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提升策略

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提升策略

摘要:伴随电子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信息化技术广泛发展,农业与电子信息技术相结合也是必然发展趋势。基于此,对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进行了分析,阐述其方式方法,希望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有效的参考。

关键词: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实际策略

信息化是社会各行各业必然的发展方向,随着“互联网+”等理念的提出,促进了互联网在我国的发展,农业经济管理与电子信息技术、互联网的结合是必然的发展趋势。因此,探讨提升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概念分析

可持续、高效、稳定是经济管理工作的主要发展方向,利用电子信息技术对相关信息进行收集、归纳、整理、传播、利用,不仅能够提升劳动者的工作积极性,还对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有重要作用。并且,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还可以结合“大数据”的理念,通过对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合理调配产业中的各项资源,这对我国农业的发展有促进作用。笔者通过调查分析,认为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人员是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工作的基础,想要提高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就需要有一批专业的农业人才。第二,农业生产要素的信息化是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主要工作,所谓农业生产要素,是指水、空气、阳光、气候等要素,将这些因素用电子信息技术进行分析以及利用,能够全面提升农业生产的效率以及质量。第三,将农业产品市场信息化,能够让农民更容易获取市场中的各项信息,农民通过观察市场变化,可以让农产品更容易在市场上销售[1]。

2我国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分析

2.1意识欠缺

因为我国农民的文化水平比较低,所以对高新科技的认知程度也比较低,在日常工作过程中,往往固守传统的观念进行工作。但是农民的意识直接会对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造成影响,如果农民没有足够的意识,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工作只能是“空中楼阁”,无法真正地对农业发展产生促进作用。此外,农民是农业信息反馈的一线人员,只有农民才能最真实地反映出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工作的效果。所以,农民对信息化技术的应用程度,直接决定了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发展。

2.2缺乏管理

近几年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大量劳动力从农村、偏远城镇涌入城市,农村的很多资源都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农村经济管理信息化无法渗透在农业工作中的每一处,导致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服务无法直接反映出农村资源的各项情况[2]。

2.3缺乏人才

人员是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工作中的基础,专业人才在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中的作用至关重要。但是目前有着专业农业知识又具备信息化意识的人才通常是年轻人,而年轻人通常都在一、二线城市工作,不愿到农村发展。这就导致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工作中出现了人才缺乏的情况,造成农业的信息化工作始终停滞不前。

3提升我国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实际策略

3.1强化农民意识

农民是农业发展的基本因素,农民对信息化的接受程度会直接对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管理工作造成影响。因此,强化农民的信息化意识有重要作用。在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工作之前,要将对农民的培训工作作为信息化工作中的基础工作。同时,还需要在农村利用多种媒介宣传信息化对农业的积极作用,让农民正视信息化工作,促使农民对信息化工作积极配合。

3.2建立信息平台

针对农村目前资源整合困难的情况,有关部门应该建立电子信息平台,让农民参与到农村资源整合的工作中来。这样一方面能够有效整合农村中的各项资源,另一方面也能实现资源共享。此外,信息平台需要有专业人员进行管理,需要有工作人员对资源的真实性进行检验,保证平台上的信息都真实可靠。

3.3加强人员建设

专业人才的引进以及培养是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工作的重要部分,当地政府要积极吸引年轻的专业人员到基层来工作,要对在职的人员展开定期的培训,进而推动我国农业的发展。

4结束语

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是必然的发展趋势,在这种情况下,对农业经济管理工作信息化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且探讨解决措施是必不可少的工作,可以推动国家的经济发展,对提升农民的收入也有重要作用。所以相关工作人员要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根据实际情况,改善信息化工作中的问题。

参考文献:

[1]迟延平,王忠臣.搭建信息化管理平台提升农村经济管理水平[J].吉林农业,2018(5):64.

[2]李伟.农村经济管理信息化探讨[J].吉林农业,2018(12):48.

作者:张彩荣 单位:丰收乡政府农经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