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型水环境治理技术探讨

生态型水环境治理技术探讨

摘要:当前,我国迫切地需要改善水体环境,提升水循环能力。但是,我国的与水环境治理相关技术仍然存在缺陷,成熟度也不高。为了提升水环境的治理效果,本文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生态型水环境的治理思路,并论述了相关治理技术,以及这些技术的优点,以便被运用到实际的生态型水环境治理环节中。

关键词:生态型;水环境;治理技术

我国的水资源非常匮乏,同时,水污染也很严重。这不但会破坏环境,还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和安全,所以人们需要重视水污染的治理问题。现今,越来越多的人重视环保,因此人们对生态型水环境治理也非常关心。期待新型水环境治理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以便改善水环境。

一、生态型水环境治理思路

在传统的水环境治理过程中,普遍存在治理费用过高、水治理技术投资大等资费问题;除此以外,水环境的传统治理比较片面,难以顾及水环境的整体生态循环,在实际治理过程中,往往更偏向于清除表面污染物,却忽略水体富营养化的问题。为了更好地改善水环境,提升水体的系统循环能力,人们在治理水体环境的过程中要尊重自然规律,运用系统合理的生态型水环境治理技术。

(一)重视整体水环境的治理

目前在我国水环境治理过程中存在最大的问题就是人们多注重清理水中污染物,却忽视了水体本身的治理和修复问题。要知道,治理水环境,不仅要去除污染物体,还要考虑水环境的整体状况。因此在对水环境进行治理的过程中,要从水环境的整体健康入手。例如,注意水资源的循环利用,集中处理污水,解决水体存在的富营养化问题等。

(二)重视水环境的良性循环

水作为再生资源,它的循环使用离不开自然和社会的调节。水循环是一种常规自然现象,而社会循环则是人们把利用后的水投入到循环环境中。这也要求自然水循环作为社会水循环的基础,但是这也会对自然循环造成损伤。而为了改善水环境,人们在进行社会水循环过程中要重视自然循环,加强污水处理,以便水循环能够平衡[1]。

二、生态型水环境治理技术

(一)人工湿地净化技术

在常见的生态型水环境治理技术中,人工湿地净化技术的应用非常广泛。这一技术的核心就是通过构建人工湿地来模仿天然湿地,使其具备净化水资源的功能。要知道,污水处理技术有很多,多数分为生活、化学、物理等方面的处理技术,然而人工湿地净化技术综合了这三方面的特点,不仅能够很好的处理污水,对于材料的消耗也非常少[2]。简单来说,人工湿地净化系统以填料表面和生物膜的结构组成,它在净化污水的过程中,由生物膜拦截有害物质,处理掉有机污染物,然后再利用食物吸收分水中的元素进行反应。而在人工湿地的植物根系部位,存在大量微生物,它们能与废水中的富营养元素进行吸收反应,从而降低水污染程度,以便形成更加健康的水循环系统,从而达到生态型水环境治理的目的。

(二)生态护岸技术

生态护岸技术是指在河边、湖边等地界种植植物,从而使得土壤的固土能力增强,从而降低决堤概率的发生,使得环境的防洪能力得到提升。然而在实际情况中,人们会采用浆石来构建岸堤,以提升岸堤的抗洪抗压能力。虽说河堤的抗冲击力得到了改善,但是河流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统这一整体却被分隔开来,从而使得河湖一带的生态功能被削弱。所以,在进行生态型水环境治理过程中,要尊重生态系统的整体性,而生态护岸系统就是一个很全面的例子。生态护岸系统有对河湖生态系统结构进行优化的效果,它分有直立型、缓坡型、陡坡型三种,能够有效针对不同的河湖系统来提升防洪效果,并能使得水体污染的到一定程度的控制。

(三)湖滨带净化技术

水和陆地生态交叉的部位称为湖滨带,主要是指湖泊和陆地交叉的地带,这也是生态过渡带。湖滨带净化技术是指在湖滨带防止吸附材料以及酶促填料,形成动植物体系,不但能增加湖泊的观赏性,还能达到净化污水的作用,从而形成一个相对多功能的生态污水净化系统。要知道,对于湖滨带本身来说,它能够很好地涵养水分,并且使得生物的多样性得到保证,与此同时它还有很好的蓄洪和防旱能力。值得注意的是,当雨水或者湖水进入到湖滨带时,湖滨带系统会先对相关水体进行净化,这样不但能保持湖泊水资源的平衡,还能有效避免湖泊水体受到污染[3]。

(四)人工浮岛

人工浮岛是指在富营养化问题严重的地域通过人工种植植被,填充水生植物,并利用植被的吸附能力来吸收水中的营养元素,从而达到净化水体的目标。这一生态型水环境治理技术不但强化了水生植被的净化能力,还能有效净化水域,除此以外,这一技术不受地域以及水深的限制,可以利用规模化工程处理,以增强水体的进化程度,与此同时,还能增添水域的观赏性。

(五)雨水径流促渗利用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城市化发展也日益加快,对土地资源的大面积利用也在很大程度上导致土质发生变化,特别是土壤被沥青等硬质路面覆盖,导致水循环系统被破坏。现在多数路面的下垫层是硬质的,不但挤占了滞水空间,还使得地面的吸水能力被很大程度的削弱,甚至加快了地下水的流失,这样不但会造成水环境系统的不平衡,还会增加城市内涝的严重程度。而雨水径流促渗作用是指在城区等部位加大植被覆盖面积,从而加强地面的渗水和过滤作用,这样不但能有效防治面源污染,还能有效降低城市内涝的风险,改善水体环境。

三、结语

总而言之,我国的生态型水环境治理仍然存在不足,这就要求人们在治理水环境的过程中要注意对整体水系统进行治理,同时要保证水循环的平衡。然而,在人工湿地净化技术、生态护岸技术等生态型水环境治理技术的加持下,我国水环境问题会得到很大的改善。

参考文献:

[1]吴兆丹,王晓霞,吴兆磊,华钰.科技支撑水环境治理作用机制研究[J].水利经济,2019,37(04).

[2]李霞.生态型水环境治理技术[J].化工设计通讯,2018,44(12).

[3]张建华.生态型水环境治理技术的思考[J].山东工业技术,2017(07).

作者:黄春雷 单位:黄冈师范学院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