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方案范例

企业管理方案

企业管理方案范文1

关键词:建筑管理;转型升级;研究

随着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中国建筑业每年近5000万的建筑大军,用智慧和汗水为当代中国社会文明和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至2017年底产生了260余家特级资质企业,中国建筑业随之腾飞,经营规模快速扩大,建筑业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高速增长的固定投资,庞大的房地产泡沫,发展模式粗放,生产方式和管理手段落后[1]。近年来随着国建、行业技术规范完善,“人口红利”消失和技术工人的断档,建筑行业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迫使建筑行业对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本文针对现阶段建筑企业管理中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并提出合理化建议,与同行们探讨。

1现阶段建筑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企业管理不规范体系不完善

改革开放30年建筑我国建筑企业规模在速扩大,企业组织构架及管理能力却未能同步提升,建造过程中资源耗费大始终在低层次发展,普遍存在大而不强的情况;甚至部分企业仅以出卖资质、挂靠、对项目收管理费生存,对项目各个环节的管控很少,没有建立完善的管理体制,对建筑的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未进行科学合理的控制。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建筑行业管理机制对企业市场判断能力下降,存在巨大的管理风险。从而使企业决策能力出现问题,最终影响企业发展[3]。

1.2管理团队临时组建管理人才稀缺

建筑业对我国经济发展有着重要作用,但是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房地产作为带动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的主要产业,对高端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人才市场高端人才已出现严重不足,企业规模扩张与管理实力、人员素质和专业水平严重脱节。临时招聘管理团队,没有企业文化、管理团队、作业人员技术水平都没有相对稳定状态,存在严重管理风险。

1.3企业工程管理处理信息量巨大且透明度不高

建筑行业是一个典型的大数据行业,每个项目数据,按不同时间、不同地区、不同品牌,随项目进展动态变化,难于掌控,而管理必须依赖于数据和信息。企业没有自己的数据库,施工和管理技术还停留在2D技术层面;集约化程度低。

1.4安全质量意识淡薄

建筑行业中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意识淡薄是建筑企业管理中目前需要面临典型问题,虽然目前建筑行业对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有所重视,从新闻已报道的和有关单位统计的质量、安全事故报告来看,仍存在着许多问题。虽然在建设工程现场随处可见“安全第一、质量至上”的标语口号,但事实上质量安全意识过多流于形式,随着国家经济高速发展,建筑体量不断增多[2],范围变得更加广泛,施工环境变得越来越复杂,建筑行业中的质量、安全事故逐年在增加;虽然造成因素复杂,其中主要原因与企业,团队临时组建,岗前培训,安全教育不足,质量安全管理体系不健全、质量安全意识淡泊,未按标准化要求施工,以及企业违法转包、分包降低成本不无关系,增加工程质量安全隐患,严重的出现重大安全质量事故。

1.5管理部门职责不明确粗放式管理

目前我国大多建筑企业中为降低管理成本,管理部门不健全,部门之间分工不明确,因为责任而互相推诿,管理部门缺失而管理混乱,安全质量管理责任未落实,人员管理松散,流动性过大,负责人只讲究经济利益而忽视质量安全对企业造成的重大隐患。

2对建现阶段建筑企业管理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案的探讨

当前建筑业管理的困境的实质是中国建筑现有的管理模式与生产方式将遭到淘汰,以及国家对房地产市场政策调控影响,建筑企业面临的更严峻课题是如何变革现在的企业模式,实现转型升级,短期的成本矛盾转嫁无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1]。客观市场环境引起的建筑业项目生产方式变革将会是革命性的,由“关系竞争型”向“能力竞争型”过渡阶段,以工业化思维再造建筑业的新思维,建立合理的管理体系;通过集约化、工业化、信息化就是重要的变革方向,通过这种手段,不断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减少人工使用量,消除因“人口红利”消失带来的影响。

2.1建立适合企业自身的管理体系

①企业应从管理层入手,管理重点放在管理体系建立和完善上,才能将责任落实到人;②企业建立自己的文化,加强企业上层管理水平,管理能力,定期对中下层管理人员管理方式和管理能力的培训,提高管理者综合素质,激发员工积极性,加强有效监督,建立一支优质高效的管理团队;③定期对管理体系考核评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必要的调整,确保工程中的每一个环节、细节都得到落实,确保管理体系高质量运行。

2.2逐步建立稳定的管理团队挖掘人才

企业通过企业文化,逐步由基层和管理层人员组成一个共同体,形成自己的管理团队,合理利用团队中每一个成员的知识和技能协同工作,解决问题,通过制定切实可行的项目管理目标[2],按照技术能力特长确定适合管理团队技术人员的专业管理岗位,让他们在特长岗位发挥效用;确定项目管理制度的软硬,为项目管理团队划出行为的边界,调节团队中各种负荷的“过”与“不及”以身作则传递正能量;注重管理人员内在的物质激励和成就感,激发管理团队的工作热情;反映出个体利益和整体利益的统一,并进而保证组织的高效率运转[2],达到共同的目标。

2.3提高企业管理透明度加强质量安全管理意识

一些建筑企业还停留在高估冒算的惯性“鸵鸟”思维上,打破黑箱,面向透明,通过提高管理水平提升盈利能力才是建筑企业与行业的真正出路。安全质量管理是实现安全施工的有效手段和质量符合要求的保证,只有按照安全质量管理规定,抓好各项安全施工制度和质量标准的落实,才能保证建设工程在一个安全的环境下顺利进行和质量合格的前提,也是衡量施工项目管理的重要标志。企业必须建立健全各级安全质量责任管理体系,落实责任主体,加强各级管理人员的质量安全意识,定期对各级管理人员及操作工人进行安全教育和专业技术培训,对培训不合格人员禁止进入施工现场。定期进行安全质量检查,及时处理安全隐患和质量问题,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

2.4学习和采用先进的管理模式降低企业运营风险

我国当前客观市场环境引起的建筑业项目生产方式变革将会是革命性的[3]。以工业化思维再造建筑业的新思维,通过集约化、工业化、信息化就是重要的变革方向,不断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减少人工使用量。在材料、工艺、机械、管理方面大幅创新,运用科技力量提升项目建设和企业运营实力,降低企业运营风险。

3结束语

我国建筑企业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增强和经济的高速发展,建筑企业是我国的基础和支柱产业,不但影响着我国经济发展,更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3],现阶段我国建筑企业正处在转型升级阶段,管理水平还比较落后,存在诸多问题,本文旨在通过对当前建筑企业及工程项目管理从在问题的探讨研究,提出解决方案,以便建筑业同行讨论研究,提升我国建筑业的高速发展,真正成为世界“基建狂魔”,为世界建筑业写下一笔浓墨重彩。

参考文献

[1]杨宝明.突破重围:中国建筑企业转型升级新思维.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5,02:94-95.

[2]罗留智.浅谈建筑管理存在问题及针对性的解决方案[B].建材发展导向,2014,11:81-82.

企业管理方案范文2

关键词:企业;资金管理;内涵;主要问题;解决方案

一、企业资金管理的内涵

资金管理,顾名思义,就是从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对企业的资金活动进行相关的管理,包括规划、控制、调节与监督企业内部的资金流向和资金流量。毫无疑问,资金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企业对资金进行合理的管理,是为了保障企业资金的安全和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从而满足企业日常运行过程中对资金的需求,保证企业稳定、协调、持续、健康地发展,提高企业竞争力和综合实力。资金是企业流动性最强的资产,为了更好地进行资金管理,企业必须遵循企业资金管理的三个原则:第一,科学合理地使用资金,企业应当依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财务分析结果,进行适当的投资,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第二,有效规避资金管理中的风险,为了让资金正常运转,企业不能制定超出自身能力的预期目标;第三,提高资金管理的效益,企业要充分利用内部资金,尽量不让资金闲置,提高企业资金的使用效率。

二、企业资金管理的主要问题

(一)企业资金管理制度不健全

企业只有建立完善的资金管理制度,才能更好地对企业的资金活动进行规划和监控,提高企业资金的利用效率,推动企业的稳定发展。但是,大多数企业存在资金管理制度不完善的问题,对资金管理的认识不够深入,缺乏丰富的资金管理经验,无法合理地规划和利用资金,导致企业资金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没有办法得到快速的解决,很容易造成企业资金短缺的情况,从而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二)企业资金管理手段落后

企业资产管理缺少相关的经验借鉴,不少企业在迅速发展后,出现了因资产管理不善导致企业自身承担巨额亏损的经典案例,因此现实情况要求我们必须针对企业资产管理问题进行相关的分析,从而更好地解决资产管理问题,在根源上提高企业资产管理层次,助力国内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时代在不断地变化,企业本应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资金管理手段。然而,现实情况是许多企业的资金管理手段比较滞后,容易造成资金的闲置或浪费,影响企业发展情况。由于资金管理手段的落后,如果企业出现资金周转不开等问题,就很难及时追踪资金流动、银行存款等具体情况,使得资金账目一片混乱,无法及时解决资金问题。

(三)企业对资金管理不够重视

有些企业对资金管理不够重视,其财务工作人员对资金管理的认识不深,资金管理的风险意识淡薄,内部资金管理较为松懈,容易发生资金管理问题,比如不按照规章制度对账等;没有将资金管理提到了应有的地位,企业内部考核导向还是只考虑收入、利润、签约等因素,这就容易给企业资金的安全带来隐患和风险。

(四)企业资金管理的监管力度不足

虽然许多企业都制定了资金监督制度,但是在制度执行上还存在薄弱环节,比如说相关的监督人员没有对资金的使用进行全面监督,致使对账工作不认真、不及时、流于形式;对于业务的回款时点缺乏有效的管控,回款计划于实际偏差较大,容易出现资金周转不开、库存余量过多、账目出错等问题,使得资金的预期计划与实际情况不符合,降低了资金的使用率,给资金安全留下巨大隐患,最终使得企业的管理出现问题。

三、企业资金管理的解决方案

(一)建立企业资金安全管理制度

企业应当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完善资金管理制度,建立健全资金的预算管理机制、资金审批管理机制、职能分离控制机制等,把资金安全层层落实到相关的职能部门,最好是责任到人,比如说如果资金管理的工作人员由于控制不严、管理不善等问题,从而造成企业资金浪费和损失,就要严格追究相应的责任,并视情节的程度给予处罚。

(二)更新企业资金管理手段

资金是企业发展以及生存的基础,企业资金管理就是指企业当中对资金进行调度、对资金进行阶段、对资金的具体使用等进行系统的管理,资金管理工作直接对企业未来的发展以及企业的生存造成影响。为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企业必须要与时俱进,吸取国内外的经验教训,采用先进的管理方法,对资金进行预算管理,管理好资金的流向和流量;与金融机构一起搭建公司资金池,减少资金沉淀;建立资金滚动预算机制,做到提前预警,使得企业资产能够得到有效利用。企业管理者要高度重视对财务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因为财务人员是企业资金管理的具体执行者,他们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资金管理制度实施效果的好坏。

(三)增强企业资金管理的安全意识

企业管理者应当增强企业资金管理的安全意识,制定保障资金管理安全的规章制度,建立风险预警机制,遵循相关的规定,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预算、分析、审批、控制,对企业资金进行合理利用,不要造成企业资金浪费,使得企业资金活动能够正常进行,提高资金利用率,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加强企业资金管理的监督力度

企业要加强对资金管理的监督力度,将资金安全检查制度化,加强印章控制、票据控制、支票控制,加强监督检查,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相关工作人员检查资金管理的执行情况,一方面可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及时防范风险,另一方面可以对企业资金的流动过程进行动态追踪,对资金流动过程中出现的风险进行全面监控,使的资金能够正常运行,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五)改变管理模式和考核模式

企业要与时俱进,及时转变观念,按照企业的实际运行和经济业务发展的需要设置科学合理的资金管理模式,构建以现金流管理的考核激励模式,这就需要企业的管理者和财务部门的负责人要充分了解企业自身的经济活动,其次就是要有基础的经济和财务管理的知识,这样才能保证设置的资金管理模式能够真实有用,最后就是要在设置的资金管理模式过程中把企业的实际效益放在首位,以维护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率和提升企业的管理效率。

四、结语

二十一世纪,企业对资金的管理和运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资金管理能够保障企业的资金安全,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使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得到提高,促进企业健康、稳定、长远发展。企业的资金越多,资金的流动形式就越多。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由于存在各种难以预测的不确定性因素和不可控因素,企业资金风险管理问题日益突出,因此一定要加强企业资金管理风险控制。为了更好地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企业必须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在思想上重视,发现自身的不足,改善资金管理手段,建立健全资金监管制度,落实资金管理工作,从而加强企业资金管理,保证企业资金的正常运行,实现自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史玉萍.关于加强企业资产管理的思考[J].纳税,2019(6).

[2]田巧萍.基于企业资金管理重要性的分析[J].中国商论,2019(4).

企业管理方案范文3

为了满足现阶段电力企业的工作需要,必须要优化其综合计划管理方案,保证标准化建设的开展,满足我国现阶段电网工作的要求,保证电力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这就需要健全综合计划管理体系,确保电力企业新型管理方案的更新,提升企业的综合管理效益,确保综合计划管理的高效性、科学性、统一性,保证新型计划管理模式的应用,从而保证企业最大效能的实现.

关键词:

电力企业;领导机制;综合计划管理;体系构架;最大效能

在电力工作中,影响其有效管理的因素诸多,为了提升电力工作的效益,必须要保证综合计划管理方案的优化,更新旧有的管理模式,进行新型管理理念的应用,实现其内部各个工作环节的协调,确保电力企业整体计划管理方案的优化,保证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这需要引起相关人员的重视,做好自身的本职工作,优化管理观念,实现管理手段及管理目标的结合,保证管理方案的优化,从而满足实际工作的要求.

一、电力企业综合计划管理现状

1.计划管理策略是企业内部管理的重要手段,通过对这一管理手段的更新及应用,可以有效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对于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影响深远,随着电力企业经济体系的不断健全,电力企业的资产日益积累,其内部部门不断增加,它的分工也日益精细化,这就增加了电力企业内部的计划管理项目,导致其计划协调管理工作量不断加大,这就影响其计划管理职能的发挥.随着时代的发展,电力企业需要应用一种新型的管理方法,从而适应现阶段电力工作的要求.在电力企业的内部管理中,首先需要落实好计划管理体系,落实好相关的分割式管理理念,保证企业规模经济的优化,确保企业整体利益的提升,这就需要做好规范化管理工作,保证其分工的明确性,实现新型计划管理模式的应用。在实际工作中,电力企业依旧缺乏健全的计划管理模式,有些管理人员过于重视电力工作却忽略了管理的计划性。在现阶段的计划管理过程中,分割式管理模式依旧存在,这种管理模式过于陈旧,管理中心缺乏统一性,管理起来比较分散,难以确保企业的规模经济效益。我国电力企业缺乏统一性的计划管理体系,其内部缺乏明确的、统一的计划管理整合方案,轻管理,重生产的观念依旧存在。

2.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的电力工作体系不断得到优化,但是目前来说我国的电力企业计划管理体系尚不健全,这种不健全涉及生产经营管理的许多方面,比如企业内部职责分工的不明确,工作流程的不流畅,导致计划管理过程中的一系列的问题。计划管理没有形成一个有效的闭环管理模式。在管理过程中,有些人员轻视电力管理,导致其管理过程中的一系列的问题,有些工作人员不能实现对电力企业管理编制的优化,确保强有力的管理监控。电力企业缺乏长远性的管理计划,不能实现其健康及可持续发展。

二、电力企业综合计划管理体系的优化

1.为了满足现阶段电力企业的工作要求,必须要实现综合计划管理体系的健全,这种管理系统结合了过程管理、信息化管理、目标管理等的优化,是比较先进的经营管理模式,其实现了一强三优的建设目标,能够满足我国电力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综合计划管理体系的目标在于进行综合计划管理体系的构建。在该计划的构建过程中,需要遵循分工负责、统一领导的原则,保证计划管理体系的健全,确保管理机构的专业性、科学性,保证管理模式的分级性,这就需要进行综合计划组织管理体系的健全,由企业内部的管理人员、决策管理共同构成领导班子,落实好企业的综合计划管理工作。进行企业综合计划管理方案的优化,保证其内部审定环节的正常开展,确保各个工作步骤的协调,以此推动电力企业综合计划管理工作的稳定发展。2.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进行发展策划体系的健全是必要的,这需要进行专职计划管理人员的配置,保证企业综合计划编制环节、汇总环节等的协调,定期向局长办公会议进行综合计划年度建议方案,做好综合计划方案的修改及更新工作,定期向局长办公室进行综合计划的汇报,保证企业综合计划执行报告的定期编制,做好汇总综合计划调整方案的编制工作,落实好相关综合计划的考核工作。

3.指标分管部门需要落实好自身的责任,保证指标计划管理工作体系的健全,安排专业进行负责,进行专项计划报告的制定,进行分管指标管理环节、实施环节等的协调,做好分管计划指标的月度跟踪分析及控制工作,做好分管指标的调整及建议工作,保证策划部综合计划的优化,做好相关的编制及报审工作,从而满足现阶段电力企业内部工作的要求。电力企业需要进行新型管理理念的应用,保证综合计划内部管理体系的健全,保证新型管理计划的应用,保证各种新型管理计划的科学性、统一性,做好计划管理的审批环节、执行环节、监督环节,保证各个管理工作的考核环节的正常开展,明确好不同管理人员的工作责任,确保管理流程的高效性、科学性,确保电力企业综合计划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进行电力企业综合计划指标体系的健全及完善,保证管理的科学性,这需要结合电力企业实际,进行企业生产经营方案的优化,实现电网发展环节、供电服务环节、资产质量环节等的协调,落实好相关的资产质量、电网发展、供电服务等指标。电网发展涉及固定资产投资环节比如电网基建工程、小型基建工程等,也涉及投资规模、开工规模、教育培训成本等环节。资产质量涉及资产总额环节、不良资产总额环节、电费回收环节等。供电服务指标涉及城市供电可靠率环节、农网供电可靠率环节等。经营业绩指标涉及工资总额环节、目标成本环节、售电单价环节、售电量环节、市场占有率环节、经营收益环节等。

4.电力企业需要落实好计划管理的动态化管理方案,落实好相关的编制环节、执行环节、控制环节、调整环节等,保证整体过程的管理,保证调控的科学性、规范性,实现计划管理方案的优化,保证闭环管理体系的健全,落实好全年综合计划的编制及汇总工作,进行计划决策机构的上报及提交,从而满足实际工作的要求。为了满足电力企业内部计划管理的需要,管理层必须要履行好自身的管理工作,特别是需要做好计划管理的相关制定工作。企业内部的相关计划决策人员需要落实好自身的综合计划审议职责,公司内部的计划决策机构需要做好相关的计划制定审议工作,落实好相关的计划管理方案的审核手续。企业年度综合计划审议完毕后,需要由相关的计划管理部门统一下达,再做好不同职能部门的细化及分解工作,保证实施方案的制定及实施,从而满足综合计划实际工作的要求。这也需要进行月度综合计划指标跟踪分析制度的建立,落实好相关综合计划指标的执行情况,将不同分管指标的月度执行状况上报给相关部门。也需要进行综合计划执行情况监督检查力度的加强,保证计划管理部门管理体系的健全,针对执行过程中的问题,做好相关的整改工作,保证任务目标的顺利完成,保证综合计划的完善,有效发挥综合计划的宏观调控作用,确保各项指标计划的顺利开展,实现考核环节、考评环节等的协调。

三、电力企业综合计划管理的重要意义

电力企业综合计划管理体系具备良好的应用效益,通过对综合计划的建立,有利于企业年度计划发展的需要,保证企业不同经济活动的协调,满足企业决策管理层的指导及控制要求,由于电力企业整体效益观念的形成,有利于实现资源配置环节、电网投资环节、资金管理环节等的协调。通过对综合计划管理方案的应用,能够保证企业人力、财力、物力等的协调,能够保证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保证企业组织管理机构的科学化、扁平化,有利于提升电力企业管理体系的专业化,保证其不同业务流程的协调,确保不同部门之间的协调性,保证其工作机制的统一性,保证其工作的统一编制性、统一上报性、统一下达性、统一调整性。在实践工作中,为了取得良好的工作效益,必须要进行电力企业新型管理理念的应用,保证综合计划管理方案的及时更新,保证新型计划管理体系的健全,以综合性管理为指标,保证不同管理程序的协调性,能够保证不同的工作部门之间相互协调,形成一种管理的凝聚力。

结语

通过对电力企业综合计划管理方案的优化,有利于电力企业的有效运作及协调发展,有利于提升电力企业的综合计划管理效益,满足现阶段工作的要求。

作者:程永红 单位: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内江供电公司

参考文献

[1]王蕊.电力企业综合计划管理研究[J].商,2015(4):15.

企业管理方案范文4

1国外安全生产管理理念和理论基础

发达国家的安全生产管理实践经验证明,通过体系化管理,实施全方位、全过程、全天候的风险识别、控制和管理,实现系统无缺陷、管理无漏洞、设备无故障,逐步达到人、机、环境的和谐统一,最终是可以实现本质安全的。由于西方发达国家工业化发展较早,伴随着工业进步,其安全生产管理理论也有了飞跃式发展。从法默的安全事故频发倾向理论、海恩里希的因果连锁理论、能量意外释放理论、轨迹交叉理论、系统安全理论的发展过程来看,安全生产管理理念和理论从最初的宿命思想到可控思想,从单独因素到系统因素,从单一关注伤亡到将健康与安全统一考虑,这都是不断进步的表现。从最初的事故学理论到后来的风险控制论,再到现在的安全哲学理论、安全逻辑科学、安全法学理论、安全信息理论、安全行为科学理论、安全心理学、安全经济理论、安全工程理论、安全仿生理论、安全文化理论、事故灾变理论等,其他学科的理论不断与安全生产管理理念相结合,对现代安全及健康管理水平的提高和科技的进步发挥着重要作用。法默的事故频发倾向理论认为,少数工人由于自身原因,具有容易发生事故的稳定的个人内在倾向,是所谓的事故频发倾向者和工业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这种理论目前不被大多数人认可。海恩里希的因果连锁理论认为:安全事故的发生会经历多个环节,环环相扣,任何一个中间环节起到预防作用,就能避免事故;只有重视消除轻微事故,才能防止轻伤和重伤事故,否则大事故的发生只是时间问题。1961年,吉布森提出事故是一种不正常或不希望的能量释放,意外释放的各种能量是造成伤害的直接原因,因此,应该通过控制能量及能量载体来预防伤害事故。作为一种事故致因理论,轨迹交叉理论强调人的因素与物的因素在事故致因中占有同样重要的地位。按照该理论,可以通过避免人与物的运动轨迹交叉,即避免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同时同地出现,来预防事故发生。系统安全理论是人们为解决复杂系统的安全性问题而开发研究出来的安全理论和方法体系,其强调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即在设计系统时就用安全工程方法进行风险管控,系统安全工作包括危险源识别、系统安全分析、危险性评价及危险控制等一系列内容。安全行为管理是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的一种企业行为安全管理方法,后迅速在欧美及日本等现代工业化国家兴起;由于其成功地为许多知名企业(如杜邦)实现卓越的安全绩效,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企业认可并采纳。安全行为管理以心理学和行为学为理论基础,主要采用“行为前因-行为-行为后果”的行为模型,通过创造良好的企业安全文化,改变人的不安全行为和鼓励人的安全行为,从而减少由于人的行为而引起的事故,进而实现事故预防和安全生产目标。

2国内外安全生产管理标准化建设情况比较

基于上述理论,西方国家在20世纪90年代左右就形成了安全生产管理标准化体系。典型的安全生产管理标准化体系是我们熟知的健康(Health)、安全(Safety)、环境(Environment)管理体系(以下简称HSE管理体系),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职业健康安全评价标准体系OHSAS18001。众所周知,西方国家的HSE管理体系在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中起到积极作用,尤其是在石油化工领域的效果十分明显。HSE管理体系强调以领导承诺为核心,以无事故、无害于员工健康、无损于环境为目标,包括核心和条件部分、循环链部分、辅助方法和工具部分三大要素;体系实施过程主要包括建立的准备、初始风险评价、策划和设计、文件编制、执行和实施等。为提升我国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颁布《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以下简称《规范》),该《规范》包括13个要素。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指通过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排查治理隐患和监控重大危险源,建立预防机制,规范生产行为,使各生产环节符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要求,人、机、物、环处于良好的生产状态,并持续改进,不断加强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规范化建设。从我国相关企业实施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的结果来看,普遍存在重体系、轻日后管理,重机构审核、轻自我提升,重原汁原味、轻联系实际等问题,导致安全生产管理标准化体系与安全管理能力不匹配。此外,有学者认为,现行的安全生产管理标准化体系过多地强调管理的标准化,而忽视现场操作的标准化。不可否认,安全生产管理标准化对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能力的提升起到积极作用。然而,众多国外企业发现,在实施安全生产管理标准化后,虽然企业的重大安全事故比例明显下降,但企业的一般事故却没有得到明显控制。为此,国外企业结合其安全生产管理实际,在标准化的基础上推行安全行为观察管理方法,使企业安全绩效得到明显提升。业界一致认为,安全行为观察方法不仅丰富了安全生产管理标准化体系,而且是基层队站开展安全生产管理标准化建设及促进安全团队文化落地的重要工具。

3基于安全行为观察的集装箱码头企业

安全生产管理标准化体系建设方案随着信息技术在集装箱码头企业的应用普及,部分码头企业开始尝试利用信息技术来固化和提升安全生产管理,但国内绝大多数码头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系统仅实现安全生产管理标准化文档(法律、法规、制度、应急预案、组织架构、安全目标、安委会会议、安全投入等)电子化、安全检查表等管理功能,针对班组安全的信息化应用却鲜有案例。为此,本文提出基于安全行为观察的集装箱码头企业360安全体系建设方案,利用信息化手段集成企业管理标准化、现场管理标准化、操作标准化,实现现场安全状态评估和预警体系与标准化融合,形成自下而上的安全生产管理优化模式。为实现集装箱码头企业全员、全过程、全天候、全方位的行为管理,可将生产要素抽象分类为5个一级要素和162个二级要素,其中,一级要素主要包括人(即各工种)、设备和工属具、设施(即码头、库房、办公楼、道路等)、环境(即天气、船舶、水域等)、管理(即教育、会议、资金、制度等)。集装箱码头企业的生产作业流程可拆分为11个一级工作场景(包括靠泊、系解缆、集港、装船、拆打加固、揭舱盖、船前准备、辅助生产、提箱、离泊、卸船等),在将工作场景与生产要素交叉后,按照安全行为观察的方法对员工的反应和站位、个人防护装备、工具和设施、程序和标准、人体工程学、现场环境和秩序等标准进行图文采集,从而实现对指定场景员工安全行为标准的数字化处理。此举是推行集装箱码头企业全员安全行为观察和团队安全文化的基础,也是安全职责清单具体化的重要手段。对照安全行为观察标准,员工可以通过手机终端反馈观察结果(反馈结果包括现场行为实时照片和定性评价),安全管理人员可以定期分析安全行为结果,并通过系统发送达标行为统计和安全行为标准图文资料,从而对行为不安全人员进行培训,并要求相关责任人确认。同时,系统还具备安全行为随手拍功能,以启发员工发现自身工作中的安全隐患。此外,360安全体系对物(设备设施)的不安全状态和安全管理标准也进行了图文标准定义,并设定相应的排查周期,从而实现安全主体责任层层预警和监控功能及安全预警指数的计算功能。收集到员工安全行为数据后,便可以随时应用安全行为观察方法开展安全行为管理。经过一段时间的试运行,结合行业典型安全事故,在360安全体系中定义重点安全行为治理的4个领域,分别是人机配合、高空坠物、流机作业、机械维修,从而使安全管理人员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安全行为管理。360安全体系提供一键式安全行为排查功能,例如,在针对岸桥高空坠物的安全行为管理中,系统对岸桥容易产生高空坠物的部位进行安全标准化信息(包括易坠落物的标准状态图片、排查周期等)采集。360安全体系定期向指定员工发送排查任务,以便其实施现场排查,反馈排查结果。360安全体系分为以下三大模块:(1)手机端,是隐患群防群治和隐患数据采集的工具;(2)个人计算机端,是各部门落实自身主体责任的工具,同时也是安全管理人员实施监管的工具;(3)系统后台,是企业级隐患评估和安全管理的工具。360安全体系后台有10个有助于安全行为改进的度量指标,称之为“十率”,即检查标准覆盖率、自查隐患率、逾期整改率、较大隐患控制率、标准排查超期率、隐患标准重复率、学习人员覆盖率、标准学习覆盖率、考试人员覆盖率和考试标准覆盖率。“十率”的作用在于:实现集装箱码头企业隐患不排查、系统能觉察,排查不上报、系统能知道,上报不整改、系统有记载,整改不及时、系统有警示的安全生产管理功能。

4结束语

企业管理方案范文5

供电企业需适用经济发展趋势,通过变换战术、战略,紧跟时展。在此过程中,供电企业还应当加强内部管理,不断完善和健全供电企业管理制度、优化技术手段和方法。本文将对供电企业电力营销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谈一下自己的观点和认识,以供参考。

【关键词】

电力营销;供电企业;管理策略;实施方案

引言

对于供电企业而言,营销管理人员应当树立服务理念,真正认识到电力用户的需求。在电力营销管理策略中,应当注重团队建设,充分发挥团队协作优点,全面认识服务信息,从而为用户电力供应完善服务,以此来有效满足用户需求。

1供电企业电力营销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虽然供电企业整体发展水平有所提高,但是电力营销管理过程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与不足,总结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实施的价格策略不科学

在国内现行政策法规下,实际上电力市场被垄断了,其电力经营模式特殊,而且市场占有率基本上已经达到了百分之百,市场竞争乏力。从实践来看,较之于其他普通产品,供电企业在价格制定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因素相对较少。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只要制定了价格以后即可获利,无论制定何种价格,电力用户都要接受,用户几乎没有选择。随着社会经济、科技的快速发展,能源市场竞争逐渐被打破,传统的电力垄断局面受到了冲击,新设备、新技术,代替了传统电力能源供日常所需。比如,天然气、燃煤等设备和应用技术,不仅可替代电力能源,而且有时比电力更加快捷、方便,可通过经济性分析,对比后优选方案,给供电企业造成了较大的威胁,因此供电企业更改价格策略势在必行。

1.2供电企业对营销管理未能正确的定位

在国内很多城市,虽然供电企业地位较为稳固,但对居民的日常生产生活却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供电企业电力营销管理定位不准确,企业目标不明确,发展方向不统一,以致于供电企业发展受阻。从当前实际来看,若供电企业无法对电力营销管理工作进行全面审视和准确定位,则必然会对电力企业发展产生不利影响,使供电企业在当前市场竞争中竞争能力丧失。总之,供电企业对营销管理定位不准确、不合理,必然会影响供电企业发展。

1.3供电企业人员素质有待进一步提升

在国内多数供电企业而言,尤其是大型企业,通常分布在一线和二线城市,他们对工作人员的素质要求比较高。对于二线以下城市而言,供电企业与工作人员的素质要求、技能要求相对较低,对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缺乏重视。该种现象的存在,导致国内不发达地区的供电企业发展遇到了瓶颈。①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才的定义也发生了改变,传统模式下的所谓高素质人才已无法有效满足市场要求。在当前社会背景下,供电企业电力营销管理过程中,不仅要求工作人员需要掌握专业的技术和知识,而且还与具备综合能力。②素质普遍偏低,无法适应社会发展要求,同时也成为制约供电企业快速发展的重大桎梏。

1.4电力营销过程中,服务意识不强

作为一种无形商品,较之于市场上的普通产品有所不同,电力产品有其特殊性,供电企业提供电力实际上是提供的一种服务,服务质量好坏,会在很大程度上激烈市场竞争潜力。然而,从实践来看,因供电企业处于垄断地位,供电企业内部很多员工服务意识不强,甚至有部分员工认为干多干少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对待工作的态度非常的消极;在这部分员工看来,无论提供怎样的服务,居民都要用公司的电力,无需对客户提高高质量的服务。这种观点是片面的、错误的,这是在该种思想观点的影响下,导致供电公司的从业人员服务态度、维修等不及时,服务质量非常的差。

2供电企业电力营销管理策略

基于以上对当前供电企业电力营销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笔者认为要想加强电力营销管理,提高管理和服务质量,全面推动和促进整个电力市场的快速发展,应当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2.1加强思想重视,提高服务意识

对于供电企业而言,若想提高营销管理质量和水平,首先要做的就是提高员工的技能和服务意识。在当前以服务为导向的社会时代背景下,产品质量没有差别的情况下,服务周到、服务贴心,成为占有市场份额、抢占市场先机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从这一点来看,供电企业应当立足实际,重新审视和定位自己,改变服务观念、重视服务质量;同时,在企业内部不断加强宣传,让客户服务理念深入到每个员工内心深处。供电企业还应当制定有效的制度,对员工服务客户的行为进行规范,奖励优秀员工。实践中,供电企业还应当细分电力市场,这有利于供电企业在电力销售时根据客户的个性化要求,实施差别化服务,以此来确保供电企业电力营销质量。

2.2保障电力产品,规范价格体系

对于电力产品而言,其参数包括电压、电流以及有效功率和输出功率等,其中任何参数均有其变化范围,确保优势电力资源的及时、高效供应。以电源结构为例,结构低成本对电力产出效能非常的小,日常用电供应无法勉强维持。然而,就高层建筑、工厂等建筑设施而言,显得力不从心;在配置高端电源时,需保障电力质量,其电压、电容量均有负荷能力,尤其是那些功率相对较大的一些电气设备,可确保电力供应的平稳性。同时,还要进行价格体系进行灵活规范,即电力价格应当结合市场现状、经济条件确定。一般而言,发电站以水利、火力两种发电为主,其中火力发电又以煤炭作为主要的原料,煤炭价格随市场变化、经济变动而涨落,发电成本随市场经济发展形势而变。从这一层面来讲,对电力营销价格进行灵活规范,具有其合理性和可行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果市场不够景气,价格回落,则电力价格可以适当的降低,以免出现乱收费现象,而且还能够有效激发广大用户的消费积极性和热情;随着市场经济发生在区域稳定和逐步上升,对电力只有的需求也会随之增加,电力出现供不应求的状态,在用电高峰期,可能会出现电力供应不及时、不足等现象。实践中,若想有效缓解上述现象、解决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建议适当提高电力价格,以此来鼓励闲时用电,这样即可对紧张局面有所控制。

2.3制定统一营销目标,建立健全技术服务体系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供电企业应当充分考虑现实的条件和发展现状,不断加大营销管理改革力度,创新管理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构建符合广大电力客户需求的营销管理机构,制定统一的营销目标,让员工有统一的工作目标,避免工作的盲目性、随意性。供电企业员工的工作质量和效率,关系着电力营销管理水平。对于供电企业而言,若想实现长期的持续发展,就必须明确发展目标;若想从根本上提高供电企业的电力营销管理水平,就必须建立健全统一的营销管理目标。供电企业员工,应当同心协力,方可确保营销管理工作顺利进行,有效提高其市场竞争力。同时,还要建立健全电力营销技术服务体系,提高优质的服务质量。营销服务是行业的市场竞争手段,供电企业应当将电力营业行为规范化、制度化,才能确保用电需求。供电企业应当全面了解和研究客户用电需求、存在的困难与不足,将电力营销与服务客户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将电力营销服务客户的功能进一步拓展开来,建立方便、高效的服务标准,以此来有效满足客户需求。

2.4建立良好的激励监督机制,从根本上保障服务质量

①完善和健全激励机制,将奖、罚制度有效地落实到实处。实践中,引导将服务质量与监督管理工作结合在一起,通过监督、检查,对供电企业的行为进行规范。②提高供电企业的协调能力,不断完善和健全售后服务保障机制,解决好广大用电客户的需求,不断改进和创新服务,以此来有效提高供电企业的服务质量和社会信誉,外树形象、内强素质。

3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在当前新的历史形势下,供电企业与广大客户之间的供需矛盾得以缓和,在未来发展过程中,供电企业还应当将环保能源发展定确定为总体营销发展策略,并且逐步完善营销体制,优化营销机构,主动为电力客户提供高效的服务。

作者:陈雯风 单位: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北海供电局

参考文献

[1]李忠宏.县供电企业市场营销管理与策略[J].中国市场,2015(19).

[2]苑学兴,陆玲华,等.新形势下县级供电企业财务队伍建设研究[J].中国市场,2015(28).

[3]东时轮.供电企业电力营销管理的现状分析及其策略[J].管理观察,2014(12):56~58.

[4]王承旭,刘刚.浅谈基层供电企业电力营销管理工作[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5(09):47~49.

企业管理方案范文6

一、高处作业安全管理

据统计数据,高处作业发生的安全事故占电力行业所有事故类型比例最多,约为40%,成为企业安全管理的重点。为了确保高处作业的安全,会经常使用脚手架等作业平台,这些作业平台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直接决定了作业人员在施工期间的安全性。近年来,电力行业因脚手架等作业平台不稳定连续发生了多起事故,在给企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的同时,还会引发了负面的社会舆情,给企业的正常经营带来不利影响。企业借助信息化技术,可以开发研究脚手架信息化管控系统,对脚手架实行全流程的信息化管理,并结合现场管控手段,共同促进脚手架等作业平台的使用安全性,是企业高处作业安全管控工作的一个有效思路和解决办法。脚手架在正常使用中按照时间、工艺顺序应遵循以下流程:

1.申请搭设。指在工作开始前,需要工作负责人等相关责任人员确认该项工作是否需要搭设脚手架,如果需要,应联系专业脚手架搭设人员对脚手架搭设情况进行提前策划,对于大型、悬空、异型等符合一定规模要求的脚手架还需要策划专项搭设方案,并制定详细的安全技术措施,经相关技术人负责人审批后方可执行。

2.组织搭设。指脚手架搭设人员根据脚手架搭设方案完成脚手架的搭设工作,搭设人员必须持有正规的特种作业人员资格证。如果在搭设过程中因为技术、施工或环境问题需要进行变更搭设方式,应该重新按照变更管理的要求,对搭设方案进行修改并重新履行审核手续。

3.验收使用。脚手架在搭设完毕后,工作负责人、搭设单位负责人等相关人员应联合进行验收,确认脚手架搭设的规范性和结构安全性,验收合格的脚手架方可允许作业人员使用,严禁使用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脚手架。

4.脚手架拆除。工作结束后,需要将不再使用的脚手架进行拆除,恢复现场原状。通过使用信息化方面的SQL(结构化查询语言)技术,将脚手架日常使用的每个流程做成可操作并使用的信息化系统,将企业脚手架的管理要求在系统内呈现,能够方便搭设单位、使用单位、管理单位的相关人员时刻掌握不同地域空间脚手架的使用进度和状态,企业自主设计的脚手架管理系统分为申请、确认、搭建、验收、使用、拆除共六个模块,涵盖了脚手架管理的全部流程。脚手架管理系统具有信息化、可视化、流程化、专业化管理的特点,软件可以安装在企业内部服务器中,并设置网址,电脑和手机只要接入互联网,都能直接登录使用该系统,极大地提高了管理人员和相关方的工作效率,便于增强工作计划性,统筹调配人员、物料等,相关人员可以实时查询不同位置脚手架的状态,便于安全监督管理。

二、隐患排查治理

隐患排查治理是安全管理“双重预防机制”的重要内容,是控制事故的重要措施。事故隐患,指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制度标准、操作规程等管理要求,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管理上的缺陷。根据海因里希安全法则,当一个企业有300起事故隐患,就有可能发生29起轻伤事故,还可能发生1起死亡或重伤事故。可见在企业生产经营中,隐患是事故发生的必要条件,因此安全隐患排查是企业安全管理中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发现不安全状态和不安全行为的重要手段。在隐患排查方面,企业应该关注两方面内容,即如何发现事故隐患和如何跟踪事故隐患的闭环整改。企业可以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隐患排查与治理工作,依托企业内部网站,构建“不符合项”曝光台栏目,具有统计与查询、重点问题、未完成项统计、部门责任划分等内容,企业每位员工包括相关方员工都能登录该平台,可以将在生产现场隐患排查工作中发现的安全隐患填入该平台,描述清楚隐患内容,并可以上传隐患照片,明确责任人和整改完成时间。责任人登录平台即可收到安全隐患整改通知,将按照法规和企业要求进行整改,整改后上传整改图片和整改说明,然后由责任人的分管领导进行核实确认,确认后该隐患就得到了闭环。“不符合项”曝光台的设立旨在通过曝光现场存在的隐患,督促相关责任单位、责任人及时整改闭环。通过每一项整改措施的落实,使每一位员工自觉防止类似情况再次发生,达到举一反三、防微杜渐的目的。企业可以每月对曝光的安全隐患进行统计分析,根据统计结果,分析当前企业安全管理中面临的共性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整改措施,进行管理提升。该平台在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方面将起到了积极作用,一方面发动全员查找隐患;另一方面针对隐患各责任部门要有整改、有跟踪、有落实。此外,对于曝光的隐患和问题,其他部门也可以借鉴学习,避免本部门也发生类似的隐患和问题。该平台会进一步加大了企业对安健环工作管理、监察的力度,对全面规范安全行为、促进现场整治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相关方一体化管理

企业管理方案范文7

企业档案管理属于企业日常管理事物中的基础性工作,档案管理工作涉及的内容多且复杂,要更好的保管企业档案资料,提高信息的利用率,就要在实际工作中,实现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文章据此,根据我国企业档案管理的想转,分析实现企业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的方法和意义。

关键词:

企业档案;规范化;标准化;管理方案

0引言

企业在处理日常工作管理事务中需要将档案资料合理归档和保管,这也是一项重要的文书处理工作。实现档案资料的规范化、标准化管理,是促进企业信息管理水平提高和企业基本制度完善的必要条件,因此需要结合当前企业的发展特点,积极创新方法,利用先进管理手段和技术,提高企业档案管理效率[1]。

1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现状

企业档案管理需要在日常行政工作中结合经验和规章制度,实现管理模式和管理理念上的转变,进行档案资料管理升级,综合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如果企业对文书管理工作不够重视,就会导致企业内部资料保管不到位、档案分类混乱等现象的出现,影响档案的有效利用。企业档案管理是基础性的管理工作,如果档案人员没有深刻认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就会导致对档案管理意识不强、管理知识缺乏等情况。同时企业对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培训安排不够,难以提高企业档案管理水平。由于企业的生产、经营模式不同,因而档案管理的内容性质也不同,这就导致单一化的企业档案管理模式难以适应所有企业档案管理工作,并且由于缺少专门的管理理论研究难以达到系统化要求。企业档案管理统一标准体系建立是否完善直接影响档案管理工作标准化建设和基础性工作是否到位。在企业传统的档案资料管理中,缺少专业的管理手段,人工操作是主要的工作模式,使工作效率低,速度慢,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2]。

2实现企业档案管理标准化、规范化方法

2.1转变观念,不断学习

在企业档案管理工作中,需要相关人员不断地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对于档案资料管理的基础性理论知识熟练掌握。另外对于企业档案管理工作观念需要及时转变,认识到文书处理工作是企业档案信息保管中的重要内容,也是企业内部管理工作的关键部分,对于档案管理要结合实际、更新观念、创新方法,追求档案管理技术水平的专业化和规范化。另外在企业档案管理过程中,不能一味的收纳所有资料,需要对其进行合理筛选,根据企业发展和管理的特点,保存具有利用和参考价值的档案,在改进信息检索方法的基础上,提高管理能力和管理质量。企业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下,需要与时俱进,在现代技术水平的进步中,及时转变传统的档案管理观念,加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习,促进企业档案资料管理水平的提高。

2.2一体化管理模式

在企业档案管理中,需要采用文档一体化管理模式,主要就是实现企业文档管理的前端控制管理、集成管理和全程管理。前端控制管理主要就是要对搜集和整理后的档案信息内容和性质进行区分处理,例如对于不适应企业发展规划、参考作用不明显的资料可以不必录入系统进行保管,可直接销毁;对于具有重要的文书保管意义,像企业发展年鉴、投资规划和企业资产清算以及账务处理等资料则需要重点保管,实行长期或永久性保存。企业生产、管理内容复杂,对于不同性质的档案资料都要区别分类管理、保存,提高管理质量。集成管理是指在实际操作中,要遵循规范的管理制度,强化工作严谨性,减少疏漏,同时需要将档案管理形式和观念进行延伸,减少重复性工作,提高管理效率。全程管理原则是企业档案管理一体化模式的核心内容,主要是指企业档案管理不能视作单一性的资料管理工作,需要加强与各部门之间的联系,促进合作与交流,提高信息的共享率[3]。

2.3完善制度规范

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管理离不开具体规章制度的约束。在实践工作中,要将档案管理的原则性内容进行制度化规定,对于不同类别和用途的资料需要进行人员区分管理和专项管理,提高档案管理质量。文书管理工作主要就是资料的收集、分类和归档保存,对于资料的收集归档过程需要严格按照步骤进行。例如在企业的文书管理中,需要根据文件内容和问题进行分类。主要档案类型分为请示、通知、批复、信函、决定、会议记录等。可以对资料的保管期限进行划分,可分为永久、长期、短期等,保管期限到了再分析决定是长期保管还是永久销毁,便于今后在企业生产过程中对资料进行查找利用。对于纸质材料和电子版材料,都需要进行不同的管理形式归档,将企业档案管理进行制度化规范,有利于进一步促进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化和专业化发展[4]。

2.4加强基础设施

企业档案管理的基础性工作是加强软件设施和硬件设施的建设。软件设施主要是指企业需要及时引进先进的档案管理模式,加强企业对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和专业技能提升,制定人才培养技术;硬件设施方面,企业需要对档案信息管理、检索系统进行升级和更新,提高管理专业化、技术化。同时在档案管理工作中,企业需要积极鼓励各部门加强沟通和交流,实现信息和互换和共享,为档案管理提供更具效率性的参考意见。企业内部档案管理工作还需要建立起工作行为规范体系,强化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责任意识,促进企业档案管理标准化、规范化管理。企业档案管理工作基础设施建立旨在通过规章制度和管理体系的完善,创建科学化档案管理机制,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5]。

3结语

企业档案管理工作是企业基础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在新时期企业发展模式和发展理念下,需要不断发挥创新精神,善于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提高网络信息使用水平,提高企业档案管理水平和质量。档案资料保管是一项专业、严谨的管理工作,需要通过不断的经验总结和技能培训提高企业档案管理的专业化、规范化程度。

作者:聂云 单位:莱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杜娟.高校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管理方案研究[J].城建档案,2016(05):79-80.

[2]赵颖.如何推行企业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J].兰台世界,2016(S1):106-107.

[3]宫春影.探究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J].信息化建设,2016(06):267.

企业管理方案范文8

关键词:煤炭行情;煤炭企业;经营管理;方案

自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国家加大了与世界各国的经济贸易文化的交流,从此,改变了各个市场的市场环境,使许多企业都开始进入转型期。当前,我国煤矿企业也处于转型期,各项工作都需要尽快的完善,为其他行业的发展改革发挥领头羊的作用,促进企业向着市场化方向发展,煤矿企业的资源才会更加具有市场价值。同时,为我国的经济建设也出了一份力。虽然煤矿企业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占有独特的地位,但是就目前来看,煤炭企业在经营管理中还存在着严重的不足,观念陈旧、技术落后等都是影响煤炭企业发展的阻碍点。因此,在新时代的发展下,要对煤炭企业的各项发展都要进行严格的监督管理,从而提高企业的发展水平,在带来经济效益的过程中,还有助于促进煤炭行业的发展。

一、国有煤矿企业经营管理的概况

1.经营管理的背景

国家经济状况的发展,直接影响到国有煤矿企业的发展。在国家发展的初期阶段,各种行业都跟不上国家发展的速度,其中就包括国有煤矿企业。随着近些年来的发展,国家开始大力发展工业技术,各项经济才开始出现好转,使许多行业都得到了发展的机会,国家的经济和技术都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对于煤矿企业科学化合理化经营意义重大[1]。

2.经营管理的现状

面对日趋完善的经营管理体系,企业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但是在企业经营管理中,还存在着许多类似于企业的管理思想和方法等重要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当这些问题都解决了之后,才能使企业的经营管理得到完善,才能加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对于目前来说,首要的任务就是要重视企业经营管理的创新,要进一步改进创新经营管理的理念及方法,使企业可以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在煤矿企业的管理工作中发挥出巨大的作用和效果。

3.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的意义

作为我国国有企业类型的代表,煤矿企业对于国家的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国有企业的发展直接关乎到现代化的经济建设。不管到什么时候,只有脚踏实地的做好经济管理这项工作以后,才能使国有煤矿企业朝着更稳定的方向发展。如果想要快速的提升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首先就需要提升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其次就是提高工作的效率。

二、国有煤矿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企业管理中思想观念的落后

企业的经济发展与企业的管理思想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思想观念为企业的发展起着指导性的作用,只有与时俱进,将现代的管理观念引入到企业的发展中,才能使管理工作良好的开展。但就目前而言,我国煤矿企业在管理的过程中表现出了思想观念的落后,不能与新的管理观念相适应,面对市场上种类繁多的风险,无法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导致我国的煤矿企业发展进程缓慢。

2.企业对管理工作缺乏重视

对于现如今的许多企业而言,一味的只重视经济效益,对其他方面漠不关心,尤其是对企业的管理工作,缺少基本的重视,致使企业在发展中,常常会出现一些问题,却不能得到及时的解决,阻碍了企业的发展。对于国有企业来说,管理人员缺乏对管理工作的重视,以至于在生产中不断受到外界的挑战,以及面对自身的威胁,这严重影响到了企业的稳定发展,因此,只有重视管理工作,才能提高企业的自身建设,才能在巨大的市场环境下占有一定的优势。

3.企业管理者的基本素质有待提升

现阶段,我国煤矿企业的发展正面临着许多重要的问题,其中,企业管理者的基本素质较差就是之一,也是管理水平处于落后的原因。企业管理者的基本素质较差主要体现在不能对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解决,使管理工作停滞不前,从而对企业的经济效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企业管理者具备一定的知识水平和应变能力,便于实际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提高企业管理者的素质水平对于促进国有煤矿企业的经济效益具有积极的作用[2]。

三、提高国有煤矿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有效措施

1.加强对企业内部市场的管理

加强企业内部市场的管理有利于提高企业经营管理的水平,能够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取得绝对的优势。企业只有全方位的开放才能在市场中获得经验,才会有更多的机会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才能使煤矿企业得到更好的发展。对企业内部进行市场管理要防范市场中的各种风险,面对不同的问题,及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这样才能确保煤矿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便于煤矿企业的发展。

2.创新企业管理方法

随着社会的发展,原有的企业管理方法已经不适用于现在的企业管理,创新企业管理方法是企业发展的必然。对于企业生产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并结合企业的特征创新企业管理方法,创新企业管理方法能够有效提高管理工作水平,使得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也得到了相应的提升,从而促进国有煤矿企业的发展[3]。

3.完善企业财务管理

财务管理是整个煤矿企业发展的重要环节,缺少财务管理制度就会造成管理过程中缺少参考依据,降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完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制定相应的工作标准,可以使财务管理工作有序的进行,从而促进国有煤炭企业稳定的发展。

4.有效提高经营管理者的素质水平

经营管理者的基本素质直接会影响到企业的健康发展,想要快速提高管理者的基本素质,就必须要对选拔人才的过程重视起来,要严格按照标准进行选拔。国有煤炭企业在选择管理人员时,一定不能单纯的只看专业知识的储备量,还要看是否具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正式入职前,还要对即将上岗的管理人员进行一段时间的培训,帮忙改正处理问题时不正确的做法,减少以后工作中出现更大的失误,从而提高企业管理者的基本素质。

5.加强经营战略的管理

企业想要良好的发展,就需要拥有一套完整的经营战略。只有依靠现在煤炭企业的发展现状制定出对应的经营战略,才可以给企业提供前进的方向,这样才能促进国有煤炭企业稳定的发展。制定经营战略时要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注重科学合理性,这样对于国有煤炭企业的管理具有促进作用。

四、结束语

国有煤矿企业的发展直接关系着国家经济水平的提高。虽然国有煤矿企业的经营管理上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但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些问题都会得到很好的解决,煤炭企业的管理工作会经过新的改革,变得更加完善,促进企业向着新的方向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战飞.关于强化煤矿企业经营管理的研究[J].科技资讯,2014,(27):118~119.

[2]罗世全.论如何强化国有煤矿的经营管理[J].科技资讯,201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