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农民工市民化问题

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农民工市民化问题

摘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经济建设持续发展,人民生活日益富足,但是城乡贫富差距过大,城镇化的问题也愈来愈加突出,农民工能否顺利融入城市,直接影响着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进程。这其中有“文化”和“经济”两大影响因素,户籍制度,农民工子女就学问题以及农民工自身的就业问题都影响着城镇化的建设,我们要实行有效的措施来进行农民工市民化。

关键词:城镇化;农民工;市民化

1引言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农村人口向城市聚集现象加剧,真实农业人口下滑严重。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农村体制的改革,城镇化成为解决人口高度聚集的良方,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但是,城镇化建设过程中所隐含的问题一直让我们头疼。一方面,在城镇化建设过程当中,由于城乡二元结构存在,我国农业、和农民长期以来一直位于弱势地位,品质良好的生产要素单方面流向城市,虽然减少了我国农民的数量,但是也使农村变得更加边缘化。另一方面,部分城市的土地资源不切实际的过度开发,造成了大批的“空城”现象,人口城镇化的速度远远小于土地城镇化,致使土地资源,基础设施,资金等严重浪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不能把农村、农民落下,落下农村农民也建不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因为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三农”问题是最重要的问题,处于矛盾的核心。妥善的解决农民问题是我国稳定蓬勃发展的重要前提。在传统城镇化进程中,不惜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实现外延扩张和数量增长的目标,这样的做法是极不可取的,会造成资源的大量浪费,和巨大的环境污染,往往需要花费更多的资金来弥补。在推动城镇化建设的进程中,我国仍大约有大量农民工由于户籍问题无法享受城市化的成果,户籍人口城镇化远远低于城镇化率。为此,在党的报告中,党中央、国务院就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做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把工作的重心转移到进城人口权益的市民化上,使进城农民工完成从农民到市民的身份变化。

2城镇化发展中农民工市民化现状分析

2.1农民工市民化的概念

农民工市民化是人的城镇化的主要标准之一,农民工市民化是指具有农村户口但是却不在农村工作生活,而是选择进城务工,这些人大多数在城镇的第二,第三产业工作,具有农民和工人的双重身份。这种农民工现象是计划经济时期城乡二元社会结构的产物,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进入了飞速发展阶段,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迅速兴起,农村劳动力出现大量剩余,城市化的速度开始明显加快,在城市里的就业机会要比农村多得多,并且劳动报酬也要远远高于农村,交通方式也愈发的便捷,这种种因素造成了农民工大量涌入到城市里。农民工市民化是一系列过程阶段,他们的身份发生了变化,从农村户口变成了城镇户口。他们的居住地发生了变化,从乡村变成了城市。但是更重要的是,他们的生活观念,价值观念也必须要进行转变,才能更好地属于城市,真正地实现市民化。

2.2农民工市民化的发展现状

根据国家统计局网站《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1978-2018年,我国城镇常住人口从1.7亿增加到8.3亿,占总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9.58%,比上年末提高1.06个百分点。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17.9%提升到59.58%。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为43.37%,比上年末提高1.02个百分点。2018年全国农民工总量28836万人,比上年增长0.6%。本地农民工11570万人,增长0.9%。虽然数据显示农民市民化的速度非常快,但事实上农民市民化发展还很不平衡。在各方各面的生活上,同城里人享受一样的权益对他们来说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在就业时,他们会在就业岗位和工资酬劳方面遭到不公平的待遇。在子女教育上,他们也容易遭到上学难的问题。这些问题,对于我国的农民市民化进程影响重大,使得他们在城市中普遍处于边缘地带或底层地位。陈丰认为,在我国进行城镇化改造时,从农村来到城市的人们并没有真正融进城市社会,他们一直处于城市的边缘,造成了一种“虚城市化”的现象。李燕认为,中国的城镇化建设基本完成了非农业化和城市化,但是距离农民市民化的改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因为这其中会遭遇到诸多的体制性障碍。与此同时因为城乡政府规划的问题,官方人员和普通百姓对城镇化市民化并没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不大了解农民市民化的意义所在,从而导致官方在进行城镇化建设过程中,不能很好地完成目标。

3城镇化发展中农民工市民化存在的问题

我国要实现农民工市民化,分析其中的障碍因素是重中之重。农民工市民化是一个受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的进程,要从多个方面考虑所面临的问题。根据现有的文献,可以把所遇到的问题大致分为“文化”和“经济”两大方面。由于农民工长久以来居住在农村,生活环境的不同造成了他们和城市里居住的人的生活习惯和思想观念的差异,农村的教育环境普遍不高,也造成了他们在市民化的过程中举步艰辛。自身素质和文化涵养都是他们要加强的方面。

3.1户籍制度

在西方国家,农民和市民的区分并不存在身份和福利的差异,仅仅是一种地域的划。而在我国,农民市民化的建设过程,一个最基本的前提就是农民的身份是有别于城市居民。1958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管理条例》正式实施后,农民就是指被登记为农业户口的人,不论其从事何种职业。以此为基础,对城市和农村采取不同的措施,导致城乡关系紧张,农民和市民的关系被迫变成对立关系。户籍制度的产生本意是防止农村人大量向城市扩张,防止城镇人口过度的膨胀造成社会断层,但是这也导致了大量的农村人无法进城,严重阻碍了城镇化建设,这种制度把农民限制在了农村,无法触及城镇。这也就造就了农民工这一特殊社会群体,在我国,“农民工”是指户籍在农村,身却在城市的劳动者。他们的身份是农民,人属于农村,但工作地点却在城市,做的工作不是种地,而是与城市工人一样的工作。尽管大多数农民工已经在城市进行工作,职业和地域都发生了改变,但是他们的身份始终是农民,不能享有市民的社会福利,成了生活在城市边缘的人。虽然政府推出了相对应的政策,但是并没有改变农民工被歧视的现象。在就业方面,农民工的竞争力远远不如城里人。现有研究普遍认为,农民工在城市首先面临着制度排斥,户籍制度是农民工无法真正融入城市的根源。

3.2农民工子女上学难

在中国的城市和村庄之间,每天都有数以亿计的流动农民工作,农民工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存在于大中城市的各个地方。这些农民工背后有数以千万计的未成年子女。这些孩子是在城乡之间穿梭的特别群体,他们的教育问题也是让无数农民工头痛的问题。农民工子女的教育存在哪些问题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也是党和政府关注和特别关注的问题。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将从农业转向非农业,从农村转向城市,农民工和流动儿童的数量将继续增长。虽然国家采取的一系列政策充分考虑到了流动儿童的教育,许多城市的政府主管部门也致力于解决农民工问题,儿童教育问题,但实际上并没有什么作用。首先,城市子女和农民工子女接受的机会是不平等的,农民工子女在上学年龄的升学率比城市子女要低得多。其次,农民工子女在学习过程中也会因为生活习俗,说话口音等无法融进城市子女的朋友圈,甚至可能会遭遇到歧视,造成心理问题影响身心健康发展。即使读了农民工子学校,师资和教学环境也无法和城市学校相比,造成农民工子女和城市子女的差距越来越大。

3.3农民工就业难

由于农民工们大多没有接受过良好的教育,整体素质偏低且缺乏专业技能,只能从事简单的体力劳动,甚至是加班加点的高危劳动。而且从2019年开始,农民进城务工不能像以前一样一手完工一手收钱,而必须要签合约,用人单位必须要给其缴纳养老保险。这本来是国家为了维护农民工权益所出的规定,但是如果全面实施的话。对60岁左右的农民工将会是致命打击,因为几乎不会有用人单位和他们签订合约,等待他们的将会是失业危机。近年来,政府对于环境保护的问题越来越重视,那些对环境会产生污染的企业,政府都是要求进行整改,甚至要求关门,这当中尤其是一些小型的工厂,没有做好合格的排污设备,只能被迫关停。对于农民工的需求就会大大地减少了,农民工找工作就会变得更加的困难。

4城镇化发展中农民工市民化对策建议

农民工市民化所涉及的“三农问题”一旦解决,将会大力的推进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但这是一项复杂、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对于个人来说,这要求农民工们加快适应职业转换,文化转换,生活环境转换;对于国家来说,也要求国家加大力度进行体制改革,政府加大力度进行监管。尽快扫清农民工市民化的诸多问题,让农民工能够真正地融入城市、成为新市民。要实现农民工市民化,首先我们要创新包容的社会文化,为农民工提供切实的社会帮助。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有的人把它全部归咎于农民工,这是非常错误的想法。因为在当今社会,虽然有大量的农民工进城务工,但是他们的教育水平普遍不高,缺乏专业的职业技能,只能找城里人不愿意干的脏活累活,他们几乎包揽了城市的“美容”工作,,我们要摒弃对农民工的偏见,对农民工多一份包容。要认识到,农民工早就成为这个社会健康发展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要积极地宣扬农民工对我们城市做出的贡献,认识到农民工对整座城市的必要性,对整个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性,给予他们足够的尊重和支持,让他们在城市里产生认同感,只有全社会都加入进来,才能为农民工在城市的发展创造一个有利的空间加快城镇化的建设。但这是不够的,农民工们也要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学习职业技能,加快适应城市的文化,农民工的整体素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他们能否成功融入城市。素质高的农民工,更容易获得就业机会,以及更客观的职业和收入。目前农民市民化的进程遇到的主要问题之一就在于农民工的整体素质和职业技能不高,缺乏就业竞争能力。只有通过不断提升自己,努力学习知识技能,才能够在残酷的社会中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同时政府应该制定相关的保护政策,让农民工享受和城市人一样的工作待遇,不能搞就业歧视,更不能搞工资差别对待。只有全社会上下一条心,才能真正实现农民工市民化。

参考文献:

[1]于奇立.新型城镇化面临的困难和挑战[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4,17(9).

[2]王力力.对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的探索[J].发展研究,2016(6).

[3]程业炳,张德化,程淑平.中部地区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市民化研究[J].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16,14(1).

[4]陈丰.从“虚城市化”到市民化:农民工城市化的现实路径[J].社会科学,2007(2).

[5]李燕.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民身份转化问题及对策[J].理论月刊,2017(2).

[6]胡杰成.农民工市民化研究--一种社会互构论的视野[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2009.

[7]卢巧玲.从“民工荒”现象看农民市民化[J]农村经济,2005(6).

作者:胡骁骑 单位:新疆财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