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端设计论文范例

前端设计论文

前端设计论文范文1

关键词:科研文档管理;SSM框架;MySQL数据库

近年来,信息化管理发展迅速,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逐渐增强,导致学校科研项目涉及到的电子文档快速累积和增长。目前我校的科研文档管理处于隔离状态,各学院科研文档分散在层级之间,难以整合,文档内容难以相互借鉴,价值难以发掘。存储方式以纸质文档格式存放在资料室,电子版存档到光盘中,或者存放在某台电脑的磁盘中,数据共享成为难题。针对上述电子文档存储、利用存在的问题,开发一个统一存储管理、可快速检索、信息共享的文档管理系统。

1相关平台与技术

科研文档管理系统数据存储采用MySQL数据库,文件存储采用FTP系统,选择Java作为开发语言,应用ring、SpringMVC和Mybatis框架。前端界面基于BootStrap框架,从而设计简洁易用、高性能、高可靠性的文档管理系统,一满足学校管理人员对科研文档管理系统的使用需求。

2项目分析及设计

2.1高校文档管理系统面向群体。系统主要是为校内专业技术人员科研工作量积分标准提供评分数据。需要将各位老师的科研文档进行建档管理。其中科研项目的分类主要有成果获奖、学术论文、专利、公开出版学术书籍、成果转化、论证报告等几大类。每种类别的录入指标包括文档名称、颁奖单位、获奖级别、本人排名、本校排名、申请经费等。一般根据获奖类别与教师排名进行打分,作为考核依据。

2.2高校文档管理系统功能分析。1)基础数据管理模块。基础数据主要是对系统使用人员信息管理,系统使用人员主要包括系统管理员、本校教师等两大类。管理员管理主要包括系统管理员的添加、修改密码、登录退出功能;教师信息管理主要包括教师学院信息管理、教师信息添加、教师数据批量导入、教师登录退出等功能。2)文档上传模块。文档上传模块的目的是将我校各位老师所申请、发表的科研文档项目电子稿录入到本系统中,进行数字化管理。文档类型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成果获奖、科研项目、学术论文、专利、公开出版学术书籍、成果转化、论证报告等。3)文档检索模块。文档检索模块是为了系统使用者在使用过程中能够检索已经录入到本平台中的科研文档数据。虽然上传的文档类型不同,各种类型的录入信息结构不一致,本模块致力于开发一个统一的界面,用户只需要输入教工号、文件名等关键字就可以搜索出相关的文档。

2.3高校文档管理系统项目技术架构。一台网络服务器,用于接收用户的请求和响应;一台数据库服务器,用来保存或者查询数据;一台文件服务器,用来存储用户上传的电子文档以及读取文档用于文件预览和下载。

2.4高校文档管理系统的数据库设计。数据库设计实是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设计出能够满足用户需求的各种实体,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为后面的项目涉及打下基础。概念结构是独立于实际数据模型的信息结构,必须将其转化为逻辑结构后才能进行数据库应用的设计。也就是将概念上的结构转化为数据库系统所支持的实际数据模型。对本项目而言,该数据库系统应该具有以下特点:结构合理,对一个人员简历多条记录;所建立的数据冗余性小,独立性强;查询、增加、修改、删除快速而准确保密性好,可靠性强。

3结论

本系统实现一个数字化的科研文档管理系统,为教师提供了一个统一的文件存储、检索、分类统计管理平台,为教师工作量考核提供便捷、高效的查询接口。对专业技术人员科研工作量制定了评分标准,通过本系统,可以快速、直观的对各位老师的科研项目进行数字化记分,避免了手工统计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另外,将所有教师的科研文档进行统一存储,可以提高科研文档的管理效率以及文档的使用价值,以便其他教师进行文档的参考,又解决了科研文档管理过程中出现的统计难、检索难、管理成本高等问题,为学校的科研文档管理作出相应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庞春辉.基于Web企业管理系统的设计[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08.

[2]蒋黔贵,董膺,邵宁.斯达信息化与管理创新[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2.

[3]卜佳旭.基于MVC模式企业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08.

前端设计论文范文2

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是现代文件管理的基础理论。在石油工程中,根据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可有效加强前期文件控制。首先,本文讲述了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概念及现实意义。其次,总结了石油工程前期文件控制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基于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石油工程前期文件控制的应用措施。

关键词:

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文件管理;石油工程

在石油工程中,根据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文件管理可分为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里,属前期的文件生成阶段管理最为复杂,其前期文件控制也容易出现很多问题。根据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可以进一步提高前期文件控制的效率及质量,为文件实现全过程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1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概述

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是指从文件产生阶段到最终销毁或永久保存的一个生命运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描述了文件的属性及作用,研究各个阶段和管理者之间存在的关系,从而做到对文件整个生命周期进行有效控制。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具体内容有以下三点:(1)文件整个生命周期应该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包括从文件的生成一直到文件寿命的结束;(2)整个文件生命周期可以分为四个不同的阶段,第一阶段是文件的生成,然后再到文件投入使用,其次到暂时的文件保存,最后到文件销毁或永久保存;(3)文件周期运动变化的基础要件是其文件的服务对象、保存场所以及对文件的管理方式的变化。根据这些变化判断文件属于哪个生命阶段,对应其阶段制定科学有效的管理方式。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形成对现代档案管理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为现代化文件管理提供了有效的理论基础,帮助文件管理实现现代化改革,使得文件管理满足现代工程文件控制一体化和科学化的需求。

2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现实意义

2.1为文件的全过程管理奠定了理论基础

为文件的全过程管理奠定了理论基础是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现实意义之一。从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概述中得知,文件的整个生命周期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在其整个生命周期中,各个阶段都存在必然的联系。文件所记录的信息和记录方式在这一生命周期中都是均衡不变的,变化的只是文件的服务对象、保存场所以及对文件的管理方式。根据生命周期理论制定文件全过程管理方案。确保文件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在文件的全过程管理中,应该遵循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根据文件所处的生命阶段制定不同的管理方针,从而更加科学有效的对文件进行全过程管理。

2.2为文件阶段式管理奠定了理论基础

根据上文所述,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明确了文件的生命阶段是根据其文件的服务对象、保存场所以及对文件管理方式的变化而变化的。在进行文件阶段性管理中,要遵循文件阶段变化的规则,根据其所在的阶段制定适用的管理方式,从而科学有效的进行文件管理,确保文件的完整和准确。

2.3为档案部门及档案人员对文件进行前端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文件管理和档案管理应该是相互连接的。在文件管理和档案管理中,管理制度应该前后统一,在管理方法上也应该达成一致,应该当作一个整体工程来进行管理。在以往的文件管理和档案管理中,其二者管理之间并没有什么联系,导致前后不一致的情况经常发生。完善文件管理和档案管理的统一结合,从而提高文件管理效率。在档案管理中,进行前端控制是很必要的。前端控制可以有效提高文件质量和完整性,从而使档案管理更加方便和高效。在文件生命周期理论中,对于文件整个生命周期的全过程管理是极为重要的。这一理论充分证明了档案管理部门进行前端控制的重要性,把文件管理和档案管理相互结合起来,从而达到文件整个生命周期管理的统一,并确保文件和档案的完整性、准确性以及系统化。

3石油工程前期文件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3.1档案意识不高

档案意识不高指的是:在石油工程前期文件控制中,文件管理并没有和档案管理相互结合,而是把之分为两个没有联系的部门进行管理。这种行为和文件生命周期理论不相符。导致这一情况发生的原因有以下几点:(1)石油工程项目档案管理不完善,其档案管理机制不健全。档案管理应该和文件管理相结合。(2)管理层对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认识不足,没有从源头抓起文件管理。这一情况导致文件管理中很容易出现问题,导致文件不够准确和完整,严重影响文件质量。

3.2文件控制不足

石油工程前期文件控制中对文件控制不足也是存在的问题之一。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1)没有根据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制定完善的管理方案,没有重视文件的全过程管理。前端控制和全过程管理不能协调起来。(2)监督力度不够,没有制定一套完善的监督体系。对于文件中出现的问题没有及时发现,也没严格监督文件是否完整是否准确。(3)文件管理不受控制,没有具体的规范,文件管理极为分散。(4)石油工程前期文件控制和中后期文件控制不能很好的衔接,文件管理不够统一。这些问题导致在石油工程前期文件管理中效率极差,并对文件质量有很大的影响。

4基于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石油工程前期文件控制的应用措施

4.1完善石油工程项目档案管理

完善石油工程项目档案管理具体指的是:在石油工程前期,建立一个完善的文件管理机制,根据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制定一套具体的管理方案和制度。在石油工程建设初期,要收集和整理档案,实时关注石油工程的进展。根据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建设的管理机构,要把档案管理逐渐扩展到文件管理之中。并且石油工程前期文件管理延伸到各个部门之间,进行统一的归纳和管理。制定一套完善的整体管理机制,实现石油工程前期文件整体控制。

4.2加强石油工程前期文件监督

加强石油工程前期文件监督可有效确保石油工程前期文件不出现问题,提高文件的质量和效益。具体可以从以下几点出发:(1)完善监督机制,一个效率高的文件监督工作和其监督机制密不可分,完善监督机制可以有效提高文件监督的效率和质量。(2)加强监督力度,在文件每个生成环节要进行监督检查,确保生成文件中不存在问题。

4.3做好全过程管理与前端控制协调统一

在石油工程前期的文件控制中,要把文件前端控制规划到文件全程控制管理中。真正做到整个文件生命周期都统筹管理。在石油工程中,根据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合理实施文件全过程管理,从而提高文件准确和完整,加强文件质量。

5总结

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是现代化文件管理和档案管理的基础理论,为文件全过程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并且可通过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实现文件阶段式科学有效的管理方式。在石油工程前期文件控制中,也可以通过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来进行完善,从而进一步提高石油前期文件控制的效率,加强文件管理,提高文件质量。

作者:丛巧克 单位:中国石油集团工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华北分公司

参考文献:

[1]姚秋华.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实践意义[J].上海档案,2001年06期.

前端设计论文范文3

【关键词】小半径;匝道;架梁;施工

1引言

对于复杂环境下的小半径匝道桥架,在施工过程中,通常采用吨位比较大的汽车吊进行悬吊安装,但是在一些项目的实际施工过程中,因为该施工方法受现场地理地形条件的限制而无法采用汽车吊进行安装。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应采用斜拼正架的方式对复杂环境下的小半径匝道进行施工,解决施工中存在的相关问题,提高施工安全及质量。

2工程概况

珠海市洪鹤大桥起点位于珠海市香洲区南屏镇洪湾,对接港珠澳大桥珠海连接线,并与西部沿海高速珠海支线延长线及横琴二桥形成十字交叉,向西跨越洪湾涌、洪湾水道、磨刀门水道至鹤洲,终点位于金湾区鹤洲南岛,与鹤洲至高栏港高速公路相接。拟建项目位于珠江出海口西江流域。项目区为珠江三角洲南部,地貌单元属海陆交互相,地形平坦开阔,现状多为鱼塘、围堰区、海域及种植用地,高程介于-6.95~4.09m。各大水域水深在0.40~9.10m,其中,鹤洲南围垦区水域大部分在2.0m以内。

3斜拼正架的原理

架桥机的横向移梁幅度,主要取决于架桥机天车的支腿横向移动轨道和横移幅度的有效长度。

4斜拼正架的施工技术

4.1试验模拟

将主线桥路线按照1∶1的比例,对盖梁平面和曲线桥的外轮廓进行放样处理,具体线型布置如图1所示。H匝道的曲线半径为220m,A匝道的曲线半径为150m,C匝道的曲线半径为156m。根据不同的曲线半径模拟实际喂梁,而后计算曲线下的具体数据。

4.2桥机斜拼长度的相关研究

进行架桥机的斜拼时,必须对喂梁的实际情况进行充分的考虑,曲线的弧度越大,对喂梁路线产生的影响越大,如果桥机导梁比较长,会导致梁车无法及时进入桥机双导梁之间完成喂梁,或者桥机的导梁比较短,会导致桥机在过孔时出现配重不足的情况,进而非常容易发生前倾的情况。因此,在确保桥机过孔配重保持平衡的前提条件下,要尽可能地减小桥机的长度。

4.3斜拼桥机过孔施工操作的要点

4.3.1配重

通常情况下,会采用待架梁配重方式进行配重,但是对于曲线梁,因为配重过程中会受到曲率的影响,所以,不能使用配重梁完成配重过孔,应采用后一跨已架设的梁兜底配重过孔。过孔前,要将湿接缝钢筋和横隔梁钢筋进行全部焊接,同时在梁端的实心处将中支腿平行的前盖梁放入其中[2],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将后托支腿和前支腿向顶端上升,而后使用天车移动中支腿横梁,确保其位于架梁跨的前端,然后调整好中支的角度,确保其能够与下一跨的盖梁保持平行的状态,最后,在支垫好中支腿的横移轨道;(2)在中支腿的维持,需要将转盘的螺栓松开,而后调整角度,确保其能够满足桥机斜交的角度,将角度调整到特定的位置后,应盘螺栓进行固定,继续完成过孔;(3)将桥机移动到曲线的内测,而后再把梁体天车移动到架桥机的尾部位置,而后使用待架梁体完成配重过孔;(4)将其通过吊梁钢丝绳进行兜底,最后将梁悬挂于天车之上,完成配重过孔。

4.3.2调整角度

在天车兜底进行配重过孔施工时,应保持主桁架不动,而后采用左右横移天车的方法调整角度,进行调整时,应将横移的距离控制在20cm以内,分为多次对角度进行缓慢的调整。对桥机主桁架进行异步制动时,应与天车兜底的横向移动同步进行,而后再调整角度。最后,将角度准确地调整到计算角度值后,就可以将盘螺栓进行紧转固定。

4.4确定运梁与喂梁的路径

确定运梁路径时,主要难点是需要使用运梁车调整方向,所以,最有效的方法是使运梁车绕过曲线外侧行驶,在梁体前端吊梁孔的位置进入桥机双导梁的尾部位置后,通过天车适当横移吊梁体,而后再将其与运梁车进行配合,最后缓慢地进行喂梁,在运梁副车沿曲线的外侧缓慢转弯后进入桥机双导梁之间。

4.5桥机横向移动与纵向移动过程中操作及时

4.5.1桥机的纵向移动

喂梁时,天车需提着梁体进行纵向移动,在梁端达到前端盖梁的位置时,需将天车缓慢下降,确保其与支座之间保持约10cm,为横向移动做好准备。架边梁的过程中,使用天车带动梁体,而后纵向移动到第一片梁顶的位置,进行整体横移,在到达规定好的位置后再完成落梁,一旦完成喂梁,需严格禁止架桥梁的纵向移动。

4.5.2桥机的横向移动

进行横向移动时,在挡块的边缘位置进行标记,在支腿外侧的走行轮到达该位置时需要停止继续移动,并使用楔子固定好走行轮,而后再进行落梁。

5结语

综上所述,桥梁建设工程中,为了有效提高建设质量,解决复杂环境对施工建设带来的影响,应采用斜拼正架的方法进行施工,拓展桥机的实际使用性能,确保桥架梁施工可以顺利完成,并对其安全及质量做出切实的保障。

【参考文献】

【1】游良刚.试论城市互通立交匝道桥梁结构有关设计[J].建材与装饰,2019(34):269-270.

前端设计论文范文4

关键词:石化危险品;北斗卫星通信;多传感;数据融合

近年来,由于中国的国民经济不断发展,其在石化危险品上的产量以及运量不断上升。我国的石化危险品运输量超过了30%公路货物运输的年货运总量,而超过95%的石化危险品运输量与异地运输有关。就目前而言,我国石化危险品的道路运输普遍存在的状况是:大吨位和长距离。为了能够实现高效的跟踪、监测和提升石化危险品监管效率,本文了设计基于北斗和传感器的石化危险品监控管理系统。通过在危险品运输车辆上安装多传感器监测装置和北斗定位、通信装置,实现对危险品运输状态的实时监控,将实时传感数据传输到危险品监控指挥中心,以便监管人员实时掌握车辆运输状态。

1系统总体设计

整个系统分为车载端和监控端两个部分。车载端通过选择姿态、压力、液位、加速度、温度等多种传感器,设计相应的嵌入式硬件系统对各类传感器进行集成。系统应用群智能算法将多传感器信号进行处理和融合,应用北斗卫星定位技术实现对石化危险品运输车辆的实时定位,应用北斗短报文通信技术实现传感数据的无线远程传输。监控端根据石化危险品运输的监管要求,开发出针对危险品运输车的实施定位监控GIS系统,设定出各类传感指标的阈值,当接收到的传感数据超过阈值范围时,实现车载终端和指挥中心的实时报警。整个系统的技术路线如图1所示。

2系统功能设计

2.1管理员功能设计

管理员帐号负责车辆信息录入,车辆传感数据的显示。该系统通过管理员登录进入后台,录入车辆信息、传感数据、报警数据,供相关用户查询。管理员操作的主要功能包括以下几点:(1)管理员管理,管理员管理个人信息和用户信息;(2)车辆管理:录入车辆信息,并对车辆进行管理;(3)传感数据管理:实时接收传感数据,并对传感数据进行管理;(4)报警数据管理:报警数据,并对报警数据进行管理。

2.2移动客户端功能设计

前端普通用户注册,通过手机微信登录,可以查看车辆信息和传感数据。普通用户操作的主要功能如下:(1)帐号信息,普通用户个人信息查阅,修改;(2)车辆信息查看,查看每个危险品运输车辆的基本信息;(3)传感数据查看,查看每个运输车辆的传感器实时采集的监测数据;(4)报警数据查看,查看每个运输车辆的传感报警数据。

3功能实现

3.1管理员操作

管理员通登录界面输入账号密码进行登录,从而进入管理员界面,如图2所示。管理员登录成功后进入后台管理首页。后台首页包含的操作菜单项有“管理员管理”、“传感数据管理”、“车辆管理”、“报警信息管理”和“退出系统”。点击"管理员管理"菜单,出现该菜单下拉二级子菜单,包括“管理员列表”、“用户列表”、“个人信息修改”,如图3所示。

3.2移动客户端操作

用户通过微信登录操作界面,输入账号密码进行登录,用户微信端界面图4所示。首页底端的一栏操作栏,包含的操作菜单项有“车辆信息查看”、“传感数据查看”和“报警数据查看”、“我的”,如图5所示。在图5中,页面底端的一栏操作栏有“传感数据查看”菜单,点击进入传感数据查看页面,选择车辆所属公司名称以及车辆车牌号,即可查看车辆采集到的实时的传感数据。

4总结

本文通过设计与开发了一种基于北斗和传感器的石化危险品监控管理系统,针对目前石化危险品在货物运输中可能存在的各种隐患或者造成事故的发生,以及在事故发生后,可以进行及时并有效的救援,通过在运输危险品的车辆上安装多个传感器监测装置、通信装置以及北斗定位,可有效的实时监控危险品的运输状态,并将传感器的实时数据传输到危险品监控指挥中心,以便监管人员能够实时掌握车辆的运输状态。对我国在石化危险品运输中的安全性提高,或者在运输过程中事故发生后,尽可能降低事故危害具有非常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程志端.基于多传感器的危险品运输监控系统研究与实现[D].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2]郭丹.北斗卫星短报文通信控制系统研究[D].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

[3]王淑炜,汪文明,黄晨,易航.基于北斗短报文通信的移动信息监控系统研究[J].卫星应用,2015:65-68.

前端设计论文范文5

关键词:技能大赛;网站设计开发;应赛方案

世界技能大赛深受国家重视,国家、省、市每两年都会进行选拔比赛,各学校单位都想取得好成绩,然而很多参赛学校不知如何组织赛前训练。本文作者根据这几年的参赛指导经验,将从四个方面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希望能值得参赛者借鉴。

1赛项分析

1.1技术简要描述。选手要熟练进行图形图像处理,能设计站点logo及主题风格,制作出受欢迎的设计;能使用HTML5及CSS3技术,按设计稿实现页面,并完成各种交互效果的开发;要保证网站质量,做好异常和软硬件兼容性处理。

1.2赛项选手能力要求。(1)动画和视频:创建网页动画和嵌入音频元素来展示内容和提升视觉效果。(2)平面设计:创建、编辑和优化图像;选用可以增强设计效果的布局版式;为不同的屏幕分辨率进行设计,自适应于给定的分辨率;网站导航要高效、直观和易用。(3)通过PHP和MySQL进行服务器端编程。(4)表现层实现:使用XML、JavaScript等工具,CSS或其他的外部文件来控制整个网站样式;实现跨浏览器兼容和不同分辨率自适应;网站要符合当前的W3C标准。(5)可用性及可及性:保持网站的统一和一致性;创建易于使用的导航系统;网站内的信息易于被检索;增加网站的友好形可用性。(6)具备理论知识和能力:具备色彩构成理论;能够制作加工图片和动画;懂得HTML、XML、javascript、php、mysql、CSS等语言和工具的语法和使用规则;能使用MVC框架结构来对网站服务器端进行编码;能够使用开源代码库;具备站点设计和受众分析能力;具备所有需要使用的软件的操作知识。(7)必须了解的标准和法规:网页的W3C标准、网站版权法规等。

2赛题分析

该赛项分为4个模块,每模块赛时为2或3小时。2.1单页设计模块选手按照需求设计出一个单页面。

2.2响应式页面实现。按照网站设计稿样张,选手使用HTML5/CSS3技术实现页面,并自适应于多种不同的设备分辨率,页面符合原设计稿的排版布局和各种设定。此外还需按照样张来制作一些前端的交互动效。

2.3前端交互应用。制作具备交互能力的网站,侧重于前端实现。业务逻辑和功能都使用前端脚本完成,业务数据需要后台数据库保存。赛题提供html框架代码和相关素材,要求选手使用JavaScript、JQuery、JQueryUI等前端技术按照赛题要求完成此前端应用且保证浏览器兼容性。

2.4后台游戏开发。制作具备前后端交互的网站,侧重于后端实现。赛题提供前端模板和素材,要求在服务器端上使用纯手工生成的php代码,将交互逻辑和功能集成到前端模板上。

3创建备赛机制

3.1开设相关课程。必须开设课程有:《HTML5和CSS3网站设计制作》、《JavaScript语言编程基础》、《PhotoShop图形图像处理》、《动画设计制作》、《PHP语言编程技术》和《MySQL数据库应用》。建议开设课程有:《Java语言编程基础》、《PHP编程项目实战》、《HTML5和CSS3网站技术进阶》、《网站项目实战》、《JavaScript经典框架应用开发》和《图形标识设计与实现》。

3.2校方相关支持。校方需要提供全方位支持保障,才能在参赛过程中取得好成绩。(1)政策支持学校要本着大力支持学生参加世界技能大赛的思想,出台相关的政策,如对集训学生的支持和奖励,如免考部分课程、学期奖学金、评优、获奖奖学金和待遇;对指导教师的支持和奖励,如减免课时量、评奖评优等;学校各部门协调支持集训师生的工作。(2)场地、设备和经费支撑学校提供固定的集训场地,购买相关配套设备,并提供充足的经费支撑,保障集训工作,建议每个赛项有独立的集训场地。

3.3参赛选手的选拔。建议选择对网站设计开发感兴趣的学生,最好强烈热爱技术、自学能力强、能静下心、坐得住、有毅力和能吃苦。该赛项要求选手熟练掌握网站开发的相关技术和具备较强比赛心里素质,因此要求参赛选手一是学习能力要强,能掌握相关技术,二是需要花很多时间和精力,有毅力能坚持下来。

3.4参赛指导教师的选择。参赛指导老师的选择,尽量选取有热情有干劲、有较强的专业技术能力、有企业软件开发经验的、学习能力较强的、有集体荣誉感、有奉献精神的教师担当指导教师。

4参赛指导方案

一个合格的参赛选手的产生,需要经历较长时间的学习、积累和加强训练,不是短时期内可以培养成的。加上该项目需要掌握的技术比较多,要想取得好的竞赛成绩,必须每项技术都要熟练掌握,这个对指导教师和学生来说,是比较有挑战难度的。建议可以成立一个项目团队,团队内部每年纳新,形成阶梯队伍,以老带新,共同成长。指导选手成长分为如下几个阶段:

4.1基础技术学习阶段。选手最开始很可能是一个对网站开发或者对计算机专业比较感兴趣的初级小白,需要学习和掌握网站开发的基础技术,学习相关必修课程,循序渐进地学习。这一般是低年级的学生,或者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可能开设的课程会分布在几个学期里,持续时间较长,不利于大赛的前期准备,这就需要学生的自学能力要强。该阶段由指导老师和学生一起根据学生情况制定各科目的学习计划,指导教师有选择地定期讲解。

4.2基础技术加强阶段。该阶段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网站开发所需要的基础技术,但是还不够熟练,所以需要进一步加强巩固,可以做较综合的例子结合各个技术点实现,重点掌握网站开发的难点,比如动画的实现、多分辨率屏幕的自适应处理和多浏览器的兼容处理等。该阶段由指导老师制定练习计划,并选择合适的案例供学生练习,指导教师有选择地对技术点讲解,并对学生的训练结果进行点评。

4.3项目实战演练阶段。本阶段为综合案例实训阶段,让学生综合利用掌握的技术,同时学习新的框架技术,带领学生一步步来实现成型的网站项目,从而对实际解决问题和综合解决问题能力得到加强,也进一步掌握了网站开发的技术。该阶段由指导老师制定练习计划,并选择合适的项目案例,让学生独自实现完整网站。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完成情况,有选择地对某些模块进行讲解,并对学生的实战结果进行点评。

4.4项目实战加强阶段。待选手学生已经具备了可以独立完成项目的能力,并有了这个训练经验后,开始进入项目实战加强阶段,在这个阶段,让学生除了综合利用掌握的技术来实现成型的网站项目,提高实际解决问题和综合解决问题能力外,进一步对项目实现提出更高要求,比如网站的友好度、品质感、快捷高效、页面对终端屏幕无痕自适应体验度等。该阶段由指导老师制定练习计划,并选择合适的项目案例,并提出更高的要求,让学生独自实现完整网站。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完成情况,有选择地对某些模块进行讲解,并对学生的实战结果进行点评。

4.5难点突破阶段。指导老师和学生回顾之前的实训成果,找出各自的弱点难点,进一步加强学习,对各自的短板进行加强训练。建议拿往届赛题进行训练,多次反复实现练习和总结。

5赛前强化训练

这个阶段的训练主要是针对参赛能力的训练和赛题实现效率的练习。由于世界技能大赛都会提前两周公布比赛样题,赛时在公布的样题基础上更改30%作为最终赛题,故本阶段的训练分为两个小阶段。

5.1公布比赛样题前。按照比赛的模式要求和评分标准让学生拿往届赛题进行训练。一遍一遍地训练学生在要求时间内完成该模块的样题,并按比赛评分标准来打分。目标是用时越短,实现的网站质量更高,得分更高。指导教师和学生不停地总结经验和教训,力争下次训练能做得更好。

5.2公布比赛样题后。按照比赛的模式要求和评分标准让学生拿新样题进行训练,多次重复实现样题,并按比赛评分标准来打分。目标仍然是答题效率和得分。指导教师和学生不停地总结经验和教训。另外要对相关知识点进行展开训练,主要是应对比赛时候的30%的调整。最后要对突发情况进行演练,保证学生能够在赛时圆满发挥个人水平。

6结束语

世界技能大赛网站设计开发项目是一个技术要求难度很高的赛项,需要参赛各方长期的努力,才能建立长期有效的参赛机制。本文通过对该赛项和赛题的分析,结合作者几年指导参赛经验,针对如何做好应赛工作,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对于参加网站设计技能大赛项目的人员,或对于想参赛获奖的学校师生,本论文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2018年中国技能大赛——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全国选拔赛“网站设计与开发”项目技术工作文件[S].2018.

[2]2018年中国技能大赛——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全国选拔赛“网站设计与开发”项目决赛技能试题[S].2018.

[3]2018全国选拔赛_网站设计与开发评分细则[S].2018.

前端设计论文范文6

关键词:电厂管理信息系统;SSM框架;后台程序;前后端分离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深入应用,计算机和网络已进入到电力系统的各个领域,尤其是对电厂的建设、管理与监控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电厂信息管理系统是一个基于“浏览器/服务器”(B/S)的应用系统[1],其灵活性、可移植性更强,对设备和浏览器的兼容性高,电脑端和移动端能同时访问。电厂信息管理系统采用新的前后端分离的开发技术,该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前端开发人员和后端开发人员可分别对其代码进行开发,分工明确,开发过程更灵活,可同时进行,极大地提高了系统开发效率。(2)前后端人员只需关注自身开发所需的理论技术,而无需顾及另外的技术,使开发过程更专注,系统性能有所提升。(3)摒弃了前后端不分离开发时页面固定死板的缺点,前后端分离技术可使前端页面按需加载,使用户体验感更佳。电厂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采用目前主流的前端React框架和后端的SSM框架,通过使客户端与服务器端分离,可以快速定位问题所在,系统代码可维护性高,更便于重构。

1电厂信息管理系统后台程序需求分析

电厂信息管理系统作为连接上下级电力部门和用户的媒介,一方面要能够与各级电力公司、供电局等电力部门进行信息传输与交互,另一方面也要能够为各下属部门进行实时数据展示。鉴于电力行业的特殊性,其对信息传输的安全性、稳定性等方面有着较高的标准和要求[2]。对电厂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的基本要求和功能如下:(1)标准化的信息设计,统一数据模式,在各级控制系统中智能设备与系统之间通过标准化的通讯流程、协议进行数据读取和传输[3]。(2)整体化的平台设计,整个电厂只需通过一个数据平台进行日常电厂信息管理,包括报文生成、实时监控预警、数据存储、人员管理及通知信息上传下达等功能[3-5]。(3)智能化的辅助决策设计,对于关键数据进行实时监控,数据超出正常范围时,及时预警,辅助电厂工作人员进行危机处理。(4)良好的可扩展性,提供数据接口,方便对原有系统功能给予扩展和补充[3]。(5)开发便利,可维护性强,模块化开发,便于系统管理与维护。

2系统设计目标及实现方法

电厂信息管理系统后台程序主要功能就是与数据库进行交互,对后台数据进行管理,并通过算法进行数据计算。系统的设计目标即通过对电厂信息管理系统采用前后端分离编程技术开发实现后台管理程序功能,使用户能在网页上对系统数据库进行增删改查操作。具体功能如图1所示。

3SSM框架分析

本论文所采用的Spring-SpringMVC-MyBatis框架,使用MySQL数据库对系统数据进行存储和管理。它们三者之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采用SSM框架编程可利用框架所提供的编程方法和参数简化编程任务,分离各层所需实现的业务,使开发目标更明确,效率更高,兼容性和扩展性较高。

3.1Spring框架概述

Spring是一款能解决很多J2EE共同的问题和代替E-JB技术的强大的轻量级开源框架,是为了解决企业应用开发的复杂性而创建的[3]。Spring框架的“轻”体现在框架自身的基础配置,支撑和为其他工具的聚合能力。与庞大的EJB相比,Spring能直接通过容器获取必要的业务组件而无需写工厂模式,单例模式以及其他构件方法。从简单性、可测试性和松耦合的角度而言,任何Java应用都可以从Spring中受益。它的核心技术就是控制反转(IoC,InversionofCon-trol)和面向切面容器(AOP,AspectOrientProgramming)。Spring框架中Spring核心容器模块是Spring应用的核心,它用于管理业务组件的IoC容器;SpringDAO和SpringORM提供了数据处理的抽象模块,并且整合了Hibernate,JDO和iBatis等流行的对象关系映射框架模块支持[6],并提供了一个缓冲连接池(数据库数据缓存的地方,可节省连接数据的时间,提高程序运行速度),传输过程和其他重要的服务功能来保证系统表现和数据完善;SpringWeb模块提供了大量的抽象Web应用包,可用于整合Web框架。

3.2SpringMVC框架概述

SpringMVC是Spring框架提供的构建Web应用程序的全功能模型-视图-控制器(Model-View-Controller,简称MVC)模块[7],它将任务分成了三大主要模块,分工明确,开发效率高。当用户通过View页面将对服务端的请求发送到SpringMVC应用程序时,它的Web请求处理流程如图3所示[8]。SpringMVC分离了控制器、模型对象、处理器对象和调度器的角色,使用户定制化更容易。SpringMVC尽可能多地将功能模块之间分离可使应用设计者更容易理解和修改每个特定单元,而无需知道其他单元的相关信息。MVC模式将任务分成了三大主要模块,从而使三者之间的合作更有效。MVC特定的行为能给不同类型的使用者发送不同的页面。使用者之间通过MVC应用的交互遵循以下循环:使用者发生一个动作,应用改变它的数据模型并传递一个更新的页面给用户作为响应,然后循环重复。

3.3MyBatis介绍

MyBatis是一个内部封装了大部分的Java数据库连接的基于Java的持久层框架。它能将要执行的Java语言程序用SQL数据库操作语言编写,并将操作的结果以Java对象的形式返回。简单易上手,灵活性更高,代码低耦合,提供映射,易于维护,扩展性好。

3.4采用SSM框架设计电厂信息管理系统后台程序

基于SSM框架的电厂信息管理系统后台程序分为以下四层:持久层、业务层、控制器层、视图层。数据持久层的工作主要负责封装与数据库进行关联的一些任务;服务层主要负责写入各接口的实现类方法;控制器层负责具体的业务模块流程的控制,实现对JSON对象的各种操作;视图层由前端JSP页面完成。在这四层结构之间通过调用接口可实现所需的数据交换功能,统一API使得数据传输样式和类型一致,从而简化了编程思路,提高了编程的效率。

4电厂信息管理系统后台程序设计实现

由电厂信息管理系统后台程序设计思路可知,在Dao层定义操作电厂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库的方法,在Service层实现该系统各接口的访问方法,在Controller层对电厂信息管理系统的数据以JSON格式进行对象操作,在View层写入需要展示出来的前端JSP页面代码。由于采用前后端分离开发技术后,后台程序只需将数据以JSON格式传给前端网页,而无需编写Web应用程序,前端显示靠JSP页面实现。因此,在进行前后端分离开发后,View层主要由前端开发人员编写实现网页界面,后端管理系统只需依次实现控制器层、服务层和实体类即可。

5结束语

电厂信息管理系统后台程序采用了SSM框架进行开发,该框架为编程提供通用的jar包、源码、文件等,并为Web应用系统带来了新的开发模式———前后端分离的开发模式。提高系统的开发效率,方便模块的测试和维护,分离开发者的角色,使用开发模式,实现了界面显示与业务逻辑的分离;在项目管理的过程中能降低项目开发成本,缩短开发周期,降低开发风险,同时还兼具良好的可扩展性,兼容性强,易于开发和维护。该系统的开发和实现促进了电厂的信息化技术的创新和发展,有助于电力行业信息化向标准化、一体化、智能化和扩展性的方向推进,具有尤为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干耀国,唐林炜,刁柏青,等.电厂管理信息系统设计[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02):68-70.

[2]王智.水电厂管理信息系统中的数据库规划[J].电力信息化,2008(06):84-87.

[3]叶加青.Spring框架技术的应用[J].计算机时代,2009(10):54-55.

[4]许继刚,郑慧莉.电厂管理控制一体化信息系统的发展[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1(07):59-63.

[5]高磊,李永红,郑健兵.智能水电厂一体化数据平台设计[J].水电自动化与大坝监测,2012(01):11-14.

[6]刘富华.基于轻量级J2EE架构的CRM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09.

[7]徐雯,高建华.基于SpringMVC及MyBatis的Web应用框架研究[J].微型电脑应用,2012(07):1-4.

[8]薛峰,梁锋,徐书勋,等.基于SpringMVC框架的Web研究与应用[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03):337-340.

[9]曾厉,常青,乔红伟,等.基于SOA和ESB的安全生产管控系统软件架构设计与应用[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18(02):121-125.

前端设计论文范文7

1人工智能应用于学术期刊传播的现状与问题

学术期刊的数字化传播能掌握受众特征,将传播主体与受众匹配,增强传播效果。当前,中国学术期刊传播中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即提升传播效果。

1.1人工智能在学术期刊传播中应用的现状

在学术期刊出版领域,人工智能已开始发挥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1)辨别洗稿式论文抄袭。例如,对于形容词替换、语序调换等修改语句类的抄袭,可利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NaturalLanguageProcessing)识别近义词,并基于时间递归神经网络技术(LongShort-TermMemory)的记忆特征,识别被改动的语句结构。(2)发掘学术资源和潜在审稿专家。如,美国非盈利机构泰德(TED)旗下的话题分析工具彩虹人工智能(iRis.AI),通过对用户输入的语段或论文摘要进行机器学习(MachineLearning),从中提取包含语义背景的关键词,并基于此为用户推荐与被检索话题高度相关的资讯和论文。(3)辨别论文数据的可信度,辅助编辑制订用稿决策。如,通过扫描论文的关键信息点(实验环境、统计方法等),甄别数据篡改的可能。(4)通过算法自动向潜在读者推送学术资源。如,国际学术出版推广工具趋势(TrendMD)能实现论文跨平台自动推荐,不仅增强了期刊的显示度,还能精准定位目标读者群,已被爱思唯尔(Elsevier)、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nstituteofElectricalandElectronicsEngineers,IEEE)等采用。具体到学术期刊传播流程,许多国际出版集团已实现与人工智能技术的融合。如,施普林格-自然(SpringerNature)的关联开放数据平台科研图谱(SciGraph)借助NPG本体(NPGOntologies)进行语义建模,通过数据融合、知识发现、内容计算和语义图形数据集,提升论文在传播过程中的可获得性,为编辑、学者、会议组织者提供知识服务和数据工具[11];爱思唯尔收购了伯克利电子出版社(Bepress)的标志性产品———基于云的机构存储库平台数字共享(DigitalCommons),该平台具备提供存储库、元数据结构、访问接口和跨机构聚合与发现等功能,有助于爱思唯尔掌握更多论文引证、论文传播效果方面的数据[12]。部分中国出版商也已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提升学术期刊的传播效果。如,世纪超星公司推出的域出版平台,它具备学术期刊数据库搭建、移动出版、社交共享等功能,能通过智能画像了解用户特征,用算法实现动态精准推送,通过智能社交增强用户间的联系[13]。

1.2人工智能在学术期刊传播中应用的优势

实现论文呈现多媒体化,优化内容分发,增强传播效果。一方面,学术期刊可通过智能语音和知识图谱技术,用适配多种设备的方式对论文进行再加工,增强论文的可读性,为论文增添音频和视频传播形式;另一方面,采用人工智能技术对用户研究领域、教育背景、阅读喜好、阅读完成度进行分析,可优化内容聚合和分发机制,解决信息过载与用户个性化需求间的矛盾。如,数据搜集公司图谱(Graphiq)已开发出语义搜索引擎知识图谱(KnowledgeGraph),它允许用户根据话题展开搜索,获得相关主题的数据集,还能生成与报道内容匹配的可视化图表[14]。辨别读者观点,评价和反馈传播效果。一方面,采用人工智能技术对用户阅读时长、用户社交分享等信息进行解析,可了解论文影响读者的具体方面和程度;另一方面,通过自然语言理解(NaturalLanguageUnderstanding)、语音识别、深度神经网络(DeepNeuralNetworks,DNN)等技术,学术期刊能从读者在社交媒体上对论文的评价中,辨别读者观点,掌握比论文浏览量、下载量和被引频次更精准的学术反响。如,威盛电子研发的人工智能平台“欧拉密”,其能实现对90%的语言的语义理解,从而实现提问、信息记忆、知识辅助理解和歧义消除等功能[15]。

1.3人工智能应用于中国学术期刊传播时存在的问题

人工智能技术与中国学术期刊传播的融合程度不足。国内学术期刊数字化传播的主要平台集中在移动App和社交媒体的嵌套程序中,文献聚合类App几乎被寡头垄断且功能有限,而各刊的主页网站大多仅承担投审稿和简单的宣传功能,各刊的微信公众号也大多未能做到细分传播,缺乏与用户的深度交互。相较于海外学术期刊数字化传播的实践,国内学术期刊的数字化传播存在传播渠道较窄、数据挖掘深度不足、分发不够精准、交互体验不佳、智能化程度较低、用户活跃度不高等问题。智能化传播离不开元数据的可获得性,而数据库出版商共享信息的难度大,亟须建设共享性的学术期刊传播平台。在期刊传播过程中,智能检索、用户画像和语音识别等技术是基于大量元数据来开展的,这些元数据不仅包含学术资源、会议信息等公开数据,还包含用户身份、用户检索记录等隐私数据。虽然人工智能技术可跨平台获取部分公开信息,但隐私信息往往难以获得。一方面,当前中国学术期刊各自为政的问题较突出,许多编辑部往往只出版几种甚至一种期刊,合作共享信息的难度大;另一方面,中国学术服务市场中,中国知网、世纪超星、万方数据等占领绝大部分市场份额,其盈利性质和竞争关系决定了他们很难共享信息。因此,需要建设学界共享的学术期刊传播平台。共享性平台的高用户黏性需要海量过刊资源作为支撑,而部分学术期刊尚未与中国知网解除独家合作协议。近年来,提升学术期刊影响力成为刊界热议的话题。与数据库出版商广泛合作、数字化传播、开放获取(OpenAccess,OA)等方式成为主流期刊的共同选择。2015年,世纪超星公司启动学术期刊域出版平台后,许多期刊先后与中国知网解除了独家合作协议,开始与各数据库出版商广泛合作,以拓宽传播渠道。为顺应刊界提升刊文可见度的需求,维普数据库也开辟了针对期刊、读者的双向免费合作模式。然而,仍有部分期刊尤其是自负盈亏的期刊尚未与中国知网解除独家合作协议,这意味着其协议期内的过刊暂不能提供给其他数据库。该问题的主要症结在于企业性质的编辑部需依靠发行收入维持运转。虽然平台并不要求成员期刊实现严格意义上的OA出版,它允许成员期刊通过发行纸刊创收,其成员期刊的出版成本也不一定以论文出版费的形式由作者预付,但与中国知网独家合作的发行收入是非独家合作的数倍,因此,在期刊转变为非独家合作的情况下,平台如何弥补成员期刊发行上的损失,需深入考量。

2运用人工智能技术的学术期刊传播平台的设想

要充分发挥人工智能的作用,提升中国学术期刊的传播效果,需建构学界共享的学术期刊传播平台。本研究设计的集群式大型出版平台(图1),能服务于从内容开发到提供增值服务的全流程。

2.1平台的流程设计

在流程前端,当学术论文入库后,平台将进行内容二次开发和管理。首先,平台为每篇文献的知识单元、作者信息、引文信息等元数据贴上智能标签,把文献内容碎片化后按知识类别归入子集。然后,平台根据论文内容向编辑部搜集或自动生成讲解视频,生成二维码附于论文首页。最后,平台一方面通过全文免费下载增加用户基数,扩大论文传播范围;另一方面通过知识梳理实现对论文价值的二次开发,提供系列付费增值服务,实现平台盈利。基于论文主题和关键词,平台聚合相近主题的文献,重组后形成专题域;对于学界高度关注的议题,平台将按专题提供精细、丰富的周边产品,如,围绕专题的付费问答知识库、论点溯源知识库等,为学者科研助力。在完成内容开发和管理后,平台根据用户的研究领域、所在单位和科研团队,自动生成符合用户喜好的定制化内容,充分开发学术出版的长尾市场。在流程中端,平台采取参与+订阅的内容分发机制。首先,根据用户的阅读行为,发现用户阅读完成度高的时间段;然后,结合跨平台合作采集的用户社交信息,用思考式设备洞察用户的深层需求,形成智能化的内容分发规则,在用户阅读频率高的时段推送该时段用户阅读最频繁的内容。用户可通过读书笔记、论文评析等方式在平台内分享资源或跨平台分享到社交媒体,还可把书单共享给科研团队。除常规的内容分发外,平台还为用户提供基于文献的知识增值服务。一方面,平台通过追踪用户研究领域、所在单位和在研项目的最新成果,第一时间向用户提供相关资讯;另一方面,平台通过算法实现文献的彻底透明化,剖析论文研究方法并搜索数据源,为付费用户提供深度解析;此外,平台还通过机器人程序(Bots)提供围绕专题的交互学习模块。在流程后端,平台用经验和代币激励用户参与,促进优质内容流转。首先,平台为用户搭建社群中心,连接期刊编辑部、作者和读者,为建设学术共同体助力。然后,平台根据用户的学缘背景、科研项目等信息,为用户推荐并协助用户创建学术社群。用户既可在平台内创建自己的学术博客,亦可加入各种社群。每个学术社群均有独立的主页,用于展示社群成员的科研动态。此外,平台还通过对用户检索字段、各社群活动的大数据分析,捕捉学术动态,发现学术热点,预测前瞻性选题,生成报告供付费用户查阅。最后,平台下设问答区和评价区,问答区提供票选议题、付费咨询、交互研讨等服务,评价区提供学术评价、学术监督等服务。除了线上服务外,平台还为学术共同体组织线下学术交流。平台在创设初期即向提供过刊资源的编辑部发放等价代币作为经济补偿,代币可用于购买平台增值服务,如期刊发展报告、数字内容制作等;在后期运营过程中,平台向参与互动的编辑部、作者和读者发放代币作为奖励,这3类用户参与学术评价、学术监督、付费咨询和线下交流等活动均可获得经验和代币奖励。经验值用于提升用户等级,高级别的用户参与互动能获得更多代币。代币是平台结算的交易媒介,它在平台创始之初由平台建设者出资发行,在平台顺利运转后作为对社群有贡献的行为的价值证明,激励各方参与互动,提升平台的用户黏性。

2.2平台的功能与预期效果

在内容开发方面:(1)平台根据文献主题和涉及的知识单元,自动检索汇集相关学术资源,便于读者理解论文;(2)平台对原始文献进行机器学习,将知识点单元化梳理归类并智能标引,形成对文献的二次开发;(3)平台一方面通过全文免费下载促进论文传播和知识流动,另一方面通过向用户提供付费下载的增值服务产品,实现盈利;(4)平台针对小众选题,提供限量学术产品(Limited-EditionAcademicProducts),这类产品能让平台适应学术出版领域用户需求精细、针对性强、个体差异大的特点。人工智能赋予平台的这些功能将增强学术期刊传播的趣味性和交互性,保障用户基数和盈利能力。在内容聚合方面:针对用户研究领域细分的特点,平台利用内容通路,推行基于用户需求和社交关系的个性化内容聚合机制。在用户洞察方面,平台通过用户授权、与社交媒体合作获得隐私数据,通过概念提取、人物关系梳理、情绪分析等方式量化文本,推测用户的潜在需求,再通过场景耦合技术满足用户喜好,可实现“一对少”式出版(One-to-FewPublishing),这尤其适合小众学科的文献传播。综上,人工智能赋予平台聚焦长尾市场的能力,使平台比国内现有学术聚合App更具分众化的优势。在内容分发方面:(1)平台通过对用户阅读习惯、阅读完成度的分时段统计,在不同时间段向用户推送不同主题的资讯,如,平台根据用户的入睡和起床时间,提前半小时推送用户喜爱的学术资讯;(2)平台为用户提供“文献+”服务,根据用户阅读完成度高的文献主题,智能推荐同主题或同作者的论文,以及该领域热度高的新文献和经典文献;(3)平台为用户提供“期刊+”服务,向用户推荐其研究领域的期刊征文信息和期刊目录摘要;(4)平台为用户提供“项目+”服务,根据用户在研项目和所在单位,推送小同行的最新成果;(5)平台还借助脑机交互(Brain-MachineInterface)技术,通过4D压感平台监测用户脑电波,捕获高频信号并将其转换为计算机语言,从而解放用户的双手。总之,平台采用多种人工智能技术优化用户阅读体验,提升传播精度。在增值服务方面:(1)平台通过算法分析文献的创新点,解析文章观点的传承与发展脉络,实现文献彻底透明化;(2)平台通过数据挖掘,捕捉学术会议资讯并追踪会议动态,向期刊编辑部提供参会人员信息、会议新闻,辅助编辑约稿;(3)平台通过解析论文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辅助编辑和审稿专家辨别数据真伪,并向读者提供学术监督的渠道;(4)平台为用户提供从科研辅导到学术认证等付费服务,如,项目申报指导、专题学习计划,在细分学科中提供纳米学位(Nanodegree)等;(5)平台还通过对用户行为的分析,为用户推荐高效的作息时间,当追踪到用户的新学术成果时,提亮网页背景色以示庆祝。总之,平台不仅实现传播过程中论文价值的增值,还推出系列专业化的服务产品为科研助力。在社群建设方面:平台根据用户的研究领域、学缘背景、所在单位和城市,建立关联度高、同质性强的学术共同体。(1)平台设置问答区,供读者与作者交流,在该功能区内,读者可票选感兴趣的议题,众筹创建“采访房间”,邀请名家互动;(2)平台设置评价区,通过语音交互(VoiceInterfaces)和自然语言理解技术,实现读者对论文的便捷评价;(3)平台设置后台信息处理区,通过数据挖掘分析学术热点,预测学术前沿,实现传播对选题策划的反哺;(4)平台还通过组织线下学术沙龙、编研见面会等活动,促进学术共同体的交流。综上,平台不仅能丰富期刊传播途径,还有助于构建良好的学术交流环境。

2.3平台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1)政府投入力度增加,行业标准趋于完善,试点应用逐步推开,这为构建平台打下人力、财力和技术基础。在2018年国资预算中,中央财政向中央文化企业注资15亿元,支持方向包括“人工智能+文化产业”“区块链+文化产业”等新技术和新模式[16]。在行业标准方面:2014年,《中国出版物在线信息交换》(ChinaOnlineInformationExchangeforPublications,CNONIX)国家标准正式,该标准可提供出版物产品信息深层次开发、利用、管理的数字化解决方案,实现出版物产品信息“一次加工,全程共享”,为构建出版发行大数据应用体系奠定了基础[17];2016年,“中国标准关联标识符”(ChinaStandardLinkIdentifier,ISLI)正式,为自动识别技术、二维码融合等提供了技术支撑;2018年5月,CNONIX国家标准应用示范单位新增29家;2018年9月,《出版业AR技术应用规范》行业标准征求意见完成,进入送审阶段;2018年10月,21家出版发行单位成为ISLI国家标准应用试点单位[16]。(2)人工智能已在出版领域实现文献识别与开发管理、用户需求追踪和内容优化分发等功能,这为平台前端和中端流程的顺利运行提供了技术支撑。比如,斯坦福大学研发的知识发现工具“耶诺”(Yewno),它通过对知识的搜索发现知识间的关联,帮助用户发现跨学科知识的内在关联性,并能让垂直的知识图谱形成独立的出版物;它还通过语义算法等技术把出版物分解为独立的内容,形成细粒度高的知识结构,便于用户搜索和使用[18]。斯普林格与法兰克福大学合作开发了名为贝塔作家(BetaWriter)的先进算法,该算法使用聚类程序将源文档排列成连贯的章节,然后创建简洁的论文摘要,便于读者进一步研究[6]。在我国,百分点公司已开发出基于大数据操作系统的AI产品,如智能标签工厂、智能交互分析引擎等,能通过智能标签勾勒知识实体关系,把用户需求转化为底层数据,并用语音把分析结果呈现给用户,还能从语音数据中提取用户的基本信息和对产品的评价[19]。(3)人工智能已在学术传播领域实现人机互动,提供学术增值服务,这保障了平台中、后端功能的技术可行性。如,百科全书机器人司南君,它存储了《中国大百科全书》的全部信息,能实现人机互动问答[5]。自适应学习引擎松鼠AI能细分知识点,通过贝叶斯网络+推断+知识追踪的方式,针对性地辅导用户知识薄弱的环节,提高学习效率。泰勒-弗朗西斯集团与专利/学术论文在线搜索服务商UNSILO合作开发了NLP技术,它能从学术文本中提取主题和概念,根据用户阅读内容进行推荐,使用户更容易发现新研究[20]。(4)人工智能技术可实现论文内容可视化、立体化,并根据市场需求定制印刷服务,这为平台优化阅读体验、开发学术长尾市场提供了可能。如,以“可看、可听、有深度、有温度”为宗旨的视频医学期刊《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网络版)》运用人工智能技术,用视频的方式呈现学术论文,实现了阅读场景立体化[6];咪咕阅读已实现多场景、多角色的智能配音,能借助全息成像、增强现实等技术为读者带来高品质的阅读体验;由高斯(中国)推出的“?印e家智能化印机管理平台”,它集数据采集、远程控制、智能提醒功能为一体,通过互联网把生成的电子文件传到世界各地,再用AI分析处理,帮助企业灵活安排印刷量,还能在图书内容上提供定制化服务[21]。(5)平台通过发放代币激励各方参与互动,提升用户黏性。平台提供专业性强、比较优势明显的付费增值服务,能将读者、作者中的免费用户转化为付费用户。除了付费获取增值服务的快速途径外,闲暇时间充裕的免费用户亦可通过积极参与平台的学术互动获得奖励性代币,用于结算增值服务费。为平台提供过刊资源的编辑部亦可用平台补偿的代币购买期刊发展报告等增值服务。综上,平台一方面通过全文免费下载汇集人气,通过增值服务实现盈利,另一方面通过代币激励用户的参与行为。《2017—2018年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指出,“数据和技术将推动产业升级,洞悉用户需求变得尤为重要,面向不同用户,以不同的触达渠道和应用场景满足多元化用户需求。算法、绘制用户画像和海量数据处理技术在数字出版业务流程中的应用将愈发普遍”。国家政策支持、行业标准成熟、AI技术发展、业界高度关注,为构建平台打下基础,平台有望在运营初期呈现良好的预期效果。

3结合实例分析平台的创新性、可能遇到的困难及对策

通过对比国内领先的学术AI平台,可以发现本研究设计的平台在应用对象和效果、功能丰富性等方面具有创新性和先进性,但同时也可能遇到成本高、界面设计和数据存储难度大等问题。

3.1所设计平台与“方正出版大数据平台”相比的创新性

北大方正集团于2012年开始研发人工智能学术出版产品,是国内学术出版界运用AI技术的领头羊。本研究设想的学术期刊传播平台与方正电子当前主推的出版大数据平台(以下简称“方正平台”)在设计初衷、关键技术和业务产品上有一定的相似性,如,两者的宗旨都是为出版全流程服务;两者所用的关键技术都包含自然语言理解、情感分析、机器学习、深度学习、读者画像、内容画像;两者都能实现用大数据辅助选题策划、XML排版、智能编校、内容动态封装等功能。但两者在运行原理、应用对象和效果、功能丰富性上有较多不同。在运行原理方面,方正平台是先从电商平台、阅读平台、社交媒体上获取元数据,再进行模型计算和数据处理。这种运行机制的优势是节省了自建学术资源数据库的高额成本,使开发平台更简单快速,但劣势是,在传统销售模式下,方正公司很难从出版分销商处获得读者数据[22],出版企业的ERP(EnterpriseResourcePlanning)系统不一定能支持平台运行,闭源的排版软件与其数字出版流程也较难契合[23]。而本研究设计的学术期刊传播平台是先建设大型学术资源数据库,再分解元数据。相比之下,本研究设计的平台在学术资源的可获得性、学术信息的全面性、数据挖掘技术的有效性上,具有明显优势。在应用对象和效果方面,方正平台的“知识体系自动构建”系统主要为出版社服务。它先通过文本关键词抽取、新词发现算法,辅助出版社实现领域词表的词汇来源建设,然后,利用领域词表的自动解析技术,帮助出版社完成专业词汇积累。方正平台推出的基于二维码和AR的图书增值服务,以及数字资源制作服务,旨在应用于图书增值场景和教学服务场景[24]。而本文设计的平台对知识片段的拆解、梳理与开发不仅服务于出版社,还服务于作者和读者等学术共同体。而且,由于平台自建库中有学术论文、用户注册和使用信息等数据,因此,相较于方正平台,本平台的知识分解与汇集能力更强,运行速度更快,推出的学术周边产品针对性更强,品种更全,更符合学术出版领域用户需求异质性大的特点。在平台功能方面,除了两者兼具的热点追踪、精准营销和传播分析等功能外,本研究设计的平台在学术服务、社群建设方面具有方正平台不具备的功能,尤其是在学术问答、学术评价和学术监督等领域,方正平台尚未涉及。总之,方正平台主要着力于把出版内容数字化、多媒体化,旨在为出版社选题、编校和排版提供智能化服务;而本研究设计的平台除了能提升用户阅读体验、捕捉学术动态和预测前沿选题外,在知识拆解、人机交互、学术增值服务、建设学术共同体方面,具有显著的先进性和创新性。

3.2平台建构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瓶颈及应对策略

平台架构庞大、功能丰富,给工程师与用户均带来挑战,建议做好需求分析,广泛征集业界意见。(1)在平台建设和调试过程中,由于系统工程师和网络架构工程师对学术出版了解不深入,因此,可能难以理解用户需求,导致平台功能难以完全实现,而刊界精通人工智能的出版专业人才较缺乏[25];(2)平台丰富的人机交互功能和多元化的业务产品对界面友好性、操作易用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一旦界面过于复杂,用户可能难以适应甚至失去兴趣。这一瓶颈可在用户需求分析和用户反馈阶段前瞻地予以解决。平台一方面可聘请对学术出版和计算机科学兼有涉猎的需求分析工程师,以加深系统工程师和网络架构工程师对平台的认知;另一方面可向业界征集志愿者参与平台开发与调试,促进平台完善。为调和平台对传统数据库出版商盈利模式带来的冲击,建议参考我国专利制度中的知识生产与传播体系,在搭建共享性学术期刊传播平台的同时,允许传统数据库出版商凭借其掌握的博硕士论文、年鉴、图书、音像等数据资源,参照汤森路透、戴芬(Delphion)等国际出版商和专利信息服务商的先进经验,开发具有比较优势的个性化学术产品,集成和提升其服务功能,使其与公共属性的数据平台错位发展[26],二者共同服务于不同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建设平台自带的学术资源库成本高、耗时长,需要国家政策扶持、业界积极响应。中国科协对其旗下科技期刊的调查发现:在中国实现OA出版最大的困难是编辑部普遍不具备进一步开发网站、开发个性化服务的能力,缺乏经济支持[27]。虽然建设学术期刊传播平台自带的学术资源库并不要求成员期刊实现严格意义上的OA出版,但其最基础的环节是建设过刊库,这需要期刊编辑部积极提供过刊数据、接受新的合作模式。为解决该问题,一方面,平台为提供过刊资源的成员期刊发放代币,抵扣其购买影响因子报告等增值服务的费用,以弥补其在发行方面的经济损失;为成员期刊的作者提供免交论文出版费的替代方案,即作者可用参与平台互动获得的代币抵扣出版费(如参与平台后端付费咨询的答疑,提供规定数量的学术会议信息,担任学术评价和学术监督员等)。另一方面,期刊编辑部可效仿爱思唯尔,提供OA与订阅组合的多种模式,结合平台提供的备选方案,同时满足愿意付费出版的作者和倾向于免费出版的作者的需求。最后,建议中国政府参考欧洲开放获取S计划,通过公共财政、学会和慈善机构的支持,为平台建设和运营提供经费。平台建构和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大量跟踪数据和调试信息的文本,这对平台的数据存储能力带来挑战,可考虑用区块链(Blockchain)的去中心化存储技术予以解决。传统的中心化存储方式需要海量服务器,且成本高、数据传输速度慢、安全性较低,面临的隐私泄露和数据丢失风险较大。为解决上述问题,平台可采用星际文件系统(Inter-PlanetaryFileSystem,IPFS),根据文件或数据的哈希指纹寻址链接来交换数据,实现网络去中心化,同时,使用去中心化存储项目Filecoin帮助IPFS节点存储、备份和提供内容,让创建网络价值的参与者获得利益补偿,从而实现去中心化的分布式存储,解决平台运行过程中面临的数据存储和隐私安全问题。

前端设计论文范文8

【关键词】市政工程;沥青路面;道路施工技术

1引言

温度与交通量的变化会导致沥青路面的变化。本文从沥青路面容易产生的问题、沥青路面材料选择、沥青路面施工技术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以期提高市政道路工程沥青路面的抗病害能力,避免沥青路面的过早损毁。

2工程简介

某市政道路全长1310m。机动车道宽度22m,非机动车道单边宽度6m,人行道单边宽度5m,绿化带单边宽度2m,路拱曲线为两面坡,坡度为2%。该道路的排水形式是管道排水,路面材料为沥青混合料。

3沥青路面施工材料控制

3.1沥青材料的指标与检测

沥青路面不论在选用原材料或是选用混合料时,都要有一个相对统一的指标。在路面施工过程中,随时检测是必要环节,路面铺摊结束后,要对结构层进行无破损检测,对不能达标的路面摊铺路段要及早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只有达标的摊铺路面才能实现设计目标,使沥青路面的使用期限更长久。

3.2沥青材料的选择

沥青材料有进口材料与国产材料之分,要对材料进行相关的试验,具体包括高温高压试验、渗水试验、耐磨试验、重力试验等。对混合料的结合稳定性进行观察,确定选用的沥青混合料的原材料。国产的沥青材料种类繁多,只要选择得当,完全能够满足施工标准的要求。砂、石、白灰等用料,要选择合格的生产厂家,按标准生产,定期检验,保证集料与物料的稳定性。

4摊铺技术

4.1摊铺机结构参数的调整与选用

摊铺机的结构参数主要包含熨平板宽度、拱度、工作角、螺旋分料器长度、振动器工作振幅以及频率等。实验发现,即使是同等型号的摊铺机,若设定的结构参数不一致,其最终呈现的摊铺层性质同样存在差异。基于此,为了确保施工效果,项目单位应根据项目实际需求合理控制各结构参数值,确保摊铺效果符合设计标准。熨平板宽度调节:型号不一致的摊铺机熨平板其宽度大小有所不同,假设路面宽度超出基本宽度,此时可使用加宽熨平板的方法进行施工,目前最常使用的摊铺机熨平板加宽宽度约为12m。假设即使将宽度延长至12m同样无法满足路面施工需求,此时可以借助纵向接缝法进行施工,或同时采用多台摊铺机排成梯队有序开展施工。施工人员除了需要严格参照上述施工条件开展施工以外,还应尽可能将纵向接缝安设在路面纵向标志线附近,最好不要摆放在主车道中间区域。整个加宽熨平板的施工必须严格遵从对称原则。若项目需要对多层路面开展施工,在进行摊铺机熨平板宽度组合时,应尽可能防止出现上下层间纵缝的重合。图1为摊铺机结构示意图。

4.2熨平板工作角的调整与选用

为了把控摊铺层厚度,施工人员在使用熨平板进行施工时应维持一定的工作角,工作角的大小需由试铺决定。进行试铺时,施工人员应先在摊铺机熨平板下方安设垫木板,木板长度与熨平板长度一致,宽度则维持在0.2~0.3m。摊铺层的厚度主要是指路面表层沥青混合料的松铺厚度。需要注意的是,所有的熨平板下方应安设一块木板,或者在板宽三分点处分别放置一块木板。待熨平板加热结束且保持平直状之后,即可开始调节螺杆手柄。施工人员将熨平板前端稍稍抬起,令其维持0.15°~0.40°的倾角,均匀向内填充混合料,开始向前摊铺;待摊铺机摊铺完成一定距离后,派遣专业人员测量摊铺厚度,假设测量发现摊铺厚度未达到设计标准,此时需要再次根据实际施工状况调节螺杆手柄;反之,如果实际摊铺厚度超过了设计标准,则需要适当调整工作角。施工人员可通过多次修改工作角,确保摊铺层厚度维持在设计规定的范围内。每当调节完螺杆手柄之后,施工人员都应先向前施工5~6m,随后才可以对其厚度进行测量,这样做的目的是确保测量结果具备参考价值。

4.3拱度的调整与选用

通常,摊铺机专门配备了拱度调节结构,同时注明了拱度值。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可以通过操纵拱度调节器适当调整熨平板的拱度,使其满足设计规定的标准。对于高等级公路项目,路段中央往往会安设中央分隔带,此时则无须对其进行专门的拱度调节。

4.4螺旋分料器的调整与选用

项目单位在选择适宜的螺旋分料器时,尤其需要关注其长度、位置、叶片直径等参数。通常螺旋分料器的长度和摊铺机熨平的宽度必须维持一致。若熨平板宽度较大,则应选择长度较大的螺旋分料器。一般情况下,当项目使用单层熨平板摊铺机施工时,施工人员可通过人工操作,令螺旋分料器的所有叶片在螺栓的辅助下有序固定在横幅上,且若螺旋分料器的叶片数目越多,分料器的长度便会越大。螺旋分料器长度调整结束后,应确保其小于熨平板宽度。一般来说,施工人员需要在熨平板宽度两侧的挡板之间预留出0.5m的空当,这样做的目的是尽可能防止混合料被挤压、分料器叶片被磨损。但若混合料集粒的粒径偏大、摊铺层厚度也较大,此时则需要适当延长螺旋分料器与下卧层之间的距离以及螺旋分料器与熨平板前端的距离。部分摊铺机具备直径大小不等的两种叶片,当施工至较宽路面时最好选用大直径叶片。

4.5振捣器振幅、频率的调整与选用

绝大多数的摊铺机配备了振捣器,其目的是用来初步夯实摊铺层。振捣器通常被安设在熨平板前端,属于一类典型的梁式装置,也被称之为夯锤。振捣器主要是借助液压电动机操纵偏心轴进行施工,从而使得振捣梁保持上下往复活动,达到对混合料捣固的效果。项目单位需要结合摊铺层具体厚度及所使用的混合料类型、温度、压实度等因素衡量其振幅大小。假设项目摊铺层厚度较大、混合料粒径较大、温度偏低,此时需要提高振幅。除此之外,振捣梁振动频率的确定同样可以参照振幅的确定方法。当摊铺层较厚、混合料较粗时,选用较高的频率。

4.6振动器振幅、频率的调整与选用

所有的摊铺机熨平板内部均配备了振动器,其目的是用来激振熨平板,令其维持大小不等的振幅、频率,实现对摊铺层的进一步碾压。通常,振动器包含偏心激振式、垂直激振式两种类型。

4.7摊铺基准

熨平板在工作过程中会一直保持浮动状态,正是由于这一特征才使得整个摊铺机工作装置具备自动找平的性能。然而,由于不同项目所具备的工作条件不一致,仅凭熨平板自身具备的性能无法满足现代道路项目对摊铺质量的需求,将导致最终路面平整度达不到设计标准。基于此,设计者为摊铺机工作装置单独设计了自动调平功能。当该系统开始工作后,传感器便会与路面设计标高维持平行,不断往前运动,进而在其运动过程中将下卧层起伏不平的波形以信号的形式反映出来,并借助放大器、控制调平液压阀组等构件,令液压缸参照设计规定维持上下运动,这样做的目的是使牵引点长期和基准位置一直保持相同的垂直距离,达到找平效果,维系摊铺层整体的平整性。

4.8摊铺机的起步

摊铺机在刚起步时往往会遇到以下两类情况:首先,摊铺第一层沥青层时,需要提前把摊铺机放到起铺处附近,保证熨平板的前端放置于起铺线后方约0.1m的位置,并在其下方安设2块厚度等同于松铺厚度的木板,以起到支撑熨平板的作用;其次,若是在已铺层上对接时起步,必须把熨平板安设在已铺层上,令其前缘和接口保持平行,此时下方安设的木板厚度等于已铺层的松铺厚与压实厚之差。熨平板放置完成后,应先均匀预热,严禁对局部加热或使用已经变形的熨平板。加热温度应与所铺混合料的温度相同或略低。熨半板加热前,在宽度方向上略呈拱形,加热后因膨胀拱形消失,这时可用拉线检验熨平板是否平直,否则应进行调整。

4.9摊铺速度

施工过程中,摊铺机具体工作速度往往会受到其选用的混合料类型、混合料供给情况、摊铺层尺寸以及所使用的设备类型等因素的影响。通常情况下,工作速度可以通过计算或连续工作原则确定。连续工作原则指的是,从开始工作到当天计划工作量全部完成之前,摊铺机一直保持持续工作状态,不得发生因供料不足而放慢速度或停机问题。在摊铺过程中,严禁擅自修改设备的工作速度,否则将致使整体摊铺质量下降,影响最终道路的平整度[1,2]。若其他的条件保持不变,仅是速度变化同样会导致熨平板下混合料的数目与密度发生改变。不仅如此,由于堆积在底部的混合料数目增多,将致使其密度变大,进而将大大降低其变形率,提升摊铺层的厚度。反之,随着速度的提升,摊铺层厚度会变小。

5结语

沥青混合料的摊铺和碾压作业往往会直接影响公路沥青路面的工程质量。为了有效提升沥青混合料的摊铺、碾压质量,项目单位必须严格把控施工流程、尽可能提升施工技术水平。本文结合某实际工程,从摊铺机结构和运行参数入手,探讨了熨平板、螺旋分料器、振捣器和振动器的振幅、频率等结构的调整和选用要点,并对摊铺机运行过程中各参数的确定,从摊铺机的起步和摊铺速度两方面研究提高摊铺质量的具体措施,以期为沥青混合料摊铺施工提供指导实践。

【参考文献】

[1]张帆.市政道路施工中沥青混凝土路面摊铺技术的应用研究[J].散装水泥,2021(4):109-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