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系统教师素质提升分析

生态系统教师素质提升分析

摘要:

双师素质的提升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不断得到提高的关键所在。本文从生态系统理论的角度构建了高职院校双师的生态行为系统,全面分析了影响高职院校双师素质提升的因素,为高职院校全面提升双师素质提供参考。

关键词:

双师;生态系统理论;素质

随着高职院校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日益艰巨,队伍提升素质提升困难。是什么困扰了或影响了双师的整体素质提升呢?这是每一个在努力提升双师型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高职院校心中的疑问。本文将从生态系统理论的角度来全面探讨影响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素质提升的因素。

一、关于关于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生态系统

在生态系统理论视角下,双师型教师的社会生态系统是由多层次、多个微系统构成的,双师型教师是通过与生态环境的各种因素相互作用而得到发展,双师型教师的成长是这些生态系统相互作用的必然结果。结合现状,我们试图描述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生态系统,以此来分析可能会给双师型教师素质提升带来消极影响的因素。通过对国内外的关于双师的研究现状的概况,并对多所高职院系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实践进行调查分析。在这个模型中,最里层的是微系统(microsystem),是指个体活动和交往的直接系统,对个体的生理、心理、个人特质、行为等产生直接影响。于教师而言,他的微系统包括了学生、同事、网络和学校。第二个层次是中系统(mesosystem),是指各微系统之间的联系或相互关系。这些微系统之间产生联系的频率、程度和质量都会影响到个体的发展。第三个层次是外系统(exosystem)。外系统是指对个体虽然没有直接参与但却对他们的发展产生影响的系统,如学校的教务处、领导机构等。第四层次是宏观系统(macrosystem),指的是存在于以上3个系统中的文化、亚文化和社会环境。它们直接或间接影响着个体知识经验的获得和感受。于教师而言,宏观系统主要有政府的教育理念、教育制度、政策法规等。总之,从微系统到宏观系统,从里到外,通过各种方式各种途径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双师型教师的发展,由此构成了一个作用于某一个体或群体的大的社会生态环境系统。由该系统对个体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会促进或阻碍个人的发展。

二、基于生态系统理论的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提升的影响因素分析

以上述的系统行为模型为基础,下面对影响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素质提升因素进行系统分析。

1.微观层面。在这个系统当中,最具活力的因素是教师自己本身。微观系统中,双师的素质的提升主要受到以下几个方面因素的影响。(1)双师型教师的素质提升受到教师个人对自己本身职业角色的认知。刘丽红认为,教师的职业角色认知有三种:生存型、享受型、发展型。生存型的教师把工作当作赚钱的手段,他会依据工作的需要去做调整。如果没有淘汰的危险,不会主动去提升自己。而享受型的教师,他喜欢自己的职业,享受职业本身带来的乐趣和成就感。因此,为了继续得到更多的乐趣和成就感,他会自觉地去提升自己。而发展型的教师,他可能会把职业当成事业来看待,理性进行职业规划。他会根据规划中目标的需要去提升自己。据调查,目前的高职院校教师大多数是生存型,只是把教师作为一种生存手段,如没必要,不会主动去提升自己。(2)双师型教师的素质提升会受到教师对“双师”认识的影响。目前关于双师的说法,有“双职称说”、“双证书说”、“双师”说、“双结构说”、“双师素质”说。在实践中,大部分的高职院校对双师的界定采用的是“双职称说”和“双证书说”。这比较容易操作和界定。结果就是大部分老师会花大精力去评职称和考取职称职业资格证书,而忽略去提升自己的“双师素质”。所以应该双师一个统一的标准界定。

(3)双师型教师素质的提升会受到教师发展信念的影响。肖正德(2013)认为,“教师信念是教师人生的精神支柱,是教师职业的奉守信条,是教师文化的核心要素,是教师行为的隐性引导,是教师发展的内在力量”。教师的价值取向和坚定的信念是支撑教师在漫长的职业生涯中始终具备强劲发展动力的基础,也是教师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己本身素质的精神基础。

2.从中观层面看,双师型教师的发展受到高职院校、学生、同事、网络等微观系统的影响。

(1)在双师型教师的生态系统中,高职院校对教师的发展起重要的领导作用。学校的管理机构的管理方式、态度、管理制度等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到“双师”素质的提升。关于教师方面的管理制度包括绩效考核制度、培训制度、激励制度、薪酬制度等。这些制度或多或多少表示着学校对双师型教师的态度,这些信号的发出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教师的发展。比如,现在的大部分高职院校没有专门的双师考核制度。那么双师型教师就会认为成为双师和不成为双师没什么两样。所以就没有成为双师的积极性。客观公正的考核评估既是对教师过去业绩的衡量,也为教师的未来发展提供指导方向。一个科学客观有效的绩效考核制度会对教师的发展起积极引导作用。不患寡而患不均,一个公平公正的激励制度,同样也会对教师的发展起正向的激励作用。

(2)学生的反应也会影响到教师发展的动力。学生对教师的欢迎、肯定和正面认可是教师提升自己的重要能量源泉。学生对双师的态度会受到学校对双师态度的影响。如果高职院校从学校层面不重视“双师型”教师,没有给他们应有的地位,那么学生也不会给这些双师型教师应有的地位尊重。因此,这也会影响着双师型教师的发展。

(3)双师型教师的素质提升也会受到所处的工作群体的影响。这是群体效应起作用。目前高职院校教师普通工资待遇不高,很多年轻老师花费时间去增加额外收入,而没有多少时间去学习。并且如果学校没有提出学习的氛围,那么教师们就更不会主动去学习提升自己。

(4)双师型教师素质的提升也会受到其接触的网络的影响。网络方便了教师间的交流,也为教师提供了更多的信息。当教师从网络中了解到其他同等层次的学校的老师比自己获取的报酬更多,在跳槽无望的情况下,会消极怠工,更不愿为了当前工作去学习去提升。网络时代和大数据时代的迅猛发展,使得学校、学生和同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对教师发展的影响也加大。无视这个大社会发展背景,教师的发展会有限,甚至被淘汰。

3.从宏观层面来看,政府相关的政策、机制、教育理念也会影响到双师素质的提升。目前虽然我国政府大力支持“双师”教师队伍的建设,高度重视双师型教师的发展。《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印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的通知》(教发[2014]6号)都明确提出了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并完善其培养培训制度的要求。但远远不够。在我国,关于双师型教师的职称评定仍沿用原来普通教师的评定标准,这使得众多双师为了能评上职称,仍会花很多时间在科研上,而不会重视本身专业实践技术的发展和经验的积累。国家有义务对双师型教师的发展做出系统性、科学性的顶层设计,创新教师培养机制,形成稳定制度,对双师给予制度性保障,就像德国的双元制。如果没有政府的制度性支持,德国的应用型教育不会这么成功。其次国家倡导“校企联合培养”模式,但政府对于参与的企业并没有足够的制度支持,很难激发企业投入到双师的培养中来,即使参与也是多流于形式,参与积极性不够。而在校教师如果不能深入企业、行业中去,很难根据企业的发展需要去提升自己专业技术能力。

总之,双师型教师的发展,具有复杂性、能动性和被动性,是多种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下的结果。要想提升双师的整体素质,必须多管齐下,多方协作才行。

作者:梁春树 单位:广州工商学院

参考文献:

[2]肖正德.基于教师发展的教师信念:意蕴阐释与实践建构[J].教育研究,2013,(6):86-90.

[3]王鑫,张卫国.教育生态学视阈下的教师发展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19(35):40-43.

[4]李越恒,贺克.基于生态系统理论的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培养[J].教育与职业,2015,8(23):4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