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农业建设与生态农业标准化必要性

生态农业建设与生态农业标准化必要性

【摘要】党的更是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到一个更为凸显的国家战略位置上,但是生态文明建设在农业领域的实践中所面临的资源与环境、数量与质量双重约束也日益突出。那么如何在生态环境建设“四个一”的理念指导下,实现农业的绿色转型发展,确保粮食安全与有效供给、食品安全与满足需求、生态安全与持续发展,是必须重视与解决的现实问题。因此本文对生态文明建设于高效生态农业的实践路径做几点探索。

【关键词】生态农业建设;生态农业标准化;必要性;分析

1发展生态农业的重大意义

1.1生态农业能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率,降低农业投入

黑龙江省种植业发达,种植业产生大量秸秆未得到合理利用。一方面剩余量巨大,堆积如山,造成人居环境脏、乱、差问题十分突出;另一方面常用作柴烧或热炕,热效率低;有一部分粉碎直接还田,由于黑龙江省春冬冰冻期长,微生物分解能力弱,无法得到全部有效分解,反面增加了土壤通透性,增加水分散失,肥效不佳;有些收割后留田,晒干后集中点燃,不仅造成浪费和环境污染,还进一步消耗农田水分及烧杀农田中大量微生物,破坏土壤结构,造成土壤肥力退化。发展生态农业可以使种植业秸秆等废物和畜牧业污水、粪尿废物综合利用,尽可能发挥其最大效用,不仅促进农业生产,减少投入,而且还能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增加土壤有机质,大幅度减少化肥的使用量,促进农业各产业可持续协调发展。

1.2可减少输入性污染,提高农产品品质

黑龙江省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农业生态环境问题仍然较为突出。由于土地过度利用和有机肥用量不足,农田质量普遍下降,有机质含量较低。大量使用农药、化肥,使农业可能面临潜在病虫害(抗药性)威胁,以及农药化肥残留导致农产品品质的下降。瓜果不甜、稻米不香,亚硝酸盐、农药残留超标;叶菜类受到酸雨的腐蚀,叶面斑驳,就会失去其经济价值;土壤酸化使大量农田减产或者绝收。这种不顾环境的承载能力,“高投入、高产出”的农业给农业环境造成了很大的伤害,应引起了人们的高度警惕。要发展生产,使农业增效,必须重视农业发展产生的次生的问题,必须注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走生态农业之路。

2生态农业建设技术体系和生态农业标准化

2.1生态农业建设技术体系

生态农业建设并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这其中涉及的技术多种多样,从功能上概括,主要可分为八个方面:(1)使种植、养殖业发展与工商业生产在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中形成生态良性循环的组装技术。(2)在生态农业系统中,对各个子系统、各个群组的旨在提高生态效率的优化组合技术。(3)针对农业生产中各种农副产品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技术。(4)针对农业生态系统中,基于提高生物产量及稳定性原则,对生物种群进行调整、引进、重组的相关技术。(5)实现生态建设与农村能源建设有机结合的互补性能源综合建设技术。(6)实现农业生态系统中各个种群在时间、空间范围内进行的有序性调整及对景观生态学进行调控的立体种养技术。(7)农村生态资源保护的生态工程技术。(8)针对农业生态系统中的科学管理,使农业生态系统生产与生态保持良性循环关系的相关技术。

2.2生态农业标准化

生态农业建设离不开科学技术打下的坚实基础,同时科学的管理则是保证农业生产中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协调一致发展目标的重要保障。生态农业发展与生态农业标准化建设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前者为后者提供了理论依据,后者则为前者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基础。生态农业标准化体系从总体上说包括三个部分:管理标准、技术标准、产品标准。在生态农业管理标准中又包括政策法规、管理体制及机构、组织管理、信息管理、目标管理标准。在生态农业技术标准中又包括生态农业示范区环境要素标准,这其中包括大气、土壤、水等要求的标准,以及农业化学物质及其他废弃物的利用标准和生产相关的技术、工程等的规范等。在生态农业建设标准化体系中,生态农业技术标准作为主体标准,其技术系统相当庞大,涉及的学科领域也特别多,几乎涵盖了所有种植、养殖业,因此生态农业技术标准体系的建立需要花费大量的技术力量和提高过程。在整个生态农业建设标准化体系中,生态农业产品标准作为终结标准,其包含的内容有农业产品的卫生质量标准及相关产品的加工、包装、保鲜、储存等技术标准。生态农业结构功能与其综合效益之间的关系相当紧密,并形成了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

3生态农业综合效益与其建设和标准化的关系

生态农业的综合效益与传统农业生产不同,它所涉及的领域已从经济领域扩展到了社会及生态领域,不仅可以通过提高单位土地面积的净产值,满足日渐增长的人口对农业产品的的数量需求,使人均粮食占有量得到提高,并提高产品的商品率和资金的利用率,在社会效益方面还可以提高人口健康水平、转移劳动力、提高劳动力的文化技术培训率,从而促进能源和水源供需的平衡,控制环境污染。在生态效益上,生态农业对于整个生存环境的保护作用,可以加强森林的覆盖率、土壤的肥力,使农田的光有利用率和整体系统能量产投比得到提高。由于生态农业的综合效益涉及的领域如此广泛,并出现了部分效益之间的相互关联和重叠,想要使生态农业的综合效益发挥到最大化,必须以相关建设和标准化体系的建立,使生态农业在各个领域的价值得到充分挖掘和科学的管理,否则不仅难以起到通过生态农业发展获取最大化的综合效益的目的,还会使整个行业处于混乱的状态。因此,在未来的生态农业发展中,应立足于基本国情,以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通过农业生态文明建设标准化工作,使我国的农业现代化进程得以提高。

4生态农业建设与生态农业标准化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4.1健全完善生态农业标准体系

生态农业的标准体系建设,是推动生态农业朝向持续性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应充分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和国际相关标准,加强我国生态农业标准体系的建设,使我国的生态农业发展与国际接轨,实现全面的提高。

4.2加大生态农业标准化的宣传教育

作为农业生产的一线工作者和农业产品的消费者,广大农民和消费者必需对生态农业标准化有充分的了解,只有做到了详细的了解,才能确保我国农业生态文明建设标准化的进程。

4.3加强环境监管力度

农业生产环境的好坏,可以直接影响农产品的质量。因此,需要通过政府行为对农业生产相关的用地、大气、水资源等农业环境进行普查、评估、监管,使农业生产环境满足生态农业发展所需的条件,这样才能为生态农业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

5结语

党的更是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到新的高度,并有具体部署,但是生态文明建设在农业领域的实践中会面临资源与环境、数量与质量的矛盾。所以我们要思考高效生态农业这一新型农业如何实现农业的绿色转型发展,促进落实生态文明建设。

参考文献:

[1]王建波,周文翠.生态农业发展中主要制约因素探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9(03):194,196.

[2]景晓卫,林正雨,李晓.四川藏区生态农业发展制约因素及对策[J].山西农业科学,2017,45(04):639-643.

[3]钱昕黎.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生态农业经济的发展路径[J].农场经济管理,2018(06):50-51.

作者:李浩宇 张云晖 郭海滨 周利军 郑丽颖 单位:绥化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