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农业旅游发展可持续研究

生态农业旅游发展可持续研究

生态农业旅游是在自然生态环境问题日渐突出的背景下提出来的一种新型旅游概念。从本质上而言,生态农业旅游的可持续性体现在它成功地促使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之间的相互渗透和融合,从而既优化了农业产业的生产结构,又降低了旅游产业的开发风险,最终实现生态农业旅游的和谐发展。生态农业旅游概念的提出最早源于欧洲。从当今时势上看,欧洲的生态农业旅游开发在各个方面都比我国要成熟和完善。我国人口众多,自然资源紧张,人地矛盾日益尖锐,因此建立和健全生态农业旅游产业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鉴于此,由西华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严贤春教授著写的《生态农业旅游》(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年出版)一书中,作者先从生态农业旅游的基本理论入手,介绍了生态农业旅游的特点和功能,让读者对生态农业旅游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并进一步指出生态农业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生态农业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在这本书中,作者认为,“垂直生态景规模式”是生态农业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总览全书,本书有三大特点,概括如下:

一、框架清晰,符合读者的思维逻辑

本书一共分为四个单元。在第一单元中,作者由生态农业旅游发展的基本理论入手,分别介绍了生态农业旅游的产生、特点、类型、功能,且在单元的最后引出了生态农业旅游发展的问题;为了让读者能够对生态旅游建立更加全面的认识,作者还特别将农业生态系统与生态农业进行类比、将城郊农业发展与旅游开发进行细说,加深读者对于生态农业旅游的印象。在此基础上,作者将生态农业旅游的规划部署思路放在了第二个单元。在这个单元中,作者先阐明生态农业旅游规划所依据的原理,然后重点引出了垂直生态景观模式设计的思路和内容。在本单元的最后,作者特别指出,垂直生态景观模式是目前最符合我国生态旅游可持续性发展的模式,并对此寄予了较高的展望。在让读者分别了解了生态农业旅游基本理论和具体规划思路的基础上,作者将重点放在了第三个单元,也就是生态农业旅游资源的开发上。而这也是本书的精华部分。在第三个单元中,作者分别介绍了无污染旅游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开发,将本书的重点重新回归到“可持续”上。为了让读者能够对生态农业旅游的可持续性发展有更深入的了解,作者在该章节中配上了大量的图片和文字解析,旨在营造一种图文并茂的效果。而在本文的最后一个章节中,作者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分别提出了生态农业旅游与环境保护、农民培训、产业化经营之间的关系。这一章节其实是有关生态农业旅游可持续性发展的补充。作者从各种不同的侧面展现了生态农业旅游与环境、人文之间的千丝万缕联系。由此可见,作者对章节的安排让文章内容变得紧凑、框架清晰,顺应了读者对事物思考的一贯逻辑。

二、理论依据事实,具有说服力

在本书中,作者非常尊重客观事实。在阐述生态农业旅游基本理论章节中,作者没有强行植入自己的观点和认知,而是客观地陈述了欧洲生态农业旅游的发展历史、意大利的有关生态农业旅游学说以及我国生态农业旅游在不同时期的发展状态。在每一个观点的阐述中,作者都是有根有据地标明了时间和源文件。而在第二个章节中,作者虽然有明显褒扬垂直生态景观模式的设计理念,但是依然遵循还原事实真相的原则,具体介绍了垂直生态景观模式的设计原理和模式,并配上了丰富的图片和解说,力图在不妨碍读者自己想法的同时与读者产生共鸣。本书的第三个单元重点讲述了生态农业旅游资源的开发。但是与其他写过同题材的作者不同,本书作者并没有集中提出生态农业旅游资源开发的路径,而是从农业资源的各个具象层面入手,让读者感受到的不是一味的教条和理论,而是各种生态农业旅游文化,为全书增添了几分趣味。

三、实用性强,可作为培训用书

实用性强是本书最富有标志性的特点。本书的四个单元都没有空泛的理论,而是非常详细地介绍了生态农业旅游产业的各个侧重点。尤其是在第三个单元,作者在生态农业旅游景观规划的部分非常详细地写到了具体操作步骤以及其依据的原理。这些充满细节的内容能够让每一位农林业和旅游业相关技术人员在初读此书的时候就能上手。其中,本书介绍的“垂直生态景观模式”更是将具体规划和部署的细节内容都毫无保留地提供给读者,除了可以作用于生态农业旅游,还对治理水土流失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因此,从阅读群体上看,本书不仅适用于生态农业旅游开发人士,还适用于旅游及环境保护管理人员、可持续发展研究人员等。另外,由于本书的可操作性非常强,也可以作为农民培训用书,还可以被用作大学相关专业的授课教材。值得一提的是,本书中包含大量的图片。为了保证本书的质量,绝大多数的图片均来自实地拍摄。尤其是针对于垂直生态景观模式,本文一共选取了28张现场拍摄的图片,让读者对文章内容有一种真切的感受。总而言之,本书在结构上框架清晰、逻辑性强,在内容上理论联系实际、非常注重细节,非常具有实用价值。

作者:董跃民 单位:中共许昌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