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经济促进农民创收效益探析

三农经济促进农民创收效益探析

[摘要]发展三农经济既要注重经济效益,又要兼顾生态社会效益,结合农民种植创收的实践,从效益出发探析合适的发展模式,促进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实现“自然—社会—经济”这一复合系统的持续运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强劲动力。

[关键词]农业经济;三农经济;种植业;农民收入;农业资源

1.引言

发展农业生产,提高农民收入,林下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的经济产业,以林业生态理论为指导,与农、林、牧等资源共享,循环相生,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努力实现经济系统与环境保护的物质平衡。很多林下经济模式基本实现了碳的"零"排放,充分体现了林下经济发展在节能减排上面的优越性。林下经济的发展既满足了现代人对绿色产品的需求,又符合我国倡导的创新节能减排,维护生态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发展指导方针,同时又是循环经济发展的模式之一,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所以说发展林下经济具有可持续性。

2.林下经济的功能特性研究

国外关于林下经济的研究始于上世纪初,倡导林下经济的主因是由于林木的成长周期较长,影响林场的近期收入,所以期初学者研究的方向主要是经济利益,如何提升林下经济的效益,来弥补林木生长周期较长带来的资金压力。美国学者克鲁梯拉曾经进行纯林和林下种养的研究,指出林下合理的种养不仅不影响林木的生长,反而能有效促进林木生长,同时又可实现较为可观的经济效益,给林场和林农带来更大的收益。此后一些生态学家和经济学家也不断研究林下经济对林业和环境生态的影响。对林下经济的功能特性的研究,主要是对林下经济的功能进行论证、实践、进而得到可行性林下种养等的操作。林下经济作为一种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性并重的产业,使得大多数学者在研究林下经济功能性时趋向于林下经济产业解决的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功能。其次,林下经济具有技术,坚持城乡统筹兼顾,解决农村的部分剩余劳动力,林下经济能够更好地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避免了他们去大城市打工的路途奔波之苦,从而提升了农村经济水平和竞争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以后,各地积极发展林下经济,对促进农民增收,解决农民就业,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3.林下经济的产业化道路研究

产权制度是宏观经济体制中最核心的制度之一,林业资源具有经济效益和生态保护的双重特性,其"物品性"和"生态功能"决定了林业资源产权形式的特质性。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要建立现代产权制度,即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随着林业经济在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性日益明显,林下经济产业化成为必然趋势。德国学者托拉斯认为林下经济只有依靠产业化才能发展壮大,不断加强林下经济的产业化,需要政府的政策扶持,企业的引导,林农的培训,提高林下产品的公众认知,这样才能更大地发挥林下经济的优势。蓝资霞认为林业发展是一个长期过程,林下经济的能在短期内收到成效,林业发展要做到与林下经济有机结合,把林下经济由点及面,由示范到普及的模式做大,把握国家林业政策,抓住机遇,形成产业化、规模化的经济模式。陈玲芳认为完善森林保险,能有效促进林业和林下经济的发展,加快林下经济的产业化进程。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杜群、王兆平等认为,完善流转机制,加强林权证的管理,也是加快发展林下经济产业化的重要保障。

4.林下经济主要发展模式效益分析

通过调查山东部分地区林业状况和林企、林场建设的现状及林下经济发展实践,归纳总结以下五种主要的林下经济发展模式,并对各种模式的效益进行分析研究。

4.1林菌模式。充分利用林分郁闭后林下光照强度低、空气湿度大、氧气充足、昼夜温差小的特点,在林下种植平菇、鸡腿菇、姬菇、木耳、香菇等食用菌。4.1.1特点以一亩林地种植两茬不同种类的食用菌为例,计算分析林菌的收益。林下栽培食用菌需要一些基础设备,如小拱棚一般使用竹筏,遮阳一般使用塑料薄膜即可代替,灌溉设备林下一般都具备。有条件的农户大都自己培养菌种,这样能节约不少成本。可以看出1年中栽培林下食用菌的时间为3月到11月,栽培2茬菌类,利润最高可达1.7万,种1茬的话合理种植收益也可达1万元左右。通过对以上3个不同分类的菌种种植可以看出,林菌模式的投入产出比为1.375-1.524,当年度的投资利润率为37.5%-52.4%。

4.2林草模式。林草模式泛指在林地种植各种适合生长的草类,是林业和牧业有机结合形成的多层次人工植被,林草模式是农林复合系统的一部分。林草模式特点。林草模式有利于保持水土、涵养水源、防风护沙、净化空气的作用,林草能改变土质和含水量,实验表明速生杨树间作林草的土壤含水量除了地表外,地表5cm以下含水量均低于单纯林地。林草能调整地表温度,改善林内环境,随着林木生长,采光效果越来越差,地表温度变低,林草可以起到保温的作用。林草间作还可以提高土壤氮磷含量,增加了土壤肥力。收益分析。山东大部分林场种植的都是速生杨品种,杨树的行距大体有有3m×4m和2m×6m两种,每667㎡大约种植55-60株林木,林下间作牧草,山东地区种植的牧草多以苜蓿草、黑麦草为主,近年来菊苣的种植面积也逐步扩大。下面以三种牧草在每亩地的年收益为例进行分析:黑麦草23432元,菊苣5194元,苜蓿草23880元。可以看出三种牧草的年收益数据,虽收益比不上林下食用菌,但是林草的收割茬数较多,而且林草属于多年售货牧草,一般能持续多年收益,而且林草模式投入较低,技术要求相对较弱,收益也较明显。

4.3林药模式。林下药材种植是一种复合经营模式,林下间种的药材品种主要有天麻、芍药、贝母、白术、板蓝根、薄荷、金银花等。林药模式能林下植被品类,减少水土流失,增强森林系统的抗逆性和稳定性,有效提高了林业的综合利用率,是一种协调发展的生态林业模式。芍药7959元,天麻8664元,板蓝根2260元,黄芪2450元。四种药材一年的实际收支状况(其中芍药为2-3年生药材按1年折合的数据),林下种植药材对土壤和温度、水分的要求相对会高些,若是不注意这些细节,产量势必有所减少,国有林场管护比较仔细,所以跟小林场相比数据会有出入。也可以看出,林下种植药材的投入产出比为1.36-1.91之间,利润空间还是比较明显的。

4.4林菜模式。根据林间光照强弱以及各种蔬菜需光特性的不同,科学合理的选择种植蔬菜的品种、类型,而形成的林下立体种植模式。林菜模式特点。林木可以减弱强光对蔬菜的直射危害,能有效控制光照时间和强度,能让蔬菜减缓老化,延长收割期和销售期,对提高蔬菜品质和自然保鲜能起到不容小觑的作用。收益分析。林下环境较为荫庇,选择蔬菜最好是植株较矮小、生长周期较短、喜阴的品种。山东大部分地区林下种植的蔬菜多为大蒜、生姜、莴笋、甘蓝、白菜、茄子、大葱等居民食用的日常蔬菜。下面以德州齐河县某林下种植的大蒜、生姜、白菜、茄子、大葱五种蔬菜为例,分析其收益状况。为有效利用林下资源,根据各种蔬菜的习性,分时段种植:甘蓝和辣椒一般4月份开播,茄子和生姜5月初左右,大蒜和白菜9月份左右开播,莴笋和茄子大体在10月份开播。可以看出,以上5种日常蔬菜,辣椒的收益最高,但是辣椒的行情变化较大,且保鲜期较短,这对林下经营者来说是个不小的考验,而且其周期还是这几类蔬菜中较长的,白菜甘蓝组合投入资金最少,其投入产出比高达2.8,不失为中小林场的理想选择。对资金相对宽裕国有林场和龙头林企来说辣椒大蒜组合也可以尝试,这种组合年收入最高。生姜大蒜组合投入产出比三者中最低,而且成本最高,不建议利用这种组合。

4.5林禽模式。在林下通风性好、透光性好、相对湿度较低的环境条件下,放养或圈养鸡、鸭、鹅、肉兔等。由于林冠遮阴,到了夏季,林下成了动物们的天然氧吧,更适合鸡、鸭等禽类的健康成长,使蛋鸡产蛋质量更高,肉食类家禽生长速度更快。在行间距2M×6M的杨树下适合林禽模式,分三类模式进行对比分析:一是肉鸡、肉鸭等肉食禽类,林下建造棚舍喂养,每年可出茬3-4次。二是柴鸡类,采取放养和圈养相结合的方式,每年可出茬1-3次,纯放养的一年出茬一次,食用价值最高,价值也不菲。三是林下养猪和林兔模式,林兔一年可出茬4-5次,根据猪崽的大小,养猪模式一年出茬2次左右。柴鸡,一年2茬13050元,肉鸡一年3茬19850元,猪一年2茬19200元,肉兔一年4茬24000元,可以看出,养殖柴鸡因为是散养所以成本最低,年收益也最少;养猪的成本最高,一年2茬相对资金的回流的速度也慢;肉鸡和肉兔的养殖成本差不多,因为两者生长周期短,资金循环快,也是不错的选择;相比投入产出比柴鸡要高于其他三类,由于其纯天然散养,肉蛋均属绿色无污染食品,今年颇受市场欢迎,价格也不断攀升,是目前林下养殖的不错选择。

5.结语

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发展林业成为一种趋势,我国也越来越重视林业的发展,林下经济逐步走入人们的视线,成为一种新兴的产业。将农业产业的发展放在突出重要的位置来抓,提出要将农业产业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相结合,走产业化发展的路子。通过发展农林业产业、发展林下经济,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延长产业链条,实现农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扈建云 单位:青州市东夏镇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