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毕业总结范例

培训毕业总结

培训毕业总结范文1

适用于评估特殊教育学校针灸推拿专业各个临床学科中视障学生的临床技能掌握情况及毕业考核,也适用于目标参照性考试,如全国盲人医疗按摩人员考试,以评估视障学生在毕业前是否达到全国盲人医疗按摩人员资格要求。

二、符合特殊教育实际的创新型“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的组织与实施

1.成立考核评价小组

由特殊教育学校针灸推拿专业临床技能培训骨干教师组成考核小组,负责组建考核题库、制定评分标准、标准化病人培训、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考核实施及总结。

2.建立考核试题库

考试内容在考察学生对知识掌握的全面性、基础性的同时,也要重点突出。因此,试题库的建立既要结合特殊教育实际,还要参照视障学生毕业后从事推拿行业所要取得的职业资格(即全国盲人医疗按摩人员考试大纲)的要求。试题库中包含伤科、内科、妇科、儿科四门中医学科的常见病临床技能测试。

3.标准化病人培训

标准化病人是指那些经过标准化、系统化培训后,能准确表现病人的实际临床问题的正常人或病人。在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中标准化病人的应用,既可以解决教学资源紧缺的问题,还能够克服传统考评方式缺乏公平的缺点,使视障考生在面对标准化病人中进行考核,提高了评估结果的可靠性和公平性,还能够为视障学生模拟一个医患之间面对面交流的平台。教师通过前期对视障学生进行相关学科医学知识授课后,在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前对视障学生统一进行如何作为一名“标准化病人”,即标准化病人的职责与要求及在考试中表演技巧的培训。培训结束后对全体视障学生进行标准化病人考核。考核合格者方可参加下一阶段的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在特殊教育学校针灸推拿专业,考生本人即要模拟盲人医疗按摩师作为考生参加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又有机会作为标准化病人,这是与其他医学院校的选取低年级学生或在社会上招募有医学爱好的的人士作为标准化病人的重要区别。其优点体现为:视障学生在作为标准化病人之前势必要对疾病的病史、临床表现中的症状、体征等相关知识有准确的认识及掌握,通过作为合格标准化病人的培训与练习,有利于视障学生对所学疾病有更好的掌握,有利于这部分知识的理解与内化。有了充当标准化病人的经历也有利于视障学生在临床工作中更好地以患者为中心进行医疗服务。

4.符合特殊教育实际的创新型“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考站设置

创新型“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共分为病史采集、体格检查、病例分析、手法操作四站。第一站(标准化病人站):问诊,重点测试视障学生病史采集能力,包括病史采集技巧、方法、要点、内容四个方面。考试时间10分钟,满分10分。第二站(标准化病人站):体格检查,重点测试视障学生体格检查的合理运用能力,包括检查的内容、顺序、方法三个方面。考试时间10分钟,满分30分。第三站(非标准化病人站):病例分析,以笔试及问答的形式重点测试视障学生中医辨证施治能力及临床思维方法是否科学有效,包括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分型、治则、治法等。考试时间10分钟,满分30分。第四站(标准化病人站):手法操作。重点测试视障学生治疗方法的选择及实施能力。包括合理治疗方案的提出;常用腧穴的位置和取法、按摩基本手法、成套治疗手法。考试时间20分钟。满分30分。考官根据视障考生在各站完成情况按照得分要点进行打分。

5.创新型“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实施结束后的总结

在特殊教育学校针灸推拿专业每次实施完创新型“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后,参与考评的教师组织学生马上进行总结。通过考生及标准化病人的自我总结及教师针对视障学生在考核过程中的优、缺点的归纳总结及点评有利于视障学生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正,以达到提高临床技能的目的。

三、结语

培训毕业总结范文2

【关键词】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轨模式;考核;管理

随着医学教育模式的变革,为适应对医学高层次专业人才的需求,自2015年起,各医学院校执行了教育部等六部门下发的《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新招收的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同时需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具“双重身份”,其临床实践与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住院医师要求一致,合格的毕业生可获《执业医师资格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硕士研究生毕业证》和《硕士学位证》四证[1]。培养方式以临床轮转为主,临床能力训练应在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或中医药管理部门公布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进行,实际临床培训时间不少于33个月,并严格按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过程考核和结业考核进行。这是我国医学教育领域的重大举措,但如何切实提高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的整体水平,已经成为社会、学校和基地医院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培训考核是住院医师培训制度的重要环节,是衡量培训质量与效果、进行人员选拔与淘汰的重要手段,与受训医师执业资格的获取、奖惩、待遇及晋升等密切相关。因此,无论是对于培训学员还是培训基地而言,建立科学、有效、规范、全面的考核管理体系都具有重要意义。医院自2013年开始了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轨模式的管理实践,总结经验教训,改进流程,结合自身特点调整和优化培训考核方案,初步建立了完整的培训考核管理体系,现把有关情况作一介绍。

1实施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意义

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实施,实现了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有机结合。经过3~4年的培养,学生毕业时可同时获得毕业证书、学位证书、执业医师资格证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证书,实现其临床能力达到高年资住院医师水平,同时具备一定的临床科研思维和科研能力。这个培养模式是以提高临床医疗队伍素质和临床医疗工作水平为目标,其教育的核心是临床技能的培养。这与既往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再进行三年规范化培训相比,大大缩短了培养时间,为解决目前临床医生,尤其是高学位临床医生短缺找到了一个途径,有其积极的现实意义[5-7]。

2实施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目前存在的问题

2.1理论课程学习存在的问题

目前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和学习方式,各院校存在一定的差异。尤其是学习的方式,有的院校采用集中授课为主、分散学习为辅和鼓励学生自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而有些院校则采用下班后和周末上课,白天上班的方式。后一种方式,学生较为疲倦,知识掌握相对要差些。

2.2临床轮转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按照《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实际临床培训时间不少于33个月,并严格按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过程考核和结业考核进行。如何让学生在规定轮转的科室高质量地进行学习,目前是一个较为艰巨的任务。由于带教老师水平参差不齐、轮转科室带教老师不固定且临床工作繁忙,各临床教研室对此类学生的培养经验不足、重视程度不一、考评制度不严,主管部门监管不力等,可能导致硕士研究生临床轮转流于成为一般规培生甚至成为实习生转科的尴尬局面。另一个问题,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时,是按照报考的导师的不同,本身有不同的专业,但是,目前仅如内科系统、外科系统这种二级学科的临床轮转和培养的不同,三级学科临床技能和能力的培养几乎淡化,毕业时其能力无法界定属于哪个三级学科研究生。

2.3科研思维和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需要在临床培训不少于33个月时间,毕业论文不允许涉及基础课题研究,临床病案、综述等均可以作为毕业论文提交答辩,因此,学生、老师、学校可能在思想上就对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科研思维和能力训练较为放松。这类学生名之为研究生,因为缺乏相应的科研训练及监管,3年后的结果可能与规培生没有本质区别。

2.4就业的问题

由于上述培养过程的种种问题,此类学生毕业时,除了比规培生多了硕士研究生学位证和毕业证,在临床、科研能力上竞争能力并无优势,与既往研究生毕业后再规培学生相比也失去了较多的竞争力。

3实施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创新

3.1优化学位课程内容、授课方式和轮转安排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建议采用以集中授课为主、分散学习为辅和鼓励学生自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学位课程内容各院校可以结合各自特点进行优化,但是自然辩证法、医学统计学、临床科研设计、医学文献检索、医学英语、医学道德和伦理、标书和论文撰写等是非常重要的课程,不得删减,同时需要下大工夫提高这些课程的教学质量。对于临床轮转科室的安排,目前全部参考的住院医师轮转要求进行,没有考虑专科研究生的特殊性,基本忽略了三级学科的轮转。建议在参考的住院医师轮转要求的大前提下,要酌情考虑加强研究生在三级学科的轮转,接受三级学科特殊的临床病种、思维、技能的训练,以保证毕业后与专科研究生的称呼相匹配。

3.2优化管理结构、各负其责,通力合作

建议成立各临床教研室(导师及指导小组)、医院科教科、学校研究生处三级管理结构。学校研究生处主要负责研究生培养方案制定、各阶段质量监控。医院主要负责监督研究生临床培养质量,临床科室直接负责临床实践教学组织和考核,以规范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临床教研室切实加强平时轮转质量的提高。各临床教研室需要制定轮转本科室研究生的教学大纲、考评内容和标准,成立临床轮转研究生带教指导小组,培训并指定专门带教老师,要求高年资主治医师以上人员具体负责研究生的临床实践带教工作,有研究生学历背景者优先,并保证每位轮转研究生管理足够的病床和有一定的临床实际操作机会。取得医师执业证书、经过科室考核能参与一线值班者,要提供值班机会。学生每转完一个临床科室需要填写《轮转小结表》,对照培养方案的要求进行自我小结,同时接受指导小组的统一考评。考核内容中,既有对研究生思想品德与素质的考核,也有对其临床实际工作能力的考核。实际工作能力考核内容包括病史采集、诊疗水平、病历书写、操作水平和口头表达能力几个部分。每个教研室针对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应该增加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如临床病案讨论会,让研究生参与科室临床病案讨论,带教导师要指导学生就病案讨论做书面准备,并现场发言,带教小组老师对研究生发言要进行点评。让研究生在相互交流中促进理论知识学习,提高研究生的学习积极性、临床思维能力及表达能力。每个教研室应指派临床专业技能好的医生对研究生进行每周一次一对一的临床实践指导,参照全国执业医师考试要求,对研究生进行临床实践技能培训,为他们能顺利通过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打下坚实的基础。

4小结

坚持统一、严格管理是保证考核质量的重中之重。有侧重的在院级管理层面集中组织管理,才能确保管理质量,实现考核的统一规划和规范实施。同时,加强师资与考官培训、切实贯彻考核管理制度,使考核管理工作不因人而异,不因时而变,才能真正保障培训质量。虽然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训考核与本院住院医师实行并轨管理,但是,由于两者分属卫生和教育两个部门,在高校和医院不同部门的多头管理过程中,仍存在一些组织和协调方面的困难,比如完成学位课程期间的日常考核、奖学金的评定、津贴的发放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优化、沟通和调整。专业学位研究生在临床住院医师培训的同时,由于研究生培养的要求,必须掌握基本的科研方法,至少发表一篇学术论文,因此对并轨模式下研究生科研思维能力的训练不容忽略。但是,在繁重临床工作的情况下,充足的科研训练时间很难保证。在此形势下,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必须发挥积极重要的指导作用,在日常工作中重视临床科研思维的培养,引导学生在临床工作中发现问题、积极思考,以临床病案分析、病例对照研究等为科研重点,掌握循证医学的科研方法,避免课题与临床培养脱节。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轨模式,是我国医学人才培养的重大改革举措[7-9]。虽然国家层面已制定了许多相关政策,但在具体落实过程中还需要各个基地根据自身情况不断探索,不断优化管理考核模式和执行方案,以保障培养质量。相信,在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政策和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政策的有力支持下,住院医师培训与专业研究生教育的双向接轨工作一定步入科学、规范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高继明,吴海呜,赖雁妮.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与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并轨方案的初步研究[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2,32(1):125-128.

[2]赵嘉芸.影响临床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因素与对策建议[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1(2):141-142.

[3]王增田,梁林,战丽,等.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4):121-127.

[4]曹恩凤,刘诗宇,滕达.提高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思考[J].遵义医学院学报,2008,8(4):426-427.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中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发展报告(2014).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办法(试行)》(2014).

[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办法(试行)》文件解读(2014).

[8]李真,甘蕾,吴晓华.浅谈并轨模式下专业型研究生教学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4(7):124-125.

培训毕业总结范文3

【关键词】材料类专业;本科毕业设计;现状;对策

引言

本科毕业设计是本科生毕业并拿到学位证和毕业证的前提和重要培养环节。材料类本科生毕业设计一般以毕业论文为主题,开展相关实验研究。一般来说,毕业论文过程包括选题、文献综述、设计实验方案、开篇论文论证、实验研究、数据分析与讨论、撰写毕业论文(或设计规范)、毕业论文的修改与答辩等工作。通过毕业设计,学生可以将所学知识重新复习整理,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继续从事科研或走向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但目前总体而言,本科毕业设计的质量良莠不齐。学生毕业设计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长期而缓慢的过程。第一,要从选题、实践、论文写作和答辩等多个环节入手;第二,学生、指导老师、学院和学校等多个主体要各司其职、协同配合;第三,从学生自身、实验仪器设备、实验环境等多方面考虑,总结经验,要对学生毕业设计进行全过程、多环节、多主体、多方面的实时监控和改进。经过不断地探索与实践,方可因地制宜,形成适宜的改进方案,切实提高学生本科毕业设计的质量。

一、毕业设计的现状分析

毕业设计虽然受到高校的重视,但是由于受就业、考研和师资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目前仍存在许多问题与不足。由于本科毕业设计时间相对较短、就业压力的日益增大、找工作时间与毕业设计的时间往往相冲突、部分学生以后从事的工作与毕业设计方向相差较大等一系列原因,本科毕业设计的质量日渐下降。部分学生以单纯追求通过答辩为目的,对毕业设计的质量缺乏重视。院校为了提高学生的就业率与毕业率,往往不得以放宽对部分学生毕业设计质量的要求。为此,本研究针对近年来毕业设计的现状进行分析,结合实践经验,提出了提高材料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质量的参考措施。

1. 毕业设计题目陈旧,创新性不足

由于本科毕业生人数较多,每个老师指导的学生也相应增加,而且每个指导老师都有相对固定的研究方向,加之,本科生刚接触科研,能力有限,本科毕业设计课题的选定经常存在重复该指导老师及所带研究生课题的现象。这往往会造成本科生过度依赖课题组前期的研究成果,甚至部分内容存在抄袭现象,没有达到毕业设计应有的效果。

2. 学生缺乏基本技能,毕业设计不规范

许多院校在学生进行毕业设计之前,对学生缺乏详细的毕业设计指导与培训,以材料专业为例,实验试剂的使用、检测设备的操作、论文的写作要求等都有规范。缺乏毕业设计前的培训环节,往往会使学生无从下手,实验过程寸步难行,这必然会影响毕业设计的质量。

3. 学生用于毕业设计的时间少,精力投入不足

大多数院校的本科毕业设计在学生进入大四以后进行,然而学生此时往往面临着就业、考研、科研等多重压力,部分学生的主要精力集中在找工作、备考研究生入学考试、公务员考试等方面,导致难以专心开展毕业设计,这也是影响毕业设计质量的重要因素。

4. 存在抄袭等现象,影响学术风气

少数学生存在沉迷于网络与游戏,不愿意花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在毕业设计上。临近毕业时,在指导老师的催促和学校毕业要求的压力下,抄袭网络上已有的论文或数据,有的学生甚至花钱找网络中介机构,这不仅显著降低了毕业设计的质量,还严重影响了学术风气。

二、材料类毕业论文实践中面临的现实困境

1. 形式主义严重

一篇完整的毕业设计需要提出问题、查阅文献资料、拟定设计方案、开展设计实验、论证实验结果、获得实验结论等过程。然而,目前许多学生的毕业设计存在形式主义现象,即只注意形式,忽视了内容。绝大部分学生的毕业设计形式基本上可以达到毕业论文的要求,题目、摘要、关键词、引言、实验、结果与讨论、结论及参考文献一应俱全。但是,从内容上看,只有少数学生的论文可达到要求,大多数本科生的论文或多或少存在问题,例如行文逻辑混乱、语句不通顺、中英文标点符号乱用、公式表格和图片格式错误、字体字号应用不当、实验数据不充分、分析不合理、结论不明确等等。

2. 时间与考研或就业冲突

由于毕业设计的时间主要集中在大四,很多学生忙于找工作、考研或考公务员等,没有足够的精力专心开展毕业设计工作,这严重影响了毕业设计的质量。材料类专业进行毕业设计需要经过查询大量的文献资料,设计实验方案和开展相关实验,整理实验数据并撰写毕业论文。每个过程都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这与部分毕业生没时间没精力的现实情况相冲突。一些学生在提交毕业论文前一段时间才正式地开始进行毕业设计,由于时间有限,有的学生随意编纂数据,有的学生直接拿课题组研究生的数据撰写论文,还有的学生抄袭网上的论文或资料,极少数学生甚至找网络机构。在这样的情况下,毕业设计质量势必下降。

3. 课题缺乏实用性,学生缺乏兴趣

许多老师为了省事,应付性地给学生一些原理性的课题,让学生在网络上模拟已有原理,这些课题不能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实验操作,单纯的原理性内容往往过于枯燥,导致学生对研究失去兴趣,并且部分课题仅仅只是重复文献模拟工作,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不到锻炼和提高。

4. 数据分析不充分

毕业论文的一个普遍问题是实验数据与结果分析不深入。前言占据论文大半部分,且往往是大量简单复制参考文献的内容,缺乏分析和归纳总结。重要的实验部分则只是简单罗列实验数据,对现象进行简单描述,缺乏对现象的深入分析以及如何造成该现象的思考,更遑论深入的机理性分析,使课题的研究空心化。

5. 教师对学生指导不够

当前,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整体不容乐观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教师对学生的指导不够。由于教师往往承担着大量课题、课程教学任务与研究生的指导任务,时间并不宽裕,常常是教师和本科生协调,确定好毕业设计题目与任务书后,就由硕士、博士带着毕业设计的本科生开展具体的实验工作。这种模式的成效与研究生的责任心、本科生的主动性密切相关,部分责任心不强的研究生或部分主动性稍差的本科生做出的毕业设计质量堪忧,因此强化毕业设计指导教师的责任意识与过程性督查尤为关键。

三、材料类毕业设计质量提升策略

1. 增设实验仪器操作与安全培训课程

对于材料类专业而言,完成毕业论文往往需要使用大量实验设备,且主要以金相显微镜、硬度仪、拉伸设备、X 射线衍射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等为主体,实际中很多本科生对这些常用仪器的使用非常陌生,学生常常不按操作规程使用这些设备,一方面易导致毕业设计期间许多公用设备经常需要维修造成设备紧缺,另一方面易导致学生养成不良科研实验习惯,造成安全隐患。为彻底解决这一问题,可在毕业设计开始前增设必要的实验仪器操作与安全培训课程,让本科生提前学会必要的实验仪器操作,为后期更好地完成毕业设计工作服务。

2. 探索团队型毕业设计模式

如果部分院校的仪器设备难以满足本科毕业设计阶段所有学生需求,可以探索团队型毕业设计模式。传统的材料类本科毕业设计课题往往比较分散,每个学生独立完成一个课题,但一般每个课题都需要对材料的基本性能表征,这不仅会造成仪器资源严重不足的现象,还易造成资源的重复浪费。因此,可以探索团队型毕业设计模式,即把有意义的大课题拆分成几个小课题,每个小课题由一个学生负责但需保证研究深度,这样可有效缓解设备资源不足的情况,也可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所使用设备的操作规范,同时还可以避免毕业设计内容大而空。

3. 加强毕业设计过程监管

加强毕业设计过程监管,是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重要手段。力求在毕业设计期间,对学生的实验过程和指导教师的指导过程进行全过程的有效监管。针对学生,重点关注实验进度、实验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及解决措施。针对指导教师,重点关注其是否对学生进行了有效指导,可通过学生座谈会、匿名调查问卷等方式进行。监管过程中,有效的配套制度是关键。学院应制定完善的学生请假、考勤制度以及教师指导次数、学时数,详细保存并提交学生实验记录和教师指导记录,形成对应的奖惩机制。对于校企合作课题,还需明确校企双方导师责任,企业导师定期听取汇报,学生定期向校内导师汇报,三方至少进行两次以上合商。

4. 引入多级督查制度

为强化本科毕业设计质量,可以探索引入“系所 -学院 - 学校”多级督查制度。在系所层面,由于专业方向相对接近,可以探索组织青年教师或优秀博士生组成评审团,对本系所相关本科毕业设计学生进行任务书答辩,通过答辩督查形式确保所有学生阅读了大量相关文献,掌握了任务书相关内容;在学院层面,在毕业设计中期阶段,组织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推进会议,一方面强化对教师的定期指导规定与要求,另一方面对所有学生毕业设计情况进行本期检查,对进度进展缓慢的学生进行约谈,掌握情况并制定下一阶段帮扶策略;在毕业设计后期,组织毕业设计论文答辩会,成立毕业设计论文评审工作组,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在学校层面,邀请退休导师组建督导专家组,跨学院进行毕业设计工作专项督导,实现对毕业设计前期、中期与后期以及论文质量的全流程督导提高。

5. 强化学术道德教育

本科毕业设计的结果是以书面的毕业论文呈现的,部分本科生在做毕业设计前没有做实验和写科技论文的经验,导致毕业设计过程易出现畏难、逃避与抄袭等问题,指导老师除了安排硕士或博士研究生带着本科生做实验以外,还需重点关注学生实验情况、论文写作情况以及对实验技能的掌握情况。尤其是当前处在信息时代,青年学子易受到网络不良风气的影响,部分学生在毕业设计过程中随意编纂数据、抄袭师兄师姐的数据或文献资料,导致不良学风的形成。因此,在毕业设计前,学院应组织开展学术道德诚信教育,让学生认识到学术造假、抄袭等带来的严重后果,帮助其端正学生思想、约束科研行为、肃清学术氛围,形成良好的学风。

四、结语

培训毕业总结范文4

1.1动手实践能力差

医学生在进行临床实习前的实践课只是临床见习和实验室模拟训练,其动手实践的对象为标本、模型人及病案。实习生进入医院直接在患者身上进行视、触、叩、听等操作检查,其操作的技巧、手法的轻重等,都需要有一个熟悉适应的过程。临床上就会表现出动作僵硬,动手能力差。

1.2组织纪律松懈

医学生进入医院实习期间,缺少了学校老师学生的管理,加之有些同学自我控制能力差,则出现纪律松懈、懒散,学习不求上进。

2影响临床实习的因素

近年来,随着医疗体制的改革、高校扩招及就业压力等因素影响,使医学生临床实习的教学效果欠佳。调查发现影响医学生临床实习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岗前培训不足

医学生实习前学校一般都组织实习动员和培训,教学医院也有岗前实习培训,但培训内容大多为医院规章制度、主要注意事项等。缺乏患者首诊的接诊、沟通交流、诊治宜忌等系统性培训,更缺少转入不同科室前该科室独特诊疗常规及注意事项培训。使实习生进入每个不同科室都需要有一个比较长的适应过程,难以很快进入角色。

2.2高校扩招

随着高校招生数量地逐年增加,医学院校招生规模更是不断扩大,进入临床实习医学生不断增多,而相对稳定的实习医院承担的临床实习任务越来越重,医院教学资源则难以满足不断增多的实习生学习需求,临床老师带教也难以对成群结队实习生逐一指导。这样,通过临床实习也难以培养出技术精湛的临床医学人才。

2.3医患关系影响

由于不断增多地医疗纠纷报道,医患关系也日趋紧张,带教老师不敢轻易放手让学生亲自操作。调查显示,1/3的实习生没有进行过胸腔穿刺、腹腔穿刺、骨髓穿刺、腰椎穿刺等临床实践技能的操作,1/2的学生只是偶尔操作。随着相关医疗法规的颁布,患者维权意识日益提高,有些患者拒绝实习生对其检查,甚至个别患者对医生带着成群的实习生查房也产生反感,使学生在临床实习中显得无所适从,严重影响了医学生临床实习的教学质量。

2.4升学、就业压力

调查显示,医学生中25%的本科生放弃实习,全力准备考研;30%的专科生积极准备升本考试。他们平时加紧学习英语及医学理论知识,参加考研或升本辅导班。75%的实习生在春节前后就忙于查阅招聘信息、准备和投递个人简历、参加就业招聘会,甚至有些学生因实习期间没找到拟聘单位而焦虑。如此种种,学生根本无法专心临床实习。

3临床实习中的教学管理

为了培养合格的临床医学人才,顺利通过由医学生到临床医生的转变,保证临床实习教学的质量,下面就临床实习中的教学管理加以探讨。

3.1加强岗前培训

医学院校在学生到医院实习前进行实习动员和培训,实习动员师生共同参与,调动学生实习兴趣,了解实习的目的、意义及程序;培训为实训教师和临床经验丰富的带教老师指导,带教老师重点就临床实习中的病史了解、病历书写、沟通技巧、学习方法及相应法律法规进行培训,实训教师重点对临床实习中的常用诊疗技能进行规范化指导、强化模拟训练,提高学生到医院的临床动手能力。带教医院培训应分阶段进行,进入实习前医院医教科对实习生进行医院管理、整个实习流程、转岗程序、规章制度等大体培训,让学生尽快熟悉实习环境和流程,避免进入新的学习环境而茫然无措。转岗实习前相应科室应对实习生进行本科室的特色诊疗、注意事项进行培训,避免因特别沟通或特殊诊疗欠佳而影响医患关系,影响学生实习。

3.2加强实习期间管理

建立实习双重分级管理制,一是“学校-教务处实习科和系部辅导员-实-实习学生”分级管理,教务处实习科定期进行实践技能考核,结合医院医教科选择患者进行现场诊疗、病历书写等考核或竞赛,组织学生开展病例讨论;系部辅导员密切联系实,对学生的出勤、心理、生活等进行管理和帮助。二是“医院-医教科-带教医生和实-实习学生”分级管理,医教科结合带教医生对实习中的病历书写、动手操作进行指导,组织医生、学生共同开展病案讨论;结合实和带教医生对学生的出勤等劳动纪律加以管理。由此可见,实在实习管理中起着重要作用,是学校、医院与实习生之间的桥梁。应选用管理能力和沟通能力强的优秀学生担任实,既可以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也可以加强实习管理。

3.3严格毕业考核

学生实习结束返校进行毕业考核,毕业考核应着重进行实践技能考核,也是对临床实习效果的检验。我校毕业考核是模拟临床执业医师考核的程序进行,即“笔试测试(病史采集、病历书写等)-技能操作和体格检查-机试(心肺听诊、心电图、X线、B超、CT等)三站进行。考试不通过不予毕业。实践证明,严格毕业考核,是促使学生重视临床实习、加强技能训练的有效途径。

4总结

培训毕业总结范文5

渤海船舶职业学院(以下简称“我院”)室(舱)内设计专业学制3年,主要培养具备美术设计基础、设计创作与研究的能力,能够从事相关建筑装饰设计与施工、平面设计与制作、装饰工程监理与舱室内设计方面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为跟上时代步伐,让学生更好就业,培养毕业生的方向应该是在掌握室内设计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室内设计创作专业技能和方法的基础上,重点培养具有独立进行室内装潢设计的基本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在校期间就能参与各种实践工作,具备一定工作经验,同时让学生养成随时了解国内外同行业的发展动态的习惯,以适应社会的需求。

二、进行室内设计课程体系改革

一是安排好专业课程科目和课程顺序。新生入校后,大一要安排上素描基础课、色彩基础课,上素描基础课的同时插入速写基础课,学习色彩基础的同时插入构成基础课,还要加入制图基础课,合理安排课程,让学生科学学习,业余时间入厂进行实习,以了解室内设计专业、舱室设计专业人士工作的环境、工作方法和状态,感受将来要想适应社会发展、实现自己的理想需要掌握的技能,带着目标学习就有了动力、主动性,再结合学校的办学条件,给予学生最实际、最先进的教育,这样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是在完成理论教学课程基础上,重点安排实践教学科目。

首先,加强实践环节培养。鼓励在校室内设计专业学生进行创新创业。组织在校学生独立开展各类科学研究,鼓励学生申请各级科研课题,积极参与本专业教师课题研究等;支持学生进行创新型实验活动,根据学院的实际情况组织开展在校生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践活动。利用好每一次校外实习和顶岗实习的机会。我院每学期都要求学生到企业实习一周或两周,安排有资历经验的师傅现场指导,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尤其是毕业前的顶岗实习,对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其次,将相关专业的培训、考试内容纳入课程教学计划。每年组织在校学生参加国家职业资格认证(美工证、平面设计师证、CAD证书等),参加社会化的设计比赛,在培训和准备考证的过程中,确保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质量,使学生毕业后在取得毕业证书的同时,也取得了国家劳动部门颁发的装饰美工证、广告设计师职业资格证书、焊接技术证等。

再次,建立室内设计实践教学基地。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要培养在校期间就能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创新型人才,必须开发和建设学校室内设计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室内设计专业的相关科目多,涉及平面设计、室内设计、家具制作、沙盘制作等多专业的融合与提升,如按传统的室内设计专业实践课程进行教学并设置实验,有限的课时安排必然无法满足要求,而且无法形成具有我院特色的培养方式。

在设计教学基地建设过程中,应考虑学院自身行业应用背景优势,在原来实验室的基础上进行改建或者自建。充分利用我院现有的教学资源,立足于自主开发建设,建立设计专业自己的设计工作室、设计展示厅、舱室设计模拟工作室等实践教学基地,采用校企合作模式,建立设计专业专用的现代化实践教学基地,邀请装潢公司有名望的设计师现场授课,支持教师参与企业项目合作开发,支持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做到教学信息与市场同步。室内设计实践教学基地还可以开展对外短期技术培训,为各单位职工进行软件技术培训,向社会招收培训对象,增加创收,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

三、提高学院师资力量

教师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要鼓励教师接受继续教育,考取相关专业的双师资格,我院每年利用寒暑假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培训,到名校教学培训,提高教师综合素质,还要增加外聘教师的数目和提高外聘教师的综合素质。学校要建立任课教师严格监督管理制度,加强教学秩序,提高每节课的教学质量,要求教师对实践教学细化分工,把实习具体任务落实到每个教师身上,让教师在实习课前研究制定细致的实习计划书,清晰地指出实习目的,实习实施的具体过程,并在每个实践科目结束时对学生进行阶段考核,对学生考核结果、实习过程进行详细总结,以督促教师积累教学经验。

四、确立新型定向培养的模式

为了提高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培养用人单位需要的人才,我院与招聘单位建立长期合作关系,采取定向培养模式,设计专业依托船舶,有自己的特色,毕业生就业单位范围除了装潢公司、平面设计室、建筑公司、工业设计单位外,还能到船舶类行业的舱室设计等多个部门上岗。因此要进行充分的研究探讨,在专业领导的指导下,使学院与企业联合起来,共同调研,确定人才培养模式,以接收单位的人才需求为前提,以企业的现任岗位任职标准为纲要,制订人才培养计划,签订毕业生接收协议,在加强师资力量、改善教学环境等方面深入合作,确定专业理论教学计划,增加实践教学环节。

2007年我院第一次与大连STX船厂签订定向培训协议,让在校学生在学校设置课程的基础上学习韩语,考试合格后派往韩国进行实习培训,培训结束后回国直接安排到厂里设计管理岗,薪水比正常招收的毕业生高一倍,工作环境也不同,这种定向培训协议一直持续5年,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我院学生的就业率。我院还与葫芦岛住建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飞天公司等多个装潢公司签订培养协议,学生在校学习两年后直接到公司进行实践,把企业作为学校的后场,毕业后学生有了较高的技术水平、丰富的实践经验,可以选择工作单位、顺利就业。

五、总结

培训毕业总结范文6

根据不同教学层次和教学任务,在开放式实验教学管理中,采取阶梯式的能力培训方法,有针对性地对本科生开展不同教学层次的能力培养。

1.1开放实验室新生参观体验阶段

通过“新生开放日”等活动,让新生参观、了解专业实验室的布局、功能,通过参观讲解和特色实验项目的演示、体验,使新生直接感受到专业教育的良好氛围,接受专业实验的初步熏陶,从而树立专业思想,提高专业课学习兴趣,初步形成实验室安全观念。培训内容:(1)介绍实验室布局及课程教学内容;(2)初步了解实验室安全管理要求;(3)演示或体验特色专业实验项目。

1.2开放实验室班级或小组使用阶段

在设计性实验教学中,使本科生养成良好的实验室工作习惯,树立实验室安全意识,在小组科研中学习使用开放实验室,规范实验室管理。培训内容:(1)学习如何自主申请实验室及实验仪器、材料;(2)学习实验室安全卫生管理制度,学会如何维护实验室环境安全,正确处理实验室废弃物;(3)规范学生在实验室工作中的行为举止,养成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和良好的工作习惯。

1.3开放实验室个人独立使用阶段

在毕业专题实验阶段,学生应掌握开放实验室的申请、使用、维护、管理方法,具备实验室独立使用能力。培训内容:(1)开放实验室安全管理培训;(2)精密仪器上机培训及考核;(3)规范学生实验室工作行为,培养独立使用、维护和管理实验室的综合应用能力。

2多方面的要求

在开放式实验教学管理中,从工作态度、工作技能、工作习惯到自主实验能力,对学生提出多方面的要求。

2.1工作态度的培养要求

在开放实验室管理中,无论是新生参观还是班级开放实验,无论是小组实验研究还是个人专题实验,要求学生首先养成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因此,实验室管理人员严格检查学生进入实验室是否穿工作衣、带记录本,是否有实验设计方案,是否严格按照教学实验室的开放计划进行实验,是否填写仪器使用记录,在冰箱收藏的样品性质是否符合冷藏要求,实验废弃物是否按要求处理等。只有在管理中形成严格要求的氛围,才能让本科生在开放实验室养成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

2.2工作技能的培养要求

实验课程教学是使学生掌握实验方法和实验技术,而开放实验室的要求则有所不同,是让学生在实验室独立应用所学的实验技能。因此,开放实验室工作技能的培养要求主要是学生规范操作实验仪器,并初步掌握精密仪器的日常维护方法。2.3工作习惯的培养要求实验室管理人员每天要检查学生是否认真填写实验室使用记录、仪器使用记录,学生使用大型精密仪器要提前预约,严格按照实验室废弃物处理规定处理实验所产生的废物、废液、废料及动物尸体、垫料,检查学生仪器使用后的清洗、归位情况,从而使本科生养成良好的实验室工作习惯。2.4自主实验能力的培养要求通过设计性实验教学项目、小组科研项目和毕业生专题实验项目,通过自主选题、文献检索与优选、自主实验设计、实验研究及总结等方面的培训,训练本科生的科学思维,使其学会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逐步形成自主实验研究能力。

3协同式的开放管理

实验教学中心下属的实验室,按照功能划分,在承担本科生实验教学任务的同时坚持开放实验室,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交叉占用现象,若不能协调好,很容易引发矛盾甚至教学事故。因此,我们坚持协同式管理,明确分工及责任,保证教学秩序和开放实验室的正常运行。

3.1教师与实验技术人员的协同式管理

设计性实验项目的带教教师、学生科研项目的辅导教师和毕业专题实验的导师,作为学生实验教学的负责人,应严格审查及指导学生的实验室申请、安全协议、仪器材料申请、实验设计、实验方法、实验观察记录、实验资料统计分析和总结等教学环节。同时,实验室管理人员在预约实验室、借出回收仪器材料、安全教育、实验废弃物处理方法、仪器操作规程、维护实验环境卫生等方面给予检查和监督。双方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全面培养本科生的基本实验素质和自主实验能力。

3.2实验室管理人员与学生的协同式管理

在开放实验室的使用过程中,学生不能总当被动使用者,而要逐渐成长为自觉管理者,因此,有必要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开放实验室管理的意识。在班级使用开放实验室过程中,实验室管理人员要培训值日学生参与开放实验室管理,在申请实验仪器、处理实验废弃物、卫生值日、共用仪器后清洗、使用登记归档等方面严格要求;在小组使用开放实验室过程中,实验室管理人员要加强预约实验室、安全责任、填写实验室和仪器使用记录、实验室环境卫生等方面的培训;在毕业专题学生个人使用开放实验室时,保证毕业生能够单独承担开放实验室的使用、维护、管理责任。通过师生协同式管理,逐步培养和完善本科生的实验室独立使用能力。

4结语

培训毕业总结范文7

[关键词]环境工程;毕业设计;问题;改进;措施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凸显,国家对环境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逐渐增加,且对环境工程专业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高校环境工程专业承担着为国家培养环境保护人才的责任。本科毕业设计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本科期间的最后一个学习环节[1],能够充分体现学生大学期间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和实践经验的能力[2-5],是学生走向社会独立解决工程问题的一次演习。环境工程毕业设计主要培养学生能够利用自然科学知识、查阅文献以及综合利用专业知识等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的职业发展和深造打好基础。此外,作为我国全面深化高等学校工程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大力推进国家一流专业建设和“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的重要抓手。近年来,各高校环境工程专业积极申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因此,作为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重要环节,毕业设计是对学生在毕业前的学习效果和综合训练的检验,可深入理解和落实工程教育认证“以学生为中心”的核心理念[6]。培养实践能力强,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以社会人才需求为导向,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是应用型高校的目标。通过毕业设计可使学生在具体实践过程中通过利用理论知识针对具体实际问题提出相应的方案进行解决,做到学以致用,从而完成知识与实践结合能力的培养。因此,如何通过毕业设计来体现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实践能力也是应用型本科教学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然而在毕业设计过程中,难免会存在毕业设计时间紧张、学生积极性低、毕业设计内容难度不一、毕业设计过程监管力度弱、教师指导水平参差不齐等实际问题,导致毕业设计质量达不到预期的结果。因此,针对环境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的内容和执行情况,本文分析了毕业设计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和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期为环境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的开展提供参考。

1毕业设计现状及问题

1.1毕业设计时间安排问题

大部分高校将毕业设计安排在大四下学期,而这一学期是学生确定工作和研究生复试准备的时期,因此形成了就业升学与毕业设计前期冲突。在毕业设计前期,大部分学生将精力花在找工作或者工作实习上,以及考研复试的准备上。这种情况下,大部分学生对毕业设计重视度不高,导致前期毕业设计进度缓慢,效果较差,到毕业设计后期为赶进度,学生应付了事,导致其毕业设计质量较差。由于学校及学院对毕业生就业率和升学率非常重视,因此学生忙于找工作及准备研究生复试与指导教师期望的学生毕业设计质量形成了不可避免的矛盾。

1.2毕业设计内容质量问题

针对环境工程专业来说,毕业设计开展方式不一,一般可分为两类:实验类和设计类。对实验类毕业设计来说,学生的实验技能基本通过本科学习期间相对简单的化学实验课获得。因此,大部分学生缺乏基本的实验技能及素养,在毕业设计实验过程中无法达到指导教师要求的实验水平。此外,由于毕业时间较短,指导教授给学生下达的实验任务一般较简单,创新性不强。最终导致实验数据质量相对较差,毕业设计深度不够,毕业设计成果不理想。以我校为例,环境工程设计类毕业设计题目多为污废水处理工艺设计,选题较陈旧。学生对不同的污废水处理工艺理解不够透彻,针对不同的污废水类型,采取的工艺类似,因此导致部分学生毕业设计存在着重复的设计内容,CAD图纸相似的情况。在设计计算方面,学生习惯性地根据教材中的案例对构筑物进行计算,未考虑实际施工情况及未选用合理的国家标准或规范进行设计,导致部分构筑物设计计算结果脱离实际[7]。学生在CAD图纸绘制中同样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图纸的完整性、规范性和准确性方面还有待提高,例如构筑物的结构和空间布局绘制不清楚、不准确,构筑物尺寸标注不规范或缺失;图纸比例尺设置不合理,图纸说明及字体大小及样式不统一;平面布置图中构筑物的布置以及高程图中构筑物的标高设置太随意,不切合实际。此外,学生提交的设计说明书常常存在着字体格式,段落行距等不统一,页眉页脚设置错误,表格形式不按照三线格要求,表头排版有误等问题。说明学生对word等基本的文档编辑软件使用的不熟练,基本功较差。除格式错误外,设计说明书中引用的相关国家规范标准不够准确,或相关参考文献年代较远。因此,学生对自己毕业设计课题相关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研究水平、发展前景以及其他环境工作者的研究成果等不甚了解,无法针对自己的毕业设计内容进行有效地分析以及提出自己独立的想法[8]。说明学生文献检索能力较差,因此,其毕业设计内容不能很好地体现其课题的创新性。

1.3教师指导问题

大学教师除了正常的教学任务以外,还面临着职称晋升的压力,因此教学和科研压力大,毕业设计期间指导学生的时间有限,教学科研任务与毕业设计指导之间难平衡。部分教师对毕业设计内容重视程度不高,给学生下达的毕业设计任务书课题雷同,选题陈旧,课题重复程度高。因此,学生可通过网络搜索到相似的设计资料,给了学生抄袭的机会,从而无法检验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理论结合实践的能力。此外,青年教师缺乏毕业设计指导经验,尤其是部分环境工程授课教师其专业并不属于环境科学与工程类,导致其在指导学生做设计类毕业设计时并不能准确指出学生计算的错误或者CAD图纸绘制不合理的地方。近年来,我国大部分高校在引进教师时一般要求其具有博士学位以提高学校教师队伍的整体学历水平。然而,目前的博士培养体系大多侧重基础理论及应用研究,而对工程实践素养的要求相对较低,导致多数博士生基础科研能力较强而工程实践能力相对较差。因此,在教授具有工程背景的课程或实践教学时,大部分教师往往由于缺乏相关知识储备,无法有效指导学生开展学习。

2毕业设计改进措施探讨

2.1毕业设计提前开展

学院提前开展毕业设计动员,并顾及学生升学就业。针对大部分学生毕业设计时间精力有限,可以将毕业设计开始的时间提前,增加毕业设计的时间。指导教师可在大四上学期布置毕业设计题目,学生可尽早检索资料,利用寒假时间将英文翻译提前完成[9],在最后一学期就全身心进行毕业设计的主要内容。针对实验类毕业设计的学生,可在大二时开始结合指导教师科研项目,参加省部级、校级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及各类科技创新竞赛项目等提前进入实验室,熟悉实验流程,提高实验技能及素养。在此期间,学生所做的实验数据可作为毕业设计一部分内容,此种方式可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进行实验,也可丰富毕业设计内容,提高毕业论文质量。这样既可以保证毕业设计的完成质量,又不影响学生就业与考研复试准备。

2.2毕业设计全过程监督

指导教师加强监管,师生全流程共管,学院全过程监督。每年在开始进行毕业设计时,学院动员学生培训,强调毕业设计工作的重要性,毕业设计过程中关键节点要跟踪查实,同步毕业设计周进展及指导日志,且不定期按比例抽查学生毕业设计执行情况。毕业设计初期阶段是毕业设计实验方案或工艺设计的确定阶段。首先,指导老师下达的设计任务选题要新,可与新兴的环境污染问题相关,这样学生网络搜索的参考内容相对较少,可激发学生查阅文献,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指导教师在给学生毕业设计选题后,学生应对课题相关内容,研究背景等进行充分的调研与前期的分析总结。此阶段对毕业设计后期实验方案的操作执行、工艺设计的计算及图纸绘制和最终的毕业设计质量至关重要。因此,指导教师在毕业设计初期阶段应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为学生的实验方案或工艺方案设计的合理性进行把关。毕业设计中期阶段是实验开展或工艺计算图纸绘制的阶段,指导教师应按照任务书的工作进度对学生进行全程监管,通过每周当面检查讨论,及时解决学生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保证学生毕业设计顺利进行,以便把控学生的毕业设计的内容及进度。同时在此阶段指导教师对学生毕业论文的格式以及图纸的绘制进行规范化指导,避免后期花费太多的精力为学生修改。在中期的毕业设计监管过程中,指导教师应按照毕业设计评价标准审核学生的态度,对于不主动沟通联系的、态度敷衍的学生要予以提醒或警告。针对严重滞后的学生集中管理,严格督促。各教研室、各专业间互查毕业设计中期进度。教务处在中期阶段应对学院的毕业设计工作进行中期检查,采取督导对各学院集中检查,通过参照毕业设计任务书检查学生是否完成相关毕业设计工作,咨询学生考查指导教师是否认真指导学生开展毕业设计工作,并提出意见,对工作不负责任的教师予以批评。毕业设计后期阶段主要是论文定稿和答辩阶段。指导教师要对学生毕业论文说明书或图纸格式进行质量把控。主要针对学生毕业论文中排版的合理性、不同标题字体格式,图表绘制格式及参考文献引用形式等按照学校模板统一。针对CAD图纸,指导教师需从构筑物平图面、剖面图的制图规范、图纸图框的规范性、图中文字说明格式等进行把控。

2.3优化教师队伍组成

学校应加强校企间的合作交流,聘请具有丰富工程经验的专家参与课堂授课。学校每年可选派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提高教师的工程实践经验[10-11]。具备一定工程实践经验的教师在实践教学中能够有效扩展学生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加强学生对环境工程现场的认知,同时可有效解决大学生工程素质低的问题。学校也可尝试引进具有工程实践能力的教师或工程师,尤其对应用型大学来说,具有工程背景的教师比研究侧重基础理论的博士教师更具备相应的优势。以此逐渐调整教师队伍组成,形成具有工程实践背景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2.4持续改进

每年毕业设计结束后,学院组织开展经验交流培训,针对当年毕业设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互相分享促进,以优带弱,共同提升。具有丰富毕业指导经验的教师,以及学生获得校级或省级优秀毕业论文的教师总结分享其相关指导经验。针对部分青年教师毕业设计指导能力较差的问题,学校可开展相关专题培训以加强青年教师指导能力。

3结语

培训毕业总结范文8

1特点

案例教学是一种以讨论为基础、以学员为中心的学习方式,它的主要特点是把现实中的问题带到课堂,把教学的双方带到矛盾的冲突之中,把枯燥单调的理论章节变成解决真实问题的公开讨论,把教师的单向教授变为师生之间的教学相长,把个人的思路变为集体的智慧,把一个战略性的束之高阁的理论框架变为解决公共管理现实问题的可操作的实践。案例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有很大的不同。从传统的教学转向案例教学,教育的主要任务从知识的传授转向能力的培养;授课方式从单向的灌输变为双向的交流;学生的学习状态从静态、被动转向师生共同参与的对真理的探讨过程;教师的角色和责任从讲授者变成课堂讨论的指导者、推动者。教师的责任是:课前要选择案例;课堂要领导案例的讨论全过程;不断地更新案例,跟上时代的要求和反映当前的教育实际。案例教学法的教学效果正如哈佛大学博士纳撒尼尔•坎所说的,案例教学的关键就在于将注重“教学”的环节转变为培养“学习”的环境。

2实施步骤

2.1学员自行准备

在开始集中讨论前1—2周,把案例材料发给学员,让学员阅读材料,查阅指定的资料,搜集必要的信息,并积极地思索,初步形成关于案例中的问题的原因分析和解决方案。培圳者可以在这个阶段给学员列出一些思考题,让学员有针对性地开展淮备工作。

2.2小组讨论准备

培训者根据学员的年龄、学历、职业因素、工作经历等,将学员划分为由3—7人组成的几个小组。小组成员要多样化,有助于表达不同的意见,加深对案例的理解。各小组的讨论地点应该彼此分开。

2.3小组集中讨论

各个小组派出自己的代表,发表本小组对于案例的分析和处理意见。发言时间一般控制在30分钟以内,发育完毕后发言人要接受其他小组成员的询问并解释本小组的其他成员以代替发言人回答问题。此时培训者充当的是组织者和主持人的角色,可以提出几个意见比较集小的问题和处理方式,组织各小组对这此问题进行重点讨论。

2.4总结阶段

在集中讨论完成后,培训者应该留出时间让学员自己进行思考和总结。这种总结可以是总结规律和经验,也可以是获取这种知识和经验的方式。

3案例教学要求

3.1讲究真实可信

案例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因此它应该具有典型性,且应该与所对应的理论知识有直接的联系。但它是经过深入调查研究,来源于实践,绝不可由培训师主观臆测,虚构而作。

3.2讲究客观生动

培训师要摆脱乏味教科书的编写方式,尽其可能调动些文学手法,如采用场景、心理刻画、人物对白等,甚至可以加些议论,但议论不可透露案例编写者的意图,更不能产生导引结论的效果。案例可随带附件,诸如该企业的有关规章制度、文件决议、合同摘要等。

3.3讲究案例的多样化

案例应该只有情况没有结果,有激烈的矛盾冲突处理办法和结论。后面未完成的部分,应该由学员友决策和处理,不同的办法会产生不同的结果。从这个意义上讲,案例越复杂越有价值。

4制作个人求职信案例

找工作是每位同学毕业后的首要任务,而求职信就是在找工作的过程中用来宣传自己并告知招聘方自己的一些情况的文档。对于刚毕业的学生来说,或许还要制作多份求职信,有时还要针对不同的行业要求给出不同的求职信息。图1展示的就是一份毕业生求职信。本案例将具体讲解这封求职信的制作过程。操作步骤如下:(1)新建一个Word文档,输入自己的学校名称,设置字体为“华文彩云”,字号为“初号”,并将文字居中。(2)按回车键,光标会自动跳到下一行,输入:“2008届毕业生求职自荐书”,将文字设置为艺术字。在艺术字设置对话框中将字体设置为“隶书”,字号设置为36号字。(3)单击【绘图】工具栏的【文本框】按钮,在图形框中画一个文本框。(4)右击文本框,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设置文本框】,选择【颜色与线条】选项卡,单击【颜色】后面的下拉列表,在其中选择【填充效果】,在此对话框中单击【图片】选项卡,在选项卡中单击【选择图片】选择目标图片。(5)按回车键,光标会自动跳到下一行,输入自荐人的姓名以及专业。设置其字体为“宋体”,字号为“二号”,加粗。(6)在【绘图】工具栏中,选择【直线】,在文档中根据文档的宽度画一条直线,在直线下方输入自荐人的相关信息。设置合适的字体和字号。(7)另起新的一页制作“自荐书”。具体设置为:标题“自荐书”为“隶书”,“三号”,“加粗”,“居中”。正文为“宋体”,“小四”,每个段落首行缩进2个字符,最后两行“自荐人”和“日期”右对齐,(8)另起新的一页制作“个人简历表”。首先在文档中输入“个人简历表”,设置字体为“华文行楷”,字号为“二号”,“居中”对齐。(9)按回车键,执行【表格】→【插入】→【表格】命令,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设置行数为10,列数为6。选中整个表格,设置字体为“宋体”,字号为“四号”。(10)用鼠标选中第5行的2~6列单元格,右击鼠标,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合并单元格】命令,将单元格合并。同样的将第6~7行的第2~6列单元格合并,将8~10行的第2~6列单元格合并,将第6~7行的第1列单元格合并,将第8~10行的第1列单元格合并。输入文字,并适当地调整单元格的行高和单元格中文字的位置。(11)在单元格中输入个人信息,选中文字,设置字体为“宋体”,字号为“四号”。(12)选中整个表格设置整个表格的边框,将外边框用粗实线,内框线用细实线。自此整个个人简历表就制作完成了。(13)最后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