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系统服务付费与生态扶贫价值基础

生态系统服务付费与生态扶贫价值基础

【摘要】生态系统服务付费是利用市场机制进行生态系统服务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生态扶贫战略从理念向行动转变的重要途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为生态系统服务付费项目支付标准和支付方式的确定以及生态扶贫战略的实施提供了权衡基础和量化依据。文章通过对生态系统服务付费的概念与内涵和生态扶贫的理论依据进行系统梳理,阐释了生态系统服务付费与生态扶贫的内在关系,并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的角度探讨了生态系统服务付费项目实施以及生态扶贫长效机制构建的核心内容和实现方法。

【关键词】生态系统服务付费;生态扶贫;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生态系统服务是基本物质条件、健康、安全、社会关系等人类福祉构成要素的核心来源和重要保障,公平、可持续的福祉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以及生态系统服务的供给能力。当前我国贫困地区呈现出了显著的人地矛盾突出、资源约束趋紧、生态系统抗干扰能力弱等特征。在脆弱的生态环境条件下,人们不但缺少获得可持续生计的机会,而且造成了贫困的不断加剧。生态扶贫是我国针对贫困地区面临的环境与发展问题提出的新型扶贫战略,旨在通过科学规划来确立适宜的生态保护措施,提高贫困人口的可行能力,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和精准脱贫的双赢。生态系统服务付费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实现的重要手段,为新形势下实施生态扶贫战略提供了科学路径,不但有利于加强贫困地区生态环境管理,提高生态系统服务质量,也为提高生态扶贫效率、实现精准脱贫提供了现实依据。

一、生态系统服务付费的概念与内涵

生态系统服务是指生态系统与生态过程所形成和维持的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条件与效用,泛指人类从生态系统中直接或间接获得的各种惠益。由生态系统服务形成的自然资本连同物质资本、`金融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共同构成了人类社会的全部财富,且自然资本是最基本的生产要素,是其他类型资本形成和发展的基础。长期以来,受人类活动的强烈干扰,世界范围的生态系统服务呈现出了不断降级和消失的趋势,加之大多数生态系统服务具有显著的公共物品属性,市场无法对其进行有效配置,使得生态系统服务退化的局面愈加剧烈。生态系统服务付费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目的在于通过规制市场行为来解决生态系统服务供给不足的问题,激励环境保护行为,促进实现环境外部性的内在化。生态系统服务付费是一种发生在能够保证某种生态系统服务持续供给的生产者与愿意为这种服务付费的消费者之间的自愿交易。生态系统服务付费的概念包含了生态系统服务定义、交换价值核算以及生态系统服务交易三个维度。其中,生态系统服务定义是指将进行交易的生态系统服务项目逐条列出,是生态系统服务的商品化过程,通过明确生态系统服务的法律和实体边界来将生态系统功能分离成交易单元,建立生态系统服务集,为交换价值核算和生态系统服务交易奠定基础;交换价值核算即通过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来量化生态系统服务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复杂关系,明确供给侧生态系统服务生产者的成本与收益,以及需求侧生态系统服务消费者的支付意愿或能够接受的损害程度,为生态系统服务交易提供量化依据;生态系统服务交易是指生态系统服务的购售买卖行为,通过生态系统服务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市场或类市场交换来实现两者之间关系的权衡和调整,促进有效率的环境结果的产生。生态系统服务付费主要包括环境污染控制、自然资源保护和环境设施建设三种类型。环境污染控制付费项目主要包括动物粪便处理、农药残留检测与去除、水源地硝酸盐污染防治等;自然资源保护付费项目主要包括森林工程建设、湿地资源保护与恢复、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环境设施建设付费项目主要包括植被种植、绿色农业发展、生态产业开发等。进行生态系统服务付费项目分类有利于提高公共环境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促进环境质量改善、公共物品管理以及正环境外部性的产生。

二、生态扶贫的理论依据

生态扶贫是我国在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扶贫攻坚与生态文明建设并重的背景下提出的一种新型扶贫战略理念。当前我国贫困人口呈现出向地理位置偏僻、基础设施落后、商品流通不便、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集中的特征。在这些地区,自然资源既是最重要的生计来源,也是抵御自然灾害的天然屏障。然而,在落后的技术条件以及长期的掠夺式开发下,贫困地区的生态环境不断遭到破坏,不但使生态系统提供各种产品和服务的能力逐渐下降,而且进一步损害了贫困家庭的生存和发展能力,使这些家庭陷入贫困与自然环境状况不断螺旋式下降的恶性循环中。实施生态扶贫战略,旨在通过建立自然资本合理开发与可持续利用的机制,按照“生态保护+生态产业发展”的模式,为贫困地区的发展提供内生动力,帮助贫困地区摆脱贫困陷阱的束缚,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生态扶贫是以绿色发展理念为指导,以脱贫致富和生态改善为目标,以市场机制为导向,以生态产业发展为依托,以科技进步与科技创新为动力,以制度建设为保障的绿色高效新型扶贫方式,是我国调整扶贫开发战略,完善扶贫开发政策的必然选择。精准脱贫和环境保护是生态扶贫的两个核心目标,要求在处理贫困与生态环境相互关系时,要避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发展和以保护生态环境的名义损害贫困人群利益这两种极端状况的发生,使贫困人口通过参与生态保护、生态修复工程建设和生态产业发展,收入水平得到明显提升,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自然生态系统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是生态扶贫的重要议题,进行生态扶贫不但要认清二者固有的复杂性,还要权衡发生在二者之间的交易以及产生的协同作用。在制定生态扶贫具体措施时,首先要明确自然生态系统对于社会经济发展发挥的关键性支撑作用。贫困地区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温饱问题、疾病、水体污染、自然灾害等,而生态系统的破坏是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生态扶贫应从贫困地区自然环境的前端治理着手,增强贫困地区应对外界干扰和保持生态平衡的能力,改善贫困人口的生存状况。其次要明确环境管理是生态扶贫的关键组成部分。贫困地区之所以出现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局面,主要原因就在于,在没有获得可持续生计路径的情况下,贫困人口没有能力也不愿投资于自然资源管理,而只有当他们的基本生存需求得到满足后,才会意识到生态环境保护的价值所在,才会有保护自然环境的意愿,进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

三、生态系统服务付费与生态扶贫的关系

生态系统服务付费是生态扶贫的重要手段。贫困家庭是生态系统服务的生产者,也是生态系统服务付费项目补偿的对象,生态系统服务付费不但能够为贫困家庭带来稳定的公益性岗位和补贴性收入来源,提高其环境管理能力,还能够有效改善生态系统健康状况,促进社会福祉整体水平提高。致力于生态扶贫的生态系统服务付费项目最为关注的问题是生态系统服务付费是否能够真正使贫困家庭富裕起来。相关研究表明,生态系统服务付费在某一特定尺度上的实施会影响当地食品、劳动力和土地的价格,这些要素对于贫困状况的改善均有重要作用,但是由于贫困家庭的环境保护参与程度通常较低,因此如何摒弃传统的以农为主的生产方式,引导人们转向与生态保护紧密结合,发展市场相对稳定的生态特色产业,并使他们通过参与生态工程、生态公益、生态产业等方式来获得长期稳定的工作岗位,是生态系统服务付费项目最重要的工作内容。贫困家庭的参与程度和支付方式是影响生态系统服务付费项目扶贫效果的两个主要因素。首先,模糊的产权以及较高的交易成本会降低贫困家庭作为生态系统服务销售者的参与程度。生态系统服务产权的归属具有竞争性且受参与者意愿以及权利表达程度的影响,当贫困家庭的主要诉求没有得到充分表达或被动参与生态系统服务付费项目时,他们不会理解销售的生态系统服务是什么、销售到哪里、消费者是谁等问题,因此也就不会有长期参与生态系统服务付费项目的意愿。其次,相比于长期支付方式,一次性的支付方式容易破坏贫困家庭可持续生存和发展的能力。长期稳定的支付方式有利于贫困家庭与以往劳动收入进行对比,当补贴额度覆盖全部机会成本或大于以往劳动收入时,人们便会形成保护自然环境的意愿,并积极参与其中。另外,如果生态系统服务付费项目能够向贫困家庭提供信贷支持和技术协助,指导贫困家庭参与到生态产业当中,并使其获得长期稳定的工作岗位时,扶贫效果会进一步提升。由于生态系统服务在到达受益者边界前的流动过程中呈现出区域异质性和多样性特征,生态系统服务付费对于贫困家庭的影响也具有差异性。这说明,在生态系统服务付费项目规划上,应根据不同的目标群体设置相应的支付标准和付费方式。如在农用地转作生态用地的生态系统服务付费项目上,贫困家庭会在拥有的土地面积、环境质量和财富基础等方面存在差异,而当土地的农业产出较低但具有较大的生态系统服务潜力,或者潜在的生态系统服务对于贫困家庭的发展更为重要时,生态系统服务付费项目的脱贫效果会更加显著。对于拥有较少土地的贫困家庭来说,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土地耕种项目的实施为他们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和农产品产量的增加将会直接为这些家庭带来经济收益。此外,区域经济一体化也为贫困地区的发展提供了收入替代来源的机会,有利于降低生态系统服务付费项目产生的负面影响。

四、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内在导向

价格和成本是影响资源配置的基本要素,在完全竞争的市场机制中,价格是价值的最佳近似表达。对于生态系统服务来讲,由于大多数属于公共物品,缺少市场环境,因此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就成为了生态系统服务市场构建和交易的基础。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包括生态系统服务的使用价值、非使用价值和选择价值三部分,以往的相关研究重点关注的是生态系统服务总经济价值的核算,通过量化结果与经济产出对比来强调生态系统巨大的生产能力以及生态系统保护的重要性。但在生态系统服务付费研究中,由于需要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分离成交换单元,列出具体的生态系统服务项目清单,因此在确定价格时通常以生态系统服务的交换价值为基础。生态系统服务付费依据的交换价值与传统意义上的交换价值不同,这里的交换价值包含了上述使用价值、非使用价值和选择价值三个维度,虽然这对量化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只有基于不同尺度评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才能通过价格来真实地反映其真实价值,也才能够保证生态系统服务付费足以补偿贫困家庭可能损失的机会成本,从而达到预期的扶贫效果。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是阐述自然资本所有权以及开发合理性的重要工具,由于生态系统服务对于不同利益相关者福祉的影响存在差异,因此在进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时,不应仅仅对各类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简单加总,而应基于不同时间和空间尺度,针对不同服务类别采取多学科方法的集成来进行。生态系统服务付费的参与主体包括公众、企业、政府、非政府组织等,不同主体之间的利益导向和发展目标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冲突,项目实施涉及到利益在不同组织和个人之间的分配,而生态系统服务的获取途径以及利益相关者背景的差异造成他们对生态系统服务的依赖程度不同,因此在进行生态系统服务交易时,势必会使得一些人受益,而另一些人的利益受损。由此表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应从不同的尺度上进行量化,由于生态系统服务在到达受益者边界过程中通常会呈现出距离衰减的特性,在确定生态系统服务价格时,应逐步推行差异性、多元化的支付标准和支付方式,从而将作用于不同尺度的生态系统服务分解为不同尺度来源的贫困家庭的生计资本与发展资本,以构建起贫困家庭弹性十足、可持续性强的发展能力。

五、结论

生态扶贫围绕贫困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实现展开,生态系统服务付费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实现的重要途径,是贫困家庭参与生态产业建设的动力源泉。生态系统服务付费应识别生态系统服务对不同类型贫困家庭和生态系统服务消费者福祉状况的影响差异,并逐步推行差异性、多元化的支付标准与支付方式。贫困家庭作为生态系统服务的生产者,自然资本产权的确定及交易成本的降低会提高其参与生态系统服务付费项目的程度,而不同空间尺度的消费者生态系统服务需求决定了最终的生态系统服务付费标准和方式能否覆盖贫困家庭损失的机会成本,从而决定了生态系统服务付费的实施及效果。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为生态系统服务付费项目支付标准和支付方式的确定以及生态扶贫战略的实施提供了权衡基础和量化依据,在价值量化过程中,应基于不同时间和空间尺度来进行,注重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动态性和差异性的表达,从而提高生态系统服务付费项目弹性和生态扶贫效率。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付费的生态扶贫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项目实施的扶贫效果在短时间内难以完全显现,为此,应努力构建生态系统服务付费长效机制,避免短视行为和不可持续的问题。生态系统服务付费为生态扶贫从理念向行动的转变提供了科学的思路和路径保障,并且随着生态系统服务付费制度的不断完善,一些潜在的社会经济利益会作为扶贫核心效能的附属物相伴产生,有利于不断提高贫困地区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和适应性,为贫困地区带来长效、可持续的发展动力。

作者:魏强 吕静 吕子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