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技技术范例

农业科技技术

农业科技技术范文1

1当前我国农业科技发展园区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园区建设的资金投入不足

一般来说,具有社会公益性质的新型农业科技发展园区主要的建设资源来自于地方政府的财政资金与相关单位的自筹资金。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与革新,农业科技发展园区对设施建设资金和技术开发资金的需求日益增加,这就导致很多园区出现了资金投入不足或资金不到位的情况。政府的财政拨款难以维系园区的长期发展,而单位自筹的资金多是银行借款,这也会对相关单位造成压力与负担。

1.2技术扩散缺少分工协作的有效机制

总体而言,我国现代化的农业科技发展园的技术扩散相关部门没有针对扩散主体日趋多元化的现状制定科学的分工合作机制,缺少统筹安排与协调管理,导致很多工作的质量很低,难以发挥出各部门的自身优势,整体的技术扩散效率也不高。

1.3管理机制不够完善

很多园区投入运行之后因为缺少相应的管理机制导致园区的技术开发、成果应用和技术扩散没有形成一个整体,很多园区没有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与推广效果,影响了科技示范与扩散的实际效益,也没有起到辐射周边地区,推动科技创新的作用。

1.4技术扩散的渠道不够通畅

农业信息发展的大环境会受到经济发展的直接影响,要形成功能全面、信息反馈迅速、组织结构严谨的技术和市场服务网络需要一定的时间。我国的农业技术革新与扩散还没有做到与技术和市场服务网络实时保持同步,这就导致农业技术的推广和扩散存在着渠道不通畅、互动不及时等问题,这些问题也会影响农业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创新推广。

2优化农业科技创新园区技术扩散的有效途径

2.1优化园区的技术扩散机制

农业科技发展园区的技术创新与技术扩散是一个多层次、多方面、多主体参与的过程,要提高园区的技术扩散实效就需要建立并逐渐健全技术扩散的管理机制和协调机制。具体而言,可以建立园区的技术扩散委员会,通过这个委员会整合多方面的资源优势和技术扩散经验,加强各个扩散主体相互之间的合作与协调管理,明确组织形式与利益协调机制,从而使各个主体可以分工协作、相互联结、资源共享,调动起主体参与技术扩散的积极性,实现更高效、更广泛的技术扩散。此外,还要确立以农户为主体的技术扩散与创新驱动机制,充分尊重农户们的劳动成果、知识储备和价值观念,健全双向互动的沟通机制,加强农业技术研发人员、农户、技术扩散人员之间的相互学习和交流,充分发挥园区的主体功能优势,提高农户参与技术创新和扩散的热情,从而促进整个园区技术扩散的效率。

2.2优化园区的技术扩散环境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是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基础设施革新的重要契机,我国政府要不断加强各地区和农业科技发展园区之间的联系与沟通,优化园区技术扩散的环境,凸显园区的区位优势和。地方政府也要充分发挥其对农业新技术扩散工作的主导作用,加大政策优惠与资金投入,吸引更多社会组织的资金赞助,建立并健全科学系统的公益性农业技术创新与推广体制,完善知识产权的保护机制,强化财税金融的扶持政策等。此外,还要加强对农民专业组织和农业发展相关企业的资金支持、积极引导,充分发挥社会各界优势力量与市场化发展核心力量对完善技术扩散环境的重要作用。

2.3探索园区技术扩散的新形式

农业科技技术范文2

新媒体的兴起为农业科技视频带来了更快捷的传播速度,更广阔的传播空间。PC端、移动端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目前,网络共享下的农业科技视频已经成为农业从业者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制作高质量的农业科技视频就显得尤为必要。本文对农业科技视频制作中的前期准备、拍摄场地选择、镜头切换原则、景别合理运用、后期制作调色、声音处理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网络共享;农业科技;视频制作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我国农业发展进入农业信息化加快转变时期。农业科技信息作为农业技术发展的指导理论,对农业的科学技术研究和生产技术改进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加快农业信息资源网络化的步伐是农业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农业科技视频是农业信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互联网及4G网络的普及,农业科技视频也通过现代化手段扩大了传播的途径,对农业信息资源进行网络共享并开发利用,也是迈向农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举措。具备直观性和传播便捷性的农业科技视频资源成为促进农业信息化发展必不可少的信息资源,也受到农业从业者的广泛欢迎,但目前农业科技视频制作质量良莠不齐,致使农业科技视频资源传播受到制约。因此,为提高农业科技视频的制作质量,提高网路共享的学习效率,对基于网路共享的农业科技视频拍摄和制作技术展开了研究。

一、农业科技视频拍摄的前期准备

拍摄前期的准备工作至关重要,尤其是做好相应的选题,内容应包括最新、最具有代表性的农业科技信息;视频摄制人员应提前做好拍摄场地光线的考察工作等。

(一)农业科技视频的选题

选题应从农业生产实际出发,做到贴近农村、农业和农民的生产实际,选择农民群众实际需求的科技题材[2];选题内容要具备一定的科学性、真实性,科学实验对比,实际应用效果最具说服力;同时,科技视频选题应具备时效性,能反映现代最新农业科技,为农业从业者提供新科技、新政策、实用技能等方面的指导。

(二)摄制人员的准备

摄制人员不仅要掌握摄像的基本拍摄技巧,还需要提前制定拍摄计划,从视频的教学性角度去进行镜头的切分和场面调度;提前观察拍摄场地的环境情况、现场光线。根据现场光线情况合理布置机位和灯光设备,注意各摄制环节的补光,保证展示效果。

(三)拍摄场地的选择

在室内录制时,因为要考虑到视频画面曝光和色温的统一性、声音的收录等,选择安装有窗帘,环境安静整洁的室内;使用室内日光灯作为主光源,以保证要求录制现场光线充足;如果室内未安装窗帘时,应在靠近窗边进行视频的录制,同时,开启室内所有的灯光,调整好摄像机的白平衡,最好选择手动白平衡;在室外录制时,采用自然光作为主要的光源,应选择晴朗无风的天气,在无遮挡物的和不易产生阴影的场地进行室外的录制。

(四)拍摄时间的选择

拍摄时间,一般选择在上午8:00-11:00和下午13:00-16:00,这两个时间段太阳处于合适的位置,景物形成正常的空间关系,是自然光创作的主要时期,而且这两个时间段色温稳定,约为5400~5600K,被称为“标准日光色温”,此时物体色彩鲜艳准确、真实。

(五)其他方面

如果选用现场拾音的方式进行录音,要尽量选择环境较为安静的室内;在野外或基地录制时选择晴朗无风的天气;拾音话筒宜选用灵敏度高、清晰度好、通频带范围宽的电容式指向性话筒或胸麦;户外使用话筒时,需加防风罩,避免风声干扰影响拾音的质量;在后期制作时利用声音制作软件进行降噪和润色处理。摄制人员应保证电池充好电,带好足够的存储卡,话筒的电池,调试好各设备,做好一切准备工作。

二、农业科技视频的拍摄要点

拍摄要点包括视频画面要稳定、清晰,注意选用合理的景别进行拍摄,拍摄人物时多采用中景和近景,特写景别以保证看清内容、增强画面的表现力,合理构图,调整白平衡保证主体的色彩准确。

(一)把握视频画面的:稳、平、匀、准、清

稳:拍摄的视频画面要稳,摄像机不能产任何的晃动,高清摄像机拍摄画面时,由于画面的高清晰度使人眼对高清画面的晃动和抖动等反应更加敏感,因此在录制时采用稳固三角架固定摄像机;如果需要手持拍摄时,注意要拍摄人员屏住呼吸,也可寻找可以倚靠之物,使身体保持稳定;另外,建议使用广角镜头,少使用长焦镜头。平:农业科技视频画面中出现的地平线一定要平,在拍摄过程中,确保出现视频画面中出现的线条横平竖直,不能产生任何的歪斜。匀:在运动镜头的拍摄中,运动的速率要均匀,拍摄节奏要连续。准:拍摄运动镜头的时候,落幅画面的定位要准。在镜头需要推进、拉远、摇动等结束时构图要恰到好处。为了保证被摄对象的色彩还原要准确,需要先进行摄像机的色温和白平衡的调整。清:要求农业科技视频的画面精确聚焦,聚焦要实,形象清晰,忌图像模糊[3]。

(二)视频景别和拍摄方向的运用

实拍时,视频的开头应拍摄8~10s的全景,利用全景展示环境信息,起到引导带入的作用;中景要符合人们观看事物的习惯,在录制中多使用中景;专家、学者进行相关讲解时运用中景,展示相关操作和农业实践结果时应用近景;特写对局部细节进行有效放大,遇到农业实践操作时的细致内容时,应推特写以保证看清内容、增强画面的表现力,使学习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摄制人员可以拍摄计划,按照由浅入深,展示全貌,放大细节的原则灵活得进行不同景别切换,但是拍摄的镜头要符合教学性和后期制作的要求。视频拍摄角度的选择:多选择正面、平视角度拍摄,所拍画面应该保证客观、稳定和亲切;专家、学者进行具体操作时,可以使用后斜面方向拍摄,应用主观镜头,与专家、学者同一个视角,将观众引导和带入到农业实践操作中来。拍摄过程最能反映摄像人员技术水平和经验,如何恰当适时地运用镜头,才能达到好的拍摄效果,需要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地探索与积累。

(三)构图

在画面构图上建议选用九宫格构图的方式,明确主体和陪体,将主要表现内容安排在九宫格式左边或右边两个连接点上,陪体将在另外两个连接点的连线上,构图稳定,主体陪体相互呼应,也可采用中心构图的方式,稳定、对称。

(四)光线

顺光拍摄,携带反光板和新闻灯等补光设备给拍摄主体补光;多采用散射光拍摄,避免形成局部画面的过量曝光,当单一稳定光源时使用自动光圈,当光源较为复杂时,采用手动控制光圈的方式控制画面的曝光。

(五)白平衡

白平衡的调节使得视频画面色彩还原准确,无色彩偏差。最好选用手动白平衡,在白平衡的调整中,最好选用原浆纸,工作人员将纸张拿到录制的位置,在录制场地光源的照射下,白纸充满摄像机的整个画面,也可以占到画面的四分之一以上,摄像机对焦到纸张的边缘(可以判断是否对焦到白纸上),选择摄像机的白平衡分析,得到此光源条件下的白平衡参数。

三、拍摄机位的选择和镜头切分的具体把握

在农业科技视频的拍摄中,可采用双机位的拍摄方法:主机位为拍摄全景和中景镜头,辅机位拍摄特写和近景;主机在开拍后保持不动,辅机位进行相关镜头的推拉等运动镜头的拍摄;开始拍摄后,所有摄像机均不能关机,保证两个机位的摄像机音轨的一致性。农业科技视频的拍摄主体不断变化,要求摄制人员所拍镜头丰富多样、单个镜头数量多、画面丰富才更具有吸引力和可看性;多样的镜头要求摄制人员带着后期剪辑的理念来拍摄,确保剪出有效分镜头。丰富的镜头数量就要求在摄制过程中有一定的镜头切分,如何把握镜头切分的原则呢?掌握“三换”“五要求”的要领;三换:换对象、换机位(拍摄距离、高度、角度)、换景别;五要求:稳、平、匀、准、清;镜头长度应跟随摄制内容进行相应的调整,一定要以教学性和直观性作为镜头画面的描述方式,中景和近景镜头应长一些,特写镜头可短一些;一般说来短镜头相对比长镜头难拍,拍摄时一个镜头通常控制在8~20s为宜;要确保双机位的画面色彩,色温稳定一致,画面无跳帧现象;确保不同景别和角度的画面内容以及所有细节内容都清晰无模糊。摄制人员在现场拍摄时,必须有明确的创作思路,要围绕主题突出重点内容,把整体内容通过不同的分镜头组合表现出来。制作丰富多变的镜头可以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呈现赏心悦目的视觉效果,更加吸引学习者的兴趣。反之,则会造成拖沓、单调的视听心理感受,学习者的兴趣降低。

四、农业科技视频的后期制作

通过网络进行共享的农业科技视,后期的剪辑、润色、编码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对于提升视频的制作质量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视频文件的后期生成,采用标清视频为flv的流媒体编码格式,高清视频采用H.264的编码格式用于网络在线观看。

(一)视频的采集

高清摄像机拍摄的视频素材在PC端进行采集,输出格式为AVI的视频素材,数字化声音采样频率为48kHZ;双机位的视频画面全部采集以便后期的编辑,做好视、音频素材原始素材的备份整理,放置于不同文件夹中,方便查找,提高后期编辑效率。

(二)视频剪辑和声音的编辑制作

科技视频在后期剪辑时长控制在7~8分钟内,也可以更短,围绕某一个农业关键技术进行较为详尽的阐述[4],可以单一介绍一个知识点,也可以形成一个系列的视频;剪辑原则应遵照学习认知规律和技术内容的表现,做好各景别镜头的合理组接,剪除拖沓,冗杂的视频画面,不做过多的特技处理,多采用硬切得画面组接方式,少用淡化处理,慎用转场效果;后期制作中使用Adobepremiere的剪辑软件,使用多个视频编辑轨道,保证双机位图像画面的剪辑切换,使用音频轨道对齐两段素材,按照农业科技内容为画面的切换主线,合理选择镜头;在后期可以进行相应的调色处理,如果出现画面过曝、色温偏差等现象时,在后期制作中可以使用Adobepremiere中的MagicBulletColoristaII的插件对视频画面的色温和色调进行调色处理,保证视频画面色调色温的统一。为使农业科技视频的音效达到清晰、饱满的效果,可以使用AdobeauditionCS5对音频进行降噪和润色的处理,尤其在室外录制时,会有一定的噪音,通过现场采录录制一段环境噪音样本,在声音后期处理时,对比样本和实际录制的过滤掉环境噪音,提升视频的声音品质。制作一个8~12s的精彩片头可以提升视频的吸引力,应包含主要内容概要,学习者在欣赏片头时能够快速了解视频的主要信息,起到一个提纲挈领的作用。较为完备的后期处理,能够将拍摄的素材经过合理和影视剪辑的加工创作而的更具教学表现力和影视的艺术性,因此,视频的摄制的人员应更加注重后期处理的重要性和艺术性。

(三)视频文件的生成和网络共享

建议请相关专家、学者一起参与视频的编辑,在编辑软件上预览编辑效果,确认内容准确无误、效果满意后,进行视频的渲染输出。输出的文件格式符合网络传输的相关要求,选择H.264的文件编码,输出MP4格式文件,也可输出FLV等流媒体格式;比特率控制在1MB左右,以保证在视频画面质量清晰的前提下,通过网络在线流畅观看。

五、结束语

网络共享背景下的农业科技视频正在成为传播农业新技术、新政策、新时讯的重要手段,其优势超越了传统媒介并彰显出蓬勃的活力,这就要求农业科技视频的制作人员提升视频拍摄和制作技术,不断改进方法,从而形成高质量的农业信息网络共享资源,提升农业科技信息化水平。

参考文献

[1]朱强.网络农业信息资源共享及有效开发利用思路解析[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6(4):98-99.

[2]邴冬梅.农业科教电视节目的选题原则[J].吉林农业,2011(1):8-9.

[3]袁亦荣.电视摄像与高清摄像技术[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12.

农业科技技术范文3

关键词:基层农业;农机;技术推广;科技创新

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中,农机技术推广占据了重要地位,这对应农民增收、农业增产也有着重要的作用,这样就可以为农业经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条件。

1创新基层农业推广体系建设

实施农业技术推广,有利于对粮食安全的保护,这样对于农业的发展也可以产生推动性作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可以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农业机械化的服务要求,从而帮助农产品提升其国际竞争力。针对其推广体系的建立健全,还需要将行政的区划的分析,就需要实现区域推广站的建立,同时创新对应的竞争和用人机制。通过区域站的建立健全,才可以确保其农民实际需求的满足,并且做好对应的布点处理,将特色经济和区域经济引入其中,这样就可以实现研究,做好后续的推广处理。通过特色经济和区域经济的拓宽,就可以带动区域农户的发展,满足其对应的进步。基于具体的情况来做好对应的推广处理,实现对队伍的精简,这样也可以维护其体系的稳定性,再加上推广网络服务功能的设计发挥。将区域推广站的基本功能增加,作为新技术以及成果对应的展示平台,再配合上试验基地的推广,完善其教育和培训处理,如此就可以满足没有平台来进行培训和推广的问题。另外,通过竞争方式的合理引入,防范人流流动性不足,机制不够灵活的问题,配合上有效的创新,就可以避免农业推广机构的限制。首先,合理引入从业人员的资职机制,提升基本的人员素质,完成对从业资格考试的认证,最终培养其人才,及时的补充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其次,实施竞争上岗和对应的招标管理,努力提升农业技术的调配力度和基本交流。最后,实现考核制度的建立健全,遵守对应的规范标准,实现考核制度的完善,这样就可以基于实际情况来做好对应的方式和内容的分析,最终完善指标体系和评级机制。针对相关的人员的成绩与工作量,做好对应的评判[1]。

2创新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管理模式

通过多种方式来推广农业技术工作,还需要实现对推广机制的创新处理,将社会的力量完全发挥出来。目前,在农业技术推广之中,因为市场激励机制的缺失,就可能会出现有效实施的影响,最终无法配备对应的利益诱导机制。同时,提升推广服务的质量,还需要将服务的空间进一步的拓宽。首先。改革培训模式,实现对人员整体素质的提升。做好农民对应的教育服务,能够为其农业科技的推广奠定良好的基础条件,实现农业科技的可持续发展,最终迎合农业经济的持续实施。另外,在实施技术推广方面,也需要考虑到农民素质的全面提升,将其实际的竞争力提高,实现对农机技术的推广深化处理。另外,做好技能方面的培训,也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持续推动,这样就可以满足对教育的改革与创新,并且注重培训与讲座,提升对应的文化素质和科技水平。其次,利用多方联动的模式,提升其具体的服务质量。确保所有的监理人员都可以选择依法行政的要求,实施文明执法,从而提升农机技术推广人员对应的法律意识和观念,确保农机生产安全性,并且掌握时机的信息恭泰,这样也可以将实际的问题全部的解决,确保其工作内容能够真正落到实处,进而获取社会的支持与任课,最终推动农机技术推广工作的有序开展[2]。

3结语

希望通过本文对新型农机技术推广的分析,通过创新方式,让农机技术推广能够真正满足发展。

参考文献:

[1]沈毅.扎实做好农机技术推广工作推动农机化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发展[J].江苏农机化,2019(01):1+4-6.

农业科技技术范文4

关键词:科技创新;农业技术推广;路径分析

1优化科技成果转化体系,重视对农业技术推广人才的培养

要想确保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顺利开展,就必须要优化科技成果转化体系,重视对农业技术推广人才的培养,从而使农业技术推广更好的服务于农民朋友。为此,主要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突破传统农业技术推广模式的束缚,有效弥补传统农业技术推广中农业科研体系与推广体系相分离的问题,在进行科研立项审批的过程中,必须结合科技成果的实用性,从而为农业技术推广提供支持与保障,实现农业技术推广与产业实际的有机结合;提高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推广力度,对于一些重点的农业科技创新项目,必须颁布并实施相应的政策和制度,从而为重大农业科技创新项目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重视农业科技创新成果的产业化发展趋势,从而使科技创新与农业技术推广进行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形成农业技术推广支持农业科技创新实践的新型推广模式。还可以采取“公司+农户”的农业技术推广方式,使农民更加全面的了解高产农作物品种,并鼓励一部分农民先对高产农作物品种进行种植,从而形成示范效应,促进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效率和质量的提升;培养农业技术推广人才,为农业技术推广提供动力支持,使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为此,必须加大在农业技术推广人才培养方面的资金投入,并选择一些优质的农业科技创新项目,为农业技术推广人才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还要逐渐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人才体系的建设,提高整体农业技术推广人才体系的专业知识水平,并帮助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具备专业知识的实践能力。还要适当的调整农业技术推广人才体系的年龄层次和专业水平,实现农业技术推广人才的合理配置。相关部门还要制定一定的人才引进政策,吸引大批农业技术推广人才参与到农业科技创新推广过程中,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动力。

2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力度,增强农业科技创新链与产业链的匹配程度

在进行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必须结合我国农业产业情况,做好优良农作物品种的宣传工作,并重视对商业育种的普及,使农业生产更加符合社会和市场的需要。还要重视将培育、繁殖、推广工作进行结合,从而形成“育繁推一体化”的优良品种推广体系,充分考虑社会的粮食需求,重点推广一些高产的粮食品种。并重视优良品种的病虫害防治工作,提高优良品种种植过程中的机械程度,为优良品种的种植保驾护航。还要注意在农业技术推广时,将一些新的农业生产工具和农业生产技术推广给农民朋友,并时刻关注农业技术的应用情况,从而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使农业科技创新部门可以第一时间对技术中的问题进行处理,对其中的缺点进行弥补,从而增强农业科技创新链与产业链的匹配程度,使一批自主农产品品牌逐渐产生。还可以借助“互联网+农业”的农产品推广模式,打破传统农产品推广理念的束缚,使我国农业产业化更好的与世界接轨。

3扩宽农业科技创新资金来源渠道

政府专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作为一种政府引导性资金,是目前中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支持资金,对推动中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应逐步扩大农业科技创新投入,建立起农业科技创新资金投入与农业技术推广资金投入同步机制,促进二者之间的衔接。发挥税收政策对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刺激作用,优先支持农业龙头企业、生产大户参与国家和地方主持的高新技术研发项目,对农业先进企业和典型个人提供信贷、税收方面的优惠。

4结语

在科技创新与推广深度融合的背景下,必须提高对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视程度,使一些新的农业生产技术和工具得到普及,从而促进我国农业生产的高产、稳产,实现我国农业领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朱萌,沈祥成,齐振宏,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技术采用行为影响因素研究——基于苏南地区种稻大户的调查[J].科技管理研究,2016(18).

[2]赵海霞,刘雅学,任卫波,等.加强农业科研院所科技管理制度建设的几点思考[J].农业科研经济管理,2016(2).

农业科技技术范文5

受到不完善机制体制等因素的约束,造成我国农业科学技术进步和经济的总体发展很不协调,一是农业科学技术管理的主体模糊,由于我国历来农业科学技术管理主体是各级政府上下调控与亲自领导为主,没有从法律层面上尊重农业科学技术管理部门的主导地位。另外,某些农业技术投资主体与利润效益位置模糊,产权关系不明晰造成劳动者和企业主积极性不高,很难取得理想的收益。农业科学技术的进步不是以某个人的想法为转移,同时也不能由政府以行政命令行事。农业科学技术的领导者要时刻牢记和遵循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在不违反制度的条件下,也需要给予地方科学技术管理机构一些自主决定的权力和灵活性,结合本地区科学技术实际情况发展该地区的农业经济。二是地区农业科学技术管理所需要的资金欠缺。中央每年会在财政预算里划拨一些资源用于农业科学技术的改革和健全。与此同时也督促地方政府拿出一些财政资金用以帮助本读取农业经济的发展。可是我国执行的是中央和地方两个级别的预算,而且地方自主保留的可支配财政资金本就不多,各级地方政府资金大量的支出投入并没有取得显著的效果,对GDP增加贡献值不高,使得某些具有发展高新技术农业经济的地方由于缺少政府财政的有力支持而痛失最佳发展机遇。三是政府对于大力宣传农业高新技术的工作没有加大力度,农民群众缺乏使用高新技术成果的热情。在我国农村农民群众是组成农业关系的关键。农业科学技术成果想要转变为实际应用,必须有广大农民群众的有力支持和衷心的拥护。我国现阶段农业科学技术管理主要还是依靠政府进行主导和垄断。政府对于农业科学技术缺乏宣传的有力程度,再加上市场化的农业科学技术贸易体制还没有完全形成,农业科学技术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困难。另外,我国广大农民文化素质不高,生产经营范围规模小,经济收入低,对于使用高新技术缺乏高涨热情。四是我国农业总体机械化程度低、缺乏资金,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业机械的更新换代,限制了农业科学技术的研发和转为实际应用,也使得农业新型技术规模效应及农业经济生产向更高层次发展受到严重制约。

2构建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管理新型体系

2.1健全农业科学技术管理体制,制定长期远大科学技术发展战略

针对农业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以战略高度的视角制定预期性部署,对各自为政的科技管理体制打破,强化和健全农业科学技术管理的法律保障,全力保护知识产权,对于获得重大科研成果并转为实际应用的单位和个人要重奖。组建科研成果转为实际应用的保障机制,健全技术市场和金融市场。把农科研投放在公共财政保障上。要重视农业科研领域,把农业科研作为农业持续增长的需求。制定远大的农业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目标,不但是农业经济保持长期平稳发展的重大措施,现代农业科学技术要取得进步也必须这样做。国家农业科学技术的主要管理部门和地方政府应该从长远着想,使农业科学技术工作更加合理化、规范化,从而促成三个层次配置的最优化,给予我国农业由现行农业转向新兴农业一个广阔的发展空间。

2.2努力贯彻科教兴农战略,快速将农业科学技术转为实际应用

进行科学研究的目的就是希望使科学研究转为实际应用,科学研究成果转为实际应用涉及到各个阶段的发展过程。从广义上讲,科研成果转为实际应用主要包括科技提供、转化、需求及科技条件系统等组成的大系统,包含创立、完善有关机制收入分配机制、考核机制、奖励机制、调控机制等运行过程。从狭义上讲,科研成果转变主要由实验室研究、实验性试验、生产性实验、工业化生产等步骤组成,应管控大学、科研机构、研究开发及成果实际应用接续体系。做好大学、科研机构和工厂及地方的科技联系,发动全体农业科教研究部门与民营企业参加多元化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工作。农业科学工作要遵照市场经济规律操作,生产企业部门的需求是科学研究的推动力量,科学研究成果只有转变为实际应用才能使社会增值。生产部门以自身优势研发、引进新品种、新工艺、新机械转为创新型主体与推广技术的载体,科研部门、主导企业和农民结成紧密利益相关体。这种利益相关体是教学和科技成果孵化器,推广优良品种的产业部门,发挥有力科技辐射。

2.3提升农业科技人才水平,健全农业人才市场

教育、科学、人才是加快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将科技成果转为实际应用主要依靠科技、管理方面的人才,使其通力配合,才能形成“政、企、校、研、资”全方位互动。所以需要组建和完善以知识产权作为参股的机制,强化知识资本在高新技术中的作用,使知识资本准入门槛降低。另外,具备条件的地区组建地区人才储备库,使之成为长效机制固定下来。大学和科研机构要为地方培养一些有知识、有技能、会管理、善经营的新一代农民,采取远程教育和专业讲座等方式,将各个最新农技项目散播于农业地区,为农村基层单位造就科技推广工作者。为防止人才流失,主管部门要给予科技工作者创造必要的条件。只有这样,我国的激励人才流动要素、市场选择的新型机制才能建立,从而促进我国农业的发展。

2.4改革农业推广机制,健全农业推广体系

强化改革和健全农机推广体系关系到农业现代化体制改革成功与否的问题。在很多地区,农技站已经形同虚设。农业发达国家的经验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不容忽略基层推广站对农业发展所发挥的作用。要彻底解决三农问题就要组建现代化推广体系。我国现行的农技推广体系既不能迎合市场经济体制,也无法面对加入世贸组织后国际农产品交易对我国现有农业经济产生的冲击,所以必须在保证农机推广体系平稳的条件下,加深体制改革。组建符合新时期的农业科学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强化农业科学技术推广体系,不把追逐经济效益作为目标,要考虑如何获得最大社会利益。各个地区要以现实情况为出发点,深入地发掘地区农业的发展潜力,提升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市场准入资质,不能让不合格的农产品进入市场坑害消费者。提高农产品在世界贸易中的竞争力,指导农民抗击各种风险。

3结束语

农业科技技术范文6

关键词:农业科技图书;农业经济;促进作用

调整农业结构、优化农产品品种、提高农产品质量,是我国农业当前亟需处理的三大问题。面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全力发挥农业科技图书对农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可以提高农民群众的知识水平和素质,带动农业经济发展和进步。对农业科技图书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促进作用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农业科技图书的作用

首先,农业科技图书可以满足农民获取知识的需求。农民文化水平不高是当前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所要面临的重大问题。农业科技是否能落到实处、农业服务体系能否发挥出最大效用,都取决于农民整体素质。然而,我国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仍处于偏低水平。一些农民不会上网,一些农民甚至看不懂报刊书籍,这对农业经济快速发展造成了阻碍。农民经济收入水平相对较低,难以支付高额的信息获取费用。结合农民实际,出版一些适合各个层次人群阅读的农业科技图书,以物美价廉的形式进行推广,可以满足农民获取知识的需求。其次,降低农民获取农业科技知识的难度。农业科技涉及范围较广、交叉性较强,运用起来也有一定难度,需要整合多方信息才能有效实施。当前政府受到诸多因素的限制,难以给农民提供足够的农业科技信息。一些电视台播放农业节目,但缺乏具体而专业的指导,实用性和针对性都略显不足。在这样的情况下,发展农业科技图书成为当务之急。一些农业科技方面的报刊书籍,难度过高让多数农民难以理解。对农业科技报刊或书籍进行加工,简化语言、添加插图,可以有效降低农民获取农业科技知识的难度[1]。

2农业科技图书的特点

2.1展示和推广新科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科技图书出版工作获得了较大成就。农业科技图书展示了我国农业科技发展成果,体现出高超的科学技术水平。农业科技图书具备很强的时代感,所涉及的农业知识可以促进农民文化水平的提升,对农村地区社会和经济发展起到推动作用。随着社会不断发展,我国农业走入了新的发展时期,农业经济发生战略性转变,传统农业产品遭受了一定冲击。在这样的情况下,广大农民迫切希望优化农产品品种和提高农产品品质。农业科技图书对农业经济发展有着较强的指导作用。提升农业科技图书水平、丰富其内容,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科技含量,为农业经济注入新的活力,保证农业经济稳步发展。农业科技图书要跳脱传统模式束缚,做到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的《金土地文库》,顺应新的发展趋势,把目标建立在协助农民致富上,不仅提升了农民科技知识水平,还带动了农业结构优化调整。近年来,该图书增加了一些具有竞争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介绍和一些适合小规模生产的农业高新技术,广受农民群众欢迎。可以看出,提高农业科技图书的科技含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推动农业经济发展[2]。

2.2突出地方特色

我国地大物博,各地区自然环境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农业生产也因此具备显著的地方特色,为农业科技图书的出版带来了多样化的选择。南方水、热资源较为丰富,适宜果树生长,荔枝、菠萝、香蕉、柑橘等都是南方盛产的水果。北方地区气候相对干冷,适宜生长落叶果树、保护地蔬菜,适于养殖畜禽。因此,农业科技图书的出版也应结合当地的具体情况进行,要能够体现出地方特色。在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背景下,农业科技图书出版应符合本地区农业发展客观规律,融入区域农产品发展特征。进一步完善图书选题、开发及出版工作,确保图书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以带动农业经济发展。荔枝和龙眼是广东省近年来发展得较为快速的地方性果树。广东科学技术出版社结合市场实际需要,融入地方特色,出版了《专家教你种荔枝龙眼》系列图书,受到广东省果农广泛欢迎,对于果树新产品研究和推广也起到了不小的作用[3]。

2.3表现出节气、时令方面的超前性

农业生产对于节气、时令方面都有着较高要求。不论是种植业或是畜牧业,不论是果树栽培或是渔业生产,都需要符合自然与时间的规律。因此,在出版农业科技图书的过程中,必须掌握农作物的种植情况,了解其栽培的最优时机。确保图书发行后,能对农业生产工作起到良好的指导作用。比如,和果树种植相关的科技图书,应当与果树生长规律保持同步。否则会使新技术推广错过最佳时机,即便种植果树的农民读到了这本书,但书中介绍的技术已然过时,那么农业科技图书就丧失了其应有的价值。因此,出版农业科技图书必须关注其时效性。要综合考量农作物生长所需的各类条件及因素,尤其是把握好栽培与种植时间,从而恰到好处地为农民提供技术指导。

2.4满足不同层次读者的个性化需求

农业科技图书能够有效宣传农业科技方面的知识、提高农民文化水平、满足不同层次农民读者的需要。农民的文化水平各不相同,对科学知识的需求也不一样,因此对农业科技图书的需求呈现出明显的层次性。同时,独门独户的农业生产方式逐渐向集约化、规模化农业生产方式转变。这都对农业科技图书的出版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注重科学知识的全面普及,采用多元化的方法满足不同层次农民读者的需要。比如,针对文化水平较低的农民,语言表达尽可能通俗易懂,可以在图书中多添加一些问答式的插图,保证这一层次的农民读者能够理解。而对于具有一定经验和知识水平的农业技术人员,可以采用技术图谱或是技术手册等方式,使这类人员的农业知识水平获得进一步提升。需要注意的是,只进行知识普及远远不够,农业科技图书的出版还应当发挥出指导作用,带动当地农业经济发展进步。

3结束语

农业科技图书能够对农业经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因此,相关出版机构在出版农业科技图书时,应当展示和推广新科技、突出地方特色、表现出节气时令方面的超前性,确保农业科技图书充分满足不同层次读者的个性化需求。只有这样,才能使农业科技图书的价值完整地体现出来,指导农民群众走向富裕。

参考文献:

[1]邵迅.农业科技图书在农业经济中的科技导向作用[J].山东农业(农村经济),2013(8):31.

[2]刘淑萍,杨伶俐.发挥农业科技档案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J].新疆农业科技,2016(5):3-4.

农业科技技术范文7

数字时代背景下,农业科技档案作为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信息资源,如何对其进行有效的开发和利用,是当下亟需探讨的问题。本文首先描述了数字时代背景下农业科技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意义;其次对当前农业科技档案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最后针对相关问题,提出了加强农业科技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对策。

关键词

数字时代;农业科技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

为推进我国农村发展,使农村跟上城市发展的节奏,解决城乡二元结构问题,农业科技创新逐渐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工作。数字时代背景下,我国农业信息化服务体系建设逐渐进入新阶段,农业科技档案作为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信息资源,在农业科技创新的进程中,相关部门对农业科技档案信息资源的需求也不断提升。如何对其进行有效的开发和利用,提升农业科技档案相关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是当下亟需探讨的问题,对于农业信息化建设、现代农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开发农业科技档案信息资源的意义

农业科技档案是对农业科研活动的原始记录,是农业科技信息的重要载体,其中包括农、林、牧、渔、水利、气象、土地等涉农各业在生产、经营等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应归档保存的具有一定查阅价值的文字、声像、电子等资料。农业科技档案是一种特殊信息资源,其原始性特征使其在农业科研活动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由于农业科技档案信息资源的价值是持续的,因而对其开发与利用也是持续的。数字时代背景下,为推进我国农村发展,农业科技创新逐渐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工作,我国农业信息化服务体系建设也逐渐进入了新阶段,农业科技档案作为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信息资源,在农业科技创新的进程中,相关部门对农业科技档案信息资源的需求也不断提升。为对其进行充分的利用,就需要进一步拓展农业科技档案信息资源的价值,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农业科技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益,将更多的农业科技档案信息资源转化为科研成果,促进农业科研院所科技发展水平的提高,从而促进农业生产力的进一步提升[1]31。

二、当前农业科技档案开发利用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相关部门越来越重视农业科技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然而在实际的操作中,还存在许多不足,主要问题如下。

1.农业科技档案管理方法缺乏规范性。

随着我国对农业科技研发方面的重视,培养了大量的农业科技人才,农业科技成果也不断增多。然而,对于这些农业科技成果的收集归档,却由于管理方法不够科学合理,导致相关部门对于农业科技档案的收集、鉴定、分类、编目、归档等工作存在程序、步骤不规范的问题。这使得农业科技档案的完整性受到影响,难以很好地进行查考利用[2]17。

2.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意识薄弱。

农业科技档案成果往往就是一些文字、数据、影像等资料,里面的内容往往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内容枯燥,专业以外的人员往往无法认识到其中价值。目前,一些农业科技档案管理人员对于农业科技研究成果的重要性缺乏认识,档案管理的专业意识薄弱,在整理和管理的过程中,由于缺乏专业知识和专业态度,导致一些科技项目档案资料不齐全,无法很好地体现科技项目的全过程和具体成果。甚至有的农业科技档案管理人员将在工作中积累的有价值的科技档案资料据为己有,不愿移交归档,致使部分档案资料流失。

3.档案信息服务水平低,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不健全。

数字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发展迅速,已逐渐渗入了各个领域,在档案管理方面,越来越多的图书馆、档案管理服务企业都开始进行数字化改革,将内部保存的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处理,使更多的用户能够通过网络查阅和下载,使一个信息资源能够同时给许多不同的人查阅。然而,目前我国农业科技档案管理的信息服务水平相对低,没有跟上现实需求,农业科技档案的检索速度慢,且存在准确率不高的问题。此外,我国农业科技档案管理还存在安全保障体系不健全的问题,对于不同保密级别的农业科技档案没有进行区别对待,造成科技档案信息泄密事件时有发生[3]67。

4.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不足,开发利用手段和方法落后。

我国农业科技档案开发利用的不足不仅仅体现在管理和利用上,还体现在开发方面。目前,我国对于农业科技档案的信息采集主要还是人工采集,仅在编写目录时才用到计算机的一些基本功能,档案的编研工作更是进行得较少,这非常不利于科技成果的推广转化。

三、数字时代背景下加强农业科技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对策

1.保证农业科技档案的质量和完整性。

农业科技档案的质量和完整性可以说是农业科技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物质基础。农业科研院所应严格依据《档案法》、《科学技术档案工作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单位实际情况,保证农业科技档案的质量和完整性,做到“三纳入”。“三纳入”即要将农业科技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等管理过程纳入农业科研的最初的工作计划中,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档案管理与布置科研任务同步,保证整个农业科研都做好记录和资料的保存;要将农业科技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等管理过程纳入农业科研的工作程序中,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农业科技档案管理与检查科研活动进度同步,从而推进农业科技档案收集、整理、归档等管理过程的规范化;要将农业科技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等管理过程纳入有关部门和有关人员的职责范围,只有这样,才能够做到农业科技档案管理与科技人员考核奖惩同步,实现权责分明,有责可追,保证农业科技档案的质量,维护科技档案的完整性和安全性[4]91。

2.提高农业科技档案管理人员的素养。

农业科技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是农业科技档案开发利用的关键。而农业科技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的提升是多方面的。首先,相关部门要加强农业科技档案信息作用的宣传教育,让农业科技档案管理人员认识到农业科技档案的重要价值,只有这样,才能使农业科技档案管理人员真正认识到自身所承载的责任和义务,从而提高农业科技档案管理人员对农业科技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视程度。其次,相关部门应定期组织技档案管理人员开展专业培训,提升农业科技档案管理人员的科技档案业务知识储备,进一步了解自身的权责,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的应用能力,做好农业科技档案的管理工作,保证农业科技档案的完整性和安全性,对于需要进行保密的农业科技档案,也要严格做好保密工作。与此同时,农业科技档案管理人员还要熟悉农业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和程序,抓住关键阶段、重要环节,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农业科技档案管理人员与农业科研人员的互动性,做好农业科技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定等工作,为农业科技档案的再利用做好准备。此外,相关部门还要顺应数字时代的需求,定期开展计算机应用的相关培训,提升农业科技档案管理人员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加强农业科技档案的统计工作,同时为农业科技档案管理的数字化转型打好基础。

3.加强档案信息安全保障工作,注重保密和知识产权保护。

数字时代背景下,随着科技体制改革和科研手段的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农业科研工作呈现出了课题协作多样化、学术交流多元化、情报交流网络化的发展趋势,这虽然促进了我国农业科技档案信息的交流和科技成果推广,但同时也大大提升了农业科技档案信息的保密工作的难度。我国相关部门要理清农业科技档案开发利用与保密的关系,对于鼓励推广的农业科技档案信息,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信息技术,加强推广。对于要求严格保密的农业科技档案信息,严格依据《科学技术保密条例》《专利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做好保密工作,对于泄密的农业科技档案管理工作人员依法进行惩处。与此同时,我国相关部门也要调拨专业技术人员,构建农业科技档案信息管理系统,依据农业发展不同阶段对科技信息的不同层次的需要,进行不同程度的加密,实现农业科技档案信息的推广与农业科技档案信息的知识产权保护的同步推进。

4.加强信息开发,提高服务水平。

明确服务方向,端正服务态度,数字时代背景下,农业科技档案工作要面向现代化,就必须树立信息观念、强化效益观念,农业科技档案管理部门要彻底转变传统的重保管、轻利用的服务理念和被动的服务方式,主动与农业科研部门开展合作,深入农业科研一线,主动了解新时期的农业科研工作的现实需求,明确服务方向。并在此基础上改进农业科技档案管理方法,提升农业科技档案的信息服务效率,调整农业科技档案信息收集的重点内容,提升农业科技档案信息的实用性[5]64。深化档案信息资源开发,拓宽工作领域。在明确服务方向,端正服务态度的基础上,农业科技档案管理部门要紧跟现实需求、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深化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主动拓宽工作领域。首先,农业科技档案管理部门要做好准备工作,跟随农科院的农业科研成果示范推广、科技下乡等活动进入一线,开展科技宣传、信息咨询等服务,一方面进一步发挥农业科技档案信息的作用,普及农业科技知识;另一方面深入了解农业科研工作对于档案信息的实际需求。对于一些值得宣传的农业科技档案信息,可以通过各类农业信息服务平台进行传播,实现农业信息化带动农业现代化。其次,农业科技档案管理部门要加强信息采集、整理工作,充分借助信息技术和网络平台,进行档案信息的深度加工,对一些重要的符合农业科研工作的现实需求的农业科技档案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处理,同时结合现实需求,构建科技成果数据库、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数据库等专题数据库,编制农业科技档案检索工具,方便农业科研工作人员进行查询检索。此外,农业科技档案管理部门还要利用信息技术,对农业科技档案信息资源进行统计分析等处理,提升农业科技档案信息资源的系统性,使农业科研部门能够很好地了解当前我国的农业科研状况,避免一些课题产生重复性的问题,减少国家农业科研资源的浪费。农业科技档案管理部门还要发挥农业科技学术交流的纽带功能,积极开办科技教育、信息交流等相关活动,这样一方面能够推进农业科技档案信息的共享,促进各相关部门互通有无,促进农业科技档案信息的开放和利用。另一方面还可以推进农业科技档案管理部门与其他相关部门的合作,拓宽农业科技档案管理部门的资金来源,从而为农业科技档案管理部门的信息化改革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建立农业科技档案信息开发利用反馈制度。通过反馈信息,总结农业科技档案的开发与利用工作的经验教训,对于不足之处及时调整改进,使我国农业科技档案管理工作更加符合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数字时代背景下,农业科技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对于推进农业现代化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农业科技档案管理方法缺乏规范性、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意识薄弱、档案信息服务水平低等相关问题,提出了保证农业科技档案的质量和完整性、提高农业科技档案管理人员的素养、加强档案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等对策建议。

作者:陈茜茜 单位:南通市农业科技档案馆

参考文献

[1]张振玲.农业科技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新思路探索[J].山东农业科学,2010(5).

[2]郭朋,张宇航,赵伟锋,李淑侠.农业科技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农业科技管理,2011(3).

[3]梁海萍,唐翼锋.对农业科技档案管理工作的一些探索研究[J].农业科技管理,2013(2).

农业科技技术范文8

[关键词]“互联网+”;农业科技期刊;数字出版;盈利模式

“互联网+”背景下,数字期刊的发展促使我国农业科技期刊向数字化经营转型。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虚拟现实、物联网等技术的不断发展,农业科技期刊数字出版加速发展,传统纸质媒体的单一经营模式开始逐渐向数字化出版的多元化经营模式转变[1]。移动终端的普及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期刊发展须紧跟时展,形成满足读者消费需求的数字期刊形式[2]。期刊数字化出版是期刊长远发展的战略举措。然而,我国农业科技期刊受到现有体制机制的制约,没有形成成熟的数字出版盈利模式,限制了自身的数字化转型发展。传统纸质期刊的萎缩使农业科技期刊不得不探索数字出版盈利模式,以拓展期刊盈利渠道。

一、农业科技期刊数字出版模式

(一)平台合作

平台合作指农业科技期刊与知网、万方、维普等平台运营商合作,签订出版版权合同。读者在这些平台上可以下载浏览论文,平台按照下载量和浏览量向期刊支付一定的版权费用[3]。

(二)网站出版

网站出版目前越来越受到农业科技期刊的重视,它是期刊数字化的一个重要传播渠道。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绝大多数农业科技期刊网站都不能提供全文阅读,用户无法下载期刊论文,有的网站长期不更新,远滞后于纸质期刊[4]。

(三)开放存取

开放存取在国内还处于起步阶段,大部分读者从未使用过开放资源。不同于传统的学术传播,开放存取在充分保障作者权益的前提下,供作者学术成果,为读者免费提供论文信息[5]。

二、农业科技期刊数字出版盈利模式

(一)广告盈利模式

农业科技期刊数字出版采用广告盈利模式,是通过向第三方收取广告费盈利,即期刊利润主要来自广告商。农业科技期刊免费或者低价为用户提供期刊内容,以内容吸引大量用户关注,从而获得广告商的青睐。据统计,2019年我国数字出版产业总收入达9881.43亿元,其中广告收入为4341亿元[6]。对农业科技期刊来说,用户主要包括农业科研人员、农技推广人员和农业生产者等,用户特点鲜明,都与农业相关联,因此,其可以吸引相关的农业类企业投放广告。影响广告盈利的因素包括网站点击率、文章下载量、用户浏览时间等,农业科技期刊数字出版要详细了解用户数据,才能获取良好的广告效果。

(二)内容盈利模式

农业科技期刊数字出版采用内容盈利模式,是通过网络手段销售期刊内容,向期刊用户收取费用的一种模式[7]。在“互联网+”背景下,农业科技期刊可采用直接销售和平台合作等多种形式实现内容盈利。目前,大部分农业科技期刊都有官方网站,其把纸质期刊内容推送到网站上,免费为用户提供期刊每一期的目录和论文摘要内容,用户全文浏览或者下载期刊文章则需要付费。这种直接销售内容的形式虽然没有与第三方分摊盈利,但是期刊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财力,而许多农业科技期刊并不具备这样的实力。

(三)服务盈利模式

农业科技期刊数字出版采用服务盈利模式,是通过向用户提供一些与农业相关的服务而盈利的模式。农业科技期刊社通过官方网站后台监测系统,获得用户的下载量、阅读时间、阅读偏好、广告停留时间等信息,建立用户信息库并分析用户行为,实行按需服务。农业科技期刊社需要定期更新与维护用户信息库,如用户点击量减少需要及时分析自身原因,尽快提出解决方案,为用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8]。

三、当前农业科技期刊数字出版盈利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用户黏度低,限制盈利拓展

当前,大多数农业科技期刊的数字出版还处于起步阶段,出版内容形式单一,缺乏新意,无法满足用户需求。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农业科技期刊没有投入足够的人力、物力于数字出版的技术开发,仅仅把数字出版当作纸质期刊的附属品,其发行时间也滞后于纸质期刊。农业科技期刊出版的流程一般需经过前期选题策划,待作者投稿后进行三审,最后组稿、排版、校对、印刷发行,整个出版流程至少需要两三个月。对农业科技期刊的用户来说,其希望了解国内外农业科技最新研究成果以及一些有价值的信息,而当前农业科技期刊数字出版的内容与效率远远达不到用户的期望,用户体验差,从而导致期刊盈利降低。

(二)产业结构不合理,影响盈利结构

农业科技期刊数字出版的产业链主体包括农业科技期刊社、数字技术供应商或者平台运营商和网络销售商。农业科技期刊社可通过发行和版权转让等盈利;数字技术供应商可通过对信息资源进行加工整合或者二次开发数据盈利,也可赚取广告费;网络销售商主要通过提供论文的延伸性服务盈利。数字出版的产业链结构较为复杂,比传统纸质期刊出版环节多,产业链的各个主体都在努力开发新的盈利点。农业科技期刊社主要依靠数字技术供应商对纸质期刊的内容进行数字化,再由网络销售商销售。很多农业科技期刊选择与中国知网或者万方签订合作出版协议,借助这些数据平台扩展期刊的传播范围,以此提高期刊的知名度。在数字出版产业链中,数字技术供应商无疑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其在技术上形成垄断局面,占据了整个期刊出版产业的大部分利润份额。农业科技期刊社和网络销售商都不断强调自己在产业链中的重要性,以增加盈利分成的筹码,利益分配不均也导致传统期刊对数字出版处于观望状态。

(三)版权问题未解决,制约产业盈利

农业科技期刊数字出版发展迅猛,但其也存在许多问题,其中版权问题至今没有得到有效解决。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盗版期刊网站增多,用户在网络上搜索关键词会出现很多相似的网站。目前,在网络上用户可以轻易搜索到期刊文章的电子版,而这些文章并没有获得原创作者的网络授权。面对海量的网络资源,平台运营商很难做到一对一核实版权归属,其把版权问题的解决寄托于期刊社。期刊文章的版权按道理说应该属于作者,但是作者要想文章正常发表,就需要与期刊社签订版权转让协议,包括网络传播权,所以文章的数字版权应属于期刊社。期刊社虽然拥有文章完全的版权,但是在实际网络传播中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数字技术供应商则期望获得文章的网络发表版权,以最低的投入获得最高的盈利。

(四)同质化现象严重,束缚盈利模式

期刊数字出版的初衷是把传统的纸质期刊用数字化技术展示,让用户随时随地都可以阅读文章。而目前农业科技期刊数字出版的盈利模式单一,盈利渠道基本一致,同质化现象严重。多数农业科技期刊依托数字技术供应商期刊,期刊社只提供每期期刊内容,基本不参与后续的数字出版。数字技术供应商虽然在技术上是信得过的,但其对文章内容的把控能力远远比不上期刊责任编辑,在进行网络推广时不能精准描述内容,无法吸引用户阅读。数字出版企业将重点放在技术的提升上,内容把关和营销能力明显不足,以致严重束缚盈利模式的发展。

四、优化农业科技期刊数字出版盈利模式的建议

(一)打造精品内容,突出盈利重点

农业科技期刊数字出版对传统纸质期刊的发行造成一定的冲击,传统纸质期刊正在逐年缩减发行量,近年来有的高校只订阅电子期刊。在“互联网+”背景下,新媒体为农业科技期刊提供宣传渠道,虽然纸质期刊发行量有所下降,但是电子期刊发行量呈现上升趋势。总的来说,期刊发行市场因为新媒体的传播而有所扩大,并有效提升了期刊的知名度。为了吸引广告商,农业科技期刊社需要认识到期刊内容才是用户关注的重点。内容一直是期刊的核心,农业科技期刊的网络传播主要还是依靠期刊内容去打造品牌。农业科技期刊要找准自身的定位,了解用户的基本需求,可以学习借鉴国内外优秀期刊的出版经验。农业科技期刊社应牢牢把握内容为王的黄金法则,借助数字技术对内容资源进行加工重构,深度挖掘不同主题的文化内容,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从而在期刊数字化中掌握主动权,不断增加自己的竞争优势。

(二)优化产业结构,拓宽盈利思路

在现有的机制下,农业科技期刊数字出版产业链中的各个主体的盈利分配是不均衡的。农业科技期刊社虽然是内容供应商,但是在规模上无法与数字技术供应商相抗衡,在利益分配谈判中基本没有话语权,无法充分调动各个出版企业的积极性,导致其难以发挥在数字出版中的资源优势。数字出版是传统纸质期刊与信息技术的融合,产业链中的各个主体只有齐心协力,在合作中达到共赢,才能促使数字出版得到更好发展。农业科技期刊社、数字技术供应商、网络销售商之间需要加强沟通,协调各自在产业结构中的利益分配,形成良好的分配机制,实现出版产业的利益最大化。此外,农业科技期刊的盈利模式还应向多元化发展,不再只依靠广告费和发行费盈利。其可以根据自身特点,开展用户线上线下培训活动或者提供咨询服务,多元化经营更有利于农业科技期刊的快速成长,为数字出版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三)明确版权归属,完善盈利环境

为鼓励作者创造更好的作品并且继续发表在本刊上,农业科技期刊应该改变传统的授权方式,在与作者签订版权协议的时明确告知作者授权范围和报酬,支付作者数字出版的稿费。目前,我国大多数期刊用户并没有形成付费阅读习惯,大多是从各个盗版网站上下载资源,因此,数字出版的盈利空间大大缩小。数字出版资源比传统期刊更容易复制,传播范围更广,技术的发展导致侵权的方式多种多样,在一定程度上给期刊的版权保护带来困难。国家有关部门须修订有关数字出版版权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数字出版的版权管理,对版权的归属进行细致的划分。此外,农业科技期刊社要进一步完善数字加密技术,对期刊文章采用内容加密、数字水印等技术进行加密。解决数字出版的侵权问题迫在眉睫,只有完善反侵权的法律法规,改进加密技术,农业科技期刊的数字出版才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四)提供个性化服务,把握盈利趋势

农业科技期刊可以利用其在农业领域的专业优势和海量的内容资源,根据用户的兴趣提供个性化服务;利用积累的人脉资源为一线农业生产者开展农业技术培训,也可以提供在线咨询服务;搭建用户与专家、用户与用户之间的互动平台,使其共享农业信息资源;在期刊网站上提供一些学习视频、音乐的链接供用户浏览。农业科技期刊应主动思考如何为用户提供更优质、更多样的服务。期刊与手机的结合是期刊发展的方向,手机终端更适应现在快节奏的阅读需求。2020年,中国使用手机上网的人数已达9.86亿人[9],手机的普及给农业科技期刊的发行与传播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中国知网、万方等平台已经开发手机App客户端,吸引用户安装使用。运营期刊微信公众号和期刊App的开发是期刊数字出版的发展趋势,因此农业科技期刊应建立微信公众号、开发期刊App,方便用户随时随地查阅期刊内容,实现手机在线付费阅读和下载。

五、结语