)人员管理。

1.组织机构。根据技术改造项目的特点,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人员及组织机构。组织机构分为领导组、安全管理组、技术管理组三个部分。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实施严格的岗位责任制,强调每个人的岗位职责。2.人员培训。根据#2炉水冷壁四角更换技术改造工作的需要,进行了项目培训工作,分两部分。一是技术培训;二是专项培训。培训要求是受训人员掌握相关技术,能够完成技术改造工作需要。一是技术培训。针对项目特点进行,要求施工人员全面掌握施工对象的特点、方式、施工流程、质量点、技术要求、验收标准等。二是专项培训。专项培训是对焊工进行的焊前焊样培训及焊接工艺掌握。本次培训针对更换管材特点,制定了专项的焊接工艺,详细规定的接头、母材、预热、气体、焊接参数、焊接基本要求等项。在此基础上,又对具体操作人员进行曲仿样实测。

(三)材料、设备及流程管理。

材料设备及流程管理包括材料管理、施工设备状况、工艺流程和质量保证体系等四方面。1.材料管理。根据#2炉水冷壁四角更换技术改造工作的需要,事前制定详细的材料计划表,并按计划表的要求完成材料采购、检验工作。在检验工作中,全面检查材料的种类、规格、型号、材质、数量、价格、质量单据等。2.施工设备状况。根据#2炉水冷壁四角更换技术改造工作的需要,事前就改造设备的状况进行了改前检查摸底,并据此制定了施工范围。3.工艺流程。根据施工范围、施工人员情况、设备检修情况及相关设备大修情况制定了详细的工艺流程,该流程的制定为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提供了保障。4.质量保证体系。建立完善的施工质量保证体系,各专业责任人员按照质量保证体系程序文件的要求,搞好材料的到货验收、施工技术保证、质量检验,确保质量体系的正常运行。

三、实际改造过程的精细化管理

在#2炉水冷壁四角更换实际技术改造过程中,施工人员按照制定的施工组织设计进行施工,各类管理人员按照职责分工进行专业管理,保障了施工质量、施工安全和施工进度要求。由于#2炉水冷壁四角更换位置在标高26米至49米处,属于高空作业,并且需要在炉膛的吊盘上作业,施工场地对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有很大的影响。针对这一情况,相关工作人员加强了安全监察和质量监督。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精细化管理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下料和对口要求的“精”。对于下料根据测量前制定了测量技术要求和方法,组织测量时,按要求进行了落实。二是管子焊接工作的“细”。对于焊接工作,根据仿样结果确定了焊工人选,根据焊接工艺要求进行焊接操作。三是施工过程技术记录完整、准确。需要完成的图纸和技术记录完成。各项磨损的检测数据不仅用表格、文字表示,也使用图纸记载。四是施工机械使用合理、可靠。

四、验收及总结阶段的精细化管理

在#2炉水冷壁四角更换实际技术改造完成后,进行了验收及总结工作。

(一)验收工作。

验收工作是按照制定的技术要求进行的,通过对照技术要求,全面检查了施工质量,现将验收工作总结如下:一是焊口检测做到了100%检口,实际达到了合格率100%,焊口记录准确、完整。二是水压试验证实了更换部分100%合格。水压试验一次成功,水压试验单保存完好。三是设备大修工艺卡填写完整、准确。四是设备档案记录完整、准确。

(二)总结工作。

所有工作完成后,进行项目总结。从项目准备工作、实际改造过程、验收过程综合来看,项目施工准备充分是关键,是一切工作的前提,实际改造过程按照制定的标准、工艺、流程、安全技术措施、技术要求严格执行是整个改造工作的保证,验收过程是最终的把关环节,外观检查、金属检测、水压试验检验等验收工作保障了项目全部工作的顺利完成。

五、结语

设备培训总结范文3

随着油田企业设备逐渐现代化,设备技术含量不断提高,由此对设备操作者的要求也相应提高了,需要加强设备操作者的技术培训,打造出一支操作规范化,技术水准高潮,作风建设顽强的操作执行队伍,使设备得到最好的利用,发挥其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通过组织开展设备使用操作技术培训课程,来提高设备使用人的操作水平,做到降低设备的损耗以及避免原材料的浪费。培训以每项设备为单位,使用人为培训群体,做到培训之后再上岗,设备操作要具备专业素质。通过开展每月一次的经验总结大会,做到设备管理每月一总结,每月一进步,每月一节约。由使用设备无差错,使用效率突出的先进业务分子,进行操作技巧的经验总结,达到各个设备使用人在操作设备上尽可能的节约成本,降低损耗。

二、加强设备维修保养制度,建立设备评优体系

设备故障的预防与维修工作是设备管理体系的重点工作。加强设备维修保养制度的基本流程是对设备进行功能性与事故障碍分析,找出设备故障的原因,以及发生故障将会产生的后果,用科学的观点和方法制定相应的维修策略。在维修设备故障时,通过现场故障的数据统计,故障评估等手段,尽量减少维修成本,尽快完成维修工作,使机器设备尽快投入使用,从而尽可能降低由于设备故障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从企业设备设施的实际情况出发,科学合理的加强设备维修保养制度,建立设备评优体系,具体要从以下几点开展:

(一)基础养护及时做,设备保养时刻抓

设备操作使用者和管理员要按照设备保养使用说明书上规定的内容进行有计划的设备保养工作,发现设备存在安全隐患或者操作隐患要及时上报给设备维修技术人员,安排维修技术人员及时进行检查、修理,做到防范于未然。对设备进行周期性的保养,有利于设备更好的运作,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确保设备在使用期内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能够作用。同时要做好监管工作,把设备保养工作落到实处。

(二)培训上岗,提高设备使用人员的技术水平

要想降低设备维修成本首先要避免设备故障的发生,而设备故障的发生,往往是由于设备使用者的操作不当造成的。设备操作者对设备的运行概念,原理一知半解,不能够很好的吃透,把握,是设备造成设备故障的原因。加强对设备使用人员技能的培训和考核,使他们全面系统的了解掌握所使用设备的结构,性能和工作原理。

(三)做好日常检查,问题早发现早解决

设备每天在操作运行时,都是一项自身损耗的过程,在这个逐渐积累的损耗过程中,设备的故障也是由于一天天积累而来的,所以做好设备的日常检查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也是避免故障产生的一项有力措施。日常检查工作应对做好记录,方便日后维修进行比对和参考,以便更好的保证设备的运作。

(四)建立精细化的设备备件资料档案

所谓建立精细化的设备资料档案,是指对每一项重要设备进行详细的资料备案,在日常检查与维护维修时能够及时补充零部件,减少不必要的浪费。由于一些大型设备长期使用过程中造成某部件的损耗严重,造成器件的不可修复性损坏,这样的情况,就要求设备管理者要进行储蓄设备备件,并且要求设备管理者在设备发生突发故障时,能够快速准确的提供备件,使停工减少到最低程度,为了确保这一工作的进行,备件管理需要建立详尽、清晰的备件账目,及时掌握设备的使用年限,设备的各种必要部件的配货和市场价格,做到未雨绸缪,根据备件消耗周期及采购周期确定备件的型号和储备数量,确保维修所需备件的供应。但在储备备件时考虑备件储蓄的经济型也是十分是要的,管理人员也要努力做好备件的计划、供应、保管等工作,并制定修复废物利用奖罚制度,调动维修人员的维修利用积极性,来降低备件采购费用,节约运作成本。

三、加强设备管理人员职业道德素质的建设

孔圣人曾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这句话的意思是虽然国家可以制定法律来约束人的行为,但不如用道德去感化人们的行为,这种思路同样适用于现今我们在开展设备管理工作中。所有从业人员必须要遵守的除了明文规定的规章制度还有职业道德。加强对设备管理人员职业道德素质建设,使设备管理人员保持高度的责任感弘扬职业道德精神,更好的开展设备管理工作,爱岗敬业,服务企业。

设备培训总结范文4

关键词:山岭隧道;班组培训;管理标准化

0引言

随着交通建设的逐渐发展,山岭隧道工程日益增加,我国已成为世界上隧道工程数量最多、通车里程最长、在建规模最大、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1]。与其他建设工程不同,山岭隧道施工具有特殊性,加之劳务班组技术水平参差不齐,亟需建立标准化培训管理体系。许多学者对不同行业的班组培训进行了研究。李超等[2]分析了煤矿企业班组存在的问题,基于成人学习特征,提出了解决对策。徐睿等[3]分析了传统电力班组培训的不足,基于胜任力模型,搭建了班组移动学习平台。李来福[4]突破传统培训模式,提出了火力发电班组培训的改进方式。然而,隧道施工班组培训的研究少有涉及。本文从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频次、培训流程、培训效果考核五个方面对山岭隧道班组培训管理进行了标准化分析,并研究了山岭隧道班组培训管理标准化对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农民工产业化的意义。

1标准化培训管理

1.1培训内容标准化。(1)施工安全培训一线隧道工人拥有良好的安全意识主要在于教育和培训,“平安班组”建设需要施工现场的每位工人携手共建。隧道施工班组安全培训除了本岗位的生产技术和安全生产知识,还要紧密结合施工实际和一些典型事故案例,对班组全员进行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以及遇到突发事故时的自救技能。(2)施工技术培训隧道施工技术是不断进步的,各种新技术、新设备的引入必然会对隧道施工的方式、过程等产生较大的影响。但新技术、新设备都是在已有的技术设备上进行的技术突破,已有的技术是根本,因此,应更加重视对施工技术的培训。同时,新技术、新设备的培训要具体到不同的工种,使培训更有针对性。(3)职业健康培训隧道施工职业健康培训主要从班组成员的职业健康意识、职业健康内容,以及如何保护自身健康方面着手。①职业健康意识。职业健康意识的培训主要是使班组成员对职业健康有初步的认识。②职业健康内容。职业健康内容主要包括隧道建设职业病的概念、隧道建设职业病危害来源、隧道建设职业病危害后果。③自我保护。职业健康培训主要目的在于指导隧道班组成员如何预防职业病,如电焊尘肺、噪声聋等。(4)企业规章制度培训隧道班组作为一个有纪律的组织,其良好运行需要必备的规章制度进行约束。隧道班组常见的制度培训主要包括安全管理制度、质量管理制度、后勤管理制度、请假销假制度、劳动纪律、岗位职责等。

1.2培训方式标准化。培训方法的选择应把握“内容第一,方法第二”。培训的目的是为了使工人快速、扎实地掌握培训内容,培训方法是为培训内容服务的。(1)网络视频教学由于隧道工人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不一,采用集体授课的方式培训基础知识,对一些知识扎实、经验丰富的技术骨干来说意义不大,强制性授课非但不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而且很有可能打消老员工培训的积极性。网络视频教学更加适合班组成员接触新知识、新技能或者对旧知识、技能的巩固,是一种良好的基础知识培训方式。(2)工人夜校工人夜校主要用于工人隧道安全生产、施工技能、职业健康、维权等知识的培训。工人夜校培训要做到“短、频、快”,即“教育时间要短、上课频率要高、教育成果运用于施工实践要快”[5]。通过工人夜校的培训,能够提高工人综合素质,促进班组规范化管理,提升隧道工程质量,建设隧道品质工程。(3)导师带徒导师带徒的实践指导模式是现在很多大型企业对新员工的培训方式。从实际出发,通过师徒结对的模式,加快每一位新员工的成长速度。营造出“学技术、练本领、强素质”的良好氛围,使每一位新员工或岗位技能不娴熟的员工迅速成长,早日成为班组的中坚力量。导师带徒要坚持“一对一”的原则,让师傅以高度的责任感帮助徒弟,提高每一位徒弟的业务技能,在带徒弟过程中与徒弟共同进步,师傅与徒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方位提高。在导师带徒过程中,师傅要严格实施培训计划、合理安排时间,徒弟要不断提高自我。(4)短视频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智能手机的普及,未来的生活必然是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爆炸对每一个岗位都造成了冲击,产生了更多的碎片化时间,如果将碎片化时间充分利用起来,可以使每一位员工都得到长足的进步。相比传统的现场授课、网络视频课程,短视频的课程更具有吸引力。因此,可以通过“抖音”、“快手”等App将工人的业余时间充分利用起来。(5)现场示范现场示范的培训模式不同于理论授课,其更具有直观性和实操性。理论授课只有理性的认知,而现场示范是理性与感性相结合,对事物的认知更系统、更全面、更符合客观实际。(6)案例分析法我国目前已建成的或在建的隧道数量众多,针对隧道班组培训,案例分析法以隧道施工中的真实案例为蓝本,让工人对隧道施工有更加清楚的了解,以此提高班组成员的技能水平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7)安全体验安全体验馆是实地体验项目,通过模拟现场施工环境,针对容易出现安全问题的地方进行现实演示,体验人员通过自身参与性,了解安全问题的重要性。

1.3培训频次标准化。(1)岗前培训。隧道施工危险系数较高,安全事故易发。然而,新进场人员中超过1/3的人没有从事过隧道施工工作。岗前安全培训能使广大作业人员熟悉隧道安全生产知识,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增强预防事故、控制职业危害和应急处理的能力,进而减少隧道施工安全事故。(2)转岗培训。转岗培训指对变换工作岗位的人员进行培训。隧道施工专业性较强,每一个岗位都有自己的特色,对于特殊岗位,如爆破作业等需持证上岗。临时转换工作岗位会出现不适应情况,容易出现安全事故,因此应对转岗工人进行安全培训。(3)定期培训。安全意识决定安全行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工人安全意识逐渐淡化。通过定期安全培训,可以提高隧道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减少隧道施工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4)不定期培训。不定期培训应有特定的主题,通常在以下情况会进行不定期培训:颁布最新的法律、法规、条例和相关政策;隧道施工环境发生变化;采用新工艺、新标准、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上级领导要求;本项目发生安全事故。

1.4培训流程标准化。完整的班组培训流程如图1所示,包括确定培训需求→设定培训目标→确定参训人员→制定培训计划→培训准备工作→培训实施及协调→培训项目评估与总结。1.5培训效果考核标准化隧道班组培训效果考核包括培训考核准备、培训考核实施、培训考核总结三个阶段。(1)培训考核准备阶段培训效果考核的准备阶段是培训过程必不可少的阶段。以特定目的为起点,对培训内容及对象进行方案准备。在准备阶段,要设计好有关考核的文件、表格、问卷等相关文件。(2)培训考核实施阶段培训考核是为了对培训效果进行总结。以一定的形式将培训结果,如受训员工的认知能力、技能水平、绩效成果等更为直观地展示给受训者。(3)培训考核总结阶段培训考核的最终阶段是对整个培训进行总结。对本次培训的成果作出总结,并总结经验教训,为下次培训的方式、内容及时间安排等作出调整。

2隧道班组培训管理标准化的意义

2.1保证工程质量。当前隧道施工人员综合素质较低,大多工人未受过专业培训。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大型机械设备、新的施工技术引入隧道施工,传统的施工技术以及经验固然能够满足隧道施工的要求,但已达不到当下对新技术以及品质工程的要求。打造隧道品质工程需要对施工人员进行各个方面的培训,标准化培训管理规定了培训内容、培训频次,班组培训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使施工人员掌握施工技术。同时,标准化培训管理能够确保每位施工人员培训上岗,为品质工程的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2.2安全管理需要。隧道施工安全管理的最终落脚点是每一位班组成员,提高每位员工的安全意识是实现安全管理的本质所在,对班组的稳定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从事故原因分析来看,大多数事故是由安全措施不到位,自救、急救技能掌握不充分造成的。一些劳务企业或者班组长未将安全培训工作纳入优秀员工培养计划中,造成一线工人安全意识淡薄,自救技能差,遇到突发事件无法及时有效地处理等问题;还有的劳务企业为了利益最大化,缺少相关隧道施工安全知识培训,新招聘的员工未接受系统规范的培训就上岗实操,因此会造成安全隐患。标准化培训管理规范了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频次以及培训流程,因此,可以有效避免上述原因造成的安全隐患。

2.3农民工产业化方向。隧道工人要成为产业工人,不仅需要掌握专业的施工作业技能,更要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只有作业规范、服从管理、服务企业,才能打造一支高效、稳定的隧道产业工人队伍,而这些都离不开职业培训。标准化培训管理可以帮助一批农民工顺利转变成隧道产业工人,身份的转变使其愿意接受更多的培训去获得更多的幸福感和归属感,从而带动更多的农民工通过职业培训成为隧道产业工人。

3结语

本文从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频次、培训流程、培训效果考核五个方面对山岭隧道班组培训管理进行了标准化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山岭隧道班组培训管理标准化对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农民工产业化均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钱七虎.地下工程建设安全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2,31(10):1945-1956.

[2]李超,郭慧敏,成连华.煤矿企业安全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煤矿安全,2019,50(6):281-284.

[3]徐睿,王蓝苓,张俊玮,等.移动学习平台在供电企业班组培训中的应用[J].中国市场,2020,27(19):89-91,93.

[4]李来富.关于火力发电厂班组培训方式的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9,26(35):156.

设备培训总结范文5

关键词:设备监理;标准化;精品理念;风险思维

1研究背景

机电设备监理的核心工作是质量控制,是对制造厂质检的监督和核验,是机电设备质量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1-2]。有效的设备监理是机电设备安全安装及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忽视设备监理,轻则影响设备运行效率,重则酿成重大事故。2000年9月3日,三峡工地一台正在进行检修的巨型塔带机突然垮塌,2节重达20t的机臂和部分皮带从约20m的高空落下,造成34人伤亡,其中死亡3人,重伤20人。塔带机的右吊耳焊接缺陷是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焊接质量不合格,吊耳设计为双面焊,而断裂设备为单面焊,焊接宽度和焊点有瑕疵。其皮带机加长而相关结构未做变更是事故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2009年8月17日,俄罗斯萨扬-舒克斯克水电站安全事故共造成75人死亡、13人失踪,所有发电机组全部被淹没损坏。事故的最初原因为一水轮机罩的螺栓发生疲劳破坏,螺栓断裂后引发转子向上运动100~150mm,导致转子被破坏。上述事故的发生均涉及设备质量问题,设备质量与安全密不可分割。水电站机电设备投入大、质量要求高,为确保水电站机电设备的安全可靠,设备监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从过去建设的大型电站的设备监理实践中可以看到,设备监理在设备制造过程中解决了大量的设计、加工、质量体系问题,为水电站的安全运行提供了坚实的保障。随着国内水电建设的突破性发展,材料、生产设备全面的国产化,使得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的应用越来越频繁,一方面推动了设备监理业务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对设备监理水平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3-5]。

2提升设备监理水平实践

针对设备监理工作中的新形势新挑战,结合现场设备监理管理实际,在如下方面提升设备监理工作能力。

2.1思想层面提升。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先进的思想带动先进的生产力发展。监理人员需要具备精品理念、风险思维、服从大局的思想。(1)精品理念。三峡集团成立之初即提出了“树精品理念,创精品工程”的三峡工程质量文化、安全文化建设的核心理念。集团领导指出:这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是品牌创建、培育核心竞争力的需要,是工程建设重要性和责任感的体现,更是不断创新发展的需要。树立精品理念就是要求每一个建设者做到对质量精益求精的追求成为一种自觉行为,对不良的质量行为或质量现象疾之如仇,成为融化在血液中的、根深蒂固的理念。从机电设备监理来说,设备监理从材料选择、制造流程到规范管理,都需要严守高端精品理念,用匠心打造品质,创造机电设备精品。历年来为树立精品理念,三峡机电设备监理持续开展“严控产品质量,争创精品工程”主题劳动技能竞赛活动以及“精品工程精细监理,传递知识,分享成果”主题业务培训PPT制作竞赛活动。随着乌东德、白鹤滩、长龙山、卡洛特等电站建设的全面开展,为确保机电设备制造质量,在对自身进行精品理念宣贯的同时,设备监理将精品理念渗透到相关方,对主机制造厂、相关分包外协单位、驻厂监理站点开展“拉网式”宣贯和检查。(2)风险思维。“基于风险的思维”是近年来ISO三标管理体系中最重要的变化之一,不管是ISO2015版质量管理体系,还是近期颁布实施的GB/T45001-2020《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ISO45001:2018,IDT)。理论上来说,风险思维就是要做到:既要高度警惕“黑天鹅”事件,也要防范“灰犀牛”事件;既要有防范风险的先手,也要有应对和化解风险挑战的高招;既要打好防范和抵御风险的有准备之战,也要打好化险为夷、转危为机的战略主动战。从设备监理实践中来说,就是要总结以往设备监理工作经验,研究设备制造过程中质量问题的发生发展规律,预判并应对不确定的质量问题。为树立全员风险思维,打造水电站机电设备监理风险管理平台,多年来收集整理了从三峡、向家坝、溪洛渡、沐若、呼蓄到乌东德、白鹤滩、长龙山、卡洛特等水电站机电设备制造质量案例,编写了一系列案例汇编和成果汇编资料。在对数以千计的质量案例进行讨论分析后,梳理设备质量风险点,根据质量风险点做好监理工作技术交底,对质量进行风险研判、提示和重点监控。按年度《质量安全环保重点难点及风险分析评估报告》,制定并颁布实施了《大型水轮发电机组制造质量风险分解》《大型水轮发电机组质量、安全、环保风险分析及应对措施》《电气设备监理站点质量安全风险辨识》《电气设备制造过程监理风险分析及应对措施》等文件。对过去发生的质量问题、未遂安全事故等根据设备监理工作需要,编制专题警示教育材料和文件,进行全员宣贯学习。(3)服从大局。设备监理的大局是设备工程制造项目高质量顺利完成。为了这个大局,设备监理必须严格执行合同、技术标准和规程规范,严格执行规划细则、规章制度,严格贯彻上级及相关单位下发的管理文件和指示精神,确保设备监理目标的实现。为确保设备监理工作执行力度,一方面要完善各级各类标准规范制度;另一方面要建立并实施有效的监督检查考核机制。

2.2技术层面。随着设备监理工程咨询行业的发展,业主及相关方对设备监理工作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为应对挑战,提高设备监理科技含量、增强核心竞争力,势在必行。(1)标准化。标准是构成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基本要素,是规范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技术制度。设备监理企业的标准化工作是企业设备监理科学管理的基础,是技术储备、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措施,也是业主、监理方、制造单位三者之间的桥梁。近年来,为提高监理服务质量,提升企业监理服务核心竞争力,依据工程项目需要制定了机电设备制造质量标准,如:《机电精品工程考核评价标准》《×××水电站水轮机制造精品检测标准》《850MW水轮发电机组制造质量检测标准》《1000MW水轮发电机组制造质量检测标准》《大型水轮发电机高强度热轧磁轭钢板技术条件》等,制定新项目所需质检标准并解决设备监理服务过程中发现的检测标准空白问题;此外,还逐步完善并构建本企业设备监理服务标准体系,组织制定了三峡集团系列监理服务标准,制定完成了《水电站机电设备监理技术导则》总则,混流式水轮机、水轮发电机、主变压器等近20项企业标准,目前各类标准仍在持续完善中。(2)技术总结。设备监理技术总结从技术的角度和理论的高度对设备监理工作进行总结。阶段性、定期性的技术总结能够汇总当前阶段现场监理实际情况,反馈设备监理质量、进度控制问题,为分析实际设备监理工作,研究判定后续应采取的措施、总结并归纳经验和教训提供参考借鉴。在实际的设备监理工作过程中,一方面我们执行了主要关键设备分台套技术总结、不同监理设备分节点分阶段技术总结、完工技术总结等,规定了具体的技术总结内容,在覆盖监理规划主要内容的同时,强调全面总结设备监理工程中发现的质量、进度问题,详细分析问题原因并记录处理过程;强调以数据资料进行统计整理、图表结合反应监理设备制造情况;强调各项目设备监理工程师总结工作中的亮点和短板,为后续设备监理工作提供借鉴。另一方面在监理工程师完成技术总结的基础上广泛开展经验交流,分电气、机械、金结等专业按月组织视频交流活动,每半年召开一次内部设备监理技术交流会议活动,必要时根据设备监理工作需要或组织视频交流会议、或编制警示案例,对当前设备监理工作技术上的重点和难点进行分析,交流可以采取的措施,归纳总结经验教训。在开展设备监理项目基础技术总结的同时开展大型、综合性的技术总结编制工作,如完成了《大型水电站永久机电与金结设备监理成果汇编》《乌东德、白鹤滩、卡洛特、长龙山电站机电及金结设备制造质量案例汇编》(第一册~第四册)《水轮发电机组设备监理手册》。以此为基础,结合设备监理合同、设备监理项目规划细则等相关的规范性文件、规章制度等,作为内部监理人员岗位技能达标培训及考核内容,积极推动设备监理技术的提升。(3)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创新创效是企业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开展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激发全员潜力,调动员工积极性,有利于提高设备监理人员的岗位劳动技能水平,增强设备监理单位的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创新工作室、班组创建、QC小组活动、合理化建议、劳动(岗位)技能竞赛、生产安全技术论文编撰等多种形式的群众性技术创新工作,在公司的长效创新工作管理机制下,不断深化提高,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2.3管理层面。管理提升的本质是设备监理服务的提升。设备监理服务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设备监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和技术水平、精细化水平以及全面的协调力等。2.3.1专业化队伍。大型设备监理是专业化水平较高的项目管理服务工作,具有涉及设备种类繁多、技术含量和专业程度高的特点,为保证监理服务质量,需要配备多专业、多技能、实践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才。多年来,公司培养和引进了一批中青年专业监理工程师,劳务用工均聘用专业能力、工作经验丰富的人员。为推动设备监理向咨询模式转变,需大量引进高端技术人才,特别是能够介入设计的高端人才,如涉及材料、机械、电气等专业的教授级及高级工程师。在引进人才的同时,建立专业化培训、内部检查与考核考评结合机制,将培训、检查成果与季度、年度考核结合,与个人绩效奖励相结合,不断促进专业化培训和内部检查效果,巩固和提升监理专业化队伍的服务水平。广泛开展专业化培训工作,通过分层级、分项目、分形式、分内容开展各类专业化培训活动,不断加强监理队伍建设。分层级主要指监理站点、专业监理部、公司3个层级,分项目主要指不同的设备监理服务;分形式主要指采用视频、会议、电话、考试考核等方式开展全员、个人的培训活动;分内容主要指监理工作阶段性总结交流、监理管理制度、设备监理工作程序、设备监理质量见证点、专业监理技术、监理人员责任意识、廉洁教育等各类培训。强化内部检查与内部考核考评机制的结合。施行设备监理综合考评月度管理制度,督促各设备监理站点按月完成自我监督检查及专业监理部内部检查考核工作;施行设备监理工作质量月度抽检制度,技术和综合部门督促各设备监理站点提交抽检资料并按期实施整改;施行设备监理部门领导巡视检查工作制定,将设备巡视检查工作与业主方监督检查工作相结合,严格执行设备监理站点巡视检查、整改、回复、报审制度;将部门综合检查、管理体系内外部审核与设备监理专项检查结合起来,在部门综合检查过程中适时推动监理专项工作的改进。2.3.2精细化管理。在设备监理服务过程中,精细化管理覆盖设备制造质量管控的每一个环节。涉及到设备监理合同中规定的全部设备、部件的整个制造过程(从材料检验到出厂检验)。设备监理精细化管理就是通过全过程管控服务,为设备制造监理营造快速响应、有弹性的精细化管理平台,确保设备监理服务可追溯、可预控。在实践过程中,公司设备监理服务建立了系列的精细化管理机制。建立了质量安全进度以及设备成套化等问题跟踪管控机制,各类问题专人跟踪登记提醒、责任部门处理、周生产例会审查。建立了定期分析与管控质量风险制度,对厂内制造、现场安装、调试运行发现的质量案例进行讨论分析,梳理机电设备质量风险点,根据分析的质量风险点做好监理工作技术交底,对质量风险研判、提示和重点监控。建立了长期持续的“严控产品质量,争创精品工程”劳动竞赛活动机制,鼓励监理人员积极主动发现设备制造质量问题,分季度分年度落实奖励。建立了巡查机制,不定期组织对各制造厂及分包外协单位、各驻厂监理站点质量监管工作“拉网式”巡查,开展质量体系运行情况突击检查、质量见证点调整、制造质量风险提示及现场工作检查等工作。建立了动态管理机制,动态管理是当前设备监理服务发展的趋势。以往我们主要是组织对设备监理工作方案进行了全面梳理和优化,更新监理见证计划,扩大监理现场见证部件范围和工序,在原有质量见证点基础上进行质量见证点的调整,对可能影响设备制造质量的环节加强监控。近年来,通过计算机、通讯等技术在监控、见证设备制造质量中的应用,实时监测现场设备监理质量,掌控并调整现场设备制造质量控制工序等,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特别是在疫情防控阶段。2.3.3协同管理。在大型设备监理服务过程中,关键材料供货单位、设备生产制造单位、设备安装单位往往涉及多国多省多地市。信息的及时有效沟通、设备监理服务的及时有效处置对于应对服务过程冲突、提升监理服务质量具有重要意义。(1)区域协同管理。公司各监理站点、制造厂、厂家原材料供应商分布全国各地,各监理项目也存在较多的跨省外委外协的情况。面对原材料第三方检验工作和各制造厂跨省外委、外协部件错综复杂的检查见证工作,公司有效整合了设备监理工作资源,实施了区域协同管理。不同的监理站点在公司统一协调下可以开展本监理项目中外地监理服务委托工作或者协调配合其他监理项目完成本地监理服务。如需要在江苏片区进行的检查见证工作,均由上海监理站负责派监理人员完成;需要在北方片区进行检查见证工作,均由天津监理站和哈电监理站负责派监理人员完成等。实施工作配合流转单工作机制,申请、审批、配合监理、信息记录传递等按照规范的工作程序执行。根据各监理站点的工作量、人员、见证项目所需专业性的要求,合理、有序地进行调配,以既不影响站点的正常监理工作,也不影响片区见证工作为原则,最大限度的降低成本并确保见证工作的质量和效果。(2)机电协同管理。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的信息沟通逐渐被各类管理协同平台、专业化公司门户网站、工作群(微信、QQ等)等替代。公司全面应用机电协同工作平台,根据平台管理工作需要,按要求完成各类信息的上传下达,注意及时沟通制造过程、进度需要、设备安装情况;各职能部门随时关注业主、制造厂等相关方门户网站,及时在内部提醒关注相关工作事项;全面运用各种工作群,实时注意与业主、制造厂、分包厂家及材料产品供货商等的沟通协调。(3)日常监理工作协调(内部)。在监理信息审查、监理工作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通过电话与各站点进行沟通、确认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为更加直接有效地帮助站点处理现场发现的质量问题,定期召开视频会议,组织机电事务部的专业人员、技术专家帮助现场解决实际问题。由于各监理站分布较广,为加强各站点之间信息共享,建立了QQ群、微信群,将其他站点存在的问题进行通报,让所有站点信息共享,做到同一质量问题不在不同站点重复发生。

3结语

设备监理属高智力密集型技术服务业,其工作内容广泛、管理错综复杂、专业化程度高。改革开放30多年来,国家各行各业都在从粗放型向追求质量和效益方向转变,对质量和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发展越来越规范。全面提升设备监理工作质量是服务于大型设备制造的需求,也是设备监理企业发展的需要。设备监理单位和监理工作人员应积极参与、共同努力,把设备监理服务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为切实推进设备监理发展和全面进步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那红光.提升设备监理服务能力与质量探讨[J].设备监理,2018(6):56-58.

[2]王建庭.标准化是设备监理健康发展的基础[J].设备监理,2013(4):1.

[3]李新雷.设备监理项目利益相关方的冲突管理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2.

[4]孙怡心,顾相贤.进一步完善工程建设监理的设想[J].上海水务,2011(3):53-55.

设备培训总结范文6

所谓“预则立,不预则废”,运营筹备人员特别是具备较丰富运营经验的技术人员身居一线,对于设备的运行情况,包括品牌的特性,设备的隐患,维修特点等都比较熟悉。建设部门往往是从设计、工期、价格、设备性能、项目管理等总体把控,对于设备运营后的表现并不如运营人员直观清楚,所以,运营人员能提前介入设备的招投标技术编写、设计图纸审核、合同谈判、设计联系、样机验收是非常有必要的,能尽早提供有用的建议,避免设计上的纰漏,避免设备功能缺陷,对于供应商、设计单位和建设部门都是有利的补充。笔者注意到,如果只有建设部门参与的设备制造,仅仅到“三权移交”时才正式交予运营部门参与往往会带来许多重大的整改,甚至出现由于土建和成本等原因不能整改的情况,这样付出的代价往往很大同时又带来运营隐患。例如,以屏蔽门为例,在设计联络阶段就提出在滑动门下端增加防护板防止乘客未上车而屏蔽门已关闭导致列车开启而造成人员伤亡的情况,这样的建议也是需要在多年运营中总结才能得出的合理建议;又例如,由于屏蔽门的门体手动操作钥匙需要加长,避免钥匙过短站务人员(女生居多)无法开启门体的情况,这样一个小小建议就能避免一次列车的延误,避免乘客伤亡的隐患。运营人员有参与设备设计阶段和制造阶段的热情,建议作为轨道公司需要从政策上和组织上提供支持,并鼓励运营人员负责任地投入到其中,针对需求、设计理念、设计图纸提出中肯的建议并予以重视,这样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2熟悉法规,灵活应用

我国轨道交通从无到有,再到快速发展大概经历了30多年的时间,特别是随着最近10年来建设和运营的需要,参建单位和人员的增长,也积累了经验,从而形成了各种指导建设、指导运营的规范标准。这些规范和标准可以说是我国轨道交通发展的经验总结,教训归纳,工作指南,但同时笔者也发现,在建设和运营期间对规范标准的重视不足,很多时候还是凭借经验指导工作。随着时代的进步,我国“依法治国”提上日程,轨道交通作为大型的民生工程,也走向了标准化、法治化,例如各种设计标准、验收标准、运营标准。这些标准也是规范建设单位各种行为,判断机电设备是否达标的重要准则,对于业主控制机电设备质量是非常有利的武器。所以,提前收集各种验收规范和标准,组织学习熟悉这些规范标准并用于运营筹备期的机电设备安装质量监督中是非常有意义并能收到很好的成效。对于城市新建的第一条轨道交通线更是有特别意义,因为筹备建设第一条轨道线路,往往有经验的运营人员不是很多,校招毕业生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可以借用的工作经验不多,这时候要发挥所有运营筹备人员的作用,除了以老带新,加强培训以外,组织学习各种验收规范标准能收到较好的效果。设备也有其对应的规范,例如对应电梯设备最权威的规范就是GB7588—2003《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和GB16899—2011《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安装安全规范》,同时,地铁设计规范等也收集了这2个规范中关于电梯的规范内容,我们要认识到其中的区别,例如自动扶梯,在轨道交通的应用中有更高的要求,除了满足设备的规范外,还需满足用于轨道交通这种人流量较大,对安全性能要求更高的重型交通扶梯要求。熟悉机电设备规范和标准,运营人员就掌握了监督机电设备质量的武器,也就有了底气,这样能更好地发挥年轻队伍地作用,同时也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主人翁感,为以后设备维护打下良好的基础。

3人机结合,齐头并进

机电设备的管理离不开人,人员的管理好了才能为机电设备的管理提供基础。从本质上讲,机电设备的管理就是运营筹备人员的管理。运营筹备期的队伍一般是比较年轻的,有运营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对应专业只有一个或者两个,特别是对于新线建设,这样不可避免地带来一个问题,由于机电设备的复杂性,很多没有运营筹备经验的年轻员工不敢管,或者想管好但力不从心。作为管理者,要正面这个问题,并可利用机电设备安装期间,以老带新的形式,以专业为团队进行专业技能的培训,特别是利用安装进展较早的车站开展专业培训,让新员工认识了解设备,善于发现质量问题,逐渐培养他们的专业技能,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再逐渐应用到其他车站中去,这样才能形成良性循环。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也可以让他们深入工地现场,参与安装过程从而得到较快的成长。作为管理者,切不可操之过急,同时也不能不顾及设备规律提出过多过重的任务,最好是能按照专业进行跟进和开展培训。因为机电设备设计的专业太多,风水电全覆盖,要精通所有专业是不太现实的,效果也不好,故集中兵力钻研其所分配对口专业,齐头并进,适当兼顾相近专业效果较好。

4建立机制,责任分明

成本、质量和进度从来就是工程建设管理的3驾马车,机电设备管理从严格意义上细分也是对这3部分进行管理,使之达到均衡并满足各自目标。从运营的角度,可以说质量是最为看重的部分,因为没有质量,意味着以后运营的不安全因素增加,从而带来运营压力和管理成本的增加,影响服务质量。但是,不可避免地对质量的追求会对进度和成本都有一定的影响。不同的阶段不同的部门所追求的目标有所侧重是正常的,例如,设备部对机电设备的设计、制造、到货、安装方面总体把控更为看重,总工室对安装进度可能更为敏感,财务和企业管理部门对成本可能更为重视,所以,如无统一而有效的机制互相制约、互相监督则可能导致效率低下。从机电设备的运营筹备期出发,建立统一有效的指挥系统以及信息沟通机制,高屋建瓴地建立有效的质量反馈和解决机制笔者认为是十分必要的。而且,这种机制越早建立越好,同时建议验收小组也需明确运营人员的参与,这样才能对机电设备质量的监控达成有效的效果。如果边缘化运营人员的参与,从而不能发挥他们的作用,对于轨道交通这种影响长久的大型工程出现质量问题是不可接受的,也会影响专家验收的通过。但往往筹备期,运营单位属于从属地位,还处于工程配合阶段,故如不建立有利于质量反馈的解决机制,单靠运营人员积极主动地参与是不够的。如果建立这种机制,可以由公司领导班子组织建立验收小组或者验收委员会,包括由运营人员参与编写各种工程配合章程,例如工程问题分类导则等。

5认清规律,总结特点

机电设备在安装阶段也有其固有的规律,例如开始阶段,由土建单位完成土建方面的工作后才交予机电设备安装单位接管,在安装阶段,开始就是各种风管、水管、线槽的安装,随后是各种机电设备进场,这时候就会产生很多交叉安装的工作,随后是单体调试、综合联调和设备验收阶段,最终是运营试运行和试运营阶段。机电设备的管理宜早不宜迟,各个阶段都有其不同的安装重点,所以要善于利用,总结这些安装特点。例如在土建交接初期,就要认真检查各种预埋件是否满足要求,例如风机的安装预埋件,电梯和扶梯的预埋件是否满足受力要求,再譬如屏蔽门的预埋件也是非常重要的,一般安装前都必须在轨顶和地面预留安装预埋件并且需要满足等电位的要求;例如到了风管、水管、线槽安装阶段则需注意风管的支撑架是否满足要求,风管穿墙部分是否有防火泥封堵,综合监控的设备房是否装防静电地板等;到了设备安装阶段,则需做好各种防水防尘要求,例如屏蔽门和扶梯等是否有防尘措施、防水防溅措施,各种阀体是否预留足够的维修空间,例如防烟防火阀、各种蝶阀和感烟感温探头等,如不认真监控,很容易留有维修死角,为以后的维护带来不可逆的影响;同时,这个阶段也要注意设计是否满足要求,设备功能是否满足使用,要切实做好查线核图,例如TVF风机低速运转是否带有正反转功能,这些较为被人忽略的功能一旦全线完成再要整改是非常耗费人力财力物力的;到了单机调试和综合联调阶段则是机电设备安装的功能性测试的最要阶段,也是质量和安装的最终检验阶段,必须安排大量的人力参与调试其中并跟进各种整改,争取问题发现的最后机会,一旦错过这个阶段就难以充分利用供应商和安装施工单位的力量进行整改了。每个设备的不同安装阶段都有其固有的特点,必须认真总结,把握规律,抓住重点,加以引导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6结语

设备培训总结范文7

结合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调度运行班组管理的实例,就班组安全文化建设、班组制度管理、班组内部培训等方面进行了介绍和总结,可为打造“调控一体化”模式下的本质安全、学习型班组提供参考。

关键词:

调度运行;本质安全;调控一体化;班组建设

目前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所辖金沙江区域溪洛渡、向家坝梯级水电站机组已全部投产发电。围绕长江电力梯级水电站“调控一体化”运行战略和打造本质安全型企业的目标[1],成都集控中心调度运行值作为一个基层班组,承担着对溪洛渡、向家坝梯级枢纽进行发电调度、水库调度以及对溪洛渡、向家坝水电站的远方监视和重点控制,调度运行安全的重要任务,更需要逐步建立本质安全型班组,形成梯级电站调控管理的战斗力,并积极推动“调控一体化”运行模式各项工作的实施。

1创立调控一体化远景与共同学习目标

作为成都调控中心的核心班组,公司金沙江流域“调控一体化”运行模式的主导环节,调度运行值承担着公司实施“调控一体化”先进管理模式和“水电合一”值班方式的重任和挑战。“调控一体化”的管理模式需要调度值班员对电站的设备进行调度、监视、控制,这就要求调度值班员必须对电站设备、相关系统的技术特点、性能、操作要求等知识牢牢掌握,胜任远程开展调度、监视和控制的工作。另一方面,更要对上级调度(国家电网及南方电网)相关调度管理规程,运行操作规定了如指掌,确保实时控制及电力调度运行工作准确及严谨推进。“水电合一”的调度值班方式则要求调度值班员必须掌握水库调度的技能和规律,在工作中必须不断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电力和水库的调度工作还要求调度值班员必须掌握与上级调度机构、航运部门等相关部门进行业务联系的方法和技巧,才能在生产中建立良好的调度业务关系,确保生产工作安全、高效地开展。面对着重任和挑战,调度运行值创新性的提出以推进“调控一体化战略”为班组共同愿景,以创建“本质安全先锋值”为班组学习目标。在日常工作中按照“滴水不漏”的原则严格要求,把班组成员凝聚在一起,更好地发挥其工作和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和首创精神,为实现共同远景和目标而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电站投产初期,面对两个电站接机、梯级水库蓄水同步进行,边调试边发电的复杂情况,完成溪洛渡、向家坝电站主设备投运,溪洛渡-向家坝梯级水库初期蓄水工作,配合电网(国家电网及南方电网)完成相应系统调试及保电工作。目前,随着溪洛渡、向家坝电站全面投产,溪洛渡-向家坝梯级水库正常蓄水,调度运行值只有不断提升流域梯级联合调度的核心能力,才能继续推进“调控一体化”实施。

2完善并规范班组管理制度

保证金沙江区域梯级枢纽设备的安全、稳定、经济运行是调度运行值班的首要任务,调度运行值作为梯级枢纽安全生产的一个基本环节,必须将安全生产意识放到首位。上到值班主任,下到调度值班员,在工作期间主动进行安全风险管控,保证安全生产的常态化。调度运行值结合金沙江区域梯级电站的管理模式,从本质安全型班组建设出发,从人、设备、环境和制度四个方面加强值内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制定本值的安全工作计划和保证措施,确保工作到人,责任到位。同时根据本值的实际情况,推出“责任主备制”、“设备跟踪制”、“事故应对专人专项制”、“监屏考核规范制”以及“班前、班后总结会”等安全责任体制。“责任主备制”即同一项工作任务,两名负责人,主用责任人负责执行该项工作任务;备用责任人负责提醒执行动作、监督执行结果。“设备跟踪制”即指定一名负责人跟踪设备的信息,此负责人每个倒班更新各设备的实时状态,设备运行和操作的注意事项,做到当班期间对设备全面了解,了如指掌。“事故应对专人专项制”,即对事故预想的一种衍生,按照值内人员业务特长,岗位性质,预想事故发生时,安排专人专项人员负责。“监屏考核规范制”针对远程集控监屏的特点,规范了监屏人员的安全职责和注意事项,对重要报警信号、机电设备数据和监控画面进行诊断分析,并且引入了激励机制,以确保故障信息无漏检现象。“班前、班后总结会”除生产任务安排外,强化全值人员充分掌握当班运行方式、梯级电站及水库运行状态,有针对性的危险源辨识以及预控责任人安排以及当班期间工作、学习、风险分析总结。成都集控中心调度室作为公司成都区域的24h值班室,溪洛渡-向家坝梯级电站以及未来小南海电站的集中调度控制室,日常工作类型多样繁杂。“责任主备制”弥补了工作任务繁杂容易忽略的遗漏,“事故应对专人专项制”保证了面对突发事件值班人员能够从容应对,节省应急处理时间,提高事故处理效率,“监屏考核规范制”确保了金沙江梯级电站机电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班前、班后总结会”则强化了班组安全管理,使风险达到预控、可控和在控。

3打造学习型班组提高业务技能

流域“调控一体化”的管理模式作为公司梯级枢纽运行控制的新生事物,对调控工作和调控值班员的综合业务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面对着值内员工平均工龄偏短的情况,提升员工业务技能,加强值内培训,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则是重中之重。为了更快、更好、更集中的掌握调控技能,尽快达到公司“调控一体化”对调控值班员岗位要求,调度运行值细致规划值内培训,通过“每班一讲”、“值内资料编写”“专业英语”等多种多样的培训活动建立学习型班组氛围,让调控值班员立足调控,脚踏实地,岗位成才,给值班员加担子,给值班员以平台,建立了丰富多彩、形式新颖、卓有成效的培训体系,最终促进班组整体的进步。“每班一讲”是调度运行值建立的“讲课讨论解答一体化”的培训模式,提出“一个班,一个人,一个专题,共同讨论,讲师解答”的理念,每一个班一名调控值班员讲解一个业务专题,并解答其他员工的提问,在讲课、解答的过程中加强知识交流,促进记忆理解。通过这样常态化的培训模式,促使值班员工的迅速成长。“值内资料编写”即针对调控日常工作对业务的归纳、总结和提升。调度运行值通过设备到人的形式,编写了《监控系统运行规程》、《成都调度室自动化设备操作指南》、《成都调控中心标准操作票》、《成都调控中心应急预案》等业务资料,做到日常工作有章可循,规范化,系统化,为后续新进员工更加轻松、简单的学习,提高学习效率,更快的掌握调控技能提供便利。作为未来一流梯级枢纽调度控制中心,将会有很多的机会与世界知名发电企业单位沟通、学习,调度运行值结合业务实际开展调控“专业英语”学习,编纂了调度运行值《专业英语学习手册》,在值内营造出英语应用环境,在应用中学习英语,在学习中不断提高自身与国际同行交流的能力。

4牢筑员工安全生产心理防线

调度工作保障着电力企业发电效益的核心利益,关系到人身及电力设备的安全。是整个梯级枢纽安全生产重中之重,需要调控值班员有较高的安全意识。在每个倒班的班前会上,调度运行值除生产任务安排外,有针对性地进行危险源辨识。在值内开展“四个一”活动和闸门操作预案实时编制的安全生产学习。做到一个班一次事故预想,一个倒班一次安全培训,一个星期一次安全活动,一个月一次反事故演练;值班期间加强危险源辨识并根据电站不同水情和工程状况滚动编制闸门操作预案,全面提升值内员工水电调业务技能、安全意识以及事故响应能力。真正将安全生产理念深入到每一位员工的内心,让大家切实感受到安全生产是自身的责任,形成了责任到人、强化安全管理的主人翁意识,在日常工作中养成了严肃的态度、严明的纪律、严谨的作风“三严精神”,坚持科学管理、安全生产,力争创建安全本质先锋值,为金沙江区域梯级枢纽的安全、稳定运行做出应有的贡献。

5结语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班组是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或管理工作最基层的组织单元,是激发员工活力的细胞,是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构建和谐企业的落脚点[2]。调度运行值在公司实施“调控一体化”管理模式和“水电合一”值班方式的大环境下,迎难而上,努力提升调控业务技能,强化班组安全意识,抓好员工行为规范,打造本质安全先锋值,以良好的状态,时刻准备迎接梯级枢纽电站后续蓄水接机发电的重任和挑战,保证金沙江梯级枢纽的安全、稳定、经济和高效运行。

作者:李乐 林显 赵焱 赵全 单位:三峡梯调成都调控中心调控部

参考文献:

设备培训总结范文8

当今的油田现场安全管理已经拥有了一定的法律和规范,其自身具有一定的规律性,行为必须遵照一定的法规行事,但一些负责安全的员工往往对规范了解有限,即使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在当代日新月异的发展环境之下,知识结构也得不到适时的更新,因此需要在现场成立安全管理方面健全的培训体系。目前很多单位在对新员工的入场教育方面实施了简化,为了节省开支,将培训体系边缘化,使得员工的安全意识未从根本上得到有效的提升,在生产过程中存在侥幸心理、麻痹、盲目的心理,给安全事故的发生埋下了严重的隐患。

管理方式不明确、过分追求效益最大化众所周知,我国油田作业在安全方面的主要方针一直秉承着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基本原则,但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往往是背道而驰,有的单位过度追求效益的最大化,不能将安全第一完全的落实,因为导致隐患和事故频繁发生。生产过程中,管理方式不明确,经常存在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处理方式,不能做到事故发生后,追究每一个细节,积累每一次的经验和教训。另外一些井队为了追求效益,大力开展节约成本的活动,但设备和技术的成本压缩空间有效,只有牺牲安全设施的投入力度,导致存在安全设备的隐患得不到适时的更新,把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大提升。

2油田作业安全管理过程中问题的应对措施

2.1提高对生产安全条件的重视程度

安全的生产条件是生产安全的基本保证,其中最主要的组成因素包括人的安全意识和物的安全状态。人的安全意识在所有的安全生产条件中起到决定性的主导作用,也是整个安全管理的核心环节。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引进先进的HSE管理体系和相关设备,制定出有指导意义的程序和规程是目前安全管理当务之急,在所有的硬件措施完备,取得生产安全许可的基础上,更要在人为责任范畴加强管理。可以说如何进行安全生产作业,把人为的不安全行为控制在可接受范围之内,已经成为安全管理最为重要的内容。硬件设备设施的安全状态是安全生产的基本,因此要投入精力做好本质的安全工作。经过多年的工作经验总结,已经总结出一定的方法:首先要在合理的时间进行安全评定,保证设备一直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其次,根据安全技术的发展,制定良好的对策,以工程技术手段作为提高安全生产的核心力量。

2.2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

通过培训,增强员工的安全思想意识,把安全操作作为一种习惯来执行,只做规定动作,不做自选动作,对于防范事故和减少隐患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对于基层队的抽样调查,现场的安全违章人员多数文化程度不高,缺乏专业的安全素质培养,主要表现为马虎作业、上进心和责任心不够、侥幸和冒险心理极为严重。因此,加强对安全习惯的培养显得尤为主要。主要的措施有切实有效的落实各项规章制度,这是安全管理实行的基本保证、培养良好的操作习惯,这是预防事故最为有效的措施。树立安全典型,让人与人,单位和单位间相互进行交流,取长补短,以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2.3加大新员工的培训力度

有调查显示,大部分的安全责任事故,发生在参加工作三年以内的新员工身上,这些员工初到现场,对于安全操作意识薄弱,缺乏相关的安全知识和技巧,这也是安全事故中的主要隐患之一。由此可见,员工培训对于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可以说员工培训就是安全生产的基石,在培训过程中除了灌输安全是基本责任的主体思想外,还要树立为自己负责,为家庭负责的思想观念,将安全责任和自身的利益切实的联系在一起,这样才能保证包括违章作业、违章指挥、违反劳动纪律的三违行为从根本上杜绝。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