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企业发展范例

农业企业发展

农业企业发展范文1

1智慧农业概述

智慧农业是继植物育种和转基因革命之后的第三次绿色革命[1],代表了现代农业的高级阶段,是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深度融合。智慧农业利用智能装备、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精密传感器、卫星定位、大数据、无人驾驶等技术,实现生产信息获取、农业投入品管理、智能决策与精准控制、农业个性服务,是信息农业从数字化、网络化到智能化的发展过程。依据应用领域,可将智慧农业划分为四大部分[2]。一是智慧农业生产:借助互联网、物联网、传感器、远程控制等手段,对农作物生长环境因素收集分析,按照设定参数及时做出初步的决策,实现农业生产自动化控制。二是智慧农业管理:建立农业信息平台、农业土地流转平台、农村电子商务平台,实现农业生产资源的最佳配置、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三是智慧农业智能服务:建立新型智慧农业服务体系,搭建智慧农业物流平台,改变农业生产、生活信息服务方式,帮助农民获取更多外界信息。四是智慧农业安全追溯: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全过程追溯体系,将农产品生产的品种、种植、投入品、收获、加工、运输、销售等过程的全部环节进行记录和监督,有效降低食品安全事件发生,提升农产品的品质和质量。

2国内外智慧农业发展现状

2.1国外发达国家智慧农业发展现状

智慧农业的发展在美、日、欧等农业强国起步较早,在政策支持、科技研发、创新科技的应用等方面均走在前列。2.1.1美国。20世纪80年代,随着GPS技术由军用拓展到民用领域,结合美国农业耕地面积广袤、大型农机设备配套齐备、农业人均耕作效率高等特点,美国提出“精准农业”的发展构想,为美国特色智慧农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3]。目前,美国依托物联网技术、卫星遥感技术、GPS导航定位系统、GPS农田信息分布系统等技术开展的智慧农业生产水平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带动了农业现代化发展,构建了美国特色大农业的发展格局。2.1.2日本。日本农业的现实是人均耕地面积少、人口老龄化严重,同时日本是科技大国、科技强国,农业从业人员整体素质较高。日本积极利用高新技术对农业生产的支撑,减轻对土壤、气候等自然条件的依赖,运用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形成本国特色的农业生态模式。尤其在无土种植技术、植物工厂化生产、农用机器人的开发和应用、食品安全全程追溯系统等方面走在世界前列[4]。2.1.3以色列、荷兰。以色列和荷兰等西欧国家由于国土面积小、耕地条件差等现实情况,农业发展存在诸多不利因素。他们创造性地开发了低压滴灌系统、温室系统、农作物保护技术、现代育种技术等智慧农业技术,弥补了农业生产条件“先天不足”[5]。多年来,这些欧洲国家逐步形成了“小国大业”的现代农业格局,如荷兰本土面积虽然只有4万km2,但其农牧产品却以优质、高产闻名,鲜花和种子的出口量连续多年居世界第一。农业成为荷兰的重要经济支柱,通过加大对农业科技的资本投入,智慧农业也得到长足的发展和进步。2.1.4其他欧洲发达国家。如英国、法国和德国,在农业信息化建设、“大农业”数据体系建设及现代智能农业机械和设备方面均处于世界前列,特别是德国近年来提出“数字农业”解决方案[6],综合运用作物生长信息监控系统、土壤环境监测系统及作物病虫害测报系统,为农业生产及时决策提供辅助,从而优化作物生产,实现增产增收。

2.2我国智慧农业发展现状

虽然我国智慧农业起步较晚,但国家十分重视智慧农业的建设和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指导意见。2016年,《“十三五”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规划》中指出:“以建设智慧农业为目标,着力加强农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在《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年)》将“智慧农业引领工程”列为创新强农重大工程建设内容。2017年,农业部依照《数字农业建设试点总体方案》开始推进数字农业重点建设项目试点工作。2018年,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中继续要求“实施智慧农业工程和“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在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内容中要求:在智慧农业等领域加快核心技术攻关与装备创制应用。各省市也按照国家精神制定智慧农业配套政策,为智慧农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保障。当前我国智慧农业以发展8项重点任务为突破口[1],分别是:自主知识产权农业传感器、大载荷植保无人机、大功率高端智能拖拉机、农业机器人、农业大数据、农业人工智能、智慧农业集成应用示范、提升智慧农业产业。虽然我国政府机构、科研院所、企业为开展了大量政策推动和技术研发工作,但总体上我国的智慧农业还处于研发阶段,成熟的智能装备较少、程度低,研发、应用人才储备不足,与国外相比具有一定差距[7]。此外,智慧农业的发展还依托于农业信息、计算机控制、网络应用、信息管理等技术的大力推广和普及,需要继续加强智慧农业的宣传推广力度[8]。

2.3江苏省智慧农业发展现状

江苏智慧农业以市级先行、覆盖全省为主要建设思路[9],拥有良好顶层设计和规划布置。近年来,全省创建全国农业信息化示范基地7家、智能农业示范基地52家,农村电子商务也走在全国前列。2016年南京市建成智慧农业中心[10],以展示平台+数据平+系统应用的“1+1+N”模式,集成应用了农业产业地图、生鲜乳监管、农业电商等信息系统。2017年,江苏省农委创建了农业大数据平台,拓展农产品网上销售、大众交易和订单农业的发展。自2017年起,江苏省已连续举办了两届全国新农民新技术双创博览会,全面展示了我国智慧农业的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3江苏省农垦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苏垦农发”)发展智慧农业的意义与机遇

3.1苏垦农发是现代农业领域的行业标兵

江苏省农垦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于2011年11月组建,是江苏农垦大力整合全垦区种植业战略资源,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的国有大型现代农业企业。2017年5月15日,苏垦农发登陆沪市,成为全国农垦系统首家上市公司,也是江苏省最大的农业类上市公司。通过高效的资源重组,苏垦农发以“全产业链纵向一体化”展开农产品种植与加工业务,完成包含种植业、现代种业、米业、粮油、园艺、物流、农业服务、农业科研的全产业链布局,具有明显的规模、资源、技术、装备、管理及绿色产品优势。公司生产经营具有高度机械化、一体化、标准化、组织化,以占全省1.3%的耕地,生产了超过3%粮食、提供了40%的稻麦良种。因此,苏垦农发不仅是江苏现代农业的领军者,也是全国现代农业领域的行业标兵。

3.2苏垦农发发展智慧农业的重要意义

3.2.1新时代的企业使命和职责担当。作为江苏省最大的现代农业企业和粮食生产“国家队”,苏垦农发承载着“引领现代农业、奉献安全食品、承载产业报国”的企业使命。发展智慧农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大势所趋,也是苏垦农发实施产业经营+资本经营“双轮”驱动战略,立足主业、做大做强主业,全面建设一流现代农业上市公司,加快农业高质量发展进程,完成“当好排头兵,勇做先行者”历史使命的有效举措之一。3.2.2突破发展瓶颈的有效举措。虽然苏垦农发围绕“大农业、大食品”开展内部资源整合利用和外部优质企业并购合作,进一步向后端农产品精深加工的衍生和拓展,但种植业的主体地位短期内仍将占主导,传统种植业面临的一系列困难和考验,诸如农村劳动力短缺、农产品价格不稳、农资投入品价格上涨、农业生态环境恶化、农业自然灾害频发等,发展智慧农业是解决上述困难和障碍的有效措施之一。3.2.3确保农产品安全、品质提升。一直以来,苏垦农发将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作为企业发展的头等大事。虽然公司的现代农业水平位于全国前列,但同样面临着农业生产“靠天吃饭”的局限性。如何确保农产品安全、不断提升农产品品质,需要“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等越来越多的高新科技运用到现代农业生产领域,提高质量与价值。智慧农业能有效解决农产品的质量差异、农业资源配置不足、生态环境污染、市场多样化等系列问题,为现代农业开辟可持续发展道路,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品质提升。3.2.4扩大影响,提高品牌知名度。加强农业品牌创建,充分发挥品牌的引领作用,已成为苏垦农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供给效率的重要举措。发展智慧农业能将先进的信息技术、科学的管理和优秀企业文化融入品牌创建中,为优质安全的农产品提供信任备书和支撑,提升农业品牌的市场认知度和消费者忠诚度,让企业品牌成为安全、优质、绿色农产品的标志,成为消费者选择安全高品质农产品的首选,从而扩大企业影响力,通过产品增值、效益提升,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

3.3苏垦农发发展智慧农业的历史机遇

3.3.1公司进入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时期。当前,苏垦农发面临着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转型发展关键阶段,公司确立了“结构调整、改革创新、企业管理、资源整合”四方面重点工作,力争实现实现企业从生产型主导到市场主导、从传统机制到创新机制、从粗放管理到精细管理、从内生增长到内生增长与外延扩张的发展转型。智慧农业代表了现代农业的未来方向,发展智慧农业将并入苏垦农发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推进公司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迈向新高度。3.3.2公司持续加强对创新研发的投入力度。创新是驱动发展的第一动力,苏垦农发高度重视农业科技创新工作,持续增加研发经费投入。2018年,公司总研发经费投入达到3400万元,是公司有史以来的最高研发投入年份。公司同步加大科技创新人才引进力度,联合南京农业大学设立研究生工作站、建成张洪成、罗希文院士工作站、培养江苏省“双创博士”2名。2018年苏垦农发现代农业研究院注册运行,购置各类先进科研设备价值1000余万元,成为公司开展现代农业技术研发、科学研究、成果推广的核心载体。苏垦农发对研发资金和人才的高水平投入为智慧农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条件,发展智慧农业也与公司重视发展科技创新的战略举措高度契合,必将成为公司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关键内容。3.3.3公司的信息化建设取得初步成果。公司近年来完成的一批信息化建设项目,为深化发展智慧农业提供了良好基础。2016年,公司建成“苏垦尚膳”优质农产品电商平台,深度开展B2C和B2B业务。2017年,公司《农业科研管理系统》开始运行,实现内部科技项目的申报、立项、考核、结题等过程的线上管理操作,大大提升了科技项目实施和管理能力。2018年,公司全面建成运行《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体系》,实现全部8万多hm2耕地的种植布局、种植操作、场头运输、农产品加工、销售等全程质量安全追溯,取得了国家版权局计算机软件著作权,标志着公司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水平取得重要进步。2019年,公司《育种信息化系统》上线,包括稻麦育种材料信息化管理、育种全过程记录、智能考种系统、育种信息移动终端采集等内容,大大提高育种过程的工作效率和精细化管理程度。这些项目的集成应用,成为公司更高水平发展智慧农业的重要保障。

4苏垦农发发展智慧农业的问题与思考

4.1企业发展智慧农业面临的障碍和困难

4.1.1农业企业利润空间总体变小。智慧农业的发展需要强大的资金链支持,对于现代农业企业而言,近年来农业经济的占比和贡献率却出现了下滑,尤其是以传统种植业为主的农业企业,受到土地租金、农业用工成本、农资价格上涨和农产品价格下跌的双重挤压,导致农业企业获利空间越来越小,企业盈利水平下降直接导致企业对于智慧农业项目建设投入积极性下降。4.1.2智慧农业的扶持政策不完善。虽然各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扶持智慧农业的发展,但政策引导的效果有一定的滞后性,我国智慧农业基础研究和整体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仍有较大的差距,尤其在以稻麦大田作物生产的种植业领域,主要表现在硬件设备,如各类信息采集的传感器数量少、性能差、价格高;软件开发由于受到农业生产周期长、外界环境影响因素多、区域差异性大、品种类型多、生产地范围广等因素制约,导致农业类软件开发难度大、系统集成过程中兼容性差、开发成本高。4.1.3智慧农业建设人才相对匮乏。人才匮乏也是制约企业发展智慧农业的一大瓶颈,智慧农业具有显著的多学科交叉的特点,从项目开发到具体应用、效果评价、持续改进都需要大量复合型人才,由于农业具有生物特性,直接将信息技术死板硬套到农业领域往往不能有效解决问题,而农业类人才对信息技术、现代网络技术的掌握需要一个较长的培训过程。

4.2苏垦农发推进智慧农业项目建设的思考与建议

智慧农业近年来虽然出现蓬勃发展的态势,但作为农业发展的新兴业态,依然存在上述的各种发展壁垒,苏垦农发在建设智慧农业的思路上要依托国家有关政策,从思想、政策、资金、人才培养等方面做好顶层设计和规划,按照“思想引领、一次规划、分期建设、分布实施、持续完善”的路径和步骤,逐步推进。4.2.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要加强学来中央一号文件及党的提出“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有关精神,以及江苏省国资委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加快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发展质量和效益等相关政策文件,开展智慧农业发展的相关知识普及、舆论引导等活动,带动垦区各级领导、各农场、分公司、科研院所以及广大职工深刻领会认识发展智慧农业是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经之路。从而在垦区、公司范围内达成大力发展智慧农业的共识,紧抓国家发展“互联网+”现代农业战略机遇期,加快江苏农垦农业技术创新、产品结构升级、率先全面实现农业现代化。4.2.2提高标准,充分规划。智慧农业涵盖的范围较广,从农作物的种、管、收乃至农产品的后期加工都有涉及,涉及的各类硬件和软件本身就处于不断更新和完善过程中,因此在规划上要高起点,自上而下做好顶层设计,规划方案充分考虑建设周期,保证实施计划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充分考虑相关技术的实用性成熟性,保证实现各系统间集成和共享;充分考虑现有系统和公共信息资源的衔接,避免重复建设;充分考虑长期规划与中期规划和近期方案的衔接;充分考虑系统的安全性、兼容性、拓展性。4.2.3分期建设,分布实施。智慧农业建设项目涵盖面广、建设周期较长、投入成本较大、技术掌握难度较大等特点,建议分期建设、分步实施、试验示范逐步推广。结合现有基础和条件,优先选择智能农机应用系统、大田智能病虫测报等系统在部分条件较好的农场或垦区开展试验示范,同步结合人才培养培训,防止重复建设,降低建设成本。智慧农业项目建设分期建设、分布实施可以充分依托各类扶持政策和资源,利用各类财政和科技项目支持,充分调动政府、科研院校、企业的各方资源,化解风险,提高项目建设的成功率。4.2.4动态发展,持续完善。智慧农业建设项目本身是个动态过程,项目建设过程中依托的各类技术,如5G通讯、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本身就处于不断更新和完善的过程中,智慧农业建设项目为公司生产经营提供了一种工具和手段,随着市场需求变化、技术进步、产业升级也需要持续完善。发展智慧农业一定要做好长期持续投入的资金、人才准备,使智慧农业真正对现代农业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赵春江.智慧农业发展现状及战略目标研究[J].智慧农业,2019(1):1-7.

[2]龙江,靳永辉.我国智慧农业发展态势、问题与战略对策[J].经济体制改革,2018(3):74-78.

[3]刘建波,李红艳,孙世勋,等.国外智慧农业的发展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世界农业,2018(11):13-16.

[4]葛建华.富有特色的日本智慧农业[N].中国城乡金融报,2019-07-10(B03).

[5]冉红伟.基于国际比较的中国智慧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及策略研究[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9.

[6]宋展,胡宝贵,任高艺,等.智慧农业研究与实践进展[J].农学学报,2018,8(12):95-100.

[7]韩楠.我国发展智慧农业的路径选择[J].农业经济,2018(11):6-8.

[8]周斌.我国智慧农业的发展现状、问题及战略对策[J].农业经济,2018(1):6-8.

[9]苏丽琴,王洁浩,胡林凤,等.智慧农业发展趋势分析与展望:以江苏省为例[J].农业展望,2018(5):58-62.

农业企业发展范文2

关键词:数字经济;河南;农业企业;对策研究

农业企业作为农业经济的细胞,在农产品市场成熟过程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农业产品具有其特殊性,在农业生产、运输的过程中,农产品易出现腐烂、破损等情况。在数字化经济中,农业企业需要有效加强风险防范机制并尽可能地减少农产品运输和存储中的风险。从这一意义上讲,农业企业内部控制优化管理、降低农业企业风险是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

1河南农业企业发展现状

农业企业广义上来讲是将劳动力、土地、技术等多项生产要素集合在固定地点上,进行农业经营活动,为市场提供相关农业服务的企业。农业企业将土地、劳动力、技术等转化成资源,构成基础国民经济建设和发展中的分子结构。农业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也是农业经济的基础。河南作为农业大省,主要的农作物有水稻、小麦、玉米、棉花、油菜籽等。稻谷作为主要的粮食作物,是农作物产量的主力军,2019年河南稻谷产量为512.50万吨,2020年河南稻谷产量为513.71万吨。因此,充分研究河南农业企业,督促其发挥建设性作用对于河南农业发展来讲至关重要[1]。

2河南农业企业存在问题浅析

2.1农业企业整体运行范围狭窄,经营范围单一

河南占优势的主要农业企业有河南双汇投资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辅仁药业集团有限公司、科迪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郑州思念食品有限公司、好想你健康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等。而这些公司的主营范围是农产品加工、运输、销售、冷藏,在农业培育技术上的创新较少。由于农业产品销售的盈利率较高,创新性的技术投资周期长、回报期不稳定等原因,大多数企业都愿意选择倾销型农业企业发展模式[2]。

2.2农业企业运营规模小,企业实力有待增强

河南龙头农业企业较少,大部分农业企业的经营规模较小,综合实力较弱,这导致河南农业企业整体处于发展水平较低的阶段。农业企业为农业服务,是农业经济的细胞。农业企业发展受限会影响河南农业生态环境,导致农业企业产业化进程慢、规模化经营管理体系构建差等问题,进而使农业企业最终发展效益难以达到最初预想值,形成双向恶性循环[3]。同时,宏观上,河南农业企业整体运营规模局限性也影响农业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2.3专业人才匮乏,农业企业发展缺少人才后盾

就目前河南农业企业管理的环节来看,在实现农业企业增值增收的过程中,一方面农业企业管理精锐人才较少且流失较严重,使得农业企业经营管理无法建立起成熟专业的管理队伍[4]。另一方面,在农业企业管理中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不完善,对新晋人才的引进措施不到位导致人才引进困难,现有人才流失严重,人才合理转化过程比较缓慢艰难。据综合数据,2021年河南省普通本科毕业就业人数302700人,其中农业类专业人才本科毕业生仅为6955人,农业类专业人才欠缺,精锐人才更稀少。所以,吸引农业人才并减少本省农业人才流失至关重要。

2.4企业融资渠道狭窄,产品和服务满意度有待提高

河南农业企业主要以中小型农业企业为主,近两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中小型企业融资难等问题更加凸显。在农业企业运行开端,农业企业发展的初始资金主要依靠个人所得的前期积攒、亲属及民间借贷或通过实物、信用抵押贷款等方式,资金筹集渠道狭窄[5]。一般而言,企业在初始阶段抵押物较少或价值低、银行贷款额度较少,通过民间借贷出现的问题比较明显,如融资金额较小、融资幅度限制多、回报期较长、融资人素质较低不利于沟通等。近两年新型冠状病毒肆虐,河南许多中小农业企业因融资更加困难导致经营不善而关闭。企业融资渠道狭窄,融资困难导致企业产品低端、创新程度低;企业服务基准较低、群众对于企业服务满意度意见较大等问题频发,究其根本是企业融资不到位,因此融资少、融资难等问题亟待解决。深度数字化背景下,企业服务满意度创新不再局限于满足简单新功能的开发和满足低端客户,而应当以各类创新主体同时参与价值共创为准则。

3河南农业企业发展对策

3.1创新企业发展模式,拓宽企业经营范围

创新是一切事物的灵魂要领。数字化大背景下农业企业的产品边界、组织边界和产业边界变得更模糊且具有动态性,农业企业应摒弃现有“倾销型”模式的原点思路,充分将经济全球化浪潮背景考虑其中。要想在农业领域深耕中落实落细,农业企业就要采取创新型运营模式。农业企业的创新点关键在于要实现运营模式的创新,现有的农业企业的运营模式比较陈旧,也许在本省的农业中有些许突破,但放置于全国或全球则没有竞争力[6]。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所有农业企业都应当思考如何进行创新。笔者认为,第一,各农业企业在思考的过程中首先要了解自身的技术发展实况,从中找出缺陷,在现代思想观念的支撑和引导下,引入数字技术,适时地将农业技术创新纳入企业内部的合理规划中。第二,企业管理者也可根据目前经济全球化大环境,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云储存等技术手段进行农业技术革新,找到农业人的痛点,进行行业深耕,跟紧技术和时代大潮[7]。第三,通过数字化手段,利用数字化平台去中心化、个性化的特点实现组织跨领域和跨区域资源拼凑,基于海量数据,在新兴领域和新兴市场挖掘新需求以提升农业企业市场适应能力。

3.2调整农业企业结构,优化农业企业运营模式

调结构,促发展。河南农业企业目前主要痛点就在于结构混乱,导致效率低下,加之新冠肺炎疫情负面影响,整体环境很不理想。明确将供给侧改革写入报告中,“三去一降一补”成为企业、社会调结构的基准。提出供给侧改革具有时代意义,是充分考虑市场、推动农业市场的关键一步。笔者建议,第一,在实现农业企业结构调整中应首先应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如大部分农业企业在运行中主要还是采用传统、粗放的管理模式;没有规范的内外部审计规则;财务管理系统过于陈旧等,对此需要针对性地进行结构整改。可采取实行战略风险控制、提高内外审计重要性的认识、规范内部控制、合理管控企业整体风险等措施。第二,在进行农业企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应该将产业结构、产品性质的特殊性,农业企业在经营中容易受到的环境、气候、市场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考虑其中。第三,深化数字化条件下农业企业突破性、创新性导向[8]。创新过程具有偶然性和非线性的特点。农业企业可从技术导向、市场导向和价值导向三个维度进行农业企业运营创新。技术导向随着数据库更新速度加快、基础设施数字化共享、海量科研数据共享等有利条件的出现,其创新难度会有一定程度降低,为企业创新降低成本,企业应当把握住数字化机遇,勇于创新、善于创新。

3.3健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吸引优秀农业企业人才

人才是农业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导致河南省农业企业缺少精英人才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目前农业企业朝向现代化、科学化方向发展,所以需要更多更高水平、了解农业技术、熟悉农业管理的精英人才;二是农业企业工作地点大都比较偏僻,交通不便利,因此选择去农业企业工作的人并不多。另外,目前农业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并不完善。农业企业规模较小,企业的部分员工为管理层人员的亲属,因此企业难以形成高效、便捷、公平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对于这个问题,笔者建议,第一,推进校企合作,在大学生临近毕业时进行预招聘,对于专业基础较扎实的人才率先进行农业人才调配、人力资源法律等知识的培训。第二,针对地区偏远的问题,可适当提高毕业生待遇,增加毕业生的租房补贴。第三,建立任人唯贤,非任人唯亲的企业文化和人力资源制度[9]。企业可建立每月绩效考核制度和完善的考核奖惩机制,通过制定更为完善、详细的考核制度来评选月度年度优秀员工。

3.4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提升品牌服务满意度

农业企业应该充分认识到资金是农业企业续航的马力。河南农业企业融资渠道狭窄、融资方式单一、融资金额较少等问题导致农业企业发展规模较小、发展后劲不足、品牌塑造困难、服务满意度较低的现状。笔者建议,企业可从以下几方面改进。1)通过利用当地农业生产优势与国家有关的助农、惠农政策,最大限度争取多项资金、农业专项补贴等[10]。2)充分利用农村农业扶持金融政策,联合社会各界创建农业扶持金融基金,吸引更多基金注入农业生产过程。3)深化农业企业与银行的创新合作模式。借力乡村振兴战略,依靠“助农”“惠农”等农业政策增加贷款金额。4)强化企业资金使用监管制度,确保“专款专用”,坚决杜绝资金滥用、公款私用、款项不明等现象,确保企业资金要用在企业发展的正确轨道中,使企业具备充足的发展资金[11]。同时应注重打造企业品牌,提升品牌影响力,形成品牌效应,助力企业成长,并通过增加服务设备、设计调查问卷、组织调查小队、调查顾客满意度等措施找到企业服务中有待改善提升的地方,以进一步提升企业服务满意度。

4结语

农业企业发展范文3

关键词:现代农业;农业企业;利益相关者;行为特征

自“十二五”以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指导农牧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牧业产前、产中、产后一体化发展。组织拟定优势特色效益农业、畜禽优良品种发展等现代农牧业产业基地建设的规划、政策并组织实施,促进现代农业企业的发展,改善农民耕种环境,带动农民增收,各级利益相关者在整个过程中的表现具有不同的特征。

1现代农业企业发展中各级利益相关者的行为特征

1.1政府的行为特征

在现代农业方面,政府的决策方式主要为民主集中制,政府完全支持当地现代农业的发展。在决定实施生态农业生产之前,政府需要对农户、企业、专合组织等其他利益相关者进行信用评价,这是现代农业生产项目顺利实施的必要保障,可以了解政策实施的风险程度。通过社会调查和专门调查,对农户、企业、合作社的信用进行评价,从而进行决策。对于有不规范生产现象的利益相关者,政府部门将决定进行何种程度的惩处。政府对于现代农业的服务内容,主要包括经济补贴、政策支持、信息服务等方面,还建立了农业信息网,以公开相关农业政策的信息和农产品售卖信息。但对于农户来说,政策补贴到位程度较低,一些农户对于政策的实施效果并不满意,认为处罚力度偏低、补贴力度较低,现代农业技术宣传和相关培训活动非常不充分。

1.2农户的行为特征

农户户主有独立从事现代农业生产的能力,但其在家从事农业生产的意愿不强,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较低。大多数农户属于谨小慎微型,在生产决策过程中,家庭决策和集体决策往往比个人决策更为理性,使得农产品的生产决策更加合理。农户在购买生产资料从事技术性农业生产活动时,主要考虑的是效果,其次是价格,而购买时考虑其安全性的农户所占比例较小。这表明了从事现代农业生产的农户中存在着很高的风险性,农户发生道德风险的概率很高。从筹资行为来看,已有研究显示近一半的农户无借贷行为,发生过借贷行为的农户中,向亲戚朋友借贷的比重最大,其借贷目的主要是用于修建房屋以及生活中一些必需品和生产中的必须农资的购置等。农户对于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农业企业的认可程度较高,比较认可其起到的作用,在政府和合作社成员的共同帮扶下,合作社购进了现代化的农业机械设备。对于农业企业的发展给当地所带来的公益输出,农户们都表示了肯定,认为农业企业的发展有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的解决和促进农民增收。同时,农户们也肯定了村干部作为“纽带”在农户、政府、农业企业之前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1.3农业企业的行为特征

从影响企业农产品采购的因素来看,主要包括法律法规体系建设、公共部门服务效率、市场需求程度、政策补贴照顾因、政府的检测规范准确程度因素、合同规范程度和其他7个方面[1]。企业通过签订合同的方式来向农户或农民合作社收购农产品,且企业与农户或合作社的合同签约率比较高;个别农业企业管理人员对于政府关于现代农业的相关补贴政策有一定了解,但不全面,在一些条件的限制下难以获得政府补贴。通过合作社进行中间交易给农户减少了交易环节,减少了交易成本和费用,为农户节约了成本。但在农产品的储运过程中,如何保证农产品的时令性是一个难题,也是限制农产品向外输送的重要因素。

2各级利益相关者在交互过程中产生的优势和问题

在政府—农业企业的交互过程中,双方均会考虑到最大效用而慎重进行下一步行动的决策,因此产生冲突难以避免。一般政府占有强势主导地位。从某种角度来看,一些地区的政府未将自身放入“服务者”的角色当中,而认为自身扮演着决策者角色,对于农业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层面过于干预,影响农业企业的发展和政府公信力的建立。很显然,政府与农业企业之间的沟通与合作是关键。从产业链角度来看,农户对于增加农产品附加值的相关内容和知识非常渴求,政府帮扶对于农户来说十分重要。但在各个服务环节中,政府与农户之间缺少服务协作及信息沟通,严重影响了现代农业产业链的延长。在农村土地三权分立的情况下,农户持有规模小且分散的土地,其对农用土地的产值和土地补贴抱有较高的期许和需求,同时农户也会自觉自愿投入资金、生产资料以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农户和农业企业是以经济利益为首要目标的独立主体,两者通过签订农产品订单、合同以联结,按照合同拟定价格进行农产品交易。在生产过程中,农业企业会适当向签订合同的农户提供生产资料抵偿等服务,提高农户生产积极性和生产效率的同时也造成了农业企业和农户之间的不对等。一般不受市场环境的影响和调控,一旦出现某一方恶意违约的情况,将不利于当地现代农业的发展和农民增收。

参考文献

农业企业发展范文4

一、农业企业管理的现实意义

农业企业管理主要指在现代社会制度运行下,企业为推进其农业发展计划的实行、实现预期发展目标,针对能对农业企业生产过程造成影响的内部资源与外界因素等,实施计划性、目标性的组织规划与协调控制的动态过程,以便使农业企业获取足够满意的效益。 伴随国家科学技术与社会经济水平不断提升,我国农业生产结构得到极大地优化与升级,这将对农业企业管理提出更高要求。 就农业企业具体发展情况来看,农业企业针对内部发展实施管理工作具有以下现实意义:首先,强化企业整体运作效率,提高农业生产水平。 农业企业成立初期,会根据时势量身制定专门发展目标与战略,并努力促进发展目标与战略的实现;农业企业的建立均是以获取对应利益为目的,只有保证企业具备高水平运作效率,才可让企业有利可图。 而企业管理的实践与发展,不仅是促使农业企业得以正常运营的重要基础要素,更是有助于强化企业整体运作效率,有效提高企业农业生产力的强劲动力。其次,利于企业明确发展方向,提升企业结构合理性。农业企业各项生产活动的开展除了要依靠多元政策制度支持,还需针对企业发展目标与战略制定关联管理体系,这才可有助于企业更好地利用多元政策制度快速促进其产业结构在现代社会中的转型与升级。 现代企业管理系统既能充分展示农业企业具体发展目标与方向,也能对企业发展信息进行及时收集与反馈,进而为农业企业优化其内部结构提供理论基础。最后,益于企业树立良好形象,增强产品与服务满意度。农业企业管理的创新改革,不但能保证企业各项生产资料得到充分利用,优化农业生产结构与布局,创建科学农业生产链条;还利于引领农业企业建立良好企业文化,让企业员工综合素质在优质企业文化熏陶下得到有效提升,为优化企业整体形象奠定基础。 同时,企业管理还益于收集海量消费需求,以此创造出当代消费者满意的农业产品。

二、农业企业管理的困境

现下,由农业企业整体发展走向可知,我国农业行业运营规模虽在国家与社会共同努力推进下得到一定扩展,为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有序、可持续发展做出巨大贡献,但就具体实践情况分析而言,由于我国农业企业发展时间较短、管理基础较为薄弱,所以农业企业实行具体管理工作时,仍存诸多问题与不足,以至于众多农业企业在实际运行与发展过程中面临多种困境:

第一,企业尚未对农业生产技术的优化创新引起足够重视。 从社会农业企业整体发展状况来看,由于我国现存农业企业建设、发展规模多数处于中小型阶段,仅是从事一些较为简单、大众化的农业生产活动,对农业技术创新方面并无过多要求,所以大多数农业企业均安于现状,缺乏充足优化思维与创新意识,以至于未能充分意识到农业生产技术优化创新重要性,使农业企业生产效能与运行效率受到极大限制与影响。 农业技术创新意识的薄弱,使我国农业企业所生产相应产品科技含量较低、附加值不高,很难让农业企业在激烈竞争市场中占据一定地位。

第二,农业企业普遍较小的运营规模限制了企业管理发展。 当下,因我国农业领域龙头企业较少,且多数农业企业不仅发展规模小、综合实力低,所以社会农业企业整体发展实况基本处于停滞不前状态,经营规模与综合实力均有所欠缺,这十分不利于企业促进其农业生产规模化、集成化以及机械化的发展,进而对农业企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管理体系的构建造成极大不良影响,以致使农业企业最终发展效益难以达到最初预想值。 同时,整体运营规模的局限性也影响了我国农业企业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与竞争力。

第三,专业管理人才的欠缺,致使企业管理队伍整体水平不高。 就具体实践情况可知,各农业企业发展过程中,不但尚未建立完善且成熟的专业管理队伍,还存在缺乏精尖管理人才与人才流失的问题,使企业运营管理欠缺坚实的人才支撑力,从而致使农业企业运营管理面临极大的人力资源管理困境,无法从本质上促进企业的创新性与可持续性发展。此外,就企业待遇和人才培训系统建设、发展方面不难看出,大部分农业企业无法真正地吸引与留住运营管理人才。

第四,对应管理制度成熟度不高,专项资金投入力度不大。 一方面,多数农业企业实际运营过程中,仅是从形式上促进其运营模式的发展,而未将现代化管理理念落实于实际运营,所以其相关管理工作均停留于传统单一化的形式上,从而未具备成熟运营管理体系;另一方面,相较于发展规模较大的农业企业来说,我国中小型农业企业发展资金的投入,基本是依靠个人所积攒资金或通过民间借贷与信用贷款方式获取,存在资金流转困难、融资渠道单一、发展资金不足等问题,严重阻碍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强化农业企业管理的发展对策

农业企业若想在激烈市场竞争环境中站稳脚跟,走出一条光明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就必须实时解决其实际运营过程中所遇难题,以改善其实行运营管理工作的现实困境。 由此,农业企业管理者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下述对策强化其企业管理的发展:

第一,重视农业技术的创新发展,以加强企业综合竞争实力。 全球经济迅速发展背景下,提高科学生产力是促进农业企业管理创新的首要途径,因此,各农业企业思考如何推动其经营管理在新时代中的创新发展时,需第一时间了解到自身农业技术发展实况,从中找出不足之处,并在现代技术创新理念指引下,将农业技术创新合理纳入企业内部发展规划中。 同时,企业管理者还可根据全球经济大环境发展特征,借助多元手段与方式强化农业技术管理模式的创新,以此为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实力打造坚定基石。

第二,建立健全专业的管理团队,以提升企业整体管理水平。 人力资源管理是决定企业管理体系运作是否牢靠的主要根基,深刻影响着企业管理水平与效率的高低。 所以,农业企业应强调吸引与留住人才的重要性,通过制定规范化人才招纳机制、奖励机制及专业培训系统等形式,确保企业内部管理人才资源充足,且综合品质较高,以便根据新时展需求建立健全一支现代化的专业管理队伍,进而为提升农业企业整体管理水平,使农业企业在时代不断变迁中得以持续发展提供充足人力资源。

第三,促进企业管理制度的创新与完善,强化企业管理效率。 市场经济体制持续发展的社会背景下,农业企业管理制度的优化、改革发展是必然需求。 对此,农业企业管理者应以农业市场资源的配置特征与规律为出发点,基于科学、合法范畴内,构建符合当下社会发展要求与标准的现代化管理机制,并持续不断地对该机制进行实时完善,以此使企业农业生产变得更加专业化、社会分工协作下效率变得更加高效,从而全面实现强化企业管理效率的目标。

第四,丰富农业企业的融资渠道,并加大发展资金投入力度。 资金问题一向是企业发展的命脉,农业企业应明确认识这一点,及时转变其传统资金管理思想,从三方面促进企业融资渠道的多元发展,以加大发展资金的投入力度:首先,合理利用当地农业生产优势与国家相关助农、惠农政策,最大限度争取更多专项资金的投入;其次,按照农村金融服务整体发展特点,创建对应政策性农业扶持金融基金,以引导更多资金注入农业生产;最后,深化农业企业与银行合作模式的创新发展,从而使企业具备充足资金条件。

农业企业发展范文5

【关键词】湖南;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现状;对策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是指从事农产品加工、生产、流通业务,衔接农户与市场,促进产销一体化,在企业规模和经营绩效上达到农业产业化联席会议认定标准的农业企业[1]。2012年,《国务院关于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意见》提出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实行标准化生产,提升农产品加工技术,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农业产业整体竞争力[2]。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发展和培育新型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挖掘农村潜在生产力;大力发展龙头企业。”近年来,湖南各级部门在积极制定各种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措施,提升本省的农业竞争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此期间逐渐壮大,但还存在某些问题阻碍着企业的做大做强。

1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现状

1.1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数量

2016年,湖南省农委对509家原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经营情况监测结果显示,淘汰92家,递补92家,新增101家,此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总数达到610家[3]。2016年国家重点龙头企业监测结果显示,湖南省有46家国家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16年农业产业化联席会议评定全国共有1131家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湖南省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数量约占全国总数的4%,发展态势良好。

1.2农业产业化龙头主要经营模式

第一种是企业和农户合作模式。例如湖南军龙农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采取的就是这样模式,企业和农户签订协议,企业负责收购和技术指导,农户负责养殖,这种模式用在湖南省内地方扶贫上比较多。采取这种模式的企业规模普遍不大,承受风险的能力有限,加上农户经营比较松散,没有强大的议价能力,市场经济情况下,农户和企业各自承担风险。第二种是企业、基地、农户三方面合作模式。例如江华县的同丰粮油公司建立起1200亩绿色水稻基地,和农户签订协议共同经营。还有湖南炫烨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生产原生态老挝香米、黑糯米等优质农产品,采取公司、基地、农户三方面合作模式,已形成较大的规模。湖南菁芗米业股份有限公司也是采取了这种模式,把种植、收购、加工、储备、销售、科研一系列流程统一起来。因为第一种模式是风险共担,不利于保障农户的利益,基地就起到了衔接农户和企业的作用,基地可以多保障农户的利益,也方便和农户形成契约,稳固合作关系。第三种是企业、合作社、农户三方面合作模式。例如道县金穗粮油、建发米业、谷源粮油等稻米加工企业,创建了企业、合作社、农户三方面合作模式,通过合作社来衔接农户和企业。熙可食品公司也采用了这种模式,企业主管收购、加工、销售,合作社进行组织农户生产,提供技术服务、生产贷款等。农户聚集起来参加合作社,与企业签订协议,农户提供企业所需要的产品。

1.3农业产业化龙头发展情况

经过多年的发展,湖南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效益良好。2015年,湖南省有农业产业化部级重点龙头企业47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09家,这些企业的年销售总额达4500亿元。湖南省农业产业化部级重点龙头企业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贸易扩大到了整个世界,和世界上许多国家有业务来往,出口贸易额逐渐增多。2017年,湖南股权交易所有66家省内涉农企业在农业专板挂牌,其中许多是新增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到目前为止,湖南省有100多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湖南股权交易所农业专板挂牌,占到湖南省所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1/5[4]。

2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现代化水平有待提升

湖南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精加工能力、专业化程度、现代化水平均有待提升。湖南的牲猪和粮食产量很大,但是在加工能力方面和和河南省有很大的差距,河南省有许多发达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粮食肉类加工能力全国领先,比如面粉、汤圆、米面速冷品、休闲食品产量在全国很靠前。湖南省的农产品附加值偏低,本省农产品初加工能力还不到农产品总量的1%[5]。部分加工蔬菜的企业目前还采用袋提、草绳捆等原始的加工方法,加工水平有待提升。

2.2品牌建设有待加强,缺乏品牌知名度

企业的传统农业生产意识较重,缺乏品牌化的农业现代化生产观念,营销方式和力度有待加强。大多数农业龙头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没有大力投入品牌建设,品牌知名度还不高。例如湖南自然韵黑茶科技有限公司作为2016年湖南省评定的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之一,消费者对它了解不多,尚未成为一个在国内叫得响的茶叶品牌,没有形成一个明显的市场公认的卖点。湖南省的农产品资源非常丰富,但却没有打造好品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难以满足消费者对品牌和品质的需求。

2.3缺乏科技创新,企业核心竞争力不足

为加快实现农业产业化目标,需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因此必须加强科技创新[6]。湖南省一些农业龙头企业在科技研发上投入不足,技术水平提升不够,企业拥有的技术储备有限。比如湖南油料产出丰富,但湖南省的几家重点油脂企业的精加工附加值不高,企业效益还需提升。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湖南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不仅需要面对来自东部发达地区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竞争,还要面临着国外跨国农业企业的竞争压力。

3促进湖南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对策

3.1加大资本投入,提升龙头企业市场竞争力

加大资本投入,壮大企业规模。第一,通过各种渠道吸收广大社会资金来企业投资,加强企业自身建设,优化投入产出结构,提升生产效率;第二,可以通过兼并重组的方法壮大企业规模,在短期内将规模做大,迅速提高竞争力,提升外界企业进入的壁垒,给本企业留下发展空间;第三,因地制宜,利用本地区优势,寻找合作伙伴,引进资金和项目,突破关键技术,带动产业链共同发展,同时提升企业竞争实力。

3.2发展特色资源,打造企业品牌,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发展特色资源,实行差异化策略,打造企业品牌。以地方优势资源为基础,建立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加工基地。岳阳、益阳、湘潭地区可以养殖加工优质生猪,湘西养殖加工优质黄牛,石门县等湘西地区可以种植加工柑橘、猕猴桃,湘北地区可以发展水产养殖等产业,蓝山县等湘南地区可以发展烤烟产业。协调各区域的发展,打造农业优势产业集群,培育出具有地域特色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品牌,把湖南省农产品资源优势转化为农产品商品竞争力优势,增加农民的收入。

3.3增强人才储备,推动龙头企业技术创新

引进优秀的农业科技人才,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第一,建立人才引进机制,给予人才良好的工作环境和资金补贴,加快企业的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第二,企业可以建立博士后工作站或研究所,储备高端人才,提升企业的科技创新实力。第三,同高校或科研院所合作,在企业建立合作基地加强交流,便于高校学生实习或工作,便于选拔优秀人才。第四,政府可以帮忙搭建人才引进平台,吸引社会优秀人才来地方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工作。总之,企业需要投入高质量的人力资源,引进和研发先进技术设备,提升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提高企业效益。

4结语

农业产业化是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通过衔接农户和企业,共同合作,提升农村和农民的收入,提升企业竞争力。湖南省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要依托本省优势资源,加大资本投入,积极引进优秀的农业科技人才,加强技术创新能力,提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质量和效益。

参考文献

[1]李琦,刘畅,张健嘉.我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10):133-134.

[2]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关于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意见[EB/OL]

[3]湖南省农业委员会农产品加工处.2016年湖南省新认定农业产业化省级龙头企业名单[J].湖南农业,2017,(01):40-41.

[4]彭舒婷,毕敏.湖南股权交易所农业专板新增66家涉农企业[J].湖南农业,2017,(05):32.

[5]柳思维,赵松义,徐仲溪.湖南现代农业融入“一带一路”的建议.

农业企业发展范文6

【关键词】农业企业;管理;困境;发展对策

1引言

当前,从整体情况来看,我国在农业产业的经营发展过程中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为我国社会经济的良性发展作出了极大的贡献。然而,就具体情况来看,我国农业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农业企业管理进行对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虽然近年来我国在农业企业管理方面进一步加大管理力度,但是因为管理基础比较薄弱,相应的技术和管理模式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仍然面临很大困境。

2农业企业管理的主要困境

2.1农业企业的技术相对滞后。从实践情况来看,针对相关农业企业进行调研分析可以看出,大部分农业企业并没有高度关注农业技术的创新优化,缺乏应有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特别是某些中小型的农业企业,在创新方面缺乏应有的力度,并没有充分实现创新化、规模化的农业产业发展,而这对于当前我国农业企业的高质量、高效率发展会造成极大的限制。除此之外,尽管也有某些农业企业将相应的创新技术纳入企业的发展规划中,并且在经营管理过程中作为核心的内容来主抓,但是相对来讲这些企业都是比较大型的农业企业,而且很多企业都是和国外的相关科研机构进行长期合作,所涉及的范围存在很大的限制,并没有真正意义上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推行。而这样的情况也充分体现出当前我国农业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力度不足,缺乏基础的创新战略管理、过程管理、风险管理等相关内容,缺乏应有的创新能力、培育和技术创新的组织激励等。

2.2农业企业的经营规模较小,存在很大的限制性。通过实践调研可以看出,当前我国的农业龙头企业比较少,缺乏应有的经营规模和综合实力,各个省市的部级龙头企业更是少之又少,分布最为广泛的往往是一些规模比较小、缺乏综合实力的小型农业企业,并没有真正意义上呈现出规模化、机械化以及集约化的发展效益,这对于我国农业企业的规模化、产业化发展会造成很大限制。因为企业的规模比较小,所以在资金扶持、人才引进、政策保障等相关方面就明显减弱,无法真正意义上具备强大竞争力和影响力。同时,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农业产业市场中,规模比较小的企业无法体现出相对应的规模经营、规模经济的优势和价值。

2.3农业企业缺乏人才支撑,人才队伍结构不合理。通过对于相关农业企业进行调查可以看到,大多数的农业企业都缺乏应有的人才支撑,人才流失问题比较严重,特别是高精尖的农业管理人才更是稀缺,而人才欠缺这类十分严重的短板问题,导致我国的农业企业经营管理面临极大的困境,无法真正意义上实现创新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不具备发展和创新的动力。除此之外,通过调研也可以看到,很多农业企业往往不具备应有的人才吸引力,不能真正意义上吸引和留住人才,同时,对于相关人才没有进行全面系统的培训,相应的福利待遇等也不够健全完善,缺乏切实可行的奖励机制。

2.4农业企业的管理制度不完善。通过市场调研和实践考察能够看出,当前我国的农业企业在经营管理体制、机制和制度等相关方面也不够健全完善,缺乏应有的创新性和高效性,相关制度内容往往缺乏切实性、可行性和针对性,各类工作无法在制度的指引下平稳有序地推进,更不能呈现出良好的创新效果。在农业企业的经营发展过程中,并没有充分落实现代化经营管理模式,相应的管理制度、管理理念、管理模式和组织结构等相关方面,往往都停留在传统的单一化的模式上,并没有构建系统完善的现代化经营管理体系。只是根据经验进行管理,在管理方式上对于发展环境缺乏应有、及时和有效的反应,不能适应当前变动的环境要求,在制度指引和战略规划方面也不够及时有效。

2.5农业企业的资金不足。当前,在我国农业企业的经营发展过程中,资金不足等相关问题比较普遍,特别是针对基层的农业企业来讲,资金来源存在重大障碍,应有的融资渠道不畅。绝大多数的农业企业,特别是小型的农业企业的资金来源都是依靠个人积累,也有一部分农业企业的资金依靠亲朋好友筹借,有很少一部分的资金是来源于民间借贷或者农村信用社贷款,向商业银行贷款的农业企业少之又少。农业的信贷资金投入周期不足,由此导致很多的农业企业资金流转都存在巨大问题,资金短缺问题对于各类农业企业的发展都会造成很大的限制,使其经营发展遭遇极大的资金困境,而这一问题对于我国农业现代化和可持续性发展都会造成严重的阻碍。

3农业企业管理的发展对策

3.1加强农业企业技术创新。当前,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在农业企业的经营发展过程中,也需要着重做好技术管理和创新工作,这样才能体现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的提升和竞争力的增强,提供必要的保障,而这也是新时代背景下农业企业站稳脚跟的关键所在。要想确保农业企业技术实现创新,农业企业必须针对创新技术和创新理念进行更有效的普及和推广,并且在企业的经营发展规划中将其有效纳入并形成战略地位,以此在全过程中有效融入技术创新工作。

3.2健全农业企业管理制度。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断深化改革的背景下,针对农业企业的经营管理制度也要不断地优化和改进,与时俱进,更有效地实现市场资源配置,通过专业化的生产和高质量的社会分工协作,通过更高质量、更高效率的组织形式,使自身的经营管理制度不断完善和优化,为促进各项工作的有序推进,提供必要的制度支持和保障。具体的发展过程中,要进一步有效构建与现在农业企业发展相适应的现代管理模式和管理制度,充分构建“产权明晰、权责清楚、管理科学、政企分开”的制度,进一步明确企业的产权,最大限度地调动经营者和管理者的积极性、主动性,以此更有效地适应当前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发展环境,从根本上有效解决当前农业企业规模小、融资困难等相关方面的问题。

3.3创新农业企业融资方式。在当前很多农业企业的经营发展过程中,资金问题都是特别严重的困境,同时,也是制约农业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针对这种情况,就需要为其提供融资渠道,对于融资管理要进行不断的创新和改进。农业企业要充分利用自身的发展优势和国家相关方面的政策扶持等,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积极有效地争取相应的惠农资金和扶持基金等。以项目作为载体,有针对性地争取中央对于农业产业的扶持资金,进一步有效培育和引进相关的具有特色的农业生产项目,形成具有资源优势和地方特色的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

3.4培养农业企业人才队伍。在当前的农业企业的经营和管理工作中,人力资源的管理是重中之重,也是核心资源,必须重点关注对人力资源的挖掘,对其进行创新性的应用和管理,这样才能更有效地吸引和留住人才,为农业企业的良性发展提供必要的人才支撑。

4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我国农业企业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在当前的农业企业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定的问题或者困境,针对这样的情况,要结合不同企业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充分落实相对应的发展对策,在创新技术、制度改进、人才支撑、资金帮扶等相关方面着重加强,为农业企业的良性发展提供必要保障。

【参考文献】

【1】晋鹏程.强化农业企业管理提高市场竞争能力[J].山西农经,2008(5):57-59.

农业企业发展范文7

关键词:直播网络营销;农业企业;精准扶贫

0引言

近年来,我国现代农业持续高速发展,农产品市场供给量实现持续高速增长,但农产品市场供需关系结构严重失衡问题较为严重,导致部分贫困地区企业产生低端农产品市场滞销问题。近年来,我国城市农产品滞销事件不减反升,且都具有明显的社会地域性。农产品的大量滞销不仅严重打击了广大农民的农业生产积极性,还影响到了我国的食品安全,引起了不少专家学者的高度关注。不同领域学者从导致农产品价格滞销的主要原因、解决对策措施等多个方面展开了广泛深入研究。其中,从产品供需关系角度对我国农产品出现滞销潮的原因进行综合分析也已成为当前研究的一个热点。研究结果表明,产销对接渠道不正确对应、下游相关产业资源对接不畅等更容易导致优质农产品大量滞销,并一致认为继续加强网络媒体及农业网络促销宣传工作是当前解决大量滞销产品问题的有效解决手段。网络营销可通过网络媒体打破传播渠道的群体边界,进一步扩大营销活动的覆盖范围。有利于解决小型民营农业生产企业的食品产销资源对接不畅问题,同时也有利于农产品市场供给侧产业结构性优化改革政策措施的出台 [1]。

1发展现状分析

1.1直播网络营销的发展。1)直播行业在经历“新兴-火爆-衰落-洗牌”阶段后,进入了稳定发展的成熟期。在粉丝群体的不断推动中,直播网红通过新传播媒介的连接,以及其本身独立、整合的发展,也逐渐凸显出其广泛的跨界联动、引领粉丝消费的特征,各行业之间也因此形成全方位的“商业-媒介-直播领袖-粉丝/消费群体”的生态化产业链[2]。 2)直播行业网络营销的就业门槛逐渐降低,它已逐渐开始演变成一项热门的新兴营销职业,甚至已经成为网络营销和新媒体的一部分。随着我国品牌市场竞争激烈程度的不断提高,大众对企业产品的品牌认知逐渐出现趋同,企业目前仅靠自身品牌宣传已经很难有效提升自身品牌效应,同时消费者也已经越来越多地依赖于如何让他人帮助自己并完成他的购买决策[3]。

1.2企业网络营销的发展。1)农业企业的网络营销。不少农业企业已经意识到要通过打造农产品的专属品牌来加强营销的效果,从而提高农产品的经济效益。但多数农业企业对品牌营销存在一定认识误区,企业的广告宣传重点仅仅是产品名称,而未将品牌的特色传递给消费者,缺乏辨识度,造成品牌价值的空心化,广告的宣传效果非常有限[4]。 2)电商企业的网络营销。由于疫情防控,线下消费几乎停滞,拓展线上销售渠道成为企业走出困境的重要手段。疫情期间许多农业企业开发外卖平台,形成“团长”式的电商模式,“团长”以强社交网络为基础,组建微信群聊,宣传并推广农产品。通过积极拓展线上销售渠道,实现线下门店和线上电商的全渠道网络打通,实现了转型升级[5]。3)中小企业的网络营销。根据《Quest Mobile中国移动互联网2019半年大报告》的统计数据,短视频、微博等依然是目前用户最主要选择使用的APP。因此此类凝聚了大量年轻消费者移动注意力的APP已经成为了中小企业移动流量的必争之地。网络营销具有很强的传播力与影响力,能帮助中小企业把东西迅速地卖到全世界,也可以帮助中小企业快速提高企业知名度,实现企业价值的增长,加快企业转型升级,增强企业竞争力[6]。 

2网络营销优劣势分析

2.1劣势分析。1)广告困境。网络营销中的广告与个人言论之间实际界线的模糊性恰恰可以说是网络营销广告相比于传统商业广告的一个重要优势,但在网络营销中的广告的可识别性与《广告法》中所要求的广告可识别性相背离。种草直播视频、产品使用测评等直播内容虽然在本质上仍然属于商业广告,但是因其形式不可能像其他传统直播商业广告那样直白,具有很强的广告隐蔽性,使粉丝很容易就误认为这个直播行业领袖是在真诚地寻求传播专业知识、分享学习心得,而非传统商业广告推广中的行为,并从对整个直播行业领袖的整体信任程度转化而成为对直播产品的高度信任,从而不知不觉就能达到商业广告宣传中的效果。如果一个直播行业领袖明确的在告诉一个粉丝自己是在进行推广商品,粉丝对一个直播行业领袖自己的商品广告或者内容的品牌信任度很快就可能会明显下降,从而大大削弱一个商品的品牌推广宣传效果。因此,大部分的直播行业领袖都会努力地加以隐藏和弱化自己的传统商业网络推广营销行为[7]。 2)品牌困境。首先,近些年各类优质农产品的基地种植生产规模和加工产量不断快速增长,随着我国农产品市场供给量的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企业将长期以来处于一个卖方市场。相比于其他同类商品,农产品的同质化消费特征显得更为严重,这也就使得各农业加工企业的农产品牌宣传推广工作难度更大。此外,由于目前我国大部分农产品产地销售主要还是依靠产地区域分销市场,农产品产地外销的消费意愿低,导致大量优秀的全国农产品销售品牌一旦全部离开了自己的产品销售服务区域,品牌上的知名度和优质农产品的外销量就明显有所下降。其次,农产品的市场营销服务渠道不畅通,需进一步进行开发。目前大多数农产品主要都是借助销售公司和商贩进行营销,而由于目前缺少有力的网络技术支持及有效的市场宣传推广手段,使得在网络市场销售这种模式难以真正发挥到超出人们预期中的效果[4]。 

2.2优势分析。1)缓解农产品滞销问题。网络营销管理模式不仅有效缓解了传统线下销售管理模式运营的资源过度占用严重问题,如门店用地资源、人力资源、门店管理租赁等,还希望可通过推动社会网络媒体传播,打破系统传播销售渠道的固定群体传播边界,也有机会进一步有效扩大网络营销服务群体的网络覆盖范围,有利于解决小型农业企业的产销对接问题,缓解农产品滞销问题[1]。 2)助力精准扶贫。目前各地精准扶贫工作模式逐渐从贫困救济式扶贫转向开发式,网络营销因其其对群体信息传播的强大影响力和社会大众传播网络覆盖的能力,兼具带动发展个体经济和扶贫济困的双重经济功能,为贫困地区的发展带来重大机遇。农村电商的出现,为农村地区提供了大量的工作机会,因此国家积极推动着电商扶贫政策的出台与落地。电商扶贫成为新的共识,越来越多的贫困地区实施电商扶贫,希望借助电商渠道实现脱贫。每个网络营销的背后都有一个特定群体,这种有针对性的网络营销可以很好地把控产品,减少农业企业的担忧[8]。 

3对策建议

1)农业企业应增强企业品牌意识。首先,农业生产企业们还需积极采用实行全国统一推广的营销活动方式,扩大农产品牌推广支持力度,防止大量的优秀优质农产品品牌一旦逐渐离开自己的销售业务区域,品牌知名度和优秀农产品品牌销量就大幅度下降。其次,进一步研究开发传统农产品市场现有的网络营销传播渠道,利用网络视频直播等营销方式等来进行传统农产品网络销售,依靠有力的网络技术支持、有效的网络宣传推广手段,使这种网络直播销售的新模式可以发挥到超出人们预期中的效果。2)农业企业应结合线上网络营销与线下体验。通过搭建线上网络平台,组建企业微信网上群聊以及宣传推广促销农产品等多种方式即可实现企业线上网络营销与线下体验的融合。积极探索拓展全国线上线下销售渠道,实现多家线下实体门店和多家线上电商的全国多渠道销售网络彻底打通,实现转型升级。3)规范网络营销市场监管。网络直播带货作为一种新型的网络营销模式近年来在带来可观收益的同时还存在有产品服务质量瑕疵、虚假宣传、售后维权困难等问题。政府部门应通过健全相关法律立法监督体系、加强地方政府市场监管与加强行业社会自律等多方面的途径,共同努力促进通过网络直播服务带动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如政府应完善有机食品认证、绿色食品认证等一系列流程,加强对于网络营销的市场监管。

4结语

农业企业发展范文8

关键词:直播网络营销;农业企业;精准扶贫

0引言

近年来,我国现代农业持续高速发展,农产品市场供给量实现持续高速增长,但农产品市场供需关系结构严重失衡问题较为严重,导致部分贫困地区企业产生低端农产品市场滞销问题。近年来,我国城市农产品滞销事件不减反升,且都具有明显的社会地域性。农产品的大量滞销不仅严重打击了广大农民的农业生产积极性,还影响到了我国的食品安全,引起了不少专家学者的高度关注。不同领域学者从导致农产品价格滞销的主要原因、解决对策措施等多个方面展开了广泛深入研究。其中,从产品供需关系角度对我国农产品出现滞销潮的原因进行综合分析也已成为当前研究的一个热点。研究结果表明,产销对接渠道不正确对应、下游相关产业资源对接不畅等更容易导致优质农产品大量滞销,并一致认为继续加强网络媒体及农业网络促销宣传工作是当前解决大量滞销产品问题的有效解决手段。网络营销可通过网络媒体打破传播渠道的群体边界,进一步扩大营销活动的覆盖范围。有利于解决小型民营农业生产企业的食品产销资源对接不畅问题,同时也有利于农产品市场供给侧产业结构性优化改革政策措施的出台 [1]。

1发展现状分析

1.1直播网络营销的发展。1)直播行业在经历“新兴-火爆-衰落-洗牌”阶段后,进入了稳定发展的成熟期。在粉丝群体的不断推动中,直播网红通过新传播媒介的连接,以及其本身独立、整合的发展,也逐渐凸显出其广泛的跨界联动、引领粉丝消费的特征,各行业之间也因此形成全方位的“商业-媒介-直播领袖-粉丝/消费群体”的生态化产业链[2]。 2)直播行业网络营销的就业门槛逐渐降低,它已逐渐开始演变成一项热门的新兴营销职业,甚至已经成为网络营销和新媒体的一部分。随着我国品牌市场竞争激烈程度的不断提高,大众对企业产品的品牌认知逐渐出现趋同,企业目前仅靠自身品牌宣传已经很难有效提升自身品牌效应,同时消费者也已经越来越多地依赖于如何让他人帮助自己并完成他的购买决策[3]。

1.2企业网络营销的发展。1)农业企业的网络营销。不少农业企业已经意识到要通过打造农产品的专属品牌来加强营销的效果,从而提高农产品的经济效益。但多数农业企业对品牌营销存在一定认识误区,企业的广告宣传重点仅仅是产品名称,而未将品牌的特色传递给消费者,缺乏辨识度,造成品牌价值的空心化,广告的宣传效果非常有限[4]。 2)电商企业的网络营销。由于疫情防控,线下消费几乎停滞,拓展线上销售渠道成为企业走出困境的重要手段。疫情期间许多农业企业开发外卖平台,形成“团长”式的电商模式,“团长”以强社交网络为基础,组建微信群聊,宣传并推广农产品。通过积极拓展线上销售渠道,实现线下门店和线上电商的全渠道网络打通,实现了转型升级[5]。3)中小企业的网络营销。根据《Quest Mobile中国移动互联网2019半年大报告》的统计数据,短视频、微博等依然是目前用户最主要选择使用的APP。因此此类凝聚了大量年轻消费者移动注意力的APP已经成为了中小企业移动流量的必争之地。网络营销具有很强的传播力与影响力,能帮助中小企业把东西迅速地卖到全世界,也可以帮助中小企业快速提高企业知名度,实现企业价值的增长,加快企业转型升级,增强企业竞争力[6]。 

2网络营销优劣势分析

2.1劣势分析。1)广告困境。网络营销中的广告与个人言论之间实际界线的模糊性恰恰可以说是网络营销广告相比于传统商业广告的一个重要优势,但在网络营销中的广告的可识别性与《广告法》中所要求的广告可识别性相背离。种草直播视频、产品使用测评等直播内容虽然在本质上仍然属于商业广告,但是因其形式不可能像其他传统直播商业广告那样直白,具有很强的广告隐蔽性,使粉丝很容易就误认为这个直播行业领袖是在真诚地寻求传播专业知识、分享学习心得,而非传统商业广告推广中的行为,并从对整个直播行业领袖的整体信任程度转化而成为对直播产品的高度信任,从而不知不觉就能达到商业广告宣传中的效果。如果一个直播行业领袖明确的在告诉一个粉丝自己是在进行推广商品,粉丝对一个直播行业领袖自己的商品广告或者内容的品牌信任度很快就可能会明显下降,从而大大削弱一个商品的品牌推广宣传效果。因此,大部分的直播行业领袖都会努力地加以隐藏和弱化自己的传统商业网络推广营销行为[7]。 2)品牌困境。首先,近些年各类优质农产品的基地种植生产规模和加工产量不断快速增长,随着我国农产品市场供给量的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企业将长期以来处于一个卖方市场。相比于其他同类商品,农产品的同质化消费特征显得更为严重,这也就使得各农业加工企业的农产品牌宣传推广工作难度更大。此外,由于目前我国大部分农产品产地销售主要还是依靠产地区域分销市场,农产品产地外销的消费意愿低,导致大量优秀的全国农产品销售品牌一旦全部离开了自己的产品销售服务区域,品牌上的知名度和优质农产品的外销量就明显有所下降。其次,农产品的市场营销服务渠道不畅通,需进一步进行开发。目前大多数农产品主要都是借助销售公司和商贩进行营销,而由于目前缺少有力的网络技术支持及有效的市场宣传推广手段,使得在网络市场销售这种模式难以真正发挥到超出人们预期中的效果[4]。 

2.2优势分析1)缓解农产品滞销问题。网络营销管理模式不仅有效缓解了传统线下销售管理模式运营的资源过度占用严重问题,如门店用地资源、人力资源、门店管理租赁等,还希望可通过推动社会网络媒体传播,打破系统传播销售渠道的固定群体传播边界,也有机会进一步有效扩大网络营销服务群体的网络覆盖范围,有利于解决小型农业企业的产销对接问题,缓解农产品滞销问题[1]。 2)助力精准扶贫。目前各地精准扶贫工作模式逐渐从贫困救济式扶贫转向开发式,网络营销因其其对群体信息传播的强大影响力和社会大众传播网络覆盖的能力,兼具带动发展个体经济和扶贫济困的双重经济功能,为贫困地区的发展带来重大机遇。农村电商的出现,为农村地区提供了大量的工作机会,因此国家积极推动着电商扶贫政策的出台与落地。电商扶贫成为新的共识,越来越多的贫困地区实施电商扶贫,希望借助电商渠道实现脱贫。每个网络营销的背后都有一个特定群体,这种有针对性的网络营销可以很好地把控产品,减少农业企业的担忧[8]。 

3对策建议

1)农业企业应增强企业品牌意识。首先,农业生产企业们还需积极采用实行全国统一推广的营销活动方式,扩大农产品牌推广支持力度,防止大量的优秀优质农产品品牌一旦逐渐离开自己的销售业务区域,品牌知名度和优秀农产品品牌销量就大幅度下降。其次,进一步研究开发传统农产品市场现有的网络营销传播渠道,利用网络视频直播等营销方式等来进行传统农产品网络销售,依靠有力的网络技术支持、有效的网络宣传推广手段,使这种网络直播销售的新模式可以发挥到超出人们预期中的效果。2)农业企业应结合线上网络营销与线下体验。通过搭建线上网络平台,组建企业微信网上群聊以及宣传推广促销农产品等多种方式即可实现企业线上网络营销与线下体验的融合。积极探索拓展全国线上线下销售渠道,实现多家线下实体门店和多家线上电商的全国多渠道销售网络彻底打通,实现转型升级。3)规范网络营销市场监管。网络直播带货作为一种新型的网络营销模式近年来在带来可观收益的同时还存在有产品服务质量瑕疵、虚假宣传、售后维权困难等问题。政府部门应通过健全相关法律立法监督体系、加强地方政府市场监管与加强行业社会自律等多方面的途径,共同努力促进通过网络直播服务带动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如政府应完善有机食品认证、绿色食品认证等一系列流程,加强对于网络营销的市场监管。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